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22419U - 清创装置 - Google Patents

清创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22419U
CN216022419U CN202121968025.2U CN202121968025U CN216022419U CN 216022419 U CN216022419 U CN 216022419U CN 202121968025 U CN202121968025 U CN 202121968025U CN 216022419 U CN216022419 U CN 2160224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funnel
distance
main body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6802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明
张玲
熊兴林
尚梦竹
杨宣
顾雅菲
杨月
傅小红
陈乐�
柯嫣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BENQ MEDICAL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BENQ MEDICAL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BENQ MEDICAL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BENQ MEDICAL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6802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224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224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224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moval Of Floating Materi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清创装置,清创装置包括主体部、漏斗、支柱、网格板、延长管及污水桶,主体部具有容置空间、上表面及底面;漏斗设置于主体部,漏斗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第一开口邻接上表面,第一开口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二开口的开口面积;支柱设置于容置空间,支柱支撑漏斗;网格板设置于漏斗内部,且网格板与第一开口的距离大于网格板与第二开口的距离;延长管位于容置空间且设置于第二开口,延长管具有相对的第三开口及第四开口,第三开口与第二开口配合连接;污水桶设置于底面且设置于漏斗正下方,污水桶具有第五开口,第五开口与第四开口配合连接,如此,能够避免清创过程中液体流出或堆积堵塞。

Description

清创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创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清创缝合治疗的清创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社会不断进展,且机械化程度也在逐渐增高,从而导致外伤人数逐渐增高,伤口是人们寻求急诊医疗帮助的常见原因之一。急诊科每年约治疗创伤性伤口人次多,急诊开放性伤口处理已成为目前全球面临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对急诊开放性伤口处理,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清创处理,现急诊对开放性伤口的清创处理大多通过借助清创缝合治疗车来完成伤口的冲洗、消毒、缝合等操作。
因现有的清创治疗车设计复杂不合理,功能单一。伤口冲洗过程中,污水、药水从清创车漏斗下口流出时,四处飞溅,极不卫生,易造成交叉感染;冲洗过程中污水、纱布、棉球、棉签等容易掺杂在一起,不利于医疗垃圾分类处理;冲洗过程中治疗车上无双氧水、碘伏等冲洗液放置区域,需要护士来回走动拿取,增加现场工作负荷;操作台面高度不可调节,或者调节方式耗时,患者伤口端肢体的放置有局限性。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清创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创装置,其能够避免清创过程中液体流出或堆积堵塞。