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61379U - 具有负压抽吸回液标识的胸腔穿刺套装 - Google Patents

具有负压抽吸回液标识的胸腔穿刺套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61379U
CN215961379U CN202121281013.2U CN202121281013U CN215961379U CN 215961379 U CN215961379 U CN 215961379U CN 202121281013 U CN202121281013 U CN 202121281013U CN 215961379 U CN215961379 U CN 2159613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pressure
suction
sleeve
puncture needle
pun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8101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瑞东
韩新巍
赵传林
王勇胜
李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128101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613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613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613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具有负压抽吸回液标识的胸腔穿刺套装,包括用于穿刺的刺破机构和用于传输的导管以及用于提供负压吸力的负压机构,所述刺破机构上端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上端连接有负压机构,所述刺破机构上另一侧连接有负压引流管,所述负压引流管上连接有负压引流袋。本实用新型在本方案中,负压按压球为透明的硅胶材质,当刺入到位时,可明显清晰的看到回液或回血,由此可以确定穿刺针是否穿刺到合适深度,利用负压机构结构,能够利用透明材质的第一负压按压球或采集管进行积液的观测,从而提高抽吸效率,在对病人积液进行抽吸过程中,可以移除穿刺针及穿刺针座,通过套管将积液引流,可以降低穿刺针存在的风险,增加安全性。

Description

具有负压抽吸回液标识的胸腔穿刺套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具有负压抽吸回液标识的胸腔穿刺套装。
背景技术
胸腔积液(pleuraleffusion)是以胸膜腔内病理性液体积聚为特征的一种常见临床症候。胸膜腔为脏层和壁层胸膜之间的一个潜在间隙,正常人胸膜腔内有5~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润滑作用,胸膜腔内每天有500~1000ml的液体形成与吸收,任何原因导致胸膜腔内液体产生增多或吸收减少,即可产生胸腔积液。
对于有胸腔积液的患者,医护人员需要对其实施胸腔穿刺积液负压抽吸。现有治疗方案的常用操作步骤为选好穿刺部位后,嘱患者摆好合适的体位,一般选择坐位。然后进行穿刺点消毒、铺无菌巾、麻醉,麻醉成功后,沿穿刺点置入穿刺针,边进针边回抽,当针尖突破壁层胸膜时即可抽出液体,这时固定穿刺针,外接注射器反复抽吸。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上述治疗方案具有以下缺陷:
1、穿刺针在胸腔穿刺操作,穿刺针穿透组织进入胸腔内部后,穿刺针在胸腔内进入时无阻隔,操作医生手持穿刺针手感为无阻力的落空感,导致操作医生难以通过穿刺针前进时的手感本身判定是否到达积液处,导致很难准确快速找寻积液位置。
2、现有胸腔穿刺引流多采用注射器进行负压抽吸引流,注射器容积小,每抽吸一次后都需要排出后重新连接记性负压抽吸,无法做到连续抽吸效果,操作十分不便,需要耗费大量时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具有负压抽吸回液标识的胸腔穿刺套装。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具有负压抽吸回液标识的胸腔穿刺套装,包括用于穿刺的刺破机构和用于传输的导管以及用于提供负压吸力的负压机构,所述刺破机构上端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上端连接有负压机构,所述刺破机构上另一侧连接有负压引流管,所述负压引流管上连接有负压引流袋。
