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90278U - 无线充电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90278U
CN215990278U CN202122373156.2U CN202122373156U CN215990278U CN 215990278 U CN215990278 U CN 215990278U CN 202122373156 U CN202122373156 U CN 202122373156U CN 215990278 U CN215990278 U CN 2159902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wireless charging
charging coil
charging device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7315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景小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7315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902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902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902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用于给背壳的内腔中的电池进行充电,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充电线圈及第一背胶,所述电池定位于所述背壳的内腔,所述充电线圈通过所述第一背胶定位于所述背壳的内壁,所述充电线圈与所述电池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仅需通过第一背胶就能定位于所述壳体组件的内壁,使组装简便、制造工序简单、生产成本较低;由于所述电池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之间具有间隔,因此,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在工作时生产的热量传导至壳体组件,能使热量尽快散除,不会传导至所述电池,防止所述电池温度过高而损坏;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设有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的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无线充电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及设有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些电子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手机等具备无线充电装置,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用于给电子设备的电池进行充电;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无线充电线圈,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一般被背壳和塑胶支架夹持定位;具体地,所述塑胶支架和所述背壳需要分别开模,以分别制造出塑胶支架和背壳,再将无线充电线圈被夹持定位于所述支架与所述背壳之间;或者所述无线充电线圈通过在背壳的内壁进行注塑定位,所述背壳和在其内壁注塑虽然只开一套模具,但模具结构复杂、制程工艺流程复杂。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充电线圈的定位制造工序复杂、生产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位充电线圈的制造工序简单且生产成本较低的无线充电装置及设有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的电子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用于给背壳的内腔中的电池进行充电,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充电线圈,所述电池定位于所述背壳的内腔,所述充电线圈定位于所述背壳的内壁,所述充电线圈与所述电池之间具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背壳、无线充电装置,以及电池,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线圈定位于所述背壳的内壁,所述电池定位于所述背壳的内腔,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用于给所述电池进行充电,所述充电线圈与所述电池之间具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装置直接定位于所述壳体组件的内壁,且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与所述电池之间具有间隙,不仅组装简便、制造工序简单、生产成本较低,且由于所述电池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之间具有间隔,因此,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在工作时生产的热量传导至壳体组件,能使热量尽快散除,不会传导至所述电池,防止所述电池温度过高而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电子设备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电子设备的电池与背壳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电子设备的背壳、无线充电装置、电池、光学传感装置、柔性电路板组件及定位支架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背壳、无线充电装置、电池、光学传感装置、柔性电路板组件及定位支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8是图6中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9是图6中的背壳、无线充电装置、电池、光学传感装置、柔性电路板组件及定位支架的立体结构组装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沿X-X线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0中的XI部分的放大图;
