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31672U - 一种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31672U
CN216131672U CN202121003027.8U CN202121003027U CN216131672U CN 216131672 U CN216131672 U CN 216131672U CN 202121003027 U CN202121003027 U CN 202121003027U CN 216131672 U CN216131672 U CN 2161316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clamp
rod
axis
rela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0302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伟豪
张恒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uxury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uxury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uxury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uxury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0302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316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316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316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 Accessories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支架,属于支撑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支撑杆和夹具,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安装于所述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杆体运动可使所述支撑杆呈折杆状态;所述夹具安装于所述第一杆体,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第一杆体可转动,所述夹具用于安装拍摄终端,所述拍摄终端具有第一镜头,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第一杆体转动可改变所述第一镜头的朝向;所述支撑杆呈折杆状态时,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第一杆体可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镜头朝向第一方向。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通过调节支撑杆的折杆程度,并转动夹具,从而使得第一镜头指向特定的第一方向,从而便于调节拍摄终端的使用角度。

Description

一种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撑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架。
背景技术
支架是一种承托拍摄终端的装置,现有的支架通常包括支撑杆和夹具,夹具用于安装拍摄终端,支撑杆用于支撑夹具。
现有支架的支撑杆通常为沿固定方向延伸的杆件,现有支架的夹具多固定安装于支架,使得拍摄终端的拍摄角度调节范围较小,且不方便利用支架朝向特定的某一方向进行拍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和夹具,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安装于所述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杆体运动可使所述支撑杆呈折杆状态;所述夹具安装于所述第一杆体,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第一杆体可转动,所述夹具用于安装拍摄终端,所述拍摄终端具有第一镜头,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第一杆体转动可改变所述第一镜头的朝向;所述支撑杆呈折杆状态时,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第一杆体可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镜头朝向第一方向。
优选地,所述支架还包括支撑部,所述第二杆体安装于所述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支撑于一平台,所述第一方向为朝向所述平台的方向。
优选地,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第一杆体可绕第二轴线转动,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一镜头的轴线的第一夹角小于等于15°;所述第一夹角定义为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一镜头的轴线的多个夹角中的角度最小的角。
优选地,所述拍摄终端具有第二镜头和显示屏,所述第一镜头和所述第二镜头分别位于所述拍摄终端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初始状态时,所述支撑杆呈直立状态,所述第一镜头或所述第二镜头指向第二方向;所述夹具可保持于所述第一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杆体运动可改变所述第一镜头的朝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支架,包括支撑杆、夹具和发光主体,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安装于所述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杆体运动可使所述支撑杆呈折杆状态;所述发光主体安装于所述第一杆体,所述夹具安装于所述发光主体,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发光主体可转动,所述夹具用于安装拍摄终端,所述拍摄终端具有第一镜头,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发光主体转动可改变所述第一镜头的指向,所述发光主体具有第一发光部;所述支撑杆可呈折杆状态时,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发光主体可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镜头指向所述第一发光部的照射区域。
优选地,所述发光主体呈具有容纳空间的包围状结构,在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发光主体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镜头的指向改变的过程中,所述容纳空间作为所述夹具的通过空间。
优选地,所述发光主体具有一避让面,在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发光主体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镜头指向改变的过程中,所述夹具的背面靠近所述避让面,或者所述夹具靠近所述避让面。
优选地,在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发光主体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镜头指向改变的过程中,所述夹具的背面到所述避让面的最短距离为0到1cm,或者所述夹具到所述避让面的最短距离为0-1cm。
