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57578U - 一种基于lin总线的楼宇照明系统以及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lin总线的楼宇照明系统以及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57578U
CN216057578U CN202121435814.XU CN202121435814U CN216057578U CN 216057578 U CN216057578 U CN 216057578U CN 202121435814 U CN202121435814 U CN 202121435814U CN 216057578 U CN216057578 U CN 2160575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control module
control
sub
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3581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海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ONGSHAN POLYTECHNIC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ONGSHAN POLYTECHNIC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ONGSHAN POLYTECHNIC COLLEGE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ONGSHAN POLYTECHNIC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12143581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575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575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575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LIN总线的楼宇照明系统以及控制装置,该系统包括主控制模块、第一子控制模块、若干个第二子控制模块和LIN总线;第一子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收发端通过网关与主控制模块的信号收发端连接;第一子控制模块的第二信号收发端通过一根LIN总线与各个第二子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收发端串行连接,各个第二子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收发端之间并行连接;第一子控制模块的照明控制端和各个第二子控制模块的照明控制端分别与至少一个照明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LIN总线的楼宇照明系统以及控制装置,通过网关汇接到主控制模块,实现LIN总线方式收发通信,远程控制楼宇开关通断照明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LIN总线的楼宇照明系统以及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LIN总线的楼宇照明系统以及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光源技术、物联网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楼宇照明系统智能化、信息化的需求日与俱增。然而,现有技术的楼宇照明系统基本上都还是对各照明装置进行单独的手动控制,容易由于用户的疏忽,出现忘记关灯等现象,由于无法统一对各照明装置进行控制,导致控制效率低下的问题,且由于布线不清楚,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LIN总线的楼宇照明系统以及控制装置,通过网关汇接到主控制模块,各个模块通过一根LIN总线进行通信,实现了远程控制楼宇开关通断照明功能,提高了控制效率,解决了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该技术方法如下:
一种基于LIN总线的楼宇照明系统,包括:主控制模块、第一子控制模块、若干个第二子控制模块和LIN总线;
所述第一子控制模块的外部信号收发端通过网关与所述主控制模块的信号收发端连接;
所述第一子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收发端通过一根所述LIN总线与各个所述第二子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收发端串行连接,各个所述第二子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收发端之间并行连接;
所述第一子控制模块的照明控制端和各个所述第二子控制模块的照明控制端分别与至少一个照明模块连接;
所述第一子控制模块和各个所述第二子控制模块分别连接至电源。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微控制模块和第一开关模块;每个所述第二子控制模块均包括第二微控制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
所述第一微控制模块的外部信号收发端通过网关与所述主控制模块的信号收发端连接;
所述第一微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收发端通过一根所述LIN总线与各个所述第二微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收发端串行连接,各个所述第二微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收发端之间并行连接;
所述第一微控制模块的第二信号收发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信号收发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照明控制端与至少一个照明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微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分别连接至电源;