图12是图10中的XII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外,以下各实施方式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在……上”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电子设备100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电子设备100的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电子设备100的电池50与背壳23的立体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电子设备100的背壳23、无线充电装置30、电池50、光学传感装置60、柔性电路板组件70及定位支架80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6是图5中的背壳23、无线充电装置30、电池50、光学传感装置60、柔性电路板组件70及定位支架80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0,其包括壳体组件20、设于所述壳体组件20的无线充电装置30及电池50,所述无线充电装置30通过第一背胶定位于所述壳体组件20的内壁,所述电池50定位于所述壳体组件20的内腔,所述无线充电装置30用于给所述电池50进行充电,所述无线充电装置30与所述电池50之间具有间隙。由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30仅需通过第一背胶就能定位于所述壳体组件30的内壁,且所述无线充电装置30与电池50之间具有间隙,不仅组装简便、制造工序简单、生产成本较低,且由于所述电池50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30之间具有间隔,因此,所述无线充电装置30在工作时生产的热量传导至壳体组件30,能使热量尽快散除,不会传导至所述电池50,防止所述电池50温度过高而损坏。所述电池50为充电电池,所述充电电池可以是但不限于锂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等。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装置30还可以通过卡接、螺接等连接方式定位于所述壳体组件20的内壁。
所述电子设备100可以是但不限于智能手机、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头戴电子设备等等,即只需具备无线充电装置的电子设备均可;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100为智能手表,下文以智能手表为例结合附图进行描述:
所述智能手表用于被佩戴至人体部位以测量人体的生理参数,所述智能手表包括本体及连接于所述本体的穿戴机构40,所述智能手表的主体就是表体,穿戴机构40为表带机构。所述本体包括壳体组件20、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20内的主板27、无线充电装置30、电池50、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20并电连接于所述主板27的光学传感装置60、柔性电路板组件70,以及定位支架80。所述壳体组件20包括前壳21及背壳23,所述背壳23可拆缷地连接于所述前壳21的背面。前壳2及背壳23均可以是但不限于矩形框、圆形框、椭圆形框或多边形框等规则形框体,也可以是不规则形框体;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壳21及所述背壳23均为圆形框。所述前壳21与所述背壳23围成内腔,所述背壳23的内壁上设有定位槽231,所述定位槽231连通所述壳体组件20的内腔,所述无线充电装置30通过第一背胶31定位于所述定位槽231,所述主板27及所述电池50定位于所述壳体组件20的内腔,所述电池50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30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无线充电装置30用于给所述电池50进行充电。所述前壳21的正面设有显示屏25,所述显示屏25电连接于所述主板27,所述电池50用于给所述主板27及所述显示屏25供电,所述主板27上设有处理器270。
如图5及图6所示,所述背壳23包括内壁232及背离所述内壁232的外壁234,所述外壁234的中部外凸有凸台2341,从而在所述内壁232对应所述凸台2341处内陷形成安装空间2321,所述安装空间2321用于收容所述光学传感装置60。所述凸台2341的背面设有连通所述安装空间2321的至少一个第一通孔2342及若干第二通孔2344,所述第一通孔2342及每一第二通孔2344内设有透光件。具体地,所述第一通孔2342位于所述凸台2341的中部,若干所述第二通孔2344围绕于所述第一通孔2342的周围。所述凸台2341于若干所述第二通孔2344的周围设有向所述安装空间2321内延伸的若干定位柱2324。所述定位槽231开设于所述内壁232,且所述定位槽231围绕于所述安装空间2321的周围,所述定位槽231连通所述安装空间2321。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台2341为圆形台,所述安装空间2321为圆形空间,所述定位槽231为围绕于所述安装空间2321周围的环形槽。在其他实施例中,凸台2341可以是但不限于椭圆凸台、矩形凸台或多边形凸台等规则形凸台,也可以是不规则形凸台;所述安装空间2321可以是但不限于矩形空间、椭圆形空间、半圆形空间或多边形空间等;所述定位槽231对应可以是但不限于矩形环槽、椭圆形环槽、半圆形环槽或多边形环槽等。本实施例中,所述透光件是透镜,所述透镜可以是但不限于菲涅耳透镜、球面透镜、漫射膜等,本实施例中,所述透镜为菲涅耳透镜。
