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54902U - 电池包温度控制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池包温度控制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54902U
CN216054902U CN202122281472.7U CN202122281472U CN216054902U CN 216054902 U CN216054902 U CN 216054902U CN 202122281472 U CN202122281472 U CN 202122281472U CN 216054902 U CN216054902 U CN 2160549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pack
electric heater
control system
temperature control
power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8147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朝辉
孙亚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Shanwei BYD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Shanwei BYD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Shanwei BYD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8147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549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549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549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包温度控制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电池包温度控制系统包括:储液箱,所述储液箱具有进口和出口;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与所述储液箱的出口连通;动力电池包,所述动力电池包具有换热液道,所述换热液道分别与所述电加热器和所述储液箱的进口连通;半导体制冷器,所述半导体制冷器具有制冷端和制热端,所述制冷端通过与所述动力电池包接触以对所述动力电池包散热;辅助电池包,所述辅助电池包分别与所述半导体制冷器和所述电加热器相连以为所述半导体制冷器和所述电加热器供电。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温度控制系统,具有温控效率高且稳定、能够提升动力电池包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等优点。

Description

电池包温度控制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包温度控制系统和具有所述电池包温度控制系统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车辆,诸如纯电、电混等车型,通常设有电池包温度控制系统,通过设置PTC加热装置和半导体制冷装置对动力电池包进行温度控制,但PTC加热装置和半导体制冷装置均由动力电池包供电,不仅影响动力电池包的使用寿命和性能,而且影响PTC加热装置和半导体制冷装置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此外,半导体制冷装置往往通过对水路中的液体制冷,再由水路中的液体对动力电池包进行降温,影响散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包温度控制系统,该电池包温度控制系统,具有温控效率高且稳定、能够提升动力电池包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电池包温度控制系统的车辆。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电池包温度控制系统,包括:储液箱,所述储液箱具有进口和出口;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与所述储液箱的出口连通;动力电池包,所述动力电池包具有换热液道,所述换热液道分别与所述电加热器和所述储液箱的进口连通;半导体制冷器,所述半导体制冷器具有制冷端和制热端,所述制冷端通过与所述动力电池包接触以对所述动力电池包散热;辅助电池包,所述辅助电池包分别与所述半导体制冷器和所述电加热器相连以为所述半导体制冷器和所述电加热器供电。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温度控制系统,具有温控效率高且稳定、能够提升动力电池包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电池包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泵,所述泵连接于所述储液箱的出口和所述电加热器之间,所述辅助电池包与所述泵相连以为所述泵供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电池包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散热管,所述散热管与所述储液箱的出口连通,所述散热管通过与所述制热端接触以对所述制热端散热。
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箱、所述电加热器、所述散热管和所述动力电池包依次串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电加热器和所述散热管并联于所述储液箱和所述动力电池包之间。
进一步地,电池包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连接于所述储液箱与所述电加热器之间以及所述储液箱与所述散热管之间,用于控制所述储液箱内的换热液体是否能够流入所述散热管和所述电加热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动力电池包具有换热板,所述换热液道形成于所述换热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电池包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动力电池包的温度;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动力电池包、所述辅助电池包、所述电加热器和所述半导体制冷器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动力电池包通过电缆与所述辅助电池包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包温度控制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采用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电池包温度控制系统,具有温控效率高且稳定、能够提升动力电池包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温度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包温度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电池包温度控制系统1、
储液箱100、储液箱的进口101、储液箱的出口102、
电加热器200、动力电池包300、换热板310、
半导体制冷器400、制冷端410、制热端420、
辅助电池包500、泵600、散热管7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多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控制系统1。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控制系统1包括:储液箱100、电加热器200、动力电池包300、半导体制冷器400和辅助电池包500。
