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73710U - 涂胶装置及涂胶系统 - Google Patents

涂胶装置及涂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73710U
CN216173710U CN202122409348.4U CN202122409348U CN216173710U CN 216173710 U CN216173710 U CN 216173710U CN 202122409348 U CN202122409348 U CN 202122409348U CN 216173710 U CN216173710 U CN 2161737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ue
gluing
air
pipeline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0934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阙天祥
林纲
谢青松
范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0934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737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737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737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涂胶装置及涂胶系统,涉及电池生产设备领域。涂胶装置包括涂胶管道和吹气管道。涂胶管道,用于向待涂胶件涂胶。吹气管道,用于与气源连接,吹气管道的出口被配置为朝向待涂胶件,以吹开待涂胶件上的胶。采用设有涂胶管道和吹气管道的涂胶装置,通过吹气将胶展开,保证了涂胶面积的同时,缩短了涂胶时间,提升了涂胶装置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涂胶装置及涂胶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涂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涂胶装置及涂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常用到涂胶系统对待涂胶件进行涂胶作业。比如,在电池的生产制造中,通常会在电池组装时进行涂胶,实现各组件之间的连接。但是,为了保证涂胶面积,涂胶系统需要通过机器人等驱动结构进行多位置移动,驱动结构复杂,且需要在多个方向上移动,造成涂胶效率低,涂胶节拍慢。因此,涂胶系统涂胶节拍慢的问题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涂胶装置及涂胶系统,能够节省涂胶工序的节拍时间,提升设备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涂胶装置,包括:涂胶管道,用于向待涂胶件涂胶;和吹气管道,用于与气源连接,吹气管道的出口被配置为朝向待涂胶件,以吹开待涂胶件上的胶。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设有涂胶管道和吹气管道的涂胶装置,通过吹气将胶展开,保证了涂胶面积的同时,缩短了涂胶时间,提升了涂胶装置的工作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涂胶管道设置于吹气管道内。涂胶管道设置于吹气管道内,胶与气体可一起喷出,提高涂胶系统的工作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涂胶管道和吹气管道同轴设置。涂胶管道和吹气管道同轴设置,气体可对胶起均匀的展开作用,保证胶在待涂胶件上的涂覆面积,同时便于胶的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吹气管道比涂胶管道更靠近待涂胶件。吹气管道比涂胶管道更靠近待涂胶件,便于涂胶与吹气定型,提高涂胶效率,同时便于切丝,避免涂胶拉丝造成产品报废。
在一些实施例中,吹气管道包括出口段,出口段的内径从吹气管道的入口朝向吹气管道的出口方向逐渐减小。吹气管道为内径渐变结构,靠近吹气管道的入口的一端内径大,靠近吹气管道的出口的另一端内径小,在较小的容纳空间内通过更大的风量,有增大风速的趋势,便于吹开胶。