优选地,所述背壳23采用塑料注塑成型后进行不导电镀,以在所述背壳23的外壁形成仿陶瓷效果。由于所述背壳23采用塑料注塑成型制成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陶瓷制成,能减少所述背壳23的制造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台2341的厚度为0.5毫米至2毫米之间,从而使用户在佩带所述智能手表的过程中,所述凸台2341不会使用户有痛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台2341的背面的边缘设有倒角,在所述凸台2341的边缘处设置倒角,能避免所述凸台2341的边缘划伤用户的皮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台2341的背面的边缘圆弧过渡或设有倒圆角。
如图5所示,所述背壳23于安装空间2321的周壁设有若干卡接孔2325,若干所述卡接孔2325用于连接于所述定位支架80。所述背壳23的内壁232于所述定位槽231的周围凸设若干定位部2326,若干所述定位部2326共同围成的空间用于定位所述电池50。
如图1及图6所示,所述光学传感装置60包括电路板61、设于所述电路板61的至少一光发射器62和若干光接收器63,以及挡光件65,所述电路板61通过柔性电路板组件70电连接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主板27,从而使所述光发射器62及若干所述光接收器63分别电连接于所述主板27。所述光发射器62对应第一通孔2342,所述光发射器62被所述主板27的处理器270配置为发射穿过第一通孔2342内的透光件的光;若干光接收器63分别对应若干第二通孔2344,每一光接收器63被所述主板27的处理器270配置为接收穿过对应的第二通孔2344内的透光件的反射光,所述主板27被配置为使用所述反射光确定心率。所述挡光件65位于光发射器62和光接收器63之间,所述挡光件65用于防止所述光发射器62与光接收器63之间的窜光。所述电路板61的周围设有固定孔612,所述固定孔612用于将所述光学传感装置60固定于所述背壳23。所述正面指与所述显示屏25的出光面朝向相同的面,所述背面指背离所述显示屏25的出光面的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光接收器63与对应的第二通孔2344内的透光件之间设有滤光器,所述滤光器28可包括光控膜、光偏振器、抗反射膜、反射膜或光吸收器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台2341的背面设有信号采集电极,优选地,所述信号采集电极镀设于所述凸台2341的背面。所述背壳23采用绝缘材料制成,所述信号采集电极采用导电材料制成,所述信号采集电极通过柔性电路板组件70电连接于所述主板,所述信号采集电极用于与人体部位的皮肤接触,以采集电信号,如所述信号采集电极可用于对人体的心电图变化的数据的进行采集。具体地,所述背壳23采用非导电的陶瓷制成,所述信号采集电极为电镀于凸台2341背面的心电图信号采集电极,所述信号采集电极用于与人体皮肤接触以采集心电图相关的电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号采集电极还可以采用但不限于导电陶瓷、导电塑料或导电橡胶等。
如图1所示,所述主板27上还设置有存储器,通信模块,天线等。其中:所述处理器270用于读取和执行计算机可读指令,具体地,处理器270主要包括控制器、运算器和寄存器;所述控制器主要负责指令译码,并为指令对应的操作发出控制信号;所述运算器主要负责保存指令执行过程中临时存放的寄存器操作数和中间操作结果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270也可以用于解析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
所述存储器与处理器270耦合,用于存储各种软件程序和/或多组指令。具体地,所述存储器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的存储器,也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设备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可以存储操作系统,例如uCOS,VxWorks、RTLinux等嵌入式操作系统。所述存储器还可以存储通信程序,该通信程序可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所述通信模块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100上的包括WLAN(如Wi-Fi网络),BR/EDR,BLE,GNSS,FM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信模块也可以发射信号,使得其他设备可以发现电子设备100。
所述智能手表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通信模块,调制解调处理器等实现。所述天线可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所述电子设备10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模块的天线可以有一个或多个。
所述显示屏25可用于显示图像,提示信息等。所述显示屏25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diode,AMOLED)显示屏,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iblelight-emitting diode,FLED)显示屏,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diodes,QLED)显示屏等等。
所述主板27上还可设有摄像头模组、蓝牙模组、陀螺仪芯片、WIFI芯片、FPC排线和充电揽点、轻触开关、LCD屏幕接线插头、TP屏幕接线插头、SIM卡槽等。所述电子设备100能蓝牙同步手机打电话、收发短信、监测睡眠、监测心率、跑步记步、远程拍照、音乐播放、录像、指南针、超精准GPS定位、紧急呼救、远程监听、智能防丢、历史轨迹、电子围栏等多功能。
