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15905U - 一种电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15905U
CN216015905U CN202121838762.0U CN202121838762U CN216015905U CN 216015905 U CN216015905 U CN 216015905U CN 202121838762 U CN202121838762 U CN 202121838762U CN 216015905 U CN216015905 U CN 2160159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eripheral side
electrical
connection structure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3876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进营
胡福成
林惠君
王文鑫
吴灏
曾晞
陈宇
王文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zhou Sif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Yifei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Yifei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Yifei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3876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159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159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159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结构,涉及电子设备连接结构技术领域,电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第一本体设置有连接部,且连接部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电触点;第二本体设置有供连接部插接的连接槽部,连接槽部内设置有若干个能够与第一电触点以电性连接的第二电触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连接结构通过在第一本体设置连接部,使其与第二本体上的连接槽部相互插接,从而实现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的电性连接,突破常规的连接方式的单一匹配连接的局限,提高连接的通用性和适配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连接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电连接方式为:参阅图1,两个连接本体1中,其中一个连接本体1设置插槽101,另一个连接本体1全部插入该插槽101中,且在插槽101内部设置有触针102,其与插入插槽101中的连接本体1上的导电接触点103接触,由此实现两个连接本体2连接并实现电性连通,而这种常见的连接方式中,因连接本体需完全插接配合,因此,两个连接本体的大小尺寸需匹配,也即两个连接本体需成套匹配设置,针对于不同尺寸的连接本体时,将无法连接,适用低,通用性差。
因此,针对于现有的电连接方式的通用性较差,需要提出一种新的点连接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结构,以解决现有电连接结构的通用性差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连接结构,第一本体,其至少具有一角部,角部为第一本体的面与面的连接位置,角部处设置有连接部,且连接部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电触点;以及第二本体,其设置有供连接部插接的连接槽部,连接槽部内设置有若干个第二电触点;当连接部插入连接槽部中,第二电触点与第一电触点接触以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为板状,其包括两平行相对设置的板面以及沿厚度方向设置于板面周侧的周侧面,所述第一电触点设置在所述板面上;
所述连接槽部包括与所述板面相贴的第一接触面、与所述周侧面相贴的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二电触点设置在所述第一接触面上或所述第二接触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为板状,其包括两平行相对设置的板面以及沿厚度方向设置于板面周侧的周侧面,所述第一电触点设置在所述板面和所述周侧面上;
所述连接槽部包括与所述板面相贴的第一接触面、与所述周侧面相贴的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二电触点设置在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周侧面呈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周侧面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成一固定夹角a,0°<a<180°。
进一步地,a为9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连接位置至少被一个第三平面相截。
进一步地,第一电触点间隔均匀排布。
进一步地,还包括辅助固定组件,辅助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连接部上的第一部件以及设置在连接槽部上的第二部件,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卡接固定或者磁吸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连接结构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通过在第一本体的拐角处设置连接部,使其与第二本体上的连接槽部相互插接,从而实现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的连接,而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连接后,连接槽部中的第二电触点与第一本体上的第一电触点接触,而实现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的电性连接,因此,第一本体的形状尺寸不受限制,只需具有与连接槽部配合的连接部即可,从而解放了对第一本体的尺寸的限制,使得不同大小的第一本体能够与同一尺寸的第二本匹配连接,提高了连接的通用性,减少了需要配套使用麻烦;
2)第一电触点可设置在连接部的板面和/或周侧面上,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布置;
3)还在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上设置辅助固定组件,辅助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的固定,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电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连接结构中第一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连接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连接结构中不同规格的第一本体与同一尺寸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电连接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电连接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电连接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连接本体;101、插槽;102、触针;103、导电接触点;2、第一本体;201、连接部;2011、板面;2012、周侧面;2013、倒角;202、第一电触点;3、第二本体;301、连接槽部;302、第二电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参阅图2~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本体2和第二本体3,其中,第一本体2其至少具有一角部(图中未标注),所述角部为第一本体的面与面的连接位置,角部处设置有连接部201,且连接部201 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电触点202;
