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66749U - 一种单口茶水分离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口茶水分离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66749U
CN216166749U CN202122722862.3U CN202122722862U CN216166749U CN 216166749 U CN216166749 U CN 216166749U CN 202122722862 U CN202122722862 U CN 202122722862U CN 216166749 U CN216166749 U CN 2161667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p
tea
water
magnet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2286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肇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272286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667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667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667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茶杯茶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单口茶水分离杯,包括杯体、杯盖和茶仓,杯盖活动安装在杯体的杯口上,茶仓可拆卸安装在杯体内部,茶仓包括用于容纳茶叶的仓体、用于与杯体活动连接的固定部和用于连接仓体和固定部的连接部,连接部上设有供水体流通的通水口,通水口与杯体内部空间相通,该通水口可使用户在向杯体内倒水时,无需将茶仓取出,可直接将水通过通水口倒入杯体内部,用户在对杯体内的液体进行饮用时,也无需将茶仓取出,只需倾斜杯体使杯体内的液体通过通水口流出即可,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单口茶水分离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茶杯茶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单口茶水分离杯。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饮茶,饮茶可以养生,但是不同的人群对茶水浓度的喜爱不同,目前市场上的茶水分离杯大多都是双头双口结构,成本高且美观度有限。
另外,现有的茶水分离杯的茶仓大多安装在杯体内,导致使用者在向杯体内倒水以及将茶水从杯体内送出时,均需先将茶仓取出,然后再进行操作,较为麻烦,且茶仓在取出时会携带部分茶水,携带出的茶水易从茶仓上滴落,造成使用者的不便,使用便捷性有限。
综上,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提一种方便使用者将水送入杯体,也方便使用者对茶水进行直接饮用,提高使用便捷性的一种单口茶水分离杯。
本申请提供一种单口茶水分离杯,包括杯体、杯盖和茶仓,所述杯盖活动安装在杯体的杯口上,所述茶仓可拆卸安装在杯体内部,所述茶仓包括用于容纳茶叶的仓体、用于与杯体活动连接的固定部和用于连接仓体和固定部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供水体流通的通水口,所述通水口与杯体内部空间相通,该通水口可使用户在向杯体内倒水时,无需将茶仓取出,直接将水通过通水口倒入杯体内部,用户在对杯体内的液体进行饮用时,也无需将茶仓取出,只需倾斜杯体使杯体内的液体通过通水口流出即可,使用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仓体和杯体的内壁间隔设置,所述连接部套设在仓体外壁上,保证仓体外壁不会与杯体内壁接触,同时通过套设方式,可最大程度的保证连接部与仓体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连接部与仓体连接后的稳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水口以杯体中心为轴分设在连接部上,通过增加通水口的数量,增加水体输出的路径,从而方便用户将水从杯体的杯口的不同位置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水口为弧形长条孔,由于组成弧形长条孔的四条边均为弧边,因此相较于方孔或异形孔,水流出的效果更好,同时由于位于