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15323U - 控制电箱 - Google Patents

控制电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15323U
CN216215323U CN202122627965.1U CN202122627965U CN216215323U CN 216215323 U CN216215323 U CN 216215323U CN 202122627965 U CN202122627965 U CN 202122627965U CN 216215323 U CN216215323 U CN 2162153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air pump
mounting
ai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2796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瑞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ianzheng Electromechanical And Electropl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262796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153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153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153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控制电箱,该控制电箱包括:主壳体、控制器、气泵以及节流阀。主壳体包括底座、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以及第三腔体。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以及第三腔体均设置于底座的顶侧表面。电气元件以及节流阀均设置于第一腔体内,控制器设置于第二腔体内,气泵设置于第三腔体内。第一腔体包括进气口以及出气口,进气口设置于第一腔体与第三腔体之间,并连接气泵的输出端,出气口设置于第一腔体的顶壁,节流阀设置于出气口,并连通第一腔体以及主壳体的外部。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箱的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高压气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进而促进第一腔体内部散热,更高密度的气体环境更有助于电气元件与高压气体进行热交换。

Description

控制电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控制电箱。
背景技术
控制电箱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控制电箱使用在负荷比较分散、回路较少的场合;电动机控制中心用于负荷集中、回路较多的场合。它们把上一级配电设备某一电路的电能分配给就近的负荷。这级设备应对负荷提供保护、监视和控制。控制箱的应用广泛,一般应用于交流50HZ,额定工作压力为交流电压380V的低压电网系统中,也可使用于交流50HZ,电压500V以下电力系统作为消防水泵控制、潜污泵控制、消防风机控制、风机控制、照明配电控制等使用。
然而,现有的控制电箱为了改善其散热性能,通常开设数个散热孔,这些散热孔不仅散热效率低,而且容易溅入外部液体、粉尘等物质,从而大大影响控制电箱的安全性以及散热效率,甚至容易引发起火。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控制电箱的散热问题,提供一种控制电箱。
一种控制电箱,该控制电箱包括主壳体、控制器、气泵以及节流阀。控制器、气泵以及节流阀设置于主壳体内部,控制器分别与气泵以及节流阀电连接。
主壳体包括底座、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以及第三腔体。底座设置于主壳体的底部,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以及第三腔体均设置于底座的顶侧表面。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以及第三腔体依序连接。电气元件以及节流阀均设置于第一腔体内,控制器设置于第二腔体内,气泵设置于第三腔体内。
第一腔体包括进气口以及出气口,进气口设置于第一腔体与第三腔体之间,并连接气泵的输出端,出气口设置于第一腔体的顶壁,节流阀设置于出气口,并连通第一腔体以及主壳体的外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底座包括支撑框体、若干支撑梁以及支撑板。若干支撑梁架均设于支撑框体的底部,并分别连接支撑框体的一侧框边及其另一侧框边。支撑板铺设于若干支撑梁顶侧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腔体设置于第二腔体以及第三腔体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腔体包括第一腔体隔板、第二腔体隔板以及若干安装梁。第一腔体隔板以及第二腔体隔板分别设置于第一腔体的两侧,并两两相对设置,第一腔体隔板设置于第一腔体以及第二腔体之间,第二腔体隔板设置于第一腔体以及第三腔体之间,若干安装梁均设置于第一腔体的底部,并安装于支撑板的顶侧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进气口设置于第二腔体隔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腔体包括安装箱、第一安装支架、若干第一网板以及导流板。第一安装支架设置于第二腔体的底壁,安装箱设置于第一安装支架的顶部,并且连接于第一腔体隔板,若干第一网板分别设置于第二腔体相对的两侧壁上。导流板设置于第一腔体的一侧壁,并覆盖于对应的第一网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控制器设置于安装箱内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三腔体包括第二安装支架以及第二网板。第二安装支架设置于第三腔体内部,其底端固定于第三腔体的底壁,第二网板设置于第三腔体的顶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气泵安装于第二安装支架的顶部,气泵的输出口与进气口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网板对应气泵的输入口设置有一安装开口,并连接气泵的输入口。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控制电箱通过将主壳体分隔为独立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以及第三腔体,使得第一腔体形成一密闭空间,第三腔体中的气泵对第一腔体内部进行输气加压,第二腔体中的控制器对气泵以及节流阀进行控制,从而使得安装于第一腔体内部的电气元件在高气压氛围内运行。第一腔体的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高压气体遵循一定流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进而促进第一腔体内部散热,并且,更高密度的气体环境更有助于电气元件与高压气体进行热交换,进一步提高电气元件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电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控制电箱的另一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电箱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电箱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参阅图1、图3以及图4,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控制电箱,该控制电箱包括主壳体1、控制器2、气泵3以及节流阀4。控制器2、气泵3以及节流阀4设置于主壳体1内部,控制器2分别与气泵3以及节流阀4电连接。在实际应用中,控制器2对气泵3和节流阀4进行自动控制,从而使得气泵3以及节流阀4对主壳体1内部的气压进行调控。