优选地,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发光主体绕第一轴线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镜头指向改变,所述避让面为与所述第一轴线同轴的回转面。
优选地,所述发光主体具有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所述避让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依次相接,在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发光主体转动的过程中,所述夹具可与所述第一限位面相抵,所述夹具可与所述第二限位面相抵。
优选地,所述支架还包括支撑部,所述第二杆体安装于所述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支撑于一平台,当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发光主体可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镜头的指向所述发光主体的照射区域时,所述第一镜头朝向所述平台。
优选地,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发光主体可绕第二轴线转动,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一镜头的轴线的第一夹角小于等于15°;所述第一夹角定义为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一镜头的轴线的多个夹角中的角度最小的角;在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发光主体可绕第二轴线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镜头的指向始终所述第一发光部的照射区域。
优选地,所述支架还包括一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发光主体,在所述支撑杆呈折杆状态之后,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安装部可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镜头指向所述第一发光部的照射区域。
优选地,所述发光主体呈具有容纳空间的包围状结构,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在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安装部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镜头指向改变的过程中,所述容纳空间作为所述夹具的通过空间;所述安装部设于所述发光主体的内缘;所述安装部具有一避让面,在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安装部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镜头指向改变的过程中,所述夹具的背面靠近所述避让面;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安装部可绕第一轴线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镜头指向所述第一发光部的照射区域,所述避让面为与所述第一轴线同轴的回转面;在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安装部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镜头指向改变的过程中,所述夹具的背面到所述避让面的最短距离为0到1cm;所述安装部具有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所述避让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依次相接在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安装部转动的过程中,所述夹具可与所述第一限位面相抵,所述夹具可与所述第二限位面相抵;所述夹具可保持于所述安装部。
优选地,所述拍摄终端具有第二镜头和显示屏,所述第一镜头和所述第二镜头分别位于所述拍摄终端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显示屏位于拍摄终端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初始状态时,所述支撑杆呈直立状态,所述第一镜头或所述第二镜头指向所述发光主体的照射区域;所述夹具可保持于所述发光主体;所述第一杆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杆体运动可改变所述第一镜头的指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支架,包括支撑杆、夹具和安装部,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安装于所述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杆体运动可使所述支撑杆呈折杆状态;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第一杆体,所述夹具安装于所述安装部,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安装部可转动,所述夹具用于安装拍摄终端,所述拍摄终端具有第一镜头,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安装部转动可改变第一镜头的朝向;所述支撑杆可呈折杆状态时,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安装部可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镜头朝向第一方向。
优选地,所述安装部具有一避让面,在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安装部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镜头朝向改变的过程中,所述夹具的背面靠近所述避让面;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安装部可绕第一轴线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镜头朝向第一方向,所述避让面为与所述第一轴线同轴的回转面;在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安装部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镜头朝向改变的过程中,所述夹具的背面到所述避让面的最短距离为0到1cm,或者所述夹具到所述避让面的最短距离为0-1cm;所述安装部具有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所述避让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依次相接,在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安装部转动的过程中,所述夹具可与所述第一限位面相抵,所述夹具可与所述第二限位面相抵。
优选地,所述支架还包括支撑部,所述第二杆体安装于所述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支撑于一平台,当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安装部可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镜头的指向第一方向时,所述第一镜头朝向所述平台。
优选地,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安装部可绕第二轴线转动,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一镜头的轴线的第一夹角小于等于15°;所述第一夹角定义为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一镜头的轴线的多个夹角中的角度最小的角。
