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84283U - 一种水陆两用无人驾驶变形船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陆两用无人驾驶变形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84283U
CN216184283U CN202122707252.6U CN202122707252U CN216184283U CN 216184283 U CN216184283 U CN 216184283U CN 202122707252 U CN202122707252 U CN 202122707252U CN 216184283 U CN216184283 U CN 2161842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p
deformable
wheels
unmanned
amphibio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0725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振
王浩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270725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842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842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842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陆两用无人驾驶变形船,涉及交通运输技术领域,解决了通过水闸水坝耗费时间长,效率低,遇浅滩等障碍时必须绕行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供电装置、船体、车轮和螺旋桨,所述变形船能够在河道上行驶,所述供电装置设置在所述河道两侧,为所述变形船进行供电;所述车轮与所述螺旋桨均与所述船体固定连接;所述变形船能够分别通过所述车轮、螺旋桨在陆地和水中行驶。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河道两侧的供电装置对变形船中的螺旋桨供电,使变形船航行,通过变形船中设置的螺旋桨与车轮,根据实际所需的行驶状况进行状态切换,遇到水闸水坝时,车轮伸出,由牵引车牵引变形船在陆地上进行运转,节约时间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水陆两用无人驾驶变形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陆两用无人驾驶变形船。
背景技术
现如今,对于货运的运输的方式分为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及铁路运输,水运是使用船舶运送客货的一种运输方式。水运主要承担大数量、长距离的运输,是在干线运输中起主力作用的运输形式。
在内河及沿海,水运常作为小型运输工具使用,担任补充及衔接大批量干线运输的任务。船只在经过水闸水坝时,经常出现阻塞的情况,要花很长时间才能通过,导致运输效率低下。因此,急需一种水上和陆地通用的船只来解决上述问题。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实用新型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现有的船只在通过水闸水坝时耗费时间长,导致运输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陆两用无人驾驶变形船,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船只在通过水闸水坝耗费的时间长,导致运输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陆两用无人驾驶变形船,包括供电装置、船体、车轮和螺旋桨,所述变形船能够在河道上行驶,所述供电装置设置在所述河道两侧,能够为所述变形船进行供电;所述车轮与所述螺旋桨均与所述船体固定连接;所述变形船能够分别通过所述车轮、螺旋桨在陆地和水中行驶;所述车轮能够进行收缩或升降;所述船体外侧设置有活动挡板,所述活动挡板能够将收缩后的所述车轮进行隐藏。
优选的,所述变形船还包括车轮舱,所述车轮能够通过气动系统或液压系统驱动进行收缩或升降,所述车轮收缩后,能够隐藏在所述车轮舱内;所述活动挡板与所述车轮舱铰接,所述活动挡板能够进行打开或关闭。
优选的,所述船体包括船头、船舱和船尾;所述船头、船舱、和船尾能够通过快速接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船尾上设置有驾驶舱,所述驾驶舱能够与所述船舱进行分离。
优选的,所述船舱的数量能够增加进行串联。
优选的,所述车轮舱设置为多个,并对称设置在所述船体两侧;所述船体单侧的所述车轮舱呈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船体中设置的所述车轮舱数量为六个,每个所述车轮舱中设置的所述车轮数量为两个。
优选的,所述水陆两用无人驾驶变形船还包括电动机;设置在所述河道的所述供电装置为所述电动机进行供电;所述电动机与所述螺旋桨传动连接,并能够带动所述螺旋桨进行转动,为所述水陆两用无人驾驶变形船的航行提供前行动力。
优选的,螺旋桨能够使变形船进行航行;所述螺旋桨上设置有转向装置;能够使所述变形船进行转向。
优选的,所述变形船还包括牵引结构;所述牵引结构能够与牵引设备连接,所述牵引设备能够将所述变形船进行牵引。