优选的:所述刺破机构包括第一穿刺针、第一三通接头、第一密封帽,所述第一穿刺针上端连接有所述第一三通接头,所述第一三通接头一端连接所述导管,所述第一三通接头另一出口设置有所述第一密封帽,当所述第一密封帽打开时,所述第一三通接头连接所述负压引流管,所述负压引流管另一端连接所述负压引流袋;
所述负压机构包括抽吸中转座、正压端口、第一负压按压球,所述抽吸中转座侧面设置有所述正压端口,所述正压端口外侧成型有档位台阶,所述正压端口一端位于所述档位台阶内侧设置有第一单向瓣膜,所述第一单向瓣膜一端设置有固定压圈,所述固定压圈外侧设置有压盖,所述抽吸中转座下端成型有负压端口,所述负压端口外部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和所述负压端口之间设置有第二单向瓣膜,所述正压端口上端连接有所述第一负压按压球或负压按压帽。
如此设置,所述负压按压帽、所述负压按压帽提供负压,从而利用负压进行抽吸以及利用导管进行观测,而所述抽吸中转座提供气流和压力转换。
优选的:所述刺破机构包括套管、四通接头、第二穿刺针、针座,所述套管上端连接所述四通接头,所述四通接头一端通过所述导管连接所述负压机构,所述四通接头另一端通过所述负压引流管连接所述负压引流袋,所述四通接头中部端口连接有所述第二穿刺针,所述第二穿刺针上设置有所述针座,所述第二穿刺针下端位于所述套管内部设置有针芯;
所述负压机构包括第二负压按压球、旋盖套、抽吸连接头、排液口,所述旋盖套下端通过抽吸连接头连接所述导管,所述旋盖套内侧连接有旋盖座,所述旋盖座上端连接有所述第二负压按压球,所述抽吸连接头一侧位于所述旋盖座上设置有所述排液口,所述排液口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帽.所述抽吸连接头另一端且位于所述旋盖座内部设置有单向鸭嘴阀。
如此设置,所述第二负压按压球提供负压,所述单向鸭嘴阀提供气流和压力转换,从而保证抽吸效果。
优选的:所述刺破机构包括第三穿刺针、第二三通接头、三通密封帽,所述第三穿刺针上端连接有所述第二三通接头,所述第二三通接头上端第一出口通过所述导管连接所述负压机构,所述第二三通接头上端第二出口连接有所述三通密封帽;
所述负压机构包括套筒、采集管、刺破针、弹簧,所述套筒内侧设置有所述采集管,所述套筒位于所述采集管顶部设置有行程限位挡台,所述行程限位挡台位于所述采集管一侧设置有采集管橡胶帽,所述采集管橡胶帽中心位置设置有所述刺破针,所述采集管橡胶帽和所述套筒之间设置有所述弹簧。
如此设置,所述采集管用于提供负压和观测,从而保证积液的采集。
优选的:所述第一负压按压球通过胶粘连接所述抽吸中转座。
如此设置,通过胶粘保证连接密封性。
优选的:所述抽吸中转座、正压端口、负压端口一体成型。
如此设置,一体成型保证了密封性。
优选的:所述旋盖座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旋盖套。
如此设置,通过螺纹连接安装方便,连接紧密。
优选的:所述抽吸连接头、所述排液口一体成型于所述旋盖座。
如此设置,保证了整体的完整性。
优选的:所述采集管滑动连接所述套筒。
如此设置,方便安装所述采集管。
优选的:所述采集管橡胶帽过盈配合所述套筒,所述行程限位挡台一体成型于所述套筒。
如此设置,利用所述采集管橡胶帽保证了所述采集管与所述套筒之间的连接紧密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在本方案中,负压按压球为透明的硅胶材质,当刺入到位时,可明显清晰的看到回液或回血,由此可以确定穿刺针是否穿刺到合适深度;
2、利用负压机构结构,能够利用透明材质的第一负压按压球或采集管进行积液的观测,从而提高抽吸效率;
3、在对病人积液进行抽吸过程中,可以移除穿刺针及穿刺针座,通过套管将积液引流,可以降低穿刺针存在的风险,增加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负压抽吸回液标识的胸腔穿刺套装的实施例1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负压抽吸回液标识的胸腔穿刺套装的实施例1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负压抽吸回液标识的胸腔穿刺套装的实施例1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负压抽吸回液标识的胸腔穿刺