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83233U - 一种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83233U
CN216083233U CN202121601010.2U CN202121601010U CN216083233U CN 216083233 U CN216083233 U CN 216083233U CN 202121601010 U CN202121601010 U CN 202121601010U CN 216083233 U CN216083233 U CN 2160832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lens element
imaging
image
imaging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0101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肖怡
袁嘉华
张龙
陈天谋
邓敏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Xuy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Xuy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Xuy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Xuy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0101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832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832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832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包含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至第十透镜,其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中的各透镜均具有正屈折力,且物侧面均为凸面,像侧面均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为凸面;第六透镜至第十透镜中的各透镜均具有负屈折力,且物侧面均为凹面,像侧面均为凸面。另外,成像镜头的光学总长、焦距及光圈值满足:(TTL×Fno)/f≦8。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配置各透镜的面形结构,并使成像镜头的光学总长、焦距及光圈值满足以下条件式:(TTL×Fno)/f≦8,能够在增加入光孔径的同时而不增加镜头总长,从而在提供更好的成像效果的同时满足镜头体积小型化的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短视频的兴起,如今人们对于便携电子设备的摄像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这要求搭载于电子设备的摄像头在确保成像质量的同时实现体积的小型化。
为了提供更高的成像质量以适应于拍摄短视频的场景,摄像镜头中所包含的透镜数量也越来越多,但透镜数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镜头总长的进一步正常,这与镜头体积小型化的目标相左。因此,如何平衡镜头总长及成像效果之间的关系,成为本领域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平衡镜头总长及成像效果难以兼得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成像镜头,包含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第九透镜及第十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十透镜的像侧面中的各表面均为非球面;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中,各透镜均具有正屈折力,且各透镜的物侧面均为凸面,像侧面均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六透镜至所述第十透镜中,各透镜均具有负屈折力,且各透镜的物侧面均为凹面,像侧面均为凸面;
所述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TTL×Fno)/f≦8;
其中,TTL为所述成像镜头的光学总长,f为所述成像镜头的焦距,Fno为所述成像镜头的光圈值。
可选地,所述的成像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TTL<14。
可选地,所述第一透镜至第十透镜中,所述第六透镜的折射率为1.66,其余透镜的折射率为1.54。
可选地,所述的成像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15<f2/f3×f<20;
其中,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
可选地,所述的成像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8<|(R101+R102)|/f10<8;
其中,f10为所述第十透镜的焦距,R101为所述第十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102为所述第十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
可选地,所述的成像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0.6<R52/R61<-0.2;
其中,R52为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1为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可选地,所述的成像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4<R62/R71<6;
其中,R62为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71为所述第七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可选地,所述的成像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0<(R11+R12)/f1<0.2;
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R11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12为所述第一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
可选地,所述的成像镜头,还包括一中置光阑,所述中置光阑设置于:所述第四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的各透镜中,任意两个相邻的透镜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通过合理配置各透镜的面形结构,并使成像镜头的光学总长、焦距及光圈值满足以下条件式:
(TTL×Fno)/f≦8,能够在增加入光孔径的同时而不增加镜头总长,从而在提供更好的成像效果的同时满足镜头体积小型化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2由左至右依序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成像镜头的像散和畸变曲线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成像镜头的球差曲线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一种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5由左至右依序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一种成像镜头的像散和畸变曲线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一种成像镜头的球差曲线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一种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8由左至右依序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一种成像镜头的像散和畸变曲线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一种成像镜头的球差曲线图;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一种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11由左至右依序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一种成像镜头的像散和畸变曲线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一种成像镜头的球差曲线图。