第二本体3设置有供连接部201插接的连接槽部301,连接槽部301内设置有若干个第二电触点302,当连接部201插入连接槽部301中,第二电触点302与第一电触点201接触以电性连接。
从而,仅需第一本体2的一部分,即连接部201与第二本体3的连接槽部301连接后,使得第二电触点302与第一电触点202接触而实现第一本体2与第二本体3的电性连接,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第一本体2与第二本体3尺寸单一匹配的问题,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结构,在具有同样尺寸的连接部201的前提下,第一本体2的其他部分的尺寸大小将不受限制,由此大大提高了连接的通用性和适配性。
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置为连接部201上设有第一无线连接单元,连接槽301内设置有第二无线连接单元,当连接部201插入连接槽部301中,第二无线连接单元与第一无线连接单元间隔相对以无线连接。
第一无线连接单元和第二无线连接单元可参考现有技术中的无线充电结构。
本实施例中,第一本体2呈矩形,连接部201呈V形。
进一步地,连接部201为板状,其包括两平行相对设置的板面2011以及沿厚度方向设置于板面2011周侧的周侧面2012,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触点202设置在板面2011上;
将第一电触点202设置在板面2011上,可使得第一本体2的厚度能缩小,有利于第一本体2的轻薄化设计。
连接槽部301包括与板面2011相贴的第一接触面(图中未标注)、与周侧面2012相贴的第二接触面(图中未标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触点 302设置在第一接触面上,使得连接部201与第二本体3的连接槽部301连接后,第二电触点302与第一电触点202接触而电性连接。
参阅图2,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本体2为长方体状或类长方体状。
连接部201的周侧面2012包括第一表面(图中为标注)和第二表面(图中为标注),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成一固定夹角a,0°<a<180°。
则本实施例中,a为90°,即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互垂直。
为降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连接位置的应力集中,减少第一本体2 与第二本体3连接时出现碰撞损伤,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连接位置至少被一个第三平面相截,例如图示中,在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连接位置处被一第三平面相截,形成倒角2013。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还可以以圆角过渡连接。
本实用新型对第一电触点202的数量和均匀间隔设置的方式不做限定。
可选地,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触点202间隔均匀排布,更具体地,第一电触点202间隔均匀布置于连接部201的板面2011上。
例如,如图2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电触点202设置6 个,由远离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连接位置的方向,第一电触点202呈三行设置,其中,三行的第一电触点202的个数分别为1个、2个、3个,即以等差数列式地排布。
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触点202的布置方式可以为间隔不均匀布置。
当然,由于第二电触点302与第一电触点202匹配设置,在第一电触点202的设置方式确定后,则第二电触点302的设置方式随即确定。
进一步地,第一电触点202的设置数量优选地与第二电触点302的数量一致。
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满足使用需要的前提下,第一电触点202 的数量与第二电触点302的数量可设置不等,例如第二电触点302的数量可以大于第一电触点202的数量,或第一电触点202的数量可以大于第二电触点302的数量,多余的第二电触点302或第一电触点202可供拓展需要。
进一步,作为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结构还包括辅助固定组件(图中未示出),辅助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连接部201上的第一部件以及设置在连接槽部301上的第二部件,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卡接固定或者磁吸固定。
例如,第一部件为第一磁块,第二部件为第二磁块,通过第一磁块与第二磁块相互磁性吸引而固定,从而加强第一本体2与第二本体3的连接稳定性。
第一磁块的设置位置不限定,例如,第一磁块可设置在连接部201的板面2011和/或周侧面2012上,第二磁块则对应地设置在第一接触面和/ 或第二接触面上。
当然,还可以设置为: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仅一个为磁块,另一个为能够被磁块吸附固定的块件,例如铁块,这样也能达到加强第一本体2 和第二本体3的连接强度的效果。
再如,第一部件为设置在连接部201的板面2011上的凸起,第二部件为设置在第一接触面上与凸起配合的卡槽,通过凸起与卡槽的配合固定,以加强第一本体2与第二本体3的连接稳定性。
当然,凸起与卡槽的设置位置可以调换,即凹槽为第一部件,凸起为第二部件。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触点202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金属接触面,第二电触点302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弹簧顶针。
实施例2
参阅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第一电触点202设置在连接部201的周侧面2012上,第二电触点302设置在连接槽部301的第二接触面上,并与第一电触点202对应设置。
实施例3
参阅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第一电触点202布设在连接部201的板面2011与周侧面2012上,第二电触点302布设在连接槽部301的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上,并与第一电触点202对应设置。
实施例4
参阅图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连接部201的周侧面 2012呈弧形。
采用这种弧形的连接部201,一方面,导向性较好,便于与连接槽部301插接连接,另一方面,结构强度高,不易损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连接结构能突破常规的连接方式的单一匹配连接的局限,提高连接的通用性和适配性。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本体(2),其至少具有一角部,所述角部为所述第一本体(2)的面与面的连接位置,所述角部处设置有连接部(201),且所述连接部(201)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电触点(202);以及