储液箱100具有进口101和出口102。电加热器200与储液箱100的出口102连通。动力电池包300具有换热液道(图中未示意),换热液道分别与电加热器200和储液箱的进口101连通。半导体制冷器400具有制冷端410和制热端420,制冷端410通过与动力电池包300接触以对动力电池包300散热。辅助电池包500分别与半导体制冷器400和电加热器200相连以为半导体制冷器400和电加热器200供电。
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实线箭头表示电力供应方向,空心箭头表示换热液道、电加热器200、储液箱100连通的换热液路。
举例而言,动力电池包300作为车辆动力来源可以采用锂离子电池,辅助电池包500的容量小于动力电池包300,辅助电池包500采用良好的高低温性能的电池,辅助电池包500分别为半导体制冷器400、电加热器200提供电能。半导体制冷器400用于加热和冷却动力电池包300,电加热器200可以为PTC加热器,电加热器200用于加热动力电池包300。储液箱、电加热器200、换热液道形成循环的换热液路。半导体制冷器400的制冷端410可以通过高导热介质与动力电池包300贴合。辅助电池包500通过电缆分别与电加热器200和半导体制冷器400相连以为半导体制冷器400和电加热器200供电。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温度控制系统1,通过辅助电池包500为电加热器200和半导体制冷器400供电,使电加热器200和半导体制冷器400对动力电池包300进行温度控制。由于辅助电池包500的容量可以设置较小,成本较低,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且辅助电池包500便于更换,动力电池包300无需对电加热器200和半导体制冷器400供电,提升了动力电池包300的性能以及使用寿命,电加热器200和半导体制冷器400由辅助电池包500单独供电,提升了电加热器200和半导体制冷器400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并且,由于换热液道分别与储液箱100、电加热器200连通,电加热器200产生的热量可以经过换热液道内的换热液体对动力电池包300产生加热作用。此外,半导体制冷器400通过制冷端410与动力电池包300接触而对动力电池包300进行降温散热,通过采用接触散热的方式,动力电池包300的散热不依赖于换热液道,结构更加简单,散热效率更高。由此,半导体制冷器400和电加热器200配合使用,动力电池包300无论在低温状态还是高温状态下均能够得到良好的温度控制,保证动力电池包300的正常工作。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温度控制系统1,具有温控效率高且稳定、能够提升动力电池包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等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电池包温度控制系统1还包括泵600。
泵600连接于储液箱的出口102和电加热器200之间,辅助电池包500与泵600相连以为泵600供电。其中,在半导体制冷器400对动力电池包300接触散热时,辅助电池包500可以不为泵600供电,减少电能消耗。通过在储液箱的出口102和电加热器200之间设置泵600,在电加热器200对动力电池包300加热时,电加热器200产生的热量首先传递至电加热器200的管道内的液体,泵600将加热后的电加热器200处的液体传递至换热液道内,换热液道内的液体对动力电池包300进行加热,从而提升动力电池包300的温度。由此,通过在储液箱的出口102和电加热器200之间设置泵600,促进了电加热器200向换热液道的热量传递,提升加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电池包温度控制系统1还包括散热管700。
散热管700与储液箱100的出口102连通,散热管700通过与制热端420接触以对制热端420散热。例如,制热端420可以通过导热胶与散热管700贴合。通过制热端420接触散热管700,制热端420产生的热量可以直接传递至散热管700,散热管700内的换热液体可以及时与制热端420进行热交换。
具体而言,当动力电池包300需要进行加热时,半导体制冷器400和泵600也可以启动,制冷端410可以通过移动半导体制冷器400而避开动力电池包300,避免制冷端410对动力电池包300的加热产生影响。散热管700通过与制热端420接触,制热端420将散热管700内的换热液体加热,散热管700内加热的换热液体流经动力电池包300的换热液道对动力电池包300进行加热,如此,电加热器200和半导体制冷器400共同对动力电池包300加热,从而提高加热效率。
当动力电池包300需要进行散热时,散热管700通过与制热端420接触,制热端420将多余的热量扩散至散热管700内的换热液体,保证制冷端410的制冷能力,散热管700可以作为储存热量的介质,此时散热管700内的液体可以不循环流动,使制热端420的热量不会传递至动力电池包300,保证动力电池包300的散热不会受到影响。可以理解地是,电池包在散热时,泵600也可以根据半导体制冷器400对动力电池包300的制冷工况启动,这样降低散热管700处的累积的热量,提升动力电池包300的散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储液箱100、电加热器200、散热管700和动力电池包300依次串联,散热管700的一端与电加热器200连通且另一端与动力电池包300的换热液道连通。
通过将储液箱100、电加热器200、散热管700和动力电池包300依次串联,换热管路中的液体先经过电加热器200再经过散热管700,当动力电池包300需要加热时,电加热器200和散热管700可以共同对动力电池包300进行加热,加热效率更高。当动力电池包300需要进行散热时,电加热器200不启动,换热液体只是经过电加热器200并输送至散热管700,散热管700可以容纳较多的制热端420的热量,从而促进制冷端410温度降低。在制冷端410与动力电池包300接触时,促进动力电池包300的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电加热器200和散热管700并联于储液箱100和动力电池包300之间,散热管700的一端与泵600连通且另一端与动力电池包300的换热液道连通。
通过电加热器200和散热管700并联,增加了换热液道的横截面积,提高了换热液体的流量,从而提升动力电池包300的换热效果。并且采用并联的方式还方便控制换热液体向电加热器200和散热管700的流动。
进一步地,电池包温度控制系统1还包括控制阀(图中未示意)。控制阀连接于储液箱100与电加热器200之间以及储液箱100与散热管700之间,用于控制储液箱100内的换热液体是否能够流入储液箱100和电加热器200。
控制阀可以控制换热液体的流动路径。例如,当动力电池包300需要加热时,控制阀控制储液箱100内的换热液体流向电加热器200而不流向散热管700,只有电加热器200对动力电池包300起到加热效果。控制阀控制储液箱100内的换热液体同时流向电加热器200和散热管700,则电加热器200和半导体制冷器400同时对动力电池包300起到加热效果。当动力电池包300需要散热时,控制阀控制储液箱100内的换热液体流向散热管700而不流向电加热器200,在制冷端410与动力电池包300接触时,散热管700内的换热液体可以及时将制热端420的热量吸收,保证制冷端410的制冷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动力电池包300具有换热板310,换热液道形成于换热板。
换热板可以保证动力电池包300的换热效率,换热板将换热液道内的热量传递给动力电池包300内需要加热的部分,提升了换热面积,进而提升换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电池包温度控制系统1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系统。
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动力电池包300的温度。控制系统分别与温度传感器、动力电池包300、辅助电池包500、电加热器200和半导体制冷器400相连。
