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22735U - 一种保护牵引式跳台滑雪模拟训练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保护牵引式跳台滑雪模拟训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22735U
CN216222735U CN202120601887.5U CN202120601887U CN216222735U CN 216222735 U CN216222735 U CN 216222735U CN 202120601887 U CN202120601887 U CN 202120601887U CN 216222735 U CN216222735 U CN 2162227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diving
traction
guide rail
diving t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0188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秦陇
董超强
陈秋实
谭旭男
周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060188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227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227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227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护牵引式跳台滑雪模拟训练装置,其包括:支架、滑坡机构以及保护牵引机构,所述滑坡机构以及所述保护牵引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保护牵引机构位于所述滑坡机构的上方。通设计带有支架、滑坡机构以及保护牵引机构的保护牵引式跳台滑雪模拟训练装置,便于用户模拟跳台滑雪场景训练,模拟实地助滑的轨迹和角度,使得用户做到完整动作,便于对运动员进行保护的同时对动作进行及时纠正,提高模拟跳台滑雪飞行时身体姿态的真实度,便于用户针对助滑、起跳和飞行进行模拟训练,延长飞行距离。

Description

一种保护牵引式跳台滑雪模拟训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护牵引式跳台滑雪模拟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模拟滑道材质与实地助滑滑道一致,均为特殊瓷质材料,运动员可进行模拟助滑训练。使用滑板模拟器,在滑动小车上进行模拟起跳训练可以更接近真实起跳,从而避免原地起跳带来的负向影响,但起跳时身体不能完全伸展,飞行时间短,所以运动员不能做到完整动作,对动作不能进行及时纠正。
现有的设备模拟正式比赛时运动员起跳的身体姿态,运动员通过固定腰部的绑绳在空中进行摆动或者趴在栏杆上从而寻找起跳后飞行的感觉,形式简单但对运动员核心部分有干扰,不能真实模拟飞行时的身体姿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保护牵引式跳台滑雪模拟训练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保护牵引式跳台滑雪模拟训练装置,其包括:支架、滑坡机构以及保护牵引机构,所述滑坡机构以及所述保护牵引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保护牵引机构位于所述滑坡机构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计带有支架、滑坡机构以及保护牵引机构的保护牵引式跳台滑雪模拟训练装置,便于用户模拟跳台滑雪场景训练,模拟实地助滑的轨迹和角度,使得用户做到完整动作,便于对运动员进行保护的同时对动作进行及时纠正,提高模拟跳台滑雪飞行时身体姿态的真实度,便于用户针对助滑、起跳和飞行进行模拟训练,延长飞行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滑坡机构包括:第一跳台、第二跳台以及第三跳台,所述第一跳台、所述第二跳台以及所述第三跳台由高至低排列且依次连接,所述第一跳台和所述第三跳台为直板结构,所述第二跳台为圆弧板结构,所述第一跳台、所述第二跳台以及所述第三跳台的中部均设置有滑道。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多个跳台相互组合,模拟实地跳台滑雪场景,模拟实地助滑的轨迹和角度,提高逼真度,便于保护牵引式跳台滑雪模拟训练装置的安装以及维护,降低生产成本。