优选地,所述拍摄终端具有第二镜头和显示屏,所述第一镜头和所述第二镜头分别位于所述拍摄终端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初始状态时,所述支撑杆呈直立状态,所述第一镜头或所述第二镜头指向第二方向;所述夹具可保持于所述安装部;所述第一杆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杆体运动可改变第一镜头的朝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通过调节支撑杆的折杆程度,并转动夹具,从而使得第一镜头指向特定的第一方向,从而便于调节拍摄终端的使用角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支架的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支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支架中发光主体、夹具、拍摄终端的安装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结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的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发光主体、夹具及拍摄终端另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结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的支架呈折杆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10是图8中发光主体、夹具及拍摄终端的安装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结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所示的支架呈收纳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支架,参照图1、2、8等,包括支撑杆100 和夹具200,支撑杆100包括第一杆体110和第二杆体120,第一杆体110安装于第二杆体120,第一杆体110相对于第二杆体120运动可使支撑杆100呈折杆状态;夹具200安装于第一杆体110,夹具200相对于第一杆体110可转动,夹具200用于安装拍摄终端300,拍摄终端300具有第一镜头310,夹具 200相对于第一杆体110转动可改变第一镜头310的朝向;支撑杆100呈折杆状态时,夹具200相对于第一杆体110可转动以使第一镜头310朝向第一方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通过调节支撑杆100的折杆程度,并转动夹具200,从而使得第一镜头310指向特定的第一方向,从而便于调节拍摄终端的使用角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杆体110可以为定长或可变长度的杆体,第二杆体120可以为定长或可变长度的杆体,示例性地,第一杆体110和第二杆体120均为可伸缩的杆体,且第一杆体110可缩入第二杆体120中。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杆体110与第二杆体120直接相连,第一杆体110转动安装于第二杆体120,第一杆体110相对于第二杆体120可折。示例性地,第一杆体110相对于第二杆体120在一转动角度范围内可转动,当第一杆体110位于转动角度范围的边界时,第一杆体110抵靠于第二杆体120,当第一杆体110抵靠于第二杆体120时,支撑杆 100呈直立状态或90°折杆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参照图8,第一杆体 110与第二杆体120通过一连接件130相连,连接件130可折,从而实现第一杆体110相对于第二杆体120可折。示例性地,连接件130包括第一连接主体131和第二连接主体132,第一连接主体131转动安装于第二连接主体132,从而实现连接件130可折。示例性地,第一连接主体131相对于第二连接主体132在一转动角度范围内可转动,当第一连接主体131位于转动角度范围的边界时,第一连接主体131抵靠于第二连接主体132。示例性地,第一连接主体131抵靠于第二连接主体132,连接件130呈直立状态、或90°折状状态等。示例性地,第一连接主体131延伸形成有两个第一连接部131a,两个第一连接部131a之间为连接槽101,第二连接主体132延伸形成有一第二连接部132a,第二连接部132a安装于连接槽101内,第一紧固组件133依次穿过第一连接部131a、第二连接部132a,第一紧固组件133可以将第一连接部131a紧固于第二连接部132a以使得支撑杆100保持直立状态或折杆状态。第一紧固组件133可以为螺栓螺母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杆体110与第二杆体120通过一柔性件相连,第一杆体110与第二杆体120分别与柔性件的两端,柔性件可折弯从而实现第一杆体110相对于第二杆体120可折。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杆体110可以沿直线、曲线、折线延伸,第二杆体120可以沿直线、曲线、折线延伸。第一杆体110的第一端几何中心至其第二端几何中心的连线为第一延伸线,第一杆体110的第一端为第一杆体110靠近第二杆体120的端部,第一杆体110的第二端为第一杆体110远离第二杆体120的端部;第二杆体120的第一端几何中心至其第二端几何中心的连线为第二延伸线,第二杆体120的第一端为第二杆体120靠近第一杆体110的端部,第二杆体120的第二端为第二杆体 120远离第一杆体110的端部。支撑杆100呈折杆状态是指第一延伸线与第二延伸线的夹角呈非平角,即第一延伸线与第二延伸线的夹角可呈锐角、钝角、直角等,支撑杆100呈直立状态是指第一延伸线与第二延伸线平行或重合。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拍摄终端300可以为手机、平板、相机、摄像机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镜头310的朝向是指沿第一镜头310的轴线且朝向被拍摄区域的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夹具200与第一杆体110 可以直接相连或间接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方向可以为任意的方向,例如向下的方向、或指向支撑平台的方向、或向上的方向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支撑杆100呈折杆状态且夹具200相对于第一杆体110可转动以使第一镜头310朝向第一方向,第一镜头310朝向第一方向时称为目标状态,由前状态至目标状态的过程中,夹具200相对于第一杆体110转动或不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因支撑杆100可折且夹具200转动安装于支撑杆100的第一杆体110,可以使得夹具200的调节范围较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参照图8,支架还包括支撑部400,第二杆体120安装于支撑部400,支撑部400支撑于一平台,第一方向为朝向平台的方向(第一方向与平台支撑面的内法线方向夹角为锐角或 0°)。支撑部400可以为桌面式支撑部400、多脚式支撑部400、夹持式支撑部400等。这样设置的好处是,便于拍摄终端300实现俯拍,并且拍摄终端300经第二杆体120延伸出来,从而便于在拍摄终端300的下方放置被拍摄物体。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参照图5,夹具200相对于第一杆体110可绕第二轴线转动,第二轴线与第一镜头310的轴线的第一夹角小于等于15°(优选地,第二轴线与第一镜头310的轴线重合或平行);第一夹角定义为第二轴线与第一镜头310的轴线的多个夹角中的角度最小的角,第二轴线与第一镜头310的轴线重合、相交、平行、或异面,当第二轴线与第一镜头310的轴线重合或平行时,第二轴线与第一镜头310的轴线的多个夹角分别为0°或180°,故第一夹角为0°;当第二轴线与第一镜头310 的轴线相交且不重合时,第二轴线与第一镜头310的轴线相交形成四个夹角,其中角度最小的角即为第一夹角;当第二轴线与第一镜头310的轴线异面时,过空间任意点作两条直线分别平行于第二轴线与第一镜头310的轴线,该两条直线形成的较小角即为第一夹角。这样设置的好处是,便于调整拍摄终端300的位置,同时不改变或仅小幅改变第一镜头310的朝向。示例性地,当第一镜头310被遮挡、或者显示屏330倒置或显示屏330倾斜时,通过绕第二轴线转动夹具200使得第一镜头310漏出、或者显示屏330正置。
