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16467U - 低压保护电路、装置及电器设备 - Google Patents

低压保护电路、装置及电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16467U
CN216016467U CN202121602673.6U CN202121602673U CN216016467U CN 216016467 U CN216016467 U CN 216016467U CN 202121602673 U CN202121602673 U CN 202121602673U CN 216016467 U CN216016467 U CN 2160164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resistor
battery
diode
activ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0267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雄
金祖胜
李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Topb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Topb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Topb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Topb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0267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164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164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164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电子电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低压保护电路、装置及电器设备,该电路包括激活模块、通断模块、控制器、及控制模块;通断模块分别与激活模块、控制模块、电池正端及电池主输出端连接;控制器分别与供电电源端及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分别与通断模块及控制器连接;当激活模块工作时,通断模块相应控制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导通,使得控制器获取到供电电源端提供的供电进行工作,并输出控制信号至控制模块,以使控制模块驱动通断模块控制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持续导通。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BMS系统在休眠状态时依旧存在一定的休眠电流而使得对低电压电池造成损伤的问题。

Description

低压保护电路、装置及电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压保护电路、装置及电器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采用锂电池进行供电,由于锂电池过放电、过电流或过温度都有可能降低电池使用寿命,甚至使锂电池报废,因此由多个锂电池单元所组成的电池组中通常会配备BMS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电池管理系统)实现对智能化管理及维护各个电池单元,使得可以对过放电、过电流或过温度等进行保护。
目前市场上目前BMS系统,其在待机状态下时,通常其BMS系统中的单片机会进行休眠,然而由于待机状态下常常需要检测用户使用进行激活使用,通常其单片机在进行休眠之后,还会相应的检测激活信号,以使在检测到激活信号时可激活进行工作,然而现有其休眠后的单片机在检测激活信号时也能达到100uA左右的休眠电流,其对正常电池不会存在什么影响,但对低压电池还是会产生一定的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压保护电路,旨在解决现有BMS系统在休眠状态时依旧存在一定的休眠电流而使得对低电压电池造成损伤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低压保护电路,应用于BMS系统,所述电路包括:
激活模块、通断模块、控制器、及控制模块;
所述通断模块分别与所述激活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电池正端及电池主输出端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激活模块的工作状态或所述控制模块的驱动相应控制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的通断状态,电池主输出端经BMS系统连接至供电电源端;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供电电源端及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当所述通断模块控制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导通时获取到供电电源端提供的供电进行工作,并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通断模块及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器所输出的控制信号相应的驱动所述通断模块控制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的通断状态;
当所述激活模块工作时,所述通断模块相应控制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导通,使得所述控制器获取到供电电源端提供的供电进行工作,并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控制模块,以使所述控制模块驱动所述通断模块控制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持续导通。
更进一步的,所述激活模块包括:
充电激活单元和/或具体为按键开关的按键激活单元;
所述充电激活单元分别与电池正端、充电器负端及所述通断模块连接,用于当充电器负端连接充电器时进行工作,使所述通断模块控制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导通;
所述按键激活单元与所述通断模块连接,用于当按键开关闭合时进行工作,使所述通断模块控制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导通。
更进一步的,所述激活模块还包括导向单元;
所述导向单元连接于所述通断模块与所述按键激活单元和/或所述充电激活单元之间,用于限制电流由所述通断模块流向至所述按键激活单元和/或所述充电激活单元。
更进一步的,所述电路还包括按键检测模块;
所述按键检测模块分别与供电电源端、所述控制器、及所述导向单元连接,用于检测所述按键激活单元的工作状态并输出至所述控制器。
更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激活单元包括:
第一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稳压二极管、第四电阻、第一三极管、及第一光耦;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电池正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电阻一端和所述第二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四电阻一端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光耦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二端和充电器负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光耦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光耦的集电极与所述通断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光耦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按键激活单元为按键开关,所述按键开关的一端与所述通断模块连接,所述按键开关的另一端接地。
更进一步的,所述通断模块包括:
第二稳压二极管、第五电阻、第一场效应管、及第六电阻;
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电池正端、所述第五电阻一端及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五电阻另一端、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六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三端与电池主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另一端与所述激活模块及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第二场效应管、第七电阻、及第八电阻;
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一端与所述通断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阻一端和所述第八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八电阻另一端及地连接,所述第七电阻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按键检测模块包括:
第九电阻、第十电阻、及第二二极管;
所述第九电阻一端与所述供电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另一端与所述第十电阻一端及所述第二二极管正极连接,所述第十电阻另一端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负极与所述导向单元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单元包括:
第三二极管和第十一电阻;
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通断模块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十一电阻一端及所述按键检测模块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另一端与所述按键激活单元和/或所述充电激活单元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单元包括:
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和第十一电阻;
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及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通断模块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十一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另一端与所述充电激活单元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按键激活单元及所述按键检测模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低压保护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低压保护电路。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器设备,所述电器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低压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低压保护电路,由于设置的通断模块使得可以实现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的通断控制,使得在关机休眠时,其通断模块可切断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的连接,从而使得系统没有任何待机功耗,而通过设置的激活模块,使得可以在激活模块工作时驱动通断模块连通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而通过设置的控制器及控制模块,使得在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连通时,其控制器可上电工作并相应的发出控制信号至控制模块,以使控制模块驱动通断模块控制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持续导通,使得可以即使激活模块不工作时,系统还可正常工作,而当需要关机休眠时,通过控制器相应的发出控制信号至控制模块,即可使得控制模块驱动通断模块控制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断开,从而使得系统可在休眠时不产生待机功耗,而又可通过激活模块进行休眠时的激活工作,解决了现有BMS系统在休眠状态时依旧存在一定的休眠电流而使得对低电压电池造成损伤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低压保护电路的模块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低压保护电路的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低压保护电路的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低压保护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由于设置的通断模块使得可以实现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的通断控制,使得在关机休眠时,其通断模块可切断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的连接,从而使得系统没有任何待机功耗,而通过设置的激活模块,使得可以在激活模块工作时驱动通断模块连通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而通过设置的控制器及控制模块,使得在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连通时,其控制器可上电工作并相应的发出控制信号至控制模块,以使控制模块驱动通断模块控制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持续导通,使得可以即使激活模块不工作时,系统还可正常工作,而当需要关机休眠时,通过控制器相应的发出控制信号至控制模块,即可使得控制模块驱动通断模块控制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断开,从而使得系统可在休眠时不产生待机功耗,而又可通过激活模块进行休眠时的激活工作,解决了现有BMS系统在休眠状态时依旧存在一定的休眠电流而使得对低电压电池造成损伤的问题。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低压保护电路的模块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低压保护电路应用于BMS系统,其电路包括:
激活模块20、通断模块30、控制器40、及控制模块50;
通断模块30分别与激活模块20、控制模块50、电池正端及电池主输出端连接,用于根据激活模块20的工作状态或控制模块50的驱动相应控制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的通断状态,电池主输出端经BMS系统连接至供电电源端;
控制器40分别与供电电源端及控制模块50连接,用于当通断模块30控制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导通时获取到供电电源端提供的供电进行工作,并输出控制信号至控制模块50;
控制模块50分别与通断模块30及控制器40连接,用于根据控制器40所输出的控制信号相应的驱动通断模块30控制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的通断状态;
当激活模块20工作时,通断模块30相应控制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导通,使得控制器40获取到供电电源端提供的供电进行工作,并输出控制信号至控制模块50,以使控制模块50驱动通断模块30控制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持续导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其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连接有通断模块30,其电池正常可输出如48V等电压,其通过通断模块30的控制可实现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的通断状态,从而可控制其电池是否进行电流输出以提供整个系统供电。进一步的,其中该电池主输出端经BMS系统连接至供电电源端,其具体为经BUCK电路降压至控制器40等外部器件的正常工作电压,此时其供电电源端的电压通常为3.3V、5V等控制器40件所需的工作电压。因此当通断模块30控制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导通时,其电池正端的电流可流经至电池主输出端,并经BMS系统转换为工作供电至供电电源端,使得整个系统中的各个器件根据电池主输出端或供电电源端所提供的供电可开始进行工作。而当通断模块30控制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断开时,其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隔绝,因此使得整个系统电路掉电,从而其电池不进行电流输出,且整个系统不进行电能消耗。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激活模块20与通断模块30连接,用于在处于工作状态时,其通断模块30可相应的导通电池正端和电池主输出端;而在处于不工作状态时,其通断模块30可相应的断开电池正端和电池主输出端;具体使用时,其激活模块20驱动通断模块30进行通断工作的方式可以为充电器接入激活控制、按键按压激活控制等控制方式。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控制器40分别与供电电源端及控制模块50连接,具体的,其控制器40的供电端与供电电源端连接,使得当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导通时,其电池正端的电流经电池主输出端后流至供电电源端,使得供电电源端具有电压,此时控制器40获取到供电电源端提供的供电进行工作,同时其控制器40的控制端与控制模块50连接,以实现控制器40对控制模块50的工作控制或信号处理,具体实施时,该控制器40可以为单片机、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等具有控制以及处理信号的功能的控制器40,其根据用户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控制模块50分别与通断模块30和控制器40连接,具体的,其控制模块50的输入端与控制器40的控制端连接,其控制模块50的输出端与通断模块30连接,此时控制模块50根据控制器40所输出的控制信号相应的驱动通断模块30控制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的通断状态,如当控制器40获取到供电电源端提供的供电进行工作时,其控制器40通过其控制端输出第一控制信号至通断模块30,使得通断模块30持续锁定控制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连通,从而使得其电池主输出端及供电电源端可持续进行供电,以使系统正常运行。而当控制器40需要进行休眠时,其控制器40通过其控制端输出第二控制信号至通断模块30,使得通断模块30控制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断开,从而使得系统掉电停止工作,其系统休眠电流极低甚至没有任何休眠电流,因此使得降低对低压电池的损伤。
使用时,在系统处于休眠状态时,由于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断开,因此系统没有电子器件在待机时的耗电,其休眠功耗降低至5uA及以下,使得降低对超低电压电池的损伤。而当系统需要激活唤醒时,其通过控制激活模块20进行工作(例如接入充电器或按压按键),使得激活模块20工作时,其通断模块30根据激活模块20的工作相应的导通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的连接,从而使得电池主输出端开始进行工作供电,其电池主输出端的供电经BMS系统转换为控制器40正常工作时的3.3V或5V供电至供电电源端,此时控制器40获取到供电电源端提供的供电进行工作,并相应的由其控制端输出控制信号至控制模块50,其控制模块50根据所获取到的控制信号相应的控制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持续导通,使得其系统进行稳定的工作,从而在激活模块20不工作时通过控制器40对控制模块50的控制而使得系统还可正常工作;而当系统需要休眠时,其控制器40由其控制端输出控制信号至控制模块50,使得控制模块50根据控制信号相应的控制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断开即可实现电池与外部的阻隔而停止系统的待机功耗。