使得用户做到完整动作,便于对运动员进行保护的同时对动作进行及时纠正,提高模拟跳台滑雪飞行时身体姿态的真实度,便于用户针对助滑、起跳和飞行进行模拟训练,延长飞行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跳台中设置有起点挡杆,所述起点挡杆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跳台、所述第二跳台以及所述第三跳台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护栏,所述滑道为一对相互平行的凹槽结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起点挡杆用于支撑助滑前做准备工作和增加初速度,滑道为中间凸起两侧内凹结构,便于与其他部件配合,实现跳台滑雪场景的模拟,模拟实地助滑的轨迹和角度,降低摩擦力,保护措施完整,安全性高,适用于初学者或大众体验。护栏作为扶手使用,可作为初学者体验时的安全防护措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跳台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摄像机,所述第三跳台的底部设置有三维测力台。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两侧安装两个高速摄像机,用于起跳动作的运动学数据智能化监测,可在运动员起跳时对起跳动作智能识别,可以进行运动学数据实施分析,可得到运动员出台的速度、关节角度、身体姿态等数据。在第三跳台的直线滑道区域下方安装固定式三维测力台,可测量运动员在出台前足底压力和冲击力等动力学数据,结合视频解析,可对运动员出台动作进行解析。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牵引机构包括:导轨、动滑轮滑行部件、牵引绳以及定滑轮回收牵引部件,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导轨位于所述滑坡机构的上方,所述动滑轮滑行部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定滑轮回收牵引部件设置在所述导轨的一端且与所述滑坡机构入口位置对应,所述牵引绳的一端与所述定滑轮回收牵引部件连接,所述牵引绳的中部搭接在所述动滑轮滑行部件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护牵引机构各个部件的设置,用于对用户进行牵引,一方面,保护用户安全,另一方面,便于模拟跳台滑雪助滑、起跳和飞行场景,起点处定滑轮回收牵引部件用于绳索的回收,结束滑行后使用定滑轮回收牵引部件可在出发点进行手动牵引回收保护牵引机构,操作简单,可快速进行下一轮训练。实地训练时,运动员每滑行一次要花费很长时间,因此用来感受和纠正身体动作的时间相对较少,而且实地训练强度高,造成落地时有可能造成运动员损伤。而使用保护牵引式跳台滑雪模拟训练装置时台子设计简便易操作,可以提高训练效率进行多次进行训练,并且在绳子牵引下,既可以相对拉长训练时间从而进行出台动作调整,而且可以缓慢落地,没有损伤风险,运动员不用担心落地,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起跳和飞行中去。
进一步地,所述导轨的另一端设置为缓冲导轨,所述导轨由钢管组合而成。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缓冲导轨用于防止滑行速度过快,起到缓冲作用,便于逐渐缓冲并停止用户的训练工作,保护用户安全,提高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所述导轨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坡机构出口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模拟自然风的风扇,所述风扇与所述滑坡机构出口位置对应。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风扇可调节风力大小用于模拟真实跳台时的自然风,并且可以延缓飞行速度,便于对运动员进行保护的同时对飞行动作的调整与纠正。安装风机模拟实地的风速,可调节风机风力大小,根据不同训练需要调节风力大小可真实模拟还原实地训练。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由方管组装而成,所述滑坡机构由钢板制作而成。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支架由方管组装而成,滑坡机构由钢板制作而成,降低生产成本,便于保护牵引式跳台滑雪模拟训练装置的安装以及维护。
进一步地,所述滑坡机构的一侧设置有阶梯。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阶梯的设置,方便保护牵引式跳台滑雪模拟训练装置移动位置及用户的上下滑工作,提高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护牵引式跳台滑雪模拟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护牵引式跳台滑雪模拟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护牵引式跳台滑雪模拟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附图标号说明:1-支架;2-滑坡机构;3-保护牵引机构;4-第一跳台;5-第二跳台;6-第三跳台;7-滑道;8-起点挡杆;9-护栏;10-摄像机;11-三维测力台;12-导轨;13-动滑轮滑行部件;14-牵引绳;15-定滑轮回收牵引部件;16-缓冲导轨;17-风扇;18-阶