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43192U - 一种组合式电容门把手传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式电容门把手传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43192U
CN216043192U CN202121839155.6U CN202121839155U CN216043192U CN 216043192 U CN216043192 U CN 216043192U CN 202121839155 U CN202121839155 U CN 202121839155U CN 216043192 U CN216043192 U CN 2160431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handle
module
sensing
sensing module
c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3915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顺隆
夏杨江
阮杰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guancun Technology Leas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Nan'e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Nan'e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Nan'e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431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431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电容门把手传感器,包括第一感应模块,第二感应模块,若干线束;第一感应模块与第二感应模块通过线束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式电容门把手传感器,其通过将双感应区域通过线束进行连接,能够通过线束调整双感应区域的相对位置,可兼容隐藏式门把手和传统式门把手的需求,提高了汽车门把手的应用范围,无需定制设计,大大降低了后期开发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式电容门把手传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电容门把手传感器。
背景技术
当前汽车电子迅速发展,随着人们对驾驶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传感器开关更多开始应用到汽车电子中,取代传动按钮开关,在保证门把手外观一致性的同时也具有更强的可靠性。
在门把手开关中,使用门把手传感器替代按钮开关需求开始增加,但是各种不同汽车品牌,甚至同一品牌不同车型的门把手都个性化不同,造型需求不同,加上隐藏式门把手也开始普及,对门把手传感器设计空间也有严格要求;传统式门把手一般为弧形状,根据客户需求定义外感应区域和内感应区域,即拇指触摸区和四指握持区,根据要求需定制化弧形把手传感器产品造型;隐藏式门把手造型一般为笔直状,根据要求需定制扁平笔直的把手传感器产品造型;由此,隐形门把手与传统门把手需根据要求需定制其形状。
当前门把手传感器大多需要根据车型把手进行定制化设计,产品开发组员利用率低且成本高。
因为隐藏式门把手由于空间限制比传统门把手更高,因此对把手传感器厚度要求更低,一般低于8mm,而传统门把手传感器的厚度空间可允许达到10mm-12mm。
无论是传统式和隐藏式门把手,对把手传感器均有双电容和单电容需求,相比之下,单电容空间成本要求更低。
由此可见,如何能够在兼容隐藏把手和传统把手的设计需求的同时降低产品开发的成本为本领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于现有门把手存在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电容门把手传感器,其不需要定制化设计,布局空间可根据门把手的造型灵活进行匹配调整,很好地克服了现有技术所存在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式电容门把手传感器,包括独立设置的第一感应模块,第二感应模块,若干线束;所述第一感应模块与第二感应模块之间通过线束进行连接组合;所述第一感应模块与第二感应模块之间可通过连接线束形变调整两者之间相对的分布形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感应模块的整体厚度与第二感应模块的整体厚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感应模块的整体宽度与第二感应模块的整体宽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感应模块的长度为第二感应模块的1/4-3/4。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感应模块是由第一壳体,第一主板和第一芯片组件组成;所述第一芯片组件设置在第一主板上并一体设置在第一壳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感应模块是由第一壳体,第一芯片组件组成;所述第一芯片组件设置在第一壳体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芯片组件为第一感应芯片或第一感应金属片。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芯片组件可拆卸的设置在第一壳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感应模块是由第二壳体,第二主板和第二芯片组件组成;所述第二芯片组件设置在第二主板上并一体设置在第二壳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芯片组件为第二感应芯片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芯片组件与第二芯片组件相对于第一主板与第二主板为可拆卸结构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式电容门把手传感器,其通过将双感应区域通过线束进行连接,能够调整双感应区域的相对位置,提高了汽车门把手的应用范围,无需定制设计,大大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组合式电容门把手传感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组合式电容门把手传感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组合式电容门把手传感器中第二感应模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组合式电容门把手传感器在应用时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现有门把手针对于传统式或隐藏式门把手,需根据车型门把手进行定制化设计,存在产品开发资源利用率低且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方案基于此技术问题,提供了组合式电容门把手传感器,其通过将双感应区域通过电束进行连接,能够调整双感应区域的相对位置,提高了汽车门把手的应用范围,无需定制设计,大大降低了时间成本。
