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04465U - 一种地热能吸收用热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热能吸收用热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04465U
CN216204465U CN202122743552.XU CN202122743552U CN216204465U CN 216204465 U CN216204465 U CN 216204465U CN 202122743552 U CN202122743552 U CN 202122743552U CN 216204465 U CN216204465 U CN 2162044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heat pump
pipe
valve
outle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4355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卫魏
余迎春
罗卫艳
白军
刘志林
佘权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zang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zang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zang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College filed Critical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2274355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044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044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044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40Geothermal heat-pump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地热能吸收用热泵装置,包括地埋管换热机构、热泵机构和引水机构,地埋管换热机构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下端与出水管下端固定连通,热泵机构包括循环水泵和水源热泵主机,进水管固定连通在水源热泵主机输入端上,循环水泵设置在进水管上,出水管固定连通在水源热泵主机输出端上,引水机构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一连接管、第三阀门、第一水箱和第一水泵。本方案,可以在进行装置的维修或者更换前,将进水管和出水管中的循环水抽入第一水箱,避免了水到处漫溢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地热能吸收用热泵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热能利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地热能吸收用热泵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北方地区,一般地面之下0.4至1.5米为冻土层,冻土层2米以下为恒温层,恒温层常年保持在12摄氏度至16摄氏度左右,正是利用恒温层常年相对恒定的特点,我们可以在冬季提取大地的热量向建筑物内供暖,这就是所谓的地热能吸收。
在进行地热能吸收时,首先将地埋管换热器垂直埋藏在地下,通过水在管道中循环来实现冬季从地下岩土体中吸收热量,然后地埋管的上端接入热泵机房,形成一个封闭的水系统,通过水泵,使水在水源热泵主机与地埋管换热器之间循环,最后,通过空调系统向建筑物内供热。
现有的地热能吸收用热泵装置、系统和管路等都是固定安装,一旦安装完成后,如果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更换,拆卸就显得格外费力,尤其是热泵系统管路的水,在更换维修时无法进行引流,在拆卸管路时,只能任由其漫溢,从而进一步增加了热泵装置、系统和管路维修更换的工作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热能吸收用热泵装置,以改善相关技术中,地热能吸收用热泵装置、系统和管路需要更换维修时,用水无法引流,容易造成漫溢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地热能吸收用热泵装置,包括地埋管换热机构、热泵机构和引水机构;
所述地埋管换热机构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下端与所述出水管的下端固定连通;
所述热泵机构包括循环水泵和水源热泵主机,所述进水管固定连通在所述水源热泵主机的输入端上,所述循环水泵设置在所述进水管上,所述出水管固定连通在所述水源热泵主机的输出端上;
所述引水机构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一连接管、第三阀门、第一水箱和第一水泵,所述第一阀门安装在所述进水管上,所述第二阀门安装在所述出水管上,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水管固定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水箱固定连通,所述第三阀门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管上,所述第一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管上。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出水管平行设置,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均设置为PE塑料管。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水泵的输入端与所述进水管固定连通,所述循环水泵的输出端通过水管与所述水源热泵主机的输入端固定连通。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固定连通,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出端通过水管与所述第一水箱固定连通。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出水管上安装有第四阀门,所述第一连接管位于所述第四阀门与所述第二阀门之间的所述出水管上。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上安装有第五阀门,所述第五阀门与所述第一阀门之间的所述进水管上固定连通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上安装有第六阀门。