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43902U - 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43902U
CN216143902U CN202121625736.XU CN202121625736U CN216143902U CN 216143902 U CN216143902 U CN 216143902U CN 202121625736 U CN202121625736 U CN 202121625736U CN 216143902 U CN216143902 U CN 2161439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screen
wind channel
underground building
air duct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2573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名燕
邓云彬
张日光
熊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2573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439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439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4390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20Solar therm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7Mountings or trac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包括风道,所述风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顶棚,所述顶棚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光伏板,所述风道的内侧壁口部位置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表面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风道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加热管,所述风道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换气扇,所述风道的外侧表面开设有凹槽一,所述凹槽一内滑动安装有过滤网,所述风道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换气管。通过设置的光伏板能够用来发电为用电设备提供电能,通过设置的挡板,可用来调节空气流通量的大小,通过设置的过滤网,可对空气中的灰尘过滤,避免地下建筑内空气质量差。

Description

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
背景技术
地下建筑建造在岩层或土层中的建筑。它是现代城市高速发展的产物,起缓和城市矛盾,改善生活环境的作用,也为人类开拓了新的生活领域。
地下建筑由于无法被阳光照射,易造成建筑内部空气湿度较大,易产生潮气,因此需要防潮结构来对地下建筑进行防潮,现有的防潮结构对于空气的流通性并不好,且防潮效果不理想,用于防潮通风的风道中灰尘较多,不易于清理,造成地下建筑内空气质量差,且不能够根据需求调整需要防潮通风的空气流通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通过设置的电动推杆,可驱动齿条上下移动,从而使齿条带动齿轮转动,从而控制挡板的转动,使得挡板能够用来调整空气的流通量,通过设置的光伏板,用于发电,为用电设备提供电能,换气扇配合加热管,对地下建筑内换送加热后的空气,保持地下建筑内空气干燥,且过滤网可拆卸,使得对于风道内灰尘的清理变得便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包括风道,所述风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顶棚,所述顶棚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光伏板,所述风道的内侧壁口部位置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表面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风道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加热管,所述风道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换气扇,所述风道的外侧表面开设有凹槽一,所述凹槽一内滑动安装有过滤网,所述风道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换气管。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换气管连接至地下建筑内,将整个装置放置于地面上,通过光伏板吸收太阳能,并转换为电能,给电动推杆、加热管和换气扇进行供电,通过控制电动推杆,使齿条上下移动,从而带动齿轮转动,齿轮转动带动转轴和挡板转动,在连接杆的作用下,挡板之间同步转动,从而使得能够控制空气流通量的大小,通过加热管对空气进行加热,换气扇将加热后的空气输送到地下建筑内部,使内部空气保持干燥,避免受潮,通过将过滤网穿插在凹槽一内,夹持块在弹簧的作用下,对过滤网进行夹持,从而使过滤网固定在凹槽一内,过滤网用于对空气进行过滤,且需要对过滤网表面的灰尘进行清理时,只需抽出过滤网即可将过滤网取下,使得对于过滤网表面灰尘的清理变得简便。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杆设置有四个,所述支撑杆之间呈矩形对称均匀固定安装在风道的上端四角位置,所述光伏板设置有两个,所述顶棚和光伏板均倾斜设置。
通过设置的光伏板,使得光伏板能够用来吸收太阳能并转换成电能对电动推杆、加热管和换气扇提供电能,使得整体节能环保,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资源浪费的技术问题。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转轴并列设置有五个,所述挡板的数量对应于转轴的数量,所述挡板通过转轴与风道构成转动结构,所述挡板的宽度总和对应于风道内侧壁之间的间距。
通过设置的转轴,使得转轴可带动挡板转动调节,且挡板的宽度总和对应于风道内侧壁之间的间距,使得挡板能够用来控制空气流通量的大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控制空气流通量大小的技术问题。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转轴的外侧表面固定安装有齿轮,所述风道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齿条,所述齿条通过电动推杆构成可上下高度调节结构,所述齿条与齿轮相互啮合,所述挡板之间通过连接杆构成同步转动结构。
