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04399U - 一种新型发热发电一体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发热发电一体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04399U
CN216204399U CN202122622985.XU CN202122622985U CN216204399U CN 216204399 U CN216204399 U CN 216204399U CN 202122622985 U CN202122622985 U CN 202122622985U CN 216204399 U CN216204399 U CN 2162043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exchange bin
power generation
solar cell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2298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健
李英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Obo Energy And Electricit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Obo Energy And Electricit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Obo Energy And Electricit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xi Obo Energy And Electricit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2298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043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043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043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4Heat exchange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60Thermal-PV hybrid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发热发电一体化系统,涉及太阳能利用技术领域。该新型发热发电一体化系统,包括发热发电两用直通管、供水站、水泵、进水管路、出水管路、用热终端、光伏线缆、逆变器和用电终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发热发电一体化系统,将光伏系统和光热系统集成到一起形成一个系统,光热系统太阳能的转换效率约为17%,光热系统太阳能的转换效率约为69%,整个系统太阳能的转换效率可达75%左右,在提高整体转换效率的同时还降低了成本,仅为原一个系统的占地面积,土地面积得以高效利用,同时生产出热水和电,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发热发电一体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利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新型发热发电一体化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太阳能的利用方面,光伏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在20%左右,光热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在69%左右。两种系统均存在占地面积较大,无法合理利用土地面积,以及单位面积内吸收太阳光能量较少,无法充分利用太阳能等问题,造成大部分能量的浪费。如果可以将光伏系统和光热系统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增加太阳能的转换效率,可以在偏远山区、地广人稀输电及供暖的地区推广应用,有望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发热发电一体化系统,以解决“目前光伏系统和光热系统太阳能的转换效率较低且占地面积较大”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发热发电一体化系统,包括发热发电两用直通管、供水站、水泵、进水管路、出水管路、用热终端、光伏线缆、逆变器和用电终端;
所述发热发电两用直通管上设置有换热仓和太阳能电池片,所述换热仓的一端连接有进液管,换热仓的另一端连接有出液管,太阳能电池片连接有正极接线端子和负极接线端子;
所述供水站经进水管路连接所述进液管,所述进水管路上设置水泵,所述出液管连接所述出水管路,所述出水管路连接用热终端;
正极接线端子和负极接线端子经光伏线缆连接逆变器,所述逆变器经供电线缆连接用电终端。
优选的,所述发热发电两用直通管还包括玻璃套管,换热仓位于玻璃套管的内部,换热仓沿着玻璃套管的轴向延伸布置,换热仓与玻璃套管之间的空间被抽为真空层;
换热仓的一端连接进液管,换热仓的另一端连接出液管;
换热仓的上表面设置为平面,换热仓的外轮廓从上向下逐渐变窄;
太阳能电池片为条带状结构,太阳能电池片平铺于换热仓的上表面,太阳能电池片固定连接换热仓的上表面;
太阳能电池片分别连接正极接线端子和负极接线端子,正极接线端子和负极接线端子从玻璃套管引出。
优选的,还包括反射镜片,所述反射镜片位于玻璃套管的外部,所述反射镜片位于换热仓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设置为晶硅电池片。
优选的,所述换热仓由钢材料制成。
优选的,太阳能电池片采用粘接材料粘接换热仓的上表面。
优选的,换热仓的外轮廓为三角形或梯形。
优选的,换热仓的两端均设置有转换接头,所述转换接头位于玻璃套管的外部,一个转换接头连接进液管,另一端转换接头连接出液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发热发电一体化系统,将光伏系统和光热系统集成到一起形成一个系统,整个系统太阳能的转换效率可达75%左右,在提高整体转换效率的同时还降低了成本,仅为原一个系统的占地面积,土地面积得以高效利用,同时生产出热水和电,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新型发热发电一体化系统的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新型发热发电两用直通管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发热发电两用直通管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发热发电两用直通管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某些实施例于后方将参照所附附图做更全面性地描述,其中一些但并非全部的实施例将被示出。实际上,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可以许多不同形式实现,而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此数所阐述的实施例;相对地,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实用新型满足适用的法律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新型发热发电一体化系统,请参考图1至图4所示。
一种新型发热发电一体化系统,包括发热发电两用直通管1、供水站2、水泵3、进水管路41、出水管路42、用热终端、光伏线缆5、逆变器6和用电终端等。
发热发电两用直通管1包括玻璃套管11、换热仓12、进液管131、出液管132、太阳能电池片14、正极接线端子151和负极接线端子152等。
换热仓12由钢材料制成,换热仓12位于玻璃套管12的内部,换热仓12沿着玻璃套管 11的轴向延伸布置,换热仓12与玻璃套管11之间的空间被抽为真空层。将太阳能电池片14 布置于真空层起到隔热和保护太阳能电池片14的目的。
换热仓12的一端连接进液管131,换热仓12的另一端连接出液管132。具体的,换热仓 12的两端均设置转换接头121,转换接头121位于玻璃套管11的外部,换热仓12一端的换接头121连接进液管131,换热仓12另一端的转换接头121连接出液管132。换热介质(水) 从进液管131进入换热仓12后被加热后再从出液管132流出。
换热仓12的上表面设置为平面,换热仓12的外轮廓从上向下逐渐变窄。较优的,换热仓12的外轮廓为三角形或梯形,以便于换热仓12的加工成形。换热仓12的上表面设置为平面,以便于布置较大面积的太阳能电池片14。换热仓12的外轮廓从上向下逐渐变窄,以便于阳光从玻璃套管11的侧面直接照射换热仓12,并且,也可以从直通管底部反射至换热仓12,以在上方装配太阳能电池片14的基础上,增加换热仓12被阳光照射或反射的面积。
