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03698U - 一种抗压型环保可降解的塑料盖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压型环保可降解的塑料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03698U
CN216003698U CN202122104487.6U CN202122104487U CN216003698U CN 216003698 U CN216003698 U CN 216003698U CN 202122104487 U CN202122104487 U CN 202122104487U CN 216003698 U CN216003698 U CN 2160036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lastic cover
degradable
cover body
compre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0448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昌西
杨万春
张敏
唐国静
钱万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Hesheng Plast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Hesheng Plast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Hesheng Plast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Hesheng Plast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0448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036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036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036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W90/10Bio-packaging, e.g. packing containers made from renewable resources or bio-plastic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压型环保可降解的塑料盖,包括可降解塑料盖本体,可降解塑料盖本体内设有凹槽,可降解塑料盖本体为双层结构,双层结构由盖体层和抗压层组成,抗压层由硬胶层、软胶层和保护层组成,软胶层为三层的U字形结构,保护层外壁设有防滑纹,软胶层内部的蜂窝形结构可以分散承担来自各方的外力,使得蜂窝结构对挤压力的抵抗,比任何圆形方形要高得多,承受力强而且节省材料,环保可降解材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耐热性能好,热变形温度和制品使用温度可以超过100℃,且无臭无味,易被自然界的多种微生物或动植物体内的酶分解、代谢,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是典型的可完全生物降解聚合物材料,满足了使用者需求的同时具有了环保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抗压型环保可降解的塑料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环保塑料制品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压型环保可降解的塑料盖。
背景技术
降解塑料是指一类其制品的各项性能可满足使用要求,在保存期内性能不变,而使用后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能降解成对环境无害的物质的塑料,因此,也被称为可环境降解塑料。
降解塑料目的在于解决塑料废弃物,尤其是一次性塑料包装制品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次性塑料包装制品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为此,也正在积极开发用于包装,主要是一次性包装的降解塑料制品,如垃圾袋,购物袋,饮料瓶,餐盒等。
传统塑料盖和塑料制品不具有环保降解性能,且抗压性能较差,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抗压型环保可降解的塑料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了一种抗压型环保可降解的塑料盖,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抗压型环保可降解的塑料盖,包括可降解塑料盖本体,所述可降解塑料盖本体内设有凹槽,所述可降解塑料盖本体为双层结构,所述双层结构由盖体层和抗压层组成,所述盖体层位于抗压层的内部,所述抗压层由硬胶层、软胶层和保护层组成,所述软胶层为三层的U字形结构,所述硬胶层位于软胶层的内部,所述硬胶层内部为蜂窝结构,所述保护层位于软胶层的外壁,所述保护层为U字形结构,蜂窝形的网状结构,可以分散承担来自各方的外力,使得蜂窝结构对挤压力的抵抗,比任何圆形或正方形要高得多,承受力强,构造精巧、适用而且节省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可降解塑料盖本体内底部设有矩形块,所述矩形块外壁设有横向固定块,所述横向固定块共设有四个,所述横向固定块将可降解塑料盖本体内底部均匀分为四个形状大小相同的扇形槽,所述扇形槽内部设有第一密封垫。
进一步的,所述盖体层和抗压层之间设有第二蜂窝层,蜂窝形的网状结构,可以分散承担来自各方的外力。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层外壁设有防滑纹,防滑纹增大摩擦力,便于打开或者拿取杯盖。
进一步的,所述可降解塑料盖本体由环保可降解材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构成,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耐热性能好,热变形温度和制品使用温度可以超过℃,且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无臭无味,易被自然界的多种微生物或动植物体内的酶分解、代谢,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是典型的可完全生物降解聚合物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扇形槽与可降解塑料盖本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垫。
进一步的,所述可降解塑料盖本体盖口内壁设有上螺旋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盖体层和抗压层双重作用使可降解塑料盖本体具有更强的抗压能力,硬胶层和第二蜂窝层的蜂窝形的网状结构,可以分散承担来自各方的外力,使得蜂窝结构对挤压力的抵抗,比任何圆形或正方形要高得多,承受力强,构造精巧、适用而且节省材料,防滑纹增大摩擦具有防滑的作用,可降解塑料盖本体由环保可降解材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构成,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耐热性能好,热变形温度和制品使用温度可以超过100℃,且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无臭无味,易被自然界的多种微生物或动植物体内的酶分解、代谢,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是典型的可完全生物降解聚合物材料,满足了使用者需求的同时具有了环保性能。
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4中A区放大图。
图中:1、可降解塑料盖本体;11、矩形块;12、横向固定块;13、扇形槽;131、第一密封垫;14、第二密封垫;2、双层结构;3、盖体层;4、抗压层;41、硬胶层;42、软胶层;43、保护层;5、第二蜂窝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着重参照附图1-5所示,一种抗压型环保可降解的塑料盖,包括可降解塑料盖本体1,可降解塑料盖本体1内设有凹槽,可降解塑料盖本体1为双层结构2,双层结构2由盖体层3和抗压层4组成,盖体层3位于抗压层4的内部,抗压层4由硬胶层41、软胶层42和保护层43组成,软胶层42为三层的U字形结构,硬胶层41位于软胶层42的内部,所述硬胶层41内部为蜂窝结构,保护层43位于软胶层42的外壁,保护层43为U字形结构,保护层43外壁设有防滑纹,防滑纹增大摩擦力,便于打开或者拿取杯盖,可降解塑料盖本体1盖口内壁设有螺旋纹,蜂窝形的网状结构,可以分散承担来自各方的外力,使得蜂窝结构对挤压力的抵抗,比任何圆形或正方形要高得多,承受力强,构造精巧、适用而且节省材料。