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清创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清创装置包括:主体部,具有容置空间、上表面及底面,该上表面具有开口部,该容置空间位于该上表面与该底面之间,且该开口部与该容置空间连通;漏斗,设置于主体部,该漏斗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该第一开口邻接该上表面的开口部,该第一开口的开口面积大于该第二开口的开口面积;支柱,该支柱设置于该容置空间,该支柱支撑该漏斗;网格板,设置于该漏斗内部,且该网格板与该第一开口的距离大于该网格板与该该第二开口的距离;延长管,位于该容置空间且设置于该第二开口,该延长管具有相对的第三开口及第四开口,该第三开口与该第二开口配合连接;以及污水桶,设置于该底面且设置于该漏斗正下方,该污水桶具有第五开口,该第五开口与该第四开口配合连接;其中,该开口部、该第一开口、该第二开口与该第五开口在竖直方向上相连通,该竖直方向与重力方向平行。
较佳的,当该污水桶的第五开口与该漏斗的第二开口相距第一距离时,该延长管具有第一长度,该第一距离与该第一长度相等;当该污水桶的第五开口与该漏斗的第二开口相距第二距离时,该延长管具有第二长度,该第二距离与该第二长度相等。
较佳的,该第二开口、该第三开口、该第四开口及该第五开口共轴线,该轴线与该重力方向平行。
较佳的,该网格板的网孔间距为5-7毫米。
较佳的,还包括移动底板,该移动底板设置于该底面,该污水桶设置于该移动底板上方,该主体部随该移动底板运动而移动。
较佳的,该支柱的一端设置于该底面,该支柱的另一端设置于该漏斗,当该支柱的长度伸长时,该漏斗与该污水桶之间的间距随之变大,该主体部于重力方向的高度增大,该上表面与该底面的距离增大;当该支柱的长度缩短时,该漏斗与该污水桶之间的间距随之变小,该主体部于该重力方向的高度减小,该上表面与该底面的距离减小。
较佳的,还包括置物筐,该置物筐设置于该支柱。
较佳的,还包括踩踏板,该踩踏板设置于该主体部的该底面,踩踏该踩踏板以调节该主体部于重力方向的高度。
较佳的,还包括盖板,该盖板设置于该上表面且设置于该第一开口,该盖板用于选择性覆盖该第一开口。
较佳的,该盖板包括第一滑板及第二滑板,该第一滑板滑动地设置于该第一开口的一侧,该第二滑板滑动地设置于该第一开口的另一侧,该第一滑板与该第二滑板可于该第一开口反向运动,以覆盖或暴露该第一开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清创装置,清创装置包括主体部、漏斗、支柱、网格板、延长管及污水桶,主体部具有容置空间、上表面及底面,该上表面具有开口部,容置空间位于上表面与底面之间,且开口部与容置空间连通;漏斗设置于主体部,漏斗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第一开口邻接上表面的开口部,第一开口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二开口的开口面积;支柱设置于容置空间,支柱支撑漏斗;网格板设置于漏斗内部,且网格板与第一开口的距离大于网格板与第二开口的距离;延长管位于容置空间且设置于第二开口,延长管具有相对的第三开口及第四开口,第三开口与第二开口配合连接;污水桶设置于底面且设置于漏斗正下方,污水桶具有第五开口,第五开口与第四开口配合连接;其中开口部、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与第五开口在竖直方向上相连通,竖直方向与重力方向平行,如此,能够避免清创过程中液体流出或堆积堵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清创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清创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清创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清创装置的俯视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创装置100,清创装置100包括主体部10、漏斗11、网格板12、延长管13、污水桶14及支柱16,主体部10具有容置空间101、上表面102及底面103,上表面102具有开口部104,容置空间101位于上表面102底面103之间,开口部104与容置空间101连通,漏斗11设置于主体部10,漏斗11具有第一开口111及第二开口112,第一开口111邻接上表面102的开口部104,第一开口 111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二开口112的开口面积;支柱16设置于容置空间101,支柱16支撑漏斗11,网格板12设置于漏斗11内部,网格板12与第一开口111 的距离大于网格板12与第二开口112的距离;延长管13位于容置空间101且设置于第二开口112,延长管13具有相对的第三开口131及第四开口132,第三开口131与第二开口112配合连接;污水桶14设置于底面103且设置于漏斗 11正下方,污水桶14具有第五开口141,第五开口141与第四开口132配合,其中开口部104、第一开口111、第二开口112与第五开口141在竖直方向上相连通,竖直方向与重力方向平行,如此,能够避免清创过程中液体流出或堆积堵塞。
