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91740U - 一种农村无动力污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农村无动力污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91740U
CN216191740U CN202122246710.0U CN202122246710U CN216191740U CN 216191740 U CN216191740 U CN 216191740U CN 202122246710 U CN202122246710 U CN 202122246710U CN 216191740 U CN216191740 U CN 2161917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ecological bed
packing layer
ecological
b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4671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宁瑞
王晗
马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Guohu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Guohu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Guohu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Guohu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4671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917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917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917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Biological Wastes In General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农村无动力污水处理系统,所述进水口一端连接有调节池,所述调节池相邻一侧边部连接有厌氧池,所述调节池和厌氧池之间通过连通管相连通,所述调节池和厌氧池的一侧均连接有生态床,所述生态床包括第一生态床、第二生态床、第三生态床和第四生态床,该农村无动力污水处理系统整体结构设计为梯形落差式多级循环污水处理系统,利用水位差形成无动力水流条件,增加水流途径,在生态床内部与植物根系、微生物、基质充分接触,提高去污效率,起到上部水位复氧,下部水位绝氧作用,同时,本处理系统能够用于分散式单户、几户式农村污水处理,也可用于多户式的集中处理,设备可移动式放置,方便快捷。

Description

一种农村无动力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农村无动力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农村污水处理是指对农村污水处理的一个方法,随着农村生活日渐城市化,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农家的厕所冲洗水、厨房洗涤水、洗衣机排水、淋浴排水及其他排水,农村污水由于地区分散,人口数量较大,收集难等原因造成农村污水成为水污染的主要组成因素,农村污水中还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有氮、磷等无机盐类;
因此,使得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在处理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村庄分散式的的地理分布特征,水质分散排放,难以收集,集中排放的管网费用高昂;简单的沟渠顺地势低洼处排放,没有专门的污水处理设施,难以集中处理;排放量较小,日常排放量不稳定,使得有机污染物、氮和磷含量偏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农村无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村庄分散式的的地理分布特征,水质分散排放,难以收集,集中排放的管网费用高昂;简单的沟渠顺地势低洼处排放,没有专门的污水处理设施,难以集中处理;排放量较小,日常排放量不稳定,使得有机污染物、氮和磷含量偏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农村无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一端连接有调节池,所述调节池相邻一侧边部连接有厌氧池,所述调节池和厌氧池之间通过连通管相连通,所述调节池和厌氧池的一侧均连接有生态床,所述生态床包括第一生态床、第二生态床、第三生态床和第四生态床;
所述厌氧池的一侧连接有第一生态床,所述调节池相邻另一侧边部连接有第二生态床,所述第二生态床边部远离调节池的一侧连接有第三生态床,所述第一生态床边部远离厌氧池的一侧连接有第四生态床;
所述厌氧池、第一生态床、第二生态床、第三生态床和第四生态床之间均通过出水口相连接,所述出水口包括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第三出水口、第四出水口和第五出水口;
所述厌氧池与第一生态床之间通过第一出水口相连接,所述第一生态床与第二生态床之间通过第二出水口相连接,所述第二生态床与第三生态床之间通过第三出水口相连接,所述第三生态床和第四生态床之间通过第四出水口相连接,且第四生态床边部连接有第五出水口;