所述第二微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收发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信号收发端连接;各个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照明控制端与至少一个照明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微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分别连接至电源。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微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一收发器;每个所述第二微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二收发器;
所述第一收发器的外部信号收发端通过网关与所述主控制模块的信号收发端连接;
所述第一收发器的第一信号收发端通过一根LIN总线与各个所述第二收发器的第一信号收发端串行连接;各个所述第二收发器的第一信号收发端之间并行连接。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一负载监测模块,所述第二子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二负载监测模块;
所述第一微控制模块的第三信号收发端与所述第一负载监测模块的信号收发端连接,照明模块与所述第一负载监测模块的监测端连接;
所述第二微控制模块的第三信号收发端与所述第二负载监测模块的信号收发端连接,照明模块与所述第二负载监测模块的监测端连接。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负载监测模块包括第一负载测量电路,所述第二负载监测模块包括第二负载测量电路;
所述第一负载测量电路和所述第二负载测量电路均包括放电控制端、电流输入端和负载信号输出端;
所述第一微控制模块的第三信号收发端的发送端与所述第一负载测量电路的放电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微控制模块的第三信号收发端的接收端与所述第一负载测量电路的负载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负载测量电路的电流输入端与照明模块连接;
所述第二微控制模块的第三信号收发端的发送端与所述第二负载测量电路的放电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微控制模块的第三信号收发端的接收端与所述第二负载测量电路的负载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负载测量电路的电流输入端与照明模块连接。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包括第一负载控制电路,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包括第二负载控制电路;
所述第一负载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二负载控制电路均包括放电控制端、电流输入端和电流输出端;
所述第一微控制模块的第二信号收发端与所述第一负载控制电路的放电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负载控制电路的电流输入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一负载控制电路的电流输出端与照明模块连接;
所述第二微控制模块的第二信号收发端与所述第二负载控制电路的放电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负载控制电路的电流输入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二负载控制电路的电流输出端与照明模块连接。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微控制模块、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一负载监测模块均可拆卸式设置在所述第一子控制模块中。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微控制模块、第二开关模块和第二负载监测模块均可拆卸式设置在所述第二子控制模块中。
一种基于LIN总线的楼宇照明控制装置,包括:主控制模块、第一子控制模块、若干个第二子控制模块和LIN总线;
所述第一子控制模块的外部信号收发端通过网关与所述主控制模块的信号收发端连接;
所述第一子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收发端通过一根所述LIN总线与各个所述第二子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收发端串行连接,各个所述第二子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收发端之间并行连接;
所述第一子控制模块的照明控制端和各个所述第二子控制模块的照明控制端分别与至少一个照明模块连接;
所述第一子控制模块和各个所述第二子控制模块分别连接至电源。
本实用新型通过网关汇接到整栋大楼智能楼宇主控制模块,实现远程控制楼宇开关通断照明的功能,同时通过测量负载的负载参数,并上传至主控制模块,减轻了事故的发生。其次,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子控制模块和各个第二子控制模块的各个模块为可拆卸式结构,安装方便,无须建立独立线路,同时LIN总线网络仅需一条通信线即可完成控制,可以节约耗材、减少布线施工,节约铺设成本。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基于LIN总线的楼宇照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基于LIN总线的楼宇照明系统的第一子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基于LIN总线的楼宇照明系统的第二子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基于LIN总线的楼宇照明系统的第一微控制模块和第二微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基于LIN总线的楼宇照明系统的第一负载测量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基于LIN总线的楼宇照明系统的第二负载测量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基于LIN总线的楼宇照明系统的负载测量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基于LIN总线的楼宇照明系统的负载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基于LIN总线的楼宇照明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基于LIN总线的楼宇照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主控制模块1、第一子控制模块11、若干个第二子控制模块12和LIN总线13。