套装的实施例1抽吸中转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负压抽吸回液标识的胸腔穿刺套装的实施例1第一负压按压球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负压抽吸回液标识的胸腔穿刺套装的实施例1第一单向瓣膜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负压抽吸回液标识的胸腔穿刺套装的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负压抽吸回液标识的胸腔穿刺套装的实施例2针芯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负压抽吸回液标识的胸腔穿刺套装的实施例2第二负压按压球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负压抽吸回液标识的胸腔穿刺套装的实施例2旋盖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负压抽吸回液标识的胸腔穿刺套装的实施例2单向鸭嘴阀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负压抽吸回液标识的胸腔穿刺套装的实施例2抽吸连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负压抽吸回液标识的胸腔穿刺套装的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负压抽吸回液标识的胸腔穿刺套装的实施例3采集管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负压抽吸回液标识的胸腔穿刺套装的实施例3采集管橡胶帽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负压抽吸回液标识的胸腔穿刺套装的实施例3行程限位挡台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刺破机构;2、导管;3、负压机构;4、负压引流管;5、负压引流袋;111、第一穿刺针;112、第一三通接头;113、第一密封帽;311、抽吸中转座;312、正压端口;313、第一负压按压球;314、负压按压帽;315、负压端口;316、第一单向瓣膜;317、固定压圈;318、压盖;319、档位台阶;3110、第二单向瓣膜;3111、连接头;121、套管;122、四通接头;123、第二穿刺针;124、针座;125、针芯;321、第二负压按压球;322、旋盖套;323、抽吸连接头;324、排液口;325、旋盖座;326、第二密封帽;327、单向鸭嘴阀;131、第三穿刺针;132、第二三通接头;133、三通密封帽;331、套筒;332、采集管;333、刺破针;334、弹簧;335、采集管橡胶帽;336、行程限位挡台。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6所示,具有负压抽吸回液标识的胸腔穿刺套装,包括用于穿刺的刺破机构1和用于传输的导管2以及用于提供负压吸力的负压机构3,刺破机构1上端连接有导管2,导管2上端连接有负压机构3,刺破机构1上另一侧连接有负压引流管4,负压引流管4上连接有负压引流袋5。
优选的:刺破机构1包括第一穿刺针111、第一三通接头112、第一密封帽113,第一穿刺针111上端连接有第一三通接头112,第一三通接头112一端连接导管2,第一三通接头112另一出口设置有第一密封帽113,当第一密封帽113打开时,第一三通接头112连接负压引流管4,负压引流管4另一端连接负压引流袋5;
负压机构3包括抽吸中转座311、正压端口312、第一负压按压球313,抽吸中转座311侧面设置有正压端口312,正压端口312外侧成型有档位台阶319,正压端口312一端位于档位台阶319内侧设置有第一单向瓣膜316,第一单向瓣膜316一端设置有固定压圈317,固定压圈317外侧设置有压盖318,抽吸中转座311下端成型有负压端口315,负压端口315外部设置有连接头3111,连接头3111和负压端口315之间设置有第二单向瓣膜3110,正压端口312上端连接有第一负压按压球313或负压按压帽314,负压按压帽314、负压按压帽314提供负压,从而利用负压进行抽吸以及利用导管2进行观测,而抽吸中转座311提供气流和压力转换;第一负压按压球313通过胶粘连接抽吸中转座311,通过胶粘保证连接密封性,抽吸中转座311、正压端口312、负压端口315一体成型,一体成型保证了密封性。