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护牵引式跳台滑雪模拟训练装置,其包括:支架1、滑坡机构2以及保护牵引机构3,所述滑坡机构2以及所述保护牵引机构3设置在所述支架1上,所述保护牵引机构3位于所述滑坡机构2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计带有支架、滑坡机构以及保护牵引机构的保护牵引式跳台滑雪模拟训练装置,便于用户模拟跳台滑雪场景训练,模拟实地助滑的轨迹和角度,使得用户做到完整动作,便于对运动员进行保护的同时对动作进行及时纠正,提高模拟跳台滑雪飞行时身体姿态的真实度,便于用户针对助滑、起跳和飞行进行模拟训练,延长飞行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保护牵引机构没有动力,为保护性机构,通过绳索的牵拉防止运动员摔倒,对滑坡机构上的运动员进行保护以及防护,防止运动员摔倒以及受伤,防止意外发生,提高保护牵引式跳台滑雪模拟训练装置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
支架的底部为用于支撑跳台的滑台,滑台使用钢制方管支撑,方管与滑台间用螺丝连接,各滑台部分之间也用螺丝固定,这样能够实现拆卸方便。滑台制造材料使用钢管和角铁结构,滑道材料使用钢板。
模拟训练装置模拟国际雪联官网发布的标准HS120级别跳台进行等比例缩小构图,国际雪联官网发布的主俯视图为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拟训练装置只针对助滑起跳和飞行训练,暂时不设计落地区,所涉及到的区域为A到T。经过计算,国际雪联标准HS120级别跳台设计要求如下:出发台总长约35.54m,总高约14.05m(加护栏总高约15m)。钢丝牵引导轨总长为64m,高度为16.5米。两导轨之间为3m。AB为备选起点距离,我们选择以B点建造出发点,B-E1为直线2m,γ为30度。E1-E2为一段弧,E1-E2的弯道部分半径设置与运动员产生的离心力有关,在E2点离心力不得超过运动员体重的70%,因此以一名70kg的运动员为例则半径不超过89m,半径定为89m,弧长29.7m的弧,α为10.9度。E2-T为直线6.25m。滑雪道宽是2.5m,加护栏总宽是2.8m,护栏高度95cm,滑道宽度33cm,两滑道之间13.5cm。起飞点离地面总高度1.5m。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跳台滑雪比赛采取技术评定和飞行距离综合评分。技术评定、飞行距离各60分,而影响技术和距离的因素包括了助滑、起跳、飞行、落地四个阶段。运动员必须保持平稳的助滑姿势,对抗离心力,保持身体重心靠近起跳发力位置,才能使系统获得最大加速度。起跳是空中飞行的重要初始条件,是影响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虽然从同一地方出发,但起跳的结果不同,起跳成功的关键在于起跳蹬伸的力量与出台角度的控制,并且有多种方式可进行训练。空中飞行是通过维持系统在空中飞行的平稳和稳定性,利用空气浮力获得最佳滑翔效果,得到最高技评分数和最远飞行距离,通过空中训练运动员能凭借空间感觉和速度感,在系统飞行轨迹延长线即将与着陆坡地面相交瞬间,准确地判断出最佳着陆时机并及时准确地做准备着陆动作。而现有设备存在与技术动作不完全符合或是训练场地有限训练成本高等各种问题存在。
综上所述,助滑、起跳和空中飞行的科学化训练是完美落地的基础,设计此模拟训练装置主要引用于运动员针对这三个方面进行训练,保证技术动作的完整,从而延长飞行距离。此模拟训练装置保护措施完整,安全性高也可用于初学者或大众体验。
具体地,此实用新型实施例根据国际雪联标准,如图1所示,此模拟训练装置从侧面等比例制作时缩小5倍,跳台高度为2.8m,总长度为7.1m。导轨总长为12.8m,高度(导轨需要高于人直立站在跳台出发点,所以定为缩小5倍再加2米)为5.3m,使用钢管材料组装制作,导轨前面部分为直线,导轨末端两米变为10度,此装置可用于防止滑行速度过快,能起到缓冲作用。B-E1(对应第一跳台)为40cm,E1-E2(对应第二跳台)半径为17.8m,弧长为5.94m,E2-T(对应第三跳台)为1.25m。γ和α角度和弧度不变。出台点离地面30cm。风扇直径变为1m,离地面1m,离导轨末端1m,风扇可调节风力大小用于模拟真实跳台时的自然风,并且可以延缓飞行速度便于飞行动作的调整与纠正。训练模拟器滑道制作时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对应第一跳台)B-E1为直道,第二部分(对应第二跳台)为E1-E2的弯道,第三部分(对应第三跳台)E2-T为直道,滑台使用钢制方管支撑,方管与滑台间用螺丝连接,各滑台部分之间也用螺丝固定,这样能够实现拆卸方便。滑台制造材料使用钢管和角铁结构,滑道材料使用钢板。训练时可使用适合模拟训练器长度的双板滑轮(滑轮可减少摩擦力),越野滑轮方便穿戴且摩擦力小更适宜于跳台模拟训练器上使用。起点处定滑轮回收牵引部件用于绳索的回收,人在跳台最高处时,安全绳起点位于人体后上面导轨,起跳飞行后在人体后方,安全绳的长度刚好维持人出台时脚与出台点平行。结束滑行后使用定滑轮可在出发点进行手动牵引回收保护牵引机构,操作简单,可快速进行下一轮训练。滑行时使用细软钢丝作为安全绳,上方固定于动滑轮制造的滑行仪器,钢丝绳下方使用五点式安全带固定,安装钢丝绳长度为导轨至出台点,运动员在起跳点时,动滑轮在上方对应的导轨处,随运动员滑行向下,至出台点后安全绳长度固定不变,所以起飞后运动员高度不再变化,运动员可在出台高度保持动作,直到滑行结束后在运动员脚下放置根据身高和位置可升降可移动的平台,在上面拆卸训练设备,可保证运动员平稳落地。为方便跳台滑雪模拟训练器移动位置及运动员上下滑台,可选用Z字型可折叠阶梯,在使用后可轻松收纳。
