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18129U - 一种双护层传感光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护层传感光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18129U
CN216118129U CN202122764219.7U CN202122764219U CN216118129U CN 216118129 U CN216118129 U CN 216118129U CN 202122764219 U CN202122764219 U CN 202122764219U CN 216118129 U CN216118129 U CN 2161181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ath
sensing
double
rfid electronic
electronic ta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6421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为
徐钰凯
韩庆涛
文继超
冷美潼
申卫攀
刘显华
邬振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engt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engt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engt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engt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6421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181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181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181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护层传感光缆,属于通信光缆技术领域。该双护层传感光缆包括传感缆芯、呈扁平式长圆形的外护层和RFID电子标签,外护层的外壁面设置有贴附平面,贴附平面用于安装在待检测物体上,贴附平面与待检测物体连接牢固;外护层呈扁平式长圆形,具有良好的贴合性,不易发生翻滚,避免双护层传感光缆与待检测物体发生错位;通过在外护层和传感缆芯之间设置RFID电子标签,RFID电子标签与贴附平面平行,一方面增大RFID电子标签与待检测物体的对应面积,另一方面减小RFID电子标签与待检测物体之间的间距,提高检测精度和检测稳定性,实现对传感光缆的精准管理和维护。

Description

一种双护层传感光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光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护层传感光缆。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不断完善,传感光缆在光通信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通过对于光纤线路附件的温度变化来监测是否有火灾隐患,通过感知光纤线路附近的震动来监测是否有恶意破坏专用线路的突发情况。对于事故进行提前监测和预警。传感光缆的机械性能优异,能够满足多种环境需要,广泛应用于电力电缆的安全预警,矿业、隧道、油井温度监测,大型场馆,热流密集区域的监控以及专用通信网络的安全监控。
然而,由于线缆敷设的环境比较复杂,造成对传感光缆的伤害后失去原有作用;同时由于敷设管道内线缆复杂多变,不能及时提供传感光缆的具体检测信息和具体位置,导致维护管理不便捷。
为此,亟需提供一种双护层传感光缆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护层传感光缆,能够及时提供传感光缆的具体检测信息和位置,便于智能化管理维护。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护层传感光缆,包括:
传感缆芯;
呈扁平式长圆形的外护层,所述外护层的重心处设置有所述传感缆芯,所述外护层的外壁面设置有贴附平面;
RFID电子标签,设置于所述外护层内且位于所述贴附平面和所述传感缆芯之间,所述RFID电子标签与所述贴附平面平行。
作为双护层传感光缆的可选方案,所述RFID电子标签设置有至少两组,至少两组所述RFID电子标签对称设置于所述传感缆芯的相对两侧,所述贴附平面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贴附平面对称设置于所述传感缆芯的相对两侧,每组所述RFID电子标签与所述贴附平面一一对应设置。
作为双护层传感光缆的可选方案,一组所述RFID电子标签包括多个所述RFID电子标签,多个所述RFID电子标签沿所述外护层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作为双护层传感光缆的可选方案,还包括加强件,所述外护层内设置有所述加强件。
作为双护层传感光缆的可选方案,所述加强件设置有至少一对,至少一对所述加强件对称设置于所述传感缆芯的相对两侧。
作为双护层传感光缆的可选方案,所述加强件采用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质或橡塑复合弹性材质制成。
作为双护层传感光缆的可选方案,所述传感缆芯从内向外依次包括多模光纤、紧套层、芳纶纱层、铠装层和内护层,所述RFID电子标签位于所述内护层和所述贴附平面之间。
作为双护层传感光缆的可选方案,所述紧套层采用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材质制成,所述芳纶纱层采用对位芳酰胺纤维材质制成。
作为双护层传感光缆的可选方案,所述铠装层为不锈钢钢丝编织网。
作为双护层传感光缆的可选方案,所述内护层和所述外护层均采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材质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双护层传感光缆,外护层的外壁面设置有贴附平面,贴附平面用于安装在待检测物体上,贴附平面与待检测物体连接牢固;外护层呈扁平式长圆形,具有良好的贴合性,不易发生翻滚,避免双护层传感光缆与待检测物体发生错位;通过在外护层和传感缆芯之间设置RFID电子标签,RFID电子标签与贴附平面平行,一方面增大RFID电子标签与待检测物体的对应面积,另一方面减小RFID电子标签与待检测物体之间的间距,提高检测精度和检测稳定性,实现对传感光缆的精准管理和维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护层传感光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传感缆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传感缆芯;2、外护层;3、RFID电子标签;4、加强件;