工作原理:第一负压按压球313为空心球型,大小能够便于手握,具体为具有弹性特性的硅胶材质,在操作人员按压后松手可以快速回弹,恢复原状。第一负压按压球313材质透明,当操作人员挤压负压按压球时,若有回液或回血时,能清晰的看到第一负压按压球313内的状态,可以判断为病人进行穿刺时,第一穿刺针111是否插对位置及所插位置处是否第一穿刺针111是否达到积液层。提供负压还有另一种形状,称为负压按压帽314,负压按压帽314为空心折叠层状圆柱型,沿轴向具有一定长度,其材质也为弹性复位材质,材质透明。操作人员对负压按压帽314进行按压时,其环周壁上环周折叠层受力会叠压收缩,负压按压帽314长度会缩短。停止按压后,负压按压帽314可快速回弹恢复原状。第一负压按压球313下端为空心圆柱型结构,其下端连接抽吸中转座311,抽吸中转座311与第一负压按压球313紧密固定在一起。抽吸中转座311为侧面有圆柱型开口的圆柱型结构,类似一个T型直角三通结构。抽吸中转座311上端为空心圆柱型,其内径与第一负压按压球313下端圆柱外径相同,可以保证第一负压按压球313和抽吸中转座311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抽吸中转座311侧面开有一圆形通孔,成为正压端口312。正压端口312处设置有档位台阶319,此结构与台阶孔结构相似,此位置处内侧通孔直径较外侧通孔直径小,在这两个直径不同的通孔连接处形成一个台阶结构。在此台阶上安装有第一单向瓣膜316,第一单向瓣膜316为圆形片状薄膜,有瓣膜片、瓣膜圈和连接瓣三结构。瓣膜圈外径小于档位台阶319台阶处较大通孔直径,瓣膜圈内径大于档位台阶319台阶处较小通孔直径。固定压圈317将第一单向瓣膜316的瓣膜圈压紧在档位台阶319台阶端面结构上,同时由于台阶结构对瓣膜片的阻挡,因此第一单向瓣膜316只能朝向抽吸中转座311外部张开,而不能向抽吸中转座311内部张开,从而使第一单向瓣膜316起到使空气从抽吸中转座311内部向外部流通,而不能使空气从抽吸中转座311外部流向内部的单向导向作用,即实现第一单向瓣膜316的单向流通作用。固定压圈317为环形,其外径与正压端口312的档位台阶319台阶处较大通孔直径相同,其内径比此处较小通孔直径略大,可以保证将第一单向瓣膜316的周围压紧固定在档位台阶319台阶端面上。在固定压圈317外侧安装有压盖318,压盖318为圆形,其直径与外侧通孔直径相近。其中心处有一圆形通孔,保证空气从抽吸中转座311内部到外部的流通。在抽吸中转座311下部设置有环形凸起,其环形直径比抽吸中转座311整体圆柱型直径小,此结构为负压端口315。此第二单向瓣膜3110也为圆形,其直径与负压端口315外径相同。连接头3111将此第二单向瓣膜3110压紧在负压端口315上。连接头3111为台阶空心圆柱型。连接头3111上部通孔直径大,下部通孔直径小,连接头3111壁厚均匀。连接头3111上部通孔与下部通孔连接处形成一个台阶,称为台阶端面结构。连接头3111上部通孔直径与正压端口312处外径相同,可以保证连接头3111与负压端口315紧密固定在一起。连接头3111的台阶端面结构与负压端口315的端面将第二单向瓣膜3110的瓣膜圈结构挤压固定,从而实现将第二单向瓣膜3110上下部之间的台阶上。连接头3111下部内径小于第二单向瓣膜3110,这样从而限制了第二单向瓣膜3110接头下部张开,瓣膜片只能从连接头下部朝连接头上部打开,即阻止了空气从抽吸中转座311抽吸中转座外部,空气只能从抽吸中转座311抽吸中转座内部,从而实现第二单向瓣膜3110功能。连接头3111下端固定有导管2,为空心管状。管内径与连接头3111下部外径相同,可以保证导管2固定在连接头3111上。导管2另一端连接为Y型第一三通接头112。此第一三通接头112的竖直段两端,上端连接为导管2,下端连接为第一穿刺针111,第一穿刺针111较细且长,第一穿刺针111为金属材质,不易弯折。第一三通接头112的侧向副接头连接为负压引流管4,负压机构3与第一三通接头112之间通过引流接头相连。负压引流管4另一端连接为负压引流袋5,负压引流袋5初始状态为负压状态,用来储存穿刺抽吸的积液或血液。
当需要对病人进行穿刺时,操作人员将穿刺针插入病人的指定区域,按压第一负压按压球313,此时操作人员可以观察是否有回血或者回液来判断第一穿刺针111插入的深浅。当第一穿刺针111未达到积液部分时,按压第一负压按压球313,病人体内的气体经过负压端口315处的第二单向瓣膜3110进入抽吸中转座311,再经由正压端口312出去,观察不到回液或回血。当第一穿刺针111达到积液部分时,按压第一负压按压球313,病人体内的积液或血压就会有一部分向上进入到第一负压按压球313,操作人员可以直观的看到,由此来判定第一穿刺针111插入深浅合适。此时,操作人员可以持续按压第一负压按压球313,将病人体内的积液通过第一穿刺针111经过第一三通接头112,经过负压引流管4,进入负压引流袋5,从而完成对积液的抽吸。