以图7、8为例,夹具夹持拍摄终端,拍摄终端的第一镜头和第二镜头均靠近其顶部,初始时用于自拍,拍摄终端的第一镜头301远离发光主体的底部,当拍摄终端绕第一轴线翻转至夹具第二限位面相抵,拍摄终端的第二镜头301被第二限位面104遮挡,故需要绕第二轴线转动夹具200以解除第二镜头302的遮挡,使得第二镜头302的指向穿过空间10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参照图3、4、10等,拍摄终端 300具有第二镜头320和显示屏330,第一镜头310和第二镜头320分别位于拍摄终端300的第一表面301和第二表面302,显示屏330位于第二表面302,第一表面301与第二表面302相对,初始状态时,支撑杆100呈直立状态,第一镜头310或第二镜头320指向第二方向(相应地,第一镜头310指向第二方向的反方向)。第二方向可以为任意的方向,示例性地,第二方向为指向拍摄终端300的使用者,此时拍摄终端300可用于自拍。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初始状态时,支撑杆100 呈折杆状态,第一镜头310或第二镜头320指向第二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夹具200可保持于第一杆体110,即夹具200在某一位置、某两处位置、或任意位置可保持于第一杆体110。示例性地,夹具200与第一杆体110阻尼转动连接,夹具200可实现任意位置保持于第一杆体110;或者,夹具200与第一杆体110卡接、紧固连接,夹具 200可实现在某一位置、某两处位置保持于第一杆体11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一杆体110 的延伸方向,或者第一镜头310的轴线与第一杆体110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 75~90°(该夹角是指第一镜头310的轴线与第一杆体110的延伸方向的多个夹角中的锐角)。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杆体110相对于第二杆体 120运动可改变第一镜头310的朝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支架,参照图1、2、8,包括支撑杆100、夹具200和发光主体510,支撑杆100包括第一杆体110和第二杆体120,第一杆体110安装于第二杆体120,第一杆体110相对于第二杆体120运动可使支撑杆100呈折杆状态;发光主体510安装于第一杆体110,夹具200安装于发光主体510,夹具200相对于发光主体510可转动,夹具200用于安装拍摄终端300,拍摄终端300具有第一镜头310,夹具200相对于发光主体510转动可改变第一镜头310的指向,发光主体510具有第一发光部511;支撑杆 100可呈折杆状态时,夹具200相对于发光主体510可转动以使第一镜头310 指向第一发光部511的照射区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通过调节支撑杆100的折杆程度,并转动夹具200,从而使得第一镜头310指向特定的第一方向,从而便于调节拍摄终端的使用角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杆体110可以为定长或可变长度的杆体,第二杆体120可以为定长或可变长度的杆体,示例性地,第一杆体110和第二杆体120均为可伸缩的杆体,且第一杆体110可缩入第二杆体120中。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杆体110与第二杆体120直接相连,第一杆体110转动安装于第二杆体120,第一杆体110相对于第二杆体120可折。示例性地,第一杆体110相对于第二杆体120在一转动角度范围内可转动,当第一杆体110位于转动角度范围的边界时,第一杆体110抵靠于第二杆体120,当第一杆体110抵靠于第二杆体120时,支撑杆 100呈直立状态或90°折杆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参照图8,第一杆体110 与第二杆体120通过一连接件130相连,连接件130可折,从而实现第一杆体110相对于第二杆体120可折。示例性地,连接件130包括第一连接主体 131和第二连接主体132,第一连接主体131转动安装于第二连接主体132,从而实现连接件130可折。示例性地,第一连接主体131相对于第二连接主体132在一转动角度范围内可转动,当第一连接主体131位于转动角度范围的边界时,第一连接主体131抵靠于第二连接主体132。示例性地,第一连接主体131抵靠于第二连接主体132,连接件130呈直立状态、或90°折杆状态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杆体110与第二杆体120通过一柔性件相连,第一杆体110与第二杆体120分别与柔性件的两端,柔性件可折弯从而实现第一杆体110相对于第二杆体120可折。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杆体110可以沿直线、曲线、折线延伸,第二杆体120可以沿直线、曲线、折线延伸。第一杆体110的第一端几何中心至其第二端几何中心的连线为第一延伸线,第一杆体110的第一端为第一杆体110靠近第二杆体120的端部,第一杆体110的第二端为第一杆体110远离第二杆体120的端部;第二杆体120的第一端几何中心至其第二端几何中心的连线为第二延伸线,第二杆体120的第一端为第二杆体120靠近第一杆体110的端部,第二杆体120的第二端为第二杆体 120远离第一杆体110的端部。
支撑杆100呈折杆状态是指第一延伸线与第二延伸线的夹角呈非平角,即第一延伸线与第二延伸线的夹角可呈锐角、钝角、直角等,支撑杆100呈直立状态是指第一延伸线与第二延伸线平行或重合。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拍摄终端300可以为手机、平板、相机、摄像机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镜头310的朝向是指沿第一镜头310的轴线且朝向被拍摄区域的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夹具200与发光主体510 可以直接相连或间接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方向可以为任意的方向,例如向下的方向、或指向支撑平台的方向、或向上的方向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支撑杆100呈折杆状态且夹具200相对于发光主体510可转动以使第一镜头310朝向发光主体510 的照射区域,第一镜头310朝向发光主体510的照射区域时称为目标状态,由前状态至目标状态的过程中,夹具200相对于第一杆体110转动或不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因支撑杆100可折且夹具200转动安装于支撑杆100的第一杆体110,可以使得夹具200的调节范围较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参照图3-7、10、11等,发光主体510呈具有容纳空间505的包围状结构,在夹具200相对于发光主体510 转动以使第一镜头310的指向改变的过程中,容纳空间505作为夹具200的通过空间。发光主体510可以呈爱心状、圆环状、多边形状、椭圆环状等。
在本实用性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参照图3-7、10、11等,发光主体510具有一避让面501,在夹具200相对于发光主体510转动以使第一镜头 310指向改变的过程中,夹具200的背面靠近避让面501,或者夹具200靠近避让面501。示例性地,夹具200通过一连接部210转动安装于发光主体510,连接部210连接于夹具200的背面,发光主体510开设有安装槽504,连接主体转动安装于安装槽504内以实现夹具200相对于发光主体510可转动。这样设置的好处是使得支架的结构更为紧凑。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参照图3-7、10、11等,在夹具200相对于发光主体510转动以使第一镜头310指向改变的过程中,夹具 200的背面到避让面501的最短距离为0到1cm,夹具200的背面的任一点到避让面501的任一点的最短连线的长度即为夹具200的背面到避让面501的最短距离。或者夹具200到避让面501的最短距离为0-1cm,夹具200的任一点到避让面501的任一点的最短连线的长度即为夹具200到避让面501的最短距离。这样设置的好处是使得支架的结构更为紧凑。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参照图3-7、10、11等,夹具 200相对于发光主体510绕第一轴线转动以使第一镜头310指向改变,避让面 501为与第一轴线同轴的回转面,例如避让面501可以为圆柱面、圆锥面、球面等。