本方案提供的组合式电容门把手传感器,参见图1,其包括第一感应模块100,第二感应模块200和若干线束300。
这里的第一感应模块100与第二感应模块200分别为独立设置,同时第一感应模块100通过线束300连接第二感应模块200,由此独立设置的第一感应模块100与独立设置的第二感应模块200之间可通过线束300形变,调整两者之间的分布形态,呈任意方位分布,如可以水平分布,呈任意角度分布,呈弧形分布等等。
其中,参见图2,第一感应模块100是由第一外壳110,第一芯片组件120和第一主板(图中未标出)组成;其中,第一芯片组件120设置于第一主板上并一体设置在第一外壳110内部。
进一步地,第一外壳110为注塑件壳体,可制成所需的外形结构。第一外壳110内部为内置腔,用于放置第一主板及第一芯片组件120,可为第一主板和第一芯片组件120的保护体。第一壳体110内部通过胶水进行填充及保护,用于对第一主板及第一芯片组件120的限位和保护。
同时,第一壳体110的一侧间隔设有相应的穿孔,用于线束300的走线。
第一主板固定在第一壳体110内部,其通过相应的线束300连接至第二感应模块200内的主板。第一芯片组件120固定在第一主板上;第一芯片组件120的感应区域相对于第一壳体110设置在第一方位。
其中,第一芯片组件120为第一感应芯片结构,在应用时,第一感应模块100为拇指触发,感应区域面积不会变动,其第一芯片组件120的感应区域应小于拇指,能够保证通过拇指在感应时的准确性。
这里第一芯片组件120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为现有成熟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这里就不加赘述;并且第一芯片组件120的结构不做限定,作为举例,也可为感应金属片。
由于人指的宽度不一致,为了更加便利及准确,如在应用时选用感应金属片,可优选外挂可调整式感应金属片,能够达到灵活更换的目的。
作为替换方案,本实例中的第一感应模块100可不包括第一主板,其中的第一感应芯片120设置在第一壳体110内,并通过相应的线束300直接连接至第二感应模块200内的主板。
参见图3,第二感应模块200是由第二壳体210,第二主板230和第二芯片组件220组成;第二芯片组件220设置于第二主板230上并一体设置在第二外壳210内部。
进一步地,第二壳体210为注塑件壳体,可制成所需的外形结构。第二壳体210内部为内置腔,用于放置第二主板及第二芯片组件220,可为第二主板230和第二芯片组件220的保护体。第二壳体210内部通过胶水进行填充及保护,用于对第二主板230及第二芯片组件220的限位和保护。
同时,第二壳体210的两侧均间隔对应设有大于等于两个穿孔,用于线束300的走线。
第二主板230固定在第二壳体210内部,第二芯片组件220设置在第二主板230上;第二芯片组件220的感应区域相对于第二壳体210设置在第二方位,与第一壳体110内的第一感应区域成相反方向。
其中,第二芯片组件220为第二感应芯片结构。这里第二芯片组件220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为现有成熟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这里就不加赘述;并且第二芯片组件220的结构不做限定,作为举例,也可为感应金属片。
由于人指的宽度不一致,为了更加便利及准确,如在应用时选用感应金属片,可优选外挂可调整式感应金属片,能够达到灵活更换的目的。
在应用时,第二感应模块200为四指握持区,相对于第一感应模块100把手握持的空间不同,因此,第二感应模块200的第二壳体210及第二芯片组件220的长度相对于第一感应模块100需进行调整,第二壳体200的长度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最大可达到30-90mm,为正常握持三只手指的宽度。
为最大程度保证把手的一致性,第一感应模块100与第二感应模块200的整体厚度设计一致,仅在长度方向上有差异;另外,为保证把手尽可能的减少把手内空间占用,第一感应模块100与第二感应模块200的整体厚度可≤10mm,宽度可≤20mm。
同样,根据设计需要,第一感应模块100与第二感应模块200的整体厚度或宽度设计也可以不一致,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线束300用于第一感应模块100与第二感应模块200之间的连接;包括第一组线束310和第二组线束320,每组线束相对应穿孔的数量为大于等于两根
其中,第一组线束310的一端与车内电路进行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二壳体210第一侧的穿孔设置在第二主板230的第一端;第二组线束320的一端设置在第二主板230的第二端,并通过第二壳体210的第二侧穿孔穿过相对设置的第一壳体110侧的穿孔与第一主板进行连接;由此,通过线束300可将第一感应模块100与第二感应模块200进行接通。
这里,线束300与第一主板与第二主板230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优选可分别通过焊接固定在第一主板与第二主板230上,通过焊接连接既强固且成本低。
作为举例,还可在主板对应线束300的位置上设置插口,在线束300的连接端设置相匹配的插头,在连接时可通过插接的方式,将线束300与主板进行连接;此设计可便于将第一感应模块100与第二感应模块200的快速拆卸。
另外,第一感应模块100与第二感应模块200之间通过线束300连接,可将第一感应模块100与第二感应模块200根据需求调整一定的角度进行布置。
作为举例,参见图1,在应用时,如若应用到需隐藏式门把手的车型上,即可将第一感应模块100与第二感应模块200进行水平放置;如若应用到需传统门把手的车型上,参见图4,即可将第二感应模块200进行水平放置,第一感应模块100根据需求倾斜一定角度或旋转一定的角度,沿着门把手壳体的弧面进行布局。
由上述方案构成的组合式电容门把手传感器,其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相比较传统设计,两个感应模块之间通过线束连接,兼容隐藏把手和传统把手的设计需求,不需要定制化设计,平台化程度高;
(2)产品占用空间小,布局位置可根据把手造型灵活的匹配调整;