实施例2
如图7-图12所示,具有负压抽吸回液标识的胸腔穿刺套装,包括用于穿刺的刺破机构1和用于传输的导管2以及用于提供负压吸力的负压机构3,刺破机构1上端连接有导管2,导管2上端连接有负压机构3,刺破机构1上另一侧连接有负压引流管4,负压引流管4上连接有负压引流袋5。
优选的:刺破机构1包括套管121、四通接头122、第二穿刺针123、针座124,套管121上端连接四通接头122,四通接头122一端通过导管2连接负压机构3,四通接头122另一端通过负压引流管4连接负压引流袋5,四通接头122中部端口连接有第二穿刺针123,第二穿刺针123上设置有针座124,第二穿刺针123下端位于套管121内部设置有针芯125;
负压机构3包括第二负压按压球321、旋盖套322、抽吸连接头323、排液口324,旋盖套322下端通过抽吸连接头323连接导管2,旋盖套322内侧连接有旋盖座325,旋盖座325上端连接有第二负压按压球321,抽吸连接头323一侧位于旋盖座325上设置有排液口324,排液口324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帽326.抽吸连接头323另一端且位于旋盖座325内部设置有单向鸭嘴阀327,第二负压按压球321提供负压,单向鸭嘴阀327提供气流和压力转换,从而保证抽吸效果;旋盖座325通过螺纹连接旋盖套322,通过螺纹连接安装方便,连接紧密;抽吸连接头323、排液口324一体成型于旋盖座325,保证了整体的完整性。
工作原理:第二负压按压球321为椭球型,便于手握,其材质同样为具有弹性特性的硅胶材质,在操作人员按压后松手可以快速回弹,恢复原状,第二负压按压球321材质透明,第二负压按压球321端口处通过旋盖座325和旋盖套322相互旋合对端口处第二负压按压球321壁挤压固定,旋盖座325呈带有边沿的桶型,旋盖座325外径略小于第二负压按压球321底部通孔直径,在远离桶底的一端,设置有边沿,其边沿处最大外径略小于第二负压按压球321底部内径,在旋盖座325圆周壁处设置有螺纹,在桶底内侧处设置有单向鸭嘴阀327,单向鸭嘴阀327一端为圆柱型,一端为有倾角的扁平状,形似鸭嘴,单项鸭嘴阀内部为空心,壁厚均匀,在鸭嘴端的端面有一条缝状的出口,鸭嘴阀的长度比旋盖座325内部净高度略小,单向鸭嘴阀327具有单向流通作用,气体或液体只能从单向鸭嘴阀327圆柱端流向鸭嘴端,而不能从鸭嘴端流向圆柱端,在旋盖座325底部与单项鸭嘴阀相对的位置处,设置有抽吸连接头323,抽吸连接头323为圆台型,内部为空心,壁厚均匀,外形有一定的锥度,抽吸连接头323与单向鸭嘴阀327连通,保证了负压连接头单向负压抽吸,而不能向外排液,在旋盖座325的底端设置有排液口324,排液口324为空心圆柱型,凸出旋盖座325底部外侧,在排液口324附近,在旋盖座325底部外部外侧设置有密封帽连接杆,密封帽连接杆为圆柱型杆,其一端固定在旋盖座325底部,另一端带有圆形边沿,边沿外径大于连接杆主体直径,在排液口324上还设置有第二密封帽326,第二密封帽326为圆柱型,其一端设置有圆形倒角,第二密封帽326直径与排液口324内径形同,可以保证第二密封帽326能将排液口324密封严密,第二密封帽326另一端设置有环状挡片,环状挡片可以旋压在密封帽连接杆下,由此可以固定住第二密封帽326,使第二密封帽326不易轻易脱离排液口324,与旋盖座325配合的为旋盖套322,旋盖套322为一端带有喇叭形裙边结构的空心圆柱型,其圆柱套圆周内侧壁设置有螺纹,其螺纹规格与旋盖座325上外螺纹规格相同,旋盖套322上喇叭边锥度与第二负压按压球321靠近底部部分锥度相同,可以保证旋盖套322能够将第二负压按压球321挤压固定牢固,与抽吸连接管固定的为负压引流管4,负压引流管4为圆柱型空心管,负压引流管4另一端连接的为四通接头122,四通接头122中间上部的接头可以连接穿刺针123及其针座124,在四通接头122中间下部的接头连接为管套121,四通接头122最右侧的接头用来连接负压引流袋5,用来引流抽吸积液,当第二负压按压球321内部显示积液回液时,打开四通接头122右侧接头的密封,将右侧接头通过负压引流管4连接负压引流袋5,用来对积液进行引流,穿刺针123与方案一中穿刺针123相同,
当需要对病人进行穿刺时,将穿刺针123连带管套121插入病人的指定位置,按压第二负压按压球321,此时操作人员可以观察是否有回血或者回液来判断穿刺针123插入的深浅,插入深浅合适,抽吸积液时,持续按压第二负压按压球321,此时由于单向鸭嘴阀327的作用,积液只能沿着负压引流管4进入第二负压按压球321内部,再进入至旋盖座325中,积液不能反向流通,当第二负压按压球321内部显示积液回液时,打开四通接头122右侧接头的密封,将右侧接头通过负压引流管4连接负压引流袋5,用来对积液进行引流,需要移出第二负压按压球321内的积液时,可以移出第二密封帽326,打开排液口324排出积液。
