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16509U - 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16509U
CN216016509U CN202121045966.9U CN202121045966U CN216016509U CN 216016509 U CN216016509 U CN 216016509U CN 202121045966 U CN202121045966 U CN 202121045966U CN 216016509 U CN216016509 U CN 2160165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output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ak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4596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小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Linp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Linp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Linp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Linp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4596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165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165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165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控制系统,包括:自发电无线开关、受控设备;所述自发电无线开关,包括:无线开关按键、无线开关电路、发电机与复位部件,所述无线开关电路包括整流模块、储能模块、电压输出模块、处理器、存储器与第一无线通讯模块;所述发电机包括运动部与感应部;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能够与所述受控设备通讯,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以在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与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上电后,利用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向所述受控设备发出第一控制信息。

Description

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领域开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开关,可理解为配置有无线通讯模块的开关,其中一种无线开关为自发电无线开关,在传统自发电无线开关中,其通常是通过射频通信模块对外通信的,例如,自发电无线开关可通过射频信号与各种受控设备(例如灯具、墙壁开关等)通讯。进而,自发电无线开关与受控设备可形成控制系统。
现有相关技术中,自发电无线开关的发电机发电所产生的电能直接输送至用电部件(例如处理器),难以保障电能输送的稳定性,进而,因为电能稳定性的影响,可能会导致自发电无线开关无法及时准确地发出信息,影响自发电无线开关与受控设备之间控制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制系统,以解决难以保障控制的及时性与准确性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控制系统,包括:自发电无线开关、受控设备;
所述自发电无线开关,包括:无线开关按键、无线开关电路、发电机与复位部件,所述无线开关电路包括整流模块、储能模块、电压输出模块、处理器、存储器与第一无线通讯模块;所述发电机包括运动部与感应部;
所述无线开关按键直接或间接传动于所述发电机的运动部,所述复位部件直接或间接传动于所述发电机的运动部,其中:所述无线开关按键被下按时能够传动所述运动部发生第一方向的运动,所述复位部件能够在所述运动部发生第一方向的运动时发生形变,并产生克服所述形变的复位作用力,所述复位部件还能够在使所述无线开关按键下按的作用力被撤去后,利用所述复位作用力传动所述运动部发生第二方向的运动,且所述无线开关按键发生回弹;
所述感应部电连接所述整流模块,以在所述运动部发生第一方向的运动时,产生第一感应电压,在所述运动部发生第二方向的运动时,产生第二感应电压;
所述整流模块电连接所述储能模块,以将所述第一感应电压对应的第一电能和/或所述第二感应电压对应的第二电能存储于所述储能模块;
所述储能模块电连接所述电压输出模块,以将所存储的电能输送至所述电压输出模块;
所述电压输出模块电连接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与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以利用所述储能模块传输而来的电能,向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与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输出所需的供电电压,使得所述处理器、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与所述存储器上电;
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能够与所述受控设备通讯,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以在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与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上电后,利用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向所述受控设备发出第一控制信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系统中,可利用整流模块对感应部所产生的感应电压进行整流,并将整流后的电能输送至储能模块进行存储,进而,电压输出模块可基于储能模块所存储的电能产生供电电压,并向所需用电的电路部分(例如处理器、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存储器等)供电,形成稳定的供电,还可避免电能的浪费,实现电能的高效利用。在此基础上,由于自发电无线开关内部供电的稳定,有助于保障信息发出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从而保障自发电无线开关与受控设备之间控制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控制系统的构造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控制系统的构造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控制系统的构造示意图三;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自发电无线开关的构造示意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自发电无线开关的构造示意图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整流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极性识别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感应部所输出的脉冲信号的波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二存储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压输出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自发电无线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自发电无线开关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传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自发电无线开关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中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防水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a与图19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无线开关按键按压的作用原理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墙壁开关的构造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取电模块的构造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墙壁开关的电路示意图一;
图2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墙壁开关的电路示意图二;
图2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墙壁开关的电路示意图三;
图2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墙壁开关的电路示意图四;
图2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墙壁开关的电路示意图五;
图2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墙壁开关的电路示意图六;
图2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墙壁开关的电路示意图七;
图2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墙壁开关的电路示意图八;
图3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输出通断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部”、“下部”、“上端”、“下端”、“下表面”、“上表面”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多个,例如两个,三个,四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1,提供了自发电无线开关1与受控设备2,图中示意了一个自发电无线开关与一个受控设备2,在实际的控制系统中,自发电无线开关、受控设备的数量均可以为多个,同时,自发电无线开关1与受控设备2之间可以实现无线信号的传输,该无线信号可例如为蓝牙、射频、Wifi等。
其中的受控设备2,可以为任意能够被自发电无线开关操控的受控装置,具体举例中,受控设备2可例如为墙壁开关、电子门铃、灯、自动窗帘、风扇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自发电无线开关1包括无线开关按键101、发电机103、开关电路与复位部件102,所述开关电路包括:处理器108、存储器107、整流模块104、储能模块105、电压输出模块106,以及第一无线通讯模块109。
所述发电机103、所述整流模块104、所述储能模块105、所述电压输出模块106、所述处理器108与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109可以均连接于所述电路板114。
后文所涉及的电连接可以包含直接电连接的方式,也包含了间接电连接的方式。
发电机103能够在无线开关按键101被操控(例如下按和/或回弹)时发电,产生电能,该电能可用于直接或间接为处理器108、第一无线通讯模块109、存储器107等供电,其中,处理器108、第一无线通讯模块109与存储器107可以是分立的,也可以是集成在一起的,进而,若是集成在一起的,则:对处理器108、无线通讯模块109与存储器107的供电可以基于同一供电端实现。
其中,发电机103可以包括运动部1031与感应部1032。
运动部1031,可理解为能够被按键、复位部件等至少之一传动从而发生运动的部件或部件的组合,感应部1032,可理解为能够与运动部1031相作用,从而在运动部发生运动时感应产生电能的部件或部件的组合,本领域任意可基于运动而产生电能的结构,均可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案。
