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61803U - 一种淋巴水肿辅助治疗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淋巴水肿辅助治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61803U
CN215961803U CN202122022211.3U CN202122022211U CN215961803U CN 215961803 U CN215961803 U CN 215961803U CN 202122022211 U CN202122022211 U CN 202122022211U CN 215961803 U CN215961803 U CN 2159618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ing
substrate
lymphedema
base plate
treatmen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2221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友惠
范红英
徐菊梅
吴绍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202221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618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618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618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淋巴水肿辅助治疗装置,包括具有弹性的基板,基板正面设有治疗机构,基板背面设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壳体、驱动装置以及设于基板两侧的顶推单元,驱动装置设于壳体内部,基板背面的至少一部分与壳体固定连接,顶推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顶推柱,顶推柱一端与基板滑动连接,顶推柱另一端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水平方向往复运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基板以及驱动基板发生变形的驱动机构,使得患者在使用时能够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基板是平面还是曲面,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淋巴水肿辅助治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淋巴水肿辅助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淋巴水肿是淋巴系统(淋巴管/淋巴结)因功能或结构异常造成的淋巴循环障碍引发的组织水肿、炎症、纤维化和脂肪沉积等系列病变的一种疾病。其中四肢发生较为常见,因病变部位以及手术部位的不同,也可发生于身体的局部,如面颈部、肩背部、会阴部等。淋巴水肿一旦发生,很难治愈,随着病情的加重,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现有手法淋巴引流技术是遵循淋巴系统的解剖和生理通路来实施的,是按一定的顺序抚摩区域淋巴结使滞留在细胞间的淋巴液流动,促进回流,以达到预防和治疗水肿的目的。然而,采用此种治疗方式往往需要较强的专业技能,通常患者在医院进行强化阶段治疗后,而当患者回到家后需要终生进行自我维持治疗,期间患者容易出现疲劳,往往很难长期坚持下去,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便于辅助淋巴水肿治疗的代替患者手法引流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淋巴水肿辅助治疗装置,其在能够辅助患者治疗淋巴水肿的基础上,能够根据需要使得基板由平面变形为曲面,以使得基板上的治疗机构能够更好的与患者的皮肤贴合,提高治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淋巴水肿辅助治疗装置,包括具有弹性的基板,所述基板正面设有治疗机构,所述基板背面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壳体、驱动装置以及设于所述基板两侧的顶推单元,所述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基板背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顶推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顶推柱,所述顶推柱一端与所述基板滑动连接,所述顶推柱另一端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水平方向往复运动。
可选的,每个所述顶推单元的所述顶推柱为两个,两个所述顶推柱沿所述基板的高度方向相对设置,所述驱动装置同时驱动所有所述顶推单元的所述顶推柱沿水平方向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双轴电机以及与所述顶推单元一一对应的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主锥齿轮、传动轴以及与所述顶推柱一一对应的齿条,所述主锥齿轮传动连接于所述双轴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传动轴上套设有从锥齿轮,所述主锥齿轮与所述从锥齿轮啮合,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均传动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齿条相啮合,所述齿条滑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顶推柱远离所述基板的一端与所述齿条连接。
可选的,所述基板背面设有与所述顶推柱一一对应的滑槽,所述滑槽水平设置且其内部设有滑块,所述顶推柱的端部与所述滑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滑块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设有球腔,所述球腔内设有与其适配的球体,所述顶推柱的端部与所述球体连接。
可选的,所述基板上设有多个散热孔,多个所述散热孔阵列分布于所述基板上。