弧形长条孔中部的两条弧边长度略长,因此相较于圆孔,水流出的流量更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仓体内设有用于容纳茶叶的腔体,所述仓体靠近杯盖的侧面上设有茶叶放置口,所述茶叶放置口上活动设有挡盖,通过茶叶放置口便于用户直接向仓体内放置茶叶,无需再将茶仓取出,同时茶叶放置口也可辅助通水口向杯体内部送水,加快水体进入杯体内的速度,另外,挡盖可对茶叶放置口进行遮挡,避免茶叶在使用过程中从仓体内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仓体远离杯盖的侧面上设有茶水口,杯体内设有可相对于茶水口移动的挡板和与挡板连接的磁吸移动件,所述磁吸移动件穿过所述仓体并活动设置在仓体内,且挡板位于茶水口远离杯盖一端,所述杯盖上设有用于控制磁吸移动件进行移动的磁吸控制件,当茶水口不被挡板遮挡时,杯体内的水可进入仓体内部对茶叶进行砌泡,当通过茶水口将仓体内的茶水排空,再用挡板遮挡住茶水口后,杯体内的水就无法再进入仓体内部,从而完成茶叶与茶水的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板的形状尺寸匹配茶水口的形状尺寸,当磁吸移动件带动所述挡板向靠近杯盖的一侧移动至一定位置时,所述挡板遮蔽所述茶水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吸控制件靠近磁吸移动件的侧面上设有第一磁铁,磁吸移动件靠近磁吸控制件的侧面上设有第二磁铁,通过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间的磁吸作用,完成磁吸控制件对磁吸移动件的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铁的N极和S极分别位于第一磁铁的水平两侧,第二磁铁的N极和S极分别位于第二磁铁的水平两侧,当第一磁铁相对第二磁铁进行水平转动时,第二磁铁靠近或远离第一磁铁,当第一磁铁上的N极和S极分别正对第二磁铁上的N极和S极时,第一磁铁可给与第二磁铁斥力,当第一磁铁上的S极和N极分别正对第二磁铁上的N极和S极,第一磁铁可给与第二磁铁吸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吸移动件包括移动座和弹性件,所述移动座活动安装在仓体上,挡板和第二磁铁分设在移动座两侧,所述弹性件固定在移动座和仓体之间,当弹性件呈自然状态时,挡板与仓体接触,当弹性件呈压缩状态时,挡板离开仓体,移动座在受到第二磁铁给与的力时,可带动挡板进行纵向移动,使挡板对茶水口进行遮挡或露出,而弹性件则可辅助移动座对移动后的挡板进行复位。
相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特点和有益效果:
1、通过在茶仓靠近杯口的部分设置通水口,使得茶水可直接从通水口处流出,使得使用者无需取出茶仓即可对茶水进行饮用;
2、通过通水口的设置,使热水可直接从通水口送入杯体内部,使得使用者无需取出茶仓即可向杯体内部送入液体,提高使用效果;
3、通过将控制磁吸移动件的磁吸控制件设置在杯盖上,使得使用者饮用时可直接将磁吸控制件从杯体上取下,继而通过杯口进行饮用,杯体单头进出水,更为方便美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茶仓与挡盖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茶仓与磁吸移动件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茶仓与杯体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杯盖与磁吸控制件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杯体;2、杯盖;3、茶仓;31、仓体;32、固定部;321、固定座;322、密封套;33、连接部;34、茶水口;4、通水口;5、挡盖;51、盖体;52、密封圈;53、凸起结构;54、卡座;6、挡板;7、磁吸移动件;71、第二磁铁;72、移动座;73、弹性件;74、套筒结构;8、磁吸控制件;81、第一磁铁;82、转动盖;83、转动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基于本申请中的实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气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考图1-图5,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单口茶水分离杯,包括杯体1、杯盖2和茶仓3,杯盖2活动安装在杯体1的杯口上,茶仓3可拆卸安装在杯体1内部,茶仓3包括用于容纳茶叶的仓体31、用于与杯体1活动连接的固定部32和用于连接仓体31和固定部32的连接部33,连接部33上设有供水体流通的通水口4,通水口4与杯体1内部空间相通,该通水口4可使用户在向杯体1内倒水时,无需将茶仓3取出,可直接将水通过通水口4倒入杯体1内部,用户在对杯体1内的液体进行饮用时,也无需将茶仓3取出,只需倾斜杯体1使杯体1内的液体通过通水口4流出即可,使用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仓体31和杯体1的内壁间隔设置,连接部33套设在仓体31外壁上,保证仓体31外壁不会与杯体1内壁接触,同时通过套设方式,可最大程度的保证连接部33与仓体31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连接部33与仓体31连接后的稳固性。