实施例3
如图13-图16所示,具有负压抽吸回液标识的胸腔穿刺套装,包括用于穿刺的刺破机构1和用于传输的导管2以及用于提供负压吸力的负压机构3,刺破机构1上端连接有导管2,导管2上端连接有负压机构3,刺破机构1上另一侧连接有负压引流管4,负压引流管4上连接有负压引流袋5。
优选的:刺破机构1包括第三穿刺针131、第二三通接头132、三通密封帽133,第三穿刺针131上端连接有第二三通接头132,第二三通接头132上端第一出口通过导管2连接负压机构3,第二三通接头132上端第二出口连接有三通密封帽133;
负压机构3包括套筒331、采集管332、刺破针333、弹簧334,套筒331内侧设置有采集管332,套筒331位于采集管332顶部设置有行程限位挡台336,行程限位挡台336位于采集管332一侧设置有采集管橡胶帽335,采集管橡胶帽335中心位置设置有刺破针333,采集管橡胶帽335和套筒331之间设置有弹簧334,采集管332用于提供负压和观测,从而保证积液的采集;采集管332滑动连接套筒331,方便安装采集管332;采集管橡胶帽335过盈配合套筒331,行程限位挡台336一体成型于套筒331,利用采集管橡胶帽335保证了采集管332与套筒331之间的连接紧密性。
工作原理:采集管332为一端开头一端封闭的圆筒形,采集管332内部均匀,封闭端设置有圆弧倒角,采集管332为负压采集管332,整体透明,开口端由采集管橡胶帽335封堵,采集管橡胶帽335也呈一端开口一端密封的圆筒形,其外径与采集管332内径相同,可以保证将采集管332密封严实,采集管橡胶帽335壁厚稍厚,采集管橡胶帽335开口端外侧设置有边沿,边沿的外径与采集管332外径相同,边沿的设置可以保证采集管橡胶帽335不会进入采集管332内,套筒331为空心圆柱型,套筒331内径比采集管332外径略大,套筒331底部设置有弹簧334,弹簧334位于套筒331底部中心位置处,在套筒331底部靠上位置处,设置有行程限位挡台336,行程限位挡台336为环形台阶型,台阶处直径比采集管332端盖外径略大,且台阶处设置有倒角,可以保证采集管332进入套筒331时正好进入这个台阶内,行程限位挡台336起到导向导向定位作用,套筒331开口端设置有边沿,方便操作人员用手握持,在套筒331底部中心处设置有刺破针333,刺破针333高度高于行程限位挡台336一端距离,保证刺破针333能够顺利刺破采集管橡胶帽335,套筒331底部设置有引流口,引流口为锥形凸起,壁厚均匀,套筒331底部的刺破针333将引流口与套筒331内部连通,负压引流管4与引流口相连,负压引流管4与引流口固定端处也为锥形,其锥度与引流口处锥度相同,第二三通接头132、第三穿刺针131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第二三通接头132最右侧连接的为负压引流袋5,当采集管332内部显示积液回液时,打开第二三通接头132右侧接头的密封,将右侧接头通过负压引流管4连接负压引流袋5,用来对积液进行引流。
当需要对病人积液进行引流时,将第三穿刺针131插入患者的指定区域,将采集管332压入套筒331,采集管332橡胶塞与刺破针333接触被刺破,采集管332在向下压的过程中,由于有行程限位挡台336的作用,采集管332不能一直下压,起到行程限位保护的作用,而且在向下压的过程汇中,套筒331内的弹簧334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病人体内积液在采集管332内负压作用下通过负压引流管4、刺破针333引流至采集管332内,当第三穿刺针131达到积液位置,就能看到积液回流至采集管332,此时打开第二三通接头132最右侧的接头密封,将右侧接头通过负压引流管4连接负压引流袋5,用来对积液进行引流,实现对病人积液的抽吸引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Claims (10)