请一并参阅图5至图8,图7是图5中的电子设备100的无线充电装置30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所述无线充电装置30包括充电线圈32,所述充电线圈32通过所述第一背胶31定位于所述背壳23的内壁232,所述电池50定位于所述背壳23的内腔,所述充电线圈32与所述电池50之间具有间隙。具体地,所述充电线圈32为圆环结构,所述充电线圈32与所述定位槽231对应,所述充电线圈32通过所述第一背胶31定位于所述定位槽231中。由于所述充电线圈32贴接于所述背壳23,且所述充电线圈32与所述电池50之间具有间隙,因此,所述充电线圈32在工作时生产的热量直接传导至背壳23,能使热量尽快散除,不会传导至所述电池50,防止所述电池50温度过高而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背胶31可以省略,即所述充电线圈32可以直接卡接于所述定位槽231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线圈32可以是但不限于矩形圈、椭圆形圈、半圆形圈或多边形圈等。
优选地,所述无线充电装置30还包括隔热件34,所述隔热件34设置于所述充电线圈32面朝所述电池50的侧面,所述隔热件34至少覆盖所述充电线圈32的部分。具体地,所述隔热件34为圆环形的隔热片或隔热膜,所述隔热件34可以是但不限于采用气凝胶、有机硅、陶瓷膜等材料制成;所述隔热件34的内径略小于或等于所述充电线圈32的内径,所述隔热件34的外径等于或略大于所述充电线圈32的外径。当所述隔热件34贴合于所述充电线圈32面朝所述电池50的侧面时,所述隔热件34沿所述充电线圈32的周向围设一圈,所述隔热件34完全覆盖所述充电线圈32,且所述隔热件34与所述电池50之间具有间隙。由于所述充电线圈32面朝所述电池50的侧面覆盖有所述隔热件34,且所述隔热件34与所述电池50之间具有间隙,因此,使所述充电线圈32与所述电池50之间的隔热效果更好,进一步防止所述充电线圈32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所述电池50,防止所述电池50温度过高。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隔热件34可以是但不限于圆环结构、矩形环结构、椭圆形环结构、半圆形结构或多边形环结构等。
优选地,所述无线充电装置30还包括第二背胶35,所述隔热件34通过所述第二背胶35连接于所述充电线圈32。具体地,第二背胶35为圆环形的双面胶,所述第二背胶35的内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充电线圈32的内径,所述第二背胶35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充电线圈32的外径,所述充电线圈32及所述隔热件34分别贴接于所述第二背胶35相对的两侧面。
如图7及图8所示,所述充电线圈32包括线圈体321及连接于所述线圈体321的第一出线段323和第二出线段325,所述第一出线段323和所述第二出线段325分别沿所述充电线圈32的径向朝所述线圈体321的中心延伸。具体地,所述线圈体321呈圆环状,所述第一出线段323自所述线圈体321的外周壁伸出并向所述线圈体321面朝所述隔热件34的侧面弯曲后,沿所述线圈体321的径向延伸;所述第二出线段325自所述线圈体321的内周壁伸出并所述线圈体321的径向延伸;所述第一出线段323靠近所述第二出线段325。
优选地,所述隔热件34对应所述第一出线段323处设有收纳槽342,当所述隔热件34贴合至所述充电线圈32时,所述第一出线段323定位于所述收纳槽342中;从而防止所述隔热件34在对应所述第一出线段323处凸起,使所述隔热件34的表面平整,以确保所述隔热件34与所述电池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背胶35对应所述第一出线段323处设有收纳槽352,当所述第二背胶35贴合至所述充电线圈32时,所述第一出线段323定位于所述收纳槽352中;从而防止所述第二背胶35在对应所述第一出线段323处凸起,使所述隔热件34的表面平整,以确保所述隔热件34与所述电池之间具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充电线圈30还包括隔热膜37,所述隔热膜37贴合于所述隔热件34背离所述充电线圈32的侧面对应所述收纳槽342处。所述隔热膜37可以是但不限于气凝胶膜或有机硅膜等。当所述隔热件34通过所述第二背胶35连接于所述线圈体321上时,所述第一出线段323收容于所述第二背胶35的收纳槽352和所述隔热件34的收纳槽342中,将所述隔热膜37对应所述第一出线段323贴合于所述隔热件34背离所述充电线圈32的侧面;此时,所述隔热膜37覆盖所述第一出线段323位于所述充电线圈32的侧面部分,所述隔热膜37具有对应所述第一出线段323的凹槽372。
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所述柔性电路板组件70能容置于凸台2341的安装空间2321,柔性电路板组件70用于电连接于电子设备100的主板27。具体地,柔性电路板组件70包括圆弧形的电路板72及连接于所述电路板72的若干连接板74,所述电路板72容置于所述安装空间2321,若干连接板74用于分别电连接于主板27、光学传感装置60的电路板61、信号采集电极及电池50等。所述光发射器62及若干光接收器63通过对应的连接板74电连接于柔性电路板组件70,再由柔性电路板组件70电连接于主板27。若干连接板74分别连接于所述电路板72的外周壁。所述电路板72的周围设有定位通孔75。
如图5及图6所示,所述定位支架80包括定位板82及设于所述定位板82周围的若干卡接钩84,所述定位板82上开设通孔822,所述通孔822用于收容所述承载板61上的电子器件。所述定位板82的周围开设有若干定位孔824。
请一并参阅图3-图6及图9-图12,图9是图6中的背壳23、无线充电装置30、电池50、光学传感装置60、柔性电路板组件70及定位支架80的立体结构组装示意图;图10是图9中沿X-X线的剖视图;图11是图10中的XI部分的放大图;图12是图10中的XII部分的放大图。组装时,将所述光学传感装置60容置于所述背壳23的安装空间2321内,若干定位柱2324分别穿过若干所述固定孔612,使所述光发射器62正对所述第一通孔2342,若干所述光接收器63分别正对若干所述第二通孔2344;将所述无线充电装置30安装至所述背壳23的定位槽231,具体地,所述充电线圈32通过所述第一背胶31定位于所述定位槽231;将所述柔性电路板组件70安装至背壳23的内壁232,具体地,将所述电路板72穿过所述无线充电装置30的内腔覆盖于所述光学传感装置60上,使若干定位柱2324分别穿过若干所述定位通孔75,若干连接板74分别越过所述无线充电装置30定位至所述背壳23的内壁232对应的位置,所述无线充电装置30的第一出线段323及第二出线段325分别电连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组件70;将所述定位支架80卡接至所述背壳23的内壁232,以使光学传感装置60及柔性电路板组件70被定位于所述背壳23与所述定位支架之间,具体地,将所述定位支架80的定位板82覆盖至所述电路板72,若干所述定位柱2324分别插入若干所述定位孔824,且若干卡接钩84分别卡接于所述背壳23的若干卡接孔2325,以使所述光学传感装置60及所述柔性电路板组件70被夹持于所述定位支架80与所述凸台2341之间;再将所述电池50定位至所述背壳23,具体地,将所述电池50卡接于若干所述定位部2326围成的空间内,使所述柔性电路板组件70电性连接于所述电池50。由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30仅需要通过所述第一背胶31就能定位于所述背壳23的定位槽231中,组装简便,制造成本较底。此时,所述光学传感装置60设置于所述背壳23的内壁232,所述充电线圈32围设于所述光学传感装置60的周围;所述无线充电装置30与所述电池50之间的间隙H小于或等于0.2mm,进一步地,所述隔热件34与所述电池50之间的间隙H小于或等于0.2mm。
