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89187U - 一种便携式宽频天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宽频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89187U
CN215989187U CN202121923687.8U CN202121923687U CN215989187U CN 215989187 U CN215989187 U CN 215989187U CN 202121923687 U CN202121923687 U CN 202121923687U CN 215989187 U CN215989187 U CN 2159891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fitting
combiner
unit
cable
gr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2368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明
郭翠
王杰
殷世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Zhiyu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Zhiyu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Zhiyu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Zhiyu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2368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891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891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891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便携式宽频天线,包括第一管件、第二管件、第三管件、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第一合路器单元、第二合路器单元、地网转接单元和若干接头;第一管件、第二管件、第三管件顺次设置,第三管件的一端靠近地面设置,第三管件的另一端远离地面朝外延伸;第一辐射单元位于第一管件内;第二辐射单元与第一合路器单元位于第二管件内;第二合路器单元位于第三管件内;第二辐射单元与第一辐射单元均与第一合路器单元电性连接;第二合路器单元还与第一合路器单元和第三管件电性连接;地网转接单元设置在第三管件靠近地面的一端,地网转接单元与第三管件可拆卸式连接;第二管件与第一管件或者第三管件可拆卸式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宽频天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宽频天线。
背景技术
天线作为无线通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用于辐射和接收无线电波,实现高频电流与无线电波的相互转换,从而实现信号的发送与接收,实现无线电信号的传递。天线通常在特定的工作频段要具有抗干扰性能强、传输速率高等优点。背负式无线传输系统采用定点及运动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可使用在城市环境、郊区环境或者山地环境等不同场景。由于使用灵活,架设方便,主要用于突发险情沟通或者抢险救灾通信等用途。现有的背负式天线,大多是分叉式结构,且高度固定,占用空间较大,对其携带和运输带来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安装方便的便携式宽频天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宽频天线,包括第一管件(11)、第二管件(12)、第三管件(13)、第一辐射单元(2)、第二辐射单元(3)、第一合路器单元(4)、第二合路器单元(5)、地网转接单元(6)和若干接头;
第一管件(11)、第二管件(12)和第三管件(13)均中空且顺次设置,第三管件(13)的一端靠近地面设置,第三管件(13)的另一端远离地面朝外延伸;
第一辐射单元(2)位于第一管件(11)内;第二辐射单元(3)与第一合路器单元(4)位于第二管件(12)内;第二合路器单元(5)位于第三管件(13)内;第二辐射单元(3)与第一辐射单元(2)均与第一合路器单元(4)电性连接;第二合路器单元(5)还与第一合路器单元(4)和第三管件(13)电性连接;
所述地网转接单元(6),设置在第三管件(13)靠近地面的一端,地网转接单元(6)与第三管件(13)可拆卸式连接;
第二管件(12)与第一管件(11)或者第三管件(13)可拆卸式连接;且第一管件(11)靠近第二管件(12)的一端、第二管件(12)与第三管件(13)延伸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接头;相邻的管件之间的接头相互插接。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一辐射单元(2)包括第一固定件(21)、两第一辐射体(22)和第一电缆(23),两第一辐射体(22)沿着第一管件(11)的延伸方向布置,两第一辐射体(22)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一固定件(21)设置在两第一辐射体(22)之间,且第一固定件(21)分别与第一管件(11)内壁以及两第一辐射体(22)相邻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一电缆(23)的一端分别与两第一辐射体(22)相邻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第一电缆(23)的另一端朝着第一管件(11)靠近地网转接单元(6)的一端延伸;第一管件(11)靠近地网转接单元(6)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接头(24),第一电缆(23)与第一接头(24)固定且电性连接;第一管件(11)另一端封闭。