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15885U - 抗干扰通讯连接线 - Google Patents

抗干扰通讯连接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15885U
CN216015885U CN202122434252.3U CN202122434252U CN216015885U CN 216015885 U CN216015885 U CN 216015885U CN 202122434252 U CN202122434252 U CN 202122434252U CN 216015885 U CN216015885 U CN 2160158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line
line body
shielding sleeve
sleeve
flexible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3425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玉娟
王俊
吴金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bikon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pikon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pikon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pikon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3425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158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158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158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抗干扰通讯连接线,包括屏蔽套管和通讯线本体,所述屏蔽套管为两端开口的筒型结构,且所述屏蔽套管的两端均向外延伸固定有柔性端管;所述通讯线本体沿所述屏蔽套管的轴向设置,所述通讯线本体的线材两端分别同轴穿过所述柔性端管的外端,且所述柔性端管的外端通过聚拢后缠绕束紧带的方式绑定在所述通讯线本体的线材外围。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将屏蔽套管罩在通讯线本体的外围后通过屏蔽套管两端的柔性端管端部收紧后缠绕束紧带的方式绑定密封,以此来通过屏蔽套管对通讯线本体提供屏蔽抗干扰防护,防止了通讯线本体由于外界信号干扰而造成相连的设备之间通信中断,提升了通讯线本体的工作稳定性。