所述厌氧池、第一生态床、第二生态床、第三生态床和第四生态床内部均设置有填料层,所述填料层包括厌氧池上层填料层、厌氧池下层填料层、第一过滤层上层填料层、第二过滤层上层填料层、第一过渡层中层填料层、第二过渡层中层填料层、第一排水层下层填料层和第二排水层下层填料层;
所述厌氧池内侧顶部设置有厌氧池上层填料层,所述厌氧池内侧底部设置有厌氧池下层填料层;
所述第一生态床、第二生态床、第三生态床和第四生态床内部由上至下依次分为过滤层、过渡层和排水层,所述过滤层为第一过滤层上层填料层和第二过滤层上层填料层,所述过渡层为第一过渡层中层填料层和第二过渡层中层填料层,所述排水层为第一排水层下层填料层和第二排水层下层填料层;
所述第一生态床、第二生态床、第三生态床和第四生态床内侧顶部均设置有第一过滤层上层填料层和第二过滤层上层填料层,所述第一生态床、第二生态床、第三生态床和第四生态床内侧中部均设置有第一过渡层中层填料层和第二过渡层中层填料层,所述第一生态床、第二生态床、第三生态床和第四生态床内侧底部均设置有第一排水层下层填料层和第二排水层下层填料层。
优选的,所述进水口内部设有用以拦截大颗粒的过滤网,且进水口远离调节池的一端与农户化粪池排污水的排水管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厌氧池上层填料层为粒径10-20mm的鹅卵石、矿渣、陶粒和沸石,渗透系数0.8-0.85m/s,厌氧池下层填料层为粒径 20-30mm的砾石和矿渣,渗透系数1.0-1.2。
优选的,所述厌氧池有效降解CODcr和BOD5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层上层填料层和第二过滤层上层填料层为粒径5-10mm的陶粒、粗砂和石英砂,渗透系数0.2-0.3m/s;
所述第一过渡层中层填料层和第二过渡层中层填料层为粒径 10-20mm的鹅卵石、矿渣、陶粒和沸石,渗透系数0.8-0.85m/s;
所述第一排水层下层填料层和第二排水层下层填料层为粒径20-30mm的砾石和矿渣,渗透系数1.0-1.2m/s。
优选的,所述所述生态床上的植物为美人蕉、风车草、芦苇、黄菖蒲、千屈草和再力花的挺水植物,植物根茎分界点位于水位线;
所述过滤层和过渡层内部分布有微生物、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微生物主要集中在第一过滤层上层填料层、第二过滤层上层填料层、第一过渡层中层填料层和第二过渡层中层填料层,好氧微生物集中在第一过滤层上层填料层和第二过滤层上层填料层,厌氧微生物集中在第一过渡层中层填料层和第二过渡层中层填料层,形成生物滤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该农村无动力污水处理系统整体结构设计为梯形落差式多级循环污水处理系统,利用水位差形成无动力水流条件,增加水流途径,在生态床内部与植物根系、微生物、基质充分接触,提高去污效率,同时,起到上部水位复氧,下部水位绝氧作用;
另外,本处理系统能够用于分散式单户、几户式农村污水处理,也可用于多户式的集中处理,设备可移动式放置,方便快捷;
并且,通过对污水进行处理,使得农村污水在经过本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的排放标准,使得经处理后的尾水可直接排放,也可农田灌溉等进行再利用,防止水资源的浪费,同时防止直接排放的尾水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现象。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生态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进水口;2、连通管;
3、出水口;31、第一出水口;32、第二出水口;33、第三出水口;34、第四出水口;35、第五出水口;
4、调节池;5、厌氧池;
6、生态床;61、第一生态床;62、第二生态床;63、第三生态床;64、第四生态床;
7、填料层;71、厌氧池上层填料层;72、厌氧池下层填料层; 81、第一过滤层上层填料层;91、第二过滤层上层填料层;82、第一过渡层中层填料层;92、第二过渡层中层填料层;83、第一排水层下层填料层;93、第二排水层下层填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农村无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口1,进水口1内部设有用以拦截大颗粒的过滤网,且进水口1远离调节池4的一端与农户化粪池排污水的排水管相连接,方便拦截大颗粒污物,从而方便除去大颗粒悬浮物,进水口1一端连接有调节池4,调节池4相邻一侧边部连接有厌氧池5,厌氧池5有效降解CODcr和BOD5,调节池4和厌氧池5之间通过连通管2相连通,调节池4和厌氧池5的一侧均连接有生态床 6,生态床6上的植物为美人蕉、风车草、芦苇、黄菖蒲、千屈草和再力花的挺水植物,植物根茎分界点位于水位线,提高生态床6的生态净化能力,生态床6包括第一生态床61、第二生态床62、第三生态床63和第四生态床64;
厌氧池5的一侧连接有第一生态床61,调节池4相邻另一侧边部连接有第二生态床62,第二生态床62边部远离调节池4的一侧连接有第三生态床63,第一生态床61边部远离厌氧池5的一侧连接有第四生态床64;
厌氧池5、第一生态床61、第二生态床62、第三生态床63和第四生态床64之间均通过出水口3相连接,出水口3包括第一出水口 31、第二出水口32、第三出水口33、第四出水口34和第五出水口 35;
厌氧池5与第一生态床61之间通过第一出水口31相连接,第一生态床61与第二生态床62之间通过第二出水口32相连接,第二生态床62与第三生态床63之间通过第三出水口33相连接,第三生态床63和第四生态床64之间通过第四出水口34相连接,且第四生态床64边部连接有第五出水口35;
厌氧池5、第一生态床61、第二生态床62、第三生态床63和第四生态床64内部均设置有填料层7,填料层7包括厌氧池上层填料层71、厌氧池下层填料层72、第一过滤层上层填料层81、第二过滤层上层填料层91、第一过渡层中层填料层82、第二过渡层中层填料层92、第一排水层下层填料层83和第二排水层下层填料层93;
