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46100U - 光储微电网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储微电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46100U
CN216146100U CN202121943736.4U CN202121943736U CN216146100U CN 216146100 U CN216146100 U CN 216146100U CN 202121943736 U CN202121943736 U CN 202121943736U CN 216146100 U CN216146100 U CN 2161461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d
switch
connection
energy storage
bus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4373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勇胜
张树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men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men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men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men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4373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461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461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461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储微电网系统,包括并网接线端、并网汇流开关箱、储能系统和光伏发电系统,并网接线端与公共线路连接;并网汇流开关箱包括并网开关和汇流母排,并网接线端通过并网开关与汇流母排连接;储能系统连接至汇流母排;光伏发电系统连接至汇流母排。通过建设光储微电网系统,不仅可以促进分布式绿色能源就地消纳,满足更多用户用电接入需求,减少增容和增加供电点的投资;且光储微电网系统造价不高,技术也不复杂,也不一定需要供电部门投资建设,用户也可自行投资建,不仅可以解决自身低电压情况,也可通过光储微电网系统并网发电带来一定的收益。

Description

光储微电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储微电网系统。
背景技术
大部分农村低压线路末端都会出现低电压的情况,现阶段主要通过新建变压器来解决问题,但按标准要求新建变压,投资大,且回报率非常低。基本上项目很难落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光储微电网系统,能够解决公共线路末端低电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储微电网系统,包括:
并网接线端,所述并网接线端与公共线路连接;
并网汇流开关箱,所述并网汇流开关箱包括并网开关和汇流母排,所述并网接线端通过所述并网开关与所述汇流母排连接;
储能系统,所述储能系统用于存储或者释放电能,所述储能系统连接至所述汇流母排;
光伏发电系统,所述光伏发电系统用于将太阳能转发成电能并传输至公共线路,所述光伏发电系统连接至所述汇流母排。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储微电网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建设光储微电网系统,不仅可以促进分布式绿色能源就地消纳,满足更多用户用电接入需求,减少增容和增加供电点的投资;且光储微电网系统造价不高,技术也不复杂,不仅可以解决自身低电压情况,也可通过光储微电网系统并网发电带来一定的收益。
通过建设光储微电网系统来提升公共线路末端低电压问题,是优于现有技术新建变压器来解决线路末端低电压的一种新形式。光储微电网系统是一种“光伏-储能”一体的并网发电控制系统,其主要由光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组成,光伏发电系统利用太阳电池将太阳光的光能直接转化为直流电能,发电过程没有废气污染,也没有废水排放,整个发电过程零排放;储能系统具有功率双向流动、控制灵活的特点,是微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将电网电能储存到储能设备中,也能将储能设备的能量释放送入电网;能起到削峰填谷、调频调压、平抑波动、作为后备电源、黑启动等作用。光储微电网系统是对光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进行优化整合而形成的一种微电网系统,并将该系统用于解决低压线路末端低电压问题,该系统具有绿色、经济的优势。
在上述的光储微电网系统中,所述并网开关包括串联的并网隔离开关和并网断路器。
断路器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关合、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隔离开关是一种主要用于“隔离电源、倒闸操作、用以连通和切断电流电路”,无灭弧功能的开关器件。隔离开关在分位置时,触头间有符合规定要求的绝缘距离和明显的断开标志;在合位置时,能承载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及在规定时间内异常条件(例如短路)下的电流的开关设备。并网开关采用并网隔离开关和并网断路器配合,并网断路器用于关断回路,并网隔离开关用于形成明显分隔点,两者配合安全可靠。
在上述的光储微电网系统中,所述并网汇流开关箱还包括第一连接开关和第二连接开关,所述储能系统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开关连接至所述汇流母排,所述光伏发电系统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开关连接至所述汇流母排。
储能系统通过第一连接开关连接至汇流母排,储能系统需要投入使用时闭合第一连接开关,储能系统无需投入使用时关断第一连接开关;同理,光伏发电系统通过第二连接开关连接至汇流母排,光伏发电系统需要投入使用时闭合第二连接开关,光伏发电系统无需投入使用时关断第二连接开关。
在上述的光储微电网系统中,所述第一连接开关包括串联的第一连接隔离开关和第一连接断路器。
第一连接开关采用第一连接隔离开关和第一连接断路器配合,第一连接断路器用于关断回路,第一连接隔离开关用于形成明显分隔点,两者配合安全可靠。
在上述的光储微电网系统中,所述第二连接开关包括串联的第二连接隔离开关和第二连接断路器。
