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56625U - 蓝牙耳机盒子 - Google Patents

蓝牙耳机盒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56625U
CN215956625U CN202122678533.3U CN202122678533U CN215956625U CN 215956625 U CN215956625 U CN 215956625U CN 202122678533 U CN202122678533 U CN 202122678533U CN 215956625 U CN215956625 U CN 2159566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plate
plate body
bluetooth headset
mounting
spa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7853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欣
周晓江
倪佳琪
陆婷燕
李若怡
闫乔鑫
李雨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267853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566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566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566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蓝牙耳机盒子,包括壳体,壳体内部用于收纳蓝牙耳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连接部和安装板,连接部固定在壳体上,安装板可拆卸连接在连接部上,安装板设有槽口,当听音结束后,可将安装板从连接部上拆出,再将有线耳机的线有序地绕在安装板的槽口中,进行临时存放。既能对无线蓝牙耳机进行存放,又能对有线耳机有序地临时存放,避免有线耳机的线缠在一起,方便下次使用,同时可避免有线耳机存放不当而丢失的情况。

Description

蓝牙耳机盒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蓝牙耳机盒子。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科技也在不断地创新,电子设备也在广泛的使用。蓝牙耳机就是将蓝牙技术应用在免持耳机上,让使用者可以免除恼人电线的牵绊,自在地以各种方式轻松通话,使听音、通话更便捷,蓝牙耳机的体积和重量在不断变小。
在现有技术中,采用蓝牙耳机盒对蓝牙耳机进行收纳,当蓝牙耳机没电时,将蓝牙耳机存放在蓝牙耳机盒中,进行充电,此时使用者会使用有线耳机来代替蓝牙耳机,当听音结束后,使用者直接将有线耳机临时存放在桌上,易导致有线耳机的线缠在一起,不便于下次使用,而且还易导致有线耳机存放不当而丢失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蓝牙耳机盒子,既能对无线蓝牙耳机进行存放,又能对有线耳机有序地临时存放,避免有线耳机的线缠在一起,方便下次使用,同时可避免有线耳机存放不当而丢失的情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蓝牙耳机盒子,包括壳体,壳体内部用于收纳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部和安装板,连接部固定在壳体上,安装板可拆卸连接在连接部上,安装板设有槽口,当安装板从连接部上拆出时,安装板的槽口用于有线耳机的线的缠绕。
当听音结束后,可将安装板从连接部上拆出,再将有线耳机的线有序地绕在安装板的槽口中,进行临时存放。既能对无线蓝牙耳机进行存放,又能对有线耳机有序地临时存放,避免有线耳机的线缠在一起,方便下次使用,同时可避免有线耳机存放不当而丢失的情况。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对安装板具体设计:安装板包括两块安装板体和连接板体,连接板体设于两块安装板体之间,连接板体保持竖直状态,两块安装板体保持倾斜状态,同时对称固定连接在连接板体上,槽口设于安装板体上,连接部设有两个对称的倾斜面,倾斜面和安装板体具有相同倾斜度,安装板体贴附在倾斜面上,使得安装板支撑在连接部上,同时处于上方的安装板倾斜设置,可将手机支撑在上方的安装板上,可充当手机支架进行使用,便于使用手机,而且使得安装板拱起,能和连接部之间形成空腔,便于安装板和连接部之间的连接结构的设置。
进一步,处于下方的安装板体设有限位块,限位块设有限位槽,连接部设有限位条,当安装板安装在连接部上时,限位条嵌入到限位槽中,实现安装板可拆卸连接在连接部上。
进一步,限位槽倾斜设置,限位槽和安装板体具有相同倾斜度,限位条倾斜设置,限位条和倾斜面具有相同倾斜度,当限位槽滑入到限位条上时,处于下方的安装板体沿着处于下方的倾斜面滑动,使得安装板从上往下倾斜安装到连接部上,安装板完成安装后,安装板不易从连接部上脱离。
进一步,限位条的下端设有支撑部,支撑部固定在连接部上,支撑部的截面积大于限位条的截面积,当安装板安装在连接部上时,限位块支撑在支撑部上,增加限位块在限位条上的稳定性。
进一步,安装板体的外侧均设有凹槽,凹槽用于手指施力,方便对安装板的安装或拆卸。
进一步,当不使用安装板时,安装板易从连接部上滑出,针对该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在壳体上设置安装槽,安装槽设有第一限位柱,第一限位柱中嵌入有第一磁铁,连接板体设有第二限位柱,第二限位柱中嵌入有第二磁铁,第二磁铁和第一磁铁相互吸住,使得安装板和壳体相互磁性连接,当需要对安装板施加一定作用力时,才能使安装板从连接部上滑出,增加安装板在连接部上的稳定性。
进一步,安装槽的内侧和第一限位柱的外侧之间固定有第一加强肋,增加第一限位柱的强度,便于在第一限位柱中快速嵌入第一磁铁。
进一步,第二限位柱的外侧固定有第二加强肋,第二加强肋固定在安装板体和连接板体之间,增加第二限位柱的强度,便于在第二限位柱中快速嵌入第二磁铁。
进一步,壳体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连接部和安装板,当安装板从连接部上拆出时,两块安装板上的第二限位柱中的第二磁铁相互吸住,两块安装板之间形成收纳空间,有线耳机的线有序地绕在安装板的槽口中,同时有线耳机的耳机头可存放在两块安装板之间的收纳空间中,对有线耳机具有保护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内部用于收纳蓝牙耳机;当听音结束后,可将安装板从连接部上拆出,再将有线耳机的线有序地绕在安装板的槽口中,进行临时存放。既能对无线蓝牙耳机进行存放,又能对有线耳机有序地临时存放,避免有线耳机的线缠在一起,方便下次使用,同时可避免有线耳机存放不当而丢失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蓝牙耳机盒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蓝牙耳机盒子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两块安装板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拆出安装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限位槽滑入到限位条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连接部;3-安装板;4-槽口;5-安装板体;6-连接板体;7-倾斜面;8-限位块;9-限位槽;10-限位条;11-支撑部;12-凹槽;13-第二限位柱;14-第二磁铁;15-第二加强肋;16-安装槽;17-第一限位柱;18-第一磁铁;19-第一加强肋;20-收纳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蓝牙耳机盒子,包括壳体1,壳体1内部用于收纳蓝牙耳机,也可用于蓝牙耳机的充电,其属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不再阐述,可参考对比文件:一种基于TWS蓝牙耳机充电盒设有多档式手机支撑软胶带(申请号:CN201920914957.5)的实用新型专利。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连接部2和安装板3,连接部2固定在壳体1上,安装板3可拆卸连接在连接部2上,安装板3设有槽口4,当听音结束后,可将安装板3从连接部2上拆出,再将有线耳机的线有序地绕在安装板3的槽口4中,进行临时存放。既能对无线蓝牙耳机进行存放,又能对有线耳机有序地临时存放,避免有线耳机的线缠在一起,方便下次使用,同时可避免有线耳机存放不当而丢失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对安装板3具体设计:安装板3包括两块安装板体5和连接板体6,连接板体6设于两块安装板体5之间,连接板体6保持竖直状态,两块安装板体5保持倾斜状态,同时对称固定连接在连接板体6上,槽口4设于安装板体5上,安装板体5设置3-4个槽口。连接部2设有两个对称的倾斜面7,倾斜面7和安装板体5具有相同倾斜度,安装板体5贴附在倾斜面7上,使得安装板3支撑在连接部2上,同时处于上方的安装板3倾斜设置,可将手机支撑在上方的安装板3上,可充当手机支架进行使用,便于使用手机,而且使得安装板3拱起,能和连接部2之间形成空腔,便于安装板3和连接部2之间的连接结构的设置。
