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12267U - 一种侦测ac交流电消除断电时oled影像残影的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侦测ac交流电消除断电时oled影像残影的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12267U
CN216212267U CN202122717178.6U CN202122717178U CN216212267U CN 216212267 U CN216212267 U CN 216212267U CN 202122717178 U CN202122717178 U CN 202122717178U CN 216212267 U CN216212267 U CN 2162122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voltage
transistor
circuit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1717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新
林家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PV Display Technology Xiam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PV Display Technology Xiam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PV Display Technology Xiam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PV Display Technology Xiam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1717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122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122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122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侦测AC交流电消除断电时OLED影像残影的电路,线路通过侦测初级的AC交流电、驱动信号IC_Vcc,控制晶体管Q1、Q2、IC1及IC2初级部分的关断和导通,进而去实现IC2次级部分在12V输出电压的基础上通过电阻实现分压,从而提供一个后续线路去消除残影的直流电压Vacd信号。在有AC交流电压输出的条件下,使次级输出一个为5V输出电压的Vacd信号,正常工作时,该信号为输出5V高电平,AC断电时,该信号输出0V低电平,从而通过主板判断AC断电,切断电源板供给面板的24V电压。

Description

一种侦测AC交流电消除断电时OLED影像残影的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OLED面板的开关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侦测AC交流电消除断电时OLED影像残影的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OLED电视,大部分开关电源提供两路大功率输出,一路+12V提供给主板及T-con使用,一路+24V提供给OLED面板使用。大功率开关电源板,在AC断电时,由于输出大电解电容储能的原因,使+24V输出电压不会立即降为零,而因OLED自身发光原理与传统背光源发光原理不同,+24V输出电压如若不能立即降为零会导致OLED面板有残影,为解决此问题一般直接在+24V与地增加假负载达到快速放电的目的。现有技术中24V输出回路增加假负载或者加大假负载,使转换效率降低且不能完全规避AC断电时OLED不会有残影现象发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侦测AC交流电消除断电时OLED影像残影的电路。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侦测AC交流电消除断电时OLED影像残影的电路,其包括交流电AC的火线L和零线N分别通过D1~D4及R1~R6连接晶体管Q1的漏极D,驱动信号IC_Vcc通过电阻R9连接晶体管Q1的栅极、电阻R8的一端和电容C1的一端,接晶体管Q1的源极连接二极管D5的阳极、电阻R7和电容C2的一端;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电容C3的一端,电阻R7、电阻R8、电容C1、电容C2和电容C3的另一端接信号地,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稳压器IC1的基准端作为基准电压Vref,稳压器IC1的阳极端接信号地,稳压器IC1的阴极端连接晶体管Q2的栅极,晶体管Q2的栅极通过电阻R11连接光耦IC2初级的一端,晶体管Q2的栅极通过电阻R12连接光耦IC2初级的另一端,驱动信号IC_Vcc通过电阻R10连接光耦IC2初级的一端,晶体管Q2的源极连接光耦IC2初级的一端,晶体管Q2的漏极通过电阻R13接信号地;12V电压通过电阻R14接入光耦IC2次级的一端,光耦IC2次级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6和电容C4的一端,电阻R16和电容C4的一端接地,电阻R15的另一端引出作为直流电压输出端Vacd信号。
进一步地,采用交流电AC的零火线、开关电源初级PWM IC的Vcc电压作为驱动信号IC_Vcc及次级12V直流电压。
进一步地,交流电AC的L、N在晶体管Q1的控制下通过二极管D1~D5,电阻R1~R7作为IC1的基准端的基准电压Vref。
进一步地,经IC1的控制,通过R10~R12开关晶体管Q2的工作下来使IC2进行工作。