第二连接开关采用第二连接隔离开关和第二连接断路器配合,第二连接断路器用于关断回路,第二连接隔离开关用于形成明显分隔点,两者配合安全可靠。
在上述的光储微电网系统中,所述储能系统包括储能变流器和储能电池,所述储能电池通过连接电缆连接至所述储能变流器,所述储能变流器通过连接电缆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开关。
当储能系统存储电能时,交流电经过储能变流器转换后成为直流电,存储到储能电池中;当储能系统释放电能时,储能电池的直流电经过储能变流器转换后成为交流电,然后经由第一连接开关传输至汇流母排。
在上述的光储微电网系统中,所述光伏发电系统包括逆变器和光伏串组,所述光伏串组通过连接电缆连接至所述逆变器,所述逆变器通过连接电缆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开关。
光伏串组发电后,直流电通过逆变器转换后变成交流电,然后经由第二连接开关传输至汇流母排。
在上述的光储微电网系统中,所述光伏串组包括多个串联的光伏发电组件。
多个串联的光伏发电组件组成光伏串组,可以提高发电量,保证发电效果。
在上述的光储微电网系统中,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并网开关、所述第一连接开关和所述第二连接开关连接。
在上述的光储微电网系统中,还包括用于测量公共线路电压的电压互感器,所述电压互感器连接至所述控制器。
电压互感器测量公共线路的电压后,将电压信息传输给控制器,以便控制器根据公共线路的电压信息对并网开关、第一连接开关和第二连接开关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储微电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储微电网系统100,能够解决公共线路200末端低电压的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储微电网系统100,包括:
并网接线端110,并网接线端110与公共线路200连接;
并网汇流开关箱120,并网汇流开关箱120包括并网开关121和汇流母排122,并网接线端110通过并网开关121与汇流母排122连接;
储能系统130,储能系统130用于存储或者释放电能,储能系统130连接至汇流母排122;
光伏发电系统140,光伏发电系统140用于将太阳能转发成电能并传输至公共线路200,光伏发电系统140连接至汇流母排122。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储微电网系统100,通过建设光储微电网系统100,不仅可以促进分布式绿色能源就地消纳,满足更多用户用电接入需求,减少增容和增加供电点的投资;且光储微电网系统100造价不高,技术也不复杂,不仅可以解决自身低电压情况,也可通过光储微电网系统100并网发电带来一定的收益。
通过建设光储微电网系统100来提升公共线路200末端低电压问题,是优于现有技术新建变压器来解决线路末端低电压的一种新形式。光储微电网系统100是一种“光伏-储能”一体的并网发电控制系统,其主要由光伏发电系统140、储能系统130组成,光伏发电系统140 利用太阳电池将太阳光的光能直接转化为直流电能,发电过程没有废气污染,也没有废水排放,整个发电过程零排放;储能系统130具有功率双向流动、控制灵活的特点,是微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将电网电能储存到储能设备中,也能将储能设备的能量释放送入电网;能起到削峰填谷、调频调压、平抑波动、作为后备电源、黑启动等作用。光储微电网系统100 是对光伏发电系统140、储能系统130进行优化整合而形成的一种微电网系统,并将该系统用于解决低压线路末端低电压问题,该系统具有绿色、经济的优势。
在上述的光储微电网系统100中,并网开关121包括串联的并网隔离开关和并网断路器。
断路器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关合、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隔离开关是一种主要用于“隔离电源、倒闸操作、用以连通和切断电流电路”,无灭弧功能的开关器件。隔离开关在分位置时,触头间有符合规定要求的绝缘距离和明显的断开标志;在合位置时,能承载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及在规定时间内异常条件(例如短路)下的电流的开关设备。并网开关121采用并网隔离开关和并网断路器配合,并网断路器用于关断回路,并网隔离开关用于形成明显分隔点,两者配合安全可靠。
参照图1,在上述的光储微电网系统100中,并网汇流开关箱120还包括第一连接开关 123和第二连接开关124,储能系统130通过第一连接开关123连接至汇流母排122,光伏发电系统140通过第二连接开关124连接至汇流母排122。
储能系统130通过第一连接开关123连接至汇流母排122,储能系统130需要投入使用时闭合第一连接开关123,储能系统130无需投入使用时关断第一连接开关123;同理,光伏发电系统140通过第二连接开关124连接至汇流母排122,光伏发电系统140需要投入使用时闭合第二连接开关124,光伏发电系统140无需投入使用时关断第二连接开关124。
在上述的光储微电网系统100中,第一连接开关123包括串联的第一连接隔离开关和第一连接断路器。
第一连接开关123采用第一连接隔离开关和第一连接断路器配合,第一连接断路器用于关断回路,第一连接隔离开关用于形成明显分隔点,两者配合安全可靠。
在上述的光储微电网系统100中,第二连接开关124包括串联的第二连接隔离开关和第二连接断路器。
第二连接开关124采用第二连接隔离开关和第二连接断路器配合,第二连接断路器用于关断回路,第二连接隔离开关用于形成明显分隔点,两者配合安全可靠。
参照图1,在上述的光储微电网系统100中,储能系统130包括储能变流器131和储能电池132,储能电池132通过连接电缆连接至储能变流器131,储能变流器131通过连接电缆连接至第一连接开关123。
当储能系统130存储电能时,交流电经过储能变流器131转换后成为直流电,存储到储能电池132中;当储能系统130释放电能时,储能电池132的直流电经过储能变流器131转换后成为交流电,然后经由第一连接开关123传输至汇流母排122。
参照图1,在上述的光储微电网系统100中,光伏发电系统140包括逆变器141和光伏串组142,光伏串组142通过连接电缆连接至逆变器141,逆变器141通过连接电缆连接至第二连接开关124。
光伏串组142发电后,直流电通过逆变器141转换后变成交流电,然后经由第二连接开关124传输至汇流母排122。
在上述的光储微电网系统100中,光伏串组142包括多个串联的光伏发电组件。
多个串联的光伏发电组件组成光伏串组142,可以提高发电量,保证发电效果。
在上述的光储微电网系统100中,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并网开关121、第一连接开关123和第二连接开关124连接。
在上述的光储微电网系统100中,还包括用于测量公共线路200电压的电压互感器,电压互感器连接至控制器。
电压互感器测量公共线路200的电压后,将电压信息传输给控制器,以便控制器根据公共线路200的电压信息对并网开关121、第一连接开关123和第二连接开关124进行控制。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光储微电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并网接线端,所述并网接线端与公共线路连接;