由于运动员助滑的轨道和两轨道之间距离是固定的,所以不能变化,只对助滑道其他装置等比例缩小一半,减小不必要的空间。经过计算,滑雪道变为1.25m,导轨宽度变为1.5m。之前正规跳台护栏为95cm保持不变,作为扶手使用,可作为初学者体验时的安全防护措施,滑雪道内其他装置大小保持不变。
跳台的出台处(即第三跳台自由端),两侧安装两个高速摄像机,用于起跳动作的运动学数据智能化监测,可在运动员起跳时对起跳动作智能识别,可以进行运动学数据实施分析,可得到运动员出台的速度、关节角度、身体姿态等数据。
在跳台第三部分(即第三跳台)直线滑道区域下方安装固定式三维测力台,可测量运动员在出台前足底压力和冲击力等动力学数据,结合视频解析,可对运动员出台动作进行解析。
跳台滑雪助滑后的起跳动作和飞行姿态在训练中十分重要,且为响应“三亿人上冰雪”的国家号召,能使大众冰雪爱好者体验且感受不同冰雪项目魅力,因此实用新型跳台模拟训练器的原因如下:1.跳台滑雪运动员实地跳台训练时出台速度极快(出台速度接近90km/h),运动员会产生强烈的不稳定感,不能集中注意力纠正错误动作、调整出台角度和身体姿态。而实用新型此模拟出台训练器时采用了国际雪联的标准HS120级别跳台进行等比例缩小,保护牵引式跳台滑雪模拟训练装置的助滑坡度及弧度都是根据雪联标准设计,所以运动员既可以感受到真实训练出台角度的感受,也可以在绳子牵引下在较长时间范围内由教练员指导调整动作。2.实地训练时,运动员每滑行一次要花费很长时间,因此用来感受和纠正身体动作的时间相对较少,而且实地训练强度高,造成落地时有可能造成运动员损伤。而使用保护牵引式跳台滑雪模拟训练装置时台子设计简便易操作,可以提高训练效率进行多次进行训练,并且在绳子牵引下,既可以相对拉长训练时间从而进行出台动作调整,而且可以缓慢落地,没有损伤风险,运动员不用担心落地,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起跳和飞行中去。3.安装风扇模拟实地的风速,可调节风扇风力大小,根据不同训练需要调节风力大小可真实模拟还原实地训练。4.设备安全可控,与跳台滑雪风洞训练相比成本非常低,且能利用现有科技实现科学化训练,这样既能大批量生产为竞技体育训练提供科学化训练场地,也能满足大众跳台滑雪爱好者感受体验跳台滑雪的魅力及真实的竞技环境。
经考察发现现有跳台滑雪模拟训练设备功能单一且不能模拟正式赛道的助滑与起跳姿势,而全国现有跳台滑雪风洞训练基地稀缺,训练成本高,所能容纳人数少,不能满足现有所有队伍的训练需求。此实用新型完全模拟国际雪联的标准HS120滑雪跳台,在高效训练中体验真实比赛场景,从助滑、起跳和飞行三个阶段使运动员在训练中改善动作,使用智能化运动分析设备让教练与运动员科学化训练,能够实现智能训练,科学备赛。
如图1至图3所示,进一步地,所述滑坡机构2包括:第一跳台4、第二跳台5以及第三跳台6,所述第一跳台4、所述第二跳台5以及所述第三跳台6由高至低排列且依次连接,所述第一跳台4和所述第三跳台6为直板结构,所述第二跳台5为圆弧板结构,所述第一跳台4、所述第二跳台5以及所述第三跳台6的中部均设置有滑道7。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多个跳台相互组合,模拟实地跳台滑雪场景,模拟实地助滑的轨迹和角度,提高逼真度,便于保护牵引式跳台滑雪模拟训练装置的安装以及维护,降低生产成本。使得用户做到完整动作,便于对运动员进行保护的同时对动作进行及时纠正,提高模拟跳台滑雪飞行时身体姿态的真实度,便于用户针对助滑、起跳和飞行进行模拟训练,延长飞行距离。
如图1至图3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跳台4中设置有起点挡杆8,所述起点挡杆8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跳台4、所述第二跳台5以及所述第三跳台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护栏9,所述滑道7为一对相互平行的凹槽结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起点挡杆用于支撑助滑前做准备工作和增加初速度力,提高用户体验,滑道为中间凸起两侧内凹结构,便于与其他部件配合,实现跳台滑雪场景的模拟,模拟实地助滑的轨迹和角度,降低摩擦力,保护措施完整,安全性高,适用于初学者或大众体验。护栏作为扶手使用,可作为初学者体验时的安全防护措施。
训练时可使用适合跳台滑雪模拟训练装置长度的双板滑轮(滑轮可减少摩擦力)或双板滑板,越野滑轮方便穿戴且摩擦力小更适宜于跳台模拟训练器上使用。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跳台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摄像机10,所述第三跳台6的底部设置有三维测力台11。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两侧安装两个高速摄像机,用于起跳动作的运动学数据智能化监测,可在运动员起跳时对起跳动作智能识别,可以进行运动学数据实施分析,可得到运动员出台的速度、关节角度、身体姿态等数据。在第三跳台的直线滑道区域下方安装固定式三维测力台,可测量运动员在出台前足底压力和冲击力等动力学数据,结合视频解析,可对运动员出台动作进行解析。