请参阅图1及图3,将所述前壳21扣合于所述背壳23的正面,使所述前壳21内的主板27电连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组件70;在运用所述无线充电装置30对所述电子设备100进行充电的过程中,由于所述充电线圈32面朝所述电池50的侧面设有隔热件34,且所述隔热件34与所述电池50之间具有小于或等于0.2mm的间隙,因此,所述无线充电装置30在工作时生产的热量传导至壳体组件30,能使热量尽快散除,不会传导至所述电池50,防止所述电池50温度过高而损坏。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穿戴机构40包括扣合件41及连接于扣合件41与主体之间的带体43,所述穿戴机构40包括两个带体43(即表带),每一带体43相对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前壳21及扣合件41,带体43的长度通过扣合件41进行调节。将所述穿戴机构40连接至所述主体相对的两端即可佩戴并使用所述电子设备100。
使用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光学传感装置60时,将电子设备100佩戴于用户的手腕上,对穿戴机构40的长度进行调节,以调节穿戴机构40的松紧程度合适。此时,凸台2341会陷入用户手腕的皮肤内,即凸台2341在用户的手腕上形成凹陷,使信号采集电极与皮肤的接触更充分,使得信号采集电极采集电信号的效果更准确和更稳定。信号采集电极采集到的信号通过柔性电路板组件70反馈至主板27的处理器270。具体地,信号采集电极用于与用户的皮肤接触来采集心电图相关的电信号,信号采集电极位于电子设备100的凸台2341;当用户佩戴电子设备100时,信号采集电极与用户的皮肤接触以采集电信号;柔性电路板组件70用于将信号采集电极采集的电信号传输给主板27上的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采集的电信号进行处理,具体地,例如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对采集的电信号进行滤波、放大、模数转换等。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处理后输出的数据可输出给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可根据来自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输出的数据得到心电图,并控制显示屏25显示心电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还可包括被定位在主体的几乎任何位置处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可以被配置为感测一个或多个类型的参数,诸如但不限于压力、光、触摸、热、移动、相对运动、生物识别数据(例如,生物参数)等。例如,所述传感器可包括热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光或光学传感器、加速度计、压力换能器、陀螺仪、磁力仪、健康监测传感器等。除此之外,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可以利用任何合适的感测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电容、超声波、电阻、光学、超声、压电和热感测技术。
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光发射器62朝向用户的皮肤发射光,至少一部分所述发射光经第一通孔2342内的透光件射至用户的皮肤,由于光发射器62的四周围绕有第一挡光壁451,能阻挡光发射器62产生的发射光向周围发射,防止光发射器62与光接收器63之间的窜光;从用户的皮肤反射的部分反射光经第二通孔2344内的透光件后由背壳23内的光接收器63接收;与光接收器63相关联的电路可生成与反射光的量、频率和/或强度相对应的电信号(或值),或者可生成与反射光的量或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相对应的电信号(或值)。反射光的量、强度或变化可与用户的各种生物参数诸如用户的心率相关,或者用于导出用户的各种生物参数。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用于给背壳的内腔中的电池进行充电,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充电线圈,所述电池定位于所述背壳的内腔,所述充电线圈定位于所述背壳的内壁,所述充电线圈与所述电池之间具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第一背胶,所述充电线圈通过所述第一背胶定位于所述背壳的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隔热件,所述隔热件设置于所述充电线圈面朝所述电池的侧面,所述隔热件至少覆盖所述充电线圈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第二背胶,所述隔热件通过所述第二背胶连接于所述充电线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沿所述充电线圈的周向围设一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线圈包括线圈体及连接于所述线圈体的第一出线段和第二出线段,所述第一出线段和所述第二出线段分别沿所述充电线圈的径向朝所述线圈体的中心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对应所述第一出线段处设有收纳槽,所述第一出线段定位于所述收纳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线圈还包括隔热膜,所述隔热膜贴合于所述隔热件背离所述充电线圈的侧面并对应所述收纳槽处。