第一子控制模块11的外部信号收发端通过网关与主控制模块1的信号收发端10连接;
第一子控制模块11的第一信号收发端通过一根LIN总线13与各个第二子控制模块12 的第一信号收发端串行连接,各个第二子控制模块12的第一信号收发端之间并行连接;
第一子控制模块11的照明控制端和各个第二子控制模块12的照明控制端分别与至少一个照明模块连接;
第一子控制模块11和各个第二子控制模块12分别连接至电源。
其中,主控制模块1、第一子控制模块11和第二子控制模块12是指一种包含多个指令的计算机设备,用于对信号的接收、发送以及解析。
LIN总线13是指基于UART/SCI的一种串行通讯协议,用于多个模块之间进行通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LIN总线的楼宇照明系统工作时,工作人员可以直接通过主控制模块1向第一子控制模块11的外部信号收发端111(包括在外部信号收发端121中)发送外部控制信号,第一子控制模块11的外部信号收发端111接收外部控制信号,第一子控制模块11对该外部控制信号进行解析,并根据解析后的外部控制信号,生成至少一个第一控制信号和/或至少一个第二控制信号,第一子控制模块11将第一控制信号转化为照明开启/关闭信号,根据照明开启/关闭信号,通过第一子控制模块11的照明控制端113控制至少一个照明模块的开启/关闭,并且第一子控制模块11通过第一信号收发端111将第二控制信号经过LIN总线13发送至各个第二子控制模块12,第二子控制模块12通过校验第二控制信号内的通信标识和自身通信标识,判断是否解析转化该第二控制信号,若是,则将第二控制信号转化为照明开启/关闭信号,根据照明开启/关闭信号,通过第二子控制模块12的照明控制端122控制至少一个照明模块的开启/关闭。能够同过网关汇接到主控制模块1,各个模块通过一根LIN总线13进行通信,实现了远程控制楼宇开关通断照明功能,提高了控制效率,解决了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请参考图2和图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基于LIN总线的楼宇照明系统的第一子控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基于LIN总线的楼宇照明系统的第二子控制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子控制模块11包括第一微控制模块21和第一开关模块31;每个第二子控制模块12均包括第二微控制模块22和第二开关模块32。
第一微控制模块21的外部信号收发端211通过网关与主控制模块1的信号收发端10连接。
第一微控制模块21的第一信号收发端212通过一根LIN总线13与各个第二微控制模块 22的第一信号收发端221串行连接,各个第二微控制模块22的第一信号收发端221之间并行连接。
第一微控制模块21的第二信号收发端213与第一开关模块31的信号收发端311连接;第一开关模块31的照明控制端312与至少一个照明模块连接;第一微控制模块21和第一开关模块31分别连接至电源。
第二微控制模块22的第一信号收发端221与第二开关模块32的信号收发端321连接;各个第二开关模块32的照明控制端322与至少一个照明模块连接;第二微控制模块22和第二开关模块32分别连接至电源。
微控制模块是一种微控制器或者微控制芯片,用于对信号的接收、发送以及解析。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微控制模块21的外部信号收发端211接收外部控制信号,第一微控制模块21对该外部控制信号进行解析,并根据解析后的外部控制信号,生成至少一个第一控制信号和/或至少一个第二控制信号,第一微控制模块21将第一控制信号转化为照明开启/关闭信号,发送至第一开关模块31的信号收发端311,第一开关模块31根据照明开启/关闭信号,控制至少一个照明模块的开启/关闭,
并且第一微控制模块21通过第一信号收发端212将第二控制信号经过LIN总线13发送至各个第二微控制模块22,第二微控制模块22通过校验第二控制信号内的通信标识和自身通信标识,判断是否解析转化该第二控制信号,若是,则将第二控制信号转化为照明开启/ 关闭信号,发送至第二开关模块32的信号收发端321,第二开关模块32根据照明开启/关闭信号,控制至少一个照明模块的开启/关闭。第一微控制模块21接收主控制模块1发送的外部控制信号,经第一开关模块31对照明模块进行控制,而且第一微控制模块21与第二微控制模块22通过一根LIN总线13进行通信,实现了远程控制楼宇开关通断照明功能,提高了控制效率。
请参考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基于LIN总线的楼宇照明系统的第一微控制模块和第二微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微控制模块21还包括第一收发器41;每个第二微控制模块22 还包括第二收发器42。
第一收发器41的外部信号收发端411通过网关与主控制模块1的信号收发端10连接。
第一收发器41的第一信号收发端412通过一根LIN总线13与各个第二收发器42的第一信号收发端421串行连接;各个第二收发器42的第一信号收发端421之间并行连接。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微控制模块21中的第一收发器41接收主控制模块1发送的外部控制信号,第一微控制模块21根据解析后的外部控制信号,生成至少一个控制信号,通过第一收发器41的第一信号收发端412将控制信号经过LIN总线13发送至各个第二微控制模块22中的第二收发器42,第二收发器42接收控制信号,并由第二微控制模块22进行校验、解析。
第一收发器41与第二收发器42通过一根LIN总线13进行通信,实现了远程控制楼宇开关通断照明功能,提高了控制效率。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实现统一控制照明模块开启/关闭之前,对第一子控制模块 11以及第二子控制模块12设置主机和从机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子控制模块11通过第一收发器41接收主控制模块1发送的外部控制信号,第一微控制模块21获取该外部控制信号并解析,判断是否将的第一子控制模块11设置为主机模式,若是,则将外部控制信号转化为从机设置信号,第一微控制模块 21通过第一收发器41的第一信号收发端412将从机设置信号经LIN总线13发送至第二子控制模块12中第二收发器42的信号收发端,第二微控制模块22获取该从机设置信号并解析,第二微控制模块22根据从机设置信号,将第二子控制模块12设置为从机模式。
并且,各个第二子控制模块12设置为从机模式之后,通过第二收发器42发送一个反馈信号至第一收发器41的第一信号收发端412,第一收发器41也会把这些反馈信号,通过第一收发器41的外部信号收发端411发送至主控制模块1,从而能够使工作人员了解主机以及从机的设置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的反馈操作,无论是第一子控制模块11和第二子控制模块12都会在信号发送完成时,自动将自身设置为信号接收状态,或者,在信号接收完成时,将自身状态设置为信号发送状态。