示例性地,连接部210与安装槽504的连接方式为与第一轴线同轴的转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参照图3-7、10、11等,发光主体510具有第一限位面502和第二限位面503,第一限位面502、避让面501 和第二限位面503依次相接,在夹具200相对于发光主体510转动的过程中,夹具200可与第一限位面502相抵,夹具200可与第二限位面503相抵。第一限位面502和第二限位面503作为夹具200相对于发光主体510转动的两个边界。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参照图8等,支架还包括支撑部400,第二杆体120安装于支撑部400,支撑部400支撑于一平台,当夹具 200相对于发光主体510可转动以使第一镜头310的指向第一方向时,第一方向为朝向平台的方向从而便于实现俯拍,并且拍摄终端300经第二杆体120 延伸出来,从而便于在拍摄终端300的下方放置被拍摄物体。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参照图3、4、10等,拍摄终端 300具有第二镜头320和显示屏330,第一镜头310和第二镜头320分别位于拍摄终端300的第一表面301和第二表面302,显示屏330位于拍摄终端300 的第二表面302,第一表面301与第二表面302相对,初始状态时,支撑杆 100呈直立状态,第一镜头310或第二镜头320指向发光主体510的照射区域。第二方向可以为任意的方向,示例性地,第二方向为水平方向,且此时第二镜头320朝向发光主体510的照射区域,这样可方便使用者自拍。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夹具200可保持于发光主体510。即夹具200在某一位置、某两处位置、或任意位置可保持于发光主体510。示例性地,夹具200与发光主体510阻尼转动连接,夹具200可实现任意位置保持于发光主体510;或者,夹具200与发光主体510卡接、紧固连接,夹具 200可实现在某一位置、某两处位置保持于发光主体51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一杆体110 的延伸方向。或者第一镜头310的轴线与第一杆体110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 75~90°(该夹角是指第一镜头310的轴线与第一杆体110的延伸方向的多个夹角中的锐角)。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杆体110相对于第二杆体 120运动可改变第一镜头310的指向。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夹具200相对于发光主体510 可绕第二轴线转动,第二轴线与第一镜头310的轴线的第一夹角小于等于 15°;第一夹角定义为第二轴线与第一镜头310的轴线的多个夹角中的角度最小的角;在夹具200绕第二轴线转动的过程中,第一镜头310的指向始终第一发光部511的照射区域。第二轴线与第一镜头310的轴线重合、相交、平行、或异面,当第二轴线与第一镜头310的轴线重合或平行时,第二轴线与第一镜头310的轴线的多个夹角分别为0°或180°,故第一夹角为0°;当第二轴线与第一镜头310的轴线相交且不重合时,第二轴线与第一镜头310 的轴线相交形成四个夹角,其中角度最小的角即为第一夹角;当第二轴线与第一镜头310的轴线异面时,过空间任意点作两条直线分别平行于第二轴线与第一镜头310的轴线,该两条直线形成的较小角即为第一夹角。这样设置的好处是,便于调整拍摄终端300的位置,同时不改变或仅小幅改变第一镜头310的朝向,示例性地,当第一镜头310被遮挡、或者显示屏330倒置或显示屏330倾斜时,通过绕第二轴线转动夹具200使得第一镜头310露出、或者显示屏330正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参照图3-7、10、11等,支架还包括一安装部520,安装部520安装于发光主体510,夹具200安装于安装部520,在第一杆体110相对于第二杆体120运动之后,夹具200相对于安装部520可转动以使第一镜头310指向第一发光部511的照射区域。在此实现方式中,夹具200与发光主体510间接相连。
示例性地,发光主体510呈具有容纳空间505的包围状结构,安装部520 位于容纳空间505,在夹具200相对于安装部520转动以使第一镜头310指向改变的过程中,容纳空间505作为夹具200的通过空间。
示例性地,安装部520设于发光主体510的内缘。
示例性地,安装部520具有一避让面501,在夹具200相对于安装部520 转动以使第一镜头310指向改变的过程中,夹具200的背面靠近避让面501,或者夹具200靠近避让面501。这样设置的好处是使得支架的结构更为紧凑。示例性地,夹具200通过一连接部210转动安装于发光主体510,连接部210 连接于夹具200的背面,发光主体510开设有安装槽504,连接部210转动安装于安装槽504内以实现夹具200相对于发光主体510可转动。这样设置的好处是使得支架的结构更为紧凑。
示例性地,夹具200相对于安装部520可绕第一轴线转动以使第一镜头 310指向第一发光部511的照射区域,避让面501为与第一轴线同轴的回转面,避让面501可以为圆柱面、圆锥面、球面等。
示例性地,在夹具200相对于安装部520转动以使第一镜头310指向第一发光部511的照射区域的过程中,夹具200的背面到避让面501的最短距离为0到1cm,夹角的背面任一点到避让面501任一点的最短连线的长度即为夹具200的背面到避让面501的最短距离;或者夹具200到避让面501的最短距离为0-1cm,夹角的任一点到避让面501任一点的最短连线的长度即为夹具200到避让面501的最短距离。
示例性地,安装部520具有第一限位面502和第二限位面503,第一限位面502、避让面501和第二限位面503依次相接,在夹具200相对于安装部 520转动的过程中,夹具200可与第一限位面502相抵,夹具200可与第二限位面503相抵。第一限位面502和第二限位面503作为夹具200相对于安装部520转动的两个边界。
示例性地,夹具200可保持于安装部520。
下面将以图1、2、3、4、10、12等为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过程:
1.初始状态时,支撑杆100呈直立状态,支架的支撑部400打开,支撑部400为多脚支撑部400,支架的支撑部400支撑于一平台,拍摄终端300为具有第一镜头310、第二镜头320和显示屏330的手机,第一镜头310为手机的后置摄像头,第二镜头320为手机的前置摄像头,一种使用方式是,夹具 200与第一限位面502相抵,使用者位于或部分位于发光主体510的照射区域,拍摄终端300可用于使用者自拍,第二镜头320朝向使用者,显示屏330用于监视第二镜头320的画面;另一种使用方式是,夹具200与第二限位面503 相抵,使用者位于背离发光主体510的区域,拍摄终端300用于拍摄他人或他物,第一镜头310朝向发光主体510的照射区域,显示屏330用于监视第一镜头310的画面;当然地,初始状态时不排除该支架的其他使用方式。
2.支撑杆100呈折杆状态时,第一杆体110与第二杆体120呈90°,可转动调整夹具200,使得拍摄终端300的第一镜头310指向平台且第一镜头 310朝向发光主体510的照射区域,此时支架可用于俯拍平台的物体。
3.当不使用该支架时,第一杆体110可伸缩,第二杆体120可伸缩,且第一杆体110收缩进第二杆体120,从而使得支撑杆100呈收缩状态;支撑部 400折叠收纳于支撑杆100;夹具200的夹持部可收纳;发光主体510、夹具 200作为一个整体可收纳于支撑部40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支架,参照图1、2、8等,包括支撑杆100、夹具200和安装部520,支撑杆100包括第一杆体110和第二杆体120,第一杆体110安装于第二杆体120,第一杆体110相对于第二杆体120运动可使支撑杆100呈折杆状态;安装部520安装于第一杆体110,夹具200安装于安装部520,夹具200相对于安装部520可转动,夹具200用于安装拍摄终端300,拍摄终端300具有第一镜头310,夹具200相对于安装部520转动可改变第一镜头310的朝向;第一杆体110相对于第二杆体120可折以使第一镜头310 朝向第一方向;在支撑杆100呈折杆状态且夹具200相对于安装部520转动以使第一镜头310朝向第一方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通过调节支撑杆100的折杆程度,并转动夹具200,从而使得第一镜头310指向特定的第一方向,从而便于调节拍摄终端的使用角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安装部520可直接或间接安装于第一杆体11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杆体110可以为定长或可变长度的杆体,第二杆体120可以为定长或可变长度的杆体,示例性地,第一杆体110和第二杆体120均为可伸缩的杆体,且第一杆体110可缩入第二杆体120中。