在一些实施例中,涂胶装置还包括相连的本体部和胶嘴,胶嘴设有涂胶管道和吹气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部包括第一箱体,气源与第一箱体内部连通,第一箱体设有出气口,出气口与吹气管道连通,第一箱体内设有加热件,加热件用于加热第一箱体内的气体。加热件对通过气源引入第一箱体的压缩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气体从吹气管道喷出,还可以对胶进行加热,气体作用于胶时有利于胶的展开,避免胶凝固过快而无法有效展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涂胶装置还包括第一胶管,第一胶管设置于第一箱体内,用于连接涂胶管道和储胶罐。第一胶管设置于第一箱体内,以使胶能经由储胶罐、第一胶管和涂胶管道,喷出到待涂胶件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箱体设有开关阀,开关阀用于控制第一胶管与涂胶管道的通断,和/或控制出气口与吹气管道的通断。开关阀可按周期时间上下移动,使第一箱体中的气体和胶在周期内进入胶嘴。当待涂胶件到位后,涂胶装置通过升降装置移动到位,开关阀按时打开,涂胶结束后,开关阀按时关闭,涂胶装置通过升降装置远离待涂胶件,进行下一个部件的涂胶工序,实现涂胶工序的时间可控。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部还包括第二箱体,第二箱体连接第一箱体和胶嘴,胶嘴和第二箱体密封连接。第二箱体连接第一箱体和胶嘴,使胶从储胶罐挤出,经过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再进入胶嘴,最后喷出到待涂胶件表面,使本体部和胶嘴内部组成密闭结构,避免滴胶、漏胶。
在一些实施例中,胶嘴包括进胶孔和进气孔,进胶孔用于连接涂胶管道的入口,进气孔用于连通吹气管道的入口,多个进气孔环绕进胶孔设置。多个进气孔环绕进胶孔设置,利于增加单位时间内通过第二箱体进入吹气管道的气体的量,提高喷出气体的效率,设置多个进气孔还有利于使喷出的气体的力趋于均匀,使胶均匀展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涂胶装置还包括密封件,密封件设置于进胶孔和进气孔之间,用于密封进胶孔。在进胶孔和进气孔之间设置密封件,可以防止胶从进胶孔溢出到进气孔,避免胶溢出堵住吹气管道。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涂胶系统,包括:第一方面的涂胶装置;气源,用于与吹气管道连通;储胶罐,用于与涂胶管道连通。通过在涂胶系统中设置包括涂胶管道和吹气管道的涂胶装置进行涂胶工作,采用吹气的方式将喷出的胶展开,缩短了涂胶时间,在保证涂覆质量的同时,提升了涂胶系统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涂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涂胶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涂胶装置的胶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的涂胶装置的胶嘴的剖视图。
在附图中,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标记说明:
1-涂胶系统;2-涂胶装置;3-气源;4-储胶罐;5-待涂胶件;
10-胶嘴;11-涂胶管道;12-吹气管道;121-出口段;13-进胶孔;14-进气孔;
20-本体部;21-第一箱体;211-出气口;212-加热件;213-开关阀;22-第一胶管;23-第二箱体;24-密封件;25-第二胶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 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申请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中出现的“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
本申请中,电池单体可以包括锂离子二次电池、锂离子一次电池、锂硫电池、钠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或镁离子电池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到的电池是指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池单体以提供更高的电压和容量的单一的物理模块。例如,本申请中所提到的电池可以包括电池模块或电池包等。电池一般包括用于封装一个或多个电池单体的箱体。箱体可以避免液体或其他异物影响电池单体的充电或放电。