上述图中:
第一透镜:110、210、310、410;
第二透镜:120、220、320、420;
第三透镜:130、230、330、430;
第四透镜:140、240、340、440;
第五透镜:150、250、350、450;
第六透镜:160、260、360、460;
第七透镜:170、270、370、470;
第八透镜:180、280、380、480;
第九透镜:190、290、370、490;
第十透镜:1100、2100、3100、4100;
红外滤光片:100、200、300、400;
中置光阑:101、201、301、401;
成像面:S1、S2、S3、S4。
TTL:成像镜头的光学总长;
f:成像镜头的焦距;
Fno:成像镜头的光圈值;
f1:第一透镜的焦距;
R11: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
R12:第一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
f2:第二透镜的焦距;
f3:第三透镜的焦距;
R52: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61: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62: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71:第七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f10:第十透镜的焦距;
R101:第十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102:第十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成像镜头,包含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第九透镜及第十透镜。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十透镜的像侧面中的各表面均为非球面。
其中,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的各透镜均具有正屈折力,且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的各透镜的物侧面均为凸面,像侧面均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为凸面;第六透镜至第十透镜中的各透镜均具有负屈折力,且第六透镜至第十透镜中的各透镜的物侧面均为凹面,像侧面均为凸面。
通过合理控制成像镜头中各个透镜的光焦度的正负分配,能够有效地平衡控制成像镜头的低阶像差,且能降低成像镜头的公差敏感性,有利于保证成像镜头的小型化。
具体地,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TTL×Fno)/f≦8;其中,TTL为成像镜头的光学总长,f为成像镜头的焦距,Fno为成像镜头的光圈值。当满足以上条件式时,能够在增加入光孔径的同时而不增加镜头总长,从而在提供更好的成像效果的同时满足镜头体积小型化的要求。
进一步地,成像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式:TTL<14,借此进一步控制镜头总长,以符合镜头体积小型化的要求。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至第十透镜中,第六透镜的折射率为1.66,其余透镜的折射率为1.54。通过规定各透镜的折射率,从而更有利于成像镜头的超薄化,同时也能够进一步修正像差,以获得更佳的成像效果。
进一步地,成像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式:15<f2/f3×f<20;其中,f2为第二透镜的焦距,f3为第三透镜的焦距。借此合理控制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焦距比值与镜头焦距之间的乘积,以达到合理分配光学系统的光焦度的目的,从而抵消前组透镜的正负球差。
进一步地,成像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式:-8<|(R101+R102)|/f10<8;其中,f10为第十透镜的焦距,R101为第十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102为第十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基于该条件式以调整第十透镜中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的面形与焦距的关系,达到调整镜头中后组透镜折射率的效果,能够进一步降低镜头的总长度,并进一步提高分辨率,同时使镜头具备良好的光学性能。
进一步地,成像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式:-0.6<R52/R61<-0.2;其中,R52为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1为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借此规定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相对侧的面形,以减弱光线经过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偏折程度,从而减小像差。
进一步地,成像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式:4<R62/R71<6;其中,R62为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71为第七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借此规定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相对侧的面形,能够进一步减弱光的偏折程度,能够进一步减小像差。
进一步地,成像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式:0<(R11+R12)/f1<0.2;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焦距,R11为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12为第一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基于该条件式以调整第一透镜中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的面形与焦距的关系,能够进一步调整镜头中前组透镜折射率的效果,有利于进一步实现镜头总长度的降低及分辨率的提高。
其中,成像镜头还包括一中置光阑,中置光阑设置于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之间。通过中置光阑的中置,可以有效地降低在生产过程中各种像差的产生,提高了生产良率。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成像镜头的示意图,图2由左至右依序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成像镜头的像散和畸变曲线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成像镜头的球差曲线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像镜头,包含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第五透150、第六透镜160、第七透镜170、第八透镜180、第九透镜190及第十透镜1100。其中,第一透镜110的物侧面至第十透镜1100的像侧面中的各表面均为非球面。
其中,成像镜头还包括一中置光阑101,中置光阑101设置于第五透镜150与第六透镜160之间。通过中置光阑101的中置,可以有效地降低在生产过程中各种像差的产生,提高了生产良率。
具体地,第一透镜110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120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第三透镜130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140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第五透150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第六透镜160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第七透镜170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第八透镜180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第九透镜190,具有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第十透镜1100,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
通过合理控制成像镜头中各个透镜的光焦度的正负分配,能够有效地平衡控制成像镜头的低阶像差,且能降低成像镜头的公差敏感性,有利于保证成像镜头的小型化。