在本实施例中,仓体31优选用圆筒结构,规则又美观,连接部33优选用环形结构,既便于与圆筒结构的仓体31连接,又便于设置通水口4。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仓体31中轴线与杯体1中轴线重合,保证仓体31位于杯体1中心位置,由于通水口4可开设的最大宽度尺寸是固定部32到仓体31间的距离,因此将仓体31置于杯体1中心位置,可使通水口4可开设尺寸的选择范围最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水口4以杯体1中心为轴分设在连接部33上,通过增加通水口4的数量,增加水体输出的路径,从而方便用户将水从杯体1的杯口的不同位置倒出。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通水口4均匀分设在连接部33上,使得整体效果更美观,茶水的输入或输出的效果也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水口4为弧形长条孔,其中,通水口4也可选用圆孔或其他形状的孔,但由于组成弧形长条孔的四条边均为弧边,因此相较于方孔或异形孔,弧形长条孔可使水流出的效果更好,同时由于位于弧形长条孔中部的两条弧边长度略长,因此相较于圆孔,弧形长条孔可使水流出的流量更多,因此本申请通水口4优选用弧形长条孔。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32选用环形结构,环形的外型更易于杯体1侧壁贴合,继而保证固定部32与杯体1间的固定和密封效果。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固定部32可固定在杯体1的杯口上,方便使用者通过握住固定部32边缘的方式将茶仓3从杯体1上取下,同时当杯盖2固定在杯体1上后,位于杯口处的固定部32可被杯盖2压紧,一方面可保证固定部32在杯体1与杯盖2间的稳固性,一方面也可通过固定部32的密封效果保证杯体1与杯盖2间的密封性。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固定部32可包括固定座321和密封套322,密封套322套设在环形固定座321上,通过密封套322可保证固定部32与杯体1间的密封效果,其中,密封套322内侧壁上可设有与固定座321厚度相匹配的凹槽,通过将固定座321外边缘嵌入凹槽内部,使密封套322可完全包裹住环形固定座321外侧,保证固定座321与密封套322间的连接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32套设在连接部33上,通过套设方式可最大程度保证固定部32与连接部33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固定部32与连接部33连接后的稳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仓体31内设有用于容纳茶叶的腔体,仓体31靠近杯盖2的侧面上设有茶叶放置口,茶叶放置口上活动设有挡盖5,通过茶叶放置口便于用户直接向仓体31内放置茶叶,无需再将茶仓3取出,同时茶叶放置口也可辅助通水口4向杯体1内部送水,加快水体进入杯体1内的速度,另外,挡盖5可对茶叶放置口进行遮挡,避免茶叶在使用过程中从仓体31内倒出。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挡盖5可包括盖体51和密封圈52,盖体51侧面上设有用于对密封圈52固定的卡座54,密封圈52套装在卡座54上,当盖体51覆盖在仓体31上时,卡座54位于仓体31内部,密封圈52与仓体31内壁接触,通过密封圈52保证挡盖5与仓体31间的密封效果,通过盖体51保证挡盖5可完全遮挡住茶叶放置口。
在本实施例中,挡盖5靠近杯盖2的侧面上设有凸起结构53,使用者可捏住该凸起结构53将挡盖5从仓体31上取下。
