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75637U - 一种外墙保温隔热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外墙保温隔热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75637U
CN216075637U CN202122248986.2U CN202122248986U CN216075637U CN 216075637 U CN216075637 U CN 216075637U CN 202122248986 U CN202122248986 U CN 202122248986U CN 216075637 U CN216075637 U CN 2160756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groove
draw
heat insulation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4898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展
王娟
姬豆豆
王光帅
柯洪
武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Weiha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Weiha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Weiha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Weiha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4898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756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756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756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热材料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外墙保温隔热板,包括墙体,所述墙体的前侧开设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槽的前侧设置有隔热板框架,隔热板框架的内部设置有保温层,隔热板框架的前侧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的后端开设有弧形槽,弧形槽的后侧转动连接有弧形板,弧形板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压力弹簧。该外墙保温隔热板,把固定杆放入到通孔的内部,进而使固定杆向后侧移动,进而使弧形板在通孔内部的进行收缩,压缩压力弹簧,进而使弧形板与弧形槽的表面相接触,慢慢把固定杆推入到第二卡槽的内部,通过该装置固定隔热板框架可以避免传统螺纹钉固定在长期使用情况下容易出现脱落的现象,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外墙保温隔热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热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外墙保温隔热板。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外墙保温隔热板,是由聚合物砂浆、玻璃纤维网格布、阻燃型模塑聚苯乙烯泡沫板(EPS)或挤塑板(XPS)等材料复合而成,分别称为:聚氨酯外墙保温板、岩棉保温板、酚醛保温板、保温装饰一体化板、EPS保温板、STP保温板。目前市面上的外墙保温隔热板多采用工厂化生产,现场粘结施工,大多设计为外墙内保温外隔热的构造。现有的保温隔热板在安装的过程中,通常是通过螺纹钉进行固定安装,在长期使用情况下,在保温隔热板的重力作用下,保温隔热板容易出现脱落现象,容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影响人身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墙保温隔热板,具备隔热板固定、便于组装等优点,解决了隔热板容易脱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隔热板固定、便于组装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外墙保温隔热板,包括墙体,所述墙体的前侧开设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槽的前侧设置有隔热板框架,隔热板框架的内部设置有保温层,隔热板框架的前侧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的后端开设有弧形槽,弧形槽的后侧转动连接有弧形板,弧形板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压力弹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卡槽的形状为三角锥形,第二卡槽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二卡槽呈矩形阵列的方式设置,隔热板框架的后侧与墙体的前侧相接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通孔贯穿隔热板框架和保温层,通孔与第二卡槽相连通,固定杆位于隔热板框架的前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弧形板的形状为弧形,弧形板与弧形槽相匹配,弧形板可以紧密贴合在弧形槽的表面,弧形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弧形板呈镜像的方式设置,两个弧形板的内部结构相同,压力弹簧的右端与弧形槽的表面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隔热板框架的左侧开设有第一卡槽,第一卡槽的形状为三角锥形,第一卡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卡槽呈对称的方式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隔热板框架的右侧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卡块,两个卡块的中间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滑动槽的数量同样为两个,两个