电池单体包括电极组件和电解液,电极组件由正极片、负极片和隔离膜组成。电池单体主要依靠金属离子在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移动来工作。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涂覆于正极集流体的表面,未涂敷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集流体凸出于已涂覆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集流体,未涂敷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集流体作为正极极耳。以锂离子电池为例,正极集流体的材料可以为铝,正极活性物质可以为钴酸锂、磷酸铁锂、三元锂或锰酸锂等。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涂覆于负极集流体的表面,未涂敷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集流体凸出于已涂覆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集流体,未涂敷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集流体作为负极极耳。负极集流体的材料可以为铜,负极活性物质可以为碳或硅等。为了保证通过大电流而不发生熔断,正极极耳的数量为多个且层叠在一起,负极极耳的数量为多个且层叠在一起。隔离膜的材质可以为PP(polypropylene,聚丙烯)或 PE(polyethylene,聚乙烯)等。此外,电极组件可以是卷绕式结构,也可以是叠片式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现有技术中,常用到涂胶系统对待涂胶件进行涂胶作业。比如,在电池的生产制造中,通常会在电池组装时进行涂胶,实现各组件之间的连接。但是,为了保证涂胶面积,涂胶系统需要通过机器人等驱动结构进行多位置移动,驱动结构复杂,且需要在多个方向上移动,造成涂胶效率低,涂胶节拍慢。
鉴于此,本申请采用设有涂胶管道和吹气管道的涂胶装置,通过吹气将胶展开,缩短了涂胶时间,在保证涂覆质量的同时,提升了涂胶系统的工作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技术方案均适用于各种涂胶系统。该涂胶系统可以但不仅限于应用于电池单体与电池单体之间的连接点、电池单体与侧板、端板之间的连接、电池之间的连接点的涂胶,粘结在固定位置的标签粘合点等其他需要涂胶的场景中。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涂胶装置及涂胶系统不仅仅局限适用于上述所描述的设备,还可以适用于所有涂胶设备,但为描述简洁,下述实施例均以在电池侧板上涂胶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涂胶系统1,包括涂胶装置2、气源3 和储胶罐4。气源3,用于与吹气管道12连通。储胶罐4,用于与涂胶管道11 连通。
涂胶装置2用于将胶喷出并涂覆待涂胶件5的表面,其中,涂胶装置2包括涂胶管道11和吹气管道12。涂胶管道11和吹气管道12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涂胶管道11和吹气管道12可以由胶层和骨架层组成,骨架层的材料可采用棉纤维、各种合成纤维、碳纤维或石棉、钢丝等,胶层的材料可采用天然橡胶、丁苯橡胶或顺丁橡胶等,其中采用乙丙橡胶、氟橡胶或硅橡胶的材料还具有耐酸碱、耐高温的特性。例如涂胶管道11和吹气管道12还可以由耐腐蚀、防热胀冷缩的金属材料或结合了塑料、热熔粘合剂、合金的复合材料制成。涂胶管道11和吹气管道12具有耐高温性能及受热变形小,内壁光滑及对胶阻力小,承压能力高等性能。涂胶管道11和吹气管道12可通过卡套式或螺纹连接等方式进行安装。
气源3为吹气管道12提供压缩空气。气源3例如可以是空气压缩机、驱动气缸、驱动马达、气泵、真空泵等装置。压缩空气为被外力压缩的空气,经气源3做机械功使空气本身体积缩小、压力提高,从而具有动力,气源3提供的压缩空气还可作为动力源,压缩空气进入涂胶装置2后,经过吹气管道12 向外喷出。
储胶罐4可以为储存胶的容器,用于提供胶。储胶罐4可承受较大的气压,例如可以是采用双层材料,其中,与胶直接接触的内层为高分子材料,外层采用金属材料材料制成,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定,只要胶不与储胶罐4内部发生反应而凝固即可。其中,储胶罐4罐体可采用立式或卧式或倾斜式结构,可设置有加热或保温结构,对胶进行加热及保温。储胶罐4还可包括有胶管,用于运输胶。
通过在涂胶系统1中设置包括涂胶管道11和吹气管道12的涂胶装置2进行涂胶工作,采用吹气的方式将喷出的胶展开,缩短了涂胶时间,在保证涂覆质量的同时,提升了涂胶系统1的工作效率。
在一些示例中,通过在竖直方向可运动的升降装置,带动整个涂胶装置2 对待涂胶件5进行适应性移动,取代原有的结构复杂,运动机制多的三轴装置,节省了三轴装置进行多位置运动涂胶的工序时间,从而提高了涂胶系统1 的工作效率。同时,采用升降装置控制涂胶装置2移动,提高了涂胶准确度,降低了机器故障频率。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涂胶装置2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涂胶装置2包括涂胶管道11和吹气管道12。涂胶管道11,用于向待涂胶件5涂胶。吹气管道12,用于与气源3连接,吹气管道12的出口被配置为朝向待涂胶件5,以吹开待涂胶件5上的胶。
