CN216236574U - 一种水产尾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产尾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36574U
CN216236574U CN202122909715.7U CN202122909715U CN216236574U CN 216236574 U CN216236574 U CN 216236574U CN 202122909715 U CN202122909715 U CN 202122909715U CN 216236574 U CN216236574 U CN 2162365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hamber
drainage
microorganism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0971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云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Reclaimed Water Huafeng Biolo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Reclaimed Water Huafeng Biolo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Reclaimed Water Huafeng Biolo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Reclaimed Water Huafeng Biolo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0971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365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365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365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水产尾水处理系统,属于水处理领域,包括处理池,所述处理池的内部通过隔墙分隔出进水腔、蓄水腔以及排水腔,所述进水腔、蓄水腔以及排水腔自处理池的进水端向排水端方向排列设置,所述进水腔内部的水能够自进水腔与蓄水腔之间的隔墙顶端溢流至蓄水腔内,所述蓄水腔与排水腔之间的隔墙上设置有连通管道,所述连通管道的内部包括与蓄水腔内部相连通的进水段、与所述排水腔相连通的排水段以及位于进水段和排水段之间的微生物存放腔,所述微生物存放腔和排水段之间以及微生物存放腔和进水段之间均设置有透水膜。本申请具有对水产尾水进行处理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水产尾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水处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产尾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大。
当前池塘高密度养殖方式在我国最为普遍,按照传统养殖方法,大量的残饵和粪便排入水体。水产养殖尾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有氨氮、亚硝酸盐、有机物、磷及污损生物。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水产尾水进行处理,本申请提供一种水产尾水处理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水产尾水处理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水产尾水处理系统,包括处理池,所述处理池的内部通过隔墙分隔出进水腔、蓄水腔以及排水腔,所述进水腔、蓄水腔以及排水腔自处理池的进水端向排水端方向排列设置,所述进水腔内部的水能够自进水腔与蓄水腔之间的隔墙顶端溢流至蓄水腔内,所述蓄水腔与排水腔之间的隔墙上设置有连通管道,所述连通管道的内部包括与蓄水腔内部相连通的进水段、与所述排水腔相连通的排水段以及位于进水段和排水段之间的微生物存放腔,所述微生物存放腔和排水段之间以及微生物存放腔和进水段之间均设置有透水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产尾水在进入到处理池后,首先自流水腔流向蓄水腔,水产尾水在流经流水腔的时候,能够使部分存在水产尾水的杂质进行沉淀,使其沉淀在流水腔中。进入到蓄水腔中的水可以进行二次沉淀,当蓄水腔中的水位高出连通管道与排水腔相连的一端时,蓄水腔中的水自连通管道进入到排水腔中。当蓄水腔中的水在流经连通管道的时候,水与微生物存放腔内预先存放的微生物接触,从而使得微生物对水进行处理,提高水质。
可选的,所述连通管道呈倾斜设置,所述连通管道与所述蓄水腔相连的一端低于连通管道与排水腔相连的一端,所述微生物存放腔的高度低于所述连通管道与排水腔相连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微生物存放腔一直处于水中,避免微生物存放腔内存放的微生物外露从而使微生物不易出现死亡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连通管道上设置有与所述微生物存放腔相连通的补液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微生物存放腔内的微生物消耗较多后,能够通过补液管向微生物存放腔中补充微生物。
可选的,所述补液管远离连通管道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封堵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不需要对微生物存放腔内补充微生物的时候,能够将补液管封闭,从而防止杂物进入到补液管中。
可选的,所述蓄水腔的腔底与所述进水腔的进水端之间设置有回流管道,所述回流管道上安装有将蓄水腔内的水抽回至进水腔中的回水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蓄水腔腔底积存的沉淀物以及腔底的水抽回到流水腔中进行沉淀,避免蓄水腔的腔底积存过多的沉淀物。