1.具有负压抽吸回液标识的胸腔穿刺套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穿刺的刺破机构(1)和用于传输的导管(2)以及用于提供负压吸力的负压机构(3),所述刺破机构(1)上端连接有导管(2),所述导管(2)上端连接有负压机构(3),所述刺破机构(1)上另一侧连接有负压引流管(4),所述负压引流管(4)上连接有负压引流袋(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负压抽吸回液标识的胸腔穿刺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刺破机构(1)包括第一穿刺针(111)、第一三通接头(112)、第一密封帽(113),所述第一穿刺针(111)上端连接有所述第一三通接头(112),所述第一三通接头(112)一端连接所述导管(2),所述第一三通接头(112)另一出口设置有所述第一密封帽(113),当所述第一密封帽(113)打开时,所述第一三通接头(112)连接所述负压引流管(4),所述负压引流管(4)另一端连接所述负压引流袋(5);
所述负压机构(3)包括抽吸中转座(311)、正压端口(312)、第一负压按压球(313),所述抽吸中转座(311)侧面设置有所述正压端口(312),所述正压端口(312)外侧成型有档位台阶(319),所述正压端口(312)一端位于所述档位台阶(319)内侧设置有第一单向瓣膜(316),所述第一单向瓣膜(316)一端设置有固定压圈(317),所述固定压圈(317)外侧设置有压盖(318),所述抽吸中转座(311)下端成型有负压端口(315),所述负压端口(315)外部设置有连接头(3111),所述连接头(3111)和所述负压端口(315)之间设置有第二单向瓣膜(3110),所述正压端口(312)上端连接有所述第一负压按压球(313)或负压按压帽(3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负压抽吸回液标识的胸腔穿刺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刺破机构(1)包括套管(121)、四通接头(122)、第二穿刺针(123)、针座(124),所述套管(121)上端连接所述四通接头(122),所述四通接头(122)一端通过所述导管(2)连接所述负压机构(3),所述四通接头(122)另一端通过所述负压引流管(4)连接所述负压引流袋(5),所述四通接头(122)中部端口连接有所述第二穿刺针(123),所述第二穿刺针(123)上设置有所述针座(124),所述第二穿刺针(123)下端位于所述套管(121)内部设置有针芯(125);
所述负压机构(3)包括第二负压按压球(321)、旋盖套(322)、抽吸连接头(323)、排液口(324),所述旋盖套(322)下端通过抽吸连接头(323)连接所述导管(2),所述旋盖套(322)内侧连接有旋盖座(325),所述旋盖座(325)上端连接有所述第二负压按压球(321),所述抽吸连接头(323)一侧位于所述旋盖座(325)上设置有所述排液口(324),所述排液口(324)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帽(326),所述抽吸连接头(323)另一端且位于所述旋盖座(325)内部设置有单向鸭嘴阀(32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负压抽吸回液标识的胸腔穿刺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刺破机构(1)包括第三穿刺针(131)、第二三通接头(132)、三通密封帽(133),所述第三穿刺针(131)上端连接有所述第二三通接头(132),所述第二三通接头(132)上端第一出口通过所述导管(2)连接所述负压机构(3),所述第二三通接头(132)上端第二出口连接有所述三通密封帽(133);
所述负压机构(3)包括套筒(331)、采集管(332)、刺破针(333)、弹簧(334),所述套筒(331)内侧设置有所述采集管(332),所述套筒(331)位于所述采集管(332)顶部设置有行程限位挡台(336),所述行程限位挡台(336)位于所述采集管(332)一侧设置有采集管橡胶帽(335),所述采集管橡胶帽(335)中心位置设置有所述刺破针(333),所述采集管橡胶帽(335)和所述套筒(331)之间设置有所述弹簧(334)。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负压抽吸回液标识的胸腔穿刺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压按压球(313)通过胶粘连接所述抽吸中转座(31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负压抽吸回液标识的胸腔穿刺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中转座(311)、正压端口(312)、负压端口(315)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负压抽吸回液标识的胸腔穿刺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盖座(325)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旋盖套(322)。