11、多模光纤;12、紧套层;13、芳纶纱层;14、铠装层;15、内护层;
21、贴附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为了能够及时提供传感光缆的具体检测信息和位置,便于智能化管理维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护层传感光缆,以下结合图1至图2对本实施例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该双护层传感光缆包括传感缆芯1、呈扁平式长圆形的外护层2和RFID电子标签3,外护层2的重心处设置有传感缆芯1,外护层2的外壁面设置有贴附平面21。RFID电子标签3设置于外护层2内且位于贴附平面21和传感缆芯1之间,RFID电子标签3与贴附平面21平行。RFID电子标签3采用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其原理是阅读器与便签之间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式的数据通信,达到识别目标的目的。
简而言之,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双护层传感光缆,外护层2的外壁面设置有贴附平面21,贴附平面21用于安装在待检测物体上,贴附平面21与待检测物体连接牢固;外护层2呈扁平式长圆形,具有良好的贴合性,不易发生翻滚,避免双护层传感光缆与待检测物体发生错位;通过在外护层2和传感缆芯1之间设置RFID电子标签3,RFID电子标签3与贴附平面21平行,一方面增大RFID电子标签3与待检测物体的对应面积,另一方面减小RFID电子标签3与待检测物体之间的间距,提高检测精度和检测稳定性,实现对传感光缆的精准管理和维护。
具体地,外护层2上下左右对称,一方面避免了传感光缆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翻滚,另一方面使双护层传感光缆受力均匀。传感缆芯1设置在外护层2的中心位置。
进一步地,RFID电子标签3设置有至少两组,至少两组RFID电子标签3相对传感缆芯1的轴线对称设置于传感缆芯1的相对两侧,贴附平面21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贴附平面21相对传感缆芯1的轴线对称设置于传感缆芯1的相对两侧,每组RFID电子标签3与贴附平面21一一对应设置。具体地,如图1所示,由于温度或震动的传导方向是多方向,在传感缆芯1的相对两侧均设置RFID电子标签3,可以同时测量多组数值,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一组RFID电子标签3包括多个RFID电子标签3,多个RFID电子标签3沿外护层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外护层2内并靠近贴附平面21上,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双护层传感光缆还包括加强件4,外护层2内设置有加强件4。使得稳定性更好,提高了机械强度,能承受较大范围的拉力,从而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加强件4设置有至少一对,至少一对加强件4相对传感缆芯1的轴线对称设置于传感缆芯1的两侧。具体地,加强件4设置有一对,一对加强件4设置在传感缆芯1的左右两侧,RFID电子标签3设置在传感缆芯1的上下两侧,加强件4的设置不会对RFID电子标签3的检测产生阻挡影响,提高RFID电子标签3的检测准确性。
进一步地,加强件4采用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质或橡塑复合弹性材质制成。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或橡塑复合弹性材料,都具有高柔软性和优良的耐弯曲特性。
进一步地,传感缆芯1从内向外依次包括多模光纤11、紧套层12、芳纶纱层13、铠装层14和内护层15,RFID电子标签3位于内护层15和贴附平面21之间。提高传感光缆的耐磨、耐弯曲特性,具有快速施工布放、优异的抗侧压能力,能够有效的保护传感光缆在恶劣的环境下不受到影响,从而保证传感光缆信号的正常使用。
多模光纤11的光纤为弯曲不敏感光纤,光纤传输信息容量大,传输效率高,具有抗弯曲、扭曲、拉力和侧压的高性能,使用范围广,线路衰减低。
进一步地,紧套层12外径为0.5mm,采用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材质制成,提高了光纤的抗压能力。芳纶纱层13采用对位芳酰胺纤维材质制成。对位芳酰胺纤维确保光纤传输特性长期稳定。
进一步地,铠装层14为不锈钢钢丝编织网或不锈钢软管制成。铠装层14为不锈钢钢丝编织网时,利用网状结构,当外界作用力对传感光缆表面进行压缩或拉伸时,能够随保护层的压缩或拉伸而同步变形,不仅有利用提高测量精度,而且安全性高,能够提高在恶劣环境下的使用寿命。
内护层15和外护层2均采用低烟无卤阻燃型材料。进一步地,内护层15和外护层2均采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TPU)制成。低烟无卤阻燃TPU护套料具有卓越的高张力、高拉力、强韧和耐老化的特性,是一种弹性好的护套料,加强了对光缆的保护和支撑作用,提高了光缆的柔软性和抗压能力,达到了高弹性的要求不受外界压力的影响,有效防止受到外界机械压力破坏。
本实施例中的传感光缆可用做分布式传感器件的传感光缆。在传感光缆的内护层15与外护层2之间置入RFID电子标签3,贴合电力线缆使用,达到对敷设的电力线缆进行智能化管理维护的作用。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说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双护层传感光缆,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感缆芯(1);
呈扁平式长圆形的外护层(2),所述外护层(2)的重心处设置有所述传感缆芯(1),所述外护层(2)的外壁面设置有贴附平面(21);