请参阅图1至图4,主壳体1包括底座11、第一腔体12、第二腔体13以及第三腔体14。底座11设置于主壳体1的底部,第一腔体12、第二腔体13以及第三腔体14均设置于底座11的顶侧表面,从而使得第一腔体12、第二腔体13以及第三腔体14与安装面隔离,进而避免安装于主壳体1内部的电气元件与安装面的腐蚀性物质接触,同时减少安装面振动对电气元件产生的影响。第一腔体12、第二腔体13以及第三腔体14依序连接。电气元件均设置于第一腔体12内,控制器2设置于第二腔体13内,气泵3设置于第三腔体14内。在实际应用时,电气元件独立安装于第一腔体12内,气泵3以及控制器2在第一腔体12外对其内部进行气压调节,从而避免操作人员在实施操作时对第一腔体12内部的气体环境造成影响。
请参阅图3,底座11包括支撑框体111、若干支撑梁112以及支撑板113。若干支撑梁112架均设于支撑框体111的底部,并分别连接支撑框体111的一侧框边及其另一侧框边,支撑框能够将主壳体1内部的安装空间抬高,而若干支撑梁112则对控制电箱内部的部件提供支撑。支撑板113铺设于若干支撑梁112顶侧表面,从而形成内部元件的支撑面。其中,支撑板113具有双层结构,其底层连接于若干支撑梁112的顶侧表面,其顶层设置于主壳体1内部,从而用于安装电气设备。在实际应用中,双层结构的支撑板113能够增强底座11的缓冲性能,从而减轻安装面振动对控制电箱运行带来的影响。
请参阅图1至图3,第一腔体12设置于第二腔体13以及第三腔体14之间,第一腔体12包括第一腔体隔板121、第二腔体隔板122、若干第一门板123、若干安装梁124、进气口125以及出气口126。第一腔体隔板121以及第二腔体隔板122分别设置于第一腔体12的两侧,并两两相对设置,从而形成第一腔体12的两侧壁,并且,第一腔体隔板121设置于第一腔体12以及第二腔体13之间,第二腔体隔板122设置于第一腔体12以及第三腔体14之间,从而使得第一腔体12、第二腔体13以及第三腔体14之间两两相互密封隔绝。在第一腔体隔板121以及第二腔体隔板122之间,第一腔体12相对的两个侧壁均具有若干第一门框127,若干第一门板123分别对应设置于若干第一门框127内,并且每一第一门板123与对应第一门框127结合处均设置有密封垫,每一第一门板123与对应第一门框127密封接合,当第一腔体12内部的电气元件安装完成后,若干第一门板123与对应的第一门框127配合形成密闭空间,从而使得控制器2能够通过气泵3以及节流阀4对第一腔体12内部的气压进行准确调节。若干安装梁124均设置于第一腔体12的底部,并安装于支撑板113的顶侧表面,电气元件分别设置于若干安装梁124上。进气口125设置于第二腔体隔板122,并连通第一腔体12以及第三腔体14。出气口126设置于第一腔体12的顶壁,并连通第一腔体12以及主壳体1外部,节流阀4设置于出气口126的外部管道,控制器2通过调节节流阀4的开度对第一腔体12内部气体的流出量进行调控。
请参阅图1以及图3,第二腔体13包括安装箱131、第一安装支架132、若干第一网板133、第二门板134以及导流板135。安装箱131、第一安装支架132以及导流板135均设置于第二腔体13内部,若干第一网板133分别设置于第二腔体13相对的两侧壁上。第二腔体13远离第一腔体12的一侧壁上具有第二门框136,第二门板134安装于第二门框136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门板134具有第一观察窗1341,当控制电箱运行时,操作人员能够通过第一观察窗1341对第二腔体13内部的控制器2及其仪表进行观察,从而判断控制电箱的运行状态。第一安装支架132设置于第二腔体13的底壁,安装箱131设置于第一安装支架132的顶部,并且连接于第一腔体隔板121,控制器2设置于安装箱131内部,安装箱131以及第一安装支架132能够有效避免控制器2因控制电箱振动而与主壳体1的板壁发生碰撞,从而减少控制器2的机械损伤,以此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还能够避免控制器2的控制面板发生误触而影响控制电箱的正常运行。在本实施例中,安装箱131具有安装箱门1311,并且安装箱门1311具有第二观察窗1312,以此展示控制器2的运行状况以及控制电箱的各项运行参数。导流板135设置于第一腔体12的一侧壁,并覆盖于对应的第一网板133上,当外界空气从第一网板133进入第二腔体13时,导流板135能够对气流进行引导,从而避免空气中的灰尘进入到安装箱131内,同时导流板135对灰尘有阻碍作用,灰尘随空气流动时与导流板135发生摩擦更易于发生沉降,从而减少控制器2表面灰尘的积累。
请参阅图1至图4,第三腔体14包括第二安装支架141、第二网板142以及第三门板143。第二安装支架141设置于第三腔体14内部,其底端固定于第三腔体14的底壁,气泵3安装于第二安装支架141的顶部,从而使得气泵3进一步远离安装面,以此加强对气泵3碰撞保护,当气泵3收到撞击或运行产生振动时,第二安装支架141能够对撞击或振动进行缓冲,在保护气泵3的同时,减少气泵3振动对控制电箱运行工作时的影响。第二网板142设置于第三腔体14的顶壁,第二网板142对应气泵3的输入口设置有一安装开口1421。在本实施例中,气泵3的输入口连接安装开口1421,气泵3的输出口与进气口125连接,当控制电箱运行时,气泵3通过安装开口1421从外界空气中吸入空气,并通过进气口125将经过压缩的空气送入第一腔体12内部,从而提高第一腔体12内部气压,进而使得第一腔体12内部的电气元件在高气压氛围中运行,以此增强控制电柜的散热效果。第三腔体14远离第一腔体12的侧壁具有第三门框144,第三门板143安装于第三门框144内,操作人员能够通过拆除第三门板143对第三腔体14内部的气泵3进行维护检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控制电箱通过将主壳体分隔为独立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以及第三腔体,使得第一腔体形成一密闭空间,第三腔体中的气泵对第一腔体内部进行输气加压,第二腔体中的控制器对气泵以及节流阀进行控制,从而使得安装于第一腔体内部的电气元件在高气压氛围内运行。第一腔体的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高压气体遵循一定流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进而促进第一腔体内部散热,并且,更高密度的气体环境更有助于电气元件与高压气体进行热交换,进一步提高电气元件的散热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控制电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壳体、控制器、气泵以及节流阀;所述控制器、所述气泵以及所述节流阀设置于所述主壳体内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气泵以及所述节流阀电连接;
所述主壳体包括底座、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以及第三腔体;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主壳体的底部,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以及所述第三腔体均设置于所述底座的顶侧表面;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以及所述第三腔体依序连接;电气元件以及所述节流阀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气泵设置于所述第三腔体内;
