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92395U - 一种便于肿瘤细胞与神经元共培养的培养皿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肿瘤细胞与神经元共培养的培养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92395U
CN216192395U CN202122545894.0U CN202122545894U CN216192395U CN 216192395 U CN216192395 U CN 216192395U CN 202122545894 U CN202122545894 U CN 202122545894U CN 216192395 U CN216192395 U CN 2161923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ure
heating cavity
tumor cells
dish
illumination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4589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应乐倩
余晖
李小琴
王德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254589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923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923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923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肿瘤细胞与神经元共培养的培养皿,包括皿体以及中间的分隔玻璃板,所述皿体两侧设有固定板,用于固定中间的分隔玻璃板,分隔玻璃板底边和两侧设有防漏橡胶条。本实用新型在细胞共培养实验室,使用者先将肿瘤细胞与神经元分别接种于两侧,待贴壁,细胞状态稳定后,抽出分隔玻璃板,实现肿瘤细胞与神经元的共培养。这样共培养的细胞贴壁能力强,细胞状态稳定,从而更好的观察肿瘤细胞对神经元的侵袭能力,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肿瘤细胞与神经元共培养的培养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肿瘤细胞与神经元共培养的培养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肿瘤细胞与神经元共培养的培养皿。
背景技术
细胞培养是医学科学研究体外实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体外给予充足的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湿度以及二氧化碳浓度模拟细胞生长环境,观察不同的处理对细胞内基因组学以及蛋白质组学的变化。以往肿瘤细胞与神经元的共培养,主要是利用爬片将肿瘤细胞置于神经元的培养皿中,观察肿瘤细胞对神经元的浸润情况,然而,该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极容易造成细胞污染,从而导致实验失败。
在研究肿瘤细胞与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时,需要观测肿瘤细胞与神经元间不同蛋白的表达定位、定量情况,而培养相互作用的两种细胞的培养装置则是研究该问题的关键,但目前的普通培养皿不能实现这个目的,同时现有技术中的一些共培养的培养皿,例如小室,也不能直观地观察到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肿瘤细胞与神经元共培养的培养皿;次要目的是降低共培养过程中发生细胞污染的可能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肿瘤细胞与神经元共培养的培养皿,包括皿体,所述皿体顶部为开口结构,所述开口结构顶部卡接有上盖,所述皿体外侧底部设有刻度线,所述皿体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可拆卸连接有分隔部,所述皿体底部可拆卸连接有光照加热腔体,所述光照加热腔体内侧设有控制部。
优选的,所述上盖底部为开口结构,所述上盖内壁固定连接密封圈,所述上盖内侧顶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为L型结构,所述上盖外壁一侧固定连接通管,所述通管与所述通孔连通。
优选的,所述分隔部包括分隔玻璃板,所述分隔玻璃板底边和两侧边分别固定连接橡胶条,两个所述固定板相对的两个边开设有滑槽,所述分隔玻璃板和所述橡胶条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内。
优选的,所述光照加热腔体顶部为开口结构,所述光照加热腔体顶部内壁与所述皿体外壁底部螺纹连接,所述光照加热腔体内侧底面固定连接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所述控制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光照加热腔体内的单片机,所述单片机电性连接有压力感应器。