涂胶管道11的截面形状可以为任意形状,例如,可以为圆形、方形或椭圆形等,只要能满足胶能够从涂胶管道11内流出即可,涂胶管道11的形状在此不作限定。
同样的,吹气管道12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为任意形状,例如,可以为圆形、方形或椭圆形等,只要能满足气体能够从吹气通道12内喷出即可,吹气管道12的形状在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采用设有涂胶管道11和吹气管道12的涂胶装置 2,通过吹气将胶展开,保证了涂胶面积的同时,缩短了涂胶时间,提升了涂胶系统1的工作效率。
在一些示例中,在涂胶装置2外还设置有防护结构,避免灰尘及切屑、硬沙粒等杂质影响涂胶,减少硬质颗粒状的异物对升降装置运动轨道的损伤,能够减少因轨道操作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保持涂胶精度。防护结构具有耐高温、隔热的性能,可以有效保护涂胶装置2不受高温环境的损坏。防护结构一般表面光滑无尖锐棱角,不影响视线和正常操作,可以隔开涂胶装置2与加工环境的接触,避免加工生产时产生的粉尘、水雾等进入机器中,缩短涂胶装置 2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涂胶管道11设置于吹气管道12 内。
在一些示例中,吹气管道12可以是套设在涂胶管道11外部,吹气管道12 内壁和涂胶管道11外壁间隔设置形成吹气通道,吹气管道12的内壁与涂胶管道11的外壁无抵触部分。涂胶管道11也可以部分与吹气管道12的内壁接触,其中涂胶管道11与吹气管道12未接触的部分与吹气管道12形成气体的喷出通道。
涂胶管道11设置于吹气管道12内,胶与气体可一起喷出,提高涂胶系统 1的工作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涂胶管道11和吹气管道12同轴设置。
在同一轴线上安装了两个管道,分别负责传输胶和气体,且两个管道的出口均朝向待涂胶件5,由于气体出口接近胶的出口,因此就利于对胶进行展开铺平工作。其中,轴线一般是指把平面或立体分成对称部分的直线;是指一个物体或一个三维图形绕着旋转或者可以设想着旋转的一根直线。在本示例中轴线是指涂胶管道11和吹气管道12在竖直方向上的纵向轴线。
涂胶管道11和吹气管道12同轴设置,气体可对胶起均匀的展开作用,保证胶在待涂胶件5上的涂覆面积,同时便于胶的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吹气管道12比涂胶管道11更靠近待涂胶件5。
吹气管道12比涂胶管道11更靠近待涂胶件5,便于涂胶与吹气定型,提高涂胶效率,同时便于切丝,避免拉丝造成产品报废,利用简单的操作得到明显的效果。
其中,拉丝指的是在涂胶完成后,由于胶的流量减少,在胶的尾部形成丝状结构。该丝状结构可能随涂胶管道11的移动而移动,影响到其它构件。吹气管道12比涂胶管道11更靠近待涂胶件5,涂胶完成的胶可在气体的作用下被全部带出涂胶管道11,或切断产生的丝状胶,避免胶随涂胶管道11的移动而移动,影响涂胶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吹气管道12包括出口段121,出口段121的内径从吹气管道12的入口朝向吹气管道12的出口方向逐渐减小。
由于出口段121的内径从吹气管道12的入口朝向吹气管道12的出口方向逐渐减小,使得吹气管道12为内径渐变结构,靠近吹气管道12的入口的一端内径大,靠近吹气管道12的出口的另一端内径小,在较小的容纳空间内通过更大的风量,有增大风速的趋势,便于吹开胶。
在一些示例中,出口段121可以是锥形。出口段121内径最大的位置可以位于吹气管道12的入口,也可以位于吹气管道12的中部或末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涂胶装置2包括相连的本体部20和胶嘴 10,胶嘴10设有涂胶管道11和吹气管道12。
本体部20内部为中空的密闭结构,本体部20可由铝、镁或其它金属材料制成,本体部20的内壁可用导电涂料,外壁可用防腐涂料,具有质坚量轻、抗压性强的性能,可满足电磁屏蔽的要求。涂胶管道11外壁和吹气管道12内壁隔开设置,二者通过胶嘴10的顶部相连,即涂胶管道11和吹气管道12的入口在同一平面上。胶与气体通过本体部20运输到胶嘴10,随后喷出到待涂胶件5的表面。
涂胶装置2包括本体部20和胶嘴10,本体部20与气源3连通,用于向胶嘴10传输气体,本体部20与储胶罐4连通,用于向胶嘴10传输胶,这种结构简单的涂胶装置2可缩短出胶时间,提高涂胶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本体部20包括第一箱体21,气源3与第一箱体21内部连通,第一箱体21设有出气口211,出气口211与吹气管道12 连通,第一箱体21内设有加热件212,加热件212用于加热第一箱体21内的气体。
