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33696U - 动力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动力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33696U
CN216033696U CN202122411221.6U CN202122411221U CN216033696U CN 216033696 U CN216033696 U CN 216033696U CN 202122411221 U CN202122411221 U CN 202122411221U CN 216033696 U CN216033696 U CN 2160336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powertrain
engine
generator
output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1122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银生
张丰
赵高明
王强
孙宪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1122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336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336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336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Transmissions (AREA)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动力总成包括:增程器,所述增程器包括发动机和发电机,所述发电机和所述发动机传动连接;双电机模块,所述双电机模块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变速机构,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发电机电连接且与所述变速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发电机电连接且与所述变速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变速机构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增程器相连;输出轴,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输出轴传动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总成具有集成度高、结构紧凑、便于管路和线束布设等优点。

Description

动力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力总成和具有所述动力总成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车辆,其水平对置增程器和双驱动电机的布置较为分散,不利于线束和管路的布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动力总成,该动力总成具有集成度高、结构紧凑、便于管路和线束布设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所述动力总成的车辆。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动力总成,所述动力总成包括:增程器,所述增程器包括发动机和发电机,所述发电机和所述发动机传动连接;双电机模块,所述双电机模块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变速机构,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发电机电连接且与所述变速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发电机电连接且与所述变速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变速机构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增程器相连;输出轴,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输出轴传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总成,具有集成度高、结构紧凑、便于管路和线束布设等优点。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动力总成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变速机构中的至少一个直接安装在所述增程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变速机构具有箱体,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均直接安装在所述箱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箱体均直接安装在所述发动机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分别安装在所述箱体相对的两侧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发动机具有进气歧管,所述进气歧管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双电机模块上设有装配孔,所述双电机模块通过配合在所述安装孔和所述装配孔内的螺纹紧固件安装在所述进气歧管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变速机构具有箱体,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箱体上均至少设有一个装配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进气歧管为U型管且包括两个自由段和一个连接段,所述连接段连接在两个所述自由段之间,两个所述自由段之间具有避让所述发动机的油底壳的避让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均直接安装在所述发动机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变速机构包括第一变速箱和第二变速箱,所述第一变速箱安装在所述第一电机上且与所述第一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变速箱安装在所述第二电机上且与所述第二电机传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中的一个直接安装在所述发动机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变速机构包括箱体,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所述发动机和所述发电机均直接安装在所述箱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发电机和所述发动机分别安装在所述箱体相对的两侧壁上且同轴设置,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发动机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同一侧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变速机构还包括增速机构和减速机构,所述增速机构和所述减速机构均设在所述箱体内,所述发动机和所述发电机均与所述增速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均与所述减速机构传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发电机位于所述发动机的上方或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发动机和所述双电机模块沿水平方向排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位于所述发电机正上方或正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动力总成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发电机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变速机构具有箱体,所述控制器安装在所述箱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器安装在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中的至少一个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器安装在所述发电机