其中,摄像机用于起跳动作的智能化监测,可在运动员起跳时对起跳动作智能识别,可以进行运动学数据实施分析,可得到运动员出台的速度、关节角度、身体姿态等数据。在红色直线区域安装便携式测力仪器,可测量运动员在出台前雪板或足底压力分布,结合视频解析,可对运动员出台动作进行解析。
如图1至图3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跳台4的长度为40厘米,所述第一跳台4的倾斜角度为30度,所述第二跳台5的弧长为5.94米,所述第二跳台5的半径为17.8米,所述第二跳台5的倾斜角度为10.9度,所述第三跳台6的长度为1.25米。
上述长度等参数与国际雪联的标准HS120级别跳台一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各个跳台具体尺寸的设计,提高跳台滑雪场景的逼真度,模拟实地助滑的轨迹和角度,符合标准,提高用户体验。保护牵引式跳台滑雪模拟训练装置采用了国际雪联的标准HS120级别跳台进行等比例缩小,跳台的助滑坡度及弧度都是根据雪联标准设计,所以运动员既可以感受到真实训练出台角度的感受,也可以在绳子牵引下在较长时间范围内由教练员指导调整动作。
如图1至图3所示,进一步地,所述保护牵引机构3包括:导轨12、动滑轮滑行部件13、牵引绳14以及定滑轮回收牵引部件15,所述导轨12设置在所述支架1上,所述导轨12位于所述滑坡机构2的上方,所述动滑轮滑行部件13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导12轨上,所述定滑轮回收牵引部件15设置在所述导轨12的一端且与所述滑坡机构入口位置对应,所述牵引绳14的一端与所述定滑轮回收牵引部件15连接,所述牵引绳14的中部搭接在所述动滑轮滑行部件13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护牵引机构各个部件的设置,用于对用户进行牵引,一方面,保护用户安全,另一方面,便于模拟跳台滑雪助滑、起跳和飞行场景,起点处定滑轮回收牵引部件用于绳索的回收,结束滑行后使用定滑轮回收牵引部件可在出发点进行手动牵引回收保护牵引机构,操作简单,可快速进行下一轮训练。实地训练时,运动员每滑行一次要花费很长时间,因此用来感受和纠正身体动作的时间相对较少,而且实地训练强度高,造成落地时有可能造成运动员损伤。而使用保护牵引式跳台滑雪模拟训练装置时台子设计简便易操作,可以提高训练效率进行多次进行训练,并且在绳子牵引下,既可以相对拉长训练时间从而进行出台动作调整,而且可以缓慢落地,没有损伤风险,运动员不用担心落地,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起跳和飞行中去。
其中,导轨为两个相互平行的导杆结构,动滑轮滑行部件包括第一横杆以及设置在第一横杆两端的动滑轮,动滑轮为凹槽轮,动滑轮可转动地设置在导杆上,牵引绳的中部搭接在第一横杆上。定滑轮回收牵引部件包括定滑轮以及第二横杆,定滑轮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横杆上,第二横杆设置在导轨上,牵引绳与定滑轮连接。
保护牵引机构用于人体牵引,上方用细软钢丝作为安全绳(即牵引绳),固定于动滑轮中心,钢丝绳下方使用五点式安全带固定,安装钢丝绳长度为导轨至出台点,运动员在起跳点时,动滑轮在上方对应的导轨处,虽运动员滑行向下,至出台点后安全绳长度固定不变,所以起飞后运动员高度不再变化,运动员可在出台高度保持动作,直到滑行结束后在运动员脚下放置根据升高位置可升降可移动的平台,在上面拆卸训练设备,可保证运动员平稳落地。
定滑轮回收牵引部件用于牵引装置的回收,安全绳的长度为垂吊人体时满足人体落地的安全长度。人体在跳台最高处时,安全绳起点位于人体上面导轨,起跳飞行后在人体后方,结束滑行后使用定滑轮可在出发点进行手动牵引回收牵引装置,操作简单,可快速进行下一轮训练。
如图1至图3所示,进一步地,所述导轨12的另一端设置为缓冲导轨16,所述导轨12的长度为12.8米,高度为5.3米,所述导轨12由钢管组合而成。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缓冲导轨用于防止滑行速度过快,起到缓冲作用,便于逐渐缓冲并停止用户的训练工作,保护用户安全,提高用户体验。
其中,缓冲导轨可以为锲形结构,夹角可以为10度,长度可以为2米。
如图1至图3所示,进一步地,所述导轨12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坡机构出口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模拟自然风的风扇17,所述风扇与所述滑坡机构出口位置对应。
其中,所述风扇17的直径为1米,所述风扇17与导轨12的另一侧侧壁相距1米。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风扇可调节风力大小用于模拟真实跳台时的自然风,并且可以延缓飞行速度,便于对运动员进行保护的同时对飞行动作的调整与纠正。安装风机模拟实地的风速,可调节风机风力大小,根据不同训练需要调节风力大小可真实模拟还原实地训练。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1由方管组装而成,所述滑坡机构2由钢板制作而成,所述滑坡机构2的高度为2.8米,长度为7.1米。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支架由方管组装而成,滑坡机构由钢板制作而成,降低生产成本,便于保护牵引式跳台滑雪模拟训练装置的安装以及维护。