本实施例中,由于设置的通断模块使得可以实现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的通断控制,使得在关机休眠时,其通断模块可切断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的连接,从而使得系统没有任何待机功耗,而通过设置的激活模块,使得可以在激活模块工作时驱动通断模块连通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而通过设置的控制器及控制模块,使得在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连通时,其控制器可上电工作并相应的发出控制信号至控制模块,以使控制模块驱动通断模块控制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持续导通,使得可以即使激活模块不工作时,系统还可正常工作,而当需要关机休眠时,通过控制器相应的发出控制信号至控制模块,即可使得控制模块驱动通断模块控制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断开,从而使得系统可在休眠时不产生待机功耗,而又可通过激活模块进行休眠时的激活工作,解决了现有BMS系统在休眠状态时依旧存在一定的休眠电流而使得对低电压电池造成损伤的问题。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压保护电路的电路图,该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大抵相同,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激活模块20包括:
充电激活单元21和/或具体为按键开关S1的按键激活单元22;
充电激活单元21分别与电池正端B+、充电器负端P-及通断模块30连接,用于当充电器负端P-连接充电器时进行工作,使通断模块30控制电池正端B+与电池主输出端B+OUT之间导通;
按键激活单元22与通断模块30连接,用于当按键开关S1闭合时进行工作,使通断模块30控制电池正端B+与电池主输出端B+OUT之间导通。
其中,需要指出的是,该激活模块20可以为单一的充电激活单元21、或单一的按键激活单元22、或充电激活单元21与按键激活单元22的组合,其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设置对应的激活模块20,优选的,本实施例中选用包括充电激活单元21和按键激活单元22的激活模块20,使得其即可实现接入充电器时进行激活又可实现按键按压时进行激活。
其中,具体实施时,如图2所示,充电激活单元21包括:
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稳压二极管Z1、第四电阻R4、第一三极管Q1、及第一光耦U1;
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电池正端B+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第一电阻R1一端和第二电阻R2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另一端与第一稳压二极管Z1的负极连接,第二电阻R2另一端与第三电阻R3一端连接,第一稳压二极管Z1的正极与第四电阻R4一端和第一三极管Q1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另一端与第一光耦U1的阳极连接,第四电阻R4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第二端和充电器负端P-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第三端与第一光耦U1的阴极连接,第一光耦U1的集电极与通断模块30连接,第一光耦U1的发射极接地;具体的,该第一三极管Q1为NPN型三极管,其第一端为基极,第二端为发射极,其第三端为集电极,可以理解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其第一三极管Q1还可以用场效应管等其他受控开关型器件进行替代,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其中该第一电阻R1用于分压,第二电阻R2及第三电阻R3用于限流,第一稳压二极管Z1用于在其两端电压超过其稳压值(例如33V)时击穿导通,其第四电阻R4用于提供第一三极管Q1导通时的偏置电压,
其中,按键激活单元22为按键开关S1,按键开关S1的一端与通断模块30连接,按键开关S1的另一端接地,与其中该按键开关S1可以为机械式按键或触摸式按键。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具体实施时,通断模块30包括:
第二稳压二极管Z2、第五电阻R5、第一场效应管Q2、及第六电阻R6;
第二稳压二极管Z2的负极与电池正端B+、第五电阻R5一端及第一场效应管Q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稳压二极管Z2的正极与第五电阻R5另一端、第一场效应管Q2的第二端及第六电阻R6一端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2的第三端与电池主输出端B+OUT连接,第六电阻R6另一端与激活模块20及控制模块50连接;具体的,如图2所示,其第六电阻R6另一端与激活模块20中第一光耦U1的集电极及按键开关S1连接,同时该第一场效应管Q2为PMOS管,其第一端为源极,第二端为栅极,第三端为漏极,可以理解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其第一场效应管Q2还可以用三极管等其他受控开关型器件进行替代,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其中第二稳压二极管Z2用于将第一场效应管Q2的源极及栅极之间的电压至限制在预设电压范围(如20V)内,避免对第一场效应管Q2造成损坏,其第五电阻R5及第六电阻R6用于分压。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具体实施时,控制模块50包括:
第二场效应管Q3、第七电阻R7、及第八电阻R8;
第二场效应管Q3的第一端与通断模块30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3的第二端与第七电阻R7一端和第八电阻R8一端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3的第三端与第八电阻R8另一端及地连接,第七电阻R7另一端与控制器40的控制端POWER_OUT连接;具体的,如图2所示,其第二场效应管Q3的第一端与通断模块30中第六电阻R6及激活模块20中第一光耦U1的集电极连接,同时该第二场效应管Q3为NMOS管,其第一端为漏极,第二端为栅极,第三端为源极,可以理解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其第二场效应管Q3还可以用三极管等其他受控开关型器件进行替代,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正常使用时,如图2所示,当该低压保护电路接入充电器时,其所接入的充电器使得充电激活单元21中的电池正端B+与充电器负端P-之间存在一电压差(例如48V),其电压差使得第一稳压二极管Z1超过其稳压值后击穿导通,因此其电池正端B+的电流经过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第一稳压二极管Z1、及第四电阻R4后至充电器负端P-,使得其电流经第四电阻R4后进行分压后而使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存在一令第一三极管Q1导通的导通电压,因此其第一三极管Q1进行导通,使得其电池正端B+的电流经第一二极管D1流至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光耦U1及第一三极管Q1后至充电器负端P-,而第一光耦U1进行工作发光后,使得其第一光耦U1的集电极与发射极导通,从而使得电池正端B+的电流流经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后由第一光耦U1连接至地,从而使得其电流经第五电阻R5后进行分压后而使得第一场效应管Q2的源极与栅极之间存在一令第一场效应管Q2导通的导通电压,因此其第一场效应管Q2进行导通,使得其电池正端B+的电流经第一场效应管Q2流至电池主输出端B+OUT,因此电池主输出端B+OUT可提供系统供电,同时其电池主输出端B+OUT经BMS系统后连接至供电电源端VCC,使得供电电源端VCC可提供控制器40的工作供电,因此其控制器40相应的唤醒进行工作,此时控制器40相应的由其控制端POWER_OUT输出高电平至控制模块50,此时其电流经控制模块50的第七电阻R7及第八电阻R8后至地,因此其电流经第八电阻R8后进行分压而使得第二场效应管Q3的源极和栅极之间存在另第二场效应管Q3导通的导通电压,而使得第二场效应管Q3导通,此时电池正端B+的电流经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及第二场效应管Q3后至地,而可以不再流经至充电激活中第一光耦U1的集电极及发射极,因此其控制模块50实现了对通断模块30的接管控制,此时即使拔出充电器,其也不会对通断模块30的工作造成影响,此时控制器40持续的输出高电平至控制模块50既可实现对通断模块30的自锁控制,使得其通断模块30持续控制第一场效应管Q2的导通,使得在充电激活单元21和按键激活单元22不工作之后,其整个系统还能进行正常工作,实现由完全掉电的休眠状态激活唤醒至正常工作状态。