厌氧池5内侧顶部设置有厌氧池上层填料层71,厌氧池5内侧底部设置有厌氧池下层填料层72,厌氧池上层填料层71为粒径15mm 的鹅卵石、矿渣、陶粒和沸石,渗透系数0.83m/s,厌氧池下层填料层72为粒径25mm的砾石和矿渣,渗透系数1.1,通过厌氧池上层填料层71和厌氧池下层填料层72来吸附氨氮和总磷,初步降低污染物浓度;
第一生态床61、第二生态床62、第三生态床63和第四生态床64 内部由上至下依次分为过滤层、过渡层和排水层,过滤层为第一过滤层上层填料层81和第二过滤层上层填料层91,过渡层为第一过渡层中层填料层82和第二过渡层中层填料层92,排水层为第一排水层下层填料层83和第二排水层下层填料层93;
第一生态床61、第二生态床62、第三生态床63和第四生态床64 内侧顶部均设置有第一过滤层上层填料层81和第二过滤层上层填料层91,第一过滤层上层填料层81和第二过滤层上层填料层91为粒径8mm的陶粒、粗砂和石英砂,渗透系数0.25m/s,第一生态床61、第二生态床62、第三生态床63和第四生态床64内侧中部均设置有第一过渡层中层填料层82和第二过渡层中层填料层92,第一过渡层中层填料层82和第二过渡层中层填料层92为粒径15mm的鹅卵石、矿渣、陶粒和沸石,渗透系数0.83m/s,第一生态床61、第二生态床 62、第三生态床63和第四生态床64内侧底部均设置有第一排水层下层填料层83和第二排水层下层填料层93,第一排水层下层填料层83 和第二排水层下层填料层93为粒径25mm的砾石和矿渣,渗透系数 1.1m/s。
过滤层和过渡层内部分布有微生物、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微生物主要集中在第一过滤层上层填料层81、第二过滤层上层填料层91、第一过渡层中层填料层82和第二过渡层中层填料层92,好氧微生物集中在第一过滤层上层填料层81和第二过滤层上层填料层91,厌氧微生物集中在第一过渡层中层填料层82和第二过渡层中层填料层92,形成生物滤膜,提高过滤层和过渡层对污水的处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农村无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农村污水通过进水口1进入到调节池4内,在污水进入到进水口1时,通过进水口1内部的过滤网,通过过滤网拦截大颗粒污物,以此方便除去大颗粒的悬浮物;
污水在调节池4内部经处理后,通过连通管2来将调节池4内的污水输送到厌氧池5内,通过厌氧池5内部的厌氧池上层填料层71 和厌氧池下层填料层72来对污水进行初步处理,来初步降低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
污水在通过厌氧池5处理后,通过第一出水口31输送到第一生态床61内,而第一生态床61对污水处理后,通过第二出水口32输送到第二生态床62内,以此类推,直至污水依次通过第一生态床61、第二生态床62、第三生态床63和第四生态床64,最后,污水完全处理后,通过第四生态床64边部的出水口3排出,在排水过程中,通过各个处理池之间的梯形落差式的设计,方便以高度差的形式来形成无动力水流条件,方便水的快速排出,增加水流途径,从而实现更加充分的对污水进行处理,而经处理后的尾水可直接排放,也可农田灌溉等进行再利用,无二次污染;
而在通过四个生态床6来对污水进行处理时,在生态床6内部的植物优选为挺水植物,如美人蕉、风车草、芦苇、黄菖蒲、千屈草和再力花等,并且将植物根茎分界点位于水位线;
且在通过四个生态床6内部的填料层7来对污水处理时,微生物主要集中在过滤层及过渡层,好氧微生物集中在过滤层,厌氧微生物集中在过渡层,从而形成生物滤膜,来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农村无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口(1),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1)一端连接有调节池(4),所述调节池(4)相邻一侧边部连接有厌氧池(5),所述调节池(4)和厌氧池(5)之间通过连通管(2)相连通,所述调节池(4)和厌氧池(5)的一侧均连接有生态床(6),所述生态床(6)包括第一生态床(61)、第二生态床(62)、第三生态床(63)和第四生态床(64);
所述厌氧池(5)的一侧连接有第一生态床(61),所述调节池(4)相邻另一侧边部连接有第二生态床(62),所述第二生态床(62)边部远离调节池(4)的一侧连接有第三生态床(63),所述第一生态床(61)边部远离厌氧池(5)的一侧连接有第四生态床(64);
所述厌氧池(5)、第一生态床(61)、第二生态床(62)、第三生态床(63)和第四生态床(64)之间均通过出水口(3)相连接,所述出水口(3)包括第一出水口(31)、第二出水口(32)、第三出水口(33)、第四出水口(34)和第五出水口(35);
所述厌氧池(5)与第一生态床(61)之间通过第一出水口(31)相连接,所述第一生态床(61)与第二生态床(62)之间通过第二出水口(32)相连接,所述第二生态床(62)与第三生态床(63)之间通过第三出水口(33)相连接,所述第三生态床(63)和第四生态床(64)之间通过第四出水口(34)相连接,且第四生态床(64)边部连接有第五出水口(35);
所述厌氧池(5)、第一生态床(61)、第二生态床(62)、第三生态床(63)和第四生态床(64)内部均设置有填料层(7),所述填料层(7)包括厌氧池上层填料层(71)、厌氧池下层填料层(72)、第一过滤层上层填料层(81)、第二过滤层上层填料层(91)、第一过渡层中层填料层(82)、第二过渡层中层填料层(92)、第一排水层下层填料层(83)和第二排水层下层填料层(93);
所述厌氧池(5)内侧顶部设置有厌氧池上层填料层(71),所述厌氧池(5)内侧底部设置有厌氧池下层填料层(72);
所述第一生态床(61)、第二生态床(62)、第三生态床(63)和第四生态床(64)内部由上至下依次分为过滤层、过渡层和排水层,所述过滤层为第一过滤层上层填料层(81)和第二过滤层上层填料层(91),所述过渡层为第一过渡层中层填料层(82)和第二过渡层中层填料层(92),所述排水层为第一排水层下层填料层(83)和第二排水层下层填料层(93);