此外,本成像镜头还包含红外滤光片100,该红外滤光片100置于第十透镜1100与成像面S1之间,通过红外滤光片100滤除进入镜头中的红外波段光,避免红外光照射到感光芯片上产生噪声。具体地,红外滤光片100可以采用玻璃材质,以避免影响焦距。
请配合参照下列表1-1、表1-2以及表1-3。
Figure BDA0003163325030000081
Figure BDA0003163325030000091
Figure BDA0003163325030000092
Figure BDA0003163325030000101
Figure BDA0003163325030000111
Figure BDA0003163325030000112
表1-1为实施例一详细的结构数据,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毫米,F为成像镜头的焦距,Fno为成像镜头的光圈值,TTL为成像镜头的光学总长。
表1-2为实施例一中的非球面系数数据,其中,k表非球面曲线方程式中的锥面系数,A4、A6、A8、A10、A12、A14和A16则表示各表面第4、6、8、10、12、14和16阶非球面系数。
表1-3为实施例一中该成像镜头所满足的条件。
此外,以下各实施例表格乃对应各实施例的示意图与曲线图,表格中数据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的表1-1、表1-2以及表1-3的定义相同,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4至图6,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一种成像镜头的示意图,图5由左至右依序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一种成像镜头的像散和畸变曲线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一种成像镜头的球差曲线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像镜头,包含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210、第二透镜220、第三透镜230、第四透镜240、第五透250、第六透镜260、第七透镜270、第八透镜280、第九透镜290及第十透镜2100。其中,第一透镜210的物侧面至第十透镜2100的像侧面中的各表面均为非球面。
其中,成像镜头还包括一中置光阑201,中置光阑201设置于第五透镜250与第六透镜260之间。通过中置光阑201的中置,可以有效地降低在生产过程中各种像差的产生,提高了生产良率。
具体地,第一透镜210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220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第三透镜230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240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第五透250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第六透镜260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第七透镜270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第八透镜280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第九透镜290,具有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第十透镜2100,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
通过合理控制成像镜头中各个透镜的光焦度的正负分配,能够有效地平衡控制成像镜头的低阶像差,且能降低成像镜头的公差敏感性,有利于保证成像镜头的小型化。
此外,本成像镜头还包含红外滤光片200,该红外滤光片200置于第十透镜2100与成像面S2之间,通过红外滤光片200滤除进入镜头中的红外波段光,避免红外光照射到感光芯片上产生噪声。具体地,红外滤光片200可以采用玻璃材质,以避免影响焦距。
请配合参照下列表2-1、表2-2以及表2-3。
Figure BDA0003163325030000121
Figure BDA0003163325030000131
Figure BDA0003163325030000141
Figure BDA0003163325030000151
Figure BDA0003163325030000152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7至图9,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一种成像镜头的示意图,图8由左至右依序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一种成像镜头的像散和畸变曲线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一种成像镜头的球差曲线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像镜头,包含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310、第二透镜320、第三透镜330、第四透镜340、第五透350、第六透镜360、第七透镜370、第八透镜380、第九透镜390及第十透镜3100。其中,第一透镜310的物侧面至第十透镜3100的像侧面中的各表面均为非球面。
其中,成像镜头还包括一中置光阑301,中置光阑301设置于第五透镜350与第六透镜360之间。通过中置光阑301的中置,可以有效地降低在生产过程中各种像差的产生,提高了生产良率。
具体地,第一透镜310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320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第三透镜330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340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第五透350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第六透镜360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第七透镜370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第八透镜380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第九透镜390,具有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第十透镜3100,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
通过合理控制成像镜头中各个透镜的光焦度的正负分配,能够有效地平衡控制成像镜头的低阶像差,且能降低成像镜头的公差敏感性,有利于保证成像镜头的小型化。
此外,本成像镜头还包含红外滤光片300,该红外滤光片300置于第十透镜3100与成像面S3之间,通过红外滤光片300滤除进入镜头中的红外波段光,避免红外光照射到感光芯片上产生噪声。具体地,红外滤光片300可以采用玻璃材质,以避免影响焦距。
请配合参照下列表3-1、表3-2以及表3-3。
Figure BDA0003163325030000161
Figure BDA0003163325030000171
Figure BDA0003163325030000181
Figure BDA0003163325030000191
Figure BDA0003163325030000192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10至图12,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一种成像镜头的示意图,图11由左至右依序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一种成像镜头的像散和畸变曲线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一种成像镜头的球差曲线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像镜头,包含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410、第二透镜420、第三透镜430、第四透镜440、第五透镜450、第六透镜460、第七透镜470、第八透镜480、第九透镜490及第十透镜4100。其中,第一透镜410的物侧面至第十透镜4100的像侧面中的各表面均为非球面。
其中,成像镜头还包括一中置光阑401,中置光阑401设置于第五透镜450与第六透镜460之间。通过中置光阑401的中置,可以有效地降低在生产过程中各种像差的产生,提高了生产良率。