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双电机模块安装在所述增程器的上表面或下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增程器和所述双电机模块沿水平方向排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同轴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的轴向平行于所述发电机的轴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的轴向垂直于所述发电机的轴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发电机和所述发动机同轴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发电机和所述发动机的转轴的中心轴线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发动机和所述发电机通过增速机构传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输出轴包括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输出轴传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通过差速器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传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通过同步器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发动机为水平对置发动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与所述增程器的最小距离小于等于300毫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动力总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动力总成,具有集成度高、结构紧凑、便于管路和线束布设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动力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动力总成的双电机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动力总成的增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动力总成的发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动力总成的发动机的进气歧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动力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动力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动力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动力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动力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动力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动力总成的增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动力总成的双电机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动力总成的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动力总成的双电机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动力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动力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动力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动力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动力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动力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动力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动力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动力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动力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动力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动力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动力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动力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动力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动力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动力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动力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动力总成1、增程器10、发动机100、进气歧管110、安装孔111、进气口112、自由段113、连接段114、避让槽115、缸体120、缸盖130、气缸盖罩140、排气歧管150、正时罩160、飞轮170、发电机200、双电机模块20、装配孔21、第一电机300、第二电机400、变速机构500、第一变速箱510、第一齿轮组511、第二变速箱520、第二齿轮组521、轴孔530、控制器600、快插接线柱610、输出轴700、第一输出轴710、第一车轮711、第二输出轴720、第二车轮721、同步器730、增速机构800、电池9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总成1。
如图1-图3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总成1包括增程器10、双电机模块20和输出轴700。
增程器10包括发动机100和发电机200,发电机200和发动机100传动连接。双电机模块20包括第一电机300、第二电机400和变速机构500,第一电机300与发电机200电连接且与变速机构500传动连接,第二电机400与发电机200电连接且与变速机构500传动连接,第一电机300、第二电机400和变速机构500中的至少一个与增程器10相连。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与输出轴700传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总成1,通过将第一电机300、第二电机400和变速机构500中的至少一个与增程器10相连,可以将增程器10和双电机模块20整合集成在一起,相比相关技术中的车辆的增程器和双电机模块分散布置的方式,可以使动力总成1的结构更加紧凑,提高动力总成1的空间利用率,降低动力总成1占用的空间。
并且,由于增程器10和双电机模块20整合集成在一起,可以缩短增程器10和双电机模块20之间连接的管路和线束的长度,降低连接难度和成本。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总成1具有集成度高、结构紧凑、便于管路和线束布设等优点。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动力总成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3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总成1包括增程器10、双电机模块20和输出轴7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31所示,第一电机300、第二电机400和变速机构500中的至少一个直接安装在增程器10上。这样可以使双电机模块20和增程器10直接连接为一个整体,提高动力总成1的集成度,使动力总成1的结构更加紧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15、图24-图33所示,变速机构500具有箱体,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均直接安装在所述箱体上。这样可以先利用变速机构500、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构成整体的双电机模块20,再将双电机模块20与增程器10集成安装,便于将第一电机300、第二电机400和发动机100进行集成安装,使动力总成1的结构更加紧凑。