因此其电池即使处于超低压之后,由于其进入深度休眠状况,其休眠功耗降低到5uA以及以下,且此时只能充电或按键进行激活,因此在不影响激活信号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对超低电压的电池的损伤尽量减少,同时又可在获取到充电或按键激活信号时进行激活。
相应的,当该低压保护电路中按键激活单元22的按键开关S1闭合时,其相当于将第六电阻R6接地,此时电池正端B+电流由第五电阻R5及第六电阻R6后至地,相应的其通断模块30连通电池正端B+及电池主输出端B+OUT,其后续依此上述,在此不予赘述。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压保护电路的电路图,该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大抵相同,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激活模块20还包括导向单元23;
导向单元23连接于通断模块30与按键激活单元22和/或充电激活单元21之间,用于限制电流由通断模块30流向至按键激活单元22和/或充电激活单元21。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其低压保护电路还包括按键检测模块60;
按键检测模块60分别与供电电源端VCC、控制器40、及导向单元23连接,用于检测按键激活单元22的工作状态并输出至控制器40。
其中需要指出的是,其低压保护电路包括按键检测模块60时,其相应的激活模块20必定包括按键激活单元22,因此此时其激活模块20可以为单一的按键激活单元22、或按键激活单元22和充电激活单元21的组合,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激活模块20包括按键激活单元22和充电激活单元21。
其中,具体实施时,按键检测模块60包括:
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及第二二极管D2;
第九电阻R9一端与供电电源端VCC连接,第九电阻R9另一端与第十电阻R10一端及第二二极管D2正极连接,第十电阻R10另一端与控制器40连接,第二二极管D2负极与导向单元23连接;具体的其第十电阻R10与控制器40的检测输入端KEY_OUT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具体实施时如图3所示,导向单元23包括:
第三二极管D3和第十一电阻R11;
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与通断模块30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与第十一电阻R11一端及按键检测模块60连接,第十一电阻R11另一端与按键激活单元22和/或充电激活单元21连接。具体的,其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与按键检测模块60的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第十一电阻R11另一端与按键开关S1及第一光耦U1的集电极连接。
其中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具体实施时,其导向单元23可以包括:
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和第十一电阻R11;
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及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与通断模块30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与第十一电阻R11一端连接,第十一电阻R11另一端与充电激活单元21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与按键激活单元22及按键检测模块60连接。其中,第十一电阻R11另一端与充电激活单元21中第一光耦U1的集电极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与按键开关S1及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
其中,该导向单元23用于限制电流由通断模块30流向至按键激活单元22和/或充电激活单元21,使得其导向单元23阻挡经按键检测模块60的电流不流向至控制模块50而产生无法检测按键的动作的问题,其按键检测模块60的电流流至按键激活单元22,因此可以检测按键激活单元22的工作状态。
其中,具体实施时,该低压保护电路例如图3所示时,其当该低压保护电路接入充电器时,参照前述实施例所述,相应的此时其电池正端B+电流经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三二极管D3、第十一电阻R11后由第一光耦U1连接至地,其它大抵与前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予赘述,相应的,当该低压保护电路中按键激活单元22的按键开关S1闭合时,此时电池正端B+电流也经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三二极管D3、第十一电阻R11、按键开关S1后至地,相应的,此时由于第三二极管D3的导向作用,使得电流只能由控制模块50流经至激活模块20,因此其按键检测模块60中的电流无法经第三二极管D3至第二场效应管Q3后接地,此时当按键开关S1断开时,其按键检测模块60输入至控制器40的电平为高电平;而当按键开关S1闭合时,其按键检测模块60中供电电源端VCC电流由第九电阻R9、第二二极管D2、第十一电阻R11、及按键开关S1后接地,因此其第十电阻R10端的电压拉低,使得输入至控制器40的电平为低电平,因此控制器40可相应的检测到按键动作,相应的通过程序处理,此时可在系统正常工作时,当需要关机以进入休眠状态时,其可以长按按键开关S1预设时间(如10S),其控制器40获取到按键开关S1的按键动作预设时间后,其控制器40相应的输出控制信号(具体为低电平)至控制模块50,使得控制模块50驱动通断模块30断开电池正端B+与电池主输出端B+OUT之间的连接,再释放按键开关S1,此时电池正端B+与电池主输出端B+OUT之间彻底断开连接,因此使得系统可以关机休眠,实现超低功耗。
同样,具体实施时,该低压保护电路例如图4所示时,其当该低压保护电路接入充电器时,参照前述实施例所述,相应的此时其电池正端B+电流经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三二极管D3、第十一电阻R11后由第一光耦U1连接至地,其它大抵与前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予赘述,相应的,当该低压保护电路中按键激活单元22的按键开关S1闭合时,此时电池正端B+电流经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四二极管D4、按键开关S1后至地,相应的,此时由于第四二极管D4的导向作用,其按键检测模块60中的电流无法经第四二极管D4至第二场效应管Q3后接地,此时当按键开关S1断开时,其按键检测模块60输入至控制器40的电平为高电平;而当按键开关S1闭合时,其按键检测模块60中供电电源端VCC电流由第九电阻R9、第二二极管D2、及按键开关S1后接地,因此其第十电阻R10端的电压拉低,使得输入至控制器40的电平为低电平,因此控制器40可相应的检测到按键动作,相应后续依此上述,在此不予赘述。