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杆体110与第二杆体120直接相连,第一杆体110转动安装于第二杆体120,第一杆体110相对于第二杆体120可折。示例性地,第一杆体110相对于第二杆体120在一转动角度范围内可转动,当第一杆体110位于转动角度范围的边界时,第一杆体110抵靠于第二杆体120,当第一杆体110抵靠于第二杆体120时,支撑杆 100呈直立状态或90°折杆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参照图9,第一杆体 110与第二杆体120通过一连接件130相连,连接件130可折,从而实现第一杆体110相对于第二杆体120可折。示例性地,连接件130包括第一连接主体131和第二连接主体132,第一连接主体131转动安装于第二连接主体132,从而实现连接件130可折。示例性地,第一连接主体131相对于第二连接主体132在一转动角度范围内可转动,当第一连接主体131位于转动角度范围的边界时,第一连接主体131抵靠于第二连接主体132。示例性地,第一连接主体131抵靠于第二连接主体132,连接件130呈直立状态、或90°折状状态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杆体110与第二杆体120通过一柔性件相连,第一杆体110与第二杆体120分别与柔性件的两端,柔性件可折弯从而实现第一杆体110相对于第二杆体120可折。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杆体110可以沿直线、曲线、折线延伸,第二杆体120可以沿直线、曲线、折线延伸。第一杆体110的第一端几何中心至其第二端几何中心的连线为第一延伸线,第一杆体110的第一端为第一杆体110靠近第二杆体120的端部,第一杆体110的第二端为第一杆体110远离第二杆体120的端部;第二杆体120的第一端几何中心至其第二端几何中心的连线为第二延伸线,第二杆体120的第一端为第二杆体120靠近第一杆体110的端部,第二杆体120的第二端为第二杆体 120远离第一杆体110的端部。
支撑杆100呈折杆状态是指第一延伸线与第二延伸线的夹角呈非平角,即第一延伸线与第二延伸线的夹角可呈锐角、钝角、直角等,支撑杆100呈直立状态是指第一延伸线与第二延伸线平行或重合。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拍摄终端300可以为手机、平板、相机、摄像机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镜头310的朝向是指沿第一镜头310的轴线且朝向被拍摄区域的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夹具200与第一杆体110 可以直接相连或间接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方向可以为任意的方向,例如向下的方向、或指向支撑平台的方向、或向上的方向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支撑杆100呈折杆状态且夹具200相对于安装部520可转动以使第一镜头310朝向第一方向,第一镜头310朝向第一方向时称为目标状态,由前状态至目标状态的过程中,夹具200相对于第一杆体110转动或不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因支撑杆100可折且夹具200转动安装于支撑杆100的第一杆体110,可以使得夹具200的调节范围较大。
示例性地,参照图3-7、10、11等,安装部520具有一避让面501,在夹具200相对于安装部520转动以使第一镜头310朝向改变的过程中,夹具200 的背面靠近避让面501;夹具200相对于发光主体510可绕第一轴线转动以使第一镜头310朝向第一方向,避让面501为与第一轴线同轴的回转面,回转面可以为球面、圆柱面、圆锥面等。
示例性地,参照图3-7、10、11等,在夹具200相对于安装部520转动以使第一镜头310朝向第一方向的过程中,夹具200的背面到避让面501的最短距离为0到1cm,夹具200的背面任一点到避让面501的任一点的最短连线的长度即为夹具200的背面到避让面501的最短距离;或者,夹具200到避让面501的最短距离为0-1cm,夹具200的背面任一点到避让面501的任一点的最短连线的长度即为夹具200的背面到避让面501的最短距离。
示例性地,参照图3-7、10、11等,安装部520具有第一限位面502和第二限位面503,第一限位面502、避让面501和第二限位面503依次相接,在夹具200相对于安装部520转动的过程中,夹具200可与第一限位面502 相抵,夹具200可与第二限位面503相抵。第一限位面502和第二限位面503 分别作为夹具200相对于安装部520转动的两个边界。
示例性地,参照图3-7、10、11等,支架还包括支撑部400,第二杆体 120安装于支撑部400,支撑部400支撑于一平台,当夹具200相对于发光主体510可转动以使第一镜头310的指向第一方向时,第一镜头310朝向平台,此时第一方向与平台支撑面的内法线方向夹角为锐角或0°。支撑部400可以为桌面式支撑部400、多脚式支撑部400、夹持式支撑部400等。这样设置的好处是,便于拍摄终端300实现俯拍,并且拍摄终端300经第二杆体120延伸出来,从而便于在拍摄终端300的下方放置被拍摄物体。
示例性地,参照图3-7、10、11等,夹具200相对于安装部520可绕第二轴线转动,第二轴线与第一镜头310的轴线的第一夹角小于等于15°(优选地,第二轴线与第一镜头310的轴线重合或平行);第一夹角定义为第二轴线与显示屏330的法线的多个夹角中的角度最小的角。第二轴线与第一镜头310的轴线重合、相交、平行、或异面,当第二轴线与第一镜头310的轴线重合或平行时,第二轴线与第一镜头310的轴线的多个夹角分别为0°或 180°,故第一夹角为0°;当第二轴线与第一镜头310的轴线相交且不重合时,第二轴线与第一镜头310的轴线相交形成四个夹角,其中角度最小的角即为第一夹角;当第二轴线与第一镜头310的轴线异面时,过空间任意点作两条直线分别平行于第二轴线与第一镜头310的轴线,该两条直线形成的较小角即为第一夹角。这样设置的好处是,便于调整拍摄终端300的位置,同时不改变或仅小幅改变第一镜头310的朝向。示例性地,当第一镜头310被遮挡、或者显示屏330倒置或显示屏330倾斜时,通过绕第二轴线转动夹具 200使得第一镜头310漏出、或者显示屏330正置。
示例性地,参照图3-7、10、11等,拍摄终端300具有第二镜头320和显示屏330,第一镜头310和第二镜头320分别位于拍摄终端300的第一表面 301和第二表面302,显示屏330位于第二表面302,第一表面301与第二表面302相对,初始状态时,支撑杆100呈直立状态,第一镜头310或第二镜头320指向第二方向(相应地,第一镜头310指向第二方向的反方向)。示例性地,第二方向为指向拍摄终端300的使用者,此时拍摄终端300可用于自拍。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初始状态时,支撑杆100 呈折杆状态,第一镜头310或第二镜头320指向第二方向。
示例性地,夹具200可保持于安装部520,即夹具200在某一位置、某两处位置、或任意位置可保持于第一杆体110。示例性地,夹具200与第一杆体110阻尼转动连接,夹具200可实现任意位置保持于第一杆体110;或者,夹具200与第一杆体110卡接、紧固连接,夹具200可实现在某一位置、某两处位置保持于第一杆体110。
示例性地,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一杆体110的延伸方向,或者第一镜头310 的轴线与第一杆体110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75~90°(该夹角是指第一镜头 310的轴线与第一杆体110的延伸方向的多个夹角中的锐角)。
示例性地,第一杆体110相对于第二杆体120运动可改变第一镜头310 的朝向。
以上,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20)

1.一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和夹具,
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安装于所述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杆体运动可使所述支撑杆呈折杆状态;