具体地,如图1-图6所示,第一电机300、第二电机400和所述箱体均直接安装在发动机100上。这样可以使增程器10和双电机模块20的连接更加可靠。
有利地,如图1-图6、图11-图15所示,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分别安装在所述箱体相对的两侧壁上。这样可以便于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的布置。
图1-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示例的动力总成1。如图1-图5所示,发动机100具有进气歧管110,进气歧管110上设有安装孔111,双电机模块20上设有装配孔21,双电机模块20通过配合在安装孔111和装配孔21内的螺纹紧固件安装在进气歧管110。具体而言,进气歧管110上设有进气口112。这样可以便于发动机100与双电机模块20的安装连接,而且可以对进气歧管110充分利用,提高空间利用率。
具体地,如图1-图5所示,变速机构500具有箱体,第一电机300、第二电机400和所述箱体上均至少设有一个装配孔21。具体而言,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上各有一个装配孔21,所述箱体上设有两个装配孔21,进气歧管110上设有四个安装孔111且分别与四个装配孔21一一对应。这样可以提高增程器10和双电机模块20连接的可靠性。
有利地,如图5所示,进气歧管110为U型管且包括两个自由段113和一个连接段114,连接段114连接在两个自由段113之间,两个自由段113之间具有避让发动机100的油底壳的避让槽115。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使动力总成1的结构更加紧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图19、图24-图33所示,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均直接安装在发动机100上。这样同样可以实现第一电机300、第二电机400和发动机100的紧凑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4-图33所示,变速机构500包括第一变速箱510和第二变速箱520,第一变速箱510安装在第一电机300上且与第一电机300传动连接,第二变速箱520安装在第二电机400上且与第二电机400传动连接。这样可以分别利用两个变速结构与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传动连接,分别实现对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的变速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1和图23所示,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中的一个直接安装在发动机100上。具体而言,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相连。这样同样可以实现第一电机300、第二电机400与发动机100的紧凑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图23所示,变速机构500包括第一齿轮组511和第二齿轮组521,第一齿轮组511与第一电机300传动连接,第二齿轮组521与第二电机400传动连接。这样可以实现对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的变速控制,而且可以省去变速结构的箱体设置,进一步减少空间占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10所示,变速机构500包括箱体,第一电机300、第二电机400、发动机100和发电机200均直接安装在所述箱体上。这样可以将第一电机300、第二电机400、发动机100和发电机200均集成安装在所述箱体上,实现动力总成1的紧凑连接。
具体地,如图7-图10所示,发电机200和发动机100分别安装在所述箱体相对的两侧壁上且同轴设置,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与发动机100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同一侧壁上。这样可以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使动力总成1的结构更加紧凑,而且可以便于动力总成1的电路连接。
更为具体地,如图9和图10所示,变速机构500还包括增速机构和减速机构,所述增速机构和所述减速机构均设在所述箱体内,发动机100和发电机200均与所述增速机构传动连接,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均与所述减速机构传动连接。具体而言,所述减速机构包括第一减速机构和第二减速机构,所述第一减速机构与第一电机300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减速机构与第二电机400传动连接。这样可以将增速机构和减速机构均集成在变速机构500的箱体内,进一步提高动力总成1的集成度,使动力总成1的结构更加紧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0和31所示,发电机200位于发动机100的上方或下方(上下方向如图中的箭头所示且仅为了便于表述,并非对于实际设置方向的限定)。这样可以便于发电机200与双电机模块20的电连接。
具体地,如图30和图31所示,发动机100和双电机模块20沿水平方向排列。这样可以实现发动机100和双电机模块20的紧凑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2和图33所示,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位于发电机200正上方或正下方。这样可以进一步便于电机与发电机200的电路连接。
具体地,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通过支架(图中未示出)与发动机100相连。由于电机和发动机100在水平方向上错开,难以直接相连,设置支架可以便于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与发动机100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33所示,动力总成1还包括控制器600,控制器600与第一电机300、第二电机400和发电机200电连接。这样可以利用控制器600实现对第一电机300、第二电机400和发电机200的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11所示,变速机构500具有箱体,控制器600安装在所述箱体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1、图24、图29、图32所示,控制器600安装在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中的至少一个上。这样可以便于控制器600与电机的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1、图24、图29、图32所示,控制器600安装在发电机200上。这样可以便于控制器600与发电机200的电连接。
当然,如图11所示,控制器600可以即与至少一个电机相连又与发电机200相连。又如图24、图29、图32所示,控制器600可以同时与两个电机和发电机200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多种实施例中,分别具有如下布置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双电机模块20安装在增程器10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这样可以使双电机模块20和增程器10实现上下布置,适于减小水平方向占用的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增程器10和双电机模块20沿水平方向排列。这样可以使增程器10和双电机模块20实现水平布置,适于减小上下方向上占用的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的电机轴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这样可以使两个电机的电机轴平行设置,使两个电机的布置更加灵活。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同轴设置。这样可以使两个电机同轴设置,便于两个电机的布置,便于输出轴700的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的轴向平行于发电机200的轴向。这样可以使电机的轴向与发电机200的轴向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的轴向垂直于发电机200的轴向。这样可以使电机的轴向与发电机200的轴向垂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发电机200和发动机100同轴设置。这样可以实现发电机200和发动机100的同轴设置,便于发电机200和发动机100的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发电机200和发动机100的转轴的中心轴线平行。这样可以实现发电机200和发动机100的非同轴设置,使发电机200和发动机100的设置更加灵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发动机100与发电机200通过法兰相连。这样可以便于发电机200和发动机100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发动机100和发电机200通过增速机构800传动连接。这样可以便于实现发电机200和发动机100的非同轴设置,使发电机200和发动机100的设置更加灵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图9、图10、图15、图17、图18、图20、图22、图26、图29所示,输出轴700包括第一输出轴710和第二输出轴720,第一电机300与第一输出轴710传动连接,第二电机400与第二输出轴720传动连接。具体而言,第一输出轴710上连接第一车轮711,第二输出轴720上连接第二车轮721。这样可以分别利用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驱动第一输出轴710和第二输出轴720,实现两侧输出轴的独立控制。
