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03838U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03838U
CN216203838U CN202122589970.8U CN202122589970U CN216203838U CN 216203838 U CN216203838 U CN 216203838U CN 202122589970 U CN202122589970 U CN 202122589970U CN 216203838 U CN216203838 U CN 2162038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door unit
module
fresh air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8997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博义
李思逸
蓝纯
李宝华
张卫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8997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038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038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038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和净化装置,其中,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以及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风道;所述净化装置设置在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或所述风道任意一者上;所述净化装置包括有吸附滤网和催化分解模块,所述催化分解模块用于将所述吸附滤网所吸收的污染物催化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高了吸附滤网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空调器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净化。因此,在相关技术中出现了一种净化装置,净化装置中设置有吸附滤网,吸附滤网可对流过的空气进行净化。但是,吸附滤网吸附过多空气中的污染物后,使得吸附滤网被污染之后不可重复利用,从而缩短了吸附滤网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旨在通过催化分解模块将吸附滤网的污染物催化分解,以提高吸附滤网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和净化装置,其中,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以及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风道;所述净化装置设置在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或所述风道任意一者上;所述净化装置包括有吸附滤网和催化分解模块,所述催化分解模块用于将所述吸附滤网所吸收的污染物催化分解。
可选地,所述净化装置还包括框体,所述框体的相对两端具有框口和框底,所述催化分解模块位于所述框底上;所述框底设有过风口,所述吸附滤网位于所述过风口处。
可选地,所述框底设有通风间孔。
可选地,所述框口设置有第一开关门,所述第一开关门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框口。
可选地,所述吸附滤网设有分子筛,所述分子筛用于吸收室内的有机物和氨气。
可选地,所述催化分解模块设有臭氧发生器,所述臭氧发生器用于产生臭氧,以分解所述分子筛所吸附的有机物和氨气。
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设有室内进风口;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有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新风模块设有新风进口、新风出口和顶部口,以及连通所述新风进口、所述新风出口和所述顶部口的新风风道,并且所述新风风道设有风机;所述净化装置位于所述新风模块的上方;所述顶部口与所述室内进风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框底,和/或,所述顶部口处设置有第二开关门。
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净化装置自净化模式;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所述净化装置自净化模式时,所述第一开关门和所述第二开关均处于关闭状态。
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新风模块杀菌净化模式;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所述新风杀菌模式时,所述新风模块处于运行状态,所述室内进风口、所述第一开关门、所述第二开关门、所述顶部口均处于打开状态,所述新风进口和所述新风出口处于关闭状态。
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排风杀菌净化模式;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所述排风杀菌净化模式时,所述新风模块处于运行状态,所述室内进风口、所述第一开关门、所述第二开关门、所述顶部口和所述新风进口均处于打开状态,所述新风出口处于关闭状态。