其中,从直通管底部反射至换热仓12通过设置反射镜片7实现,具体的,反射镜片7位于玻璃套管11的外部,反射镜片7与玻璃套管11之间留有间距,并且反射镜片7位于换热仓12的下方,反射片将阳光反射至换热仓12。
太阳能电池片14设置为晶硅电池片,太阳能电池片14为条带状结构,太阳能电池片14 平铺于换热仓12的上表面。将太阳能电池片14布置于换热仓12的上表面,以使阳光照射整个太阳能电池片14,提高光伏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太阳能电池片14固定连接换热仓12的上表面,具体的,太阳能电池片14采用粘接材料16粘接换热仓12的上表面。太阳能电池片 14工作产生热量直接传递至换热仓12,并且也实现对太阳能电池片14的降温,延长了太阳能电池片14的使用寿命。
太阳能电池片14分别连接正极接线端子151和负极接线端子152,正极接线端子151和负极接线端子152从玻璃套管11引出。
供水站2经进水管路41连接进液管131,在进水管路41上设置水泵3,水泵3将供水站 2的低温水抽入进水管路41并经进液管131进入换热仓12,低温水在换热仓12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出液管132连接出水管路42,出水管路42连接用热终端。温度升高后的水水温一般在60℃左右,经出水管路42流至用热终端(比如暖气片等)。
正极接线端子151和负极接线端子152经光伏线缆5连接逆变器6,逆变器6将直流电转换为220伏交流电,逆变器6经供电线缆连接用电终端,以为用电终端供电。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依据以上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发热发电一体化系统有了清楚的认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发热发电一体化系统,将光伏系统和光热系统集成到一起形成一个系统,光热系统太阳能的转换效率约为17%,光热系统太阳能的转换效率约为69%,整个系统太阳能的转换效率可达75%左右,在提高整体转换效率的同时还降低了成本,仅为原一个系统的占地面积,土地面积得以高效利用,同时生产出热水和电,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新型发热发电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发电两用直通管、供水站、水泵、进水管路、出水管路、用热终端、光伏线缆、逆变器和用电终端;
所述发热发电两用直通管上设置有换热仓和太阳能电池片,所述换热仓的一端连接有进液管,换热仓的另一端连接有出液管,太阳能电池片连接有正极接线端子和负极接线端子;
所述供水站经进水管路连接所述进液管,所述进水管路上设置水泵,所述出液管连接所述出水管路,所述出水管路连接用热终端;
正极接线端子和负极接线端子经光伏线缆连接逆变器,所述逆变器经供电线缆连接用电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发热发电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发电两用直通管还包括玻璃套管,换热仓位于玻璃套管的内部,换热仓沿着玻璃套管的轴向延伸布置,换热仓与玻璃套管之间的空间被抽为真空层;
换热仓的一端连接进液管,换热仓的另一端连接出液管;
换热仓的上表面设置为平面,换热仓的外轮廓从上向下逐渐变窄;
太阳能电池片为条带状结构,太阳能电池片平铺于换热仓的上表面,太阳能电池片固定连接换热仓的上表面;
太阳能电池片分别连接正极接线端子和负极接线端子,正极接线端子和负极接线端子从玻璃套管引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发热发电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射镜片,所述反射镜片位于玻璃套管的外部,所述反射镜片位于换热仓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发热发电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设置为晶硅电池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发热发电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仓由钢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发热发电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太阳能电池片采用粘接材料粘接换热仓的上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发热发电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换热仓的外轮廓为三角形或梯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发热发电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换热仓的两端均设置有转换接头,所述转换接头位于玻璃套管的外部,一个转换接头连接进液管,另一端转换接头连接出液管。
CN202122622985.XU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新型发热发电一体化系统 Active CN2162043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22985.XU CN216204399U (zh)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新型发热发电一体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22985.XU CN216204399U (zh)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新型发热发电一体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04399U true CN216204399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93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22985.XU Active CN216204399U (zh)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新型发热发电一体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043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054232A1 (zh) 太阳能热水器
CN101557178A (zh) 静态聚光光伏屋顶热电联产系统
JP6100864B1 (ja) ハイブリッド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KR20160136528A (ko) 태양열 및 태양광 복합 태양 에너지 온수기
CN102518571A (zh) 一种大型光热、光伏发电站整体化利用系统
CN112271980A (zh) 一种基于光热协作发电的聚光型热管式光伏光热系统
CN101345495A (zh) 一种太阳能发电、蓄能热水装置
CN201084872Y (zh) 一种太阳能发电、蓄能热水装置
CN216204399U (zh) 一种新型发热发电一体化系统
CN101237200A (zh) 槽式聚光太阳能光伏光热复合集热器
CN216204400U (zh) 一种新型低倍聚光发热发电用的直通管
CN203405015U (zh) 太阳能发电集热器
CN111953290B (zh) 一种热电联合多功能玻璃装置
CN209801793U (zh) 一种光伏空气能双用热水系统
CN102185538B (zh) 太阳能光热发电与制热装置
CN201994888U (zh) 太阳能光热发电与制热装置
JPS5915766A (ja) 太陽エネルギ−利用装置
CN201051723Y (zh) 光能变换器
JP2002295911A (ja) 混成型太陽熱集熱装置
CN104201973A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热电联供综合系统
CN104184399A (zh) 一种太阳能光热高效发电系统
CN220489429U (zh) 一种真空管太阳能热电联产装置
CN104184400A (zh) 一种太阳能光热高效发电系统及光热光伏综合发电系统
CN210345922U (zh) 一种太阳能光电热集热板热水器
CN217274881U (zh) 太阳能热电联产碳中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