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99256U - 集流器、离心风机以及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集流器、离心风机以及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99256U
CN216199256U CN202122744957.5U CN202122744957U CN216199256U CN 216199256 U CN216199256 U CN 216199256U CN 202122744957 U CN202122744957 U CN 202122744957U CN 216199256 U CN216199256 U CN 2161992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rifugal fan
current collector
molded line
collecto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4495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亚冲
汤雁翔
邹先平
陈小健
尹欧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2274495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992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992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992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集流器、离心风机以及空调系统,集流器的进口内缘设有非圆形导流结构,非圆形导流结构是由侧壁型线沿着端面型线扫掠得到;端面型线由至少四段弧线闭环连接而成,且端面型线包含两组型线组合,每组型线组合由对称设置的两条定型弧线构成,两组型线组合的对称轴相互垂直。本实用新型在集流器的进口设计非圆形导流结构,通过非圆形导流结构有效降低对进口风量的限制,减小蜗壳出风口的低速区面积,优化蜗壳出风风速分布的均匀性,增加离心风机的风量。

Description

集流器、离心风机以及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心风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集流器、离心风机以及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集流器通常应用在离心风机上,其作用是将气体引导至离心风机的叶轮,使气流在风机的进口前段建立起均匀的速度场和压力场,以提高风机效率。集流器的结构、形式、尺寸都影响着多翼式离心风机的进气状况。如图1所示,传统的集流器有筒形A、锥形B、圆弧形C和锥弧形D等形式,其中弧形C和锥弧形D的性能比筒形A和锥形B优越。
上述四种集流器均是圆形直管式集流器,由各自对应的侧壁型线沿着圆形的端面型线扫掠得到,圆形集流器具有比较好的叶轮包络性,有利于进口气流稳定进入叶轮区域。但是,这种设计方法是基于蜗壳进风口处的集流器各截面上的流速分布均匀的理想状态。
然而,在风机实际运转过程中,蜗壳内的气体流动是三维流动,由于叶轮的做功能力随叶高发生变化,且叶轮的进气条件也随叶高发生变化,蜗壳进风口处的集流器截面上的流量分布并不均匀,这就导致传统的圆形集流器会对进口风量产生一定的限制,而进口风量受限会加剧蜗壳出风口的高度方向的气流流速分布不均匀,且由于叶轮出口处气流的方向不一致,导致沿蜗壳出风口的宽度方向的气流流速分布也不均匀,造成蜗壳出风口存在明显的低速区,离心风机风量低。
因此,如何设计能有效提高风量的集流器是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集流器、离心风机以及空调系统,该集流器的非圆形导流结构可以有效降低对进口风量的限制,减小蜗壳出风口的低速区面积,优化蜗壳出风风速分布的均匀性,增加离心风机的风量。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集流器的进口内缘设有非圆形导流结构,非圆形导流结构是由侧壁型线沿着端面型线扫掠得到;端面型线由至少2n段弧线闭环连接而成,所述端面型线包含n组型线组合,每组型线组合由对称设置的两条定型弧线构成,n为正整数。
在一实施例中,端面型线包含两组型线组合,每组型线组合由对称设置的两条定型弧线构成,两组型线组合的对称轴相互垂直。
进一步的,两组型线组合分别是第一型线组合和第二型线组合,第一型线组合的定型弧线为第一定型弧线,第二型线组合的定型弧线为第二定型弧线;
以两组型线组合的对称轴交点O为坐标原点,端面型线的公式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其中,c的取值范围为:b<c<a,a为所述第一定型弧线的半径,c为第二定型弧线的半径,b为以对称轴交点O为圆心、且与端面型线相切的内圆的半径,β为第二定型弧线的端点到其同一侧的第一定型弧线的中点之间的夹角。
进一步的,β的取值随着c的大小变化而改变,β的取值范围为0°~90°。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4
时,β为65.4°。
在一些实施例中,a的取值等于集流器所在离心风机的离心风叶出口半径,b的取值等于集流器所在离心风机的离心风叶进口半径。
进一步的,为使两组型线组合的连接处过渡更光滑,两组型线组合之间通过至少一段过渡弧线连接,每组型线组合两侧的过渡弧线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集流器的进口外缘设有安装围边,安装围边设有环绕集流器的中心轴间隔排布的圆弧形通孔,螺栓穿过圆弧形通孔固定在蜗壳上,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蜗壳形式以及不同风量等,旋转集流器调整其与蜗壳之间的安装角度来适应所需工况。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离心风机,包括:蜗壳、安装在蜗壳内的离心风叶、驱动离心风叶转动的电机、以及安装在蜗壳的进风口的上述集流器,空气经过非圆形导流结构流向离心风叶。
在一些实施例中,蜗壳的出风口所在平面与第二型线组合的对称轴之间的夹角为α,夹角为90°。