可选的,所述排水腔的内部设置有曝气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排水腔内存放的水进行曝气处理,增加水中的含氧量。
可选的,所述连通管道的两端下方均设置有对所述连通管道进行支撑的支撑立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连通管道的两端进行支撑,增加连通管道的结构强度,延长连通管道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所述进水腔的内部设置有连续弯曲变换方向的流水通道,进入到进水腔内的水沿着连续弯曲变换方向的流水通道流向蓄水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延长水在流水腔中的流动时长,使水中的杂物能够沉淀的更加彻底。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水在流经连通管道的时候,水与微生物存放腔内预先存放的微生物接触,从而使得微生物对水进行处理,提高水质;
2.微生物存放腔一直处于水中,避免微生物存放腔内存放的微生物外露从而使微生物不易出现死亡的情况;
3.延长水在流水腔中的流动时长,使水中的杂物能够沉淀的更加彻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水产尾水处理系统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沿A-A处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处理池;11、进水腔;111、挡板;12、蓄水腔;13、排水腔;2、进水管;3、排水管;4、隔墙;5、连通管道;51、进水段;52、排水段;53、微生物存放腔;54、透水膜;55、补液管;56、封堵帽;6、第一支撑立柱;7、第二支撑立柱;8、回流管道;9、回水泵;10、曝气组件;101、曝气管组;102、进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水产尾水处理系统。
参照图1,水产尾水处理系统包括处理池1。位于处理池1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固定有与处理池1的内部相连通的进水管2,另一端固定有与处理池1的内部相连通的排水管3。处理池1带有进水管2的一端为处理池1的进水端,带有排水管3的一端为处理池1的排水端。
参照图1、图2,处理池1的内部自处理池1的进水端向处理池1的排水端排列设置有两个隔墙4,通过两个隔墙4从而使处理池1的内部自处理池1的进水端向处理池1的排水端依次形成进水腔11、蓄水腔12以及排水腔13。进水腔11与蓄水腔12之间的隔墙4的顶端低于处理池1的顶端。蓄水腔12和排水腔13之间的隔墙4的顶端端面与处理池1的顶端端面齐平。
进水腔11内部的水流向蓄水腔12,当进水腔11内部的水的水位高于进水腔11和蓄水腔12之间的隔墙4的高度时,水自隔墙4的顶端溢流到蓄水腔12的内部。
蓄水腔12与排水腔13之间的隔墙4上设置有倾斜设置的连通管道5,连通管道5贯穿隔墙4且连通管道5固定在隔墙4中。连通管道5的一端伸入到蓄水腔12的内部,连通管道5的另一端伸入到排水腔13的内部。连通管道5伸入到蓄水腔12内部的一端低于连通管道5伸入到排水腔13内部的一端。
连通管道5的内部包括与蓄水腔12相连通的进水段51、与排水腔13相连通的排水段52以及位于进水段51和排水段52之间的微生物存放腔53,排水段52与微生物存放腔53之间通过透水膜54隔开,进水段51与微生物存放腔53之间同样通过透水膜54隔开。透水膜54固定在连通管道5的内部。
微生物存放腔53的高度低于排水段52远离微生物存放腔53的一端所在的高度。排水段52远离微生物存放腔53的一端所在的高度低于进水腔11和蓄水腔12之间的隔墙4顶端端面的高度。
当蓄水腔12内部的水的水位高出排水段52远离微生物存放腔53的一端时,蓄水腔12内部的水沿着连通管道5流向排水腔13的内部。当水沿着连通管道5流过连通管道5的时候,水在流经微生物存放腔53时,位于微生物存放腔53内的微生物则对水进行处理。
连通管道5位于蓄水腔12内部的一端下方设置有竖向设置的第一支撑立柱6,第一支撑立柱6一端与连通管道5固定,第一支撑立柱6的另一端与蓄水腔12的腔底固定。连通管道5位于排水腔13内部的一端下方设置有竖向设置的第二支撑立柱7,第二支撑立柱7一端与连通管道5固定,另一端与排水腔13的腔底固定。
参照图2、图3,连通管道5朝向上方的管壁上设置有与微生物存放腔53向连通的补液管55,补液管55与连通管道5一体成型。补液管55竖向向上伸出且高出处理池1的顶端。补液管55远离连通管道5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封堵帽56,封堵帽56用于将补液管55封闭。
参照图1,位于进水腔11的内部,自进水腔11的进水端向进水腔11的排水端间隔设置有挡板111,挡板111的宽度相较进水腔11的宽度小。相邻的两个挡板111,一个挡板111与进水腔11一侧的侧壁固定相连,另一个挡板111与进水腔11另一侧的侧壁固定相连,从而使挡板111之间形成一个连续弯曲变换方向的蛇形的流水通道。
自进水管2进入到进水腔11内部的水,沿着蛇形的流水通道流向蓄水腔12,从而能够沿着水在进水腔11内的流动时间,同时保证先流入到进水腔11内部的水被后送入的水推向蓄水腔12所在的方向。
位于蓄水腔12与进水腔11的进水端之间设置有回流管道8,回流管道8固定在处理池1的池壁上。回流管道8一端与蓄水腔12的腔底相连通,另一端进水腔11的进水端相连通。位于回流管道8上安装有回水泵9,回水泵9用于将蓄水腔12中的水抽出并送入到进水腔11中。