Description

抗干扰通讯连接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连接线领域,具体涉及抗干扰通讯连接线。
背景技术
连接线是连接线路的组件之一,主要是在器件与组件、组件与机柜、系统与子系统之间起电连接和信号传递的作用,并且保持系统与系统之间不发生信号失真和能量损失的变化,其品质好坏关系到系统设备整体运作的可靠性,通讯连接线是多种连接线的一种,其常用于各种通信设备之间的连接,但是目前的通讯连接线在使用过程中,其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较差,极易由于外界信号干扰而造成相连的设备之间通信中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抗干扰通讯连接线,将屏蔽套管罩在通讯线本体的外围后通过屏蔽套管两端的柔性端管端部收紧后缠绕束紧带的方式绑定密封,以此来通过屏蔽套管对通讯线本体提供屏蔽抗干扰防护,防止了通讯线本体由于外界信号干扰而造成相连的设备之间通信中断,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干扰通讯连接线,包括屏蔽套管和通讯线本体,所述屏蔽套管为两端开口的筒型结构,且所述屏蔽套管的两端均向外延伸固定有柔性端管;
所述通讯线本体沿所述屏蔽套管的轴向设置,所述通讯线本体的线材两端分别同轴穿过所述柔性端管的外端,且所述柔性端管的外端通过聚拢后缠绕束紧带的方式绑定在所述通讯线本体的线材外围,所述通讯线本体两端的插头均伸出对应的所述柔性端管外端。
作为优选,所述屏蔽套管为金属波纹管,所述柔性端管为薄壁橡胶管。
作为优选,所述屏蔽套管和所述柔性端管同径,且所述屏蔽套管的内径大于所述插头的最大宽度。
作为优选,所述束紧带为防水胶带。
作为优选,所述通讯线本体的线材部分同轴固定有多个定型套板,且多个所述定型套板沿所述通讯线本体的长度方向均布,所述定型套板的外围均开设有若干在横向上分别对照的限位槽,所述屏蔽套管的内壁沿横向固定有多个限位肋条,所述限位肋条与所述定型套板的所述限位槽竖向对应且依次与对应的所述限位槽均横向滑动配合。
作为优选,每个所述定型套板的所述限位槽数量均为两个。
作为优选,相邻所述定型套板之间的间距不大于4cm。
采用上述抗干扰通讯连接线,组合时,应在所述插头装上之前将多个所述定型套板分别同轴固定在所述通讯线本体的线材外围,同时使多个所述定型套板的所述限位槽分别沿所述通讯线本体的长度方向对照,后可在所述插头装上的情况下将所述屏蔽套管通过所述限位肋条与所述限位槽横向滑动配合的方式罩在所述通讯线本体的外围,所述屏蔽套管的长度应选用与所述通讯线本体线材长度相符的规格,后将所述屏蔽套管两端的所述柔性端管均通过聚拢后缠绕所述束紧带的方式绑定在所述通讯线本体的线材端部外围,以此来密封所述柔性端管外端部与所述通讯线本体线材之间的连接,如此便完成了所述屏蔽套管的设置,继而能够通过所述屏蔽套管对所述通讯线本体提供屏蔽抗干扰防护,防止了所述通讯线本体由于外界信号干扰而造成相连的设备之间通信中断,提升了所述通讯线本体的工作稳定性,同时由于通过所述限位肋条沿所述限位槽滑动配合的方式来限制所述屏蔽套管在所述通讯线本体外围无法转动错位和变形且能够防止所述通讯线本体的线材部分弯曲,继而进一步的提升所述通讯线本体的工作稳定性。
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将屏蔽套管罩在通讯线本体的外围后通过屏蔽套管两端的柔性端管端部收紧后缠绕束紧带的方式绑定密封,以此来通过屏蔽套管对通讯线本体提供屏蔽抗干扰防护,防止了通讯线本体由于外界信号干扰而造成相连的设备之间通信中断,提升了通讯线本体的工作稳定性;
2、在通讯线本体的外围沿轴向均布的同轴固定有多个外围开设有限位槽的定型套板,同时屏蔽套管的内壁沿轴向固定有限位肋条,以此通过限位肋条沿限位槽滑动配合的方式来限制屏蔽套管在通讯线本体外围无法转动错位和变形且能够防止通讯线本体的线材部分弯曲,继而进一步的提升通讯线本体的工作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外部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正视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左视外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左视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通讯线本体;101、接头;2、束紧带;3、屏蔽套管;301、柔性端管;302、限位肋条;4、定型套板;401、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抗干扰通讯连接线,包括屏蔽套管3和通讯线本体1,所述屏蔽套管3为两端开口的筒型结构,且所述屏蔽套管3的两端均向外延伸固定有柔性端管301。所述通讯线本体1沿所述屏蔽套管3的轴向设置,所述通讯线本体1的线材两端分别同轴穿过所述柔性端管301的外端,且所述柔性端管301的外端通过聚拢后缠绕束紧带2的方式绑定在所述通讯线本体1的线材外围,所述通讯线本体1两端的插头均伸出对应的所述柔性端管301外端。
作为本案优选的方案,所述屏蔽套管3为金属波纹管,以便屏蔽套管 3具有良好稳定的屏蔽效果,所述柔性端管301为薄壁橡胶管,如此设置,便于柔性端管301具有良好的端部缩口效果,所述屏蔽套管3和所述柔性端管301同径,且所述屏蔽套管的内径大于所述插头的最大宽度,如此设置,便于确保通讯线本体1的插头能够顺利的穿出屏蔽套管3及柔性端管 301。
所述束紧带2为防水胶带,如此设置,便于束紧带2具有良好的绕卷束紧效果,所述通讯线本体1的线材部分同轴固定有多个定型套板4,且多个所述定型套板4沿所述通讯线本体1的长度方向均布,所述定型套板4的外围均开设有若干在横向上分别对照的限位槽401,所述屏蔽套管3 的内壁沿横向固定有多个限位肋条302,所述限位肋条302与所述定型套板4的所述限位槽401竖向对应且依次与对应的所述限位槽401均横向滑动配合,如此设置,便于通过限位肋条302沿限位槽401滑动配合的方式来限制屏蔽套管3在通讯线本体1外围无法转动错位和变形且能够防止通讯线本体1的线材部分弯曲,继而进一步的提升通讯线本体1的工作稳定性。
每个所述定型套板4的所述限位槽401数量均为两个,如此设置,便于至少设置两个限位槽401的方式来防止屏蔽套管3绕通讯线本体1转动错位,相邻所述定型套板4之间的间距不大于4cm,如此设置,便于具有足够密度的定型套板4来提升对屏蔽套管3和通讯线本体1的约束防变形效果。
采用上述结构,组合时,应在所述插头装上之前将多个所述定型套板 4分别同轴固定在所述通讯线本体1的线材外围,同时使多个所述定型套板4的所述限位槽401分别沿所述通讯线本体1的长度方向对照,后可在所述插头装上的情况下将所述屏蔽套管3通过所述限位肋条302与所述限位槽401横向滑动配合的方式罩在所述通讯线本体1的外围,所述屏蔽套管3的长度应选用与所述通讯线本体1线材长度相符的规格,后将所述屏蔽套管3两端的所述柔性端管301均通过聚拢后缠绕所述束紧带2的方式绑定在所述通讯线本体1的线材端部外围,以此来密封所述柔性端管301 外端部与所述通讯线本体1线材之间的连接,如此便完成了所述屏蔽套管 3的设置,继而能够通过所述屏蔽套管3对所述通讯线本体1提供屏蔽抗干扰防护,防止了所述通讯线本体1由于外界信号干扰而造成相连的设备之间通信中断,提升了所述通讯线本体1的工作稳定性,同时由于通过所述限位肋条302沿所述限位槽401滑动配合的方式来限制所述屏蔽套管3 在所述通讯线本体1外围无法转动错位和变形且能够防止所述通讯线本体 1的线材部分弯曲,继而进一步的提升所述通讯线本体1的工作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抗干扰通讯连接线,包括屏蔽套管(3)和通讯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套管(3)为两端开口的筒型结构,且所述屏蔽套管(3)的两端均向外延伸固定有柔性端管(301);
所述通讯线本体(1)沿所述屏蔽套管(3)的轴向设置,所述通讯线本体(1)的线材两端分别同轴穿过所述柔性端管(301)的外端,且所述柔性端管(301)的外端通过聚拢后缠绕束紧带(2)的方式绑定在所述通讯线本体(1)的线材外围,所述通讯线本体(1)两端的插头均伸出对应的所述柔性端管(301)外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干扰通讯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套管(3)为金属波纹管,所述柔性端管(301)为薄壁橡胶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抗干扰通讯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套管(3)和所述柔性端管(301)同径,且所述屏蔽套管(3)的内径大于所述插头的最大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抗干扰通讯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紧带(2)为防水胶带。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抗干扰通讯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线本体(1)的线材部分同轴固定有多个定型套板(4),且多个所述定型套板(4)沿所述通讯线本体(1)的长度方向均布,所述定型套板(4)的外围均开设有若干在横向上分别对照的限位槽(401),所述屏蔽套管(3)的内壁沿横向固定有多个限位肋条(302),所述限位肋条(302)与所述定型套板(4)的所述限位槽(401)竖向对应且依次与对应的所述限位槽(401)均横向滑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抗干扰通讯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定型套板(4)的所述限位槽(401)数量均为两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抗干扰通讯连接线,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定型套板(4)之间的间距不大于4cm。
CN202122434252.3U 2021-10-09 2021-10-09 抗干扰通讯连接线 Active CN2160158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34252.3U CN216015885U (zh) 2021-10-09 2021-10-09 抗干扰通讯连接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34252.3U CN216015885U (zh) 2021-10-09 2021-10-09 抗干扰通讯连接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15885U true CN216015885U (zh) 2022-03-11

