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09840U - 一种墙用避震抗压支撑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墙用避震抗压支撑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09840U
CN216109840U CN202121758945.1U CN202121758945U CN216109840U CN 216109840 U CN216109840 U CN 216109840U CN 202121758945 U CN202121758945 U CN 202121758945U CN 216109840 U CN216109840 U CN 2161098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supporting
support frame
support
shaped sea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5894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垚
江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ilian Me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ilian Me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ilian Me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ilian Me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5894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098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098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098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压支撑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墙用避震抗压支撑架,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内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顶端设有支撑盒,所述支撑盒的一端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支撑盒之间连接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有第一U型座和第二U型座,两个所述第二U型座之间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外侧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三U型座,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电动推杆、调节杆、第二U型座、第一支撑杆、第一U型座、第二支撑杆和第三U型座,从而可以通过第三U型座和第一U型座共同带动支撑板转动直至到达所需角度,同时通过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作用,提高其结构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墙用避震抗压支撑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压支撑架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墙用避震抗压支撑架。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造房子等工程时,因为建筑材料(如水泥等)固化需要时间,在承受力没有完全发挥时,侧面需要用支架支撑,当建筑材料的承受力发挥后,再将支架拆除,而现有技术中,建筑现场千差万别,支架的使用也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尤其是对墙面的支撑过程,一般需要倾斜设置的支架进行支撑作业,而支撑板则需要竖直设置,从而使墙面处于竖直状态。
现有技术中,存在问题如下:
(1)一般使用长木条对墙面进行支撑,支撑稳定性差,影响支撑效果,不能根据实际需要对支撑角度进行调节,在施工的过程中,给施工工人带来不便;
(2)现有的墙用避震抗压支撑架不能根据实际需要对支撑架的高度进行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墙用避震抗压支撑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墙用避震抗压支撑架,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内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顶端设有支撑盒,所述支撑盒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支撑盒之间连接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有支撑板底侧前部两端呈对称设置的第一U型座和支撑盒顶部两端呈对称设置的第二U型座,两个所述第二U型座与对应第一U型座之间通过转轴连接有第一支撑杆,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外侧均通过转轴连接有第二支撑杆,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均通过转轴连接有第三U型座,两个所述第三U型座呈对称设置在支撑板底侧后部两端。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U型座之间贯穿连接有调节杆,所述支撑盒内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端与调节杆的中心固定连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等间距焊接有多个加强杆,每相邻两个所述加强杆之间均焊接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截面形状呈X型结构设置。
优选的,所述调节杆的两端对称贯穿滑动连接有导向杆,两个所述导向杆的一端均焊接有限位板。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有设置在工作台内腔室中呈水平设置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正反螺杆,所述正反螺杆的两端对称贯穿螺纹连接有移动块,两个所述移动块的顶端均焊接有第四U型座,两个所述第四U型座内均通过转轴连接有顶升杆,两个所述顶升杆的顶端均通过转轴连接有第五U型座,两个所述第五U型座均与支撑盒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顶升杆的一侧设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两个所述顶升杆的一侧均焊接有T型限位杆,所述T型限位杆与限位槽呈配合设置。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的底端焊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底部的四个底角处逐一焊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为空心结构,所述底座的内腔室顶壁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伸缩轴固定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底部的四个底角处逐一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每个所述减震弹簧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柱,每个所述缓冲柱贯穿延伸至支撑腿内的底端均连接有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墙用避震抗压支撑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改进及优点:
其一: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电动推杆、调节杆、第二U型座、第一支撑杆、第一U型座、第二支撑杆和第三U型座,从而可以通过第三U型座和第一U型座共同带动支撑板转动直至到达所需角度,同时通过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作用,提高其结构的稳定性;
其二:本实用新型通过启动第一驱动电机工作,使得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正反螺杆转动通过螺纹带动两个移动块移动,两个移动块移动带动第四U型座移动进而带动顶升杆转动实现角度调节,顶升杆转动带动第五U型座进而带动支撑盒上下移动,从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支撑架的高度进行调节,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调节机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工作台;2、升降机构;3、支撑盒;4、支撑板;5、角度调节机构;6、第一U型座;7、第二U型座;8、第一支撑杆;9、调节杆;10、导向杆;11、限位板;12、电动推杆;13、第二支撑杆;14、第三U型座;15、加强杆;16、加强筋;17、第一驱动电机;18、正反螺杆;19、移动块;20、第四U型座;21、第五U型座;22、顶升杆;23、调节板;24、T型限位杆;25、底座;26、支撑腿;27、气缸;28、升降板;29、减震弹簧;30、缓冲柱;31、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墙用避震抗压支撑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所示,一种墙用避震抗压支撑架,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内设有升降机构2,所述升降机构2的顶端设有支撑盒3,所述支撑盒3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与支撑盒3之间连接有角度调节机构5,所述角度调节机构5包括有支撑板4底侧前部两端呈对称设置的第一U型座6和支撑盒3顶部两端呈对称设置的第二U型座7,两个所述第二U型座7与对应第一U型座6之间通过转轴连接有第一支撑杆8,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8的外侧均通过转轴连接有第二支撑杆13,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13的一端均通过转轴连接有第三U型座14,两个所述第三U型座14呈对称设置在支撑板4底侧后部两端,两个所述第二U型座7之间贯穿连接有调节杆9,所述支撑盒3内设置有电动推杆12,所述电动推杆12的伸缩端与调节杆9的中心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8之间等间距焊接有多个加强杆15,每相邻两个所述加强杆15之间均焊接有加强筋16,所述加强筋16的截面形状呈X型结构设置,通过第一支撑杆8、加强杆15和呈X型结构设置的加强筋16的作用,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两个第一支撑杆8之间的结构强度,进而可以提高其稳定性。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调节杆9的两端对称贯穿滑动连接有导向杆10,两个所述导向杆10的一端均焊接有限位板11,通过导向杆10和限位板11的作用,从而可以有效的便于调节杆9移动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升降机构2包括有设置在工作台1内腔室中呈水平设置的第一驱动电机17,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正反螺杆18,所述正反螺杆18的两端对称贯穿螺纹连接有移动块19,两个所述移动块19的顶端均焊接有第四U型座20,两个所述第四U型座20内均通过转轴连接有顶升杆22,两个所述顶升杆22的顶端均通过转轴连接有第五U型座21,两个所述第五U型座21均与支撑盒3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启动第一驱动电机17工作,使得第一驱动电机17驱动正反螺杆18转动通过螺纹带动两个移动块19移动,两个移动块19移动带动第四U型座20移动进而带动顶升杆22转动实现角度调节,顶升杆22转动带动第五U型座21进而带动支撑盒3上下移动,从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支撑架的高度进行调节,实用性较强。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所述顶升杆22的一侧设有调节板23,所述调节板23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两个所述顶升杆22的一侧均焊接有T型限位杆24,所述T型限位杆24与限位槽呈配合设置,通过调节板23、限位槽和T型限位杆24的作用,从而可以有效的实现两个顶升杆22的同步稳定运动。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工作台1的底端焊接有底座25,所述底座25底部的四个底角处逐一焊接有支撑腿26,所述支撑腿26为空心结构,所述底座25的内腔室顶壁固定连接有气缸27,所述气缸27的伸缩轴固定连接有升降板28,所述升降板28底部的四个底角处逐一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29,每个所述减震弹簧29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柱30,每个所述缓冲柱30贯穿延伸至支撑腿26内的底端均连接有万向轮31,通过减震弹簧29和缓冲柱30的作用,从而能够有效的实现提高设备的缓冲减震性能,通过启动气缸27工作,使得气缸27的伸缩轴带动升降板28进而带动万向轮31向下运动直至穿过空心结构的支撑腿26,从而便于设备进行移动。
工作原理:当需要调节角度时,首先启动电动推杆12工作,电动推杆12的伸缩端带动调节杆9使其沿着导向杆10移动,调节杆9带动两个第二U型座7移动,两个第二U型座7移动通过转轴带动第一支撑杆8进而带动两个第一U型座6移动,然后两个第一支撑杆8通过转轴带动第二支撑杆13进而带动第三U型座14移动,然后两个第三U型座14和第一U型座6共同带动支撑板4转动直至到达所需角度即可,当需要调节高度时,首先启动第一驱动电机17工作,第一驱动电机17驱动正反螺杆18转动通过螺纹带动两个移动块19移动,两个移动块19移动带动第四U型座20移动,第四U型座20移动带动顶升杆22转动,然后顶升杆22转动带动第五U型座21上下移动,第五U型座21上下移动带动支撑盒3上下移动直至到达所需的高度即可,当需要移动时,首先启动气缸27工作,使气缸27的伸缩轴带动升降板28向下移动,升降板28向下移动带动万向轮31向下运动直至穿过空心结构的支撑腿26,从而便于设备进行移动。