进一步的,集流器的出口接近离心风叶的进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空调系统,包括:上述离心风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集流器的进口内缘设有非圆形导流结构,该导流结构能够有效降低集流器对进口风量的限制,增加进风量,减小蜗壳出风口的低速区面积,提高出风均匀性及出风量;
2、集流器的进口外缘设有安装围边,安装围边排布有若干个圆弧形通孔,可以针对不同蜗壳形式以及不同风量调整集流器的安装角度,增强离心风机在不同工况下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集流器各种形式的侧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离心风机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集流器的端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端面型线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在集流器的安装角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集流器适用于离心风机,不限于单进风口的离心风机或者双进风口的离心风机,以单进风口的离心风机为例,离心风机100包括:蜗壳1、集流器2、离心风叶3以及电机4,电机4固定到蜗壳1上,离心风叶3位于蜗壳1内部且与电机4的转轴连接,电机4启动后驱动离心风叶3旋转。集流器2通过螺栓5固定在蜗壳1的进风口,集流器2从进风口向蜗壳1内部延伸,集流器2的一端为进口、另一端为出口,集流器2的出口靠近离心风叶3的进口,以引导空气流向离心风叶3,防止蜗壳1内气流紊乱。
如图3所示,集流器2的进口内缘设有非圆形导流结构21,离心风机100工作时,空气由非圆形导流结构21进入离心风叶3。该非圆形导流结构21是由侧壁型线沿着端面型线扫掠得到,侧壁型线是体现非圆形导流结构21的侧壁形状的型线,端面型线是体现非圆形导流结构21的端面形状的型线,端面型线由至少2n段弧线闭环连接而成,端面型线包含n组型线组合,每组型线组合由对称设置的两条定型弧线构成,n为正整数。
在一实施例中,端面型线由至少四段弧线闭环连接而成,即n=2,端面型线包含两组型线组合,每组型线组合由对称设置的两条定型弧线构成,两组型线组合的对称轴相互垂直,通过该两组型线组合确定非圆形导流结构的基本形状呈类椭圆形,这样得到的非圆形导流结构21可以有效降低集流器对于进口风量的限制。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端面型线的弧线数量,两组型线组合之间可以设计过渡弧线,即构成端面型线的弧线有两种类型,分别是定型弧线和过渡弧线,通过过渡弧线使两组型线组合的连接处更光滑,过渡弧线的数量越多,两组型线组合之间的过渡越光滑,过渡弧线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为提高进风均匀性,每组型线组合两侧的过渡弧线也以该型线组合的对称轴对称设置。
如图4所示,为便于描述,将两组型线组合区分为第一型线组合和第二型线组合,第一型线组合由对阵设置的两条第一定型弧线212、213构成,第二型线组合由对阵设置的两条第二定型弧线211、214构成。
以两组型线组合的对称轴交点O为坐标原点,端面型线的公式为:
Figure 61653DEST_PATH_IMAGE002
其中,c的取值范围为:b<c<a,a为所述第一定型弧线的半径,c为第二定型弧线的半径,b为以对称轴交点O为圆心、且与端面型线相切的内圆的半径,β为第二定型弧线的端点到其同一侧的第一定型弧线的中点之间的夹角,当第一定型弧线和第二定型弧线之间没有设计过渡弧线时,β为第一定型弧线与第二定型弧线的交点到其同一侧的第一定型弧线的中点之间的夹角。β的取值随着c的大小变化而改变,β的取值范围为0°~90°。第二定型弧线211、214的弧心位于对称轴交点O上,P为第一定型弧线213的弧心,Q为第一定型弧线212的弧心。
如图2至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可行实施例中,a的取值等于离心风叶3的出口半径, b的取值等于离心风叶3的进口半径,离心风叶3的多个叶片围成环形,该环形的外圈半径为离心风叶3的出口半径,该环形的内圈半径为离心风叶3的进口半径,线段PO和线段QO的长度均为(a-b),
Figure 160190DEST_PATH_IMAGE004
,β取值为65.4°。按照公式定义的端面型线完成扫掠,即可得到集流器2的非圆形导流结构21,该非圆形导流结构21的出口最大开度为2c、最小开度为2b,调整集流器2在蜗壳1进风口处的安装角度,利用非圆形导流结构21平衡进风口的流量状态,增大进风量,从而减小蜗壳出风口11的低速区面积,使蜗壳出风风速分布更均匀,出风量更大。
如图5所示,蜗壳的出风口11所在平面与第二型线组合的对称轴之间的夹角为α,该夹角为集流器2的安装角度,一般情况下默认安装角度α为90°,具体角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如图1、2所示,为了便于集流器2调整安装角度,集流器2的进口外缘设有安装围边22,安装围边22设有环绕集流器2的中心轴间隔排布的多个圆弧形通孔221、222、223,螺栓5穿过圆弧形通孔221、222、223固定在蜗壳1上,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蜗壳形式以及不同风量等,旋转集流器2调整其与蜗壳1之间的安装角度α来适应所需工况。
上述可行实施例中,集流器2的安装角度为90°,在相同转速下,通过计算对比得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非圆形集流器的离心风机风量相较于传统圆形集流器增加了7%,非圆形集流器对于提升离心风机风量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离心风机100可以应用在空调系统中,该离心风机100的出口风速分布均匀,出风量大,极大优化空调系统的使用体验。当然,离心风机100也可以应用在其他设备上,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特殊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器的进口内缘设有非圆形导流结构,所述非圆形导流结构是由侧壁型线沿着端面型线扫掠得到,所述端面型线由至少2n段弧线闭环连接而成,所述端面型线包含n组型线组合,每组型线组合由对称设置的两条定型弧线构成,n为正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型线包含两组型线组合,每组型线组合由对称设置的两条定型弧线构成,所述两组型线组合的对称轴相互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型线组合分别是第一型线组合和第二型线组合,所述第一型线组合的定型弧线为第一定型弧线,所述第二型线组合的定型弧线为第二定型弧线;