接下来将对主体部10、漏斗11、网格板12、延长管13、污水桶14及支柱 16的结构及位置关系做具体说明。
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主体部10具有的容置空间101容置漏斗11、网格板 12、延长管13、污水桶14及支柱16,医务人员于主体部10的上表面102操作处理患者的伤口,主体部10的底面103承接污水桶14及支柱16。
继续参照图1和图2所示,漏斗11为锥形形状,其两端具有第一开口111 及第二开口112贯穿漏斗11。第一开口111及第二开口112的形状可以是矩形,也可以是其它形状,例如圆形,端视实际情况而定,不以此为限。较佳的实施方式,第一开口111为矩形,第二开口112为矩形,在伤口冲洗过程中,漏斗 11为竖直放置,污水及药水从第一开口111流入漏斗11,并从第二开口112流出,同时冲洗过程中纱布、棉球及棉签等也掺杂从第一开口111进入漏斗11。
继续参照图1和图2所示,网格板12偏向漏斗11的底部设置,较好的实施方式是网格板12设置于第二开口112处且位于漏斗11内,网格板12的网孔间距约为6毫米,网格板12的形状与第二开口112的形状对应,当第二开口112 为矩形时,网格板12也为矩形,网格板12为不锈钢材料,其网孔设计为6毫米*6毫米,既不影响污水及药水自第二开口112流入下方的污水桶14,也可以阻挡纱布、棉球及棉签等医疗垃圾混入污水及药水中,有效隔开污水和污物,避免纱布、棉球及棉签等医疗垃圾掉入污水桶14内,利于垃圾分类处理,清理时,只需取出漏斗11内的医疗垃圾即可。
继续参照图1和图2所示,延长管13为可折叠伸缩式,以适应污水桶14 与漏斗11之间的间距变化。其中,当污水桶14的第五开口141与漏斗11的第二开口112相距第一距离时,延长管13具有第一长度,第一距离与第一长度大致相等;当污水桶14的第五开口141与漏斗11的第二开口112相距第二距离时,延长管13具有第二长度,第二距离与第二长度相等。延长管13可根据污水桶14与漏斗11的距离变换长度,延长管14连接漏斗11和污水桶14,三者形成闭合状态,可避免在伤口冲洗过程中污水溅出造成医务人员职责暴露。其中,第三开口131的开口面积与第四开口132的开口面积可相等也可以不相等,视实际情况而定,不以此为限。延长管13的第三开口131与漏斗11的第二开口112配合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套接,也可以借由连接部件连接;同样的,延长管13的第四开口132与污水桶14的第五开口141配合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套接,也可以借由连接部件连接,视实际情况而定,不以此为限。
继续参照图1和图2所示,污水桶14位于漏斗11的第二开口112的正下方,污水及药水沿着漏斗11从第二开口112流入延长管13,再沿着延长管13 流入污水桶14,避免污水、药水从清创装置100的漏斗11的第二开口112流出时,四处飞溅,极不卫生,易造成交叉感染。具体实施时,漏斗11的第二开口112、延长管13的第三开口131、延长管13的第四开口132及污水桶14的第五开口141共轴线,且沿竖直线(重力方向)排列,如此使得,污水及药水自第二开口112流出时沿自身重力方向流动,也即沿着延长管13设置方向流动,避免对延长管造成较大冲击力造成连接处脱落,且避免污水及药水在流出时导致堆积堵塞,也便于后续清理清创装置100。
继续参照图1和图2所示,支柱16位于主体部10的容置空间101,支柱 16的一端设置于底面103,支柱16的另一端设置于漏斗11,用于实现支撑漏斗 11,当支柱16的长度伸长时,漏斗11与污水桶14之间的间距随之变大,主体部10于重力方向的高度增大,主体部10的上表面102与底面103的距离增大;当支柱16的长度缩短时,漏斗11与污水桶14之间的间距随之变小,主体10 于重力方向的高度减小,主体部10的上表面102与底面103的距离减小。具体实施时,支柱16可具有两个,两个支柱16的一端分别位于漏斗11的两侧,两个支柱16的另一端分别位于底面103的两侧;支柱16也可具有四个,四个支柱16的一端分别位于漏斗11的四个角,四个支柱16的另一端分别位于底面103 的四个角,视实际情况而定,不以此为限。当漏斗11的第一开口111与底面103 相距第三距离时,支柱16具有第三长度,第三距离与第三长度基本相等;当漏斗11的第一开口111与底面103相距第四距离时,支柱16具有第四长度,第四距离与第三长度基本相等。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清创装置100还包括移动底板15、置物筐17、盖板 18及脚踏板19,接下来将对移动底板15、置物筐17、盖板18及脚踏板19的结构及位置关系做具体说明。
继续参照图1和图2所示,移动底板15设置于主体部10的底面103,污水桶14设置于移动底板15上方,主体部10随移动底板15运动而移动。移动底板15用于放置漏斗11、网格板12、延长管13及污水桶14,漏斗11、网格板 12、延长管13及污水桶14依序自上而下设置,污水桶14放置于移动底板15 上。移动底板15与漏斗11、网格板12、延长管13及污水桶14形成推车式的清创装置100。
继续参照图1和图2所示,置物筐17设置于支柱16,用于放置各类冲洗液、消毒液,便于冲洗液、消毒液取放,冲洗过程中减少医护人员现场走动。