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墙用避震抗压支撑架,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内设有升降机构(2),所述升降机构(2)的顶端设有支撑盒(3),所述支撑盒(3)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与支撑盒(3)之间连接有角度调节机构(5),所述角度调节机构(5)包括有支撑板(4)底侧前部两端呈对称设置的第一U型座(6)和支撑盒(3)顶部两端呈对称设置的第二U型座(7),两个所述第二U型座(7)与对应第一U型座(6)之间通过转轴连接有第一支撑杆(8),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8)的外侧均通过转轴连接有第二支撑杆(13),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13)的一端均通过转轴连接有第三U型座(14),两个所述第三U型座(14)呈对称设置在支撑板(4)底侧后部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用避震抗压支撑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U型座(7)之间贯穿连接有调节杆(9),所述支撑盒(3)内设置有电动推杆(12),所述电动推杆(12)的伸缩端与调节杆(9)的中心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用避震抗压支撑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8)之间等间距焊接有多个加强杆(15),每相邻两个所述加强杆(15)之间均焊接有加强筋(16),所述加强筋(16)的截面形状呈X型结构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墙用避震抗压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9)的两端对称贯穿滑动连接有导向杆(10),两个所述导向杆(10)的一端均焊接有限位板(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用避震抗压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2)包括有设置在工作台(1)内腔室中呈水平设置的第一驱动电机(17),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正反螺杆(18),所述正反螺杆(18)的两端对称贯穿螺纹连接有移动块(19),两个所述移动块(19)的顶端均焊接有第四U型座(20),两个所述第四U型座(20)内均通过转轴连接有顶升杆(22),两个所述顶升杆(22)的顶端均通过转轴连接有第五U型座(21),两个所述第五U型座(21)均与支撑盒(3)的底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墙用避震抗压支撑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顶升杆(22)的一侧设有调节板(23),所述调节板(23)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两个所述顶升杆(22)的一侧均焊接有T型限位杆(24),所述T型限位杆(24)与限位槽呈配合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用避震抗压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底端焊接有底座(25),所述底座(25)底部的四个底角处逐一焊接有支撑腿(26),所述支撑腿(26)为空心结构,所述底座(25)的内腔室顶壁固定连接有气缸(27),所述气缸(27)的伸缩轴固定连接有升降板(28),所述升降板(28)底部的四个底角处逐一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29),每个所述减震弹簧(29)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柱(30),每个所述缓冲柱(30)贯穿延伸至支撑腿(26)内的底端均连接有万向轮(31)。
CN202121758945.1U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墙用避震抗压支撑架 Active CN2161098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58945.1U CN216109840U (zh)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墙用避震抗压支撑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58945.1U CN216109840U (zh)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墙用避震抗压支撑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09840U true CN216109840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723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58945.1U Active CN216109840U (zh)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墙用避震抗压支撑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098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55238U (zh)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模板固定装置
CN206825373U (zh) 一种基于六自由度的大型风机装配平台
CN216109840U (zh) 一种墙用避震抗压支撑架
CN214462378U (zh) 一种用于土木工程的混凝土浇筑支撑架
CN215885718U (zh) 一种防护铅板加工收卷辅助结构
CN216142367U (zh) 一种钢结构施工用移动平台
CN212661357U (zh) 一种可折叠收纳的桌子
CN213359299U (zh) 装饰工程施工用自升降马凳
CN114482616A (zh) 一种建筑楼板辅助支撑柱体
CN109811999B (zh) 一种墙体施工钢结构支撑装置
CN213654164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脚手架
CN216196856U (zh) 一种建筑物整体平移用加固支撑架
CN220519976U (zh) 一种配合alc墙板安装的简易装置
CN212002143U (zh) 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便于拆装的稳定型脚手架
CN220954826U (zh) 一种建筑施工辅助钢结构安装的支撑装置
CN218063676U (zh) 一种不锈钢压力管道的支撑结构
CN219175807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室内装修脚手架
CN220848698U (zh) 一种建筑模板的支撑结构
CN220013663U (zh) 一种水利施工打桩设备
CN220117834U (zh) 一种建筑钢结构用支撑结构
CN213508451U (zh) 一种交通工程施工用稳定式打桩机
CN210049560U (zh) 一种建筑固定支撑架
CN213015306U (zh) 电梯井道施工操作平台
CN219080313U (zh) 一种角度可调节的倾斜式桩架
CN218406349U (zh) 一种建筑外墙施工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4400 No. 33-1 Baosheng Road, Jianshan New District, Huangwan Town, Haining City,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self declare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Yilian Me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4406 No. 12, Qingyuan Road, Xieqiao Town, Haining City,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Yilian Met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