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52297U - 立式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立式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52297U
CN215952297U CN202122508073.XU CN202122508073U CN215952297U CN 215952297 U CN215952297 U CN 215952297U CN 202122508073 U CN202122508073 U CN 202122508073U CN 215952297 U CN215952297 U CN 2159522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heat exchanger
shell
cylinder
pressure bal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0807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志文
许倍强
王世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mile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mile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mile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mile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0807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522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522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522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式换热器,包括筒体、密封连接在所述筒体顶端处的上管板以及安装在所述上管板上的换热管,所述筒体上设有壳程介质出口,所述列管式换热器还包括压力平衡管线,所述压力平衡管线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筒体内且高于所述壳程介质出口,所述压力平衡管线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筒体外。通过设置压力平衡管线,可以将壳程内产生的气体及时排到换热器外,防止气液交界面的存在导致腐蚀离子聚集,从而可延长换热器寿命,同时部分壳程介质会通过压力平衡管线排出,对此处形成较大的扰流,新鲜的壳程介质可以及时补充到筒体内位于壳程介质出口的上方的区域处,消除了流动死区。

Description

立式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化工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设备,起着使冷热流体进行热交换的作用。据统计,换热器占设备总投资的20%以上,是实现化工流程及换热网络优化的关键设备,其效率的高低、安全的可靠性等直接影响化工生产的正常操作。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因换热器失效导致化工装置停车,甚至发生安全事故经常发生。因此,如何保障换热器在长周期的化工生产过程中安全可靠的运行,成为设备制造企业及化工生产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其中由于换热器内流动死区的存在,最终导致的换热器失效,能占到换热器失效总数的30%以上,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巨大的潜在隐患。
图1为常规的列管式换热器的示意图,由于上壳程接管与筒体之间存在第一焊缝、筒体与上管板之间存在第二焊缝,因焊接热影响区的存在,不得不将上壳程接管离开上管板一段距离焊接到筒体上。而换热器在工作时,壳程介质经下方的下壳程接管进入到筒体内部,壳程介质由下往上流动,壳程介质充满换热器内部后从上壳程接管流出,壳体内位于上壳程接管上方的区域存在流动死区,壳程介质在流动死区内几乎不流动,容易导致污垢沉积、腐蚀介质聚集、局部高温等。特别是当壳程存在局部高温,壳程介质产生局部气化后的气泡无法及时排除,导致腐蚀离子聚集,最终导致换热器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列管式换热器容易失效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可延长使用寿命的立式换热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立式换热器,包括筒体、密封连接在所述筒体顶端处的上管板以及安装在所述上管板上的换热管,所述筒体上设有壳程介质出口,所述列管式换热器还包括压力平衡管线,所述压力平衡管线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筒体内且高于所述壳程介质出口,所述压力平衡管线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筒体外。
可选地,所述壳程介质出口处设有上壳程接管,所述压力平衡管线的第二端与所述上壳程接管连通。
可选地,所述上壳程接管包括与所述壳程介质出口相连的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一管段相平行的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所述第二管段均水平设置,且所述第二管段的内壁的最高点不低于所述上管板的上表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通过第三管段连通,所述第三管段竖直设置。
可选地,所述压力平衡管线的第一端与所述上管板的距离为B,B小于10mm。
可选地,所述压力平衡管线的第一端为喇叭口;
或者,所述压力平衡管线的第一端连接有盘管,所述盘管上设有多个开口。