进一步地,D1~D5四个整流二极管,Q1~Q2分别为NMos管及PMos管,IC1为稳压器431,IC2光耦合器件。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该线路是在使用开关电源驱动OLED电视面板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具体线路指在快速消除OLED面板在AC断电时面板残留的影像,其线路通过侦测初级的AC交流电、驱动信号IC_Vcc作为控制晶体管Q1、Q2、IC1及IC2初级部分的关断和导通,进而去实现IC2次级部分在12V输出电压的基础上通过电阻实现分压,从而提供一个后续线路去消除残影的直流电压Vacd信号。在有AC交流电压输出的条件下,使次级输出一个为5V输出的电压信号,正常工作时,该信号为输出5V高电平,AC断电时,该信号输出0V低电平,从而通过主板判断AC断电,切断电源板供给面板的24V电压。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侦测AC交流电消除断电时OLED影像残影的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光耦IC2左侧的初级侧信号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光耦IC2右侧的次级侧信号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至图3之一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侦测AC交流电消除断电时OLED影像残影的电路,其包括交流电AC的火线L和零线N分别通过D1~D4及R1~R6连接晶体管Q1的漏极D,驱动信号IC_Vcc通过电阻R9连接晶体管Q1的栅极、电阻R8的一端和电容C1的一端,接晶体管Q1的源极连接二极管D5的阳极、电阻R7和电容C2的一端;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电容C3的一端,电阻R7、电阻R8、电容C1、电容C2和电容C3的另一端接信号地,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稳压器IC1的基准端作为基准电压Vref,稳压器IC1的阳极端接信号地,稳压器IC1的阴极端连接晶体管Q2的栅极,晶体管Q2的栅极通过电阻R11连接光耦IC2初级的一端,晶体管Q2的栅极通过电阻R12连接光耦IC2初级的另一端,驱动信号IC_Vcc通过电阻R10连接光耦IC2初级的一端,晶体管Q2的源极连接光耦IC2初级的一端,晶体管Q2的漏极通过电阻R13接信号地;12V电压通过电阻R14接入光耦IC2次级的一端,光耦IC2次级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6和电容C4的一端,电阻R16和电容C4的一端接地,电阻R15的另一端引出作为直流电压输出端Vacd信号。
进一步地,采用交流电AC的零火线、开关电源初级PWM IC的Vcc电压作为驱动信号IC_Vcc及次级12V直流电压。
进一步地,交流电AC的L、N在晶体管Q1的控制下通过二极管D1~D5,电阻R1~R7作为IC1的基准端的基准电压Vref。
进一步地,经IC1的控制,通过R10~R12开关晶体管Q2的工作下来使IC2进行工作。
进一步地,D1~D5四个整流二极管,Q1~Q2分别为NMos管及PMos管,IC1为稳压器431,IC2光耦合器件。
下面就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做简要说明:该线路是在驱动OLED电视面板的开关电源基础上,增加一个具体线路指在快速消除OLED面板在AC断电时面板残留的影像。该线路是采用开关电源初级PWM IC的Vcc电压作为一个驱动信号IC_Vcc,驱动信号IC_Vcc来控制NMos 晶体管Q1的栅极g端。交流电的 L、N端则通过D1~D4及R1~R6连接晶体管Q1的漏极d端,晶体管Q1源极s端通过二极管D5及滤波电容MLCC再连接稳压器IC1的基准端作为Vref电压。此接稳压器IC1所在该线路作为一个比较器开关管的作用来控制PMos Q2的开关,PMos Q2的源极s端连接光耦IC2 PIN2。(此线路图中的电容C都为贴片MLCC,起到滤波作用)
如图2所示,IC2左半边为初级侧信号:CH1:AC电压 CH3:Vref电压 CH4:Q2(sg)电压;如图3所示,IC2右半边为次级侧信号: Vacd信号电压。当交流电上电时,IC_Vcc提供电压驱动晶体管Q1,则晶体管Q1导通,AC交流电的L、N电压(CH1波形)通过二极管D1~D4整流及R1~R6电阻分压,再经过二极管D5及电容C2、C3整流滤波成为直流电压,使达到IC1的Vref基准电压2.5V(CH3波形),从而IC1工作导通。则PMos Q2的Vsg (CH4 Q2(sg)波形)电压大于Vth阈值电压(Q2 Pin2,Pin1),故PMos Q2导通,使光耦IC2的Pin1和Pin2有电流流通,使光耦IC2工作,则IC2的次级Pin3、4脚导通,最后通过12V电压及R14~R16电阻分压,C4电容滤波,达到需要使用的Vacd信号有+5V的直流电压输出。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线路通过侦测初级的AC交流电、驱动信号IC_Vcc,控制晶体管Q1、Q2、IC1及IC2初级部分的关断和导通,进而去实现IC2次级部分在12V输出电压的基础上通过电阻实现分压,从而提供一个后续线路去消除残影的直流电压Vacd信号。在有AC交流电压输出的条件下,使次级输出一个为5V输出电压的Vacd信号,正常工作时,该信号为输出5V高电平,AC断电时,该信号输出0V低电平,从而通过主板判断AC断电,切断电源板供给面板的24V电压。