滑动槽呈对称的方式设置,两个滑动槽的内部结构相同,滑动槽与第一卡槽的位置相对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墙保温隔热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外墙保温隔热板,通过设置固定杆,把固定杆放入到通孔的内部,进而使固定杆向后侧移动,进而使弧形板在通孔内部的进行收缩,压缩压力弹簧,进而使弧形板与弧形槽的表面相接触,慢慢把固定杆推入到第二卡槽的内部,压力弹簧在弹力的作用下进行复位,进而使弧形板向左右两侧移动,进而使弧形板卡入到第二卡槽的内部,进而使隔热板框架固定在墙体的表面,通过该装置固定隔热板框架可以避免传统螺纹钉固定在长期使用情况下容易出现脱落的现象,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避免隔热板框架脱落造成危害,保证了装置的安全性,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2、该外墙保温隔热板,通过设置卡块,当需要对两个隔热板框架进行组装时,左侧隔热板框架与右侧隔热板框架相接触,通过滑动右侧隔热板框架进而使左侧卡块滑入到右侧第一卡槽的内部,压缩复位弹簧,进而使左侧两个卡块在滑动槽的内部向中间滑动,当左侧卡块完全进入到右侧第一卡槽的内部时,复位弹簧在弹力的作用下进行复位,进而使左侧两个卡块向两侧滑动,进而使左侧卡块卡入到右侧第一卡槽的内部,进而可以使两个隔热板框架连接到一起,通过可以组装的隔热板框架方便对隔热板框架进行安装,简单方便,提高安装工作效率,减少劳动强度,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外墙保温隔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外墙保温隔热板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外墙保温隔热板弧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外墙保温隔热板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卡槽、2墙体、3保温层、4隔热板框架、5固定杆、6第二卡槽、7通孔、8弧形槽、9压力弹簧、10弧形板、11卡块、12滑动槽、13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一种外墙保温隔热板,包括有墙体2,墙体2的前侧开设有第二卡槽6,第二卡槽6的形状为三角锥形,第二卡槽6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二卡槽6呈矩形阵列的方式设置,第二卡槽6的前侧设置有隔热板框架4,隔热板框架4的后侧与墙体2的前侧相接触,隔热板框架4的内部设置有保温层3,保温层3具有保温隔热的功能,可以保证室内温度保持稳定状态,隔热板框架4的前侧开设有通孔7,通孔7的数量同样为四个,四个通孔7呈矩形阵列的方式设置,通孔7贯穿隔热板框架4和保温层3,通孔7与第二卡槽6相连通,通孔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固定杆5,固定杆5位于隔热板框架4的前侧,固定杆5的形状为锥形,固定杆5的后端开设有弧形槽8,弧形槽8的后侧转动连接有弧形板10,弧形板10的形状为弧形,弧形板10与弧形槽8相匹配,弧形板10可以紧密贴合在弧形槽8的表面,弧形板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弧形板10呈镜像的方式设置,两个弧形板10的内部结构相同,弧形板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压力弹簧9,压力弹簧9的右端与弧形槽8的表面固定连接,当需要把隔热板框架4固定在墙体2的表面时,首先使通孔7和第二卡槽6相连通,把固定杆5放入到通孔7的内部,进而使固定杆5向后侧移动,进而使弧形板10在通孔7内部的进行收缩,压缩压力弹簧9,进而使弧形板10与弧形槽8的表面相接触,慢慢把固定杆5推入到第二卡槽6的内部,由于第二卡槽6的内部为三角锥形,压力弹簧9在弹力的作用下进行复位,进而使弧形板10向左右两侧移动,进而使弧形板10卡入到第二卡槽6的内部,进而使隔热板框架4固定在墙体2的表面,通过该装置固定隔热板框架4可以避免传统螺纹钉固定在长期使用情况下容易出现脱落的现象,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避免隔热板框架4脱落造成危害,保证了装置的安全性,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隔热板框架4的左侧开设有第一卡槽1,第一卡槽1的形状为三角锥形,第一卡槽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卡槽1呈对称的方式设置,隔热板框架4的右侧开设有滑动槽12,滑动槽12的数量同样为两个,两个滑动槽12呈对称的方式设置,两个滑动槽12的内部结构相同,滑动槽12与第一卡槽1的位置相对应,滑动槽1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卡块11,卡块11的形状为三角锥形,卡块11与第一卡槽1相匹配,卡块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卡块11呈镜像的方式设置,两个卡块11上的结构相同,两个卡块11的中间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13,当需要对两个隔热板框架4进行组装时,左侧隔热板框架4与右侧隔热板框架4相接触,通过滑动右侧隔热板框架4进而使左侧卡块11滑入到右侧第一卡槽1的内部,压缩复位弹簧13,进而使左侧两个卡块11在滑动槽12的内部向中间滑动,当左侧卡块11完全进入到右侧第一卡槽1的内部时,复位弹簧13在弹力的作用下进行复位,进而使左侧两个卡块11向两侧滑动,进而使左侧卡块11卡入到右侧第一卡槽1的内部,进而可以使两个隔热板框架4连接到一起,通过可以组装的隔热板框架4方便对隔热板框架4进行安装,简单方便,提高安装工作效率,减少劳动强度,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工作原理:该外墙保温隔热板,当需要把隔热板框架4固定在墙体2的表面时,首先使通孔7和第二卡槽6相连通,把固定杆5放入到通孔7的内部,进而使固定杆5向后侧移动,进而使弧形板10在通孔7内部的进行收缩,压缩压力弹簧9,进而使弧形板10与弧形槽8的表面相接触,慢慢把固定杆5推入到第二卡槽6的内部,由于第二卡槽6的内部为三角锥形,压力弹簧9在弹力的作用下进行复位,进而使弧形板10向左右两侧移动,进而使弧形板10卡入到第二卡槽6的内部,进而使隔热板框架4固定在墙体2的表面,当需要对两个隔热板框架4进行组装时,左侧隔热板框架4与右侧隔热板框架4相接触,通过滑动右侧隔热板框架4进而使左侧卡块11滑入到右侧第一卡槽1的内部,压缩复位弹簧13,进而使左侧两个卡块11在滑动槽12的内部向中间滑动,当左侧卡块11完全进入到右侧第一卡槽1的内部时,复位弹簧13在弹力的作用下进行复位,进而使左侧两个卡块11向两侧滑动,进而使左侧卡块11卡入到右侧第一卡槽1的内部,进而可以使两个隔热板框架4连接到一起。