(3)产品研发投入,成本投入低,平台建成,后续开发周期大大缩短。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组合式电容门把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独立设置的第一感应模块,第二感应模块,若干线束;所述第一感应模块与第二感应模块之间通过线束进行连接组合;所述第一感应模块与第二感应模块之间可通过连接线束形变调整两者之间相对的分布形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电容门把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模块的整体厚度与第二感应模块的整体厚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电容门把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模块的整体宽度与第二感应模块的整体宽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电容门把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模块的长度为第二感应模块的1/4-3/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电容门把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模块是由第一壳体,第一主板和第一芯片组件组成;所述第一芯片组件设置在第一主板上并一体设置在第一壳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电容门把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模块是由第一壳体,第一芯片组件组成;所述第一芯片组件设置在第一壳体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电容门把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片组件为第一感应芯片或第一感应金属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电容门把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片组件可拆卸的设置在第一壳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电容门把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感应模块是由第二壳体,第二主板和第二芯片组件组成;所述第二芯片组件设置在第二主板上并一体设置在第二壳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电容门把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芯片组件为第一感应芯片或第一感应金属片。
CN202121839155.6U 2021-07-20 2021-08-06 一种组合式电容门把手传感器 Active CN21604319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55693X 2021-07-20
CN202121655693 2021-07-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43192U true CN216043192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619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39155.6U Active CN216043192U (zh) 2021-07-20 2021-08-06 一种组合式电容门把手传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431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D530340S1 (en) White electronic device
US8547334B2 (en) Customizable computer input device
USD570300S1 (en) Push button for electronic circuit
JP2001237557A5 (zh)
USD514492S1 (en) Vehicle running board
USD610512S1 (en) Vehicle front fender
WO2005119765A3 (en) Assembly including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joined circuit panels
CN105584436B (zh) 车辆的电子控制装置
US20180212603A1 (en) Touch switch unit and interior light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CN216043192U (zh) 一种组合式电容门把手传感器
WO2003014553A1 (fr) Calculateur de gestion de moteur, bloc de commande electronique, boitier pour ledit bloc, et detecteur de position de papillon
USD513398S1 (en) Running board
US10141138B2 (en) Switch assembly
CN216815538U (zh) 一种新型的传感器结构
USD547727S1 (en) Adapter for use with memory card
USD539448S1 (en) Vehicle taillamp
USD510946S1 (en) Electronic ukulele
CN203968490U (zh) 可弯折印制电路板
CN102036477B (zh) 印刷电路板组合
CN105449450A (zh) 具有按键结构的卡托及电子设备
CN205303401U (zh) 汽车记录仪保险丝盒取电器的小保险丝搭接转换装置
USD535178S1 (en) Reversible cover for electronic chassis
CN105955498B (zh) 强化键盘功能的手托
USD452479S1 (en) Connector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USD446142S1 (en) Indicator module for positioning proximity senso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26

Address after: 610, Floor 6, Block A, No. 2, Lize Middle Second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102

Patentee after: Zhongguancun Technology Leas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01, building 44, No. 258, shenzhuan Road, Songjiang hi tech park, Caohejing Development Zone,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612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nan'e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