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与所述电池之间的间隙小于或等于0.2mm。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背壳、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以及电池,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线圈通过第一背胶定位于所述背壳的内壁,所述电池定位于所述背壳的内腔,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用于给所述电池进行充电,所述充电线圈与所述电池之间具有间隙。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壳的内壁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连通所述背壳的内腔,所述充电线圈定位于所述定位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壳的内壁于所述定位槽的周围凸设若干定位部,所述电池被若干所述定位部定位于所述背壳。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光学传感装置,所述光学传感装置设置于所述背壳的内壁,所述充电线圈围设于所述光学传感装置的周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定位支架,所述定位支架卡接于所述背壳的内壁,所述光学传感装置被定位于所述背壳与所述定位支架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壳采用塑料注塑成型后进行不导电镀,以在所述背壳的外壁形成仿陶瓷效果。
CN202122373156.2U 2021-09-28 2021-09-28 无线充电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59902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73156.2U CN215990278U (zh) 2021-09-28 2021-09-28 无线充电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73156.2U CN215990278U (zh) 2021-09-28 2021-09-28 无线充电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90278U true CN215990278U (zh) 2022-03-08

Family

ID=80508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73156.2U Active CN215990278U (zh) 2021-09-28 2021-09-28 无线充电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902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73253A (zh) * 2022-08-29 2022-11-2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快拆的穿戴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73253A (zh) * 2022-08-29 2022-11-2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快拆的穿戴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76806B2 (en) Securing device for connecting to a display device
KR102339759B1 (ko) 웨어러블 전자 디바이스를 위한 배터리 컴파트먼트들
US9471102B2 (en) Connection by securing device with integrated circuitry layer
KR102497528B1 (ko) 와치타입 단말기
EP4398048A2 (en)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assembly method
CN215990278U (zh) 无线充电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155923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connection member
KR20220058954A (ko) 전자 장치에 안테나가 공존하는 방수 설계
US20240204576A1 (en) Wireless Charging Coil In Wearable Devices
CN216217944U (zh) 智能穿戴设备及其壳体结构
CN209862527U (zh) 用于数据处理与通信的可穿戴设备
CN210626892U (zh) 多功能可穿戴设备
CN214712540U (zh) 血压检测模块、绑带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JP2016151806A (ja) 電子機器、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緊急情報送信システム
CN209932714U (zh) 智能手表
CN221059776U (zh) 一种智能戒指
CN216701855U (zh) 带体温检测功能的表带及智能手表
CN115067950A (zh) 信号采集电极及智能穿戴设备
CN218275059U (zh) 设备主体及智能穿戴设备
CN217639966U (zh) 一种标准化智能手表
KR20150007588A (ko) 사운드 필름을 내장한 스마트 워치용 밴드 조립체
CN217543684U (zh) 一种智能手表
CN216901353U (zh) 智能手表
CN216434690U (zh) 壳体组件、设备主体以及智能穿戴设备
CN216928923U (zh) 智能穿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