处于下方的安装板体5设有限位块8,限位块8设有限位槽9,连接部2设有限位条10,当安装板3安装在连接部2上时,限位条10嵌入到限位槽9中,实现安装板3可拆卸连接在连接部2上。限位槽9倾斜设置,限位槽9和安装板体5具有相同倾斜度,限位条10倾斜设置,限位条10和倾斜面7具有相同倾斜度,当限位槽9滑入到限位条10上时,处于下方的安装板体5沿着处于下方的倾斜面7滑动,使得安装板3从上往下倾斜安装到连接部2上,安装板3完成安装后,安装板3不易从连接部2上脱离。
限位条10的下端设有支撑部11,支撑部11固定在连接部2上,支撑部11的截面积大于限位条10的截面积,当安装板3安装在连接部2上时,限位块8支撑在支撑部11上,增加限位块8在限位条10上的稳定性。安装板体5的外侧均设有凹槽12,凹槽12用于手指施力,方便对安装板3的安装或拆卸。
当不使用安装板3时,安装板3易从连接部2上滑出,针对该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在壳体1上设置安装槽16,安装槽16中固定有第一限位柱17,第一限位柱17中嵌入有第一磁铁18,连接板体6固定有第二限位柱13,第二限位柱13中嵌入有第二磁铁14,第二磁铁14和第一磁铁18相互吸住,使得安装板3和壳体1相互磁性连接,当需要对安装板3施加一定作用力时,才能使安装板3从连接部2上滑出,增加安装板3在连接部2上的稳定性。安装槽16的内侧和第一限位柱17的外侧之间固定有第一加强肋19,增加第一限位柱17的强度,便于在第一限位柱17中快速嵌入第一磁铁18。第二限位柱13的外侧固定有第二加强肋15,第二加强肋15固定在安装板体5和连接板体6之间,增加第二限位柱13的强度,便于在第二限位柱13中快速嵌入第二磁铁14。
壳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连接部2和安装板3,当安装板3从连接部2上拆出时,两块安装板3上的第二限位柱13中的第二磁铁14相互吸住,两块安装板3之间形成收纳空间20,有线耳机的线有序地绕在安装板3的槽口4中,同时有线耳机的耳机头可存放在两块安装板3之间的收纳空间20中,对有线耳机具有保护的作用。本实用新型也可以考虑将手机充电器的电线绕设到安装板3的槽口4中,并将手机充电器的充电头放置到两块安装板3之间的收纳空间20中,便于对手机充电器的存放。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的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蓝牙耳机盒子,包括:
一壳体,所述壳体内部用于收纳蓝牙耳机;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一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上;
所述安装板设有槽口,当所述安装板从所述连接部上拆出时,所述安装板的槽口用于有线耳机的线的缠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耳机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包括两块安装板体和连接板体,所述连接板体设于两块所述安装板体之间,所述连接板体保持竖直状态,两块所述安装板体保持倾斜状态,同时对称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体上,所述槽口设于所述安装板体上,所述连接部设有两个对称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和所述安装板体具有相同倾斜度,所述安装板体贴附在所述倾斜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蓝牙耳机盒子,其特征在于:处于下方的所述安装板体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有限位槽,所述连接部设有限位条,当所述安装板安装在所述连接部上时,所述限位条嵌入到所述限位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蓝牙耳机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倾斜设置,所述限位槽和所述安装板体具有相同倾斜度,所述限位条倾斜设置,所述限位条和所述倾斜面具有相同倾斜度,当所述限位槽滑入到所述限位条上时,处于下方的所述安装板体沿着处于下方的所述倾斜面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蓝牙耳机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条的下端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固定在所述连接部上,所述支撑部的截面积大于所述限位条的截面积,当所述安装板安装在所述连接部上时,所述限位块支撑在所述支撑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蓝牙耳机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体的外侧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手指施力。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蓝牙耳机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设有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中嵌入有第一磁铁,所述连接板体设有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二限位柱中嵌入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二磁铁和所述第一磁铁相互吸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蓝牙耳机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和所述第一限位柱的外侧之间固定有第一加强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蓝牙耳机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柱的外侧固定有第二加强肋,所述第二加强肋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体和所述连接板体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蓝牙耳机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安装板,当所述安装板从所述连接部上拆出时,两块所述安装板上的所述第二限位柱中的所述第二磁铁相互吸住,两块所述安装板之间形成收纳空间。
CN202122678533.3U 2021-11-03 2021-11-03 蓝牙耳机盒子 Active CN2159566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78533.3U CN215956625U (zh) 2021-11-03 2021-11-03 蓝牙耳机盒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78533.3U CN215956625U (zh) 2021-11-03 2021-11-03 蓝牙耳机盒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56625U true CN215956625U (zh) 2022-03-04