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外墙保温隔热板,包括墙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2)的前侧开设有第二卡槽(6),第二卡槽(6)的前侧设置有隔热板框架(4),隔热板框架(4)的内部设置有保温层(3),隔热板框架(4)的前侧开设有通孔(7),通孔(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固定杆(5),固定杆(5)的后端开设有弧形槽(8),弧形槽(8)的后侧转动连接有弧形板(10),弧形板(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压力弹簧(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墙保温隔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槽(6)的形状为三角锥形,第二卡槽(6)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二卡槽(6)呈矩形阵列的方式设置,隔热板框架(4)的后侧与墙体(2)的前侧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墙保温隔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7)贯穿隔热板框架(4)和保温层(3),通孔(7)与第二卡槽(6)相连通,固定杆(5)位于隔热板框架(4)的前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外墙保温隔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10)的形状为弧形,弧形板(10)与弧形槽(8)相匹配,弧形板(10)可以紧密贴合在弧形槽(8)的表面,弧形板(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弧形板(10)呈镜像的方式设置,两个弧形板(10)的内部结构相同,压力弹簧(9)的右端与弧形槽(8)的表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外墙保温隔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框架(4)的左侧开设有第一卡槽(1),第一卡槽(1)的形状为三角锥形,第一卡槽(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卡槽(1)呈对称的方式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外墙保温隔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框架(4)的右侧开设有滑动槽(12),滑动槽(1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卡块(11),两个卡块(11)的中间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外墙保温隔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12)的数量同样为两个,两个滑动槽(12)呈对称的方式设置,两个滑动槽(12)的内部结构相同,滑动槽(12)与第一卡槽(1)的位置相对应。
CN202122248986.2U 2021-09-16 2021-09-16 一种外墙保温隔热板 Active CN2160756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48986.2U CN216075637U (zh) 2021-09-16 2021-09-16 一种外墙保温隔热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48986.2U CN216075637U (zh) 2021-09-16 2021-09-16 一种外墙保温隔热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75637U true CN216075637U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77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48986.2U Active CN216075637U (zh) 2021-09-16 2021-09-16 一种外墙保温隔热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756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446399U (zh) 一种可高效换热保温的建筑施工用装配式墙板
CN216075637U (zh) 一种外墙保温隔热板
CN216109221U (zh) 建筑外墙保温隔热幕墙板
CN212926531U (zh) 一种外墙保温板的安装结构
CN112012476B (zh) 一种绿色建筑保温墙体预制结构
CN216109129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保温墙体
CN212613362U (zh) 一种新型底层装配式复合墙板
CN210216975U (zh) 一种室内装饰用组合式墙板
CN211923063U (zh) 一种外墙保温板以及保温板的安装结构
CN210713590U (zh) 一种多功能装饰面板
CN217924204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施工墙体保温结构
CN217974854U (zh) 一种带有光伏结构的建筑节能隔温板
CN211229265U (zh) 一种绿色建筑用装饰板
CN219840235U (zh) 一种装配式保温墙板
CN216640984U (zh) 一种便于更换的外墙保温板
CN216689836U (zh) 一种外墙保温板的连接结构
CN216740536U (zh) 一种低成本旧料回收利用实木多层地板
CN221030676U (zh) 一种多功能可变空间的装配式建筑
CN217379580U (zh) 一种便于安装且具有抗震防脱效果的外墙饰板
CN220725608U (zh) 一种建筑保温复合结构
CN216196197U (zh) 一种节能型保温装饰板
CN214144368U (zh) 一种轻钢结构用活动板房墙板
CN214833629U (zh) 一种工业与民用建筑外墙保温板
CN219548228U (zh) 一种便于连接的保温隔音板
CN209975921U (zh) 一种轻质砖墙隔墙用高耐候性护墙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