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47632U - 一种背靠装置及其背靠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靠装置及其背靠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47632U
CN216147632U CN202122274637.8U CN202122274637U CN216147632U CN 216147632 U CN216147632 U CN 216147632U CN 202122274637 U CN202122274637 U CN 202122274637U CN 216147632 U CN216147632 U CN 2161476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rest
soft connecting
plate
elastic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7463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显彬
姚伟雄
朱文彬
李小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iqiao Reny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iqiao Reny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iqiao Reny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iqiao Reny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7463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476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476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476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靠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靠装置及其背靠板。该背靠板包括两个左右间隔设置的背靠部,以及位于两个背靠部之间的弹性软连接部,弹性软连接部将两个背靠部连接为一体,不影响两个背靠部对使用者背部的整体包裹贴合,同时对使用者的脊柱并提供贴合支撑,弹性软连接部还能够为两个背靠部提供一定的拉力,避免因中部受力较大造成的中部塌陷,提高背靠板整体支撑贴合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背靠装置及其背靠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靠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靠装置及其背靠板。
背景技术
人们在使用座椅时,由于使用场景和使用时长不同,很难长时间让背部与座椅靠背贴合,大部分时间腰部会悬空无倚靠,长时间久坐就会导致背部不适。
为此,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很多背靠装置,较为常见的一类背靠装置,包括两个间隔且左右对称设置的背靠板(分体式设计),一般为硬质塑料,每个背靠板的后侧设有缓冲连接部,为背靠板提供缓冲力,背靠板通过缓冲连接部安装到背板上。该类背靠装置在一定程度提高了人们使用座椅时的舒适性。但由于两个背靠板分布在左右两侧,中间有间隔,当使用者背部后靠时会缺乏对脊柱的支撑,另外,由于中部区域受力相对较大,两个背靠板整体向中间收拢包覆,由于缺少支撑或限制,两个背靠板靠近中间的部分会向后移动相对较大,使脊柱及周边区域的支撑效果相对较差,整体支撑贴合效果也会有所下降,影响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靠板以及包括该背靠板的背靠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靠板,用于背靠装置,包括两个背靠部,两个背靠部左右间隔分布,在两个背靠部之间设有弹性软连接部,将两个背靠部连接为一体;
弹性软连接部的材质硬度小于两个背靠部的材质硬度,在使用者的背部靠在背靠板时,弹性软连接部变形贴合在使用者的背部。
可选地,弹性软连接部与两个背靠部为一体注塑成型。
可选地,弹性软连接部与两个背靠部可拆卸连接,弹性软连接部与两个背靠部相连接的部分设有沉头过孔,沉头过孔贯穿弹性软连接部,每个背靠部上与设有与沉头过孔相对应连接孔,连接孔贯穿背靠部,螺栓穿过沉头过孔和连接孔后与螺母连接。
在弹性软连接部与两个背靠部可拆卸连接的基础上,优选地,弹性软连接部的两侧均设有连接槽,弹性软连接部通过连接槽包覆相连接的背靠部的边缘部分,沉头过孔经过连接槽贯穿弹性软连接部,螺栓穿过沉头过孔和连接孔后与螺母连接。
在弹性软连接部与两个背靠部可拆卸连接的基础上,优选地,至少在背靠部的前侧面与弹性软连接部的连接处设有阶梯结构,用于容纳弹性软连接部。
优选地,在弹性软连接部和背靠装置的背板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弹性支撑部,弹性支撑部至少有一端与弹性软连接部或背板连接,在使用者的背部靠在背靠板时,弹性支撑部在弹性软连接部和背板之间发生变形,为弹性软连接部提供支撑力。
优选地,弹性支撑部为压缩弹簧或塑胶弹性柱。
优选地,压缩弹簧为锥形压缩弹簧,在使用者的背部靠在背靠板时,锥形压缩弹簧的小端与弹性软连接部连接,大端与背板连接。
优选地,弹性支撑部为两个,且两个弹性支撑部在上下方向间隔。
优选地,背靠部为硬质塑料制成,弹性软连接部为弹性软质塑胶材料制成。
优选地,背靠部为聚丙烯或硬聚氯乙烯制成;
弹性软连接部为软聚氯乙烯、聚氯乙烯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共混物或者聚氯乙烯与丁腈橡胶的共混物制成。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背靠装置,包括第一方面中任一实现方式的背靠板,背靠板的两个背靠部分别通过一个缓冲连接部与背板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靠板,包括两个左右间隔设置的背靠部,以及位于两个背靠部之间的弹性软连接部,弹性软连接部将两个背靠部连接为一体,不影响两个背靠部对使用者背部的整体包裹贴合,同时对使用者的脊柱并提供贴合支撑,弹性软连接部还能够为两个背靠部提供一定的拉力,避免因中部受力较大造成的中部塌陷,提高背靠板整体支撑贴合效果。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附图仅为说明目的提供,图中各部件的比例与数量不一定与实际产品一致。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背靠板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背靠板组装为背靠装置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又一种背靠板组装为背靠装置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弹性软连接部与背靠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又一种弹性软连接部与背靠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再一种弹性软连接部与背靠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背靠板;11:背靠部;12:弹性软连接部;13:弹性支撑部;14:螺栓;15:螺母;