通过设置的电动推杆,电动推杆能够带动齿条上下移动,使齿条带动与齿条相互啮合的齿轮转动,使齿轮转动转轴和挡板转动,从而使挡板对风道进行控制空气流通量的大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能控制空气流通量大小的技术问题。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加热管设置有四个,所述加热管呈S形结构,所述加热管呈对称结构固定安装在风道的内侧壁。
通过设置的加热管,使加热管可对空气进行加热,通过换气扇将加热后的空气输送到地下建筑内,使地下建筑内空气保持干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潮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过滤网通过凹槽一与风道构成滑动结构,所述凹槽一的上下两侧表面开设有凹槽二,所述凹槽二位于过滤网的靠边位置,所述凹槽二内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靠近过滤网一端固定安装有夹持块。
通过设置的过滤网,过滤网能够用来对空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避免灰尘直接进入低下建筑内,造成建筑内空气质量差的问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地下建筑内空气质量差的技术问题。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凹槽二、弹簧和夹持块均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夹持块通过弹簧构成弹性滑动调节结构,所述夹持块的靠近过滤网一侧表面贴合于过滤网的两侧表面。
通过设置的弹簧,使得弹簧能够带动夹持块进行弹性滑动调节,从而对过滤网进行夹持,使得对于过滤网的安装和拆卸变得简便,且避免过滤网易松动空气过滤效果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地下建筑内空气质量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光伏板吸收太阳能,并转换为电能,给电动推杆、加热管和换气扇进行供电,通过控制电动推杆,控制挡板转动,从而使得能够控制空气流通量的大小,通过加热管对空气进行加热,换气扇将加热后的空气输送到地下建筑内部,使内部空气保持干燥,通过将过滤网穿插在凹槽一内,夹持块在弹簧的作用下,对过滤网进行夹持,过滤网用于对空气进行过滤;
2、通过设置的光伏板,使得光伏板能够用来吸收太阳能并转换成电能对电动推杆、加热管和换气扇提供电能,使得整体节能环保;
3、通过设置的转轴,使得转轴可带动挡板转动调节,且挡板的宽度总和对应于风道内侧壁之间的间距,使得挡板能够用来控制空气流通量的大小;
4、通过设置的电动推杆,电动推杆能够带动齿条上下移动,使齿条带动与齿条相互啮合的齿轮转动,使齿轮转动转轴和挡板转动,从而使挡板对风道进行控制空气流通量的大小;
5、通过设置的加热管,使加热管可对空气进行加热,通过换气扇12将加热后的空气输送到地下建筑内,使地下建筑内空气保持干燥;
6、通过设置的过滤网,过滤网能够用来对空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避免灰尘直接进入低下建筑内,造成建筑内空气质量差的问题;
7、通过设置的弹簧,使得弹簧能够带动夹持块进行弹性滑动调节,从而对过滤网进行夹持,使得对于过滤网的安装和拆卸变得简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部分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凹槽二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风道;2、支撑杆;3、顶棚;4、光伏板;5、转轴;6、挡板;7、连接杆;8、齿轮;9、电动推杆;10、齿条;11、加热管;12、换气扇;13、凹槽一;14、过滤网;15、凹槽二;16、弹簧;17、夹持块;18、换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图5所示,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包括风道1,风道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杆2,支撑杆2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顶棚3,顶棚3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光伏板4,风道1的内侧壁口部位置转动安装有转轴5,转轴5的外侧表面固定安装有挡板6,挡板6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7,风道1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加热管11,风道1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换气扇12,风道1的外侧表面开设有凹槽一13,凹槽一13内滑动安装有过滤网14,风道1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换气管18。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换气管18连接至地下建筑内,将整个装置放置于地面上,通过光伏板4吸收太阳能,并转换为电能,给电动推杆9、加热管11和换气扇12进行供电,通过控制电动推杆9,使齿条10上下移动,从而带动齿轮8转动,齿轮8转动带动转轴5和挡板6转动,在连接杆7的作用下,挡板6之间同步转动,从而使得能够控制空气流通量的大小,通过加热管11对空气进行加热,换气扇12将加热后的空气输送到地下建筑内部,使内部空气保持干燥,避免受潮,通过将过滤网14穿插在凹槽一13内,夹持块17在弹簧16的作用下,对过滤网14进行夹持,从而使过滤网14固定在凹槽一13内,过滤网14用于对空气进行过滤,且需要对过滤网14表面的灰尘进行清理时,只需抽出过滤网14即可将过滤网14取下,使得对于过滤网14表面灰尘的清理变得简便。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支撑杆2设置有四个,支撑杆2之间呈矩形对称均匀固定安装在风道1的上端四角位置,光伏板4设置有两个,顶棚3和光伏板4均倾斜设置。
通过设置的光伏板4,使得光伏板4能够用来吸收太阳能并转换成电能对电动推杆9、加热管11和换气扇12提供电能,使得整体节能环保。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转轴5并列设置有五个,挡板6的数量对应于转轴5的数量,挡板6通过转轴5与风道1构成转动结构,挡板6的宽度总和对应于风道1内侧壁之间的间距。
通过设置的转轴5,使得转轴5可带动挡板6转动调节,且挡板6的宽度总和对应于风道1内侧壁之间的间距,使得挡板6能够用来控制空气流通量的大小。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转轴5的外侧表面固定安装有齿轮8,风道1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9,电动推杆9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齿条10,齿条10通过电动推杆9构成可上下高度调节结构,齿条10与齿轮8相互啮合,挡板6之间通过连接杆7构成同步转动结构。
通过设置的电动推杆9,电动推杆9能够带动齿条10上下移动,使齿条10带动与齿条10相互啮合的齿轮8转动,使齿轮8转动转轴5和挡板6转动,从而使挡板6对风道1进行控制空气流通量的大小。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加热管11设置有四个,加热管11呈S形结构,加热管11呈对称结构固定安装在风道1的内侧壁。
