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55437U - 电池极耳、电池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池极耳、电池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55437U
CN215955437U CN202122265673.8U CN202122265673U CN215955437U CN 215955437 U CN215955437 U CN 215955437U CN 202122265673 U CN202122265673 U CN 202122265673U CN 215955437 U CN215955437 U CN 2159554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tab
conductive metal
metal main
main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6567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广超
门艳茹
王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6567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554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554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554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池极耳、电池及用电设备,该电池极耳包括第一软性件和导电金属主体,所述导电金属主体用于电连接电池的电芯与外部电路,所述第一软性件包覆在所述导电金属主体用于伸入到所述电池的内部的内端部上,以至少覆盖住所述内端部上端面顶角所在的位置。利用第一软性件覆盖住导电金属主体的内端部的端面顶角的位置,覆盖住内端部上的尖角,使得在导电金属主体的内端部与电芯接触时,可以避免导电金属主体上的尖角对电芯造成损坏,起到对电芯的起到保护作用,从而避免了影响电池的正常充放电,避免出现因电芯的损坏而引发电池短路、起火及爆炸的情况,可以提升电池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电池极耳、电池及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极耳、电池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池中,电池极耳设置在电池外壳上,用于电连接位于电池的内部的电芯和外部电路,以实现电池的充放电。电池极耳的内端部的端面顶角为直角结构,具有尖角,容易刺破电芯的电引出件(如铜铝箔材)或者隔膜,导致电芯内部结构的破坏,可能会引发电池短路,造成起火、爆炸等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极耳、电池及用电设备,使用该电池极耳,可以避免对电池的电芯造成损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池极耳,包括第一软性件和导电金属主体,所述导电金属主体用于电连接电池的电芯与外部电路,所述第一软性件包覆在所述导电金属主体用于伸入到所述电池的内部的内端部上,以至少覆盖住所述内端部上端面顶角所在位置。
可选地,所述导电金属主体与所述第一软性件接触的位置设置有凹凸结构。
可选地,所述凹凸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导电金属主体上的凹槽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软性件上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插接且紧配合。
可选地,所述导电金属主体为长条形板状结构,所述导电金属主体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分别设置一个所述凹槽,所述凹槽朝向所述导电金属主体的另外两个相对的侧面的连线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凹槽为环形凹槽,所述凸起为环形凸起。
可选地,所述第一软性件与所述导电金属主体通过粘接层粘接相连。
可选地,所述第一软性件为PP材料件、PVC材料件或PE材料件。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括电池外壳、正极耳、负极耳及电芯,所述电芯容置在所述电池外壳的内部,所述正极耳和所述负极耳均穿设所述电池外壳上,所述正极耳和/或所述负极耳为上述电池极耳。
可选地,所述正极耳通过第一引出件与所述电芯的正极片电连接,且所述第一引出件连接在所述正极耳的侧面上,所述负极耳通过第二引出件与所述电芯的负极片电连接,且所述第二引出件连接在所述负极耳的侧面上。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包括上述的电池。
在本公开提供的电池极耳中,利用第一软性件覆盖住导电金属主体的内端部上端面顶角所在的位置,可以覆盖住内端部上的尖角,使得在导电金属主体的内端部与电芯接触时,可以避免导电金属主体上的尖角对电芯造成损坏,起到对电芯的保护作用,从而避免影响电池的正常充放电,避免出现因电芯的损坏而引发电池短路、起火及爆炸的情况,可以提升电池的安全性。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例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正面透视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极耳的正视示意图,其中,第一柔性件以透视方式示出;
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极耳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电池极耳沿A-A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图2中的电池极耳沿B-B线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池;10-电池极耳;11-导电金属主体;111-内端部;1111-端面顶角;112-凹槽,113-内端面;114-侧面;12-第一软性件;121-凸起;13-第二软性件;20-电池外壳;21-顶封;22-下壳体;30-正极耳;40-负极耳;50-电芯;51-第一引出件;52-第二引出件;53-正极片;54-负极片;55-焊接区。
具体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例如,参见图1,对于电池极耳10,以电池极,10位于电池壳体20的内部一端为内端,以电池极耳10位于电池外壳20的外部一端为外端。此外,本公开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极耳10、具有该电池极耳10的电池1、具有该电池1的用电设备(未图示)。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电池1可以为软包电池,也可以为硬壳电池,可以为锂离子电池,也可以为钠离子电池等,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另外,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各种技术方案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池领域,例如,可应用于无人机或无人车的动力电池领域,或应用于手机等移动终端的电池领域。