本体部20包括第一箱体21,第一箱体21内部为中空结构,第一箱体21 的一端与气源3连通,第一箱体21的另一端与出气口211连通。第一箱体21 包括加热件212等零部件,加热件212与外部电源连接。通过加热件212的电流会遇到电阻,从而导致加热件212发热,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加热流经第一箱体21的胶和通过气源3导入到第一箱体21中的气体。其中,加热件212可为金属材料,如镍铬合金、白铜(CuNi)合金等,可以是直的或盘绕的导线,或带状的电线或电阻丝。加热件212还可以由陶瓷和半导体制成,如二硅化钼 (MoSi2)、氮化硅、石英卤素等。示例性地,加热件212还可为管状或带护套的形式,通常包括一个镍铬合金(NiCr)电阻加热合金丝细线圈,该线圈位于铜或不锈钢合金制成的金属管中,并由氧化镁粉末绝缘。为了防止湿气进入吸湿性绝缘体,末端配备了绝缘材料的珠子,例如陶瓷或硅橡胶,或两者结合。该管状或带护套的加热件212可以是直杆,也可以弯曲成一定形状以覆盖要加热的区域。
加热件212对通过气源3引入第一箱体21的压缩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气体从吹气管道12喷出,还可以对胶进行加热,气体作用于胶时有利于胶的展开,避免胶凝固过快而无法有效展开。
在一些示例中,在涂胶装置2上设置有双通道电源线接入加热件212,以提高加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涂胶装置2还包括第一胶管22,第一胶管22设置于第一箱体21内,用于连接涂胶管道11和储胶罐4。
第一胶管22设置于第一箱体21内,以使胶能经由储胶罐4、第一胶管22 和涂胶管道11,喷出到待涂胶件5表面。其中,第一胶管22的材料可以与涂胶管道11和吹气管道12的材料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胶管22具有耐腐蚀,防热胀冷缩,导热性好,内壁光滑及对胶阻力小等性能。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胶管22在第一箱体21内可为倾斜设置,将第一胶管 22设置为胶流入第一箱体21的一端高,流出第一箱体21的另一端低,利用胶自身的重力,为胶流向涂胶管道11提供动力,减小涂胶装置2工作时出胶的阻力,节省了一定的能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箱体21设有开关阀213,开关阀213 用于控制第一胶管22与涂胶管道11的通断,和/或控制出气口211与吹气管道12的通断。
第一箱体21设有开关阀213,开关阀213应使胶和气体正常流动方向与图2上指示的箭头方向相一致,否则就会截断胶和气体的正常流动。开关阀213 的安装位置不受限制,通常安装于水平管路,但也可以安装于垂直管路或倾斜管路上。根据推动开关阀213阀体中的滑块改变阀位的推动力不同,可包括气动开关阀与电动开关阀等。其中,气动开关阀由管路中的控制空气送到阀中的操作气缸推动活塞移动带动滑块改变阀体阀位,气动开关阀所接的控制信号是电气开关信号,后经电磁阀转换为气压信号,转换后的气压可用管路连接或是基座连接接到气缸进气口。电动开关阀则通过螺旋线圈产生电磁吸力带动滑块改变阀体阀位,电动开关阀的控制信号一般为开关电压信号,可通过导线连接。
开关阀213可按周期时间上下移动,使第一箱体21中的气体和胶在周期内进入胶嘴10。当待涂胶件5到位后,涂胶装置2通过升降装置移动到位,开关阀按时打开,涂胶结束后,开关阀按时关闭,涂胶装置2通过升降装置远离待涂胶件5,进行下一个部件的涂胶工序,实现涂胶工序的时间可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本体部20还包括第二箱体23,第二箱体 23连接第一箱体21和胶嘴10,胶嘴10和第二箱体23密封连接。
本体部20包括第一箱体21和第二箱体23,其中,第一箱体21和第二箱体23可以是一体式成型结构,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示例性地,第一箱体21 和第二箱体23为分体式结构,第二箱体23可通过粘接、螺栓连接或焊接的方式连接于第一箱体21靠近胶嘴10的侧面,在第一箱体21和第二箱体23的连接位置还设置有控制第一胶管22和/或控制出气口211与涂胶管道11的通断的开关阀213。
第二箱体23连接第一箱体21和胶嘴10,使胶从储胶罐4挤出,经过第一箱体21、开关阀213、第二箱体23,再进入胶嘴10,最后喷出到待涂胶件5 表面,使本体部20和胶嘴10内部组成密闭结构,避免滴胶、漏胶。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箱体23还设置有第二胶管25,第二胶管25用于连接第一胶管22和涂胶管道11,使储胶罐4、第一胶管22、第二胶管25和涂胶管道11组成运输胶的完整通道。其中,第二胶管25的材料可以与涂胶管道11 和吹气管道12的材料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二胶管25具有耐高温性能及受热变形小,内壁光滑及对胶阻力小等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胶嘴10包括进胶孔13和进气孔 14,进胶孔13用于连接涂胶管道11的入口,进气孔14用于连通吹气管道12 的入口,多个进气孔14环绕进胶孔13设置。