具体举例中,发电机103中可配置有永磁部、导磁部与线圈部,线圈部可设于导磁部,进而,当永磁部与导磁部发生相对运动时,线圈部可产生感应电压。其中的线圈部可视作以上所提及的感应部1032,其中的永磁部或导磁部可视作以上所提及的运动部1031,即:部分举例中,永磁部发生运动,从而与按键、复位部件等直接、间接传动,另部分举例中,导磁部发生运动,从而与按键、复位部件等直接、间接传动。可见,感应部1032可能是随运动部1031一同运动的,也可能不随运动部1031一同运动。
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109与所述存储器107电连接所述处理器108,所述发电机103的感应部1032通过所述整流模块111电连接储能模块105,所述储能模块105通过所述电压输出模块106电连接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109、所述处理器108与所述存储器107(例如连接至第一无线通讯模块109、所述处理器108与所述存储器107的供电端),所述复位部件102(例如扭簧、弹片、拉簧等)能够与所述发电机103的运动部1031传动,所述无线开关按键101也能够直接或间接与所述发电机的运动部1031传动,即:所述按键直接或间接传动于所述发电机的运动部,所述复位部件直接或间接传动于所述发电机的运动部。
部分方案中,复位部件102可直接传动于运动部1031,另部分方案中,复位部件102也可传动于按键或其他部件,从而间接传动于运动部1031。
所述复位部件102用于:若所述无线开关按键101发生了下按的操控动作,则:发生形变并产生克服所述形变的复位作用力;若所述无线开关按键101发生了回弹的操控动作,则:在所述复位作用力的作用下驱动所述发电机103的运动部1031。
进而,所述无线开关按键101被下按时能够传动所述运动部1031发生第一方向的运动,所述复位部件102能够在所述运动部1031发生第一方向的运动时发生形变,并产生克服所述形变的复位作用力,所述复位部件102还能够在使所述无线开关按键101下按的作用力被撤去后,利用所述复位作用力传动所述运动部1031发生第二方向的运动,且所述按键发生回弹。
所述发电机103用于:若所述无线开关按键101发生了下按的操控动作,则:所述发电机103的运动部1031直接或间接被所述无线开关按键101驱动,使所述发电机103的感应部1032产生第一感应电压,若所述无线开关按键101发生了回弹的操控动作,则所述发电机103的运动部1031被所述复位部件102驱动,使所述发电机产生第二感应电压;
进而,所述感应部1032电连接所述整流模块111,以在所述运动部1031发生第一方向的运动时,产生第一感应电压,在所述运动部1031发生第二方向的运动时,产生第二感应电压。
所述整流模块111用于:将所述第一感应电压对应的第一电能和/或第二感应电压对应的第二电能存储于所述储能模块105;具体举例中,可仅存储和/或使用第一电能,也可仅存储和/或使用第二电能。
所述储能模块105用于:将所存储的电能传输至所述电压输出模块106;
所述电压输出模块106用于:利用传输而来的电能(第一电能和/或第二电能),向所述处理器108、所述存储器107、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109提供所需的供电电压,使其上电;
所述处理器108用于:
在所述处理器108、所述存储器107与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109上电后,产生并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109发出对应的当前控制报文,即利用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109对外发出控制信息,当前控制报文可例如第一控制信息、第二控制信息,进而,对外发出控制信息具体可例如向受控设备发出第一控制信息,再例如向中间设备发送第二控制信息。
以上方案中,可利用整流模块对感应部所产生的感应电压进行整流,并将整流后的电能输送至储能模块进行存储,进而,电压输出模块可基于储能模块所存储的电能产生供电电压,并向所需用电的电路部分(例如处理器、无线通讯模块、存储器等)供电,形成稳定的供电,还可避免电能的浪费,实现电能的高效利用。在此基础上,由于自发电无线开关内部供电的稳定,有助于保障信息发出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从而保障自发电无线开关与受控设备之间控制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中,基于复位部件的作用,可自动驱动按键回弹,实现下按、回弹时的发电,高效利用了动能。
其中的第一无线通讯模块109,可以为任意能够实现无线通讯的电路模块,例如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射频模块、蓝牙通讯模块(即第一蓝牙通讯模块)、Wifi模块等。
请参考图3,控制系统还包括中间设备3。
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109还能够与所述中间设备3通讯,以向所述中间设备发出第二控制信息。
其中,第一无线通讯模块109与中间设备3、受控设备2之间的通讯可以是单向的,例如第一无线通讯模块109向中间设备3、受控设备2发送信号的通讯,也可以是双向的。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设备3还能够与所述受控设备2通讯,该通讯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可以是通过蓝牙信号通讯的,也可以是通过Wifi信号、射频信号等通讯的。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设备3为具有语音信号采集、识别功能的中间设备,例如可配置有语音信号采集的电路模块,在中间设备的硬件中可配置为具有语音信号识别功能的部分,进而,中间设备3可采集到语音信号,并形成该语音信号对应的第三控制信息(可理解为一种使受控设备可以受控发生相应动作的语音控制指令)。
所述中间设备3被配置为能够向所述受控设备2发送信息,以将所述语音信号对应的第三控制信息发送至所述受控设备2。
例如:中间设备3可以包括:依次电连接的语音信号采集部、中间设备处理部与中间设备通讯部,语音信号采集部可采集语音信号,中间设备处理部可基于语音信号产生第三控制信息,并通过中间设备通讯部将第三控制信息发出去。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设备3配置为能够接收所述受控设备2发出的信息(例如可基于以上设备通讯部接收,并将接收到的信息反馈至中间设备处理部),以自所述受控设备2接收状态上报信息。该状态上报信息可理解为受控设备上报的描述其硬件和/或软件工作状态的信息。
进而,针对于以上状态上报信息与第三控制信息,受控设备与中间设备可实现双向的交互传输。
具体举例中,若采用蓝牙信号,则:所述中间设备3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蓝牙网关、具有蓝牙网关功能的语音音箱。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4与图5,所述自发电无线开关1还包括极性识别模块112;所述极性识别模块112电连接所述发电机103(例如其感应部1032)与所述处理器108。
所述极性识别模块112电连接于所述感应部1032与所述处理器108之间,以在所述感应部1032输出所述第一感应电压时,向所述处理器108反馈下按识别信号,在检测到所述感应部1032输出所述第二感应电压时,向所述处理器108反馈回弹识别信号。
在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与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上电后,处理器108还用于:通过所述极性识别模块112识别按键当前所发生的操控动作,并将识别结果反馈至处理器,作为当前控制报文(第一控制信息和/或第二控制信息)的生成依据。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4,所述自发电无线开关1还包括按键识别模块110,所述按键识别模块110电连接所述处理器108;
处理器108在产生当前控制报文之前,还可用于:
自所述存储器读取表征所述自发电无线开关的开关标识;
若当前所发生的操控动作为下按的操控动作,则:通过所述按键识别模块获取当前按键信息,并将所述当前按键信息更新于所述存储器;
若当前所发生的操控动作为回弹的操控动作,则:自所述存储器获取所存储的当前按键信息;
所述当前控制报文是基于所述开关标识、当前所发生的操控动作,以及所获取到的当前按键信息确定的,例如,可将开关标识写入当前控制报文,也可基于操控动作与当前按键信息确定键值,并将键值写入当前控制报文。
进一步的一种举例中,请参考图5,按键识别模块110可以包括检测单元(每个检测单元可例如为微动开关1101,但也不限于此),微动开关1101与无线开关按键10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如图5所示的多个,各微动开关1101与各无线开关按键101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微动开关1101能够在对应按键被下按时被触动,进而反馈信号至处理器108,此时,处理器108可读取所反馈的信号(例如按键触发信号)确定表征该按键的按键信息,从而获悉当前被下按的按键为哪个按键。
此外,所述自发电无线开关1还包括传动部件117,所述无线开关按键10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所述按键与所述检测单元(即微动开关1101)一一对应。
请参考图11与图12,所述传动部件117传动于所述无线开关按键101与所述运动部1031之间,其中,任意之一所述无线开关按键101被下按时均能够直接或间接传动所述传动部件117自第一位置状态变化为第二位置状态,在所述传动部件117自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变化为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传动部件117能够驱动所述运动部1031发生所述第一方向的运动。
所述传动部件117传动于所述复位部件102,所述复位部件102能够在使所述无线开关按键101下按的作用力被撤去后,利用所述复位作用力驱动所述传动部件自所述第二位置状态变化为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在所述传动部件117自所述第二位置状态变化为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传动部件117能够驱动所述运动部发生所述第二方向的运动,且所述按键能够发生回弹;
所述处理器108电连接所述检测单元,以在所述处理器108上电且所述检测单元被触发之后,采集对应的按键触发信号,所述按键触发信号表征了被下按的按键。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5与图7,所述极性识别模块112包括下按识别部1121与回弹识别部1122;所述下按识别部1121分别电连接所述发电机103的感应部1032与所述处理器108,所述回弹识别部1122分别电连接所述发电机103的感应部1032与所述处理器108。
处理器108在通过所述极性识别模块识别按键当前所发生的操控动作时,具体用于:
若接收到所述下按识别部1121发出的指定信号(即下按识别信号),则确定当前所发生的操控动作为下按的操控动作;其中,所述下按识别部1121仅在所述发电机103产生所述第一感应电压时才向所述处理器108发送所述指定信号(即下按识别信号);
若接收到所述回弹识别部1122发出的所述指定信号(即回弹识别信号),则确定当前所发生的操控动作为下按的操控动作,其中,所述回弹识别部1122仅在所述发电机103产生所述第二感应电压时才向所述处理器108发送所述指定信号(即回弹识别信号)。
其中的指定信号,可例如是以下任意之一:高电平信号、高脉冲信号、低电平信号、低脉冲信号。
可见:
所述下按识别部1121电连接于所述感应部1032与所述处理器108的一个第一信号端,以在所述感应部输出所述第一感应电压时,向所述第一信号端反馈指定信号作为所述下按识别信号;
所述回弹识别部1122电连接于所述感应部1032与所述处理器108的一个第二信号端,以在所述感应部输出所述第二感应电压时,向所述第二信号端反馈指定信号作为所述回弹识别信号。
下按时感应部所发出的脉冲信号,以及回弹时感应部所发出的脉冲信号,均可参照图8所显示的波形理解。在图8中,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电压。
进一步举例中,请参考图7,下按识别部1121可以包括:下按识别第一二极管D21、下按识别第二二极管D22、下按识别第一电阻R21、下按识别第二电阻R22,以及下按识别电容C21;
下按识别第一二极管D21的正极电连接感应部的第一输出端,下按识别第一二极管D21的负极分别电连接下按识别电容C21的第一端,以及下按识别第一电阻R21的第一端,下按识别电容C21的第二端接地,下按识别第二电阻R22的第一端、下按识别第二二极管D22的负极电连接处理器108的第一接收端(例如I/O口),下按识别第二二极管D22的正极、下按识别第二电阻R22的第二端接地。
进一步举例中,请参考图7,回弹识别部1122可以包括:回弹识别第一二极管D23、回弹识别第二二极管D24、回弹识别第一电阻R23、回弹识别第二电阻R24,以及回弹识别电容C22;