继续参照图1和图2所示,盖板18设置于主体部10的上表面102且设置于漏斗11的第一开口111,盖板18可用于选择性覆盖漏斗11的第一开口111,当盖板18覆盖漏斗11的第一开口111时,可于盖板18上放置物品,且清创装置100使用完毕后,盖板18盖住漏斗11的第一开口111避免细菌外溢。具体实施时,盖板18包括第一滑板181及第二滑板182,第一滑板181滑动地设置于第一开口111的一侧,第二滑板182滑动地设置于第一开口111的另一侧,第一滑板181与第二滑板182可于第一开口111处反向运动以覆盖或暴露第一开口111,医护人员使用时,将第一滑板181向外拉动,第一滑板181向外滑出,将第二滑板182向外拉动,第二滑板182向外滑出,第一开口111露出,医护人员可于漏斗11的第一开口111处操作进行清创。
继续参照图1和图2所示,踩踏板19设置于主体部10的底面103,踩踏踩踏板19以调节主体部10于重力方向的高度。即踩踏板19设置于移动底板15 的一侧,踩踏板19与支柱16形成连动结构,当踩踏踩踏板19时,支柱16可伸长将漏斗11升高,漏斗11的第二开口112与污水桶14的第五开口115相距的距离增大,延长管13也随之伸长。更好的实施方式,踩踏板19连接液压油缸控制两侧支柱16上升或下降,踩踏板19具有上升脚踏及下降脚踏,踩上升脚踏时,两侧支柱16上升,清创装置100整体抬高,踩下降脚踏板时,两侧支柱16下降,清创装置100整体降低,升起后清创装置100总体最高高度为80 厘米,降下后最低高度为40厘米,如此,避免患者伤口端肢体的放置有局限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清创装置,清创装置包括主体部、漏斗、支柱、网格板、延长管及污水桶,主体部具有容置空间、上表面及底面,该上表面具有开口部,容置空间位于上表面与底面之间,且开口部与容置空间连通;漏斗设置于主体部,漏斗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第一开口邻接上表面的开口部,第一开口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二开口的开口面积;支柱设置于容置空间,支柱支撑漏斗;网格板设置于漏斗内部,且网格板与第一开口的距离大于网格板与第二开口的距离;延长管位于容置空间且设置于第二开口,延长管具有相对的第三开口及第四开口,第三开口与第二开口配合连接;污水桶设置于底面且设置于漏斗正下方,污水桶具有第五开口,第五开口与第四开口配合连接;其中开口部、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与第五开口在竖直方向上相连通,竖直方向与重力方向平行,如此,能够避免清创过程中液体流出或堆积堵塞。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方式旨在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为了清楚描述所需的部件,示意性附图中的比例并不表示实际部件的比例关系。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清创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清创装置包括:
主体部,具有上表面、容置空间及底面,该上表面具有开口部,该容置空间位于该上表面与该底面之间,且该开口部与该容置空间连通;
漏斗,设置于该容置空间,该漏斗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该第一开口邻接该上表面的该开口部,该第一开口的开口面积大于该第二开口的开口面积;
支柱,设置于该容置空间,该支柱支撑该漏斗;
网格板,设置于该漏斗内部,且该网格板与该第一开口的距离大于该网格板与该第二开口的距离;
延长管,位于该容置空间且设置于该第二开口,该延长管具有相对的第三开口及第四开口,该第三开口与该第二开口配合连接;以及
污水桶,设置于该底面且设置于该漏斗正下方,该污水桶具有第五开口,该第五开口与该第四开口配合连接;
其中,该开口部、该第一开口、该第二开口与该第五开口在竖直方向上相连通,该竖直方向与重力方向平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创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污水桶的第五开口与该漏斗的第二开口相距第一距离时,该延长管具有第一长度,该第一距离与该第一长度相等;当该污水桶的第五开口与该漏斗的第二开口相距第二距离时,该延长管具有第二长度,该第二距离与该第二长度相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创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开口、该第三开口、该第四开口及该第五开口共轴线,该轴线与该重力方向平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创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网格板的网孔间距为5毫米-7毫