进胶孔13和进气孔14设置在胶嘴10与第二箱体23连接的顶部,其中进胶孔13的孔径与设置于吹气管道12内的涂胶管道11的内径相适应,使得吹气管道12与第二胶管25可实现密封连接。进气孔14在胶嘴10的顶部环绕以进胶孔13为中心设置,其中,各进气孔14可以均匀分布,进气孔14之间的间距相同,各进气孔14与进胶孔13的间距也相同;各进气孔14还可以不规则分布,进气孔14之间、各进气孔14与进胶孔13的间距可以不同。同时,进胶孔13和进气孔14隔开设置,无相互连通的部分。
多个进气孔14环绕进胶孔13设置,利于增加单位时间内通过第二箱体23 进入吹气管道12的气体的量,提高喷出气体的效率,设置多个进气孔14还有利于使喷出的气体的力趋于均匀,使胶均匀展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涂胶装置2还包括密封件24,密封件24 设置于进胶孔13和进气孔14之间,用于密封进胶孔13。
在胶嘴10与第二箱体23的连接部位内部设置有密封件24,进胶孔13与进气孔14可以通过密封件24来实现密封,密封件24可以是密封圈、密封胶等诸如橡胶、塑胶、硅胶等弹性材质制成的部件,在密封件24受到至少两个部件的挤压时,密封件24通过弹性变形而紧密贴合在部件表面,实现部件之间的密封。其中,密封件24的内径比进胶孔13的直径长,使密封件24不阻挡胶的流通,且密封件24不覆盖进气孔14,即密封件24位于进胶孔13和进气孔14之间的位置。
在进胶孔13和进气孔14之间设置密封件24,可以防止胶从进胶孔13溢出到进气孔14,避免胶溢出、堵住吹气管道12。
在一些示例中,胶嘴10凸设于本体部20,具体而言,凸设于第二箱体23 的底面,其中,胶嘴10例如可以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第二箱体23连接,胶嘴10与第二箱体23相应的连接部位设有螺纹,通过螺母固定胶嘴10和密封件24。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3)

1.一种涂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涂胶管道,用于向待涂胶件涂胶;和
吹气管道,用于与气源连接,所述吹气管道的出口被配置为朝向所述待涂胶件,以吹开所述待涂胶件上的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胶管道设置于所述吹气管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胶管道和所述吹气管道同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胶装置,所述吹气管道比所述涂胶管道更靠近所述待涂胶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胶装置,所述吹气管道包括出口段,所述出口段的内径从所述吹气管道的入口朝向所述吹气管道的出口方向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胶装置,还包括相连的本体部和胶嘴,所述胶嘴设有所述涂胶管道和所述吹气管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涂胶装置,所述本体部包括第一箱体,所述气源与所述第一箱体内部连通,所述第一箱体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吹气管道连通,所述第一箱体内设有加热件,所述加热件用于加热所述第一箱体内的气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涂胶装置,所述涂胶装置还包括第一胶管,所述第一胶管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内,用于连接所述涂胶管道和储胶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涂胶装置,所述第一箱体设有开关阀,所述开关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胶管与所述涂胶管道的通断,和/或控制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吹气管道的通断。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涂胶装置,所述本体部还包括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连接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胶嘴,所述胶嘴和所述第二箱体密封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涂胶装置,所述胶嘴包括进胶孔和进气孔,所述进胶孔用于连接所述涂胶管道的入口,所述进气孔用于连通所述吹气管道的入口,多个所述进气孔环绕所述进胶孔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涂胶装置,所述涂胶装置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进胶孔和所述进气孔之间,用于密封所述进胶孔。