Family

ID=80521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34252.3U Active CN216015885U (zh) 2021-10-09 2021-10-09 抗干扰通讯连接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158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015885U (zh) 抗干扰通讯连接线
CN212366310U (zh) 一种通讯工程通讯电缆连接线头保护装置
CN111478134B (zh) 一种密封防水型集束射频电缆组件
CN210640049U (zh) 一种光电信号同步传输抗干扰线缆
CN218299417U (zh) 一种低衰减全屏蔽网络双绞线
CN215577822U (zh) 一种可防白蚁的电线
CN213042695U (zh) 一种抗拉伸抗扭曲电缆
CN217063213U (zh) 一种耐腐蚀光纤复合架空地线装置
CN217982857U (zh) 一种屏蔽橡套软电缆
CN213211736U (zh) 一种带有双头联结式抗拉伸结构的通信电缆
CN217115047U (zh) 一种双绝缘层抗老化通信电缆
CN220691744U (zh) 一种电磁屏蔽电缆
CN213151552U (zh) 一种拼装式抗冲击pvc电工管
CN215450983U (zh) 一种耐火高稳定性网线
CN218100795U (zh) 一种高清显示屏电缆
CN219759238U (zh) 无卤低烟环保电线电缆
CN212542019U (zh) 双护套新型超六类数据通信用水平对绞电缆
CN210401497U (zh) 一种电流互感器
CN210743671U (zh) 一种图形信号传输线缆
CN217362020U (zh) 一种非屏蔽网线
CN217388102U (zh) 一种新型电缆保护管
CN220253610U (zh) 一种具有dts音源专用保真音源线的插头
CN213400641U (zh) 一种具有耐黄变性的通信线缆
CN219246442U (zh) 用于高清显示信号传输的线缆结构及信号线
CN218887493U (zh) 一种高抗拉射频同轴电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301, plant 2, No. 12, Longshan Sixth Road, Luotian community, Yanluo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Libikon Electronics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301, plant 2, No. 12, Longshan Sixth Road, Luotian community, Yanluo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Lipikon Electronics (Shenzhe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