所述第一生态床(61)、第二生态床(62)、第三生态床(63)和第四生态床(64)内侧顶部均设置有第一过滤层上层填料层(81)和第二过滤层上层填料层(91),所述第一生态床(61)、第二生态床(62)、第三生态床(63)和第四生态床(64)内侧中部均设置有第一过渡层中层填料层(82)和第二过渡层中层填料层(92),所述第一生态床(61)、第二生态床(62)、第三生态床(63)和第四生态床(64)内侧底部均设置有第一排水层下层填料层(83)和第二排水层下层填料层(9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村无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1)内部设有用以拦截大颗粒的过滤网,且进水口(1)远离调节池(4)的一端与农户化粪池排污水的排水管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村无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床(6)上的植物为美人蕉、风车草、芦苇、黄菖蒲、千屈草和再力花的挺水植物,植物根茎分界点位于水位线;
所述过滤层和过渡层内部分布有微生物、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微生物主要集中在第一过滤层上层填料层(81)、第二过滤层上层填料层(91)、第一过渡层中层填料层(82)和第二过渡层中层填料层(92),好氧微生物集中在第一过滤层上层填料层(81)和第二过滤层上层填料层(91),厌氧微生物集中在第一过渡层中层填料层(82)和第二过渡层中层填料层(92),形成生物滤膜。
CN202122246710.0U 2021-09-16 2021-09-16 一种农村无动力污水处理系统 Active CN2161917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46710.0U CN216191740U (zh) 2021-09-16 2021-09-16 一种农村无动力污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46710.0U CN216191740U (zh) 2021-09-16 2021-09-16 一种农村无动力污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91740U true CN216191740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919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46710.0U Active CN216191740U (zh) 2021-09-16 2021-09-16 一种农村无动力污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917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3637B (zh) 一种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河道净化系统
CN104773929B (zh) 灌区生活污水零价铁/微生物复合渗滤墙净化系统
CN107055754B (zh) 一种强化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循环零价铁生物滤池
CN105236671B (zh) 一种生态绿地污水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209651979U (zh) 一种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CN101781060A (zh) 复合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KR20060028233A (ko) 하천수 및 호소수 정화 장치
CN105776556A (zh) 防堵塞经济作物型滤床-折流板潜流人工湿地强化脱氮除磷系统
CN110759481A (zh) 一种高效除磷的生物滞留池
CN111003893B (zh) 一种新农村污水处理灌溉的系统和处理方法
CN110668575A (zh) 一种全自动高效脱氮除磷潮汐流人工湿地及其使用方法
CN109626760A (zh) 雨污混流排水综合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5174468B (zh) 一种分隔式复合立体人工湿地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CN110642481B (zh) 适用于村庄的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112429840A (zh) 一种基于农业废弃物碳缓释强化生物脱氮同步除磷的改进型人工快渗一体化装置及其应用
CN105174469B (zh) 一种一体式复合立体人工湿地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CN206447733U (zh) 一种含油污水处理系统
CN216191740U (zh) 一种农村无动力污水处理系统
CN201648119U (zh) 复合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CN216639210U (zh) 一种基于a/o耦合人工湿地的农村污水处理系统
CN117263448A (zh) 一种太阳能无动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CN212800032U (zh) 一种生态型生物膜污水处理系统
CN215049492U (zh) 一种利用菖蒲的土壤覆盖式微生物处理污水装置
CN215756667U (zh) 一种微动力回流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CN201121153Y (zh) 一种农村污水生态净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