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设有换热模块,所述换热模块设有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以及连通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的换热风道,所述换热风道与所述新风风道之间设置有开关阀门。
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换热模块杀菌净化模式;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换热风道杀菌净化模块时,所述新风模块处于运行状态,所述室内进风口、所述第一开关门、所述第二开关门、所述顶部口和所述开关阀门处于打开状态,所述新风进口、所述新风出口、所述换热进风口和所述换热出风口处于关闭状态。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所说的空调室内机,其中,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包括壳体和净化装置,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以及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风道;所述净化装置设置在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或所述风道任意一者上;所述净化装置包括有吸附滤网和催化分解模块,所述催化分解模块用于将所述吸附滤网所吸收的污染物催化分解。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设置有壳体和净化装置,其中,壳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以及连通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风道;净化装置设置在进风口、出风口或风道任意一者上;净化装置包括有吸附滤网和催化分解模块,催化分解模块用于将吸附滤网所吸收的污染物催化分解。如此设置,催化分解模块能够将吸附滤网所吸附的污染物进行分解,从而使得吸附滤网可重新利用,进而提高了吸附滤网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与净化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正视图;
图6为图5中P处的放大图;
图7为图5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8为图1中的正视图;
图9为图8中沿B-B线的剖视图;
图10为图9中沿C-C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515500520000031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51550052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10的实施例,所述空调室内机10可以应用于空调器上,在空调器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净化,因此,需要在空调室内机10中设置有净化装置500,净化装置500设置有吸附滤网510,吸附滤网510可对流过自身的空气进行净化。但是,吸附滤网510吸附过多的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使得吸附滤网510吸收过多的污染物之后不逆转,从而缩短了吸附滤网510的使用寿命。当吸附滤网510吸附室内中的污染物达到饱和时,需要对吸附滤网510进行更换。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10设有净化装置500,净化装置500设置有催化分解模块520,催化分解模块520可对吸附滤网510所吸附的污染物进行分解,如此可使得吸附滤网510可重新利用,从而提高了吸附滤网510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3、图5和图10,在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10的一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包括壳体100和净化装置500,其中,壳体100设有进风口200 和出风口300,以及连通进风口200和出风口300的风道400;净化装置500 设置在进风口200、出风口300或风道400任意一者上;净化装置500包括有吸附滤网510和催化分解模块520,催化分解模块520用于将吸附滤网510所吸收的污染物催化分解。
具体说来,净化装置500可以配置有一个催化分解模块520或多个催化分解模块520;所述多个催化分解模块520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催化分解模块520。同理,净化装置500可以配置有一个吸附滤网510或多个吸附滤网 510;所述多个吸附滤网510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吸附滤网510。在保证空调室内机10的净化功能的前提下,为了节约空调室内机10的制造成本,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吸附滤网510和催化分解模块520的数量。催化分解模块520设有催化分解剂,可对吸附滤网510所述吸收的污染物进行催化分解。吸附滤网510所述吸收的污染物被催化分解后,使得吸附滤网510 可重新利用,从而提高了吸附滤网510的寿命。