具体而言,变速机构500的箱体上设有供输出轴穿过的轴孔53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通过差速器与第一输出轴710和第二输出轴720传动连接。这样可以使电机将动力传递至差速器,再利用差速器将动力分配至第一输出轴710和第二输出轴720。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第一输出轴710和第二输出轴720通过同步器730相连。这样可以便于控制第一输出轴710和第二输出轴720的转动,使两个驱动电机的两侧传动轴耦合,可以实现两个驱动电机动力全部传输至一个车轮上,动力驱动方式更灵活。
具体地,发动机100为水平对置发动机。这样可以使发动机100的结构更加紧凑,使发动机100具有良好的平衡性和功率密度。
具体而言,发动机100还包括缸体120、缸盖130、气缸盖罩140、排气歧管150、正时罩160。发动机100可以仅作为增程器使用,通过发电机200发电,从而直接给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提供驱动能量或储存在电池中。
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可以仅由电池供电,也可以仅由发电机200供电,还可以同时通过电池和发电机200供电。
可选地,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与增程器10的最小距离小于等于300毫米。这里优选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与增程器10的最小距离小于等于210毫米。这样可以使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与增程器10邻近设置,避免电机与增程器10的距离过远,使动力总成1的结构更加紧凑。
控制器600上设有快插接线柱610,控制器600通过快插接线柱610与电机或发电机快速插接实现电连接。快插接线柱610可以包括发电机接线柱、驱动电机接线柱和直流母线。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图1-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动力总成1。如图1-图6所示,变速机构500具有箱体,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同轴设置且分别位于变速机构500的箱体的相对的两侧壁上以组成双电机模块20。双电机模块20安装在发动机100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双电机模块20与发动机100的进气歧管110通过螺纹紧固件相连。发动机100和发电机200同轴设置且通过法兰相连以组成增程器10。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的轴向垂直于发电机200的轴向。控制器600安装在变速机构500的箱体上且位于发电机200下方。轴孔530邻近变速机构500的箱体远离控制器600的一端。这样可以使动力总成1的结构更加紧凑,减小动力总成1占用的空间,缩短连接线束和管路长度。
发动机100也可以通过其油底壳与双电机模块20相连。发动机100和发电机200也可以异轴连接。
图7-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的动力总成1。如图7-图10所示,变速机构500具有箱体,第一电机300、第二电机400、发动机100和发电机200均安装在变速机构500的箱体上,变速机构500的箱体内集成有增速机构、第一减速机构和第二减速机构,发动机100和发电机200通过所述增速机构传动连接,第一电机300通过所述第一减速机构与第一输出轴710传动连接,第二电机400通过所述第二减速机构与第二输出轴720传动连接。发动机100与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位于变速机构500的箱体的同一侧,发电机200位于相对的另一侧。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位于发动机100的正下方。第一电机300、第二电机400、发动机100和发电机200的轴向平行。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沿水平方向排列。发动机100的轴线与发电机200的轴线位于同一高度。轴孔530邻近变速机构500的箱体的下端设置。这样可以减少零部件数量、节约成本、有效降低整车重量、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发电机一侧空间宽敞,可灵活布置电控。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输出轴710和第二输出轴720分别由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独立驱动。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一输出轴710和第二输出轴720通过差速器与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传动连接。
图11-图1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动力总成1。如图11-图15所示,变速机构500具有箱体,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同轴设置且分别位于变速机构500的箱体的相对的两侧壁上以组成双电机模块20。双电机模块20安装在发动机100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发动机100和发电机200通过增速机构800相连以组成增程器10。增速机构800具有箱体。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的轴向平行于发电机200的轴向。控制器600分别与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中的一个、变速机构500的箱体和发电机200相连。控制器600上设有快插接线柱610,控制器600通过快插接线柱610与电机或发电机快速插接实现电连接。快插接线柱610可以包括发电机接线柱、驱动电机接线柱和直流母线。轴孔530邻近变速机构500的箱体的下端。第一输出轴710和第二输出轴720通过同步器730相连。这样可以使动力总成1的结构更加紧凑,减小动力总成1占用的空间,缩短连接线束和管路长度。
图16-图2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的动力总成1。如图16-图23所示,变速机构500包括齿轮组。增速机构800包括齿轮组。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分别通过第一齿轮组511和第二齿轮组521单独驱动第一输出轴710和第二输出轴720。省去了差速器装置,使得减速器机构更简单。可实现一侧车轮驱动,另一侧车轮制动,即当车辆的某一侧车轮处于附着系数较低的路面,如泥泞,光滑的路面,另一侧车轮处于良好的铺装路面时,非打滑车轮不受打滑侧车轮影响实现整车脱困;可以在整车转弯过程中对内外侧车轮的转速进行更为精细化调节控制,相对于传统的依靠差速器行星轮的车轮被动适应控制而言,变被动适应为主动控制,使得整车底盘控制更加智能化。由于驱动电机通过减速器,传动轴与车轮连接,电机的转速与车轮转速一直存在一个比值,即传动比的倒数。根据这种连接关系,可以通过控制电机的转速来控制车轮的转速,在整车制动时,电机能够根据驾驶员意图对驱动电机进行调节控制实现制动辅助,制动能量回收。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6和图17所示,第一电机300与第二电机400布置在发动机100下部或者上部,第一电机300与第二电机400的轴向平行。发电机200与发动机100平行布置且通过增速机构800传动连接。增速机构800由一对外啮合齿轮组构成,包括大齿轮和小齿轮,其中大齿轮与发动机100曲轴连接或者与飞轮170连接,小齿轮与发电机200连接,速比小于1。第一齿轮组511和第二齿轮组521的速比大于1,实现减速增扭,放大驱动电机的输出扭矩。由于电机轴向平行,可实现驱动轮驱动力解耦,可以根据整车驾驶需要单独改变轮端驱动力和车轮转速,较现有专利所描述的双电机非解耦方案而言,控制更加精准,更加多样化。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8和图19所示,在图16和图17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将增速机构800替换为行星排设计,能够使得发电机200与发动机100曲轴同轴式设计。具体实现方式为:行星排的齿圈固定在壳体上,行星排的行星架与飞轮170连接,发电机200与太阳轮连接,太阳轮与行星架的齿比小于1,实现增速功能。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0和图21所示,在图16和图17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将发动机100与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改为在水平方向上排列设置。换言之,第一电机300、第二电机400、发动机100和发电机200大体位于同一平面。
