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35060U - 双轴矢量结构的飞艇飞行器 - Google Patents

双轴矢量结构的飞艇飞行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35060U
CN216035060U CN202122557734.8U CN202122557734U CN216035060U CN 216035060 U CN216035060 U CN 216035060U CN 202122557734 U CN202122557734 U CN 202122557734U CN 216035060 U CN216035060 U CN 2160350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rotating
inner ring
outer ring
frame
rotating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5773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哲
杨永强
谢佳志
孙阳
李亚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ridium Gasma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Lingkong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Lingkong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Lingkong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5773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350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350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350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双轴矢量结构的飞艇飞行器,其包括固定架、外圈转动架、内圈转动架、外圈转动驱动器、内圈转动驱动器和推动装置,外圈转动架与固定架枢接,外圈转动驱动器安装于固定架,外圈转动架安装于外圈转动驱动器的输出端,外圈转动架在外圈转动驱动器的驱动下转动,内圈转动架与外圈转动架枢接,内圈转动驱动器安装于外圈转动架,内圈转动架安装于外圈转动驱动器的输出端,内圈转动架在内圈转动驱动器的驱动下转动,推动装置安装于内圈转动架,外圈转动架的转动轴与内圈转动架的转动轴垂直。本实用新型的轻质飞艇能够360度转动的双轴矢量结构的飞艇飞行器,其能够提升飞艇的飞控能力以及飞行环境的适应能力。

Description

双轴矢量结构的飞艇飞行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轴矢量结构的飞艇飞行器。
背景技术
在平流层飞艇运用领域中,我国乃至世界都还停留在研发测试阶段,在两万米的高空长时间的驻留以及有效的飞控一直都是研发的难点和突破点。就单论飞艇的飞控而言,固定螺旋桨的飞行器一般只有单向转动或者固定无法转动,通过控制两侧的螺旋桨的转速来达到调头变向的方式来实现飞艇的飞行轨迹,并且在飞艇起飞的过程中主要依附自身浮力。
在一般的飞行器装运用中,主要存在的弊端为:飞艇改变轨迹时,需要较大的活动空间和飞行距离去换向,并且在换向过程中,飞艇的俯仰角度容易收到影响导致飞行不够平稳;在飞艇起飞的过程中,单纯地依靠自身浮力上浮,在上升的过程中如果风速过大,飞行器不能准确的将螺旋桨的推力转动到有效的角度去控制飞艇,飞艇的行走主动性就说严重受到环境影响。
目前,有必要提供一种双轴矢量结构的飞艇飞行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360度转动的双轴矢量结构的飞艇飞行器,其能够提升飞艇的飞控能力以及飞行环境的适应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轴矢量结构的飞艇飞行器包括固定架、外圈转动架、内圈转动架、外圈转动驱动器、内圈转动驱动器和推动装置,所述外圈转动架与所述固定架枢接,所述外圈转动驱动器安装于所述固定架,所述外圈转动架安装于所述外圈转动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外圈转动架在所述外圈转动驱动器的驱动下转动,所述内圈转动架与所述外圈转动架枢接,所述内圈转动驱动器安装于所述外圈转动架,所述内圈转动架安装于所述外圈转动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内圈转动架在所述内圈转动驱动器的驱动下转动,所述推动装置安装于所述内圈转动架,所述外圈转动架的转动轴与所述内圈转动架的转动轴垂直。
较佳地,所述推动装置包括发动机和螺旋桨,所述发动机安装于所述内圈转动架,所述螺旋桨安装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端,所述螺旋桨在所述发动机的驱动下转动。
较佳地,所述内圈转动架为呈船状结构,所述内圈转动架上具有安装板,所述推动装置通过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所述内圈转动架。
较佳地,所述外圈转动架为八边形框架结构。