对于催化分解模块520而言,由于催化分解模块520位于进风口200、出风口300和风道400的任意一者上,催化分解模块520除了对吸附滤网510 所吸附的污染物进行分解之外,还可以对进风口200、出风口300和风道400 进行杀菌净化。应说明的是,由于净化装置500包括有吸附滤网510,净化装置500可设于进风口200、出风口300和风道400的任意一者上。当空调室内机10有气流流进的时候,气流从进风口200流进,然后经过风道400,最后从出风口300流出,使得净化装置500上的滤网可以对气流进行过滤和净化。
可以理解的,进风口200的作用为用于进风,出风口300的作用为用于出风,风道400的作用为用于连通进风口200和排风口,在此不再对进风口 200、排风口和风道400的种类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设置有壳体100和净化装置500,其中,壳体 100设有进风口200和出风口300,以及连通进风口200和出风口300的风道 400;净化装置500设置在进风口200、出风口300或风道400任意一者上;净化装置500包括有吸附滤网510和催化分解模块520,催化分解模块520用于将吸附滤网510所吸收的污染物催化分解。如此设置,催化分解模块520 能够将吸附滤网510所吸附的污染物进行分解,从而使得吸附滤网510可重新利用,进而提高了吸附滤网510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6和图7,在一实施例中,净化装置500还包括框体530,框体 530的相对两端具有框口531和框底532,催化分解模块520位于框底532上;框底532设有过风口532b,吸附滤网510位于过风口532b处。具体地,框体 530的外形轮廓可以有多种,在本实用新型中,框体530的外形轮廓大致呈长方体设置,具体不做限制。气流从进风口200流入,然后经过风道400,最后进排风口排出。框体530的相对两端具有框口531和框底532,并且,框底 532设置有过风口532b,吸附滤网510位于过风口532b处。净化装置500可位于进风口200、出风口300的任意一者上,使得净化装置500可对气流进行净化。吸附滤网510吸附了室内的污染物,催化分解模块520可释放出催化分解剂,催化分解剂可将吸附滤网510上的污染物进行分解,从而使得吸附滤网510可再生利用。
由于催化分解模块520和吸附滤网510设置于框底532,当催化分解模块 520释放催化分解剂时,催化分解模块520释放的催化分解剂可充分催化分解吸附滤网510其中一侧上的污染物。当然,催化分解剂可穿透吸附滤网510,使得吸附滤网510的另一侧上的污染物也会被催化分解剂催化分解。为了使得催化分解模块520更充分地对吸附滤网510上的污染物进行催化分解。请参阅图7,在一实施例中,框底532设有通风间孔532a。具体地,催化分解模块520所释放的催化分解剂可通过通风间孔532a,对吸附滤网510所吸附的污染物进行更加全面的催化净化。
请参阅图4,在一实施例中,框口531设置有第一开关门600,第一开关门600用于打开或关闭框口531。具体地,由于催化分解模块520释放催化分解剂时,第一开关门600可阻挡催化分解剂从框门逸出,从而提高了催化分解模块520催化分解吸附滤网510所吸收污染物的效率。对于第一开关门600 的打开方式,第一开关门600可手动打开也可电动打开,具体在此不做限制。
由于净化装置500位于空调室内机10的壳体100中,壳体100里面的空间较小,将第一开关门600打开或关闭是比较困难的,鉴于此,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开关门600包括安装支架,以及安装在安装支架上的多个子叶门;多个子叶门活动连接。具体地,将第一开关门600分设为多个子叶门,增大了气流与吸附滤网510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吸附滤网510净化室内空气的净化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开关门200的任意一个子叶门的相对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转动轴;安装支架设置有供第一转动轴插置的第一安装孔。具体地,第一转动轴插置到第一安装孔,使得第一转动轴与第一安装孔可转动连接。进一步的,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设有供第一转动轴避让的第一避让缺口。具体地,在安装第一转动轴的时候,为了便于第一转动轴安装到第一安装孔中,可将第一转动轴从第一避让缺口压装到第一安装孔中。
在一实施例中,净化装置500还包括驱动模块,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开关门600的子叶门;第一开关门600的子叶门设有导槽;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齿轮和连接杆。其中,电机安装于安装支架或者框体530上;齿轮也可以安装于安装支架或者框体530上,齿轮与电机连接;连接杆一端与齿轮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位于导槽中。具体地,电机可接通电源,当需要打开第一开关门600的时候,驱动电机进行转动,电机转动之后可带动齿轮运转,齿轮的数量有两个,两齿轮可啮合连接。其中一个齿轮与电机连接,另一齿轮与连接杆连接。当电机转动的时候,带动其中一个齿轮转动,另一齿轮与该齿轮啮合连接,另一齿轮还与连接杆连接。连接杆的一端与齿轮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位于导槽中。当齿轮带动连接杆进行转动的时候,连接杆可在导槽中推动子叶门打开或关闭。进一步地,电机可推动一个子叶门运动即可,多个子叶门可通过活动杆连接,从而使得多个子叶门可同步打开或关闭。
对于多个第一开关门600的子叶门的同步打开方方式,可在多个第一开关门600的子叶门的同一侧设置有第二转动轴,在活动杆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第二转动轴安装到第二安装孔中。为了便于第二转动轴安装到第二安装孔中,可在第二安装孔中开设避让缺口,所述避让缺口有利于第二安装轴安装与第二安装孔中,从而实现多个第一开关门600的子叶门的同步转动。
