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77883U - 一种建筑外墙的混凝土防水构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外墙的混凝土防水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77883U
CN215977883U CN202122414563.3U CN202122414563U CN215977883U CN 215977883 U CN215977883 U CN 215977883U CN 202122414563 U CN202122414563 U CN 202122414563U CN 215977883 U CN215977883 U CN 2159778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wall
building
drainage
bri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1456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南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Oumingla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Oumingla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Oumingla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Oumingla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1456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778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778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778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ing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墙体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建筑外墙的混凝土防水构造,解决了雨水通过砖与砖之间的缝隙进入内墙,造成建筑物内部潮湿发霉的问题,其包括两个承重柱,所述承重柱的一侧开设有卡槽,两个承重柱之间的顶端安装有顶梁,两个承重柱之间的底端安装有墙基,墙基的顶端安装有内墙,内墙的正面安装有外墙板,内墙的背面安装有内墙板,内墙包括等距堆砌的砖块;本实用新型,在工作中,通过设置的砖块中部开设有顶槽,从而使得雨水从砖块顶端沿着顶槽斜面向下进入到排水孔中,而排水孔呈长方槽设置,从而使得不同层的砖块上的排水孔相连通,继而使得雨水从排水孔处向下进入到积水槽内,通过排水槽排出,从而起到防水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外墙的混凝土防水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墙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外墙的混凝土防水构造。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住宅产业化因其现场作业简单,越来越受到重视。建筑物中通过砖砌和混凝土进行外墙的建造,而随着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蓬勃发展,楼房建筑越来越多,建筑外墙进行有效防水是急需解决的难题。
建筑外墙一般由砖砌的内墙、墙板以及承重柱过程,由于砖与砖之间存在缝隙,从而使得雨水易通过缝隙进入到内墙板上,造成建筑物内部潮湿、霉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外墙的混凝土防水构造,有效的解决了雨水通过砖与砖之间的缝隙进入内墙,造成建筑物内部潮湿发霉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外墙的混凝土防水构造,包括两个承重柱,所述承重柱的一侧开设有卡槽,两个承重柱之间的顶端安装有顶梁,两个承重柱之间的底端安装有墙基,墙基的顶端安装有内墙,内墙的正面安装有外墙板,内墙的背面安装有内墙板。
优选的,所述内墙包括等距堆砌的砖块,砖块的顶端开设有顶槽,砖块的底端安装有底块,砖块的内部对称开设有排水孔。
优选的,所述顶槽设置为等腰三角形,底块的形状和顶槽的形状相同。
优选的,所述排水孔呈长方形槽设置,排水孔的中线与砖块的三等分线为同一条直线。
优选的,所述墙基包括安装于两个承重柱之间的基体,基体的顶端开设有积水槽,积水槽的底端安装有斜块,斜块的一侧等距设有排水槽,排水槽等距开设于墙基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排水槽的底端与外墙板的一侧紧贴,且外墙板的一侧开设有连通槽,连通槽与排水槽的底端平齐,积水槽的宽度与顶槽的宽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斜块的顶端和排水槽均设置倾斜,且斜块顶端的倾斜角度和排水槽的倾斜角度相等,排水槽与排水孔一一对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工作中,通过设置的砖块中部开设有顶槽,从而使得雨水从砖块顶端沿着顶槽斜面向下进入到排水孔中,而排水孔呈长方槽设置,从而使得不同层的砖块上的排水孔相连通,继而使得雨水从排水孔处向下进入到积水槽内,通过排水槽排出,从而起到防水作用;