在一些实施例中,仓体31远离杯盖2的侧面上设有茶水口34,杯体1内设有可相对于茶水口34移动的挡板6和与挡板6连接的磁吸移动件7,磁吸移动件7穿过所述仓体31并活动设置在仓体31内,且挡板6位于茶水口34远离杯盖2一端,所述杯盖2上设有用于控制磁吸移动件7进行移动的磁吸控制件8,当茶水口34不被挡板6遮挡时,杯体1内的水可进入仓体31内部对茶叶进行砌泡,当通过茶水口34将仓体31内的茶水排空,再用挡板6遮挡住茶水口34后,可完成仓体31内茶叶与杯体1内茶水的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茶水口34分设在仓体31远离杯盖2的侧面上,通过增加茶水口34的数量,增加水体进出茶仓3的路径,另外,为保证位于杯体1内的水体可更加均匀地进入茶仓3,也保证位于茶仓3内的水体可更加均匀地从茶仓3流回到杯体1内,茶水口34可以茶仓3中轴线为轴,均匀分设在仓体31远离杯盖2的侧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板的形状尺寸匹配茶水口的形状尺寸,当磁吸移动件带动所述挡板向靠近杯盖的一侧移动至一定位置,挡板遮蔽所述茶水口。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茶水口34到茶仓3中轴线的距离小于挡板6边缘到茶仓3中轴线的距离,保证挡板6可完全遮挡住茶水口34。
在一些实施例中,磁吸控制件8靠近磁吸移动件7的侧面上设有第一磁铁81,磁吸移动件7靠近磁吸控制件8的侧面上设有第二磁铁71,通过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间的磁吸作用,完成磁吸控制件对磁吸移动件的控制。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磁铁81的中轴线与第二磁铁71的中轴线重合,保证第一磁铁81两侧的磁极可正对第二磁铁71两侧的磁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铁81的N极和S极分别位于第一磁铁81的水平两侧,第二磁铁71的N极和S极分别位于第二磁铁71的水平两侧,当第一磁铁81相对第二磁铁71进行水平转动时,第二磁铁71靠近或远离第一磁铁81,即,第一磁铁81靠近第二磁铁71的侧面上的磁极分别为N极和S极,第二磁铁71靠近第一磁铁81的侧面上的磁极分别是N极和S极,因此当第一磁铁81上的N极和S极分别正对第二磁铁71上的N极和S极时,第一磁铁81可给与第二磁铁71斥力,当第一磁铁81上的S极和N极分别正对第二磁铁71上的N极和S极,第一磁铁81可给与第二磁铁71吸力。
另外,由于磁铁的两极磁感应线最疏密,中间较为稀疏,磁铁两个端部的磁力最强,磁铁中部的磁力较弱,因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铁81正对第二磁铁71的侧面的面积与第二磁铁71正对第一磁铁81的侧面的面积相近,保证第一磁铁81和第二磁铁71间的吸力及斥力作用最大化。
在本实施例中,磁吸控制件8包括转动盖82和转动座83,转动盖82转动安装在杯盖2上,转动座83一侧位于杯盖2内,另一侧穿过杯盖2与转动盖82连接,第一磁铁81固定在转动座83靠近茶仓3的侧面上,通过转动转动盖82可带动转动座83及第一磁铁81进行转动,使第一磁铁81相对于第二磁铁71的磁极位置发生变化。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转动盖82可覆盖在杯盖2远离杯身的侧面上,使用户在对转动盖82进行转动时,可将手掌整个覆盖在转动盖82上,便于进行转动操作,同时可在杯盖2上设置供转动座83穿设的通口,通过通口便于转动座83与转动盖82连接。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转动座83靠近茶仓3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固定槽,第一磁铁81固定在第一固定槽内,第一固定槽的槽口处设有用于对第一磁铁81进行遮挡的第一遮挡件,通过第一遮挡件可避免第一磁铁81与茶水接触,提高保护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磁吸移动件7包括移动座72和弹性件73,移动座72活动安装在仓体31上,挡板6和第二磁铁71分设在移动座72两侧,弹性件73固定在移动座72和仓体31之间,当弹性件73呈自然状态时,挡板6与仓体31接触,当弹性件73呈压缩状态时,挡板6离开仓体31,移动座72在受到第二磁铁71给与的力时,可带动挡板6进行纵向移动,使挡板6对茶水口34进行遮挡或露出,而弹性件73则可辅助移动座72对移动后的挡板6进行复位。
即,当第二磁铁71的磁极分布方向与第一磁铁81的磁极分布方向相同时,第二磁铁71与第一磁铁81间会产生斥力,通过该斥力可使移动座72带动挡板6向远离仓体31的方向进行移动,此时弹性件73会被压缩,挡板6会将茶水口34露出,当第二磁铁71的磁极分布方向不再与第一磁铁81的磁极分布方向相同时,第二磁铁71受到的斥力会消失,被压缩的弹性件73会恢复到自然状态,移动座72会带动挡板6向靠近仓体31的方向进行移动,直至挡板6与仓体31接触,使得茶水口34被挡板6遮挡住。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73可选用弹簧,仓体31内部可设有套筒结构74,弹簧置于套筒结构74内部并套装在移动座72上,通过套装在移动座72上的弹簧可使移动座72受到的弹性件73的弹力更加均匀,通过套筒结构74可对弹簧进行遮挡保护,同时套筒结构74也可增强移动座72在仓体31上的稳固性。