可选的,所述治疗机构包括多个电极贴片,多个所述电极贴片阵列分布于所述基板正面,所述壳体内设有脉冲控制装置,所述电极贴片与所述脉冲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伸缩杆另一端设有手持部,所述手持部符合人体工学设计。
进一步的,所述治疗机构还包括多个阵列分布于所述基板正面的充气囊,所述充气囊与所述电极贴片交错设置,所述充气囊上设有按摩头,所述壳体内设有加压装置,所述充气囊通过管路与所述加压装置连通,所述手持部上分别设有向所述脉冲控制装置以及所述加压装置发送指令的按键。
进一步的,所述基板的内部嵌设有微型振动器,所述手持部上设有向所述微型振动器发送指令的按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其通过设置基板以及驱动基板发生变形的驱动机构,使得患者在使用时能够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基板是平面还是曲面,实用性强;同时,通过将电刺激治疗与按摩治疗相结合,使得患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够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提高治疗效果;此外,本装置整体结构紧凑,配合可伸缩的伸缩杆,使得本装置更加小巧,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淋巴水肿辅助治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板为平面时辅助治疗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板为曲面时辅助治疗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板后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滑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局部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板的正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板的局部剖视图。
图标:1-基板,2-壳体,3-连接块,4-顶推柱,5-双轴电机,6-主锥齿轮,7-传动轴,8-齿条,9-传动齿轮,10-滑槽,11-滑块,12-球体,13-散热孔,14-电极贴片,15-充气囊,16-脉冲控制装置,17-加压装置,18-按摩头,19-伸缩杆,20-手持部,21-微型振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照图1至图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淋巴水肿辅助治疗装置,包括具有弹性的基板1,作为优选地,该基板1可选用聚氨酯橡胶板,使得基板1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弹性。其中,基板1正面设有用于治疗患者的治疗机构,基板1背面设有用于驱动基板1发生变形的驱动机构。
具体的,驱动机构包括壳体2、驱动装置以及设于基板1两侧的顶推单元,驱动装置设于壳体2内部,基板1背面的至少一部分与壳体2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基板1背面的中部设有两个连接块3,两个连接块3设于基板1的上下两侧边缘,基板1通过连接块3与壳体2连接,通过设置连接块3可以限制基板1中部的弯曲变形,同时尽可能的避免连接块3占用过多基板1有限的区域。
顶推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顶推柱4,顶推柱4一端与基板1滑动连接,以使得顶推柱4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一定的滑移能力,顶推柱4另一端延伸至壳体2内部后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顶推柱4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能够沿水平方向往复运动。
当患者需要利用本装置进行治疗时,可根据需要调节基板1的正面是平面还是曲面。继续参照图2,若患者待治疗的部位属于较平整的区域,则可以直接将基板1的正面贴合在皮肤上,此时治疗机构与患者皮肤接触,从而利用治疗机构即可进行相应的治疗;继续参照图3,若患者待治疗的部位属于曲面,则可以通过控制驱动装置驱动顶推柱4沿水平方向顶推基板1两侧的边缘位置,此时由于基板1的中部固定,基板1两侧在顶推柱4的作用下同时向内弯曲,使得基板1的正面变为曲面,从而使得基板1上设置的治疗机构能够更好的与患者的皮肤贴合,随后再进行相应的治疗操作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基于顶推柱4与基板1之间是滑动连接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尽可能的增大基板1的弯曲弧度,但不代表基板1可以无限弯曲变形。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通过增设用于改变基板1状态的驱动机构,使得患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够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基板1是平面还是曲面,从而满足患者的多种需求。
继续参照图6,在本实施例中,每个顶推单元的顶推柱4为两个,两个顶推柱4沿基板1的高度方向相对设置,且同一顶推单元的两个顶推柱4分别位于基板1的上下两侧,从而实现利用四个顶推柱4来同时支撑和顶推基板1,使得基板1在变形时更加平稳。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实施时也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每个顶推单元含有的顶推柱4的数量。
同时,为了使得所有的顶推柱4同步运动,从而尽可能的使得基板1各个部位的变形量一致,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同时驱动所有顶推单元的顶推柱4沿水平方向运动。具体的,驱动装置包括双轴电机5以及与顶推单元一一对应的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主锥齿轮6、传动轴7以及与顶推柱4一一对应的齿条8,主锥齿轮6传动连接于双轴电机5的输出轴上,传动轴7上套设有从锥齿轮(图中未示出),主锥齿轮6与从锥齿轮啮合,传动轴7的两端均传动连接有传动齿轮9,传动齿轮9与齿条8相啮合,齿条8滑动设置于壳体2内,顶推柱4远离基板1的一端与齿条8连接。为了提高顶推柱4在运动时的可靠性,顶推柱4在穿过壳体2时与壳体2之间为滑动连接。