可选地,所述压力平衡管线包括:竖直管段,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内侧,所述竖直管段的顶端构成所述压力平衡管线的第一端;水平管段,一端与所述竖直管段的下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上壳程接管相连。
可选地,所述换热管竖直设置。
可选地,所述筒体的内部设有折流板。
可选地,所述筒体的侧壁上靠近其下端处设有下壳程接管,所述筒体的下端密封连接有下管板,所述筒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管程封头,所述管程封头上设有管程接管。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式换热器,通过设置压力平衡管线,可以将壳程内产生的气体及时排到换热器外,防止气液交界面的存在导致腐蚀离子聚集,同时极大改善换热管与上管板的间隙中的腐蚀离子富集、产生气液交界面或气相空间等问题,从而可延长换热器寿命,同时部分壳程介质会通过压力平衡管线排出,对此处形成较大的扰流,新鲜的壳程介质可以及时补充到筒体内位于壳程介质出口的上方的区域处,消除了流动死区,形成新的压力平衡,因此壳程的流动会非常均匀,无任何的流动死区,可以使立式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延长;另外,也增大了此处的换热面积,能够提升约5%的换热效率;同时,壳程介质流动均匀,降低了污垢沉积的速度,延长了换热器的维护周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常规的列管式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立式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立式换热器的上管板与换热管的连接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筒体;2、上管板;3、换热管;4、壳程介质出口;5、压力平衡管线;501、竖直管段;502、水平管段;6、上壳程接管;601、第一管段;602、第二管段;603、第三管段;7、折流板;8、下壳程接管;9、下管板;10、管程封头;11、管程接管;12、第一焊缝;13、第二焊缝;A、流动死区;C、焊缝;D、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
图1为常规的列管式换热器的示意图,由于上壳程接管6与筒体1之间存在第一焊缝12、筒体1与上管板2之间存在第二焊缝13,因焊接热影响区的存在,不得不将上壳程接管6离开上管板2一段距离焊接到筒体1上。而换热器在工作时,壳程介质经下方的下壳程接管8进入到筒体1内部,壳程介质由下往上流动,壳程介质充满换热器内部后从上壳程接管6流出,壳体内位于上壳程接管6上方的区域存在流动死区A,壳程介质在流动死区A内几乎不流动,容易导致污垢沉积、腐蚀介质聚集、局部高温等。特别是当壳程存在局部高温,壳程介质产生局部气化后的气泡无法及时排除,导致腐蚀离子聚集,最终导致换热器失效。
以下以两个案例为例来说明列管式换热器的问题:
案例1:换热器应用于余热回收利用,壳程介质为工业脱盐水,压力0.4MpaG,进出口温度130/150℃,流量100t/h,管程介质为高温氯硅烷气体,压力0.6MPaG,流量6500kg/h,进出口温度为600/180℃。设计的列管式换热器如果采用图1所示的结构,将存在如下问题:①在壳程的出口,由于流动死区A的存在,此处水的温度受到管程高温气体影响,会非常高,甚至局部气化,导致形成的气泡无法及时排出,新鲜的水也无法及时补充到此处,对换热管3及换热管3与上管板2的焊缝C造成非常大的危害。②局部高温导致水中的氯离子在从此处富集,经过很短的时间,氯离子浓度从初始值1ppm达到了100ppm以上,局部如此高的氯离子浓度,加上流动死区A导致局部换热管3壁温达到400℃以上,换热管3运行不到2个月即发生孔蚀及缝隙腐蚀失效,同时换热管3与上管板2的焊缝C也极易发生孔蚀及缝隙腐蚀失效。③局部的流动死区A导致此处的换热面积无法得到有效利用,降低了换热器换热效率。
案例2:换热器作为精馏塔塔顶冷凝器,冷凝130℃左右气相有机溶剂,具体工艺如下,壳程介质为工业循环水,压力0.4MpaG,进出口温度30/40℃,流量50t/h,管程介质为气相有机溶剂,压力0.1MPaG,流量1000kg/h,进出口温度为130/50℃。设计的绕管式换热器如果采用图1所示的结构,将存在如下问题:①工业循环水氯离子浓度控制在≤200ppm,换热管3采用316L制成,换热管3的金属壁温≤60℃条件下可以长时间使用,但采用图1结构,会导致局部金属壁温达到80℃甚至更高的温度,且氯离子在流动死区A处富集,经过很短的时间,氯离子浓度从初始值200ppm达到了10000ppm以上,换热管3在此环境不到1个月就会腐蚀穿孔失效,同时换热管3与上管板2的焊缝C也极易发生孔蚀及缝隙腐蚀失效。②流动死区A处流动性差,导致循环水中的杂质不断在管壁上沉积,形成垢下腐蚀,加速了换热管3腐蚀速率。③由于局部高温,导致水的气化,形成气相空间,使得上管板2和换热管3的焊缝C暴露在气相或气液交界处,焊缝受到氯离子环境的应力腐蚀,很快失效。
为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立式换热器,可以将壳程内产生的气体及时排到换热器外,防止因气液交界面的存在导致换热管3失效,同时极大改善换热管3与上管板2的间隙D中的腐蚀离子富集、产生气液交界面或气相空间等问题,从而可延长立式换热器的使用寿命。该立式换热器可应用于余热回收利用或者作为精馏塔塔顶冷凝器,当该立式换热器应用于余热回收利用时,壳程介质为工业脱盐水,管程介质为高温氯硅烷气体;当该立式换热器作为精馏塔塔顶冷凝器时,壳程介质为工业循环水,管程介质为气相有机容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列管式换热器包括筒体1、密封连接在筒体1顶端处的上管板2以及安装在上管板2上的换热管3,筒体1上设有壳程介质出口4,列管式换热器还包括压力平衡管线5,压力平衡管线5的第一端位于筒体1内且高于壳程介质出口4,压力平衡管线5的第二端位于筒体1外。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仅示意性的显示了一根换热管3,而实际上换热管3的数量不止一根。