2)、在工作中,通过设置的砖块一侧安装有外墙板,由于外墙板整体式设置,从而使得外墙板表面无缝隙,从而阻挡雨水与砖块之间的缝隙接触,从而进一步起到防水作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墙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墙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墙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砖块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基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水槽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承重柱;2、顶梁;3、墙基;301、基体;302、积水槽;303、斜块;304、排水槽;305、连通槽;4、卡槽;5、内墙;501、砖块;502、顶槽;503、底块;504、排水孔;6、外墙板;7、内墙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由图1-图7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两个承重柱1,承重柱1的一侧开设有卡槽4,两个承重柱1之间的顶端安装有顶梁2,两个承重柱1之间的底端安装有墙基3,墙基3的顶端安装有内墙5,内墙5的正面安装有外墙板6,内墙5的背面安装有内墙板7;
内墙5的一侧安装有外墙板6,由于外墙板6呈整体式设置,其表面无缝隙,使得通过外墙板6将雨水和内墙5隔绝,从而使得雨水无法进入到砖块501之间的缝隙之中。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内墙5包括等距堆砌的砖块501,砖块501的顶端开设有顶槽502,砖块501的底端安装有底块503,砖块501的内部对称开设有排水孔504,顶槽502设置为等腰三角形,底块503的形状和顶槽502的形状相同,排水孔504呈长方形槽设置,排水孔504的中线与砖块501的三等分线为同一条直线;
当外墙板6出现破损后,此时雨水从破损位置的砖块501之间缝隙进入,此时雨水沿着砖块501之间的缝隙朝着内墙板7渗透,而砖块501顶端开设有顶槽502,顶槽502呈等腰三角形状开设,从而使得雨水沿着顶槽502一侧的斜面进入到顶槽502底端,而顶槽502底端对称开设有排水孔504,而排水孔504呈长方形槽设置,排水孔504的中轴线为砖块501的三等分线,在上下两层砖块501交错设置时,上下两个排水孔504相互连通,使得雨水进入排水孔504后,向下流动。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墙基3包括安装于两个承重柱1之间的基体301,基体301的顶端开设有积水槽302,积水槽302的底端安装有斜块303,斜块303的一侧等距设有排水槽304,排水槽304等距开设于墙基3的内部,排水槽304的底端与外墙板6的一侧紧贴,且外墙板6的一侧开设有连通槽305,连通槽305与排水槽304的底端平齐,积水槽302的宽度与顶槽502的宽度相同,斜块303的顶端和排水槽304均设置倾斜,且斜块303顶端的倾斜角度和排水槽304的倾斜角度相等,排水槽304与排水孔504一一对应;
最底端的砖块501安装在基体301顶端,而积水槽302宽度和顶槽502宽度相同,使得最底端的底块503卡在积水槽302内部,雨水从排水孔504进入到积水槽302内部,而积水槽302顶端设置斜块303,而斜块303的顶端倾斜,而斜块303的一侧设有排水槽304,排水槽304设置倾斜,使得进入到积水槽302的雨水顺着排水槽304流出,同时排水槽304的底端与连通槽305相连通,从而使得雨水通过连通槽305流到外墙板6外侧。
工作原理:工作时,首先内墙5的两侧卡接在承重柱1上的卡槽4内,从而起到支撑固定作用,而内墙5的一侧安装有外墙板6,由于外墙板6呈整体式设置,其表面无缝隙,使得通过外墙板6将雨水和内墙5隔绝,从而使得雨水无法进入到砖块501之间的缝隙之中;
当外墙板6出现破损后,此时雨水从破损位置的砖块501之间缝隙进入,此时雨水沿着砖块501之间的缝隙朝着内墙板7渗透,而砖块501顶端开设有顶槽502,顶槽502呈等腰三角形状开设,从而使得雨水沿着顶槽502一侧的斜面进入到顶槽502底端,而顶槽502底端对称开设有排水孔504,而排水孔504呈长方形槽设置,排水孔504的中轴线为砖块501的三等分线,在上下两层砖块501交错设置时,上下两个排水孔504相互连通,使得雨水进入排水孔504后,向下流动,而最底端的砖块501安装在基体301顶端,而积水槽302宽度和顶槽502宽度相同,使得最底端的底块503卡在积水槽302内部,雨水从排水孔504进入到积水槽302内部,而积水槽302顶端设置斜块303,而斜块303的顶端倾斜,而斜块303的一侧设有排水槽304,排水槽304设置倾斜,使得进入到积水槽302的雨水顺着排水槽304流出,同时排水槽304的底端与连通槽305相连通,从而使得雨水通过连通槽305流到外墙板6外侧;
中国专利文献号202010153342.2公开了一种水性渗透型无机防水剂及其制备与使用方法,采用该专利文献中的防水剂进行喷涂到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结构中,即在建筑好的内墙5表面、外墙板6和内墙板7表面喷涂该专利文献中的防水剂,能够在其的表面形成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层,可改善产品的防水效果:该防水剂为水性防水,无色无味,无毒无害,绿色环保,一喷即可,施工简单,可渗透到混凝土内部深层,产生柔韧性的结晶体,完全堵塞混凝土内部缝隙和孔洞,从而令混凝土达到玻璃级的密度、石头级的硬度,任何地方滴水不渗,永久性全面防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建筑外墙的混凝土防水构造,包括两个承重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柱(1)的一侧开设有卡槽(4),两个承重柱(1)之间的顶端安装有顶梁(2),两个承重柱(1)之间的底端安装有墙基(3),墙基(3)的顶端安装有内墙(5),内墙(5)的正面安装有外墙板(6),内墙(5)的背面安装有