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合路器单元(4)包括第一扼流组件(41)、第二扼流组件(42)、第一合路器(43)、第二线缆(44)和第三线缆(45);第二管件(12)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二接头(46)和第三接头(47);第一扼流组件(41)与第二扼流组件(42)分别设置在第二管件(12)靠近第二接头(46)与第三接头(47)的内部;第一合路器(43)固定设置在第二扼流组件(42)与第三接头(47)之间的第二管件(12)内;第一扼流组件(41)与第二扼流组件(42)之间的第二管件(12)内设置有第二辐射单元(3);第二线缆(44)的一端与第二接头(46)电性连接,第二线缆(44)的另一端分别在第一扼流组件(41)和第二扼流组件(42)表面上绕设后与第一合路器(43)的一个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一合路器(43)的另一输入端与第二辐射单元(3)电性连接;第一合路器(43)的输出端与第三接头(47)通过第三线缆(45)电性连接;第二接头(46)与第一接头(24)插接。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辐射单元(3)包括第二固定件(31)、两第二辐射体(32)和第四线缆(33);两第二辐射体(32)沿着第二管件(12)的轴向延伸方向间隔且对称设置,第二固定件(31)设置在两第二辐射体(32)之间,且第二固定件(31)分别与第二管件(12)内壁以及两第二辐射体(32)相邻的端部固定连接;第四线缆(33)的一端分别与两第二辐射体(32)相邻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第四线缆(33)的另一端在第二扼流组件(42)表面上绕设后与第一合路器(43)的另一个输入端电性连接;在第二扼流组件(42)上绕设的第二线缆(44)与第四线缆(33)的绕设方向相同。
再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合路器单元(5)包括第二合路器(51)、第三扼流组件(52)和第五线缆(53);所述第三管件(13)延伸方向的两端设置有第四接头(54)和第五接头(55);第三管件(13)内间隔的设置有第三扼流组件(52)和第二合路器(51)间隔的设置在第三管件(13)内部,第五线缆(53)的一端与第四接头(54)固定连接,第五线缆(53)的另一端缠绕在第三扼流组件(52)的表面后与第二合路器(51)的一个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二合路器(51)的另一个输入端经过连接线与第三管件(1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第二合路器(51)的输出端与第五接头(55)电性连接;第四接头(54)与第三接头(47)插接;第五接头(55)向第三管件(13)外伸出。
更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地网转接单元(6)包括底板(61)、托盘(62)、若干支柱(63)和若干地网杆(64);底板(61)和托盘(62)平行且间隔设置;若干支柱(63)相互间隔的设置在底盘和托盘(62)之间,且各支柱(63)分别与底盘和托盘(62)固定连接;托盘(62)与第三管件(13)靠近地面的一端可拆卸式连接;若干地网杆(64)相互间隔的设置在托盘(62)的边缘位置,地网杆(64)可相对于托盘(62)旋转。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两第一辐射体(22)沿着轴向延伸方向的电长相同;两第二辐射体(32)轴向延伸方向的电长度相同;第一辐射体(22)与第二辐射体(32)均具有圆锥形的端部。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底座(7),底座(7)与地网转接单元(6)靠近地面的一端可拆卸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宽频天线,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若干可拆卸的管件,并在相应的管件的各管件内设置相应的辐射组件或者合路组件,使得天线组装简单、所占空间小,携带也很方便;
(2)第一辐射单元及第二辐射单元可以在相同或者不同频段辐射信号,可提高天线信号的强度或者频段范围;
(3)合路器单元将不同频段的信号组合在一起进行输出,可节约馈线,并免去频段切换过程;
(4)地网转接单元可以提高天线在更大范围内辐射的效率,有利于维持天线的信号强度和信号有效传播距离;
(5)配合底座可以将天线变为固定架设模式,提高天线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宽频天线的半剖前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宽频天线的第一辐射单元与第一管件的组合状态半剖前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宽频天线的第二管件与第一合路器单元和第二辐射单元的组合状态半剖前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宽频天线的第三管件与第二合路器单元的组合状态半剖前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宽频天线的地网转接单元与底座的组合状态前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宽频天线的地网转接单元的俯视图;
图7为图6的A-A向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宽频天线的各线缆的剥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宽频天线,包括第一管件11、第二管件12、第三管件13、第一辐射单元2、第二辐射单元3、第一合路器单元4、第二合路器单元5和地网转接单元6;