Family

ID=80411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78533.3U Active CN215956625U (zh) 2021-11-03 2021-11-03 蓝牙耳机盒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566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956625U (zh) 蓝牙耳机盒子
CN208549002U (zh) 一种便携式蓝牙耳机套件
CN207218778U (zh) 一种内置蓝牙耳机的手机
CN213547792U (zh) Tws耳机充电盒
CN210609608U (zh) 蓝牙耳机充电器
CN209982122U (zh) 带伸缩线结构移动电源
CN212211308U (zh) 具有手机支架功能的蓝牙音箱
CN210431804U (zh) 一种多功能tws蓝牙耳机
CN210609627U (zh) 一种铝合金推盖充电座
CN205407931U (zh) 一种带存储器的手机支架
CN216673218U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组合式蓝牙音响
CN220730813U (zh) 一种便携式英语翻译设备
CN217770150U (zh) 一种耳机窝手机壳
CN205356449U (zh) 一种手机主板
CN213906885U (zh) 一种嵌套式蓝牙耳机
CN215010677U (zh) 一种多功能tws耳机充电盒
CN213280022U (zh) 一种3d场景使用的蓝牙音响
CN219834341U (zh) 充电式耳机盒
CN216253151U (zh) 一种便携式提手音箱
CN219145074U (zh) 三合一随身宝
CN220775885U (zh) 分体式磁吸手机支架
CN220545142U (zh) 一种具有振动功能的发声装置
CN209860981U (zh) 一种侧边带两个Lightning插口的背夹电源手机壳
CN213305677U (zh) 一种无线充蓝牙音箱
CN217692719U (zh) 一种用于充电器的理线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