请参考图2和图3,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子控制模块11还包括第一负载监测模块51,第二子控制模块12还包括第二负载监测模块52。
第一微控制模块21的第三信号收发端214与第一负载监测模块51的信号收发端511连接,照明模块与第一负载监测模块51的监测端512连接。
第二微控制模块22的第三信号收发端224与第二负载监测模块52的信号收发端连接,照明模块与第二负载监测模块52的监测端522连接。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微控制模块21的外部信号收发端211接收外部控制信号,第一微控制模块21对该外部控制信号进行解析,并根据解析后的外部控制信号,生成至少一个第一控制信号和/或至少一个第二控制信号,第一微控制模块21将第一控制信号转化为负载检测信号,发送至第一负载监测模块51,第一负载监测模块51根据负载检测信号,转化为照明开启/关闭信号,控制至少一个照明模块的开启/关闭,并对照明模块中的负载进行负载测量。
并且第一微控制模块21通过第一信号收发端211将第二控制信号经过LIN总线13发送至各个第二微控制模块22,第二微控制模块22通过校验第二控制信号内的通信标识和自身通信标识,判断是否解析转化该第二控制信号,若是,则将第二控制信号转化为负载检测信号,发送至第二负载监测模块52的信号收发端,第二负载监测模块52根据负载检测信号,转化为照明开启/关闭信号,控制至少一个照明模块的开启/关闭,并对照明模块中的负载进行负载参数的测量。
第一微控制模块21接收主控制模块1发送的外部控制信号,经第一负载监测模块51对照明模块进行控制,并且对照明模块的负载进行负载参数的测量,并且第一收发器41与第二收发器42通过一根LIN总线13进行通信,第二微控制模块22根据负载检测信号,对相应的照明模块的负载进行负载参数的测量,实现了对负载的电压、电流、功率等负载参数的测量以及电路故障诊断。
请参考图5和图6,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基于LIN总线的楼宇照明系统的第一负载测量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基于LIN总线的楼宇照明系统的第二负载测量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负载监测模块51包括第一负载测量电路61,第二负载监测模块 52包括第二负载测量电路62。
第一负载测量电路61和第二负载测量电路62均包括放电控制端、电流输入端和负载信号输出端。
第一微控制模块21的第三信号收发端214的发送端215与第一负载测量电路61的放电控制端611连接,第一微控制模块21的第三信号收发端214的接收端216与第一负载测量电路61的负载信号输出端612连接;第一负载测量电路61的电流输入端613与照明模块连接;
第二微控制模块22的第三信号收发端224的发送端225与第二负载测量电路62的放电控制端621连接,第二微控制模块22的第三信号收发端224的接收端226与第二负载测量电路62的负载信号输出端622连接;第二负载测量电路62的电流输入端623与照明模块连接。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负载测量电路61以及第二负载测量电路62均采用如图2的负载测量电路。
请参考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基于LIN总线的楼宇照明系统的负载测量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负载测量电路采用HLW8012单相电能计量芯片作为处理器,负载测量电路根据接收到的负载检测信号,控制开关元件T1导通;照明模块的电流输出端经负载测量电路的电路输入端输入,负载测量电路采用高精度鏮铜电阻R2进行负载电流信号的采样,将采样后的负载电流信号经HLW8012芯片的2、3脚输入至HLW8012芯片内部的PGA放大电路模块进行信号放大,将放大后的负载电流信号经HLW8012芯片内部的ADC转换模块进行转换,转换后测量出电流有效值所对应电压值,并经过V/F模块变换进行转换后从 HLW8012芯片的CF1脚输出频率与电流大小成正比的第一脉冲信号。
负载监测模块与220V交流电压源连接,220V交流电压源输入交流电压信号至负载监测模块中,通过R4降压后经HLW8012芯片U1的4脚输入至内部的PGA放大电路模块进行信号放大,将放大后的交流电压信号经HLW8012芯片内部的ADC转换模块进行转换,计算出转换后交流电压信号的电压值,并经过V/F模块变换进行转换后从HLW8012芯片的CF1 引脚输出频率与电压大小成正比的第二脉冲信号。
根据获取的第一脉冲信号以及第二脉冲信号,HLW8012芯片测量出负载的有功功率值,并经过V/F模块变换进行转换后后从HLW8012芯片的CF引脚输出与有功功率值大小成正比的第三脉冲信号。
通过设置HLW8012芯片的SEL引脚的电平,设置CF1引脚具体输出,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当SEL引脚输出高电平时,SEL引脚输出第一脉冲信号,当SEL引脚输出低电平时,SEL引脚输出低电平信号。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微控制模块21和第二微控制模块22采用C8051F530A单片机,负载测量电路的SEL引脚、CF1引脚以及CF引脚通过光耦隔离后与C8051F530A单片机的I/O口连接,输出负载参数信息至C8051F530A单片机,经过数据处理后输入至主控制模块1。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开关模块31包括第一负载控制电路71,第二开关模块32包括第二负载控制电路72。
第一负载控制电路71和第二负载控制电路72均包括放电控制端、电流输入端和电流输出端。
第一微控制模块21的第二信号收发端213与第一负载控制电路71的放电控制端711连接;第一负载控制电路71的电流输入端712与电源连接;第一负载控制电路71的电流输出端713与照明模块连接。
第二微控制模块22的第二信号收发端223与第二负载控制电路72的放电控制端721连接;第二负载控制电路72的电流输入端722与电源连接;第二负载控制电路72的电流输出端723与照明模块连接。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负载控制电路71以及第二负载控制电路72均采用如图3的负载控制电路。
请参考图8,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基于LIN总线的楼宇照明系统的负载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负载控制电路根据接收到的负载检测信号,控制双向可控硅元件T2以及光耦元件U2的导通,当控制信号为高电平,光耦元件U2导通,双向可控硅元件T2导通,负载DS1进行工作;当控制信号为低电平,双向可控硅元件T2截止,导致负载DS1不工作,从而实现主控制模块1控制照明模块中的负载的开关。