2:缓冲连接部;3:背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有特别说明外,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背靠装置的背靠板1,包括两个左右间隔设置的背靠部11,以及位于两个背靠部11 之间的弹性软连接部12,两个背靠部11可以与现有技术中的分体式背靠板形状和材质相同,弹性软连接部12将两个背靠部11连接为一体。弹性软连接部12的材质硬度小于背靠部11的材质硬度,一方面能够两个背靠部11能够为使用者的腰背部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另一方面能够使两个背靠部11有一定的转动自由度,即在使用者靠在背靠板1上时,弹性软连接部12不影响两个背靠部11在缓冲连接件2的作用下对使用者背部的整体包裹贴合,同时对使用者的脊柱并提供贴合支撑,而且弹性软连接部12还能够为两个背靠部11提供一定的拉力,提高背靠板1整体支撑贴合效果,避免因中部受力较大造成的中部塌陷。较优选地,背靠部11为硬质塑料制成,例如,聚丙烯材料(PP)或硬聚氯乙烯材料,弹性软连接部12为弹性软质塑胶材料制成,例如,软聚氯乙烯、聚氯乙烯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共混物或者聚氯乙烯与丁腈橡胶的共混物。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示例材料均为现有技术中的材料,并非是本申请对材料进行的改进。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弹性软连接部12与两个背靠部11一体加工成型,例如,采用双色注塑工艺进行一体成型。一体成型的背靠板1 整体性相对会更好,并且能够减少装配的工作量。
当然,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见图4~图6所示,弹性软连接部12为一个单独的部件,与两个背靠部11可拆卸连接。优选地,弹性软连接部12为片状,左右两侧分别有一部分覆盖两个背靠部11的边缘,两个背靠部11相连接的部分(覆盖背靠部11的部分)沉头过孔,沉头过孔贯穿弹性软连接部12,每个背靠部11上设有与沉头过孔相对应连接孔,连接孔贯穿背靠部11,螺栓14穿过沉头过孔和连接孔后与螺母15连接,实现弹性软连接部12与两个背靠部11的连接固定。
为了使弹性软连接部12与背靠部11连接处齐平,避免不适感,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参见图4~图6所示,至少在背靠部11前侧面与弹性软连接部12的连接处设有阶梯结构,用于容纳弹性软连接部 12。即至少在背靠部11靠近弹性软连接部12的一侧设有阶梯结构,使该端的上侧面边缘具有低于前侧面的平面,用于容纳放置弹性软连接部12。
在一个具体地实施方式中,参见图4所示,仅在背靠部11靠近弹性软连接部12的一端的前侧面边缘设有低于前侧面的平面,即仅为单侧阶梯结构,弹性软连接部12为片状放置在低于前侧面的平面进行固定。
在另一个具体地实施方式中,参见图5所示,也仅在背靠部11靠近弹性软连接部12的一端的前侧面边缘设有具有低于前侧面的平面,弹性软连接部12虽然整体为片状,但左右两个端面均设有连接槽,使弹性软连接部12的截面呈工字形,连接槽能够夹持包覆部分弹性软连接部12,两者连接后,背靠部11的前侧面与弹性软连接部12齐平。
在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见图6所示,在背靠部11靠近弹性软连接部12的一端的前侧面边缘具有低于前侧面的平面,其后侧面具有低于该后侧面的平面,形成双侧阶梯结构,弹性软连接部12虽然整体为片状,截面呈工字形,两者连接后,背靠部11的前侧面的后侧面均与弹性软连接部12齐平。
值得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所说的背靠部11 的前侧面与弹性软连接部12齐平并非是要求绝对齐平,而是一种近似齐平,以在实际选取配合厚度时,可以根据所选用的材料不同而预留不同的余量,以尽量达到在使用时没有明显凸凹感为佳。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使用者背部中部区域的支撑,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图3所示,在弹性软连接部12和背靠装置的背板3 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弹性支撑部13,弹性支撑部13至少有一端与弹性软连接部12或背板3连接,在使用者的背部靠在背靠板1时,弹性支撑部13在弹性软连接部12和背板3之间发生变形,为弹性软连接部12 提供支撑力。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弹性支撑部13可以一端安装在背靠板1上,另一端向背板3方向延伸,但与背板3之间具有间隔,在使用者靠在背靠板1上时,背靠板1中部向后移动,使弹性支撑部13 抵在背板3上发生变形,为背靠板1尤其是其中部区域(弹性软连接部12及附近区域)提供支撑力,如此设置至少有两方面的优点:一方面能够减少装配工作量,另一方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支撑过硬。当然,在一些变形实施方式中,弹性支撑部13也可以一端安装在背板 3的前侧,另一端向背靠板1方向延伸,但与背靠板1之间具有间隔。
当然,在另外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弹性支撑部13的两端分别与背靠板1和背板3连接,要受力依靠变形为背靠板1尤其是其中部区域提供支撑力。
为了使提供的支撑力更均匀,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 和图2所示,设置两个弹性支撑部13,且两个弹性支撑部13在上下方向间隔。
在一些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弹性支撑部13压缩弹簧或塑胶弹性柱。其中,压缩弹簧或塑胶弹性柱可以采用圆柱性结构,优选采用圆锥形结构的压缩弹簧(图2所示)或塑胶弹性柱(图3所示)。更优选地选用圆锥形压缩弹性,在使用者的背部靠在背靠板1时,锥形压缩弹簧的小端与弹性软连接部12连接,大端与背板3连接。为了提高安性和美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压缩弹簧外侧套设一软胶保护套,在受力时与压缩弹簧一起发生变形。
在一些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和图3所示,背靠部11上还设有透气孔。
参见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背靠装置,包括背靠板1、缓冲连接部2和背板3,背靠板1的两个背靠部11分别通过一个缓冲连接部2与背板3连接,其中,缓冲连接部2和背板3均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结构,在此不再赘述。背靠板1则可以采用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背靠板。
