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13459U - 一种防眩光透镜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眩光透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13459U
CN216113459U CN202122101293.0U CN202122101293U CN216113459U CN 216113459 U CN216113459 U CN 216113459U CN 202122101293 U CN202122101293 U CN 202122101293U CN 216113459 U CN216113459 U CN 2161134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surface
ring area
bum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0129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Hengzheng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Hengzheng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Hengzheng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Hengzheng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0129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134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134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134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眩光透镜,包括沿轴向向内沉设的出光面和入光孔以及设置在外侧壁上的反射面,出光面包括位于中心的第一出光面、设置在第一出光面外周向的第二出光面,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上突设有多个相接形成纹理的出光凸点,出光凸点的出光侧为球形弧面;入光孔包括设置在孔底的第一入光面、设置在第一入光面外周向的第二入光面,第一出光面、第一入光面沿轴向分别往相反的两个方向往向外凸设。本实用新型通过内凹的出光面使得折射出来的散射光约束在45°的扇形范围内,减少不需要的散射光,避免不舒适的眩光,减少光污染,在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上的众多出光凸点的作用下,将光线发散开,进一步提高防眩光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防眩光透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透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眩光透镜。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照明产业得到广泛的发展,为了提升人文素质和城市活力,许多城市的建设都实施了亮化工程,用以扮亮繁华街区的高层建筑、公共场所、商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等,大型建筑内需要大量的灯具进行照明。其中,现在流行的LED灯具,因光线集中、功率高等因素,极易产生眩光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眩光透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眩光透镜,包括沿轴向向内沉设的出光面和入光孔以及设置在外侧壁上的反射面,所述出光面包括位于中心的第一出光面、设置在第一出光面外周向的第二出光面,所述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上突设有多个相接形成纹理的出光凸点,所述出光凸点的出光侧为球形弧面;所述入光孔包括设置在孔底的第一入光面、设置在第一入光面外周向的第二入光面,所述第一出光面、第一入光面沿轴向分别往相反的两个方向往向外凸设。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出光面上的多个出光凸点为无序相接,所述第二出光面沿径向从内到外依次划分为第一环区、第二环区、第三环区、第四环区和第五环区,所述第一环区、第三环区和第五环区的多个出光凸点相接形成的纹理为蜂窝纹,所述第二环区和第四环区的多个出光凸点相接形成的纹理为菱形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出光面为球形弧面,所述第二出光面为圆锥面,所述第二出光面的圆锥角为109°。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入光面为球形弧面,所述第二入光面为圆锥面,所述第二入光面的圆锥角为6°。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出光面上的出光凸点的表面积小于第二出光面上的出光凸点的表面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出光面的球形半径、第一出光面上的出光凸点的球形半径、第二出光面上的出光凸点的球形半径之比为10:2.1:4.2。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出光面的球形半径、第一入光面的球形半径之比为10:9。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沿轴向投影的平面上,所述第一出光面投影的圆形区域的半径与第二出光面投影的圆环形区域的最大半径之比为10:35.5。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反射面为抛物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反射面与第二入光面之间设置有圆环状安装平面,所述反射面与第二出光面之间设置有一圈凸边,该凸边的端面设置为遮光面,所述凸边的边缘设置有定位块。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设计新颖、实用性强,通过内凹的出光面使得折射出来的散射光约束在45°的扇形范围内,减少不需要的散射光,避免不舒适的眩光,减少光污染,在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上的众多出光凸点的作用下,将光线发散开,进一步提高防眩光的效果;第二出光面上的出光凸点较大,提高离光源较远的第二出光面处的亮度,使透镜透过的光线亮度比较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入光孔;3、出光凸点;4、反射面;5、安装平面;6、凸边;11、第一入光面;12、第二入光面;21、第一出光面;22、第二出光面;61、遮光面;62、定位块;72、第一出光面的球形;71、第一入光面的球形;72、第一出光面的球形半径;74、第一出光面上的出光凸点的球形;10、光源;101、直射光;102、散射光;a、第一环区;b、第二环区;c、第三环区;d、第四环区;e、第五环区。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防眩光透镜,包括沿轴向向内沉设的出光面和入光孔1以及设置在外侧壁上的反射面4,出光面包括位于中心的第一出光面21、设置在第一出光面21外周向的第二出光面22,第一出光面21和第二出光面22上突设有多个相接形成纹理的出光凸点3,出光凸点3的出光侧为球形弧面;入光孔1包括设置在孔底的第一入光面11、设置在第一入光面11外周向的第二入光面12,第一出光面21、第一入光面11沿轴向分别往相反的两个方向往向外凸设。
第一出光面21上的多个出光凸点3为无序相接,第二出光面22沿径向从内到外依次划分为第一环区a、第二环区b、第三环区c、第四环区d和第五环区e,第一环区a、第三环区c和第五环区e的多个出光凸点3相接形成的纹理为蜂窝纹,第二环区b和第四环区d的多个出光凸点3相接形成的纹理为菱形纹。
第一出光面21为球形弧面,第二出光面22为圆锥面,第二出光面22的圆锥角为109°,第二出光面22开口角度较大,约束光线的散射范围,如图2所示,将散射光102约束在以光源10直射方向为中心线左右45°的扇形范围内,减少不需要的散射光。
第一入光面11为球形弧面,第二入光面12为圆锥面,第二入光面12的圆锥角为6°。使第二入光面12可以将较多的光线折射至反射面4上。
第一出光面21上的出光凸点3的表面积小于第二出光面22上的出光凸点3的表面积。第一出光面21的球形72半径、第一出光面21上的出光凸点3的球形74半径、第二出光面22上的出光凸点3的球形73半径之比为10:2.1:4.2。第二出光面22上的出光凸点3较大,提高离光源较远的第二出光面22处的亮度。
第一出光面21的球形72半径、第一入光面11的球形71半径之比为10:9。第一入光面11和第一出光面21之间相对的形成一个类似凸透镜的结构,第一出光面21比第一入光面11稍大,可以保证第一入光面11折射进入的光线都可以往第一出光面21处。