具体地,所述的双轴矢量结构的飞艇飞行器还包括加强架,所述加强架为八边形框架结构,所述加强架位于所述外圈转动架内,所述加强架与所述外圈转动架呈交错设置。
较佳地,所述外圈转动驱动器包括外圈电机、外圈减速器、第一主动轴、第一从动轴和第一轴承组件,所述外圈电机安装于所述固定架的一侧,所述外圈减速器安装于所述外圈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主动轴安装于所述外圈减速器,所述第一轴承组件安装于所述固定架的另一侧,所述第一从动轴安装于所述第一轴承组件的输出端,所述外圈转动架的一侧与所述第一主动轴连接,所述外圈转动架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从动轴连接。
具体地,所述的双轴矢量结构的飞艇飞行器还包括第一限位套筒,所述第一限位套筒与所述第一轴承组件连接。
较佳地,所述内圈转动驱动器包括内圈电机、内圈减速器、第二主动轴、第二从动轴和第二轴承组件,所述内圈电机安装于所述外圈转动架的一侧,所述内圈减速器安装于所述内圈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二主动轴安装于所述内圈减速器,所述第二轴承组件安装于所述外圈转动架的另一侧,所述第二从动轴安装于所述第二轴承组件的输出端,所述内圈转动架的一侧与所述第二主动轴连接,所述内圈转动架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从动轴连接。
具体地,所述的双轴矢量结构的飞艇飞行器还包括第二限位套筒,所述第二限位套筒与所述第二轴承组件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双轴矢量结构的飞艇飞行器通过将固定架、外圈转动架、内圈转动架、外圈转动驱动器、内圈转动驱动器和推动装置等结合在一起,外圈转动架与固定架枢接,外圈转动驱动器安装于固定架,外圈转动架安装于外圈转动驱动器的输出端,外圈转动架在外圈转动驱动器的驱动下转动,内圈转动架与外圈转动架枢接,内圈转动驱动器安装于外圈转动架,内圈转动架安装于外圈转动驱动器的输出端,内圈转动架在内圈转动驱动器的驱动下转动,推动装置安装于内圈转动架,外圈转动架的转动轴与内圈转动架的转动轴垂直,从而形成双轴的矢量转动,实现三维的方向调控,在飞控中更加简便地控制各个方向的摆动,不仅在飞行的过程中调节飞行方向,同时能够提供飞行过程中的动力以及起飞过程中的推力,从而提高飞艇的飞控和飞行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双轴矢量结构的飞艇飞行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双轴矢量结构的飞艇飞行器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双轴矢量结构的飞艇飞行器在俯视方向上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轴矢量结构的飞艇飞行器100,其包括包括固定架1、外圈转动架2、内圈转动架3、外圈转动驱动器4、内圈转动驱动器5和推动装置6,固定架1具有可站立的支脚结构,故起飞前装置整体可与外部连接以固定,外圈转动架2与固定架1枢接,外圈转动驱动器4安装于固定架1,外圈转动架2安装于外圈转动驱动器4的输出端,外圈转动架2在外圈转动驱动器4的驱动下转动,内圈转动架3与外圈转动架2枢接,内圈转动驱动器5安装于外圈转动架2,内圈转动架3安装于外圈转动驱动器4的输出端,内圈转动架3在内圈转动驱动器5的驱动下转动,推动装置6安装于内圈转动架3,外圈转动架2的转动轴与内圈转动架3的转动轴垂直,从而形成双轴的矢量转动,实现三维的方向调控,在飞控中更加简便地控制各个方向的摆动,不仅在飞行的过程中调节飞行方向,同时能够提供飞行过程中的动力以及起飞过程中的推力,从而提高飞艇的飞控和飞行能力。更为具体地,如下:
请参阅图1至图3,推动装置6包括发动机61和螺旋桨(图未示),发动机61安装于内圈转动架3,螺旋桨安装于发动机61的输出端,螺旋桨在发动机61的驱动下转动。
请参阅图1至图3,内圈转动架3向下凹陷并形成呈船状结构,内圈转动架3上具有安装板31,推动装置6通过安装板31安装于内圈转动架3。较佳地,外圈转动架2为八边形框架结构,但不限于此。双轴矢量结构的飞艇飞行器100还包括加强架7,加强架7为八边形框架结构,加强架7位于外圈转动架2内,加强架7的边正对外圈转动架2的夹角结构,具体如图3所示,加强架7与外圈转动架2呈交错设置,加强架7能够对外圈转动架2形成一加强作用。
请参阅图1至图3以及图4,外圈转动驱动器4包括外圈电机41、外圈减速器42、第一主动轴43、第一从动轴44和第一轴承组件45,外圈电机41安装于固定架1的一侧,外圈减速器42安装于外圈电机41的输出端,第一主动轴43安装于外圈减速器42,第一轴承组件45安装于固定架1的另一侧,第一从动轴44安装于第一轴承组件45的输出端,外圈转动架2的一侧与第一主动轴43连接,外圈转动架2的另一侧与第一从动轴44连接,外圈转动架2在外圈电机41的驱动下转动。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双轴矢量结构的飞艇飞行器100还包括第一限位套筒(图未示),第一限位套筒与第一轴承组件45连接,第一限位套筒能够限制第一轴承组件45的位置,从而达到定位的目的。
请参阅图1至图3以及图5,内圈转动驱动器5包括内圈电机51、内圈减速器52、第二主动轴53、第二从动轴54和第二轴承组件55,内圈电机51安装于外圈转动架2的一侧,内圈减速器52安装于内圈电机51的输出端,第二主动轴53安装于内圈减速器52,第二轴承组件55安装于外圈转动架2的另一侧,第二从动轴54安装于第二轴承组件55的输出端,内圈转动架3的一侧与第二主动轴53连接,内圈转动架3的另一侧与第二从动轴54连接,内圈转动架3在内圈电机51的驱动下转动。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双轴矢量结构的飞艇飞行器100还包括第二限位套筒(图未示),第二限位套筒与第二轴承组件55连接,第二限位套筒能够限制第二轴承组件55的位置,从而达到定位的目的。
