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75520U - 钢结构建筑用地梁框架 - Google Patents

钢结构建筑用地梁框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75520U
CN216075520U CN202120302673.8U CN202120302673U CN216075520U CN 216075520 U CN216075520 U CN 216075520U CN 202120302673 U CN202120302673 U CN 202120302673U CN 216075520 U CN216075520 U CN 2160755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connecting piece
main beams
beams
body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0267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学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di Stee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Gutemei Prefabricated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Gutemei Prefabricated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Gutemei Prefabricated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0267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755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755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755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钢结构建筑用地梁框架,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若干根第一主梁、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设置的若干根第二主梁,所述第一主梁、第二主梁均包括两个平行相对设置的侧板和垂直连接于两个侧板之间的主板,所述连接件包括主体部和分别位于主体部两端的折弯部,两个所述折弯部分别与第一主梁、第二主梁的主板面接触并通过螺栓连接,还具有一平行于侧板设置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连接件的主体部连接,设置为斜面的所述支撑板的两个端面各自与第一主梁、第二主梁的侧板面接触。本实用新型为钢结构建筑地梁框架提供了一种快速装配方案,且通过连接件与相互连接的主梁之间的配合,可以保证连接节点处的结构稳定性。

Description

钢结构建筑用地梁框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结构建筑用地梁框架。
背景技术
现代建筑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一、砖木结构;二、砖混结构;三、钢混结构;四、钢结构。钢结构是主要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钢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桥架等构件组成。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接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钢结构连接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钢梁和立柱,是形成整个钢结构框架建筑的主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结构建筑用地梁框架,其为钢结构建筑地梁框架提供了一种快速装配方案,且通过连接件与相互连接的主梁之间的配合,可以保证连接节点处的结构稳定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结构建筑用地梁框架,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若干根第一主梁、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设置的若干根第二主梁,所述第一主梁、第二主梁均包括两个平行相对设置的侧板和垂直连接于两个侧板之间的主板;
所述第一主梁与第二主梁的交汇处通过一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主体部和分别位于主体部两端的折弯部,两个所述折弯部分别与第一主梁、第二主梁的主板面接触并通过螺栓连接,从而在连接件与第一主梁、第二主梁之间围成一三角形区域;
还具有一平行于侧板设置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连接件的主体部连接,设置为斜面的所述支撑板的两个端面各自与第一主梁、第二主梁的侧板面接触。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1. 上述方案中,若干根第一主梁之间、若干根第二主梁之间等间隔设置。
2. 上述方案中,所述连接件上的折弯部与主体部之间形成的夹角为135°。
3. 上述方案中,所述连接件与第一主梁、第二主梁之间围成一等腰直角三角形区域。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钢结构建筑用地梁框架,其为钢结构建筑地梁框架提供了一种快速装配方案,且通过连接件与相互连接的主梁之间的配合,可以保证连接节点处的结构稳定性;进一步的,其还具有一平行于侧板设置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连接件的主体部连接,设置为斜面的所述支撑板的两个端面各自与第一主梁、第二主梁的侧板面接触,通过支撑板以及其与主梁之间的配合,可以进一步提高主梁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为钢结构建筑提供良好的底层基础。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钢结构建筑用地梁框架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钢结构建筑用地梁框架局部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第一主梁;2、第二主梁;3、连接件;41、侧板;42、主板;5、主体部;6、折弯部;7、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一种钢结构建筑用地梁框架,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若干根第一主梁1、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设置的若干根第二主梁2,所述第一主梁1、第二主梁2均包括两个平行相对设置的侧板41和垂直连接于两个侧板41之间的主板42;
所述第一主梁1与第二主梁2的交汇处通过一连接件3连接,所述连接件3包括主体部5和分别位于主体部5两端的折弯部6,两个所述折弯部6分别与第一主梁1、第二主梁2的主板42面接触并通过螺栓连接,从而在连接件3与第一主梁1、第二主梁2之间围成一三角形区域;
还具有一平行于侧板41设置的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与连接件3的主体部5连接,设置为斜面的所述支撑板7的两个端面各自与第一主梁1、第二主梁2的侧板41面接触。