第一管件11、第二管件12与第三管件13内部均中空,第三管件13的一端靠近地面设置,第三管件13的另一端远离地面朝外延伸;各管件为天线的支撑结构,其他组件均设置在各管件内部,由各管件提供一定的防护能力;
第一辐射单元2位于第一管件11内;第二辐射单元3与第一合路器单元4位于第二管件12内;第二合路器单元5位于第三管件13内;第二辐射单元3与第一辐射单元2均与第一合路器单元4电性连接;第二合路器单元5还与第一合路器单元4和第三管件13电性连接;第二管件12与第一管件11或者第三管件13可拆卸式连接。由于采用分段结构的各管件,使得各段长度有利于携带,其他设备均设置在管件内,也减少占地空间。
地网转接单元6设置在第三管件13靠近地面的一端,地网转接单元6与第三管件13可拆卸式连接;地网转接单元6可提高天线的接收信号的稳定性,并提高天线的发送/接收范围或者信号的有效传播距离;
第二管件12与第一管件11或者第三管件13可拆卸式连接;且第一管件11靠近第二管件12的一端、第二管件12与第三管件13延伸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接头;相邻的管件之间的接头相互插接。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第一辐射单元2与第二辐射单元3可分别进行不同频段信号的接收,接收的信号经过第一合路器单元4与第二合路器单元5进行两次合路后向外输出。各管件之间采用插接或者螺纹连接方式固定,内部设备通过接头进行电连接。天线整体结构轻便可靠,便于拆卸和组装,携带和架设均非常方便。
如图2结合图8所示,第一辐射单元2包括第一固定件21、两第一辐射体22和第一电缆23,两第一辐射体22沿着第一管件11的延伸方向布置,两第一辐射体22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一固定件21设置在两第一辐射体22之间,且第一固定件21分别与第一管件11内壁以及两第一辐射体22相邻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一电缆23的一端分别与两第一辐射体22相邻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第一电缆23的另一端朝着第一管件11靠近地网转接单元6的一端延伸;第一管件11靠近地网转接单元6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接头24,第一电缆23与第一接头24固定且电性连接;第一管件11另一端封闭。两第一辐射体22纵向设置,以其为中心环形辐射可接收较大范围内的信号。如图8所示,第一线缆23为同轴线缆,其芯线与远离地网转接单元6的第一辐射体22电性连接,其屏蔽网与靠近地网转接单元6的第一辐射体22电性连接。接收的信号经第一电缆23、第一接头24向第二管件12方向传输。其他线缆的结构基本类似。两第一辐射体22为对称振子结构。
如图3结合图8所示,第一合路器单元4包括第一扼流组件41、第二扼流组件42、第一合路器43、第二线缆44和第三线缆45;第二管件12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二接头46和第三接头47;第一扼流组件41与第二扼流组件42分别设置在第二管件12靠近第二接头46与第三接头47的内部;第一合路器43固定设置在第二扼流组件42与第三接头47之间的第二管件12内;第一扼流组件41与第二扼流组件42之间的第二管件12内设置有第二辐射单元3;第二线缆44的一端与第二接头46电性连接,第二线缆44的另一端分别在第一扼流组件41和第二扼流组件42表面上绕设后与第一合路器43的一个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一合路器43的另一输入端与第二辐射单元3电性连接;第一合路器43的输出端与第三接头47通过第三线缆45电性连接;第二接头46与第一接头24插接。第二接头46与第一管件11的第一接头24插接,第一辐射单元2传输的信号经第一接头24、第二结构46和第二线缆44送入第一合路器43中;第二辐射单元3传输的信号也送入第一合路器43中,合路后的信号经过第三线缆45和第三接头47向第二合路器单元5方向传输;第一扼流组件41和第二扼流组件42可抑制第一辐射单元2传输的信号及第二辐射单元3传输的信号之间的共模干扰信号,还具有选频功能,只允许对应的频段信号通过。
同样如图3所示,第二辐射单元3包括第二固定件31、两第二辐射体32和第四线缆33;两第二辐射体32沿着第二管件12的轴向延伸方向间隔且对称设置,第二固定件31设置在两第二辐射体32之间,且第二固定件31分别与第二管件12内壁以及两第二辐射体32相邻的端部固定连接;第四线缆33的一端分别与两第二辐射体32相邻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第四线缆33的另一端在第二扼流组件42表面上绕设后与第一合路器43的另一个输入端电性连接;在第二扼流组件42上绕设的第二线缆44与第四线缆33的绕设方向相同。第二线缆44在第一扼流组件41上的绕线方向与其在第二扼流组件42上的绕线方向可以相同。第二辐射单元3即可以接收与第一辐射单元2同频段的信号,也可以接收不同频段的信号。通过第一合路器43合路后,相同频段的信号可以提高合路增益;不同频段的信号可以合路成为一路信号。两第二辐射体32为对称的振子结构。
如图4所示,第二合路器单元5包括第二合路器51、第三扼流组件52和第五线缆53;第三管件13延伸方向的两端设置有第四接头54和第五接头55;第三管件13内间隔的设置有第三扼流组件52和第二合路器51间隔的设置在第三管件13内部,第五线缆53的一端与第四接头54固定连接,第五线缆53的另一端缠绕在第三扼流组件52的表面后与第二合路器51的一个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二合路器51的另一个输入端经过连接线与第三管件1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第二合路器51的输出端与第五接头55电性连接;第四接头54与第三接头47插接;第五接头55向第三管件13外伸出。第一合路器43的输出信号经过第三接头47、第四接头54和第五线缆53送入第二合路器51中;此处连接线可采用漆包线连接第三管件13的内表面。