如图1至图3所示,进一步地,所述滑坡机构2的一侧设置有阶梯18,所述阶梯18与所述滑坡机构2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阶梯的设置,方便保护牵引式跳台滑雪模拟训练装置移动位置及用户的上下滑工作,提高用户体验。
为方便跳台滑雪模拟训练器移动位置及运动员上下器械,如选用Z字型可折叠阶梯,在使用后可轻松收纳。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保护牵引式跳台滑雪模拟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滑坡机构(2)以及保护牵引机构(3),所述滑坡机构(2)以及所述保护牵引机构(3)设置在所述支架(1)上,所述保护牵引机构(3)位于所述滑坡机构(2)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护牵引式跳台滑雪模拟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坡机构(2)包括:第一跳台(4)、第二跳台(5)以及第三跳台(6),所述第一跳台(4)、所述第二跳台(5)以及所述第三跳台(6)由高至低排列且依次连接,所述第一跳台(4)和所述第三跳台(6)为直板结构,所述第二跳台(5)为圆弧板结构,所述第一跳台(4)、所述第二跳台(5)以及所述第三跳台(6)的中部均设置有滑道(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保护牵引式跳台滑雪模拟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跳台(4)中设置有起点挡杆(8),所述起点挡杆(8)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跳台(4)、所述第二跳台(5)以及所述第三跳台(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护栏(9),所述滑道(7)为一对相互平行的凹槽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保护牵引式跳台滑雪模拟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跳台(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摄像机(10),所述第三跳台(6)的底部设置有三维测力台(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护牵引式跳台滑雪模拟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牵引机构(3)包括:导轨(12)、动滑轮滑行部件(13)、牵引绳(14)以及定滑轮回收牵引部件(15),所述导轨(12)设置在所述支架(1)上,所述导轨(12)位于所述滑坡机构(2)的上方,所述动滑轮滑行部件(13)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导轨(12)上,所述定滑轮回收牵引部件(15)设置在所述导轨(12)的一端且与所述滑坡机构入口位置对应,所述牵引绳(14)的一端与所述定滑轮回收牵引部件(15)连接,所述牵引绳(14)的中部搭接在所述动滑轮滑行部件(13)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保护牵引式跳台滑雪模拟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12)的另一端设置为缓冲导轨(16),所述导轨(12)由钢管组合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保护牵引式跳台滑雪模拟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12)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坡机构出口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模拟自然风的风扇(17),所述风扇(17)与所述滑坡机构出口位置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护牵引式跳台滑雪模拟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由方管组装而成,所述滑坡机构(2)由钢板制作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护牵引式跳台滑雪模拟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坡机构(2)的一侧设置有阶梯(18)。