具体地,第一透镜410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420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第三透镜430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440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第五透镜450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第六透镜460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第七透镜470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第八透镜480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第九透镜490,具有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第十透镜4100,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
通过合理控制成像镜头中各个透镜的光焦度的正负分配,能够有效地平衡控制成像镜头的低阶像差,且能降低成像镜头的公差敏感性,有利于保证成像镜头的小型化。
此外,本成像镜头还包含红外滤光片400,该红外滤光片400置于第十透镜4100与成像面S4之间,通过红外滤光片400滤除进入镜头中的红外波段光,避免红外光照射到感光芯片上产生噪声。具体地,红外滤光片400可以采用玻璃材质,以避免影响焦距。
请配合参照下列表4-1、表4-2以及表4-3。
Figure BDA0003163325030000201
Figure BDA0003163325030000211
Figure BDA0003163325030000221
Figure BDA0003163325030000231
Figure BDA0003163325030000232
实施例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包含如上各个实施例提供的成像镜头,通过合理配置各透镜的面形结构,并使成像镜头的光学总长、焦距及光圈值满足以下条件式:(TTL×Fno)/f≦8,能够在增加入光孔径的同时而不增加镜头总长,从而在提供更好的成像效果的同时满足镜头体积小型化的要求。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含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第九透镜及第十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十透镜的像侧面中的各表面均为非球面;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中,各透镜均具有正屈折力,且各透镜的物侧面均为凸面,像侧面均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六透镜至所述第十透镜中,各透镜均具有负屈折力,且各透镜的物侧面均为凹面,像侧面均为凸面;
所述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TTL×Fno)/f≦8;
其中,TTL为所述成像镜头的光学总长,f为所述成像镜头的焦距,Fno为所述成像镜头的光圈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TTL<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至第十透镜中,所述第六透镜的折射率为1.66,其余透镜的折射率为1.5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15<f2/f3×f<20;
其中,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8<|(R101+R102)|/f10<8;
其中,f10为所述第十透镜的焦距,R101为所述第十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102为所述第十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0.6<R52/R61<-0.2;
其中,R52为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1为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4<R62/R71<6;
其中,R62为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71为所述第七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0<(R11+R12)/f1<0.2;
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R11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12为所述第一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中置光阑,所述中置光阑设置于:所述第四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的各透镜中,任意两个相邻的透镜之间。
10.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
CN202121601010.2U 2021-07-14 2021-07-14 一种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 Active CN2160832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01010.2U CN216083233U (zh) 2021-07-14 2021-07-14 一种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01010.2U CN216083233U (zh) 2021-07-14 2021-07-14 一种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83233U true CN216083233U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65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01010.2U Active CN216083233U (zh) 2021-07-14 2021-07-14 一种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832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77643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865449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596444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488462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221409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413783A (zh) 光学成像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0531491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3204103B (zh)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
CN111736305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538136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5963625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0361835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045485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09655999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216083233U (zh) 一种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
CN112099199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908076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025550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08254904B (zh) 光学取像镜头及摄像设备
CN113031229A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3467054B (zh) 一种光学透镜组及光学镜头
CN215494321U (zh) 一种透镜模组及轻薄化电子设备
CN215494322U (zh)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
CN216351476U (zh)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及无人机
CN112285902B (zh) 摄像光学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