实施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螺旋桨与车轮,螺旋桨与车轮可以根据实际所需的行驶状况进行状态切换。在遇到水闸水坝时,车轮伸出,再由牵引车牵引水陆两用无人驾驶变形船在陆地上进行运转。解决了船只通过水闸水坝耗费时间长,效率低,遇浅滩等障碍必须绕行的技术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宽度小,对所航运的河道需求较比大型船低,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和兼容性,在天然运河和人工运河上均能进行航运,载运量也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串联而增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附图中:
图1使本实用新型水陆两用无人驾驶变形船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水陆两用无人驾驶变形船实施例的陆地行驶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水陆两用无人驾驶变形船实施例的水中行驶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水陆两用无人驾驶变形船实施例多个水陆两用无人驾驶变形船连接示意图。
图中:1、船体;11、船头;12、船舱;13、船尾;2、车轮;21、车轮舱;22、活动挡板;3、螺旋桨;4、驾驶舱;5、牵引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将要描述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将要参考相应的附图,这些附图构成了示例性实施例的一部分,其中描述了实现本实用新型可能采用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应明白,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流程、方法和装置等的例子,还可使用其他的实施例,或者对本文列举的实施例进行结构和功能上的修改,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实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等指示的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元件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术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一体地连接、机械连接、电连接、通信连接、直接相连、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陆两用无人驾驶变形船,包括供电装置(图中未示出)、船体1、车轮2和螺旋桨3,变形船能够在河道上行驶,供电装置设置在河道两侧,为变形船进行供电。车轮2与螺旋桨3均与船体1固定连接;变形船能够分别通过车轮2、螺旋桨3在陆地和水中行驶;车轮2能够进行收缩和/或升降。船体1的外侧设置有活动挡板22,活动挡板22能够将收缩和/或升降后的车轮2进行遮挡隐藏,使变形船在水中行驶时,减小行船的阻力。在本实用新型中,螺旋桨3的设计位置比车轮2的位置高,在陆地上进行转运时不妨碍被拖行。螺旋桨3安装在船尾,变形船在水中行驶时,变形船由设置在河道两侧的供电装置进行供电,由电动机为螺旋桨3供电使变形船进行前行,车轮2可以根据所需的行驶状况进行状态切换,此时车轮2将在气动系统或液压系统驱动下进行收缩,并隐藏在车轮舱21中,活动挡板22将车轮2进行遮挡隐藏,防止异物进入车轮2中影响车轮2在状态转换时的正常切换,以及影响车轮2的使用寿命;变形船在陆地行驶时,车轮2将在气动系统或液压系统驱动下进行伸出。在本实用新型中,变形船在陆地上行驶之前,车轮2会在水中提前完成状态的切换,缩短变形船的变形时间,同时节约时间成本。变形船在陆地上进行转运时,有两种方式将变形船转运到刚性路面上,可根据地面上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第一种是水坝与刚性路面距离较远,水坝与刚性路面间的路段为刚性路面时,可利用牵引设备将其牵引上岸;第二种是水坝与刚性路面距离较近,水坝与刚性路面间的路段为柔性路面,不好利用牵引设备牵引时,可利用大型起吊设备将变形船转移到刚性路面。变形船转移到刚性路面后,再由卡车牵引变形船进行绕行,以此来节约遇水闸水坝时等待的时间,提高运输效率,节省人力。此外,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活动挡板能够有效防止变形船在水中正常运行时异物的进入,导致变形船状态的切换异常,活动挡板22能够保证变形船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变形船还包括车轮舱21,车轮2通过气动系统或液压系统驱动收缩或升降,车轮2收缩后,能够隐藏在车轮舱21内,给予车轮2收缩空间。活动挡板22与车轮舱21铰接,能够进行打开或关闭;活动挡板22与车轮舱21的侧边相匹配,活动挡板22在关闭的情况下,能够形成一个密闭空间,对车轮2进行保护;变形船在水中行驶时,活动挡板22为关闭状态,在关闭状态下能够与车轮舱21紧密贴合,减少变形船在水中行驶时的阻力,并且能够保护车轮舱21内部的车轮2;变形船在陆地行驶时,活动挡板22为打开状态,车轮2与地面进行接触,变形船由卡车牵引在陆地上进行运转。在本实用新型中,车轮舱21设置为多个,并对称设置在船体1两侧,船体1单侧的车轮舱21呈均匀分布。