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负压抽吸回液标识的胸腔穿刺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连接头(323)、所述排液口(324)一体成型于所述旋盖座(325)。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负压抽吸回液标识的胸腔穿刺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管(332)滑动连接所述套筒(331)。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负压抽吸回液标识的胸腔穿刺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管橡胶帽(335)过盈配合所述套筒(331),所述行程限位挡台(336)一体成型于所述套筒(331)。
CN202121281013.2U 2021-06-09 2021-06-09 具有负压抽吸回液标识的胸腔穿刺套装 Active CN2159613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81013.2U CN215961379U (zh) 2021-06-09 2021-06-09 具有负压抽吸回液标识的胸腔穿刺套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81013.2U CN215961379U (zh) 2021-06-09 2021-06-09 具有负压抽吸回液标识的胸腔穿刺套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61379U true CN215961379U (zh) 2022-03-08

Family

ID=80513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81013.2U Active CN215961379U (zh) 2021-06-09 2021-06-09 具有负压抽吸回液标识的胸腔穿刺套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613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951883U (zh) 一种脑外科手术用引流装置
CN215961379U (zh) 具有负压抽吸回液标识的胸腔穿刺套装
CN219480112U (zh) 一种动脉采血器
CN208958893U (zh) 一次性可冲洗引流袋
CN205107705U (zh) 可视回血防逆流双向采血针
CN209900201U (zh) 一种手术室护理用胸外科积液引流装置
CN209966518U (zh) 一种新型胸腔穿刺引流针
CN208799237U (zh) 一种无空腔采血针
CN209933787U (zh) 一种具有润滑功能的开塞露
CN209827713U (zh) 一种可冲洗及持续负压吸引的四腔引流管装置
CN210963257U (zh) 一种麻醉苏醒室用的导尿引流真空瓶
CN213665636U (zh) 一种心血管内科用介入穿刺引流装置
CN109893692B (zh) 一种可调节定位肝胆引流装置
CN213789170U (zh) 一种可收集痰量的吸痰管组件
CN213432464U (zh) 一种新型吸痰管
CN213098192U (zh) 一种心内科用心包穿刺抽液装置
CN215424969U (zh) 一种心血管内科穿刺针
CN209951882U (zh) 一种带旋转接头的引流袋
CN215938460U (zh) 羊水或脐血自动负压抽吸器
CN213852280U (zh) 一种腔镜手术用腹水收集装置
CN219185478U (zh) 一种防渗透引流管
CN214911131U (zh) 一种胸腹腔穿刺引流装置
CN209500359U (zh) 一种胸腹腔穿刺引流器
CN211658852U (zh) 胸腹腔负压穿刺引流系统
CN217041064U (zh) 防脱落胸腔闭式引流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