由于第二光耦元件U2具有过零点自动触发功能,导致双向可控硅元件T2在过零点时被触发导通,从而使负载控制电路中负载产生冲击电流最小,对电网污染最小。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子控制模块11的第一微控制模块21、第一开关模块31和第一测量电路为单独拆卸结构。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子控制模块12的第二微控制模块22、第二开关模块32和第二测量电路为单独拆卸结构。
请参考图9,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基于LIN总线的楼宇照明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主控制模块1、第一子控制模块11、若干个第二子控制模块12和LIN总线13;
第一子控制模块11的外部信号收发端通过网关与主控制模块1的信号收发端10连接;
第一子控制模块11的第一信号收发端通过一根LIN总线13与各个第二子控制模块12 的第一信号收发端串行连接,各个第二子控制模块12的第一信号收发端之间并行连接;
第一子控制模块11的照明控制端和各个第二子控制模块12的照明控制端分别与至少一个照明模块连接;
第一子控制模块11和各个第二子控制模块12分别连接至电源。
基于LIN总线13的楼宇照明控制装置的具体执行过程可以上述所示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在此不进行赘述。
本实用新型通过网关汇接到整栋大楼智能楼宇主控制模块1,实现远程控制楼宇开关通断照明的功能,同时通过测量负载的负载参数,并上传至主控制模块1,减轻了事故的发生。其次,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子控制模块11和各个第二子控制模块12的各个模块为可拆卸式结构,安装方便,无须建立独立线路,同时LIN总线13网络仅需一条通信线即可完成控制,可以节约耗材、减少布线施工,节约铺设成本。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Claims (9)

1.一种基于LIN总线的楼宇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制模块、第一子控制模块、若干个第二子控制模块和LIN总线;
所述第一子控制模块的外部信号收发端通过网关与所述主控制模块的信号收发端连接;
所述第一子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收发端通过一根所述LIN总线与各个所述第二子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收发端串行连接,各个所述第二子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收发端之间并行连接;
所述第一子控制模块的照明控制端和各个所述第二子控制模块的照明控制端分别与至少一个照明模块连接;
所述第一子控制模块和各个所述第二子控制模块分别连接至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LIN总线的楼宇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微控制模块和第一开关模块;每个所述第二子控制模块均包括第二微控制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
所述第一微控制模块的外部信号收发端通过网关与所述主控制模块的信号收发端连接;
所述第一微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收发端通过一根所述LIN总线与各个所述第二微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收发端串行连接,各个所述第二微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收发端之间并行连接;
所述第一微控制模块的第二信号收发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信号收发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照明控制端与至少一个照明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微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分别连接至电源;
所述第二微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收发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信号收发端连接;各个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照明控制端与至少一个照明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微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分别连接至电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LIN总线的楼宇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一收发器;每个所述第二微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二收发器;
所述第一收发器的外部信号收发端通过网关与所述主控制模块的信号收发端连接;
所述第一收发器的第一信号收发端通过一根LIN总线与各个所述第二收发器的第一信号收发端串行连接;各个所述第二收发器的第一信号收发端之间并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LIN总线的楼宇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一负载监测模块,所述第二子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二负载监测模块;
所述第一微控制模块的第三信号收发端与所述第一负载监测模块的信号收发端连接,照明模块与所述第一负载监测模块的监测端连接;
所述第二微控制模块的第三信号收发端与所述第二负载监测模块的信号收发端连接,照明模块与所述第二负载监测模块的监测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LIN总线的楼宇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载监测模块包括第一负载测量电路,所述第二负载监测模块包括第二负载测量电路;
所述第一负载测量电路和所述第二负载测量电路均包括放电控制端、电流输入端和负载信号输出端;
所述第一微控制模块的第三信号收发端的发送端与所述第一负载测量电路的放电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微控制模块的第三信号收发端的接收端与所述第一负载测量电路的负载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负载测量电路的电流输入端与照明模块连接;