船体1中设置的车轮舱21数量为六个,每个车轮舱21中设置的车轮2数量为两个,便于变形船在陆地上进行运转时,使船体1上运载的货物重量能够均匀分布,提高运行的平稳性,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船体1包括船头11、船舱12和船尾13;船头11、船舱12、和船尾13能够通过快速接头(优选为电磁阀接头)固定连接,还设置有保险销对其进行固定,防止船体之间分离。船头11为流线型设计,在行驶过程中减少阻力,此外还放置有各种传感器和雷达,用于侦测各方位的状况,与驾驶舱的信号联通指挥船行。螺旋桨3设置在船尾13底部,螺旋桨3的设计位置比车轮2的位置高,在陆地上进行转运时不妨碍被拖行,在被牵引时也不会影响在路面上的正常行驶。船尾13上设置有驾驶舱4,驾驶舱4能够与船舱进行分离,在本实用新型中,驾驶舱4为无人驾驶舱,驾驶舱4自带模块化可拆卸驾驶舱,与船舱通过快速连接分离装置实现连接和分离。无人驾驶舱内利用机器视觉技术,毫米波雷达技术,激光雷达传感器融合技术,检测变形船运行前后方障碍物,实现主动防撞功能,无人驾驶功能。驾驶舱4内设置的各种传感器能够使变形船自动运行,驾驶舱内还设置有储能系统,储能系统能够在电力供应暂时中断时增加适当续航能力,为运行的安全提供保障。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船舱12的数量能够增加进行串联,船舱12通过快速接头分离装置实现连接和分离,以使变形船进行编组串联。船舱12可以根据航行水道宽窄深浅等实际条件,将多个船舱12进行串联,以提高运输量。在本实用新型中,变形船为模块化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运输量,以提高运输效率;同时变形船进行编组后能够提高抗风浪能力。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水陆两用无人驾驶变形船还包括电动机(图中未示出),电动机为螺旋桨3提供动力,电动机由设置在河道两侧的供电装置进行供电,变形船在水中行驶时,连续的为电动机进行供电,保证变形船的正常航行;电动机与螺旋桨3传动连接,电动机带动螺旋桨3进行转动,为变形船的航行提供前行动力,能够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本实用新型中,螺旋桨3为模块化设计,螺旋桨3的功率因推动的船体1数量增减而变化,所以将转速设置为高中低几种档次,能够实现模块化更换,以批量化生产,同时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电动机能够带动螺旋桨3进行转动,在变形船在航行时提供前行动力,成本低,效率高,且便于运维。此外,螺旋桨上设置有转向装置;能够使变形船进行自动转向,节省人力。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除专门为螺旋桨3设置的电动机外,还设置有电动机专门为车轮2提供运行动力。在变形船转运到刚性路面,且水坝与刚性路面的距离较远时,将利用牵引设备对变形船进行牵引,除牵引设备带来的动力外,水陆两用无人驾驶变形船自身也能提供一部分动力,方便转运,节省时间,节省人力。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变形船还包括牵引结构5;牵引结构5用于与外部的牵引设备相连接,利用牵引设备将变形船进行牵引或拖曳前行。具体的,牵引设备可以为拖船或者大型牵引车。在本实用新型中,变形船在经过水闸水坝等待时间较长时,需要用牵引设备将变形船进行牵引拖动,在陆地上进行运转,以此节约时间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实施例仅是一个特例,并不表明本实用新型就这样一种实现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同替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水陆两用无人驾驶变形船,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装置、船体、车轮和螺旋桨,所述变形船能够在河道上行驶,所述供电装置设置在所述河道两侧,能够为所述变形船进行供电;所述车轮与所述螺旋桨均与所述船体固定连接;所述变形船能够分别通过所述车轮、螺旋桨在陆地和水中行驶;所述车轮能够进行收缩或升降;所述船体外侧设置有活动挡板,所述活动挡板能够将收缩后的所述车轮进行隐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无人驾驶变形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船还包括车轮舱,所述车轮能够通过气动系统或液压系统驱动进行收缩或升降,所述车轮收缩后,能够隐藏在所述车轮舱内;所述活动挡板与所述车轮舱铰接,所述活动挡板能够进行打开或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无人驾驶变形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包括船头、船舱和船尾;所述船头、船舱、和船尾能够通过快速接头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无人驾驶变形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尾上设置有驾驶舱,所述驾驶舱能够与所述船舱进行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无人驾驶变形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舱的数量能够增加进行串