所述第一腔体包括进气口以及出气口,所述进气口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三腔体之间,并连接所述气泵的输出端,所述出气口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的顶壁,并连通所述第一腔体以及所述主壳体的外部,所述节流阀设置于所述出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支撑框体、若干支撑梁以及支撑板;若干所述支撑梁架均设于所述支撑框体的底部,并分别连接所述支撑框体的一侧框边及其另一侧框边;所述支撑板铺设于若干所述支撑梁顶侧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以及所述第三腔体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包括第一腔体隔板、第二腔体隔板以及若干安装梁;所述第一腔体隔板以及所述第二腔体隔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的两侧,并两两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腔体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以及所述第二腔体之间,所述第二腔体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以及所述第三腔体之间,若干所述安装梁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并安装于所述支撑板的顶侧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隔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包括安装箱、第一安装支架、若干第一网板以及导流板;所述第一安装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底壁,所述安装箱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的顶部,并且连接于所述第一腔体隔板,若干所述第一网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相对的两侧壁上;所述导流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的一侧壁,并覆盖于对应的所述第一网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安装箱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腔体包括第二安装支架以及第二网板;所述第二安装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三腔体内部,其底端固定于所述第三腔体的底壁,所述第二网板设置于所述第三腔体的顶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的顶部,所述气泵的输出口与所述进气口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板对应所述气泵的输入口设置有一安装开口,并连接所述气泵的输入口。
CN202122627965.1U 2021-10-29 2021-10-29 控制电箱 Active CN2162153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27965.1U CN216215323U (zh) 2021-10-29 2021-10-29 控制电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27965.1U CN216215323U (zh) 2021-10-29 2021-10-29 控制电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15323U true CN216215323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94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27965.1U Active CN216215323U (zh) 2021-10-29 2021-10-29 控制电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153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985834B2 (ja) 電装品アセンブリ、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US7876574B2 (en) Electric equipment assembly and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2014217224A (ja) インバータ一体型電動圧縮機
AU2007241948B2 (en) Constant-temperature burst-isolation cabinet
CN216215323U (zh) 控制电箱
CN114583569A (zh) 一种具有独立通风散热系统的电容柜
JP2018189283A (ja) 熱源機
JP2009103400A (ja) 熱源ユニット
JP2018115788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2009052837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防振装置
JP5150569B2 (ja) 電力変換装置・電力変換ユニットおよび電力変換ユニットの設計方法
CN209943032U (zh) 一种真空泵的智能管理装置
CN209840292U (zh) 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8112493U (zh) 高压静电等离子电源
WO2022130518A1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CN220554237U (zh) 空调系统
CN219698095U (zh) 一种控制柜的防水结构
CN216159186U (zh) 一种电控盒及空调室外机
CN216146293U (zh) 一种电梯系统用滤波器
CN219868463U (zh) 一种带照明的ffu系统
CN220775641U (zh) 一种全密封变频器外壳结构
CN211792352U (zh) 智能组件柜装置
CN215955731U (zh) 一种机械设备用配电箱
CN216565909U (zh) 电气柜防水防尘结构及电气柜
CN219918163U (zh) 一种集成灶上电气盒散热结构及集成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12

Address after: Management of Xianan Liuwu, Yuanzhou Town, Boluo County,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6000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JIANZHENG ELECTROMECHANICAL AND ELECTROPLATING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638500 No. 10, group 4, Lishi village, Qianfeng Town, Guang'an District, Guang'an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Tang Ruiji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