位于排水腔13的腔底安装有曝气组件10,曝气组件10包括固定在排水腔13腔底的曝气管组101以及与曝气管组101内部相连通的进气管102,进气管102一端与曝气管组101固定相连,进气管102的另一端伸出至处理池1的外面。通过将进气管102与气源相接,匆匆而对曝气管组101中供气,供入到曝气管组101中的气体进入到排水腔13中,从而对排水腔13中的水进行曝气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水产尾水处理系统的实施原理为:水产尾水通过进水管2送入到进水腔11中,并自进水腔11流向蓄水腔12中,水产尾水在经过进水腔11中,水产尾水中的杂质可逐渐沉淀至进水腔11的腔底。流入到蓄水腔12内部的水沿着连通管道5进入到排水腔13的内部,水在经过连通管道5的时候,微生物存放腔53内部的微生物能够对水进行处理,经过处理后的水进入到排水腔13中,最终自排水管3排出。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水产尾水处理系统,包括处理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池(1)的内部通过隔墙(4)分隔出进水腔(11)、蓄水腔(12)以及排水腔(13),所述进水腔(11)、蓄水腔(12)以及排水腔(13)自处理池(1)的进水端向排水端方向排列设置,所述进水腔(11)内部的水能够自进水腔(11)与蓄水腔(12)之间的隔墙(4)顶端溢流至蓄水腔(12)内,所述蓄水腔(12)与排水腔(13)之间的隔墙(4)上设置有连通管道(5),所述连通管道(5)的内部包括与蓄水腔(12)内部相连通的进水段(51)、与所述排水腔(13)相连通的排水段(52)以及位于进水段(51)和排水段(52)之间的微生物存放腔(53),所述微生物存放腔(53)和排水段(52)之间以及微生物存放腔(53)和进水段(51)之间均设置有透水膜(5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道(5)呈倾斜设置,所述连通管道(5)与所述蓄水腔(12)相连的一端低于连通管道(5)与排水腔(13)相连的一端,所述微生物存放腔(53)的高度低于所述连通管道(5)与排水腔(13)相连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道(5)上设置有与所述微生物存放腔(53)相连通的补液管(5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产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液管(55)远离连通管道(5)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封堵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腔(12)的腔底与所述进水腔(11)的进水端之间设置有回流管道(8),所述回流管道(8)上安装有将蓄水腔(12)内的水抽回至进水腔(11)中的回水泵(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腔(13)的内部设置有曝气组件(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道(5)的两端下方均设置有对所述连通管道(5)进行支撑的支撑立柱。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腔(11)的内部设置有连续弯曲变换方向的流水通道,进入到进水腔(11)内的水沿着连续弯曲变换方向的流水通道流向蓄水腔(12)。
CN202122909715.7U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水产尾水处理系统 Active CN2162365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09715.7U CN216236574U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水产尾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09715.7U CN216236574U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水产尾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36574U true CN216236574U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57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09715.7U Active CN216236574U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水产尾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365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236574U (zh) 一种水产尾水处理系统
CN212436972U (zh) 一种高密度养鱼池
CN211570232U (zh) 生物接触氧化池
CN201163934Y (zh) 水族养殖装置
CN110754416A (zh) 一种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
CN216314885U (zh) 一种池塘循环水养殖装置
CN213171974U (zh) 一种畜禽养殖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CN211881777U (zh) 一种水产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
CN210193827U (zh) 一种新型窖池水密封装置
CN210012657U (zh) 一种分段进水式气升回流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01127231Y (zh) 水族箱结构
CN209974539U (zh) 一种养殖尾水排放处理系统
CN208454767U (zh) 一种改进型三格化粪池
CN111109188A (zh) 一种循环水鱼类养殖系统
CN217895345U (zh) 一种船用污水电解箱
CN201067652Y (zh) 一种高效盐酸过滤器
CN213202512U (zh) 一种畜禽养殖废水高效厌氧处理设备
CN218681300U (zh) 一种水产养殖过滤池
CN211570391U (zh) 高效水解酸化池
CN210299098U (zh) 一种长流水养殖池的排水装置
CN210113953U (zh) 一种虾蟹类水产品水气交替暂养装置
CN215102710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214936719U (zh) 一种环保型循环净水养鱼装置
CN218515014U (zh) 一种带有净水功能的水产养殖池
CN203373195U (zh) 一种水产养殖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