RFID电子标签(3),设置于所述外护层(2)内且位于所述贴附平面(21)和所述传感缆芯(1)之间,所述RFID电子标签(3)与所述贴附平面(21)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护层传感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RFID电子标签(3)设置有至少两组,至少两组所述RFID电子标签(3)相对所述传感缆芯(1)的轴线对称设置于所述传感缆芯(1)的两侧,所述贴附平面(21)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贴附平面(21)相对所述传感缆芯(1)的轴线对称设置于所述传感缆芯(1)的两侧,每组所述RFID电子标签(3)与所述贴附平面(21)一一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护层传感光缆,其特征在于,一组所述RFID电子标签(3)包括多个所述RFID电子标签(3),多个所述RFID电子标签(3)沿所述外护层(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外护层(2)内并靠近所述贴附平面(2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护层传感光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件(4),所述外护层(2)内设置有所述加强件(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护层传感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4)设置有至少一对,至少一对所述加强件(4)相对所述传感缆芯(1)的轴线对称设置于所述传感缆芯(1)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护层传感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4)采用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质或橡塑复合弹性材质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双护层传感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缆芯(1)从内向外依次包括多模光纤(11)、紧套层(12)、芳纶纱层(13)、铠装层(14)和内护层(15),所述RFID电子标签(3)位于所述内护层(15)和所述贴附平面(21)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护层传感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套层(12)采用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材质制成,所述芳纶纱层(13)采用对位芳酰胺纤维材质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护层传感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铠装层(14)为不锈钢钢丝编织网。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护层传感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护层(15)和所述外护层(2)均采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材质制成。
CN202122764219.7U 2021-11-12 2021-11-12 一种双护层传感光缆 Active CN2161181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64219.7U CN216118129U (zh) 2021-11-12 2021-11-12 一种双护层传感光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64219.7U CN216118129U (zh) 2021-11-12 2021-11-12 一种双护层传感光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18129U true CN216118129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715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64219.7U Active CN216118129U (zh) 2021-11-12 2021-11-12 一种双护层传感光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181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21964B2 (en) Non-stranded high strength fiber optic cable
US6618526B2 (en) Fiber optic cables
US4930852A (en) Optical fiber mounting and structural monitoring
CN201876588U (zh) 用于煤矿井下温度监测的感温光缆
CN216118129U (zh) 一种双护层传感光缆
CN113917640A (zh) 一种双护层传感光缆
CN101852904A (zh) 具有铠装层的压敏型光缆
CN102681114A (zh) 一种铠装感测光缆
CN111354509B (zh) 一种脐带缆系统
CN102213808B (zh) 安全预警系统用的“s”型弯曲放置光缆及其使用方法
CN115711634B (zh) 一种灵敏度增强的传感光缆
CN218332099U (zh) 异型智能光缆
CN208256340U (zh) 智能型电缆
CN201112011Y (zh) 一种铁路光电综合电缆
CN214669751U (zh) 一种非金属防蚁架空管道引入光缆
CN201732192U (zh) 一种铠装感测光缆
CN210051946U (zh) 一种改进的非金属加强电梯光缆
CN115508966A (zh) 异型智能光缆
CN216485680U (zh) 一种高导热型感温传感光缆
CN112817107A (zh) 一种非金属防蚁架空管道引入光缆
CN209373191U (zh) 一种可测漏的热力管道测温光缆
CN216210129U (zh) 一种具有通信和传感功能的8字型光缆
CN107544119B (zh) 可探测光缆和通信系统
CN114220600B (zh) 一种多种传输功能的光缆
CN203839113U (zh) 高灵敏度的光纤应力传感光电复合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