回弹识别第一二极管D23的正极电连接感应部的第二输出端,回弹识别第一二极管D23的负极分别电连接回弹识别电容C22的第一端,以及回弹识别第一电阻R23的第一端,回弹识别电容C22的第二端接地,回弹识别第二电阻R24的第一端、回弹识别第二二极管D24的负极电连接处理器108的第二接收端(例如I/O口),回弹识别第二二极管D24的正极、回弹识别第二电阻R24的第二端接地。
发电机在进行下按或回弹的时候,输出端可分别产生一个正脉冲。正脉冲对应的储能电容(即下按识别电容C21或回弹识别电容C22)将得到充电,进而对处理器的接收端输出一个正脉冲。而发电机负脉冲的电容不会被充电,同时由于二极管的存在,正脉冲对应的电容的电也不会流向负脉冲对应的电容,因此负脉冲对应的电容不会向处理器输出脉冲信号或高电平信号。处理器可检测电阻分压产生的电平进而进行相应的动作。
其中,下按识别第一二极管D21、回弹识别第一二极管D23可以是隔离的二极管,例如可采用型号为RB551V的二极管。下按识别第二二极管D22、回弹识别第二二极管D24可作为稳压二极管,例如可以为3.3V的稳压二级管,具体可选用型号为MMSZ5226BS的稳压二级管,最大功耗200mW,反向漏电流25uA。
根据分压的阻值选择,发电机的最高电压需要达到U=3.5*5/2=8.75V才会达到IO口的最高承受电压3.5V,发电机通常可满足该要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仅采用下按识别部,也可仅采用回弹识别部,例如,如果自发电无线开关发射报文的时间很短,每次下按后很快就发送完成并将电量耗尽,则开关可以只需要一个识别部(例如下按识别部或回弹识别部)即可。比如:只有一个下按识别部时,开关下压时产生一个高电平,处理器以此识别到是下按。当开关回弹时,处理器则检测不到高电平,此时也可认为是回弹。
但对于部分自发电无线开关(例如无线通讯模块采用蓝牙模块的自发电无线开关)而言,由于每次发送持续时间较长,可能在用户释放开关的时候,按压的报文还没有发送完成,此时处理器还处于工作状态,如果没有回弹识别部输出一个高电平,则处理器无从知道开关回弹了。因此,需要两个独立的识别部,来识别下按和回弹,以便处理器检测到对应的IO口出现高电平或正脉冲,则认为出现了相应的下压或回弹。可见,在该方案中,可以不仅仅在“上电”瞬间去检测极性识别的IO口判断是下压还是回弹。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5,所述存储器107包括用于存储程序的第一存储器1071,以及:用于存储当前按键信息和/或当前验证标识的第二存储器1072,所述当前验证标识用于作为所述自发电无线开关所发出报文的验证依据;所述当前验证标识更新存储于所述第二存储器1072;所述第二存储器1072与存储程序的所述第一存储器1071为不同的存储器,所述第二存储器1072为掉电后不丢失数据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第二存储器1072中所更新存储的当前验证标识与所述当前操控报文中所记载的当前验证标识相同。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二存储器1072为能够按一个或多个字节为单位擦除、写入、读取数据的存储器,其中,单个字节的写入、读取时间不超过10ms,消耗的能量不超过300uJ。例如,所述第二存储器1072包括Flash存储器和/或铁电存储器。
此外,所述第二存储器1072还存储有当前按键信息,所述当前按键信息表征了所述自发电无线开关最近一次发生下按动作的按键。
其中,第二存储器1072可以不选择常规的FLASH,这是因为,常规的FALSH必须要以扇区为单位擦除(写入),导致其写入所需电量太多,而发电机可能无法支撑。反之,选择EEPROM、铁电存储器等存储器时,可有效避免发电机电量难以支撑的情况。
具体举例中,第二存储器1072可以使用24C02,通过IIC总线与处理器连接。以图8为例,第二存储器1072的电源(VDD-EE)通过二极管D71与处理器的电源VDD隔离,以便使得在必要的时候比如在生产阶段烧录数据到EEPROM中时,处理器108为未上电状态,使得EEPROM与烧录工具的IIC通信不受处理单元的IIC引脚的影响。
其中,用于特别地存储:(1)当前验证标识;(2)当前按键信息。
在工作时,按下开关时,可先从第二存储器中读取验证标识,然后进行更新(例如自增操作),将更新后的当前验证标识填入报文中发送,然后将自更新后的当前验证标识重新写回第二存储器,之后电量将被耗尽,处理器及存储器均会“掉电”死机。
开关在被下按和/或回弹时均会发送当前按键信息(表征了哪个按键被按下&释放),但是,由于自发电无线开关的结构限制,释放开关时虽然发电机会发电,但是用于检测键位的微动开关已经被松开,无法由此识别是哪个按键在动作,因此,采用两个存储器,在开关被下按时,将此时的当前按键信息写入第二存储器;回弹时,虽然无法从微动开关的状态来读取当前按键信息,但是可以从第二存储器中去读取之前的按键信息作为当前按键信息,使得回弹的时候的报文也携带键值,由此使得受控设备可以收到报文的概率加倍,提高了可靠性。
此外,请参考图9,第二存储器1072的SCL端可经电阻R72连接处理器的VDD-EE,第二存储器1072的SDA端可经电阻R71连接处理器的VDD-EE。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5与图6,所述整流模块111包括第一整流部1111与第二整流部1112;所述第一整流部1111电连接于所述发电机103的感应部1032与所述储能模块105,所述第二整流部1112电连接于所述发电机103的感应部1032与所述储能模块105。
整流模块111在将所述第一感应电压对应的第一电能和第二感应电压对应的第二电能存储于所述储能模块时,具体用于:
所述第一整流部1111对所述第一感应电压进行整流,并将对应的第一电能存储于所述储能模块;
所述第二整流部1112对所述第二感应电压进行整流,并将对应的第二电能存储于所述储能模块。
进一步的举例中,请参考图6,第一整流部1111包括第一整流二极管D11、第二整流二极管D12以及第一整流电阻R11,第二整流部1112包括第三整流二极管D13、第四整流二极管D14以及第一整流电阻R12。
第一整流二极管D11的负极、第二整流二极管D12的负极可分别电连接感应部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第一整流二极管D11的正极、第二整流二极管D12的正极可接地,同时还可连接第一整流电阻R11的第一端,第一整流电阻R1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输出端;
第三整流二极管D13的正极、第四整流二极管D14的正极可分别电连接感应部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第三整流二极管D13的负极、第四整流二极管D14的负极可接地,同时还可连接第二整流电阻R12的第一端,第二整流电阻R12的第二端连接第一输出端。
以上方案中,第三整流二极管D13与第四整流二极管D14组成正脉冲的整流部,第一整流二极管D11与第二整流二极管D12组成负脉冲的整流部。这样在发电机下压和复位的时候,都可以通过整流装置将电能传到储能模块105中,实现无线开关下压和复位时都可以发送信号。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0,电压输出模块106可以包括:控制器1061、储能电容C61与续流单元(例如包括续流电感L61);
所述控制器1061的输入侧电连接所述储能模块,同时,控制器1061使能端可连接储能模块与电容C62的第一端,电容C62的第二端可接地,所述控制器1061的输出侧电连接所述续流单元(例如续流电感L61)的第一端,所述续流单元(例如续流电感L61)的第二端直接或间接电连接所述处理器、无线通讯模块存储器中至少之一,所述储能电容C61电连接于所述续流单元(例如续流电感L61)的第二端与地之间;所述控制器1061被配置为能够控制其输入侧与输出侧之间的导通与关断,并通过调节通断的切换频率,以及导通或关断的时长,调节经所述续流单元与所述储能电容所输出的电压。
其中,电压输出模块106还可包含第一反馈电阻R61与第二反馈电阻R62,用以检测输出电压,反馈至控制器1061内部。
所述控制器1061内可集成有PWM生成单元,根据反馈电压,调节输出的脉冲的宽度或频率,控制内部或外部的开关管,间隙性的给输出电感充电,达到稳压的目的。
部分举例中,储能模块的输出端与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出端之间(即VDD端与VIN端)之间可设有电阻R63,VIN端与地之间可设有并联的电容C63与稳压二极管D61。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以下对采用蓝牙进行通讯时的一种发包、扫描接收数据包的方式进行说明。
其中,所述受控设备是根据预设的唤醒休眠周期接收数据包的(也可理解为是根据唤醒睡眠周期控制接收端的数据包接收功能的唤醒与休眠),具体举例中,受控设备本身可以是根据唤醒睡眠周期唤醒与休眠的,所述唤醒休眠周期包括交替的唤醒时段与休眠时段,即:唤醒时段经过后即进入休眠时段,休眠时段经过后即进入唤醒时段,如此重复循环。且所述接收端仅在所述唤醒时段接收数据包。
处理器在通过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向受控设备发送对应的当前控制报文时,具体用于:
通过蓝牙依次对外广播N组数据包,以使得:所述受控设备在唤醒时段抓取到至少一个数据包,其中,每组数据包均包括多个数据包,每个数据包均包含所述当前控制报文;所述N组数据包中相邻数据包的广播间隔,匹配于所述受控设备的唤醒休眠周期,其中,N≥2。
对应的,在受控设备,可以在所述唤醒时段,通过蓝牙抓取所述自发电无线开关发出的N组数据包中的至少一组数据包,所述N组数据包是所述自发电无线开关通过蓝牙依次对外广播的,每个数据包均包含所述当前控制报文;所述N组数据包中相邻两个数据包的广播间隔,匹配于所述受控设备的唤醒休眠周期,其中,N≥2。
其中,广播间隔可理解为:相邻两组数据包的开始广播时刻之间的间隔,也可视作各组数据包的广播周期,每个广播周期仅发一组数据包。
所述唤醒时段的时长大于或等于相邻两个数据包的广播间隔;
所述休眠时段的时长小于或等于N-1倍所述广播间隔。
通过以上方案,可有助于保证在数据包的收发过程中,不论自发电无线开关在什么时候发出数据包,受控设备都能在唤醒时段接收到数据包。
在唤醒时段Ton对上了发包大周期内的情况下,唤醒时段Ton的窗口内至少要有1包,即唤醒时段Ton不可能都落都广播间隔(例如20mS)里面,唤醒时段Ton大于或等于广播间隔(例如20mS)
同时,还保证至少一包落到休眠时段Toff窗口外,考虑到发包本身需使用一定时长(例如1mS),进而,休眠时段Toff要保证小于或等于广播间隔*(N-1),例如要小于或等于20mS*(N-1)。
具体举例中,指定的发包间隔时长(即形成的广播间隔)可以选择为20mS;
受控设备的唤醒休眠周期可以为100mS;
占空比可以为20%,
对应的,唤醒时段Ton为20mS,休眠时段Toff为80mS。
在上述参数下,如果发射端(即自发电无线开关)可以发送5组数据包,则接收端(即受控设备)至少可以扫描到1组数据包。如果发射端可以发送10组数据包,则接收端至少可以扫描到2组数据包。
另一种具体举例中,若N=5,则,唤醒时段Ton具体可以为25mS,休眠时段Toff具体可以为75mS,进而,对应的占空比为25%,接收端至少可以扫描到1组数据包,且留有一定的余量。
再一种具体举例中,唤醒休眠周期可以为125mS,唤醒时段Ton具体可以为25mS,休眠时段具体可以为100mS,对应的,若发包间隔为20mS,则:20mS*(N-1)需大于或等于100mS,进而,N≥6(即:需要发送至少6组数据包),其中,当N=6时,至少有一组数据包落在唤醒时段内被扫描到。
进一步举例中,同一组中的多个数据包是通过以下至少之二信道发送的:
2.402GHz;2.428GHz;2.480GHz。
对应的,处理器108在通过所述蓝牙模块依次对外广播N组数据包时,具体用于:
在开始发送一组数据包后,对广播间隔的时间进行计时,并在计时到达指定的发包间隔时长时,发出对应的另一组数据包。
以上计时功能可采用集成于处理器的计时模块实现。
具体举例中,第一无线通讯模块传输的信号为蓝牙信号,例如可以2.4GHZ为载频,通过指定的蓝牙频道分别传输数据包。具体而言,自发电蓝牙开关使用低功耗蓝牙技术,在40个2-MHz信道中发送数据。作为优选,在广播信道中发射数据。三个广播频信道的频点分别是:37信道是2.402GHz;38信道是2.428GHz;39信道是2.480GHz。
其中,每次按压的时候将发送不止一包信号,例如可发送3-10包数据。所述处理器可集成有以上所提及的计时模块,在发送间隔中,使用计时模块进行延时。
一种举例中,该发包间隔时长可以为20mS,具体可在20mS±5mS的范围内随机波动(即:所述指定的发包间隔时长可以处于15毫秒至25毫秒的区间范围内),以便降低不同的开关的所发送的数据包在空中进行碰撞的概率。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自发电无线开关,还包括发光模块115与透光部116,所述发光模块115连接于所述电路板114,所述发光模块115设于所述透光部116内侧;所述发光模块115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无线开关按键101被下按和/或回弹时发光(例如可在任意按键充分按下都发光或闪烁,也可在对应按键充分按下时才发光或闪烁),并通过所述透光部对外透光,具体可通过电路的相应配置来实现。
其中的透光部116可例如为导光柱。