在再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2和图23所示,在图20和图21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将增速机构800更换为行星排设计。
图24-图3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的动力总成1。如图24-图33所示,增程器10位于双电机模块20的上方或下方,发动机100经过增速机构800进入发电机200发电。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相连且电机轴延伸方向相反且同轴设置,第一电机300通过第一变速箱510与第一输出轴710传动连接,第二电机400通过第二变速箱520与第二输出轴720传动连接以利用两个电机分别驱动第一车轮711和第二车轮721。控制器600设在发电机200下方。由此可以使动力总成1的结构紧凑、便于控制尺寸、整体质量分布均匀,动力总成的质心易找,有助于悬置设计、结构布置灵活性好,能够更具不同车型不同前舱大小进行合适的调整位置,从而满足各种工况需求,适用性强,适于模块化生产。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4和图25所示,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位于发动机100正下方。发电机200与发动机100沿水平方向排列且同轴布置。这种布置方式能够使得布置紧凑。控制器600安装在第一变速箱510和第二变速箱520之间。这样能够减少动力总成占据的前舱空间。还可以将其他的电控模块集成到变速箱之间的区域,这样能够增强整套动力系统的集成化程度。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8和图29所示,在图24和图25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将发电机200向下移动,使发电机200的轴线位于发动机100的轴线的下方,使其与发动机100非同轴设置,发电机200和发动机100通过长度方向沿上下方向定向的增速机构800相连。这样可以使发电机200更加靠近控制器600,从而能够更好的整合集成。
进一步地,发电机200下移至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相同的高度,三者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且将发电机200移动到靠近第一变速箱510时,在发电机200和第二变速箱520中间的空隙区域可以安装控制器600。这样动力系统上方的位置,即发电机200上方、发动机100后方的位置将空出恒大的空间,建更够安装更多的附件,实现更多的其他功能。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0和图31所示,发动机100与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在水平方向上排列,发电机200在发动机100和第一电机300及第二电机400的上方。控制器600可以安装在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的上方,便于与电机和发电机200电连接。这样可以减小动力总成1上方的空间占用,增大动力总成1上方的可用空间,为动力总成的其他附件腾出空间。能够充分的利用前舱下部空间。并且当前舱足够大时还可以为前舱作为一个小型的存储空间。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发电机200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变速机构500可连接的范围内在发动机100的长度方向上调节。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2和图33所示,发电机200在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的正上方,发动机100在第一变速箱510和第二变速箱520的上方。这样可以将发动机100相对于第一电机300和第二电机400水平移动,移动到输出轴上方。发动机100的不超过第一变速箱510和第二变速箱520的边界,这样可以使结构隔年紧凑,便于车轮传动独立控制,有助于转向稳定性,并且对车辆脱困有帮助。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动力总成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动力总成1,具有集成度高、结构紧凑、便于管路和线束布设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36)

1.一种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增程器,所述增程器包括发动机和发电机,所述发电机和所述发动机传动连接;
双电机模块,所述双电机模块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变速机构,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发电机电连接且与所述变速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发电机电连接且与所述变速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变速机构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增程器相连;
输出轴,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输出轴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变速机构中的至少一个直接安装在所述增程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机构具有箱体,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均直接安装在所述箱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箱体均直接安装在所述发动机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分别安装在所述箱体相对的两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具有进气歧管,所述进气歧管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双电机模块上设有装配孔,所述双电机模块通过配合在所述安装孔和所述装配孔内的螺纹紧固件安装在所述进气歧管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机构具有箱体,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箱体上均至少设有一个装配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歧管为U型管且包括两个自由段和一个连接段,所述连接段连接在两个所述自由段之间,两个所述自由段之间具有避让所述发动机的油底壳的避让槽。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均直接安装在所述发动机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机构包括第一变速箱和第二变速箱,所述第一变速箱安装在所述第一电机上且与所述第一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变速箱安装在所述第二电机上且与所述第二电机传动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中的一个直接安装在所述发动机上。