请参阅图4,基于上述实施例,吸附滤网510设有分子筛,分子筛用于吸收室内的有机物和氨气。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吸附滤网510的吸附效率,吸附滤网510设置有分子筛,在本实施例中,分子筛为分子筛,分子筛均匀设置铺设在吸附滤网510上。分子筛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具有筛选分子作用的水合硅铝酸盐(泡沸石)或天然沸石。分子筛具有离子交换性能、均一的分子大小的孔道,使得自身易于吸附污染物。在本实施例中,分子筛用于吸收室内的有机物和氨气,有机物可包含有醛和苯。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催化分解模块520包括设有臭氧发生器,所述臭氧发生器用于产生臭氧,以分解所述分子筛所吸附的有机物和氨气。具体地,臭氧发生器能释放出臭氧,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可将分子筛上所吸附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可将氨气分解成氮气和水,使得催化分解模块 520催化分解分子筛所吸附的污染物,从而使得吸附滤网510可重复利用,进而提高了吸附滤网510的使用寿命。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3,空调室内机10设有室内进风口201;空调室内机10包括有新风模块,新风模块设于壳体100内,新风模块设有新风进口301、新风出口302和顶部口202,以及连通所述新风进口301、新风出口302和顶部口202的新风风道401,并且新风风道401设有风机700;净化装置500位于新风模块的上方;顶部口202与室内进风口201连通。具体地,新风进口301与室外连通,室外的气流可从新风进口301进入,室内的气流可通过新风进口301排到室外。此外,净化装置500位于新风模块上方,当新风模块运转时,室内的气流可通过室内进风口201进入到空调室内机10 中,然后流经净化装置500,进净化装置500过滤之后,可通过新风出口302 排出,从而对室内的空气完成了更新。
请参阅图7,在一实施例中,框底532,和/或,顶部口202处设置有第二开关门800。具体地,框底532可设置有第二开关门800;或者,顶部口202 设置有第二开关门800;亦或者,框底532和顶部口202均设置有第二开关门 800。第一开关门600与第二开关门800配合,可使催化分解模块520在较为密闭的空间对吸附滤网510的污染物进行催化净化,从而提高了催化分解模块520催化分解污染物的效率。对于第二开关门800的控制方式,第二开关门800可手动控制也可电动控制,第二开关门800的控制方式可参考上文中第一开关门600的控制方式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开关门800的任意一个子叶门的相对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转动轴;安装支架设置有供第一转动轴插置的第一安装孔。具体地,第一转动轴插置到第一安装孔,使得第一转动轴与第一安装孔可转动连接。进一步的,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设有供第一转动轴避让的第一避让缺口。具体地,在安装第一转动轴的时候,为了便于第一转动轴安装到第一安装孔中,可将第一转动轴从第一避让缺口压装到第一安装孔中。
在另一实施例中,净化装置500还包括驱动模块,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二开关门800的子叶门;第二开关门800的子叶门设有导槽;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齿轮和连接杆。其中,电机安装于安装支架或者框体530上;齿轮也可以安装于安装支架或者框体530上,齿轮与电机连接;连接杆一端与齿轮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位于导槽中。具体地,电机可接通电源,当需要打开第二开关门800的时候,驱动电机进行转动,电机转动之后可带动齿轮运转,齿轮的数量有两个,两齿轮可啮合连接。其中一个齿轮与电机连接,另一齿轮与连接杆连接。当电机转动的时候,带动其中一个齿轮转动,另一齿轮与该齿轮啮合连接,另一齿轮还与连接杆连接。连接杆的一端与齿轮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位于导槽中。当齿轮带动连接杆进行转动的时候,连接杆可在导槽中推动子叶门打开或关闭。进一步地,电机可推动一个子叶门运动即可,多个子叶门可通过活动杆连接,从而使得多个子叶门可同步打开或关闭。
对于多个第二开关门800的子叶门的同步打开方方式,可在多个第一开关门600的子叶门的同一侧设置有第二转动轴,在活动杆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第二转动轴安装到第二安装孔中。为了便于第二转动轴安装到第二安装孔中,可在第二安装孔中开设避让缺口,所述避让缺口有利于第二安装轴安装与第二安装孔中,从而实现多个第二开关门800的子叶门的同步转动。
基于述实施例,请参阅图7,空调室内机10具有净化装置500自净化模式;当空调室内机10处于净化装置500自净化模式时,第一开关门600和所述第二开关均处于关闭状态。具体地,净化装置500自净化模式是净化装置 500对自身进行净化,即是对净化装置500中的吸附滤网510所吸附的污染物进行催化分解。此时,催化分解模块520释放催化分解物质对吸附滤网510 所吸附的污染物进行催化分解。
请参阅图8和图9,在一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具有新风模块杀菌净化模式;当当空调室内机10处于新风杀菌模式时,新风模块处于运行状态,室内进风口201、第一开关门600、第二开关门800、顶部口202均处于打开状态,新风进口301和新风出口302处于关闭状态。具体地,新风模块处于运行状态的时候,风机700将室内的气流导流到空调室内机10中。当气流从室内进风口201进入时,净化装置500中的催化分解模块520将释放臭氧,气流在风机700的作用下,气流穿过净化装置500的时候,携带着臭氧流向新风模块。随着风机700的转动,携带这臭氧的气流进而分散至整个新风模块中,从而完成了新风模块杀菌计划模式。当然,在新风模块杀菌净化模式中,催化分解模块520所述释放的臭氧含量不能过多,防止对人体造成伤害。此外,催化分解模块520所述释放的臭氧一部分用于杀菌,剩余部分极容易在新风模块中自行分解。