例如:所述发光模块115包括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储能模块的正极,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经开关管连接所述储能模块的负极;其中,所述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处理器,或者:所述开关管为集成于所述处理器的开关管。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1至图18,所述的自发电无线开关,还包括底壳113与中壳119,所述中壳119盖合于所述底壳113,以形成内部空间,所述电路板114、所述开关电路与所述传动部件117均位于所述内部空间,所述按键101位于所述中壳119的与所述内部空间相背离的一侧。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仅设有底壳113而未设置中壳119。
请参考图11至图18,所述发电机103的运动部1031可以为发电拨片,其中的发电拨片可理解为能够被触动从而利用机械能产生电能的任意构造,其可以是呈片状,也可以是呈杆状、环状等任意形状。
所述发电机103的运动部1031位于所述发电机103的靠近所述按键101的非按压端的一侧(例如图12所示的左侧),即:运动部1031位于发电机103的一端的一侧,微动开关1101(即检测单元)位于发电机103的另一端的一侧。
所述传动部件117的第一端用于直接或间接被所述按键5按下,例如,其可以通过开关按压部1172受控按压,其中的开关按压部1172可凸起于传动部件117的表面。
所述传动部件117的第二端用于在其第一端被按下时和/或在所述复位作用力的驱动下复位时触动所述运动部1031,以使得所述发电机103发电。
其中,传动部件117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的运动方向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不论何种方式,只要实现了以上的受控按压与发电拨片的触动,就不脱离本实施例的描述。
其中,传动部件117可设有插片孔1175,用于供发电拨片(即运动部1031)插入。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壳113上设有支撑部1131,所述支撑部1131穿过所述电路板114延伸至所述电路板114的与所述底壳113的底面相背离的一侧,对应的,电路板114可设有用于供其穿过的通孔,所述支撑部1131支撑于所述传动部件117。所述传动部件117能够以所述支撑部1131为支点摆动,并通过所述摆动在所述第一位置状态与所述第二位置状态间变化。其中,支撑部1131的数量可以是两个或多个,其可均匀分布于传动部件117下侧。
以图14为例,支撑部1131可对接传动部件117的支点位,该支点位可以设有用于实现对接的构造,也可以未设置构造,该支点位可以是单个位置,也可以是一个可变的位置,进而,随着摆动的发生,支撑部1131与传动部件117的接触位置可能会发生变化,也可能不发生变化。其中电路板114可装配在底壳113所形成的内部空间,发电机103与电路板114连接,其中,发电机103可利用发电机安装卡扣1137安装于底壳113;传动部件117通过两侧的两个支点位与底壳113连接,具体能以两个支点位的连线所构成的构造,形成一个翘板式结构,传动部件117的一侧端部与发电机103伸出的发电拨片连接,复位部件102安装在底壳113上并连接传动部件117的另一端或靠近另一端的位置,可通过传动部件117让发电机103复位,传动部件117的另一侧端部可设有开关按压部1172。
对比图19a与图19b,并结合图11至图18,按下按键101后,按键101触发传动部件117做翘板式转动,即按压端向下运动,另一端则向上运动,从而带动发电机103的发电拨片运动,发电机103该动能转化为电能,为电路板114供电,同时所按压的按键在下压过程中触发微动开关,同时,电路板114上有与按键数目相同的发光模块(例如LED),每次按压发射信号,LED会闪灯一次。
按压之后,在例如扭簧的复位部件102的作用下,传动部件117可回归到初始位置,从而带动发电机103的发电拨片也回到初始位置。按键101在传动部件117的作用下也可回复到初始位置。
请参考图13和图14,所述底壳1上还设有移动限位筋1132,所述传动部件117设有的移动限位凸台1174。
所述移动限位筋1132穿过所述电路板114延伸至所述电路板114的与所述底壳113的底面相背离的一侧,对应的,电路板114可设有用于供其穿过的通孔,所述移动限位筋1132能够限制所述移动限位凸台1174与所述传动部件117沿第一参考方向和/或第二参考方向移动,例如,在移动时,移动限位筋1132可阻挡移动限位凸台1174移动。
所述第一参考方向为所述按键的按压端至非按压端的方向,所述第二参考方向为所述按键的非按压端至按压端的方向。
通过限位凸台与限位筋的配合,可以较小的加工难度实现限位。
请参考图13,所述底壳113上还设有上限位卡扣1133,所述上限位卡扣1133穿过所述电路板114延伸至所述电路板114的与所述底壳1的底面相背离的一侧,所述上限位卡扣1133用于限制所述传动部件117朝远离所述电路板114的方向运动。对应的,在传动部件的边缘可设有限位卡扣配合部1171,上限位卡扣1133可传动部件摆动时阻挡限位卡扣配合部1171,进而起到限位作用。
由于发电拨片是靠近非按压端的,故而,上限位卡扣1133可限制传动部件117的靠近非按压端的一端远离电路板114运动。
可见,通过限位卡扣、移动限位筋1132,可便于限定传动部件117的运动位置。
以上所述涉及的传动部件117可视作摇杆,利用支撑部进行摆动的方案可具有易于加工,零件尺寸容易控制等优点。
具体实施过程中,若所述按键10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例如图示的三个,则:所述传动部件117对接所有按键101,以使得:任意至少之一按键101被按下时,所述传动部件117均能够被推动,以变化位置状态。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复位部件102可以为以下至少之一:扭簧、弹片、弹簧。
若所述复位部件102为扭簧,则:所述底壳113上设有扭簧底座1134,所述扭簧底座1134穿过所述电路板114延伸至所述电路板114的与所述底壳113的底面相背离的一侧,所述扭簧底座1134设有扭簧安装轴,所述扭簧安装于所述扭簧安装轴,所述扭簧还通过连杆接触设于所述传动部件117的扭簧连接部1173,以通过所述连杆与所述扭簧连接部1173将所述复位作用力作用于所述传动部件117。具体实施过程中,扭簧底座1134还可设有扭簧限位部,其可用于限制扭簧的旋转位置。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1和图17,并结合图19a与图19b,所述的自发电无线开关,还包括防水层118,所述防水层118设于所述中壳119与所述电路板114之间。该防水层118的与中壳119相对的一侧表面可以与中壳119相贴合。
具体的,所述防水层118可设有开关按键配合部1181,所述开关按键配合部1181凸起于所述防水层118的与所述电路板114相背离的一侧,所述中壳119设有按键孔1194,所述开关按键配合部1181穿过所述按键孔1194,所述微动开关1101延伸至所述开关按键配合部1181内,所述开关按键配合部1181沿所述按键101被按下的方向分别对接所述按键101与所述微动开关1101。进而,下按按键101时,可经开关按键配合部1181点击至微动开关1101,从而触发微动开关1101。
此外,所述防水层118还可设有配对按键配合部1183,其中的配对按键配合部1183的位置可匹配于配对按键的位置,同时,可匹配于电路板114上的配对电路的配对开关器件,通过下按配对按键,可经配对按键配合部1183触发穿过配对按键孔1193的配对开关器件,其中,配对开关器件、配对按键孔、配对按键配合部与配对按键的结构关系,可参照于微动开关1101、按键孔1194、开关按键配合部1181与按键101的结构关系理解。
所述防水层118还可设有按压配合部1184,其位置可与中壳119的按压部容置结构1195相匹配。其中,按压部容置结构1195可理解为是用于在开关按压部1172上抬时容置该开关按压部1172的结构。
具体实施过程中,该防水层118可以采用防水硅胶。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壳119设有中壳透光孔1192,所述防水层118设有防水层透光部1182,所述按键101设有所述出光部,所述导光柱穿设于所述中壳透光孔1192,且所述导光柱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出光部与所述防水层透光部1182,所述导光柱、所述中壳透光孔1192、所述防水层透光部1182与所述出光部的位置与所述发光模块位置相匹配,其可以是指位置相靠近的任意匹配方式。
任意可实现透光、导光的以上结构,均不脱离本实施例的描述。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5、图16与图18,所述中壳或所述底壳设有第一转轴部1191,所述按键101的非按压端设有第二转轴部1011,所述第一转轴部1191与所述第二转轴部1011匹配连接,所述按键101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转轴部1191与所述第二转轴部1011的配合朝向或背向所述中壳119枢转,所述中壳119或所述底壳113的按压端一侧具有第一卡扣1196,所述按键的按压端设有第二卡扣1013。
所述第一卡扣1196对接所述第二卡扣1013,以限制所述按键101的按压端向远离所述中壳119的方向运动;
在图示的举例中,所述第一转轴部1191为转轴,所述第二转轴部1011为供对应转轴穿过的轴孔,其他未图示的举例中,所述第一转轴部为轴孔,所述第二转轴部为穿过对应轴孔的转轴。
所述按键101的朝向中壳的一侧还设有抵压部1012,进而,可通过抵压部1012直接或间接抵压传动部件117的开关按压部1172。所述按键101的朝向中壳的一侧还可设有开关抵压部1014,开关抵压部1014用于与微动开关对应按压。
在具体举例中,硅胶的防水层118与底壳113连接,而中壳119在防水层118的外侧与底壳113之间连接,从而压紧防水层118(其中,硅胶的防水层118可与底壳1上的防水墙在结构上采用过盈配合),实现内部结构全密封防水,最后装配按键101,按键101可装配在底壳1上,也可装配在中壳119上。按键101以一端为枢轴,是固定端,另一端可做枢转式的往复运动(下压与复位),也就是开关的按压端。
此外,本实施例所涉及的自发电无线开关既可以直接采用双面胶贴在墙面或者其他地方,也可以采用螺钉安装在传统的开关底盒中。
所述受控设备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墙壁开关、窗帘,灯具,风扇、门铃。
以下将着重针对于其中的墙壁开关进行阐述。
请参考图20,并结合图21至图30,墙壁开关,包括:至少一个墙壁开关按键22、至少一个墙壁开关电路板21、至少两个接线柱,以及设于所述至少一个墙壁开关电路板21的墙壁开关电路。
墙壁开关还可包括底壳,进而,所述底壳的第一侧设有容置空间,所述墙壁开关电路板21、所述接线柱、所述墙壁开关电路均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容置空间内还设有至少两个互相分隔的接线柱腔,所述接线柱设于所述接线柱腔内;所述墙壁开关按键22位于所述底壳的第一侧,所述容置空间处于所述底壳与所述至少一个墙壁开关按键22之间,所述墙壁开关按键22能够朝向所述容置空间运动,也能够远离所述容置空间运动。
所述至少两个接线柱包括火线输入接线柱(例如接线柱P1)与火线输出接线柱(例如接线柱P2,再例如接线柱P3、接线柱P4);部分举例中,所述至少两个接线柱还可包括零线接线柱(例如接线柱P5)。
请参考图20,所述墙壁开关电路包括取电模块211、处理模块215、第二无线通讯模块212、至少一个按键识别模块216、输出通断模块14、驱动模块213与指示模块217。
所述输出通断模块214的一端直接或间接电连接所述火线输入接线柱(例如接线柱P1),所述输出通断模块214的另一端直接或间接电连接所述火线输出接线柱(例如接线柱P2)。在图20所示的举例中,所述输出通断模块214通过取电模块211电连接至火线输入接线柱(例如接线柱P1),其他举例中,所述输出通断模块214也可不经取电模块211电连接至火线输入接线柱(例如接线柱P1),例如也可直接电连接或经其他模块电连接至火线输入接线柱(例如接线柱P1)。
所述取电模块211电连接所述接线柱、所述处理模块215、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212与所述驱动模块213,以将接入的交流电转换为所需的直流电,并将所述所需的直流电输送至所述处理模块215、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212与所述驱动模块213;可见,所述取电模块211电连接至所述处理模块215、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212与所述驱动模块213的供电端,取电模块211与接线柱之间的连接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212电连接所述处理模块215,以将接收到的控制信息反馈至所述处理模块215;
其中所接收到的控制信息,可例如前文提及的第一控制信息、第三控制信息。
所述按键识别模块216的位置匹配于对应的墙壁开关按键22,以在所述对应的按键朝向所述容置空间运动时被触动,所述按键识别模块16电连接所述处理模块,以在被触动时向所述处理模块15传递对应的触发信号。
其中的触发信号,可理解为能够使得处理模块15确定当前哪个按键被触动的任意信号。该触发信号可以是以下任意之一:高脉冲信号、低脉冲信号、高电平信号、低电平信号。该触发信号也可以是连续或非连续的多个信号。不论采用何种形式,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范围。