所述夹具安装于所述第一杆体,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第一杆体可转动,所述夹具用于安装拍摄终端,所述拍摄终端具有第一镜头,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第一杆体转动可改变所述第一镜头的朝向;
所述支撑杆呈折杆状态时,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第一杆体可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镜头朝向第一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支撑部,所述第二杆体安装于所述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支撑于一平台,所述第一方向为朝向所述平台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第一杆体可绕第二轴线转动,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一镜头的轴线的第一夹角小于等于15°;所述第一夹角定义为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一镜头的轴线的多个夹角中的角度最小的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终端具有第二镜头和显示屏,所述第一镜头和所述第二镜头分别位于所述拍摄终端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初始状态时,所述支撑杆呈直立状态,所述第一镜头或所述第二镜头指向第二方向;
所述夹具可保持于所述第一杆体;
所述第一杆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杆体运动可改变所述第一镜头的朝向。
5.一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夹具和发光主体,
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安装于所述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杆体运动可使所述支撑杆呈折杆状态;
所述发光主体安装于所述第一杆体,所述夹具安装于所述发光主体,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发光主体可转动,所述夹具用于安装拍摄终端,所述拍摄终端具有第一镜头,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发光主体转动可改变所述第一镜头的指向,所述发光主体具有第一发光部;
所述支撑杆可呈折杆状态时,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发光主体可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镜头指向所述第一发光部的照射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主体呈具有容纳空间的包围状结构,在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发光主体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镜头的指向改变的过程中,所述容纳空间作为所述夹具的通过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主体具有一避让面,在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发光主体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镜头指向改变的过程中,所述夹具的背面靠近所述避让面,或者所述夹具靠近所述避让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发光主体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镜头指向改变的过程中,所述夹具的背面到所述避让面的最短距离为0到1cm,或者所述夹具到所述避让面的最短距离为0-1c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发光主体绕第一轴线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镜头指向改变,所述避让面为与所述第一轴线同轴的回转面。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主体具有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所述避让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依次相接,在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发光主体转动的过程中,所述夹具可与所述第一限位面相抵,所述夹具可与所述第二限位面相抵。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支撑部,所述第二杆体安装于所述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支撑于一平台,当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发光主体可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镜头的指向所述发光主体的照射区域时,所述第一镜头朝向所述平台。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发光主体可绕第二轴线转动,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一镜头的轴线的第一夹角小于等于15°;所述第一夹角定义为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一镜头的轴线的多个夹角中的角度最小的角;
在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发光主体可绕第二轴线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镜头的指向始终所述第一发光部的照射区域。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一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发光主体,
在所述支撑杆呈折杆状态之后,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安装部可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镜头指向所述第一发光部的照射区域。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主体呈具有容纳空间的包围状结构,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在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安装部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镜头指向改变的过程中,所述容纳空间作为所述夹具的通过空间;
所述安装部设于所述发光主体的内缘;
所述安装部具有一避让面,在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安装部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镜头指向改变的过程中,所述夹具的背面靠近所述避让面;
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安装部可绕第一轴线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镜头指向所述第一发光部的照射区域,所述避让面为与所述第一轴线同轴的回转面;
在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安装部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镜头指向改变的过程中,所述夹具的背面到所述避让面的最短距离为0到1cm;