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机构包括箱体,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所述发动机和所述发电机均直接安装在所述箱体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和所述发动机分别安装在所述箱体相对的两侧壁上且同轴设置,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发动机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同一侧壁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机构还包括增速机构和减速机构,所述增速机构和所述减速机构均设在所述箱体内,所述发动机和所述发电机均与所述增速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均与所述减速机构传动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位于所述发动机的上方或下方。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和所述双电机模块沿水平方向排列。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位于所述发电机正上方或正下方。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发电机电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机构具有箱体,所述控制器安装在所述箱体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安装在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中的至少一个上。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安装在所述发电机上。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电机模块安装在所述增程器的上表面或下表面。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程器和所述双电机模块沿水平方向排列。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同轴设置。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的轴向平行于所述发电机的轴向。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的轴向垂直于所述发电机的轴向。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和所述发动机同轴设置。
2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和所述发动机的转轴的中心轴线平行。
3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和所述发电机通过增速机构传动连接。
3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包括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输出轴传动连接。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通过差速器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传动连接。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通过同步器相连。
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为水平对置发动机。
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与所述增程器的最小距离小于等于300毫米。
36.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35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总成。
CN202122411221.6U 2021-09-30 2021-09-30 动力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60336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11221.6U CN216033696U (zh) 2021-09-30 2021-09-30 动力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11221.6U CN216033696U (zh) 2021-09-30 2021-09-30 动力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33696U true CN216033696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547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11221.6U Active CN216033696U (zh) 2021-09-30 2021-09-30 动力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336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05061B2 (en) Axle assembly for low floor vehicle
JP3350314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自動車の駆動装置
US10369878B2 (en) Powertrain configurations for two-motor, two-clutch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US10780849B1 (en) Electric drive units with integrated power electronics for vehicle powertrains
US7931102B2 (en) Power output apparatus, vehicle equipped with power output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of power output apparatus
US10384527B2 (en) Four wheel drive powertrain configurations for two-motor, two-clutch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US20200180426A1 (en) Axle assembly for low floor vehicle
US20090301800A1 (en) Power output apparatus and hybrid vehicle
US20100012407A1 (en) Power output apparatus and hybrid vehicle
US20100018788A1 (en) Power output apparatus, vehicle equipped with power output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of power output apparatus
WO2010151579A1 (en) Drive configurations for high speed motor drive systems
CA3130762A1 (en) Hybrid power system and all-terrain vehicle
US11909250B2 (en) Dual drive electric vehicle with unlimited range drive capabilities
GB2322345A (en) Hybrid vehicle drive arrangement
CN216033696U (zh) 动力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3384451U (zh) 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底盘结构
CN219446711U (zh) 电动全地形车
US10913344B2 (en) Drivetrain for a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
CN219838433U (zh) 车辆变速器总成、动力总成和车辆
CN218761168U (zh) 变速箱、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N216033730U (zh) 动力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6507866U (zh) 动力总成及车辆
EP4155104A1 (en) Hybrid power drive system and vehicle
CN221049468U (zh) 车辆混合动力系统及车辆
CN115056645A (zh) 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皮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