所述第二微控制模块的第三信号收发端的发送端与所述第二负载测量电路的放电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微控制模块的第三信号收发端的接收端与所述第二负载测量电路的负载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负载测量电路的电流输入端与照明模块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LIN总线的楼宇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包括第一负载控制电路,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包括第二负载控制电路;
所述第一负载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二负载控制电路均包括放电控制端、电流输入端和电流输出端;
所述第一微控制模块的第二信号收发端与所述第一负载控制电路的放电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负载控制电路的电流输入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一负载控制电路的电流输出端与照明模块连接;
所述第二微控制模块的第二信号收发端与所述第二负载控制电路的放电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负载控制电路的电流输入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二负载控制电路的电流输出端与照明模块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LIN总线的楼宇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控制模块、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一负载监测模块均可拆卸式设置在所述第一子控制模块中。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LIN总线的楼宇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微控制模块、第二开关模块和第二负载监测模块均可拆卸式设置在所述第二子控制模块中。
9.一种基于LIN总线的楼宇照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制模块、第一子控制模块、若干个第二子控制模块和LIN总线;
所述第一子控制模块的外部信号收发端通过网关与所述主控制模块的信号收发端连接;
所述第一子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收发端通过一根所述LIN总线与各个所述第二子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收发端串行连接,各个所述第二子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收发端之间并行连接;
所述第一子控制模块的照明控制端和各个所述第二子控制模块的照明控制端分别与至少一个照明模块连接;
所述第一子控制模块和各个所述第二子控制模块分别连接至电源。
CN202121435814.XU 2021-06-25 2021-06-25 一种基于lin总线的楼宇照明系统以及控制装置 Active CN2160575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35814.XU CN216057578U (zh) 2021-06-25 2021-06-25 一种基于lin总线的楼宇照明系统以及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35814.XU CN216057578U (zh) 2021-06-25 2021-06-25 一种基于lin总线的楼宇照明系统以及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57578U true CN216057578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554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35814.XU Active CN216057578U (zh) 2021-06-25 2021-06-25 一种基于lin总线的楼宇照明系统以及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575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57384A (zh) 电源装置
CN211856726U (zh) 一种基于光耦隔离电路的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系统
CN216057578U (zh) 一种基于lin总线的楼宇照明系统以及控制装置
CN219122598U (zh) 一种用电安全管理网关设备和用电安全管理系统
CN104635272A (zh) 一种分布式高密度电法仪器
CN205157644U (zh) 一种多回路电表
CN206147076U (zh) 一种串联快充老化控制系统
CN204389584U (zh) 基于无源无线技术的建筑用电监控计量系统
CN204855762U (zh) 一种led驱动电源调光自动测试系统
CN209946050U (zh) 一种蒸馏法用原油含水率测定仪
CN114007240A (zh) 一种无线网络故障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CN110673059A (zh) 一种无线照明监控及电测装置
CN106199295A (zh) 一种串联快充老化控制系统
CN206517162U (zh) 一种电网负荷检测仪
CN206649655U (zh) 便携式Wifi转多类型通讯接口装置
CN210895069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楼宇环境智能监控系统
CN210536350U (zh) 一种储能用监控模块及搭载该模块的监控系统
CN218277240U (zh) 一种多模通信单灯控制器
CN215005763U (zh) 一种断路器监控装置及监控系统
CN219512547U (zh) 一种基于Zigbee回路控制器的寿命测试台
CN209218133U (zh) 一种Art-net信号扩展设备
CN202004539U (zh) 智能配电系统
CN203249714U (zh) 多路通讯接口的热量表温度和流量自动校表装置
CN209824084U (zh) 照明系统
CN206115191U (zh) 一种基于can总线的热泵远程监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