所述处理模块15电连接所述驱动模块13,以将所述无线控制指令或所述触发信号对应的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驱动模块13;
其中的控制信号,可以是控制信息、触发信号本身,也可以是基于控制信息、触发信号而生成、发出的任意信号,并且,随着控制信息、触发信号的变化,控制信号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具体的,该控制信号可理解为指示驱动模块213驱动对应输出通断模块214发生以下任意之一动作的信号:关断、导通、翻转(即在导通时关断,在关断时导通)。
所述处理模块215还电连接所述指示模块217,以将匹配于所述控制信号的指示信号反馈至所述指示模块217。
所述指示模块217的对外指示状态能够随所述指示信号变化,进而,通过对外指示状态,可体现出输出通断模块214的状态和/或所发生的动作。
所述驱动模块213电连接所述输出通断模块214的控制端,以响应于所述控制信号,驱动所述输出通断模块的通断。
以上方案中,通过引入指示模块,且指示模块电连接处理模块,本实用新型为对外反馈的机制提供了硬件基础,同时,由于处理模块既可以获取到无线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信号,又可获取到按键的触发信号对应的控制信号,进而,不论是对输出通断模块的控制,还是对外指示、反馈,均可以此为依据而实现,本实用新型为此提供了充分的硬件基础,从而有助于保障控制、反馈指示的准确性。
其中,第二无线通讯模块212与处理模块215可以是分离的,也可以是集成在一起的。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21,所述取电模块211包括交流直流转换器2111,以及直流电压变换器2112。
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器2111分别电连接所述接线柱与所述直流电压变换器,以将所述交流电转换为待变换的直流电,并将待变换的直流电输送至所述直流电压变换器;
其中的转换,可以是能够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任意方式,具体的,可基于整流实现,也可基于开关电源实现,不论采用何种方式,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范围。
所述直流电压变换器2112电连接所述处理模块215、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212与所述驱动模块213,以将所述待变换的直流电变换为所述所需的电压,并输送至所述处理模块215、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212与所述驱动模块213;
其中的变换,可以是升压,也可以是降压,在变换的同时,还可实现电压的稳压、滤波等处理。此外,输送至所述处理模块15、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12与所述驱动模块13的所述所需的电压,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一种具体的举例中,直流电压变换器112可将电压进一步降低为更低的电压,例如可以为1.8-3.3V。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墙壁开关可以为零火墙壁开关,进而,请参考图22,所述接线柱的数量为至少三个,至少三个接线柱包括所述火线输入接线柱(例如接线柱P1)、所述火线输出接线柱(例如接线柱P2)与零线接线柱(例如接线柱P5)。
对应的,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器2111包括PWM控制器21111、零火整流单元21113、零火取电开关K31、电流型储能单元(例如可采用电感L32实现)、电压型储能单元(例如可采用电容C33实现)与续流二极管D31。
所述零火整流单元21113的输入侧电连接所述火线输入接线柱(例如接线柱P1)与所述零线接线柱(例如接线柱P5),所述零火整流单元21113的输出侧的第一端直接或间接电连接所述零火取电开关K31的第一端,所述零火整流单元21113的输出侧的第二端接地,所述零火取电开关K31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电流型储能单元(例如电感L32)的第一端,所述电流型储能单元(例如电感L32)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压型储能单元(例如电容C33)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直流电压变换器2112,以输出所述待变换的直流电,所述电压型储能单元(例如电容C33)的第二端接地,所述PWM控制器21111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零火取电开关K31的控制端,以通过周期性的PWM信号控制所述零火取电开关K31的通断,所述续流二极管D31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电流型储能单元(例如电感L32)的第一端,所述续流二极管D31的正极接地。
部分举例中,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器2111还包括滤波单元21112,所述滤波单元21112电连接于所述零火整流单元21113的输出侧与所述零火取电开关K31的第一端之间。
具体的,所述滤波单元21112包括滤波电感L31、滤波电阻R31、滤波第一电容C31与滤波第二电容C32;
所述滤波电感L31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零火整流单元21113的输出侧的第一端,所述滤波电感L31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零火取电开关K31的第一端,所述滤波电阻R31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零火整流单元21113的输出侧的第一端,所述滤波电阻R31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零火取电开关K31的第一端,所述滤波第一电容C31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零火整流单元21113的输出侧的第一端,所述滤波第二电容C32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零火取电开关K31的第一端,所述滤波第一电容C31的第二端接地,所述滤波第二电容C32的第二端接地。
以上方案中,通过电容、电感、电阻的组合,实现了对电压波形的滤波,保障了电压的稳定性。
部分举例中,请参考图22,所述零火整流单元21113的输入侧并联有浪涌抑制单元21114。具体的,浪涌抑制单元21114可以包括并联于零火整流单元21113的输入侧的浪涌电压抑制单元211142,和/或:连接于火线连接柱(例如连接柱P1)与零火整流单元21113输入侧之间的浪涌电流抑制单元211141。
浪涌电流抑制单元可以采用限流电阻,例如可以为绕线式电阻丝、浪涌电压抑制单元例如可以采用亚敏电阻。
通过以上的浪涌抑制,可避免浪涌的电信号进入后端电路,保障电压的稳定。
在其他部分举例中,零火墙壁开关的交流直流转换器2111中也可未设置浪涌抑制单元、滤波单元等电路单元。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墙壁开关可以为单火墙壁开关,进而,请参考图23至图30,所述接线柱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两个,其中包含了火线输入接线柱(例如接线柱P1),以及火线输出接线柱(例如接线柱P2、接线柱P3与接线柱P4),但不包含零线接线柱。
在单火墙壁开关中,请参考图23、图28、图29,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器2111包括ON态取电单元21115与OFF态取电单元21116。
所述火线输入接线柱(例如接线柱P1)、所述ON态取电单元21115、所述输出通断模块(例如图23所示的输出通断模块RL,以及图28所示的输出通断模块RL1、输出通断模块RL2、输出通断模块RL3)、所述火线输出接线柱(例如图23所示的接线柱P2,以及图28所示的接线柱P2、接线柱P3与接线柱P4)直接或间接依次电连接,所述火线输入接线柱(例如接线柱P1)、所述OFF态取电单元21116与所述火线输出接线柱(例如接线柱P2)直接或间接依次电连接。
所述ON态取电单元21115的直流电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直流电压变换器112,以在所述输出通断模块导通时获取所述交流电的电能,并基于所获取的电能向所述直流电压变换器2112输出所述待变换的直流电;
所述OFF态取电单元21116的直流电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直流电压变换器2112,以在所述输出通断模块断开时获取所述交流电的电能,并基于所获取的电能向所述直流电压变换器输出所述待变换的直流电。
其中,当继电器处于接通状态时,OFF态电路因为继电器的接通而被旁路,因此不会工作。ON态电路串联于、火线(L)、继电器、负载(L1)之间,通过从流经负载的交流电流中截取能量,输出直流电流(直流主电压),然后再通过直流电压变换到处理及无线单元工作。
当继电器断开时,ON态电路因为继电器短路而无法再串联于回路中,火线与零线的电压将加载于负载(例如负载L1)与OFF态取电电路之间。OFF态电路利用该交流电压获得电能,输出直流电压(直流主电压),然后再通过直流电压变换到处理及无线单元工作。
可见,以上方案中,既能够在输出通断模块断开时实现内部的供电,也能够在输出通断模块导通时实现内部的供电。
进一步举例中,请参考图25,所述ON态取电单元21115包括ON态取电开关Q1、ON态旁路二极管D32、ON态取电控制部211151、整流储能部(可结合整流二极管D34、储能电容C35理解);
所述ON态取电开关Q1的第一端直接或间接电连接所述火线输入接线柱(例如接线柱P1),所述ON态取电开关Q1的第二端分别电连接所述输出通断模块(例如输出通断模块RL)与所述直流电压变换器2112。
所述ON态取电开关Q1与所述输出通断模块(例如输出通断模块RL)串联后连接于所述火线输入接线柱(例如接线柱P1)与所述火线输出接线柱(例如接线柱P2)之间;所述ON态旁路二极管D32并联于所述ON态取电开关Q1。
其中,通过火线输出接线柱(例如接线柱P2),可对外连接负载(例如负载L1)并经负载连接至零线;所述ON态旁路二极管D32的正极直接或间接电连接火线输入接线柱(例如接线柱P1)。
所述整流储能部电连接所述ON态取电开关Q1与所述输出通断模块RL之间的ON态取电节点,用于存储所述ON态取电节点产生的电能,所述整流储能部电连接所述直流电压变换器2112,以输出所述待变换的直流电;
所述ON态取电控制部211151的采样端电连接所述ON态取电开关Q1的一端(例如第二端),所述ON态取电控制部211151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ON态取电开关管Q1的控制端,以实现ON态取电开关管Q1的通断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整流储能部包括整流二极管D34、储能电容C35;所述ON态取电单元21115还包括供电二极管D33;
所述整流二极管D34的正极电连接所述ON态取电节点,所述整流二极管D34的负极电连接所述储能电容C35的第一端,所述储能电容C35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储能电容C35的第一端还电连接所述直流电压变换器2112;所述供电二极管D33的正极电连接所述ON态取电节点,所述供电二极管D33的负极电连接所述ON态取电控制部211151的供电端,同时,该供电端还经电容C34接地,从而实现对ON态取电控制部211151的稳定供电。
以图25为例,在ON态下(也即是输出通断模块导通的情况下),在电压的负半周(电流从零线流经负载L1、输出通断模块RL、ON态取电开关管Q1、到火线)的起始时刻,ON态取电控制部211151输出电平使得ON态取电开关管Q1关闭,这样电流将给ON态取电的整流储能部充电,供给后端供电。
此后,ON态取电控制部211151监测整流储能部中的电压,当达到阈值电压之后,ON态取电控制部211151输出ON信号打开ON态取电开关管Q1,整流储能部被旁路掉,不再进行充电,而会继续放电给后端电路供电。放电约一定时间后,ON态取电控制部211151会再次输出OFF信号,关闭ON态取电开关管Q1(此时,电压处于正半周,因此虽然ON态取电开关管Q1处于关闭状态,但是也不会给整流储能部充电),以便下一个负半周来的时候,会立即开始给整流储能部充电。
其中,优选地,放电时间为交流电的半周期,以50HZ的交流电为例,放电时间为10mS。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ON态取电控制部211151的一个输出端电连接指定电路部分的复位端,以向所述复位端传递复位控制信号,其中,所述指定电路部分为所述处理模块215和/或所述直流电压变换器2112;所述复位控制信号关联于ON态取电单元中整流储能部的充电过程。
其中,所述复位控制信号包括:
所述ON态取电单元中整流储能部开始充电且未充电完成时,所述ON态取电控制部反馈的第一复位控制信号,以及:
所述ON态取电单元中整流储能部充电完成时,所述ON态取电控制部反馈的第二复位控制信号:
所述指定电路部分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复位端接收到所述第一复位控制信号时保持未启动的状态,所述指定电路部分还能够在其复位端接收到所述第二复位控制信号时进入复位启动的状态。
具体的,ON态取电控制部211151可输出一信号到处理模块,该信号为当继电器处于接通状态时,系统上电后,等待ON态取电电路充电完成的信号,该信号接入到处理单元的复位引脚,或者直流电压变换单元的复位引脚,当ON态取电电路充电未完成时,输出第一电平(比如为低电平,其可理解为以上的第一复位控制信号),使得直流电压变换单元或所述处理单元处于复位状态,减小其电能消耗,避免ON态取电电路在启动过程中后端电流消耗过大无法启动。
所述输出通断模块的数量、所述火线输出接线柱的数量、所述驱动模块的数量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N个;其中,N≥2;进而,每个输出通断模块与一个火线输出接线柱(例如接线柱P1)串联后并联于所述ON态取电单元21115,每个驱动模块213电连接一个输出通断控制模块的控制端。
以图28为例,输出通断控制模块RL1与接线柱P2串联,输出通断控制模块RL2与接线柱P3串联,输出通断控制模块RL3与接线柱P4串联;进而,输出通断控制模块RL1可经负载L3连接至零线,输出通断控制模块RL2可经负载L2连接至零线,输出通断控制模块RL3可经负载L1连接至零线。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OFF态取电单元21116包括OFF态取电控制部211161、变压器T1、OFF态取电整流部(例如图27所示的整流桥BG,以及图29所示的整流桥BG1与整流桥BG2)、输出电容C37、输出二极管D35、输入电容C36;所述变压器包括第一绕组,以及感应于所述第一绕组的第二绕组;
所述OFF态取电整流部的第一侧用于接入所述交流电,所述OFF态取电整流部的第二侧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绕组的第一端,所述OFF态取电整流部的第二侧的第二端接地;所述输入电容C36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绕组的第一端,所述输入电容C36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绕组的第二端经所述OFF态取电控制部211161接地;所述OFF态取电控制部211161能够控制所述第一绕组的第二端与地之间的通断;
所述第二绕组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输出二极管D35的正极,所述输出二极管D35的负极与所述输出电容C37的第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直流电压变换器2112,以输出所述待变换的直流电,所述输出电容C37的第二端接地。此外,输出二极管D35的负极可经二极管D37连接至直流电压变换器2112。
进一步的,所述OFF态取电单元21116还包括反馈部211162,所述反馈部211162电分别电连接所述OFF态取电控制部211161的采样端与所述输出电容C37的第一端,以检测所述待变换的直流电的电压,并将检测结果反馈至所述OFF态取电控制部211161。
反馈部211162可以根据输出电容C37的电压,反馈影响OFF态取电控制部211161,控制其内部的开关管的开通与关断,进而使得输出电容C37的电压维持在设定值的一定范围内。
此外,OFF态取电控制部211161的供电也可以是变压器中的绕组提供的,例如,所述变压器还包括感应于所述第一绕组或所述第二绕组的辅助绕组,所述OFF态取电单元21116还包括辅助二极管D38、辅助电阻R33与辅助电容C38,所述辅助二极管D38电连接所述辅助绕组的第一端,所述辅助二极管D38的第二端经所述辅助电阻R33电连接所述辅助电容C38的第一端,所述辅助电容C38的第二端接地,所述辅助电容C38的第一端还电连接所述OFF态取电控制部211161的供电端。
此外,OFF态取电整流部中的整流桥可经电阻R31连接至对应的火线输出接线柱。
以图27为例,负载、电阻R31、整流桥串联于零线与火线之间。通过整流桥将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暂存于输入电容C36中。通过OFF态取电控制部211161的周期性开关,可使得输入电容C36间歇性进行放电,从而在变压器的输出绕组(例如第二绕组、辅助绕组)中输出感应电压和电流,通过输出二极管D35和输出电容C37进行整流和存储,最终输出,进而通过直流电压变化器输出给后端的电路。
其中,若火线输出接线柱、输出通断模块的数量为N个,所述OFF态取电整流部能够对所述火线输入接线柱与每个火线输出接线柱之间的交流电进行整流。
以图29为例,所述OFF态取电整流部包括整流桥,所述整流桥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整流桥BG1与第二整流桥BG2。
所述整流桥均包括第一整流二极管D41、第二整流二极管D42、第三整流二极管D43与第四整流二极管D44;
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D41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D42的正极,以形成所述整流桥的第一节点;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D42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四整流二极管D44的负极,以形成所述整流桥的第二节点;所述第四整流二极管D44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D43的负极,以形成所述整流桥的第三节点;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D41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D43的正极,以形成所述整流桥的第四节点;
其中的N为2或3(图29中示意了N=3的情形,N=2的情形可参照于此连接),N个输出通断模块包括第一输出通断模块(例如输出通断模块RL1),所述N个输出通断模块还包括第二输出通断模块(例如输出通断模块RL2)和/或第三输出通断模块(例如输出通断模块RL3);N个火线输出接线柱包括第一火线输出接线柱(例如接线柱P2),所述N个火线输出接线柱还包括第二火线输出接线柱(例如接线柱P3)和/或第三火线输出接线柱(例如接线柱P4);
所述第一整流桥BG1的第一节点电连接至所述火线输入接线柱(例如接线柱P1),所述第一整流桥BG1的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二整流桥BG2的第二节点均电连接至所述输入电容C36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整流桥BG1的第三节点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输出通断模块(例如输出通断模块RL1)与所述第一火线输出接线柱(例如接线柱P2)之间,所述第一整流桥BG1的第四节点与所述第二整流桥BG2的第四节点均接地;
其中:
若所述N个输出通断模块包括了所述第二输出通断模块(例如输出通断模块RL2),且所述N个火线输出接线柱包括了所述第二火线输出接线柱(即接线柱P3),则:所述第二整流桥BG2的第一节点电连接至所述第二输出通断模块(例如输出通断模块RL2)与所述第二火线输出接线柱(即接线柱P3)之间;
若所述N个输出通断模块包括了所述第三输出通断模块(例如输出通断模块RL3),且所述N个火线输出接线柱包括了所述第三火线输出接线柱(即接线柱P4),则:所述第二整流桥BG2的第三节点电连接至所述第三输出通断模块(例如输出通断模块RL3)与所述第三火线输出接线柱(即接线柱P4)之间。
基于以上电路涉及,可实现以的电流流通和整流过程:
针对于负载L1:可以通过整流桥BG1的四个整流二极管进行电流流通和整流。
针对于负载L2:可以通过第一整流桥BG1的第一整流二极管D61、第二整流二极管D62,以及第二整流桥BG2的第一整流二极管D61、第二整流二极管D62进行电流流通和整流。
针对于负载L3:可以通过第一整流桥BG1的第一整流二极管D61、第二整流二极管D62,以及第二整流桥BG2的第三整流二极管D63、第四整流二极管D64进行电流流通和整流。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22至图29,所述墙壁开关电路还包括熔断模块2113,所述熔断模块2113电连接于所述火线输入接线柱(例如接线柱P1)与所述取电模块之间。具体的,熔断模块2113可以采用保险丝。其中保险丝的范围为1-10A。作为优选,采用盒式保险丝,或贴片式保险丝。
通过熔断模块2113的熔断作用,可起到安全保障作用。
由于该熔断模块2113处于输入的总的入口出,则多路输出及负载(例如负载L1、负载L2与负载L3)任意一路异常,都会导致熔断器熔断,从而阻止异常的电路发生持续的大电流,造成火灾等严重事故。相比于在负载线输出通路串联熔断单元的方案,以上方案可以节省体积、节省成本。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示模块217包括发光单元(例如发光二极管LED1所示的电路单元),所述发光单元电连接所述处理模块215,所述对外指示状态包括所述发光单元发光的状态与所述发光单元未对外发光的状态。其中,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可电连接处理模块215,负极可接地。
对应于发光单元的发光,所述墙壁开关按键22可设有出光孔,所述出光孔设有导光柱,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能够经所述导光柱对外导出。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30,输出通断模块214(例如输出通断模块RL、输出通断模块RL1、输出通断模块RL2、输出通断模块RL3)可以采用继电器FRY,该继电器FRY可包含一触点部与线圈部,线圈部的一端连接直流电压变换器2112的输出,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模块213。所述驱动模块213为一三极管或MOS管(例如三极管Q2),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线圈部。进一步的,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电连接有电阻R35,三极管Q2的基极经电阻R34电连接处理模块215,线圈部的两端可并联有二极管D39,二极管D39的负极电连接三极管Q2。
具体的,当所述输出通断模块为继电器时,所述处理模块可集成有脉冲信号生成单元,其可以输出连续的脉冲信号,脉冲宽度和脉冲频率可以调节。脉冲宽度范围为20%--80%,脉冲频率为10-50KHZ。所述脉冲信号生成单元通过一IO输出所述脉冲信号,与驱动模块相连接,所处脉冲信号周期性的打开和关闭驱动模块,当所述脉冲信号为高电平时,所述驱动模块打开,继电器的线圈接通,流过电流逐渐增大。当所述脉冲信号为低电平时,所述驱动模块关闭。
当该电路结构应用于零火墙壁开关时,继电器的线圈电流不能突变,将通过续流二极管D31续流,维持线圈电流,进而维持继电器的吸合状态。
通过该脉冲信号的控制方式,可以降低继电器线圈的平均电流,降低继电器功耗,降低继电器的温升。同时,系统中总电流也得到了降低,所述直流电压变换器中的开关管的功耗和温升也得到了降低,所述直流电压变换器的温升也得到了降低,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
与之相对应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体的方案中,所述底壳可以必要设置单独的散热孔,可以获得更好的外观,以及更好的防尘等防护性能。相较而言,传统产品不包含该脉冲信号生成单元,未使用基于脉冲信号的控制方式,其产品功耗高、温升大、防护性差,不利于产品的可靠使用。
此外,若第二无线通讯模块为蓝牙通讯模块,同时,处理模块内还可配置有定时器,那么,对于单火墙壁开关,系统上电后,将启动定时器,每一定的时间唤醒系统进行蓝牙扫描,比如每100ms之后醒来扫描25ms,实现前文提到的唤醒休眠周期。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种实施方式”、“一种实施例”、“具体实施过程”、“一种举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36)

1.一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发电无线开关、受控设备;
所述自发电无线开关,包括:无线开关按键、无线开关电路、发电机与复位部件,所述无线开关电路包括整流模块、储能模块、电压输出模块、处理器、存储器与第一无线通讯模块;所述发电机包括运动部与感应部;
所述无线开关按键直接或间接传动于所述发电机的运动部,所述复位部件直接或间接传动于所述发电机的运动部,其中:所述无线开关按键被下按时能够传动所述运动部发生第一方向的运动,所述复位部件能够在所述运动部发生第一方向的运动时发生形变,并产生克服所述形变的复位作用力,所述复位部件还能够在使所述无线开关按键下按的作用力被撤去后,利用所述复位作用力传动所述运动部发生第二方向的运动,且所述无线开关按键发生回弹;