为了方便固定背靠装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见图3所示,背板3上还设有固定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不存在方案冲突的情况下,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此外,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2)

1.一种背靠板,用于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背靠部,两个所述背靠部左右间隔分布,在两个所述背靠部之间设有弹性软连接部,将两个所述背靠部连接为一体;
所述弹性软连接部的材质硬度小于两个所述背靠部的材质硬度,在使用者的背部靠在背靠板时,所述弹性软连接部变形贴合在使用者的背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软连接部与两个所述背靠部为一体注塑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软连接部与两个所述背靠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弹性软连接部与两个所述背靠部相连接的部分设有沉头过孔,所述沉头过孔贯穿所述弹性软连接部,每个所述背靠部上与设有与所述沉头过孔相对应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贯穿所述背靠部,螺栓穿过所述沉头过孔和连接孔后与螺母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软连接部的两侧均设有连接槽,所述弹性软连接部通过所述连接槽包覆相连接的所述背靠部的边缘部分,所述沉头过孔经过所述连接槽贯穿所述弹性软连接部,螺栓穿过所述沉头过孔和连接孔后与螺母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背靠板,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所述背靠部的前侧面与所述弹性软连接部的连接处设有阶梯结构,用于容纳所述弹性软连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背靠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性软连接部和所述背靠装置的背板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弹性支撑部,所述弹性支撑部至少有一端与所述弹性软连接部或所述背板连接,在使用者的背部靠在背靠板时,所述弹性支撑部在所述弹性软连接部和所述背板之间发生变形,为所述弹性软连接部提供支撑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部为压缩弹簧或塑胶弹性柱。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弹簧为锥形压缩弹簧,在使用者的背部靠在背靠板时,所述锥形压缩弹簧的小端与所述弹性软连接部连接,大端与所述背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部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弹性支撑部在上下方向间隔。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背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靠部为硬质塑料制成,所述弹性软连接部为弹性软质塑胶材料制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靠部为聚丙烯或硬聚氯乙烯制成;
所述弹性软连接部为软聚氯乙烯制成。
12.一种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背靠板,所述背靠板的两个所述背靠部分别通过一个缓冲连接部与背板连接。
CN202122274637.8U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背靠装置及其背靠板 Active CN2161476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74637.8U CN216147632U (zh)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背靠装置及其背靠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74637.8U CN216147632U (zh)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背靠装置及其背靠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47632U true CN216147632U (zh) 2022-04-01

Family

ID=80852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74637.8U Active CN216147632U (zh)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背靠装置及其背靠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476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04604B1 (en) Waist supporting structure of a dual-layer chair back
US7344194B2 (en) Device for lumbar support
US20100078975A1 (en) Structure of a single-part elastic waist support
US4993126A (en) Towel holders for lounge chairs
KR101603925B1 (ko) 사용자 지향적 메쉬형 의자 좌판
CN101835408A (zh) 椅子的椅背及其安装装置
US20120062014A1 (en) Backrest
US9033411B2 (en) Chair having a dynamically-flexible back and seat
US20060152061A1 (en) Structure of a seat of a chair
CN216147632U (zh) 一种背靠装置及其背靠板
US20090317600A1 (en) Elastic fabric cushion structure
US8613484B2 (en) Detachable chair
KR20120055217A (ko) 요추받침 기능을 갖는 의자용 등받이
CN201494337U (zh) 带弹性靠垫的汽车坐垫
US5090769A (en) Cushioned rocking chair
KR20190000047A (ko) 의료용 다리받침대
CN220988198U (zh) 一种腰垫支撑部及腰垫
KR20090114223A (ko) 의자의 등받이 체결구조
CN218246477U (zh) 一种低座高零靠背间隙家居沙发
CN209965789U (zh) 一种靠背及座椅
KR200375178Y1 (ko) 의자용 이중 등받이 결합구조
CN217117930U (zh) 一种椅子
CN201879183U (zh) 一种透气好坐靠舒适的椅垫
CN214258696U (zh) 一种弹性坐垫
KR200327969Y1 (ko) 탄성부를 갖는 등받이 의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