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通有第二水箱。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二水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设计的地热能吸收用热泵装置,使用时,首先,安装在热泵机房中的热泵机构开始工作,然后,在循环水泵的作用下,进水管和出水管中的水开始流动,并且在水源热泵主机的作用下形成水循环,进行地热能的吸收,最后,当装置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或者更换时,先关闭括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停止水循环,再开启第三阀门,启动第一水泵,通过第一连接管将进水管和出水管中的水抽入第一水箱,从而可以在进水管和出水管中无水的状态下进行装置的维修或者更换,避免了水到处漫溢的情况,改善了工作人员维修或者更换的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地热能吸收用热泵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地热能吸收用热泵装置的进水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地热能吸收用热泵装置的出水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地埋管换热机构;2、热泵机构;3、引水机构;11、进水管;12、出水管;21、循环水泵;22、水源热泵主机;31、第一阀门;32、第二阀门;33、第一连接管;34、第三阀门;35、第一水箱;36、第一水泵;311、第五阀门;321、第四阀门;331、第二连接管;341、第六阀门;351、第二水箱;361、第二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多个”的含义应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地热能吸收用热泵装置,包括地埋管换热机构1、热泵机构2和引水机构3,地埋管换热机构1和热泵机构2共同组成地热能吸收系统,引水机构3用于在地埋管换热机构1或者热泵机构2需要维修更换时,对循环用水进行引流,避免水漫溢情况的发生。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地埋管换热机构1包括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
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的下端均埋藏在地下;
进水管11的下端与出水管12的下端固定连通,进水管11与出水管12平行设置,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均设置为PE塑料管,通过水循环吸收地热能。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热泵机构2安装在热泵机房中,热泵机构2包括循环水泵21和水源热泵主机22;
进水管11固定连通在水源热泵主机22的输入端上,循环水泵21设置在进水管11上,循环水泵21的输入端与进水管11固定连通,循环水泵21的输出端通过水管与水源热泵主机22的输入端固定连通,用于抽动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中的水进行水循环;
出水管12固定连通在水源热泵主机22的输出端上。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引水机构3包括第一阀门31、第二阀门32、第一连接管33、第三阀门34、第一水箱35和第一水泵36;
第一阀门31安装在进水管11上,第二阀门32安装在出水管12上,分别用于关闭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停止水循环;
第一连接管33的一端与出水管12固定连通,第一连接管33的另一端与第一水箱35固定连通,用于将出水管12和进水管11中的水引入第一水箱35;
第三阀门34安装在第一连接管33上,用于关闭第一连接管33,从而不影响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正常的水循环;
第一水泵36设置在第一连接管33上,第一水泵36的输入端与第一连接管33固定连通,第一水泵36的输出端通过水管与第一水箱35固定连通,用于将循环水通过第一连接管33抽入第一水箱35;
出水管12上安装有第四阀门321,第一连接管33位于第四阀门321与第二阀门32之间的出水管12上,作为第二阀门32的备用;
进水管11上安装有第五阀门311,作为第一阀门31的备用;
第五阀门311与第一阀门31之间的进水管11上固定连通有第二连接管331,第二连接管331上安装有第六阀门341,第二连接管331的一端固定连通有第二水箱351,作为第一水箱35的备用和补充;
第二连接管331上设置有第二水泵361,用于将出水管12和进水管11中的水抽入第二水箱351。
具体的,该地热能吸收用热泵装置的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安装在热泵机房中的循环水泵21和水源热泵主机22开始工作,然后,在循环水泵21的作用下,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中的水开始流动,并且在水源热泵主机22的作用下形成水循环,进行地热能的吸收,最后,当装置出现故障,需要进行维修或者更换时,先关闭括第一阀门31和第二阀门32,停止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中的水循环,再开启第三阀门34,启动第一水泵36,通过第一连接管33将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中的水抽入第一水箱35,直到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中的水被抽干,再进行装置的维修和更换。
需要说明的是:循环水泵21、水源热泵主机22、第一水泵36和第二水泵361的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具体选型计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
循环水泵21、水源热泵主机22、第一水泵36和第二水泵361其供电及其原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在此不予详细说明。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地热能吸收用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埋管换热机构(1),所述地埋管换热机构(1)包括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所述进水管(11)的下端与所述出水管(12)的下端固定连通;