请着重参照附图3-5所示,可降解塑料盖本体1内底部设有矩形块11,矩形块11外壁设有横向固定块12,横向固定块12共设有四个,横向固定块12将可降解塑料盖本体1内底部均匀分为四个形状大小相同的扇形槽13,扇形槽13内部设有第一密封垫131,扇形槽13与可降解塑料盖本体1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垫14,盖体层3和抗压层4之间设有第二蜂窝层5,蜂窝形的网状结构,可以分散承担来自各方的外力,可降解塑料盖本体1由环保可降解材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构成,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耐热性能好,热变形温度和制品使用温度可以超过100℃,且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无臭无味,易被自然界的多种微生物或动植物体内的酶分解、代谢,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是典型的可完全生物降解聚合物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首先,工作人员将可降解塑料盖本体1内部的螺旋纹与塑料制品相连接,盖体层3和抗压层4双重作用使可降解塑料盖本体1具有更强的抗压能力,硬胶层41和第二蜂窝层5的蜂窝形的网状结构,可以分散承担来自各方的外力,使得蜂窝结构对挤压力的抵抗,比任何圆形或正方形要高得多,承受力强,构造精巧、适用而且节省材料,防滑纹增大摩擦具有防滑的作用,可降解塑料盖本体1由环保可降解材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构成,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耐热性能好,热变形温度和制品使用温度可以超过100℃,且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无臭无味,易被自然界的多种微生物或动植物体内的酶分解、代谢,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是典型的可完全生物降解聚合物材料,满足了使用者需求的同时具有了环保性能。
上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这种非实质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抗压型环保可降解的塑料盖,包括可降解塑料盖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塑料盖本体(1)内设有凹槽,所述可降解塑料盖本体(1)为双层结构(2),所述双层结构(2)由盖体层(3)和抗压层(4)组成,所述盖体层(3)位于抗压层(4)的内部,所述抗压层(4)由硬胶层(41)、软胶层(42)和保护层(43)组成,所述软胶层(42)为三层的U字形结构,所述硬胶层(41)位于软胶层(42)的内部,所述硬胶层(41)内部为蜂窝结构,所述保护层(43)位于软胶层(42)的外壁,所述保护层(43)为U字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压型环保可降解的塑料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塑料盖本体(1)内底部设有矩形块(11),所述矩形块(11)外壁设有横向固定块(12),所述横向固定块(12)共设有四个,所述横向固定块(12)将可降解塑料盖本体(1)内底部均匀分为四个形状大小相同的扇形槽(13),所述扇形槽(13)内部设有第一密封垫(1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压型环保可降解的塑料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层(3)和抗压层(4)之间设有第二蜂窝层(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压型环保可降解的塑料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43)外壁设有防滑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压型环保可降解的塑料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塑料盖本体(1)由可降解环保材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压型环保可降解的塑料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槽(13)与可降解塑料盖本体(1)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垫(14)。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抗压型环保可降解的塑料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塑料盖本体(1)盖口内壁设有螺旋纹。
CN202122104487.6U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抗压型环保可降解的塑料盖 Active CN2160036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04487.6U CN216003698U (zh)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抗压型环保可降解的塑料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04487.6U CN216003698U (zh)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抗压型环保可降解的塑料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03698U true CN216003698U (zh) 2022-03-11

Family

ID=80593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04487.6U Active CN216003698U (zh)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抗压型环保可降解的塑料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036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28915B (zh) 一种用于纸容器的纸封
CN216003698U (zh) 一种抗压型环保可降解的塑料盖
CN1986345A (zh) 改进的全密封超薄注塑食品容器
Oh et al. Changes in microflora and enzyme activities of Kochujang prepared with Aspergillus oryzae, Bacillus licheniformis and Saccharomyces rouxii during fermentation
CN202295651U (zh) 一种挤捏开口包装容器
CN200987435Y (zh) 一种密封式饭盒
CN207736863U (zh) 一种可降解塑料薄膜
CN213169010U (zh) 一种环保生物降解型食品瓶
CN217295332U (zh) 一种高密封性防变形pet瓶
CN220810402U (zh) 一种环保的塑料密封包装
CN2128062Y (zh) 化妆粉盒
CN218663188U (zh) 一种具有组合功能的环保保温餐盒
CN2512306Y (zh) 保温饭盒
CN202244554U (zh) 多功能瓶盖
CN2904664Y (zh) 泡菜坛坛帽
CN220967005U (zh) 一种可侧向支撑的方形结构塑料碗
CN215400401U (zh) 防汁水外漏的保鲜盘
CN215707975U (zh) 一种液体存储容器
CN207129366U (zh) 一种沙拉酱瓶盖
CN212862430U (zh) 一种化妆品无菌袋
CN2423224Y (zh) 果冻杯复合层盖膜
CN210681505U (zh) 一种可在自然环境下完全降解的纸罐
CN210556515U (zh) 一种可降解生物合成树脂米袋
CN2211426Y (zh) 一种带排气装置的罐头硬质包装
CN2386732Y (zh) 可回收一次性环保餐饮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