在沿轴向投影的平面上,第一出光面21投影的圆形区域的半径与第二出光面22投影的圆环形区域的最大半径之比为10:35.5。
反射面4为抛物面。反射面4与第二入光面12之间设置有圆环状安装平面5,反射面4与第二出光面22之间设置有一圈凸边6,该凸边6的端面设置为遮光面61,凸边6的边缘设置有定位块62。四个定位块62可以方便将透镜安装在灯具上。
光源在入光孔1的孔口处,光源10发出的光线通过第一入光面11和第二入光面12折射进入透镜本体内,第一入光面11的光线折射往第一出光面21处,在第一出光面21的出光凸点3的作用下将光线往四周分散,折射出直射光101和散射光102,避免光线聚集在一个方向,避免不舒适的眩光,减少光污染;第二入光面12的光线折射往反射面4处,经反射面4将光线反射至第二出光面22,在第二出光面22的出光凸点3的作用下,将光线往四周发射开,在第一出光面21和第二出光面22上的众多出光凸点3的作用下,将光线发散开,进一步提高防眩光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设计新颖、实用性强,通过内凹的出光面使得折射出来的散射光约束在45°的扇形范围内,减少不需要的散射光,避免不舒适的眩光,减少光污染,在第一出光面21和第二出光面22上的众多出光凸点3的作用下,将光线发散开,进一步提高防眩光的效果;第二出光面22上的出光凸点3较大,提高离光源较远的第二出光面22处的亮度,使透镜透过的光线亮度比较均匀。
以上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防眩光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轴向向内沉设的出光面和入光孔以及设置在外侧壁上的反射面,所述出光面包括位于中心的第一出光面、设置在第一出光面外周向的第二出光面,所述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上突设有多个相接形成纹理的出光凸点,所述出光凸点的出光侧为球形弧面;所述入光孔包括设置在孔底的第一入光面、设置在第一入光面外周向的第二入光面,所述第一出光面、第一入光面沿轴向分别往相反的两个方向往向外凸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眩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光面上的多个出光凸点为无序相接,所述第二出光面沿径向从内到外依次划分为第一环区、第二环区、第三环区、第四环区和第五环区,所述第一环区、第三环区和第五环区的多个出光凸点相接形成的纹理为蜂窝纹,所述第二环区和第四环区的多个出光凸点相接形成的纹理为菱形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眩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光面为球形弧面,所述第二出光面为圆锥面,所述第二出光面的圆锥角为10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眩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光面为球形弧面,所述第二入光面为圆锥面,所述第二入光面的圆锥角为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眩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光面上的出光凸点的表面积小于第二出光面上的出光凸点的表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眩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光面的球形半径、第一出光面上的出光凸点的球形半径、第二出光面上的出光凸点的球形半径之比为10:2.1:4.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眩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光面的球形半径、第一入光面的球形半径之比为10:9。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眩光透镜,其特征在于,在沿轴向投影的平面上,所述第一出光面投影的圆形区域的半径与第二出光面投影的圆环形区域的最大半径之比为10:35.5。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眩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为抛物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防眩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与第二入光面之间设置有圆环状安装平面,所述反射面与第二出光面之间设置有一圈凸边,该凸边的端面设置为遮光面,所述凸边的边缘设置有定位块。
CN202122101293.0U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防眩光透镜 Active CN2161134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01293.0U CN216113459U (zh)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防眩光透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01293.0U CN216113459U (zh)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防眩光透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13459U true CN216113459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730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01293.0U Active CN216113459U (zh)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防眩光透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1345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46174A (zh) * 2022-07-21 2022-09-13 东莞雷笛克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侧发光偏光化妆灯透镜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46174A (zh) * 2022-07-21 2022-09-13 东莞雷笛克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侧发光偏光化妆灯透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2365473B2 (en) Improved optical systems and LED luminaires
CN216113459U (zh) 一种防眩光透镜
CN104180304B (zh) Led灯具及其配光透镜
CN102313243B (zh) 一种结构紧凑型非成像led准直系统
CN210860981U (zh) 一种透镜及灯具
CN105156990B (zh) Led路灯透镜单元、模组及具有该led路灯透镜模组的路灯
CN217875393U (zh) 一种带全反射结构的透镜
US4039816A (en) Arrangement for transmitting light energy
CN102606976A (zh) 发光二极体照明装置及其不对称式灯罩
CN103486537A (zh) 一种菲涅尔透镜及其实现非点光源窄光输出的装置
CN202938240U (zh) 一种用于led射灯的新型反射器
CN216083165U (zh) 一种导光元件及灯具
CN110107858B (zh) 车灯用聚光器设计方法和结构
CN213302554U (zh) 一种环形菲尼尔纹的透镜
CN217057414U (zh) 一种全反射led透镜
CN219933815U (zh) 一种新型聚光器结构
CN103851537B (zh) Led灯具及其透镜
CN213712972U (zh) 一种led配光装置及led组合光源
CN210637969U (zh) 一种led光学透镜及透镜组
CN203431533U (zh) Led灯光学装置
CN113504600A (zh) 一种导光元件及灯具
CN218442074U (zh) 一种用于航标灯的组合旋转曲面透镜
CN219693016U (zh) 一种复合光学系统
CN219693037U (zh) 一种用于灯具的平面透镜
CN203517635U (zh) 一种内全反射准直透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