内墙板(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外墙的混凝土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墙(5)包括等距堆砌的砖块(501),砖块(501)的顶端开设有顶槽(502),砖块(501)的底端安装有底块(503),砖块(501)的内部对称开设有排水孔(5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外墙的混凝土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槽(502)设置为等腰三角形,底块(503)的形状和顶槽(502)的形状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外墙的混凝土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504)呈长方形槽设置,排水孔(504)的中线与砖块(501)的三等分线为同一条直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外墙的混凝土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墙基(3)包括安装于两个承重柱(1)之间的基体(301),基体(301)的顶端开设有积水槽(302),积水槽(302)的底端安装有斜块(303),斜块(303)的一侧等距设有排水槽(304),排水槽(304)等距开设于墙基(3)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外墙的混凝土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304)的底端与外墙板(6)的一侧紧贴,且外墙板(6)的一侧开设有连通槽(305),连通槽(305)与排水槽(304)的底端平齐,积水槽(302)的宽度与顶槽(502)的宽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外墙的混凝土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块(303)的顶端和排水槽(304)均设置倾斜,且斜块(303)顶端的倾斜角度和排水槽(304)的倾斜角度相等,排水槽(304)与排水孔(504)一一对应。
CN202122414563.3U 2021-10-08 2021-10-08 一种建筑外墙的混凝土防水构造 Active CN2159778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14563.3U CN215977883U (zh) 2021-10-08 2021-10-08 一种建筑外墙的混凝土防水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14563.3U CN215977883U (zh) 2021-10-08 2021-10-08 一种建筑外墙的混凝土防水构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77883U true CN215977883U (zh) 2022-03-08

Family

ID=80508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14563.3U Active CN215977883U (zh) 2021-10-08 2021-10-08 一种建筑外墙的混凝土防水构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778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89507B2 (en) Waterproofing system for a basement or similar structure
US20060010827A1 (en) Formwork element
CN101775880A (zh) 一种屋面排水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215977883U (zh) 一种建筑外墙的混凝土防水构造
CN217419758U (zh) 一种地下室底板高低差部位墙身防水结构
CN210917746U (zh) 一种组合式箱房
CN216893100U (zh) 一种垃圾站用防水防腐的混凝土预制件
RU71682U1 (ru) Несъемная опалубка для возведения монолитных стен с одновременной облицовкой фасада
CN215211606U (zh) 一种卫生间沉池防水透析结构
ES2364168B1 (es) Bloque de cerramiento perforado horizontalmente.
CN213741202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的挡土墙结构
CN216076104U (zh) 一种防潮耐腐蚀地坪
CN214330019U (zh) 一种预制空心楼板加固装置
CN217710887U (zh) 一种房建基础防水结构
CN218437418U (zh) 一种防水地漏安装结构
CN117230902B (zh) 一种地下室外墙防渗结构
CN213626093U (zh) 一种楼层防渗水结构
CN210659111U (zh) 卫生间同层排水架空安装组件
CN215211599U (zh) 一种高层装配式连接处密封防水结构
CN220620224U (zh) 一种房建基础防水结构
CN219080870U (zh) 一种便于安装且结构稳固的沐浴房壁龛
CN213296698U (zh) 一种抗拔式阻水施工缝结构
CN214195282U (zh) 一种平屋面防水保温结构
CN214194681U (zh) 一种地下室底板防水结构
CN214614551U (zh) 一种混凝土建筑阳台防水楼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