通过设置的加热管11,使加热管11可对空气进行加热,通过换气扇12将加热后的空气输送到地下建筑内,使地下建筑内空气保持干燥。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过滤网14通过凹槽一13与风道1构成滑动结构,凹槽一13的上下两侧表面开设有凹槽二15,凹槽二15位于过滤网14的靠边位置,凹槽二15内固定安装有弹簧16,弹簧16的靠近过滤网14一端固定安装有夹持块17。
通过设置的过滤网14,过滤网14能够用来对空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避免灰尘直接进入低下建筑内,造成建筑内空气质量差的问题。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凹槽二15、弹簧16和夹持块17均对称设置有两个,夹持块17通过弹簧16构成弹性滑动调节结构,夹持块17的靠近过滤网14一侧表面贴合于过滤网14的两侧表面。
通过设置的弹簧16,使得弹簧16能够带动夹持块17进行弹性滑动调节,从而对过滤网14进行夹持,使得对于过滤网14的安装和拆卸变得简便。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包括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顶棚,所述顶棚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光伏板,所述风道的内侧壁口部位置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表面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风道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加热管,所述风道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换气扇,所述风道的外侧表面开设有凹槽一,所述凹槽一内滑动安装有过滤网,所述风道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换气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设置有四个,所述支撑杆之间呈矩形对称均匀固定安装在风道的上端四角位置,所述光伏板设置有两个,所述顶棚和光伏板均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并列设置有五个,所述挡板的数量对应于转轴的数量,所述挡板通过转轴与风道构成转动结构,所述挡板的宽度总和对应于风道内侧壁之间的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外侧表面固定安装有齿轮,所述风道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齿条,所述齿条通过电动推杆构成可上下高度调节结构,所述齿条与齿轮相互啮合,所述挡板之间通过连接杆构成同步转动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设置有四个,所述加热管呈S形结构,所述加热管呈对称结构固定安装在风道的内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通过凹槽一与风道构成滑动结构,所述凹槽一的上下两侧表面开设有凹槽二,所述凹槽二位于过滤网的靠边位置,所述凹槽二内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靠近过滤网一端固定安装有夹持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二、弹簧和夹持块均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夹持块通过弹簧构成弹性滑动调节结构,所述夹持块的靠近过滤网一侧表面贴合于过滤网的两侧表面。
CN202121625736.XU 2021-07-16 2021-07-16 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1439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25736.XU CN216143902U (zh) 2021-07-16 2021-07-16 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25736.XU CN216143902U (zh) 2021-07-16 2021-07-16 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43902U true CN216143902U (zh) 2022-03-29

Family

ID=80802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25736.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143902U (zh) 2021-07-16 2021-07-16 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439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17143A (zh) 百叶式光伏建筑立面和百叶式光伏幕墙
CN216143902U (zh) 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
CN211692182U (zh) 一种双层玻璃窗户
CN206650350U (zh) 一种配电柜
CN111206864B (zh) 玻璃窗内腔清洁结构及其清洁方法
CN219550744U (zh) 绿色建筑节能通风系统
CN205224350U (zh) 百叶式光伏建筑立面和百叶式光伏幕墙
CN106508717A (zh) 一种地下气雾式通风鸡舍
KR100696070B1 (ko) 건축물용 벽면 일체형 실내 환기 시스템
CN216204053U (zh)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用通风节能设备
CN216475766U (zh) 一种多功能太阳能幕墙系统
CN211011783U (zh) 一种建筑幕墙用通风装置
CN211321226U (zh) 一种电源箱散热机构
CN218732692U (zh) 一种分布式光伏发电配电箱
CN117107970B (zh) 用于减少公共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光伏幕墙
CN216744742U (zh) 一种建筑节能换气装置
CN211692183U (zh) 通风切换控制装置及其玻璃窗
CN217439284U (zh) 一种建筑节能隔热通风幕墙
CN212930300U (zh) 一种高层建筑的太阳能式暖通空调
CN219491441U (zh) 一种节能屋顶建筑结构
CN215336655U (zh) 一种用于暖通工程的采暖换热装置
CN219732432U (zh) 一种双层呼吸式节能玻璃幕墙
CN206540256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空气净化设备
CN208738690U (zh) 一种用于高压开关柜的通风装置
CN213657128U (zh) 一种防尘空气能热水器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3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