请参阅图2和图7,在一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具有排风杀菌净化模式;当空调室内机10处于排风杀菌净化模式时,新风模块处于运行状态,室内进风口201、第一开关门600、第二开关门800、顶部口202和新风进口301 均处于打开状态,新风出口302处于关闭状态。具体地,与上一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还可对新风模块的新风进口301进行杀菌净化。由于臭氧具有强氧化性,所以不宜让臭氧逸到室内中。当空调室内机10处于排风杀菌净化模式时,新风模块处于运行状态,气流在风机700的作用作用下导流经新风模块中。首先,气流进入到室内进风口201时,净化装置500中的催化分解模块 520同时释放臭氧,气流携带着臭氧在新风模块中进行杀菌净化。可以理解的,新风模块可通过新风进口301与室外连通,剩余的臭氧可排到室外。所以,相对于新风模块杀菌净化模式,在该模式下,催化分解模块520所释放臭氧的含量可以多一点,剩余的臭氧可排放到室外分解。可对新风模块进行更加彻底的杀菌净化。
请参阅图10,在一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还设有换热模块,换热模块设有换热进风口203和换热出风口303,以及连通换热进风口203和换热出风口303的换热风道402,换热风道402与新风风道401之间设置有开关阀门。具体地,换热模块还包括有蒸发器、风轮。室内的气流从换热进风口203流进,然后流经蒸发器,蒸发器可对气流进行换热,最后气流经风轮从换热出风口303排出,从而调控室内的温度。应说明的是,开关阀门用于控制换热风道402和新风风道401之间的连通和分隔。
请参阅图3和图6,在一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具有换热模块杀菌净化模式;当空调室内机10处于换热风道402杀菌净化模块时,新风模块处于运行状态,室内进风口201、第一开关门600、第二开关门800、顶部口202 和开关阀门处于打开状态,新风进口301、新风出口302、换热进风口203和换热出风口303处于关闭状态。具体地,空调室内机10处于换热风道402杀菌净化模式时,在风机700的作用下,气流从室内进风口201流入,流经净化装置500的时候,净化装置500中的催化分解模块520同时释放臭氧,气流携带着臭氧在风机700的导流作用下进行杀菌净化。气流到达新风风道401 时,开关阀门打开,气流流入到换热风道402中,从而对换热模块进行杀菌净化。
应说明的是,上述所说的进风口、出风口可设置有开关阀门,从而控制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打开和关闭。
请参阅图10,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10。空调室内机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空调器可以仅包括空调本体,并将净化装置500安装在该空调本体内。具体地,在空调本体中设置有进风口200、出风口300及所述净化风道400;净化装置500具体可安装在空调本体的进风口200、出风口300或所述净化风道400中任意一个位置上,以对室内风循环净化。
在另一实施例中,空调器可以包括空调本体及安装于所述空调本体上的新风模块;此时,可将净化装置500在空调本体或新风模块内均可。将净化装置500安装在该空调本体内时,可参照上一实施例实施。将净化装置500 安装在该新风模块内时,同样可在所述新风模块设置所述进风口200、出风口 300及所述净化风道400;净化装置500具体可安装在新风模块的进风口200、出风口300或所述净化风道400中任意一个位置上,以对从室外输入室内的新风进行净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以及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风道;以及
净化装置,所述净化装置设置在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或所述风道任意一者上;所述净化装置包括有吸附滤网和催化分解模块,所述催化分解模块用于将所述吸附滤网所吸附的污染物催化分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装置还包括框体,所述框体的相对两端具有框口和框底,所述催化分解模块位于所述框底上;所述框底设有过风口,所述吸附滤网位于所述过风口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框底设有通风间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框口设置有第一开关门,所述第一开关门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框口。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滤网设有分子筛,所述分子筛用于吸收室内的有机物和氨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分解模块设有臭氧发生器,所述臭氧发生器用于产生臭氧,以分解所述分子筛所吸附的有机物和氨气。