若干根第一主梁1之间、若干根第二主梁2之间等间隔设置;上述连接件3上的折弯部6与主体部5之间形成的夹角为135°。
实施例2:一种钢结构建筑用地梁框架,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若干根第一主梁1、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设置的若干根第二主梁2,所述第一主梁1、第二主梁2均包括两个平行相对设置的侧板41和垂直连接于两个侧板41之间的主板42;
所述第一主梁1与第二主梁2的交汇处通过一连接件3连接,所述连接件3包括主体部5和分别位于主体部5两端的折弯部6,两个所述折弯部6分别与第一主梁1、第二主梁2的主板42面接触并通过螺栓连接,从而在连接件3与第一主梁1、第二主梁2之间围成一三角形区域;
还具有一平行于侧板41设置的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与连接件3的主体部5连接,设置为斜面的所述支撑板7的两个端面各自与第一主梁1、第二主梁2的侧板41面接触。
上述连接件3上的折弯部6与主体部5之间形成的夹角为135°;上述连接件3与第一主梁1、第二主梁2之间围成一等腰直角三角形区域。
采用上述钢结构建筑用地梁框架时,其为钢结构建筑地梁框架提供了一种快速装配方案,且通过连接件与相互连接的主梁之间的配合,可以保证连接节点处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的,其还具有一平行于侧板设置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连接件的主体部连接,设置为斜面的所述支撑板的两个端面各自与第一主梁、第二主梁的侧板面接触,通过支撑板以及其与主梁之间的配合,可以进一步提高主梁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为钢结构建筑提供良好的底层基础。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钢结构建筑用地梁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若干根第一主梁(1)、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设置的若干根第二主梁(2),所述第一主梁(1)、第二主梁(2)均包括两个平行相对设置的侧板(41)和垂直连接于两个侧板(41)之间的主板(42);
所述第一主梁(1)与第二主梁(2)的交汇处通过一连接件(3)连接,所述连接件(3)包括主体部(5)和分别位于主体部(5)两端的折弯部(6),两个所述折弯部(6)分别与第一主梁(1)、第二主梁(2)的主板(42)面接触并通过螺栓连接,从而在连接件(3)与第一主梁(1)、第二主梁(2)之间围成一三角形区域;
还具有一平行于侧板(41)设置的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与连接件(3)的主体部(5)连接,设置为斜面的所述支撑板(7)的两个端面各自与第一主梁(1)、第二主梁(2)的侧板(41)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建筑用地梁框架,其特征在于:若干根第一主梁(1)之间、若干根第二主梁(2)之间等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结构建筑用地梁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上的折弯部(6)与主体部(5)之间形成的夹角为13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结构建筑用地梁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与第一主梁(1)、第二主梁(2)之间围成一等腰直角三角形区域。
CN202120302673.8U 2021-02-03 2021-02-03 钢结构建筑用地梁框架 Active CN2160755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02673.8U CN216075520U (zh) 2021-02-03 2021-02-03 钢结构建筑用地梁框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02673.8U CN216075520U (zh) 2021-02-03 2021-02-03 钢结构建筑用地梁框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75520U true CN216075520U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34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02673.8U Active CN216075520U (zh) 2021-02-03 2021-02-03 钢结构建筑用地梁框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755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33489A (zh) H型钢梁与h型钢柱强轴可变梁高装配式节点及施工方法
CN110805139A (zh) 多层钢结构建筑框架
CN202627215U (zh) H型钢梁与h型钢柱强轴可变梁高装配式节点
CN216075520U (zh) 钢结构建筑用地梁框架
CN216041701U (zh) 装配式建筑的地梁单元
CN216041702U (zh) 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节点单元
CN216075517U (zh) 钢结构房屋的连接节点
CN216075522U (zh) 钢结构建筑的地梁节点
CN216075521U (zh) 装配式建筑的地基框架
CN216075516U (zh) 钢结构地基框架的单元节点
CN212984189U (zh) 一种钢结构梁柱连接结构
CN210459529U (zh) 一种竹木建筑梁柱cfrp钢节点
CN215948466U (zh) 装配式建筑的底层支撑体系
CN214657710U (zh) 装配式房屋的钢结构骨架
CN216075518U (zh) 装配式钢结构框架
CN216041700U (zh) 装配式地基节点
CN216075519U (zh) 轻钢装配式房屋的底层框架
CN112854439A (zh) 一种建筑物横梁的支撑与卡接机构
CN210529959U (zh) 柱梁连接单元
CN215759573U (zh) 模块化钢结构的基础框架
CN210459527U (zh) 一种竹集成材梁柱边节点
CN209924421U (zh) 一种后移式悬臂模板
CN215211488U (zh) 钢结构建筑的基础框架单元
CN215211516U (zh) 装配式钢结构的单元节点
CN212427515U (zh) 一种钢结构房的支撑框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31

Address after: Room 414, floor 4, building 3, Yangchenghu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ioneer Park, No. 116, Chengyang Road, Chengyang street, Xiangcheng District, Suzhou, Jiangsu 215131

Patentee after: Yangdi Stee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u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225454 group 7, Liwei village, Quxia Town, Taixing City, Ta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gutemei prefabricated building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