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无人驾驶变形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舱设置为多个,并对称设置在所述船体两侧;所述船体单侧的所述车轮舱呈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无人驾驶变形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中设置的所述车轮舱数量为六个,每个所述车轮舱中设置的所述车轮数量为两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无人驾驶变形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陆两用无人驾驶变形船还包括电动机;设置在所述河道的所述供电装置为所述电动机进行供电;所述电动机与所述螺旋桨传动连接,并能够带动所述螺旋桨进行转动,为所述水陆两用无人驾驶变形船的航行提供前行动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无人驾驶变形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能够使变形船进行航行;所述螺旋桨上设置有转向装置;能够使所述变形船进行转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无人驾驶变形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船还包括牵引结构;所述牵引结构能够与牵引设备连接,所述牵引设备能够将所述变形船进行牵引。
CN202122707252.6U 2021-11-05 2021-11-05 一种水陆两用无人驾驶变形船 Active CN2161842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07252.6U CN216184283U (zh) 2021-11-05 2021-11-05 一种水陆两用无人驾驶变形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07252.6U CN216184283U (zh) 2021-11-05 2021-11-05 一种水陆两用无人驾驶变形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84283U true CN216184283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904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07252.6U Active CN216184283U (zh) 2021-11-05 2021-11-05 一种水陆两用无人驾驶变形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842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66601U (zh) 一种多功能平台供应船
CN108674595B (zh) 可拼接型浅吃水大甲板面承载浮驳及其纵向拼接方法
CN102490872A (zh) 一种深水作业海洋平台工作船
CN106218807B (zh) 多功能履带式高效水翼登陆艇及操作方法
CN216184283U (zh) 一种水陆两用无人驾驶变形船
CN103171737A (zh) 一种节能高速列船
CN203172868U (zh) 一种节能高速列船
CN100439197C (zh) 大吨位海河直达运输船舶
CN202716683U (zh) 民用水陆两用车
US5222454A (en) Hybrid hydrofoil interface with wet well deck
US12097733B2 (en) Amphibious vehicle
CN216660229U (zh) 一种架桥汽艇
US4681054A (en) Marine vessel and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a vehicle
US3189115A (en) Aqua-track g.e.m.
CN112389668B (zh) 一种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无动力上岸的方法
CN113978631A (zh) 一种架桥汽艇
EP0438561B1 (en) Integrated propulsion and hydrafoil system
EP0970824A2 (en) Auxiliary flotation, propulsion and steering unit for tracked and/or wheeled land vehicles
CN216002990U (zh) 一种无人驾驶的航运系统
WO2022229191A3 (en) Trimaran sailing vessel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ion of cargo
CN114212216A (zh) 超大型水下无人航行器船坞湿式回收牵引车及其牵引方法
CN113998089A (zh) 一种水陆两用变形船及无人驾驶航运系统
US6055924A (en) Foil assisted marine towing
WO2021148825A1 (en) Hybrid utility boat - aquacab
CN219325902U (zh) 一种新型江海联运三体子母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