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移动座72靠近第一磁铁81的侧面上设有第二固定槽,第二磁铁71固定在第二固定槽内,第二固定槽的槽口处设有用于对第二磁铁71进行遮挡的第二遮挡件,通过第二遮挡件可避免第二磁铁71与茶水接触,提高保护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杯体1优选用透明材质,方便使用者对挡板6位置进行观察。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的一种单口茶水分离杯,使用时用户可先将杯盖2从杯体1上旋转取下,然后将挡盖5从茶仓3上取下,并向茶仓3的仓体31内放入茶叶,之后可直接向杯体1内部倒入热水,使热水经通水口4和茶叶放置口送入杯体1和茶仓3内部,热水倒好后可将挡盖5盖回茶仓3上,并将杯盖2固定回杯体1上,之后倒置杯体1,使热水聚集在杯盖2和茶仓3处,此时若挡板6处于对茶水口34遮挡的状态,则第二磁铁71与第一磁铁81处于吸附状态,用户可180°转动转动盖82,使第一磁铁81的N极和S极的方向与第二磁铁71N极和S极的方向相同,通过同性相斥作用,使第二磁铁71受到来自第一磁铁81的斥力,继而带动移动座72上的挡板6离开茶仓3,将茶水口34露出,使热水可经茶水口34进入茶仓3内对茶叶进行砌泡,之后控制接触时间来调节茶水浓度,若要对茶水进行分离,用户可正放杯身使茶仓3内的水体通过茶水口34流出,之后再1820度转动转动盖82使第一磁铁81的N极和S极的方向与第二磁铁71N极和S极的方向相反,使第二磁铁71不再受到来自第一磁铁81的斥力,此时弹性件73的弹力会带动移动座72上的挡板6复位,使茶水口34重新被遮挡住,从而完成对茶水与茶叶的分离,另外,通过异形相吸作用,此时的第二磁铁71会受到来自第一磁铁81的吸力,从而保证挡板6对茶水口34的遮挡效果,后续使用者在饮用时只需将杯盖2从杯体1上取下,然后将嘴与杯口接触并对杯体1进行倾斜,使茶水通过通水口4流入用户的口腔内即可使用者饮用完毕盖上杯盖2时,杯盖2处的第一磁铁81与茶仓3处的第二磁铁71位于同一直线上,此时通过磁力的作用使第二磁铁71与第一磁铁81相互吸附,挡板6紧贴茶仓3遮挡茶水口34。
另外,本申请除茶叶以外,也可向茶仓内放置柠檬片等物进行砌泡。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单口茶水分离杯,其特征在于,包括杯体(1)、杯盖(2)和茶仓(3),所述杯盖(2)活动安装在杯体(1)的杯口上,所述茶仓(3)可拆卸安装在杯体(1)内部,所述茶仓(3)包括用于容纳茶叶的仓体(31)、用于与杯体(1)活动连接的固定部(32)和用于连接仓体(31)和固定部(32)的连接部(33),所述连接部(33)上设有供水体流通的通水口(4),所述通水口(4)与杯体(1)内部空间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口茶水分离杯,其特征在于,所述仓体(31)和杯体(1)的内壁间隔设置,所述连接部(33)套设在仓体(31)外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口茶水分离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水口(4)以杯体(1)中心为轴分设在连接部(33)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口茶水分离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水口(4)为弧形长条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口茶水分离杯,其特征在于,所述仓体(31)内设有用于容纳茶叶的腔体,所述仓体(31)靠近杯盖(2)的侧面上设有茶叶放置口,所述茶叶放置口上活动设有挡盖(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口茶水分离杯,其特征在于,所述仓体(31)远离杯盖(2)的侧面上设有茶水口(34),杯体(1)内设有可相对于茶水口(34)移动的挡板(6)和与挡板(6)连接的磁吸移动件(7),磁吸移动件(7)穿过所述仓体(31)并活动设置在仓体(31)内,且挡板(6)位于茶水口(34)远离杯盖(2)一端,所述杯盖(2)上设有用于控制磁吸移动件(7)进行移动的磁吸控制件(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单口茶水分离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6)的形状尺寸匹配所述茶水口(34)的形状尺寸,当磁吸移动件(7)带动所述挡板(6)向靠近杯盖(2)的一侧移动一定位置时,所述挡板(6)遮蔽所述茶水口(34)。