二次合路后的信号经第二合路器51和第五接头55向外输出,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如图5—7所示,地网转接单元6包括底板61、托盘62、若干支柱63和若干地网杆64;底板61和托盘62平行且间隔设置;若干支柱63相互间隔的设置在底盘和托盘62之间,且各支柱63分别与底盘和托盘62固定连接;托盘62与第三管件13靠近地面的一端可拆卸式连接;若干地网杆64相互间隔的设置在托盘62的边缘位置,地网杆64可相对于托盘62旋转。地网转接单元6可以提高天线在更大范围内辐射的效率,有利于维持天线的信号强度和信号有效接收距离或者辐射距离,提高天线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中,两第一辐射体22沿着第一管件11轴向延伸方向的电长度与两第二辐射体32沿着第二管件12轴向延伸方向的电长度可以不相同;第一辐射体22与第二辐射体32均具有圆锥形的端部,另一端为圆柱形。
除了背负式使用,天线还可以就地安装固定使用,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底座7,底座7与地网转接单元6靠近地面的一端可拆卸式连接。底座7底部设置可伸展的三脚架。当然不适用底座7时,可以采用U形螺栓对地网转接单元6进行固定,同样可以起到就地安装的功能。
为减轻天线的整体重量,第一管件11、第二管件12和第三管件13可以采用绝缘材料制成,如玻璃钢等材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便携式宽频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件(11)、第二管件(12)、第三管件(13)、第一辐射单元(2)、第二辐射单元(3)、第一合路器单元(4)、第二合路器单元(5)、地网转接单元(6)和若干接头;
第一管件(11)、第二管件(12)和第三管件(13)均中空且顺次设置,第三管件(13)的一端靠近地面设置,第三管件(13)的另一端远离地面朝外延伸;
第一辐射单元(2)位于第一管件(11)内;第二辐射单元(3)与第一合路器单元(4)位于第二管件(12)内;第二合路器单元(5)位于第三管件(13)内;第二辐射单元(3)与第一辐射单元(2)均与第一合路器单元(4)电性连接;第二合路器单元(5)还与第一合路器单元(4)和第三管件(13)电性连接;
所述地网转接单元(6),设置在第三管件(13)靠近地面的一端,地网转接单元(6)与第三管件(13)可拆卸式连接;
第二管件(12)与第一管件(11)或者第三管件(13)可拆卸式连接;第一管件(11)靠近第二管件(12)的一端、第二管件(12)与第三管件(13)延伸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接头;相邻的管件之间的接头相互插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宽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单元(2)包括第一固定件(21)、两第一辐射体(22)和第一电缆(23),两第一辐射体(22)沿着第一管件(11)的延伸方向布置,两第一辐射体(22)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一固定件(21)设置在两第一辐射体(22)之间,且第一固定件(21)分别与第一管件(11)内壁以及两第一辐射体(22)相邻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一电缆(23)的一端分别与两第一辐射体(22)相邻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第一电缆(23)的另一端朝着第一管件(11)靠近地网转接单元(6)的一端延伸;第一管件(11)靠近地网转接单元(6)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接头(24),第一电缆(23)与第一接头(24)固定且电性连接;第一管件(11)另一端封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宽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合路器单元(4)包括第一扼流组件(41)、第二扼流组件(42)、第一合路器(43)、第二线缆(44)和第三线缆(45);第二管件(12)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二接头(46)和第三接头(47);第一扼流组件(41)与第二扼流组件(42)分别设置在第二管件(12)靠近第二接头(46)与第三接头(47)的内部;第一合路器(43)固定设置在第二扼流组件(42)与第三接头(47)之间的第二管件(12)内;第一扼流组件(41)与第二扼流组件(42)之间的第二管件(12)内设置有第二辐射单元(3);第二线缆(44)的一端与第二接头(46)电性连接,第二线缆(44)的另一端分别在第一扼流组件(41)和第二扼流组件(42)表面上绕设后与第一合路器(43)的一个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一合路器(43)的另一输入端与第二辐射单元(3)电性连接;第一合路器(43)的输出端与第三接头(47)通过第三线缆(45)电性连接;第二接头(46)与第一接头(24)插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宽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辐射单元(3)包括第二固定件(31)、两第二辐射体(32)和第四线缆(33);两第二辐射体(32)沿着第二管件(12)的轴向延伸方向间隔且对称设置,第二固定件(31)设置在两第二辐射体(32)之间,且第二固定件(31)分别与第二管件(12)内壁以及两第二辐射体(32)相邻的端部固定连接;第四线缆(33)的一端分别与两第二辐射体(32)相邻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第四线缆(33)的另一端在第二扼流组件(42)表面上绕设后与第一合路器(43)的另一个输入端电性连接;在第二扼流组件(42)上绕设的第二线缆(44)与第四线缆(33)的绕设方向