请参阅图1至图3,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双轴矢量结构的飞艇飞行器100的使用方法进行进一步地说明:
飞行前,双轴矢量结构的飞艇飞行器100通过固定架1与外部连接,外圈转动架2在外圈电机41的驱动下转动,内圈转动架3在内圈电机51的驱动下转动。推动装置6安装于内圈转动架3,外圈转动架2的转动轴与内圈转动架3的转动轴垂直,从而形成双轴的矢量转动,实现三维的方向调控,在飞控中更加简便地控制各个方向的摆动,不仅在飞行的过程中调节飞行方向,同时能够提供飞行过程中的动力以及起飞过程中的推力,从而提高飞艇的飞控和飞行能力。
通过将固定架1、外圈转动架2、内圈转动架3、外圈转动驱动器4、内圈转动驱动器5和推动装置6等结合在一起,外圈转动架2与固定架1枢接,外圈转动驱动器4安装于固定架1,外圈转动架2安装于外圈转动驱动器4的输出端,外圈转动架2在外圈转动驱动器4的驱动下转动,内圈转动架3与外圈转动架2枢接,内圈转动驱动器5安装于外圈转动架2,内圈转动架3安装于外圈转动驱动器4的输出端,内圈转动架3在内圈转动驱动器5的驱动下转动,推动装置6安装于内圈转动架3,外圈转动架2的转动轴与内圈转动架3的转动轴垂直,从而形成双轴的矢量转动,即,能够提供360度转动的螺旋桨,为平流层飞艇提供任意角度的推动力,挺高飞艇的飞控性能,实现三维的方向调控,在飞控中更加简便地控制各个方向的摆动,不仅在飞行的过程中调节飞行方向,同时能够提供飞行过程中的动力以及起飞过程中的推力,从而提高飞艇的飞控和飞行能力。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双轴矢量结构的飞艇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外圈转动架、内圈转动架、外圈转动驱动器、内圈转动驱动器和推动装置,所述外圈转动架与所述固定架枢接,所述外圈转动驱动器安装于所述固定架,所述外圈转动架安装于所述外圈转动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外圈转动架在所述外圈转动驱动器的驱动下转动,所述内圈转动架与所述外圈转动架枢接,所述内圈转动驱动器安装于所述外圈转动架,所述内圈转动架安装于所述外圈转动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内圈转动架在所述内圈转动驱动器的驱动下转动,所述推动装置安装于所述内圈转动架,所述外圈转动架的转动轴与所述内圈转动架的转动轴垂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矢量结构的飞艇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装置包括发动机和螺旋桨,所述发动机安装于所述内圈转动架,所述螺旋桨安装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端,所述螺旋桨在所述发动机的驱动下转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矢量结构的飞艇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转动架为呈船状结构,所述内圈转动架上具有安装板,所述推动装置通过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所述内圈转动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矢量结构的飞艇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转动架为八边形框架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轴矢量结构的飞艇飞行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架,所述加强架为八边形框架结构,所述加强架位于所述外圈转动架内,所述加强架与所述外圈转动架呈交错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矢量结构的飞艇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转动驱动器包括外圈电机、外圈减速器、第一主动轴、第一从动轴和第一轴承组件,所述外圈电机安装于所述固定架的一侧,所述外圈减速器安装于所述外圈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主动轴安装于所述外圈减速器,所述第一轴承组件安装于所述固定架的另一侧,所述第一从动轴安装于所述第一轴承组件的输出端,所述外圈转动架的一侧与所述第一主动轴连接,所述外圈转动架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从动轴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轴矢量结构的飞艇飞行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限位套筒,所述第一限位套筒与所述第一轴承组件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