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单口茶水分离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控制件(8)靠近磁吸移动件(7)的侧面上设有第一磁铁(81),磁吸移动件(7) 靠近磁吸控制件(8)的侧面上设有第二磁铁(7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单口茶水分离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81)的N极和S极分别位于第一磁铁(81)的水平两侧,第二磁铁(71)的N极和S极分别位于第二磁铁(71)的水平两侧,当第一磁铁(81)相对第二磁铁(71)进行水平转动时,第二磁铁(71)靠近或远离第一磁铁(81)。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单口茶水分离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移动件(7)包括移动座(72)和弹性件(73),所述移动座(72)活动安装在仓体(31)上,挡板(6)和第二磁铁(71)分设在移动座(72)两侧,所述弹性件(73)固定在移动座(72)和仓体(31)之间,当弹性件(73)呈压缩状态时,挡板(6)离开仓体(31),当弹性件(73)呈自然状态时,挡板(6)与仓体(31)接触。
CN202122722862.3U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单口茶水分离杯 Active CN2161667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22862.3U CN216166749U (zh)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单口茶水分离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22862.3U CN216166749U (zh)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单口茶水分离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66749U true CN216166749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905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22862.3U Active CN216166749U (zh)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单口茶水分离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667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932173A (en) A holder for cups or other containers in machines for preparing beverages
US20140352545A1 (en) Beverage machine with a removable module
ES2847752T3 (es) Conexión fácil de un depósito de líquido a una máquina de bebidas
CN216166749U (zh) 一种单口茶水分离杯
CN104771042A (zh) 带有过滤的摇摇杯
CN214484129U (zh) 一种方便饮用的单口茶水分离杯
CN203619230U (zh) 可调节浓度茶杯
CN210185317U (zh) 一种设有自动进水结构的水壶系统
CN213551022U (zh) 茶水分离杯
CN217959593U (zh) 一种磁吸式水杯
CN217309786U (zh) 杯盖及杯具
CN209863520U (zh) 一种便携式料理机
CN210748541U (zh) 一种带有茶水分离器的茶杯
CN217987241U (zh) 一种滑动控制的过滤结构及包含该过滤结构的飘逸杯
CN209899012U (zh) 一种便于泡茶的勺子
CN217524506U (zh) 壶及具有其的壶组件
CN218500430U (zh) 一种可拆卸易清洗的推片盖
CN214072811U (zh) 多功能杯子
CN217876433U (zh) 液体加热机
CN217565592U (zh) 一种摇摇杯
CN220988385U (zh) 一种具有茶漏悬浮功能的磁吸泡茶杯
CN219374323U (zh) 一种多功能杯子
CN210870893U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水杯
CN217137553U (zh) 一种带隔篮的搅拌杯
CN216907522U (zh) 一种双饮用结构的杯盖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