通过该设置,当双轴电机5的两个输出轴转动时,能够带动两个传动组件的主锥齿轮6转动,进而通过从锥齿轮、传动轴7、传动齿轮9以及齿条8的配合来带动各个传动组件的齿条8沿水平方向往复运动,从而利用齿条8带动顶推柱4沿水平方向往复运动,结构设计合理,且通过一个双轴电机5来带动所有顶推柱4同步运动,在减小制作成本的基础上,使得资源得到更加合理化的利用。
需要说明的是,当每个顶推单元的顶推柱4的数量增多时,只需要再在相应的传动轴7上设置传动齿轮9,并增设与传动齿轮9配合作用的齿条8即可;此外,对于向双轴电机5供电的电源(图中未示出)可直接设置在壳体2内部,而对于电源具体的设置位置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4,基板1背面设有与顶推柱4一一对应的滑槽10,滑槽10水平设置且其内部设有可自由滑动的滑块11,顶推柱4的端部与滑块11连接,通过将顶推柱4与滑块11连接,即可使得顶推柱4在水平方向上有一定的滑移能力。同时,继续参照图5,滑块11远离基板1的一侧设有球腔,球腔内设有与其适配的球体12,顶推柱4的端部与球体12连接,通过设置球腔和球体12来形成球铰结构,使得基板1在变形过程中,滑块11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来适应基板1的变形,从而更好的利用顶推柱4来顶推基板1发生弯曲变形,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大基板1的弯曲变形能力。
考虑到患者在实际使用本装置进行治疗时,往往需要使得基板1上设置的治疗机构贴合在皮肤上,因此容易导致患者产生较多的汗液,给患者带来不适感。为此,继续参照图4和图8,本实施例的基板1上设有多个散热孔13,多个散热孔13阵列分布于基板1上,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散热孔13能够及时将基板1与患者皮肤之间的热量散发出去,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为了更加清楚的对本实施例淋巴水肿辅助治疗装置中的治疗机构进行说明,下面将对治疗机构的具体结构进行阐述。
继续参照图8和图9,其中,治疗机构包括多个阵列分布于基板1正面的电极贴片14和充气囊15,对应的,壳体2内设有用于控制电极贴片14的脉冲控制装置16以及用于控制充气囊15的加压装置17,电极贴片14与脉冲控制装置16电性连接,而用于连接电极贴片14和脉冲控制装置16的线缆可直接穿过散热孔13和壳体2;同时,充气囊15与电极贴片14交错设置,充气囊15上设有按摩头18,充气囊15通过管路与加压装置17连通,同样的,用于连通充气囊15和加压装置17的管路可直接穿过散热孔13和壳体2。
需要说明的是,电极贴片14和脉冲控制装置16的工作原理可参照现有的低频电脉冲治疗仪或中频电脉冲治疗,从而为患者提供低频或中频的电刺激治疗。
同时,为了方便患者自己或他人拿着本淋巴水肿辅助治疗装置进行治疗,继续参照图1,本装置还包括可调节长度的伸缩杆19,伸缩杆19一端与壳体2的底部连接,伸缩杆19另一端设有供人手拿握的手持部20,手持部20符合人体工学设计,以提高使用者手持本装置时的舒适度。此外,为了便于直接从手持部20上控制脉冲控制装置16以及加压装置17,手持部20上分别设有向脉冲控制装置16以及加压装置17发送指令的按键。
进一步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基板1的内部嵌设有微型振动器21,手持部20上设有向微型振动器21发送指令的按键。考虑到基板1在使用时会变形,因此微型振动器21优选的设置基板1内部的中间区域,该区域在使用时不会变形,进而不会影响微型振动器21正常工作。对于微型振动器21的具体型号在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壳体2内同样还设置有为脉冲控制装置16、加压装置17以及微型振动器21供电的电源(图中未示出),同时为双轴电机5供电的电源以及为脉冲控制装置16、加压装置17、微型振动器21供电的电源单独设置,且都为蓄电池,在壳体2上开设有相应的充电口(图中未示出),从而提高该治疗装置的续航能力。
在实际治疗过程中,患者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采用电刺激治疗还是按摩治疗,若采用电刺激治疗,此时充气囊15未充气,电极贴片14顶面高于按摩头18所在位置,使得电极贴片14与患者皮肤接触,随后通过按动控制脉冲控制装置16的按键,从而通过脉冲控制装置16控制电极贴片14以向患者提供一定频率的电刺激,待治疗完成后关闭脉冲控制装置16即可;若采用按摩治疗,首先通过按动控制加压装置17的按键,从而通过加压装置17向充气囊15供气,此时充气囊15膨胀使得按摩头18高于电极贴片14所在位置,按摩头18与患者皮肤接触,即可实现对患者进行按摩治疗;同时,患者还能够通过按动控制微型振动器21的按键,从而利用微型振动器21带动基板1振动,进而实现带动按摩头18震颤,从而利用按摩头18来震颤患者的皮肤,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同样可以在手持部20上设置用于控制双轴电机5的按键,从而便于使用者直接通过手持部20上设置的相应按键来控制双轴电机5工作。同时,上述伸缩杆19为中空结构,从而便于将各种连接线缆设置在伸缩杆19内部,使得装置整体上更加美观。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的淋巴水肿辅助治疗装置通过设置基板1以及驱动基板1发生变形的驱动机构,使得患者在使用时能够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基板1是平面还是曲面,实用性强;同时,通过将电刺激治疗与按摩治疗相结合,使得患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够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提高治疗效果;此外,本装置整体结构紧凑,配合可伸缩的伸缩杆19,使得本装置更加小巧,便于携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淋巴水肿辅助治疗装置,包括具有弹性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正面设有治疗机构,所述基板背面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壳体、驱动装置以及设于所述基板两侧的顶推单元,所述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基板背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顶推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顶推柱,所述顶推柱一端与所述基板滑动连接,所述顶推柱另一端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水平方向往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淋