此外,本公开实施例对用电设备也不作限定,其可以为任意利用电池1供电的设备,例如,用电设备可以为电动车(尤其是无人车)、无人机等。
如图1所示,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电池1可以包括电池外壳20、正极耳30、负极耳40和电芯50,电芯50设置在电池外壳20的内部,具体地,如图1所示,可设置在电池外壳20的下壳体22内,正极耳30、负极耳40设置在电池外壳20上,例如,设置在电池外壳20的封盖下壳体22的顶封21上,以电连接电池1的电芯50与外部电路,实现电池1的充放电。其中,正极耳30和/或负极耳40可以均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极耳10。
如图2至图5所示,本公开提供的电池极耳10包括第一软性件12和导电金属主体11,导电金属主体11可以穿设在电池外壳20上,以电连接电池1的电芯50与外部电路,第一软性件12包覆在导电金属主体11用于伸入到电池1的内部的内端部111上,以至少覆盖住内端部111上端面顶角1111所在的位置,从而覆盖住内端部111上的尖角。这里,导电金属主体11的内端部111为导电金属主体11靠近电芯50的端部。
在本公开提供的电池极耳10中,利用第一软性件12覆盖住导电金属主体11的内端部111上端面顶角1111所在的位置,可以覆盖住内端部111上的尖角,使得在导电金属主体11的内端部111与电芯50接触时,可以避免导电金属主体11上的尖角对电芯50造成损坏,起到对电芯50的保护作用,例如,可避免尖角对电芯50的电引出件(箔材)和隔膜造成损坏,从而避免影响电池1的正常充放电,避免出现因电芯50的损坏而引发电池1短路、起火及爆炸的情况,可以提升电池1的安全性。
其中,隔膜(未图示)为设置在电芯50的正极片53和负极片54之间的绝缘材料层,箔材为与电芯50内的正极片53和负极片54电连接的电引出件。其中,正极片53、隔膜及负极片54之间可以按照层叠布置的方式设置,也可以按照卷绕的方式布置。如图1所示,电引出件可包括与电芯50的正极片53相连的第一引出件51和与电芯50的负极片54相连的第二引出件52,第一引出件51可与电池1的正极耳30电连接,第二引出件52可与电池1的负极耳40电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由于电池极耳10的内端面113被第一柔性件12覆盖及出于方便电池极耳10与电引出件(包括第一引出件51和第二引出件52)连接的考虑,可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引出件51可与正极耳30的侧面焊接相连,第二引出件52可与负极耳40的侧面焊接相连。其中,图1示出了第一引出件51与正极耳30的焊接区55,第二引出件52与负极耳40的焊接区55。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软性件12既可以仅覆盖住导电金属主体11的端面顶角1111所在的位置,也可以覆盖住整个内端部111,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为了保证对导电金属主体11的尖角的包覆效果及方便包覆,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软性件12的一部分可以覆盖在内端部111的内端面113上,另一部分可以覆盖在内端部111上的侧面114上。
可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软性件12的外表面的棱角位置可以圆滑过渡,以避免第一柔性件12自身对电芯50造成损坏。
为了保证第一软性件12在导电金属主体11上安装的可靠性,可选地,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中,导电金属主体11与第一软性件12接触的位置,设置有凹凸结构。通过设置凹凸结构,有利于增大导电金属主体11与第一软性件12的接触面积及安装的可靠性,可以避免第一软性件12因长期在电解液中浸泡和在电池1充放电产热的影响下从导电金属主体11上脱落。
可选地,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中,凹凸结构可以包括设置在导电金属主体11上的凹槽112和设置在第一软性件12的凸起121,凸起121与凹槽112插接且紧配合,即凸起121与凹槽112过盈插接。凸起121与凹槽112紧配合,可避免第一软性件12从导电金属主体11上脱落,进一步提升了第一软性件12与导电金属主体11安装的可靠性。
本公开实施例对导电金属主体11的具体形状、凹槽112的数量及具体结构不作限定。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中,导电金属主体11可为长条形板状结构,导电金属主体11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分别设置一个凹槽112,凹槽112朝向导电金属主体11的另外两个相对的侧面的连线方向延伸。
在导电金属主体11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设置凹槽112,可以进一步增加第一软性件12与导电金属主体11接触的面积,增加凹凸结构配合的点位,因此,可以提升第一软性件12与导电金属主体11安装的可靠性。
可选地,两个凹槽112可延伸至导电金属主体11的另外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形成豁口结构,以方便凹槽112的加工。
例如,参见图4,凹槽112可以设置在为长条形板状结构的两个面积较小的侧壁上,并形成豁口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中,凹槽112和凸起121的位置可以互换,即,可以将凹槽112设置在第一软性件12上,而将凸起121设置在导电金属主体11上。
另外,在本公开其他的实施例中,凹槽112可以为环形凹槽,凸起121可以为环形凸起,如此设计,可进一步提升导电金属主体11与第一软性件12安装的可靠性。尤其是对于硬壳电池,导电金属主体11通常为圆柱体,凹槽112设置为环形凹槽,在提升第一软性件12在导电金属主体11上安装可靠性的同时还便于加工。
为了提升第一软性件12在导电金属主体11上安装的可靠性,可选地,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软性件12可以与导电金属主体11通过粘接层粘接相连。尤其在设置有凹凸结构的实施例中,通过凹凸结构与粘接层的双重作用,有效提升了第一软性件12在导电金属主体11上安装的可靠性。
可选地,粘接层可以为强力胶层,以进一步提升第一软性件12在导电金属主体11上安装的可靠性。
本公开实施例对第一软性件12的具体材质不作限定,只要其材质较软且与电解液兼容,不与电解液发生反应的任意适当的材质均可。
可选地,第一软性件12的材质可以为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PVC)或聚乙烯(Polyethene,PE)。