实施例四
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低压保护装置,包括如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任意一项所述的低压保护电路。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低压保护装置由于设置的通断模块使得可以实现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的通断控制,使得在关机休眠时,其通断模块可切断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的连接,从而使得系统没有任何待机功耗,而通过设置的激活模块,使得可以在激活模块工作时驱动通断模块连通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而通过设置的控制器及控制模块,使得在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连通时,其控制器可上电工作并相应的发出控制信号至控制模块,以使控制模块驱动通断模块控制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持续导通,使得可以即使激活模块不工作时,系统还可正常工作,而当需要关机休眠时,通过控制器相应的发出控制信号至控制模块,即可使得控制模块驱动通断模块控制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断开,从而使得系统可在休眠时不产生待机功耗,而又可通过激活模块进行休眠时的激活工作,解决了现有BMS系统在休眠状态时依旧存在一定的休眠电流而使得对低电压电池造成损伤的问题。
实施例五
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器设备,包括如上述实施例四所述的低压保护装置。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器设备由于低压保护装置所设置的通断模块使得可以实现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的通断控制,使得在关机休眠时,其通断模块可切断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的连接,从而使得系统没有任何待机功耗,而通过设置的激活模块,使得可以在激活模块工作时驱动通断模块连通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而通过设置的控制器及控制模块,使得在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连通时,其控制器可上电工作并相应的发出控制信号至控制模块,以使控制模块驱动通断模块控制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持续导通,使得可以即使激活模块不工作时,系统还可正常工作,而当需要关机休眠时,通过控制器相应的发出控制信号至控制模块,即可使得控制模块驱动通断模块控制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断开,从而使得系统可在休眠时不产生待机功耗,而又可通过激活模块进行休眠时的激活工作,解决了现有BMS系统在休眠状态时依旧存在一定的休眠电流而使得对低电压电池造成损伤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低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应用于BMS系统,所述电路包括:
激活模块、通断模块、控制器、及控制模块;
所述通断模块分别与所述激活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电池正端及电池主输出端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激活模块的工作状态或所述控制模块的驱动相应控制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的通断状态,电池主输出端经BMS系统连接至供电电源端;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供电电源端及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当所述通断模块控制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导通时获取到供电电源端提供的供电进行工作,并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通断模块及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器所输出的控制信号相应的驱动所述通断模块控制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的通断状态;
当所述激活模块工作时,所述通断模块相应控制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导通,使得所述控制器获取到供电电源端提供的供电进行工作,并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控制模块,以使所述控制模块驱动所述通断模块控制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持续导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激活模块包括:
充电激活单元和/或具体为按键开关的按键激活单元;
所述充电激活单元分别与电池正端、充电器负端及所述通断模块连接,用于当充电器负端连接充电器时进行工作,使所述通断模块控制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导通;
所述按键激活单元与所述通断模块连接,用于当按键开关闭合时进行工作,使所述通断模块控制电池正端与电池主输出端之间导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激活模块还包括导向单元;
所述导向单元连接于所述通断模块与所述按键激活单元和/或所述充电激活单元之间,用于限制电流由所述通断模块流向至所述按键激活单元和/或所述充电激活单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包括按键检测模块;
所述按键检测模块分别与供电电源端、所述控制器、及所述导向单元连接,用于检测所述按键激活单元的工作状态并输出至所述控制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激活单元包括:
第一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稳压二极管、第四电阻、第一三极管、及第一光耦;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电池正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电阻一端和所述第二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四电阻一端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光耦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二端和充电器负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光耦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光耦的集电极与所述通断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光耦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按键激活单元为按键开关,所述按键开关的一端与所述通断模块连接,所述按键开关的另一端接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断模块包括:
第二稳压二极管、第五电阻、第一场效应管、及第六电阻;
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电池正端、所述第五电阻一端及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五电阻另一端、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六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三端与电池主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另一端与所述激活模块及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第二场效应管、第七电阻、及第八电阻;
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一端与所述通断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阻一端和所述第八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八电阻另一端及地连接,所述第七电阻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检测模块包括:
第九电阻、第十电阻、及第二二极管;
所述第九电阻一端与所述供电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另一端与所述第十电阻一端及所述第二二极管正极连接,所述第十电阻另一端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负极与所述导向单元连接。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单元包括:
第三二极管和第十一电阻;
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通断模块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十一电阻一端及所述按键检测模块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另一端与所述按键激活单元和/或所述充电激活单元连接。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单元包括:
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和第十一电阻;
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及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通断模块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十一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另一端与所述充电激活单元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按键激活单元及所述按键检测模块连接。
11.一种低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低压保护电路。
12.一种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低压保护装置。
CN202121602673.6U 2021-07-14 2021-07-14 低压保护电路、装置及电器设备 Active CN2160164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02673.6U CN216016467U (zh) 2021-07-14 2021-07-14 低压保护电路、装置及电器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02673.6U CN216016467U (zh) 2021-07-14 2021-07-14 低压保护电路、装置及电器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16467U true CN216016467U (zh) 2022-03-11

Family

ID=80529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02673.6U Active CN216016467U (zh) 2021-07-14 2021-07-14 低压保护电路、装置及电器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164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97946B (zh) 电池包充放电保护系统
CN210404788U (zh) 一种用于防止过度放电的供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WO2021258366A1 (zh) 控制电路、电池管理系统及电化学装置
CN210780130U (zh) 电源关断控制电路
CN216016467U (zh) 低压保护电路、装置及电器设备
CN215185914U (zh) 一种应用在电池供电设备中的待机零功耗电路
CN113676166B (zh) 一种电池低压自动切断电路及其工作方法
CN115911732A (zh) 一种电动工具及放电系统
CN210957837U (zh) 检测控制电路、电池包及电动工具
CN212210543U (zh) 一种防锁死bms电源系统
CN114006433A (zh) 电池装置
CN209805473U (zh) 一种供电的控制电路及充电器
CN201497947U (zh) 一种嵌入式芯片的电源管理电路
CN219892997U (zh) 一种锂电池防过充切换电路及音频设备
CN220042981U (zh) 一种用于电池组负端保护的mos驱动电压监控电路
CN209896740U (zh) 可关断式电池供电装置、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CN220171421U (zh) 电池管理系统的通讯唤醒电路及芯片
CN210924256U (zh) 一种电池开机电路
CN110311429A (zh) 低功耗电源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CN219458659U (zh) 一种零待机功耗的开关电源控制电路
CN214045078U (zh) 检测保护系统
CN216959371U (zh) 充电激活电路及电源系统
CN220586021U (zh) 电池控制装置
CN219351733U (zh) 一种具备边充边用及软关机功能的对讲机电路及对讲机
CN217984625U (zh) 一种机械开关常闭状态断开后级电源控制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