第二本体(3),其设置有供所述连接部(201)插接的连接槽部(301),所述连接槽部(301)内设置有若干个第二电触点(302);
当所述连接部(201)插入所述连接槽部(301)中,所述第二电触点(302)与所述第一电触点(202)接触以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01)为板状,其包括两平行相对设置的板面(2011)以及沿厚度方向设置于板面(2011)周侧的周侧面(2012),所述第一电触点(202)设置在所述板面(2011)上;
所述连接槽部(301)包括与所述板面(2011)相贴的第一接触面、与所述周侧面(2012)相贴的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二电触点(302)设置在所述第一接触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01)为板状,其包括两平行相对设置的板面(2011)以及沿厚度方向设置于板面(2011)周侧的周侧面(2012),所述第一电触点(202)设置在所述板面(2011)上;
所述连接槽部(301)包括与所述板面(2011)相贴的第一接触面、与所述周侧面(2012)相贴的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二电触点(302)设置在所述第二接触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01)为板状,其包括两平行相对设置的板面(2011)以及沿厚度方向设置于板面(2011)周侧的周侧面(2012),所述第一电触点(202)设置在所述板面(2011)和所述周侧面(2012)上;
所述连接槽部(301)包括与所述板面(2011)相贴的第一接触面、与所述周侧面(2012)相贴的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二电触点(302)设置在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01)的周侧面(2012)呈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01)的周侧面(2012)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成一固定夹角a,0°<a<18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a为9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连接位置至少被一个第三平面相截。
9.根据权利要求1、2、3、4、7或8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固定组件,所述辅助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部(201)上的第一部件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槽部(301)上的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卡接固定或者磁吸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2、3、4、7或8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触点(202)间隔均匀排布。
CN202121838762.0U 2021-08-06 2021-08-06 一种电连接结构 Active CN2160159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38762.0U CN216015905U (zh) 2021-08-06 2021-08-06 一种电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38762.0U CN216015905U (zh) 2021-08-06 2021-08-06 一种电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15905U true CN216015905U (zh) 2022-03-11

Family

ID=80588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38762.0U Active CN216015905U (zh) 2021-08-06 2021-08-06 一种电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159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31044B2 (en) Board-to-board connector and board-to-board connector assembly
CN110277659B (zh) 连接件以及插座
US20150081944A1 (en) Usb memory having non-insertion type connector and gender connected thereto
CN206834410U (zh) 防水正反插电连接器
TWM497356U (zh) 電連接器
CN216015905U (zh) 一种电连接结构
CN115706378A (zh) 一种电连接结构
CN201797194U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US20220085550A1 (en) Plug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receptacle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1980956U (zh) 一种接线端子及电子设备
CN210182660U (zh) 多种装配方式的电子连接器
CN212209811U (zh) 一种充电连接器及底盘充电设备
CN219017935U (zh) 一种信号端子
CN206283722U (zh) Pcb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移动终端
CN210576555U (zh) 一种立贴插板式连接器
CN202395234U (zh) 磁铁连接器
US1130307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216698927U (zh) 一种端子接脚、导电端子及电连接器
CN210040488U (zh) 5g隔离器
CN220474943U (zh) 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CN217769029U (zh) 防脱型对插连接器及电动载具
CN112956082A (zh) 连接器以及三向传输和转换电路模块
CN218003868U (zh) 一种镜腿电路板结构、镜腿及蓝牙眼镜
US20220374380A1 (en) Plug-in mobile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 module connector
EP4235975A1 (en) Plug, connector, and recepta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26

Address after: 350100 office 426, floor 4, building 3, plot A1, Fuzhou Zhengrong wealth center, No. 28, Xinbao Road, Shangjie Town, Minhou County,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UZHOU SIF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1400 room 402, 4th floor, No. 19, Guangsheng Road, Nansha street,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self compiled Building 1) (office only)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Yifei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