如图2至图4所示,电池极耳10还可以包括第二软性件13,第二软性件13可包覆在导电金属主体11用于与电池外壳20接触的位置。如此,当导电金属主体11安装在电池外壳20上时,第二软性件13可以起到密封电池外壳20与电池极耳10连接位置的作用。另外,当第二软性件13为绝缘件时,还可以起到导电金属主体11与电池外壳20的绝缘。本公开对第二软性件13的材料不作限定,可选地,第二软性件13的材质可以为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或聚乙烯(PE)。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例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电池极耳,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软性件(12)和导电金属主体(11),所述导电金属主体(11)用于电连接电池(1)的电芯(50)与外部电路,所述第一软性件(12)包覆在所述导电金属主体(11)用于伸入到所述电池(1)的内部的内端部(111)上,以至少覆盖住所述内端部(111)上端面顶角(1111)所在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金属主体(11)与所述第一软性件(12)接触的位置设置有凹凸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导电金属主体(11)上的凹槽(112)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软性件(12)上的凸起(121),所述凸起(121)与所述凹槽(112)插接且紧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金属主体(11)为长条形板状结构,所述导电金属主体(11)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分别设置一个所述凹槽(112),所述凹槽(112)朝向所述导电金属主体(11)的另外两个相对的侧面的连线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12)为环形凹槽,所述凸起(121)为环形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性件(12)与所述导电金属主体(11)通过粘接层粘接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性件为PP材料件、PVC材料件或PE材料件。
8.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外壳(20)、正极耳(30)、负极耳(40)及电芯(50),所述电芯(50)容置在所述电池外壳(20)的内部,所述正极耳(30)和所述负极耳(40)均穿设所述电池外壳(20)上,所述正极耳(30)和/或所述负极耳(40)为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电池极耳(1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耳(30)通过第一引出件(51)与所述电芯(50)的正极片(53)电连接,且所述第一引出件(51)连接在所述正极耳(30)的侧面上,所述负极耳(40)通过第二引出件(52)与所述电芯(50)的负极片(54)电连接,且所述第二引出件(52)连接在所述负极耳(40)的侧面上。
10.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池(1)。
CN202122265673.8U 2021-09-17 2021-09-17 电池极耳、电池及用电设备 Active CN2159554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65673.8U CN215955437U (zh) 2021-09-17 2021-09-17 电池极耳、电池及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65673.8U CN215955437U (zh) 2021-09-17 2021-09-17 电池极耳、电池及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55437U true CN215955437U (zh) 2022-03-04

Family

ID=80426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65673.8U Active CN215955437U (zh) 2021-09-17 2021-09-17 电池极耳、电池及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554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56231B2 (ja) 2次電池及び2次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2088103B (zh) 可再充电电池
KR101623110B1 (ko) 전극 리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 전지
JP4880261B2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922474B1 (ko) 이차 전지
KR100824898B1 (ko) 팩 전지
US8658296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EP2426751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EP2736097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and module of the same
EP1895610A1 (en) Battery pack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EP2445048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CN107645010B (zh) 可再充电电池
KR20160043724A (ko) 실링층을 포함하는 원통형 이차 전지
CN105932192B (zh) 可再充电电池
KR20160062625A (ko) 보호 테이프를 갖는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 전지
EP3761394A1 (en) Battery pack including insulating tube
KR20140091222A (ko) 파우치형 이차 전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EP3518313B1 (en) Secondary battery
KR101783914B1 (ko) 파우치형 이차 전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JP6334893B2 (ja) 二次電池
EP3627590A1 (en) Secondary battery
CN215955437U (zh) 电池极耳、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1133604B (zh) 电池组
KR100346378B1 (ko) 리튬 폴리머 전지팩
US20140004388A1 (en) Battery pack and cas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