所述感应部电连接所述整流模块,以在所述运动部发生第一方向的运动时,产生第一感应电压,在所述运动部发生第二方向的运动时,产生第二感应电压;
所述整流模块电连接所述储能模块,以将所述第一感应电压对应的第一电能和/或所述第二感应电压对应的第二电能存储于所述储能模块;
所述储能模块电连接所述电压输出模块,以将所存储的电能输送至所述电压输出模块;
所述电压输出模块电连接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与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以利用所述储能模块传输而来的电能,向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与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输出所需的供电电压,使得所述处理器、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与所述存储器上电;
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能够与所述受控设备通讯,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以在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与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上电后,利用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向所述受控设备发出第一控制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为第一蓝牙通讯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间设备,
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还能够与所述中间设备通讯,以向所述中间设备发出第二控制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设备还能够与所述受控设备通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设备为具有语音信号采集、识别功能的中间设备,
所述中间设备被配置为能够向所述受控设备发送信息,以将所述语音信号对应的第三控制信息发送至所述受控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设备配置为能够接收所述受控设备发出的信息,以自所述受控设备接收状态上报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设备与所述自发电无线开关之间是通过蓝牙信号通讯的,所述中间设备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蓝牙网关、具有蓝牙网关功能的语音音箱。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设备与所述受控设备之间是通过蓝牙信号通讯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模块包括第一整流部与第二整流部;所述第一整流部电连接于所述发电机的感应部与所述储能模块,所述第二整流部电连接于所述感应部与所述储能模块;
所述第一整流部用于对所述第一感应电压进行整流,并将对应的第一电能存储于所述储能模块;
所述第二整流部用于对所述第二感应电压进行整流,并将对应的第二电能存储于所述储能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开关电路还包括极性识别模块,所述极性识别模块电连接于所述感应部与所述处理器之间,以在所述感应部输出所述第一感应电压时,向所述处理器反馈下按识别信号,在检测到所述感应部输出所述第二感应电压时,向所述处理器反馈回弹识别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识别模块包括下按识别部与回弹识别部;
所述下按识别部电连接于所述感应部与所述处理器的一个第一信号端,以在所述感应部输出所述第一感应电压时,向所述第一信号端反馈指定信号作为所述下按识别信号;
所述回弹识别部电连接于所述感应部与所述处理器的一个第二信号端,以在所述感应部输出所述第二感应电压时,向所述第二信号端反馈指定信号作为所述回弹识别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包括:用于存储程序的第一存储器,所述第一存储器电连接所述处理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还包括:用于存储当前按键信息和/或当前验证标识的第二存储器,所述当前按键信息表征了最近一次被下按的无线开关按键,所述当前验证标识用于作为所述自发电无线开关所发出报文的验证依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存储器为能够按一个或多个字节为单位擦除、写入、读取数据的存储器,其中,单个字节的写入、读取时间不超过10ms,消耗的能量不超过300uJ。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输出模块包括控制器、储能电容与续流单元;
所述控制器的输入侧电连接所述储能模块,所述控制器的输出侧电连接所述续流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续流单元的第二端直接或间接电连接所述处理器和/或第一无线通讯模块,所述储能电容电连接于所述续流单元的第二端与地之间;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能够控制其输入侧与输出侧之间的导通与关断,并通过调节通断的切换频率,以及导通或关断的时长,调节经所述续流单元与所述储能电容所输出的电压。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开关电路还包括检测单元,所述自发电无线开关还包括传动部件,所述无线开关按键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所述无线开关按键与所述检测单元一一对应;
所述传动部件传动于所述无线开关按键与所述运动部之间,其中,任意之一所述无线开关按键被下按时均能够直接或间接传动所述传动部件自第一位置状态变化为第二位置状态,在所述传动部件自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变化为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传动部件能够驱动所述运动部发生所述第一方向的运动;
所述传动部件传动于所述复位部件,所述复位部件能够在使所述无线开关按键下按的作用力被撤去后,利用所述复位作用力驱动所述传动部件自所述第二位置状态变化为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在所述传动部件自所述第二位置状态变化为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传动部件能够驱动所述运动部发生所述第二方向的运动,且所述无线开关按键能够发生回弹;
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检测单元,以在所述处理器上电且所述检测单元被触发之后,采集对应的按键触发信号,所述按键触发信号表征了被下按的无线开关按键。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控设备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墙壁开关、窗帘,灯具,风扇、门铃。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墙壁开关包括:墙壁开关按键、墙壁开关电路、火线输入接线柱与火线输出接线柱;
所述墙壁开关电路包括取电模块、处理模块、第二无线通讯模块、至少一个按键识别模块、输出通断模块、驱动模块与指示模块;所述输出通断模块的一端直接或间接电连接所述火线输入接线柱,所述输出通断模块的另一端直接或间接电连接所述火线输出接线柱;
所述取电模块电连接所述接线柱、所述处理模块、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与所述驱动模块,以将接入的交流电转换为所需的直流电,并将所述所需的直流电输送至所述处理模块、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与所述驱动模块;
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电连接所述处理模块,以将自中间设备或所述自发电无线开关接收到的控制信息反馈至所述处理模块;
所述按键识别模块的位置匹配于对应的墙壁开关按键,以在所述对应的墙壁开关按键运动时被触动,所述按键识别模块电连接所述处理模块,以在被触动时向所述处理模块传递对应的触发信号;
所述处理模块电连接所述驱动模块,以将所接收到的控制信息或所述触发信号对应的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驱动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还电连接所述指示模块,以将匹配于所述控制信号的指示信号反馈至所述指示模块;所述指示模块的对外指示状态能够随所述指示信号变化;
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输出通断模块的控制端,以响应于所述控制信号,驱动所述输出通断模块的通断。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电模块包括交流直流转换器,以及直流电压变换器;
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器分别电连接所述接线柱与所述直流电压变换器,以用于将所述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将待变换的直流电输送至所述直流电压变换器;
所述直流电压变换器电连接所述处理模块、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与所述驱动模块,以将所述待变换的直流电变换为所述所需的电压。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柱的数量为至少三个,至少三个接线柱包括所述火线输入接线柱、所述火线输出接线柱与零线接线柱,则:
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器包括PWM控制器、零火整流单元、零火取电开关、电流型储能单元、电压型储能单元与续流二极管,所述零火整流单元的输入侧电连接所述火线输入接线柱与所述零线接线柱,所述零火整流单元的输出侧的第一端直接或间接电连接所述零火取电开关的第一端,所述零火整流单元的输出侧的第二端接地,所述零火取电开关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电流型储能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电流型储能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压型储能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直流电压变换器,以输出所述待变换的直流电,所述电压型储能单元的第二端接地,所述PWM控制器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零火取电开关的控制端,以通过周期性的PWM信号控制所述零火取电开关的通断,所述续流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电流型储能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续流二极管的正极接地。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电模块还包括滤波单元,所述滤波单元电连接于所述零火整流单元的输出侧与所述零火取电开关的第一端之间。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单元包括滤波电感、滤波电阻、滤波第一电容与滤波第二电容;
所述滤波电感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零火整流单元的输出侧的第一端,所述滤波电感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零火取电开关的第一端,所述滤波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零火整流单元的输出侧的第一端,所述滤波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零火取电开关的第一端,所述滤波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零火整流单元的输出侧的第一端,所述滤波第二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零火取电开关的第一端,所述滤波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滤波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零火整流单元的输入侧并联有浪涌抑制单元。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器包括ON态取电单元与OFF态取电单元;