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设有室内进风口;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有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新风模块设有新风进口、新风出口和顶部口,以及连通所述新风进口、所述新风出口和所述顶部口的新风风道,并且所述新风风道设有风机;所述净化装置位于所述新风模块的上方;所述顶部口与所述室内进风口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框底,和/或,所述顶部口处设置有第二开关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净化装置自净化模式;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所述净化装置自净化模式时,所述第一开关门和所述第二开关均处于关闭状态。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新风模块杀菌净化模式;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所述新风杀菌模式时,所述新风模块处于运行状态,所述室内进风口、所述第一开关门、所述第二开关门、所述顶部口均处于打开状态,所述新风进口和所述新风出口处于关闭状态。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排风杀菌净化模式;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所述排风杀菌净化模式时,所述新风模块处于运行状态,所述室内进风口、所述第一开关门、所述第二开关门、所述顶部口和所述新风进口均处于打开状态,所述新风出口处于关闭状态。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设有换热模块,所述换热模块设有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以及连通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的换热风道,所述换热风道与所述新风风道之间设置有开关阀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换热模块杀菌净化模式;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换热风道杀菌净化模块时,所述新风模块处于运行状态,所述室内进风口、所述第一开关门、所述第二开关门、所述顶部口和所述开关阀门处于打开状态,所述新风进口、所述新风出口、所述换热进风口和所述换热出风口处于关闭状态。
14.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任意一项所述空调室内机。
CN202122589970.8U 2021-10-26 2021-10-26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ctive CN2162038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89970.8U CN216203838U (zh) 2021-10-26 2021-10-26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89970.8U CN216203838U (zh) 2021-10-26 2021-10-26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03838U true CN216203838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91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89970.8U Active CN216203838U (zh) 2021-10-26 2021-10-26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038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35626Y (zh) 空气净化器
JP2010524628A (ja) 再生脱臭フィルターを備えた空気浄化器及びこの空気浄化器の再生脱臭フィルターの再生方法
KR20190107104A (ko) 흡착 장치에 의해 재순환-공기 모드에서 자동차의 객실 내의 co2가 가득찬 공기를 정화하기 위한 장치
KR101981217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CN111735171A (zh) 一种新风系统空气消毒机
CN2633628Y (zh) 车载空气净化器
CN216203838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6025961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4674046A (zh) 空气消毒机
CN212720116U (zh) 一种新风系统空气消毒机
CN205216511U (zh) 一种连续净化车内空气的装置
KR100808398B1 (ko) 물 세척 방식의 차량용 공기 청정기
CN210921636U (zh) 一种利用光触媒空调净化装置
CN210399294U (zh) 一种光催化空气净化器
CN218119958U (zh) 空调组件
CN2709225Y (zh) 具有杀菌消毒装置的轿车车厢进风通道
CN105214443A (zh) 一种连续净化车内空气的方法和装置
CN212188582U (zh) 一种车载活性炭空气净化装置
CN220958792U (zh) 一种医院建筑通风空调循环净化装置
CN217357359U (zh) 空气消毒机
CN201370797Y (zh) 智能空气净化机
CN216790454U (zh) 一种空气净化杀菌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空调
CN111195366A (zh) 一种空气杀菌消毒系统
KR200334100Y1 (ko) 전열 교환형 환기장치
CN110715382A (zh) 一种除臭杀菌新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