矢量结构的飞艇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转动驱动器包括内圈电机、内圈减速器、第二主动轴、第二从动轴和第二轴承组件,所述内圈电机安装于所述外圈转动架的一侧,所述内圈减速器安装于所述内圈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二主动轴安装于所述内圈减速器,所述第二轴承组件安装于所述外圈转动架的另一侧,所述第二从动轴安装于所述第二轴承组件的输出端,所述内圈转动架的一侧与所述第二主动轴连接,所述内圈转动架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从动轴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轴矢量结构的飞艇飞行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限位套筒,所述第二限位套筒与所述第二轴承组件连接。
CN202122557734.8U 2021-10-22 2021-10-22 双轴矢量结构的飞艇飞行器 Active CN2160350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57734.8U CN216035060U (zh) 2021-10-22 2021-10-22 双轴矢量结构的飞艇飞行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57734.8U CN216035060U (zh) 2021-10-22 2021-10-22 双轴矢量结构的飞艇飞行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35060U true CN216035060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549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57734.8U Active CN216035060U (zh) 2021-10-22 2021-10-22 双轴矢量结构的飞艇飞行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350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8200729B2 (en)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VTOL) air vehicle
CN111717382B (zh) 一种水空两栖跨介质多旋翼飞行器
CN102390530B (zh) 一种微型机械式可控扑旋翼飞行器及其制造方法和控制方法
CN104925253A (zh) 水陆空三栖共轴四旋翼飞行器
CN102935892B (zh) 多涵道飞行器
CN103538714A (zh) 一种垂直起降航模无人机
CN103979104B (zh) 一种可变体x型机翼垂直起降微型飞行器
CN102556335B (zh) 一种安装摆线桨的飞翼布局飞行器
CN106114835A (zh) 一种复合式无人直升机
CN112172425A (zh) 一种水下多自由度航行的海空两栖无人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5256669U (zh) 一种可变螺距的多旋翼无人机及其动力装置
CN216035060U (zh) 双轴矢量结构的飞艇飞行器
CN103991540A (zh) 一种锥形旋转扑翼飞行器
CN107953987A (zh) 一种串联式混合动力矢量推进海空探测搭载平台
CN108609176A (zh) 一种共轴倾转海空航行器
US20220153409A9 (en) Low energy consumption high-speed flight method and wing-ring aircraft using same
JP2004224147A (ja) サイクロイダル・プロペラの制御機構
CN212797308U (zh) 五轴形式混合动力倾转垂直起降固定翼
CN205221104U (zh) 用于多旋翼无人机动力装置的电机
CN114132499A (zh) 一种海陆空水底四栖航行器
CN103434645A (zh) 摆线桨两栖运输艇
CN207292386U (zh) 一种新型旋转辅助涵道+涵道式机翼的飞行器
CN207607648U (zh) 一种飞行球形机器人
CN105620750A (zh) 一种碟型飞行器
CN220363461U (zh) 一种电驱桶式内涵道飞行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25

Address after: Room 1101, 11th floor, College International Building, No. 1, Zhichu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3

Patentee after: Iridium gasma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Room 201, building 6, No.4 Xingye Road, Songshanhu Park,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Lingkong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