CN202120601887.5U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保护牵引式跳台滑雪模拟训练装置 Active CN2162227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01887.5U CN216222735U (zh)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保护牵引式跳台滑雪模拟训练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01887.5U CN216222735U (zh)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保护牵引式跳台滑雪模拟训练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22735U true CN216222735U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38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01887.5U Active CN216222735U (zh)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保护牵引式跳台滑雪模拟训练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227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81881A (zh) * 2022-04-15 2022-07-01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跳台滑雪起跳训练的复位保护装置及训练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81881A (zh) * 2022-04-15 2022-07-01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跳台滑雪起跳训练的复位保护装置及训练方法
CN114681881B (zh) * 2022-04-15 2023-03-07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跳台滑雪起跳训练的复位保护装置及训练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50473B2 (en) Integrated multi-purpose hockey skatemill and its control/management in the individual training and testing of the skating and hockey skills
CN104689548B (zh) 一种滑雪模拟训练器
KR101349036B1 (ko) 스키 점프 시뮬레이터 및 스키 점프 시뮬레이터 제어 방법
CN216222735U (zh) 一种保护牵引式跳台滑雪模拟训练装置
Burkett Sport mechanics for coaches
US11975252B2 (en) Integrated multi-purpose hockey skatemill and its control/management in the individual training and testing of the skating and hockey skills
CN211585143U (zh) 一种室内滑雪训练器
CN110152269B (zh) 一种模拟跳台滑雪运动的滑雪台组合体
CN210186395U (zh) 一种模拟跳台滑雪运动的滑雪台组合体
Potach Plyometric and speed training
CN210728609U (zh) 一种速度滑冰陆地专项模拟训练装置
CN108939392A (zh) 一种可适用单人或多人的体操训练辅助装置
SK8220Y1 (sk) Integrovaný viacúčelový hokejový trenažér a spôsob jeho ovládania/riadenia pre individuálny tréning a testovanie korčuliarskych a hokejových zručností
Oggiano et al. Effects of body weight on ski jumping performances under the new FIS rules
Schindelwig et al. Safety recommendations of winter terrain park jumps into airbags
CN207545775U (zh) 一种足球训练用障碍杆
CN216366566U (zh) 一种便携式高山滑雪模拟训练器
US20050124425A1 (en) Skating training system
US11766598B1 (en) Surfing simulator
RU129823U1 (ru) Батутный комплекс "sky park"
McClymont et al. THE BUNGY'MECHANIC'AS AN AID TO TRAMPOLINE COACHING
CN201098495Y (zh) 斜坡式短跨项目力量训练器
US20240009540A1 (en) Carving simulator for alpine skiing
CN203017656U (zh) 一种新型腿部健身器
CN213994780U (zh) 一种防摔伤的室内滑雪模拟机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