控制系统通过获取温度传感器信号,实现对动力电池包300、辅助电池包500、电加热器200和半导体制冷器400的控制,在动力电池包300温度过高时,控制半导体制冷器400启动而加快动力电池包300散热,在动力电池包300温度过低时,控制电加热器200以及半导体制冷器400启动,对动力电池包300加热,从而可以让动力电池包300在合适的温度下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动力电池包300通过电缆与辅助电池包500电连接。如此可以增加动力电池包300的容量,从而增加车辆的续航。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电池包温度控制系统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采用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电池包温度控制系统1,具有温控效率高且稳定、能够提升动力电池包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控制系统1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具体实施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包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液箱,所述储液箱具有进口和出口;
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与所述储液箱的出口连通;
动力电池包,所述动力电池包具有换热液道,所述换热液道分别与所述电加热器和所述储液箱的进口连通;
半导体制冷器,所述半导体制冷器具有制冷端和制热端,所述制冷端通过与所述动力电池包接触以对所述动力电池包散热;
辅助电池包,所述辅助电池包分别与所述半导体制冷器和所述电加热器相连以为所述半导体制冷器和所述电加热器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泵,所述泵连接于所述储液箱的出口和所述电加热器之间,所述辅助电池包与所述泵相连以为所述泵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散热管,所述散热管与所述储液箱的出口连通,所述散热管通过与所述制热端接触以对所述制热端散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箱、所述电加热器、所述散热管和所述动力电池包依次串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器和所述散热管并联于所述储液箱和所述动力电池包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连接于所述储液箱与所述电加热器之间以及所述储液箱与所述散热管之间,用于控制所述储液箱内的换热液体是否能够流入所述散热管和所述电加热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包具有换热板,所述换热液道形成于所述换热板。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动力电池包的温度;
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动力电池包、所述辅助电池包、所述电加热器和所述半导体制冷器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包通过电缆与所述辅助电池包电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温度控制系统。
CN202122281472.7U 2021-09-18 2021-09-18 电池包温度控制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60549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81472.7U CN216054902U (zh) 2021-09-18 2021-09-18 电池包温度控制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81472.7U CN216054902U (zh) 2021-09-18 2021-09-18 电池包温度控制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54902U true CN216054902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599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81472.7U Active CN216054902U (zh) 2021-09-18 2021-09-18 电池包温度控制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549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29616B (zh) 一种考虑电堆寿命的港口运输车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07946696A (zh) 一种基于液体介质的汽车动力电池组温控装置
CN108390123B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热管理系统及汽车
WO2019184364A1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热管理总成
CN211844078U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混合动力汽车
KR102208666B1 (ko) 차량용 열 관리 어레인지먼트 및 열 관리 어레인지먼트를 작동시키기 위한 방법
US20090214913A1 (en) Temperature regulating system for fuel cells and method for regulating the temperature of fuel cells
CN212412130U (zh) 具有冷热工况温度调节功能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16054902U (zh) 电池包温度控制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8887242U (zh) 一种燃料电池冷却系统
CN110120566A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15257355A (zh) 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车辆
CN211808933U (zh)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2002925A (zh) 燃料电池汽车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774858B (zh) 一种车辆辅助制冷制热系统及车辆
CN208460920U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热管理总成
CN209298304U (zh) 一种电池包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115734893A (zh) 热管理方法和热管理系统
CN218616342U (zh) 电池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219801043U (zh) 换热组件、热管理系统以及电池包
CN217955957U (zh) 冷却结构及电池
CN114497812B (zh) 一种基于多模式耦合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20639596U (zh) 用于车辆的热管理系统
CN216750052U (zh) 热管理装置以及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17280958U (zh) 一种电池包液冷板与热管组合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