优选的,所述压力感应器设在所述光照加热腔体底面中心,所述光照加热腔体内侧设有聚能罩,所述压力感应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加热灯,所述加热灯位于所述聚能罩中心,所述加热灯与所述单片机电性连接,所述聚能罩为漏斗型结构,所述聚能罩顶部与所述光照加热腔体内侧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刻度线包括若干等间隔排列的横向刻线和纵向刻线,所述横向刻线与所述纵向刻线相垂直。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细胞共培养实验室,使用者先将肿瘤细胞与神经元分别接种于两侧,待贴壁,细胞状态稳定后,抽出分隔玻璃板,实现肿瘤细胞与神经元的共培养。这样共培养的细胞贴壁能力强,细胞状态稳定,从而更好的观察肿瘤细胞对神经元的侵袭能力,结构简单,设计合理。2)光照加热腔体可提供人体正常的温度和方便观察刻度线的亮度。3)上盖中连通的通管和通孔能减少打开上盖的频率,可将通过通管和通孔控制皿体内的营养物质、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可降低细胞污染的几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皿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刻度线示意图;
其中,1、皿体;2、固定板;3、分隔玻璃板;4、橡胶条;5、刻度线;6、上盖;7、密封圈;8、通管;9、通孔;10、光照加热腔体;11、加热灯;12、聚能罩;13、单片机;14、蓄电池;15、压力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肿瘤细胞与神经元共培养的培养皿,包括皿体1,皿体1顶部为开口结构,开口结构顶部卡接有上盖6,皿体1外侧底部设有刻度线5,皿体1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2,两个固定板2对称设置,两个固定板2之间可拆卸连接有分隔部,皿体1底部可拆卸连接有光照加热腔体10,光照加热腔体10内侧设有控制部。
皿体1为肿瘤细胞与神经元的培养空间,分隔部为肿瘤细胞与神经元分出了两个区域,固定板2使分隔部固定在皿体1内,上盖6用于密封减少细胞感染的几率,光照加热腔体10可提供人体正常的温度和方便观察刻度线5的亮度。
进一步优化方案,上盖6底部为开口结构,上盖6内壁固定连接密封圈7,上盖6内侧顶部设有通孔9,通孔9为L型结构,上盖6外壁一侧固定连接通管 8,通管8与通孔9连通。
密封圈7可提升上盖6与皿体1密封效果,通管8与通孔9连通能减少打开上盖6的频率,可将通过通管8和通孔9控制皿体1内的营养物质、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在不使用时可用橡胶塞将通管8堵住,可降低细胞污染的几率。
进一步优化方案,分隔部包括分隔玻璃板3,分隔玻璃板3底边和两侧边分别固定连接橡胶条4,两个固定板2相对的两个边开设有滑槽,分隔玻璃板3和橡胶条4滑动连接在滑槽内。
分隔玻璃板3可将皿体1分隔成两片区域,两个固定板2相对的两个边开设有滑槽,分隔玻璃板3和橡胶条4可在滑槽间插拔使用。
进一步优化方案,光照加热腔体10顶部为开口结构,光照加热腔体10顶部内壁与皿体1外壁底部螺纹连接,光照加热腔体10内侧底面固定连接蓄电池14,蓄电池14与控制部电性连接。
光照加热腔体10顶部内壁直径大于皿体1外壁底部,通过螺纹连接使皿体 1外壁底部进入光照加热腔体10顶部内壁,然后皿体1压迫聚能罩12向下移动,聚能罩12使压力感应器15受到压力,压力感应器15受到压力时向单片机13 发出信号,然后单片机13控制加热灯11开启,蓄电池14为加热灯11和单片机 13提供电能。
进一步优化方案,控制部包括设置在光照加热腔体10内的单片机13,单片机13电性连接有压力感应器15。
压力感应器15受到压力时向单片机13发出信号,然后单片机13控制加热灯11开启。
进一步优化方案,压力感应器15设在光照加热腔体10底面中心,光照加热腔体10内侧设有聚能罩12,压力感应器1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加热灯11,加热灯11位于聚能罩12中心,加热灯11与单片机13电性连接,聚能罩12为漏斗型结构,聚能罩12顶部与光照加热腔体10内侧壁滑动连接。
光照加热腔体10与皿体1外壁底部螺纹连接时会压迫聚能罩12向下移动,聚能罩12使压力感应器15受到压力,压力感应器15受到压力时向单片机13 发出信号,然后单片机13控制加热灯11开启并且使加热灯11提供的温度为人体正常温度,聚能罩12将温度和亮度聚拢作用在皿体1外壁底部。
进一步优化方案,刻度线5包括若干等间隔排列的横向刻线和纵向刻线,横向刻线与纵向刻线相垂直。
刻度线5与光照加热腔体10配合能更清晰的观测肿瘤细胞与神经元的变化。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1)先将肿瘤细胞与神经元分别接种于分隔玻璃板3两侧,其次将上盖6盖紧在皿体1上,然后将光照加热腔体10与皿体1拧在一起,拧的过程中皿体1 压迫聚能罩12向下移动,聚能罩12使压力感应器15受到压力,压力感应器15 受到压力时向单片机13发出信号,单片机13控制加热灯11开启并且使加热灯 11提供的温度为人体正常温度,聚能罩12将温度和亮度聚拢作用在皿体1外壁底部。
2)通过通管8和通孔9控制皿体内的营养物质、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在不使用时可用橡胶塞将通管8堵住。
3)待细胞状态稳定后,打开上盖抽出分隔玻璃板3,实现肿瘤细胞与神经元的共培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便于肿瘤细胞与神经元共培养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包括皿体(1),所述皿体(1)顶部为开口结构,所述开口结构顶部卡接有上盖(6),所述皿体(1)外侧底部设有刻度线(5),所述皿体(1)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2),两个所述固定板(2)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固定板(2)之间可拆卸连接有分隔部,所述皿体(1)底部可拆卸连接有光照加热腔体(10),所述光照加热腔体(10)内侧设有控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肿瘤细胞与神经元共培养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6)底部为开口结构,所述上盖(6)内壁固定连接密封圈(