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宽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合路器单元(5)包括第二合路器(51)、第三扼流组件(52)和第五线缆(53);所述第三管件(13)延伸方向的两端设置有第四接头(54)和第五接头(55);第三管件(13)内间隔的设置有第三扼流组件(52)和第二合路器(51)间隔的设置在第三管件(13)内部,第五线缆(53)的一端与第四接头(54)固定连接,第五线缆(53)的另一端缠绕在第三扼流组件(52)的表面后与第二合路器(51)的一个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二合路器(51)的另一个输入端经过连接线与第三管件(1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第二合路器(51)的输出端与第五接头(55)电性连接;第四接头(54)与第三接头(47)插接;第五接头(55)向第三管件(13)外伸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宽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网转接单元(6)包括底板(61)、托盘(62)、若干支柱(63)和若干地网杆(64);底板(61)和托盘(62)平行且间隔设置;若干支柱(63)相互间隔的设置在底盘和托盘(62)之间,且各支柱(63)分别与底盘和托盘(62)固定连接;托盘(62)与第三管件(13)靠近地面的一端可拆卸式连接;若干地网杆(64)相互间隔的设置在托盘(62)的边缘位置,地网杆(64)可相对于托盘(62)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宽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第一辐射体(22)沿着轴向延伸方向的电长相同;两第二辐射体(32)轴向延伸方向的电长度相同;第一辐射体(22)与第二辐射体(32)均具有圆锥形的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宽频天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7),底座(7)与地网转接单元(6)靠近地面的一端可拆卸式连接。
CN202121923687.8U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便携式宽频天线 Active CN2159891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23687.8U CN215989187U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便携式宽频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23687.8U CN215989187U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便携式宽频天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89187U true CN215989187U (zh) 2022-03-08

Family

ID=80580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23687.8U Active CN215989187U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便携式宽频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891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34278U (zh) 减少多个基站天线间干扰的装置
CN201185283Y (zh) 插针式射频同轴连接器
CN215989187U (zh) 一种便携式宽频天线
CN209401831U (zh) 一种小型化vhf/uhf超宽带全向天线
CN201766168U (zh) 用于高频地波雷达的收发一体化天线
CN206451810U (zh) 全向双极化双通道美化天线
CN211088503U (zh) Wlan玻璃钢天线
US5204688A (en) Omnidirectional antenna notably for the emission of radio or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signals in the decimetric waveband, and radiating system formed by a grouping of these antennas
CN201829617U (zh) 一种高增益大功率短波宽带全向天线
CN212991313U (zh) 一种短波组合式笼锥宽带天线
CN205621861U (zh) 玻璃管天线
CN212323209U (zh) 一种便携式小型化短波无盲区天线
CN201689976U (zh) 超短波宽带天线
CN202601836U (zh) 一种双频全向天线
CN207530098U (zh) 一种可设计角度和可变高度的天线固定装置
CN206850006U (zh) 一种超短波垂直集成多单元天线
CN102694239B (zh) 一种双频全向天线
CN217691634U (zh) 一种双寄生双耦合的天线
CN215771543U (zh) 一种新型便携式超宽带天线
CN212323210U (zh) 一种车载短波无盲区天线
CN211860076U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信号接收设备
CN111641029A (zh) 一种便携式小型化短波无盲区天线
CN213151015U (zh) 一种可伸缩式防水5g天线
CN217881857U (zh) 一种无线基站用收纳式天线
CN220774753U (zh) 一种可折叠的便携双环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