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创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底板,该移动底板设置于该底面,该污水桶设置于该移动底板上方,该主体部随该移动底板运动而移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创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柱的一端设置于该底面,该支柱的另一端设置于该漏斗,当该支柱的长度伸长时,该漏斗与该污水桶之间的间距随之变大,该主体部于重力方向的高度增大,该上表面与该底面的距离增大;当该支柱的长度缩短时,该漏斗与该污水桶之间的间距随之变小,该主体部于该重力方向的高度减小,该上表面与该底面的距离减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创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踩踏板,该踩踏板设置于该主体部的该底面,踩踏该踩踏板以调节该支柱的长度,进而调节该主体部于重力方向的高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创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置物筐,该置物筐设置于该支柱。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创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该盖板设置于该上表面且设置于该第一开口,该盖板用于选择性覆盖该第一开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创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盖板包括第一滑板及第二滑板,该第一滑板滑动地设置于该第一开口的一侧,该第二滑板滑动地设置于该第一开口的另一侧,该第一滑板与该第二滑板可于该第一开口反向运动,以覆盖或暴露该第一开口。
CN202121968025.2U 2021-08-20 2021-08-20 清创装置 Active CN2160224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68025.2U CN216022419U (zh) 2021-08-20 2021-08-20 清创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68025.2U CN216022419U (zh) 2021-08-20 2021-08-20 清创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22419U true CN216022419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620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68025.2U Active CN216022419U (zh) 2021-08-20 2021-08-20 清创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224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10111A1 (en) Nursing bed
CN216022419U (zh) 清创装置
CN2590544Y (zh) 宠动物手术台
CN204636851U (zh) 清创换药车
CN202982460U (zh) 一种多功能护理床
CN211383006U (zh) 一种妇产科护理用接尿装置
CN213076536U (zh) 一种移动式鼻腔冲洗台
CN215385374U (zh) 一种妇科冲洗检查床
CN209048582U (zh) 一种导尿用体位固定装置
CN209827766U (zh) 多功能冲洗装置
CN205515742U (zh) 一种移动式伤口冲洗装置
CN211409933U (zh) 一种新型婴幼儿灌肠床
CN219516938U (zh) 一种清创支架
CN219501421U (zh) 一种可调节的多功能清创护理装置
CN203328982U (zh) 一种普外科医疗操作台
CN209713512U (zh) 四肢清创换药车
CN220877175U (zh) 一种肢体清创车
CN211750249U (zh) 一种兽医用手术平台
CN216136445U (zh) 一种冲洗液收集槽
CN217091253U (zh) 一种护理便盆
CN213130532U (zh) 一种带有位置变换接槽的解剖台
CN220655867U (zh) 一种便于清洗伤口的换药车
CN220917632U (zh) 会阴冲洗床
CN203001117U (zh) 手术清创车
CN204734418U (zh) 一种脚踏式调节进尿口位置升降的夜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