所述火线输入接线柱、所述ON态取电单元、所述输出通断模块、所述火线输出接线柱直接或间接依次电连接,所述火线输入接线柱、所述OFF态取电单元与所述火线输出接线柱直接或间接依次电连接;
所述ON态取电单元的直流电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直流电压变换器,以在所述输出通断模块导通时获取所述交流电的电能,并基于所获取的电能向所述直流电压变换器输出所述待变换的直流电;
所述OFF态取电单元的直流电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直流电压变换器,以在所述输出通断模块断开时获取所述交流电的电能,并基于所获取的电能向所述直流电压变换器输出所述待变换的直流电。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ON态取电单元包括ON态取电开关、ON态旁路二极管、ON态取电控制部、整流储能部;
所述ON态取电开关的第一端直接或间接电连接所述火线输入接线柱,所述ON态取电开关的第二端分别电连接所述输出通断模块与所述直流电压变换器;
所述ON态取电开关与所述输出通断模块串联后连接于所述火线输入接线柱与所述火线输出接线柱之间;所述ON态旁路二极管并联于所述ON态取电开关;
所述整流储能部电连接所述ON态取电开关与所述输出通断模块之间的ON态取电节点,用于存储所述ON态取电节点产生的电能,所述整流储能部电连接所述直流电压变换器,以输出所述待变换的直流电;
所述ON态取电控制部的采样端电连接所述ON态取电开关的一端,所述ON态取电控制部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ON态取电开关管的控制端。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储能部包括整流二极管、储能电容;所述ON态取电单元还包括供电二极管;
所述整流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所述ON态取电节点,所述整流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储能电容的第一端,所述储能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储能电容的第一端还电连接所述直流电压变换器;所述供电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所述ON态取电节点,所述供电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ON态取电控制部的供电端。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ON态取电控制部的一个输出端电连接指定电路部分的复位端,以向所述复位端传递复位控制信号,其中,所述指定电路部分为所述处理模块和/或所述直流电压变换器;所述复位控制信号关联于ON态取电单元中整流储能部的充电过程。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控制信号包括:
所述ON态取电单元中整流储能部开始充电且未充电完成时,所述ON态取电控制部反馈的第一复位控制信号,以及:
所述ON态取电单元中整流储能部充电完成时,所述ON态取电控制部反馈的第二复位控制信号:
所述指定电路部分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复位端接收到所述第一复位控制信号时保持未启动的状态,所述指定电路部分还能够在其复位端接收到所述第二复位控制信号时进入复位启动的状态。
29.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通断模块的数量、所述火线输出接线柱的数量、所述驱动模块的数量均为N个;其中,N≥2;每个输出通断模块与一个火线输出接线柱串联后并联于所述ON态取电单元,每个驱动模块电连接一个输出通断控制模块的控制端。
30.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OFF态取电单元包括OFF态取电控制部、变压器、OFF态取电整流部、输出电容、输出二极管、输入电容;所述变压器包括第一绕组,以及感应于所述第一绕组的第二绕组;
所述OFF态取电整流部的第一侧用于接入所述交流电,所述OFF态取电整流部的第二侧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绕组的第一端,所述OFF态取电整流部的第二侧的第二端接地;所述输入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绕组的第一端,所述输入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绕组的第二端经所述OFF态取电控制部接地;所述OFF态取电控制部能够控制所述第一绕组的第二端与地之间的通断;
所述第二绕组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输出二极管的正极,所述输出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输出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直流电压变换器,以输出所述待变换的直流电,所述输出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OFF态取电单元还包括反馈部,所述反馈部电分别电连接所述OFF态取电控制部的采样端与所述输出电容的第一端,以检测所述待变换的直流电的电压,并将检测结果反馈至所述OFF态取电控制部。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还包括感应于所述第一绕组或所述第二绕组的辅助绕组,所述OFF态取电单元还包括辅助二极管、辅助电阻与辅助电容,所述辅助二极管电连接所述辅助绕组的第一端,所述辅助二极管的第二端经所述辅助电阻电连接所述辅助电容的第一端,所述辅助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辅助电容的第一端还电连接所述OFF态取电控制部的供电端。
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通断模块的数量、所述火线输出接线柱的数量、所述驱动模块的数量均为N个;
每个输出通断模块与一个火线输出接线柱串联后并联于所述ON态取电单元,每个驱动模块电连接一个输出通断控制模块的控制端;其中,N≥2;
所述OFF态取电整流部能够对所述火线输入接线柱与每个火线输出接线柱之间的交流电进行整流。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OFF态取电整流部包括整流桥,所述整流桥均包括第一整流二极管、第二整流二极管、第三整流二极管与第四整流二极管;
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的正极,以形成所述整流桥的第一节点;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四整流二极管的负极,以形成所述整流桥的第二节点;所述第四整流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的负极,以形成所述整流桥的第三节点;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的正极,以形成所述整流桥的第四节点;
所述整流桥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整流桥与第二整流桥;
其中的N为2或3,N个输出通断模块包括第一输出通断模块,所述N个输出通断模块还包括第二输出通断模块和/或第三输出通断模块;N个火线输出接线柱包括第一火线输出接线柱,所述N个火线输出接线柱还包括第二火线输出接线柱和/或第三火线输出接线柱;
所述第一整流桥的第一节点电连接至所述火线输入接线柱,所述第一整流桥的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二整流桥的第二节点均电连接至所述输入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整流桥的第三节点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输出通断模块与所述第一火线输出接线柱之间,所述第一整流桥的第四节点与所述第二整流桥的第四节点均接地;
其中:
若所述N个输出通断模块包括了所述第二输出通断模块,且所述N个火线输出接线柱包括了所述第二火线输出接线柱,则:所述第二整流桥的第一节点电连接至所述第二输出通断模块与所述第二火线输出接线柱之间;
若所述N个输出通断模块包括了所述第三输出通断模块,且所述N个火线输出接线柱包括了所述第三火线输出接线柱,则:所述第二整流桥的第三节点电连接至所述第三输出通断模块与所述第三火线输出接线柱之间。
35.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熔断模块,所述熔断模块电连接于所述火线输入接线柱与所述取电模块之间。
36.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模块包括发光指示单元,所述发光指示单元电连接所述处理模块,所述对外指示状态包括所述发光指示单元发光的状态与所述发光指示单元未对外发光的状态。
CN202121045966.9U 2021-05-16 2021-05-16 控制系统 Active CN2160165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45966.9U CN216016509U (zh) 2021-05-16 2021-05-16 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45966.9U CN216016509U (zh) 2021-05-16 2021-05-16 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16509U true CN216016509U (zh) 2022-03-11

Family

ID=80520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45966.9U Active CN216016509U (zh) 2021-05-16 2021-05-16 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165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42526A1 (zh) * 2021-05-16 2022-11-24 武汉领普科技有限公司 自发电无线开关、受控设备与控制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42526A1 (zh) * 2021-05-16 2022-11-24 武汉领普科技有限公司 自发电无线开关、受控设备与控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33841B (zh) 自发电无线开关、受控设备与控制系统
CN113410971B (zh) 自发电开关及其处理方法、控制系统
CN113517152B (zh) 开关控制方法、接收端控制方法、自发电开关与接收端
CN216649662U (zh) 自发电无线开关
CN101707827B (zh) 一种led灯具的电池电源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180241B (zh) 具有发光模块的自发电开关及其处理方法
CN216016509U (zh) 控制系统
CN211063817U (zh) 一种闪断检测控制装置、包括其的电子设备及系统
CN211720263U (zh) 智能开关、无线控制装置与供电控制系统
CN110139432B (zh) 低耗电的载波控制发光二极管灯及其灯串
CN111538268B (zh) 单火取电智能开关、无线控制装置与供电控制系统
CN107205301A (zh) 一种双电源led灯供电电路
CN216648146U (zh) 智能墙壁开关
CN111654943A (zh) 一种具有无源动能开关控制的智能led灯及其实现方法
CN214626475U (zh) 一种自发电开关
CN206268856U (zh) 一种笔灯
CN208938275U (zh) 自发电门铃装置
CN211908431U (zh) 一种用于吸尘器的锂电池管理电路
US20230361584A1 (en) Mobile phone charger with smart night lamp
CN217423490U (zh) 感应加湿器
CN217904703U (zh) 一种人体感应装置
CN208273218U (zh) 一种能实现无线充电自动控制的蓝牙音箱装置
CN210742722U (zh) 一种单火智能开关的控制板
CN203434903U (zh) 应急风扇的控制装置
CN210381383U (zh) 一种微波感应开关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