以所述两组型线组合的对称轴交点O为坐标原点,所述端面型线的公式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c的取值范围为:b<c<a,a为所述第一定型弧线的半径,c为所述第二定型弧线的半径,b为以所述对称轴交点O为圆心、且与所述端面型线相切的内圆的半径,β为所述第二定型弧线的端点到其同一侧的第一定型弧线的中点之间的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流器,其特征在于,β的取值随着c的大小变化而改变,β的取值范围为0°~9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流器,其特征在于,当
Figure 756110DEST_PATH_IMAGE002
时,β为65.4°。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流器,其特征在于,a的取值等于所述集流器所在离心风机的离心风叶出口半径,b的取值等于所述集流器所在离心风机的离心风叶进口半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型线组合之间通过至少一段过渡弧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流器,其特征在于,每组型线组合两侧的过渡弧线对称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器的进口外缘设有安装围边,所述安装围边设有环绕所述集流器的中心轴间隔排布的圆弧形通孔。
10.离心风机,包括:蜗壳、安装在所述蜗壳内的离心风叶、驱动所述离心风叶转动的电机、以及安装在所述蜗壳的进风口的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器采用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集流器,空气经过所述非圆形导流结构流向所述离心风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的出风口所在平面与第二型线组合的对称轴之间的夹角为α,所述夹角为90°。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器的出口接近所述离心风叶的进口。
13.空调系统,包括: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机采用权利要求10至12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机。
CN202122744957.5U 2021-11-10 2021-11-10 集流器、离心风机以及空调系统 Active CN2161992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44957.5U CN216199256U (zh) 2021-11-10 2021-11-10 集流器、离心风机以及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44957.5U CN216199256U (zh) 2021-11-10 2021-11-10 集流器、离心风机以及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99256U true CN216199256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908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44957.5U Active CN216199256U (zh) 2021-11-10 2021-11-10 集流器、离心风机以及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992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44152A (zh) 扩压器弯扭叶片及设计方法、扩压器和离心/斜流压气机
CN114396393A (zh) 一种灯泡贯流泵导叶自适应设计方法及灯泡贯流泵导叶
CN216199256U (zh) 集流器、离心风机以及空调系统
CN213450988U (zh) 一种离心叶轮及其通风机
CN210290259U (zh) 叶轮、风机及电机
CN113982992A (zh) 集流器、离心风机以及空调系统
CN109595197B (zh) 一种风机
CN217421631U (zh) 混流风机及风管机
CN110566502A (zh) 一种基于最速降线的多翼离心通风机叶片设计方法
CN108443978B (zh) 空调设备
CN210686426U (zh) 轴流风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9595198B (zh) 一种风机叶轮
CN216199227U (zh) 一种离心风叶以及空调器
CN219366385U (zh) 叶片结构、风轮、风机及空调器
CN219366386U (zh) 叶片结构、风轮、风机及空调器
CN216199224U (zh) 一种离心风轮以及空调器
CN214247797U (zh) 离心风机及空调器
CN216477909U (zh) 一种反吹轴流风机
CN219299550U (zh) 一种节能型轴流风机
CN216199223U (zh) 一种离心风机叶轮以及空调器
CN220581333U (zh) 高性能离心风扇及离心风机
CN218817131U (zh) 离心风叶及天井机
CN219711861U (zh) 后向离心风轮及离心风机
CN217270999U (zh) 一种叶轮、应用有该叶轮的风机系统和吸油烟机
CN111456967B (zh) 一种离心风机叶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