7),所述上盖(6)内侧顶部设有通孔(9),所述通孔(9)为L型结构,所述上盖(6)外壁一侧固定连接通管(8),所述通管(8)与所述通孔(9)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肿瘤细胞与神经元共培养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部包括分隔玻璃板(3),所述分隔玻璃板(3)底边和两侧边分别固定连接橡胶条(4),两个所述固定板(2)相对的两个边开设有滑槽,所述分隔玻璃板(3)和所述橡胶条(4)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肿瘤细胞与神经元共培养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照加热腔体(10)顶部为开口结构,所述光照加热腔体(10)顶部内壁与所述皿体(1)外壁底部螺纹连接,所述光照加热腔体(10)内侧底面固定连接蓄电池(14),所述蓄电池(14)与所述控制部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肿瘤细胞与神经元共培养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光照加热腔体(10)内的单片机(13),所述单片机(13)电性连接有压力感应器(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于肿瘤细胞与神经元共培养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感应器(15)设在所述光照加热腔体(10)底面中心,所述光照加热腔体(10)内侧设有聚能罩(12),所述压力感应器(1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加热灯(11),所述加热灯(11)位于所述聚能罩(12)中心,所述加热灯(11)与所述单片机(13)电性连接,所述聚能罩(12)为漏斗型结构,所述聚能罩(12)顶部与所述光照加热腔体(10)内侧壁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肿瘤细胞与神经元共培养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度线(5)包括若干等间隔排列的横向刻线和纵向刻线,所述横向刻线与所述纵向刻线相垂直。
CN202122545894.0U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便于肿瘤细胞与神经元共培养的培养皿 Active CN2161923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45894.0U CN216192395U (zh)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便于肿瘤细胞与神经元共培养的培养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45894.0U CN216192395U (zh)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便于肿瘤细胞与神经元共培养的培养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92395U true CN216192395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86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45894.0U Active CN216192395U (zh)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便于肿瘤细胞与神经元共培养的培养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923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29833U (zh) 一种用于灌流实验的细胞培养皿
CN216192395U (zh) 一种便于肿瘤细胞与神经元共培养的培养皿
CN211420187U (zh) 一种具有检测功能的干细胞培养箱
CN215628024U (zh) 一种新型脂肪干细胞外泌体培养装置
CN209974799U (zh) 一种干细胞恒温培养装置
CN203429184U (zh) 多种附壁细胞共培养装置
CN203498381U (zh) 一种适用单细胞的细胞培养皿
CN203269947U (zh) 一种带液路和电气接口的小型二氧化碳细胞培养箱
CN209276539U (zh) 一种基因工程用可以分离的细胞培养板
CN210560478U (zh) 干细胞培养箱
CN203419926U (zh) 高磁场生物试验装置
CN212610689U (zh) 一种细胞培养盒
CN116491432B (zh) 一种脑瘫模型培养箱
CN219326781U (zh) 一种子宫内膜类组装体智能培育器
CN110607233A (zh) 一种便于观察的生物培养皿
CN220887558U (zh) 一种封闭培养板
CN206940909U (zh) 便于正置显微镜观察的nk细胞培养装置
CN213139575U (zh) 一种核酸提纯离心管收纳装置
CN220224180U (zh) 一种生物实验教学用培养器
CN212410161U (zh) 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用全血样本收集容器
CN213012874U (zh) 一种梯度离心后精子的再培养装置
CN209602527U (zh) 一种细胞用超净工作台
CN213739526U (zh) 一种细胞基因工程用干细胞培养瓶
CN211665093U (zh) 一种隔离式生化培养箱
CN212051466U (zh) 一种易于细胞脱壁的高通量细胞培养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