巴水肿辅助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顶推单元的所述顶推柱为两个,两个所述顶推柱沿所述基板的高度方向相对设置,所述驱动装置同时驱动所有所述顶推单元的所述顶推柱沿水平方向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淋巴水肿辅助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双轴电机以及与所述顶推单元一一对应的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主锥齿轮、传动轴以及与所述顶推柱一一对应的齿条,所述主锥齿轮传动连接于所述双轴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传动轴上套设有从锥齿轮,所述主锥齿轮与所述从锥齿轮啮合,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均传动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齿条相啮合,所述齿条滑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顶推柱远离所述基板的一端与所述齿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淋巴水肿辅助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背面设有与所述顶推柱一一对应的滑槽,所述滑槽水平设置且其内部设有滑块,所述顶推柱的端部与所述滑块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淋巴水肿辅助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设有球腔,所述球腔内设有与其适配的球体,所述顶推柱的端部与所述球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淋巴水肿辅助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设有多个散热孔,多个所述散热孔阵列分布于所述基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淋巴水肿辅助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机构包括多个电极贴片,多个所述电极贴片阵列分布于所述基板正面,所述壳体内设有脉冲控制装置,所述电极贴片与所述脉冲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淋巴水肿辅助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伸缩杆另一端设有手持部,所述手持部符合人体工学设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淋巴水肿辅助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机构还包括多个阵列分布于所述基板正面的充气囊,所述充气囊与所述电极贴片交错设置,所述充气囊上设有按摩头,所述壳体内设有加压装置,所述充气囊通过管路与所述加压装置连通,所述手持部上分别设有向所述脉冲控制装置以及所述加压装置发送指令的按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淋巴水肿辅助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内部嵌设有微型振动器,所述手持部上设有向所述微型振动器发送指令的按键。
CN202122022211.3U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淋巴水肿辅助治疗装置 Active CN2159618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22211.3U CN215961803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淋巴水肿辅助治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22211.3U CN215961803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淋巴水肿辅助治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61803U true CN215961803U (zh) 2022-03-08

Family

ID=80579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22211.3U Active CN215961803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淋巴水肿辅助治疗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618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91061U (zh) 手部按摩器
CN108743204A (zh) 一种具有康复治疗和预防保健功能的按摩床
CN210355327U (zh) 一种遥控电子按摩器
CN215961803U (zh) 一种淋巴水肿辅助治疗装置
CN110893142A (zh) 一种眼部美眼仪
CN211610679U (zh) 一种减震平稳的筋膜枪
CN113577558A (zh) 一种淋巴水肿辅助治疗装置
CN111110551B (zh) 一种中医护理用穴位点压装置
CN211356611U (zh) 一种具有固定功能的颈部按摩装置
CN211326706U (zh) 一种智能眼部按摩仪
CN211188144U (zh) 一种多功能按摩床垫
CN110051521B (zh) 内循环式肩颈部按摩器
CN216629122U (zh) 一种具有腰部按摩功能的理疗机器人
CN110917001B (zh) 一种医疗按摩康复器
CN213608086U (zh) 一种乳腺疾病按摩理疗装置
CN211911915U (zh) 一种理疗牵引器
CN219836048U (zh) 腿部脉冲按摩装置
CN215385785U (zh) 一种涵盖单个阵子振动和热敷功能的新型按摩头
CN220459585U (zh) 一种术后恢复用按摩电子灸治疗设备
CN213642006U (zh) 一种冷热超声波美容仪
CN214259940U (zh) 一种气囊型按摩仪
CN215274425U (zh) 一种颈椎按摩器
CN219847303U (zh) 一种颈部按摩器
CN219896356U (zh) 一种结缔组织分段刺激设备
CN212940496U (zh) 一种按摩腰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