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侦测AC交流电消除断电时OLED影像残影的电路,线路采用初级的AC交流电,驱动信号IC Vcc及次级12V直流电压,其特征在于:交流电AC的火线L、N两端串联二极管D1、D2及电阻R1,零线N端串联二极管D3、D4及电阻R2,两者并联后依次串接电阻R3、R4、R5和R6后连接晶体管Q1的漏极,驱动信号IC_Vcc通过电阻R9连接晶体管Q1的栅极,电阻R8和电容C1与晶体管Q1的栅、源两极相并接,电阻R7与电容C2相并接后使之与晶体管Q1的源极串接接信号地,晶体管Q1的源极连接二极管D5的阳极,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电容C3的一端作为稳压器IC1的基准端的基准电压Vref,电容C3的另一端接信号地;稳压器IC1的阳极一端接信号地,稳压器IC1的阴极与晶体管Q2的栅极、R11、R12的一端相接,电阻R11与R12另一端分别接光耦IC2初级的两个引脚1和2;晶体管Q2的源极连接光耦IC2初级的引脚2一端,晶体管Q2的漏极串接电阻R13再接信号地;驱动信号IC Vcc通过串接电阻R10再与光耦IC2初级部分引脚1连接;12V直流电压通过电阻R14接入光耦IC2次级的引脚4一端,光耦IC2次级的引脚3一端连接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6和电容C4的一端,电阻R16和电容C4的一端接地,电阻R15的另一端引出作为直流电压输出端Vacd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侦测AC交流电消除断电时OLED影像残影的电路,其特征在于:采用交流电AC的零火线、开关电源初级PWM IC的Vcc电压作为驱动信号IC_Vcc及次级12V直流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侦测AC交流电消除断电时OLED影像残影的电路,其特征在于:交流电AC的L、N在晶体管Q1的控制下通过二极管D1~D5,电阻R1~R7作为IC1的基准端的基准电压Vref。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侦测AC交流电消除断电时OLED影像残影的电路,其特征在于:经IC1的控制,通过R10~R12开关晶体管Q2的工作下来使IC2进行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侦测AC交流电消除断电时OLED影像残影的电路,其特征在于: Q1为NMos管,Q2为PMos管,稳压器IC1的型号为AS431。
CN202122717178.6U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侦测ac交流电消除断电时oled影像残影的电路 Active CN2162122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17178.6U CN216212267U (zh)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侦测ac交流电消除断电时oled影像残影的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17178.6U CN216212267U (zh)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侦测ac交流电消除断电时oled影像残影的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12267U true CN216212267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905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17178.6U Active CN216212267U (zh)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侦测ac交流电消除断电时oled影像残影的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122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32722U (zh) 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
TWI461097B (zh) 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
CN203289702U (zh) 背光供电电路、电源装置和电视机
CN101711071B (zh) 一种led控制电路及led装置
TWI477192B (zh) 直流調光型led驅動電路
CN102711321A (zh) 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
US8912731B2 (en) LED backlight driving circuit and backlight module
CN103037585A (zh) 一种分体式led灯具及其驱动电源插拔保护电路
CN102711310A (zh) 一种led驱动电路及灯具
CN203645858U (zh) 一种降压控制芯片、降压式led驱动电路及显示屏
CN201937920U (zh) 一种led驱动电路
TWM451772U (zh) 直流調光型led驅動電路
CN219960886U (zh) 一种车灯电路
CN201210761Y (zh) 路灯控制器
CN216212267U (zh) 一种侦测ac交流电消除断电时oled影像残影的电路
CN116916489A (zh) 一种led灯光智能控制器
CN202004436U (zh) 一种led驱动电路及其短路保护电路
CN201854479U (zh) 一种液晶显示器单输入单输出led灯管控制电路
CN108471656B (zh) 一种光源驱动电路与照明装置
CN112116898A (zh) 一种背光驱动模块的供电电路
CN205793505U (zh) 一种led背光源电路及液晶电视机
CN212211443U (zh) 一种双pwm调光线路
US11350501B2 (en) LED driving circuit based on t-shaped lamp tube
CN211352513U (zh) 一种太阳能光控升压led功能电路
CN107249235B (zh) 一种兼容带指示灯开关的led驱动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