热泵机构(2),所述热泵机构(2)包括循环水泵(21)和水源热泵主机(22),所述进水管(11)固定连通在所述水源热泵主机(22)的输入端上,所述循环水泵(21)设置在所述进水管(11)上,所述出水管(12)固定连通在所述水源热泵主机(22)的输出端上;
引水机构(3),所述引水机构(3)包括第一阀门(31)、第二阀门(32)、第一连接管(33)、第三阀门(34)、第一水箱(35)和第一水泵(36),所述第一阀门(31)安装在所述进水管(11)上,所述第二阀门(32)安装在所述出水管(12)上,所述第一连接管(33)的一端与所述出水管(12)固定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3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水箱(35)固定连通,所述第三阀门(34)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管(33)上,所述第一水泵(36)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管(33)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热能吸收用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11)与所述出水管(12)平行设置,所述进水管(11)和所述出水管(12)均设置为PE塑料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热能吸收用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泵(21)的输入端与所述进水管(11)固定连通,所述循环水泵(21)的输出端通过水管与所述水源热泵主机(22)的输入端固定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热能吸收用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泵(36)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33)固定连通,所述第一水泵(36)的输出端通过水管与所述第一水箱(35)固定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热能吸收用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12)上安装有第四阀门(321),所述第一连接管(33)位于所述第四阀门(321)与所述第二阀门(32)之间的所述出水管(12)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热能吸收用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11)上安装有第五阀门(311),所述第五阀门(311)与所述第一阀门(31)之间的所述进水管(11)上固定连通有第二连接管(331),所述第二连接管(331)上安装有第六阀门(34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地热能吸收用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管(331)的一端固定连通有第二水箱(351)。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地热能吸收用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管(331)上设置有第二水泵(361)。
CN202122743552.XU 2021-11-10 2021-11-10 一种地热能吸收用热泵装置 Active CN2162044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43552.XU CN216204465U (zh) 2021-11-10 2021-11-10 一种地热能吸收用热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43552.XU CN216204465U (zh) 2021-11-10 2021-11-10 一种地热能吸收用热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04465U true CN216204465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908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43552.XU Active CN216204465U (zh) 2021-11-10 2021-11-10 一种地热能吸收用热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044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64713U (zh) 一种用于干燥供热的太阳能热水系统
CN105486104A (zh) 一种矿井回风热能梯级利用系统及其运行方式
CN204555414U (zh) 一种递减式蒸汽冷凝水回用系统
CN204574340U (zh) 地源热泵地下换热器分集水器系统
CN103423591B (zh) 一种用于天然气加气站的分布式能源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
CN203477891U (zh) 一种用于天然气加气站的分布式能源综合利用系统
CN207740140U (zh) 天然气长输管道增压站压缩机的双效冷却装置
CN212205135U (zh) 一种矿风源废热利用与空调系统
CN216204465U (zh) 一种地热能吸收用热泵装置
CN203702533U (zh) 一种用于泵站的水冷却系统
CN202485278U (zh) 温泉泡池热能回收利用系统
CN107421163A (zh) 空气电能双级供热制冷系统及供热制冷方法
CN208253697U (zh) 一种蓄热与多级终端用户联合供热的地热供热运行系统
CN216204357U (zh) 热水炉自循环水泵冷却水系统
CN209445630U (zh) 一种矿井乏风废热无霜深度利用装置
CN203837169U (zh) 一种地源热泵开式冷却塔热平衡系统
CN207797446U (zh) 一种提高源侧进水温度的土壤源热泵与太阳能联合供热系统
CN210486203U (zh) 一种水冷却系统
CN205676151U (zh) 锌焙烧制酸的给水、循环水系统
CN208846521U (zh) 太阳能跨季节蓄能与地源热泵联合供暖系统
CN207019498U (zh) 一种弯折式毛细管网换热装置
CN206113707U (zh) 多级废水回收系统
CN111678271A (zh) 一种矿风源废热利用与空调系统
CN205784674U (zh) 一种矿井回风热能梯级利用系统
CN109442801A (zh) 一种矿井乏风废热无霜深度利用装置及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