所述安装部具有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所述避让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依次相接在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安装部转动的过程中,所述夹具可与所述第一限位面相抵,所述夹具可与所述第二限位面相抵;
所述夹具可保持于所述安装部。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终端具有第二镜头和显示屏,所述第一镜头和所述第二镜头分别位于所述拍摄终端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显示屏位于拍摄终端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初始状态时,所述支撑杆呈直立状态,所述第一镜头或所述第二镜头指向所述发光主体的照射区域;
所述夹具可保持于所述发光主体;
所述第一杆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杆体运动可改变所述第一镜头的指向。
16.一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夹具和安装部,
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安装于所述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杆体运动可使所述支撑杆呈折杆状态;
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第一杆体,所述夹具安装于所述安装部,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安装部可转动,所述夹具用于安装拍摄终端,所述拍摄终端具有第一镜头,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安装部转动可改变第一镜头的朝向;
所述支撑杆可呈折杆状态时,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安装部可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镜头朝向第一方向。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具有一避让面,在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安装部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镜头朝向改变的过程中,所述夹具的背面靠近所述避让面;
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安装部可绕第一轴线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镜头朝向第一方向,所述避让面为与所述第一轴线同轴的回转面;
在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安装部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镜头朝向改变的过程中,所述夹具的背面到所述避让面的最短距离为0到1cm,或者所述夹具到所述避让面的最短距离为0-1cm;
所述安装部具有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所述避让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依次相接,在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安装部转动的过程中,所述夹具可与所述第一限位面相抵,所述夹具可与所述第二限位面相抵。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支撑部,所述第二杆体安装于所述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支撑于一平台,当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安装部可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镜头的指向第一方向时,所述第一镜头朝向所述平台。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安装部可绕第二轴线转动,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一镜头的轴线的第一夹角小于等于15°;所述第一夹角定义为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一镜头的轴线的多个夹角中的角度最小的角。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终端具有第二镜头和显示屏,所述第一镜头和所述第二镜头分别位于所述拍摄终端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初始状态时,所述支撑杆呈直立状态,所述第一镜头或所述第二镜头指向第二方向;
所述夹具可保持于所述安装部;
所述第一杆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杆体运动可改变第一镜头的朝向。
CN202121003027.8U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支架 Active CN2161316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03027.8U CN216131672U (zh)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03027.8U CN216131672U (zh)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31672U true CN216131672U (zh) 2022-03-25

Family

ID=80764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03027.8U Active CN216131672U (zh)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316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875615U (zh) 一种提词器
US7586537B2 (en) Dome type camera
US7677510B2 (en) Tripod for a camera
CN105827903A (zh) 摄像头模组和移动终端
KR102089862B1 (ko) 수평조절기능을 갖는 조명일체형 카메라 지지대
US8477237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djustable camera
CN216131672U (zh) 一种支架
CN210199468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摄影支架
CN216817137U (zh) 一种补光灯及支架
US7406257B2 (en) Video presenter including table with curved contour
CN209105237U (zh) 一种手机摄像头的安装装置
CN216479839U (zh) 一种壁挂式云台摄像装置
US11808438B1 (en) Fill light
CN212745794U (zh) 翻转屏及夹持装置
CN215173351U (zh) 一种具有补光灯的拍摄支架
CN219712839U (zh) 多功能摄影云台
CN210428043U (zh) 外置闪光灯及相机
CN219659817U (zh) 一种能够实现手机后置摄像头自拍的装置
CN112912658B (zh) 可伸缩弯折的支撑结构、拍摄支撑装置、风扇及灯具
CN219102546U (zh) 带有可伸缩折叠臂夹的跟拍云台
CN210351331U (zh) 一种具有摄像头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及其辅助配件
CN219834200U (zh) 一种稳定型三脚落地直播视频支架
CN212718976U (zh) 拍摄支撑装置
US11988320B2 (en) Shooting stand with balancing weight
CN220016654U (zh) 瞄准摄影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