并网汇流开关箱,所述并网汇流开关箱包括并网开关和汇流母排,所述并网接线端通过所述并网开关与所述汇流母排连接;
储能系统,所述储能系统用于存储或者释放电能,所述储能系统连接至所述汇流母排;
光伏发电系统,所述光伏发电系统用于将太阳能转发成电能并传输至公共线路,所述光伏发电系统连接至所述汇流母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储微电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并网开关包括串联的并网隔离开关和并网断路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储微电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并网汇流开关箱还包括第一连接开关和第二连接开关,所述储能系统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开关连接至所述汇流母排,所述光伏发电系统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开关连接至所述汇流母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储微电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开关包括串联的第一连接隔离开关和第一连接断路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储微电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开关包括串联的第二连接隔离开关和第二连接断路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储微电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系统包括储能变流器和储能电池,所述储能电池通过连接电缆连接至所述储能变流器,所述储能变流器通过连接电缆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开关。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储微电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发电系统包括逆变器和光伏串组,所述光伏串组通过连接电缆连接至所述逆变器,所述逆变器通过连接电缆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开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储微电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串组包括多个串联的光伏发电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储微电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并网开关、所述第一连接开关和所述第二连接开关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储微电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测量公共线路电压的电压互感器,所述电压互感器连接至所述控制器。
CN202121943736.4U 2021-08-17 2021-08-17 光储微电网系统 Active CN2161461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43736.4U CN216146100U (zh) 2021-08-17 2021-08-17 光储微电网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43736.4U CN216146100U (zh) 2021-08-17 2021-08-17 光储微电网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46100U true CN216146100U (zh) 2022-03-29

Family

ID=80806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43736.4U Active CN216146100U (zh) 2021-08-17 2021-08-17 光储微电网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461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60610U (zh) 一种直流系统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
CN112398175A (zh) 中压光伏并网逆变系统及光伏发电系统
CN109742809B (zh) 一种多源互补储能型发电厂保安电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510124A (zh) 用于微网的从孤岛模式切换到并网模式的模式切换方法
CN216146100U (zh) 光储微电网系统
CN112436557A (zh) 中压光伏并网逆变系统及光伏发电系统
CN108288860A (zh) 一种新型储能电站
CN211790762U (zh) 一种配电系统
CN210273512U (zh) 一种微网控制系统
CN210693533U (zh) 一种变电站蓄电池组开路保护装置
CN212033834U (zh) 反孤岛自动报警装置
CN109193913B (zh) 一种基于火电厂agc调频的储能电池作厂用电备用的系统
CN212784873U (zh) 35千伏配电站一体化电源
CN217282363U (zh) 一种基于新能源的站用变电系统
CN218633350U (zh) 一种降低升压箱变运行功耗的光伏发电系统
CN218633351U (zh) 一种降低升压箱变运行功耗的风力发电系统
CN217406189U (zh) 一种磷酸铁锂直流电源系统
CN220964338U (zh) 一种电力储能并网系统
CN205039532U (zh) 基于小电源接入系统的继电保护配置装置
CN217159305U (zh) 一种供给台区采集的不间断电源
CN220823028U (zh) 一种可变色光伏组件及其系统结构
CN210927126U (zh) 一种智慧能源站用交直流微电网系统
CN219592127U (zh) 一种储能单元的并离网切换系统
CN210007408U (zh) 一种带有微网系统的变电站连接结构
CN219458661U (zh) 一种全额上网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防偷电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