13.一种涂胶系统,包括:
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涂胶装置;
气源,用于与所述吹气管道连通;
储胶罐,用于与所述涂胶管道连通。
CN202122409348.4U 2021-09-30 2021-09-30 涂胶装置及涂胶系统 Active CN2161737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09348.4U CN216173710U (zh) 2021-09-30 2021-09-30 涂胶装置及涂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09348.4U CN216173710U (zh) 2021-09-30 2021-09-30 涂胶装置及涂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73710U true CN216173710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60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09348.4U Active CN216173710U (zh) 2021-09-30 2021-09-30 涂胶装置及涂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737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3713A (zh) * 2022-04-19 2022-07-12 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叶片榫头胶料自动涂注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3713A (zh) * 2022-04-19 2022-07-12 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叶片榫头胶料自动涂注装置及方法
CN114733713B (zh) * 2022-04-19 2023-12-22 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叶片榫头胶料自动涂注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05826U (zh) 一种电池包及含有该电池包的电源系统
CN216173710U (zh) 涂胶装置及涂胶系统
CN101764249B (zh) 一种高效散热动力电池、电动车温控系统及电动车
CN207556130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生产用烘干箱
CN109509932A (zh) 电池热管理
CN205376685U (zh) 一种冷却式电源模块
CN209675372U (zh) 一种带有加热锂离子电池模块的壳体
CN111416179A (zh) 一种内翅片与强迫风冷结合的锂离子电池热管理装置
CN104466301A (zh) 一种蓄电池组冷却装置
CN207572497U (zh) 一种锂电池的冷却装置
CN207353331U (zh) 一种带加热装置的电池箱体
CN105489966B (zh) 动力电池组
CN104900940B (zh) 电池组温度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08904183U (zh) 一种喷淋冷却式汽车动力电池组
CN113904036A (zh) 一种大容量单体电池及组装方法
KR20120029320A (ko) 이차 전지
CN207426065U (zh) 具有导热绝缘功能的均压散热器或加热器及锂电池模块
CN205752436U (zh) 动力电池组
CN204857821U (zh) 防粘式agm隔板烘箱
CN213150877U (zh) 一种固态电池加热装置
CN203932256U (zh) 具备强制散热功能的电池模组
CN207720496U (zh) 等离子枪和具有其的等离子设备
CN204289570U (zh) 全密封电池箱
CN108172916A (zh) 散热组件及电池模组
CN208622826U (zh) 一种液冷/液热软包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