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压力平衡管线5,可以将壳程内产生的气体及时排到换热器外,防止气液交界面的存在导致腐蚀离子聚集,同时极大改善换热管3与上管板2的间隙D中的腐蚀离子富集、产生气液交界面或气相空间等问题,从而可延长换热器寿命,同时部分壳程介质会通过压力平衡管线5排出,对此处形成较大的扰流,新鲜的壳程介质可以及时补充到筒体1内位于壳程介质出口4的上方的区域处,消除了流动死区A,形成新的压力平衡,因此壳程的流动会非常均匀,无任何的流动死区A,可以使立式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延长;另外,也增大了此处的换热面积,能够提升约5%的换热效率;同时,壳程介质流动均匀,降低了污垢沉积的速度,延长了换热器的维护周期。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壳程介质出口4处设有上壳程接管6,压力平衡管线5的第二端与上壳程接管6连通。在该实施方式中,筒体1内部的气泡会通过压力平衡管线5排出到上壳程接管6中,随壳程介质流走,同时会有部分壳程介质通过压力平衡管线5汇流到上壳程接管6中,可以使壳程介质全部循环使用,避免造成壳程介质的浪费,结构更加紧凑。当然,在一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压力平衡管线5的第二端与一个容器相连,该容器可以承接通过压力平衡管线5流出的壳程介质。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壳程接管6包括与壳程介质出口4相连的第一管段601、与第一管段601相平行的第二管段602,第一管段601、第二管段602均水平设置,且第二管段602的内壁的最高点不低于上管板2的上表面。在该实施方式中,壳程介质依次从壳程介质出口4、第一管段601、第二管段602流出,通过使第二管段602的内壁的最高点不低于上管板2的上表面,可以保证壳程内产生的气体及时排到换热器外。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一管段601与第二管段602通过第三管段603连通,第三管段603竖直设置。当然,在其他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第三管段603也可倾斜或弯曲设置。
进一步参考图2,为确保壳程介质的顺畅流动,第一管段601与第三管段603、第三管段603与第二管段602均平滑过渡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压力平衡管线5的第一端与上管板2的距离为B,B小于10mm。在该实施方式中,压力平衡管线5的第一端与上管板2的距离较近,能够进一步确保壳程内的气泡全部顺利排出,消除了流动死区A。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压力平衡管线5的第一端与上管板2的距离为5mm。当然,在一些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压力平衡管线5的第一端与上管板2的距离可以为3mm、4mm、6mm、7mm等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压力平衡管线5的第一端为喇叭口。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压力平衡管线5的第一端为喇叭口,压力平衡管线5的开口较大,便于气泡顺利进入压力平衡管线5并通过压力平衡管线5排出。
在一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压力平衡管线5的第一端连接有盘管,盘管上设有多个开口。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盘管,并且在盘管上设有多个开口,能够进一步便于气泡排出。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压力平衡管线5包括竖直管段501和水平管段502,竖直管段501设置在筒体1的内侧,竖直管段501的顶端压力平衡管线5的第一端;水平管段502的一端与竖直管段501的下端相连,另一端与上壳程接管6相连。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竖直管段501和水平管段502,压力平衡管线5为L型,可以使压力平衡管线5与筒体1的连接处距离上管板2与筒体1之间形成的第一焊缝12较远,压力平衡管线5可远离第一焊缝12的焊接热影响区。当然,在一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压力平衡管线5可以为一个完全水平的管线。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换热管3竖直设置。在该实施方式中,换热管3竖直设置,对应的,该立式换热器为列管式换热器,该列管式换热器内无流动死区A,使用寿命较长。在一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换热管3呈螺旋状设置,对应的,立式换热器为绕管式换热器,该绕管式换热器内无流动死区A,使用寿命较长。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筒体1的内部设有折流板7。在该实施方式中,折流板7的设置使得壳程介质的流动路径增长,提高了壳程介质与管程介质的接触时长,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参考图2,筒体1的侧壁上靠近其下端处设有下壳程接管8,筒体1的下端密封连接有下管板9,筒体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管程封头10,管程封头10上设有管程接管11。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立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密封连接在所述筒体(1)顶端处的上管板(2)以及安装在所述上管板(2)上的换热管(3),所述筒体(1)上设有壳程介质出口(4),所述立式换热器还包括压力平衡管线(5),所述压力平衡管线(5)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筒体(1)内且高于所述壳程介质出口(4),所述压力平衡管线(5)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筒体(1)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程介质出口(4)处设有上壳程接管(6),所述压力平衡管线(5)的第二端与所述上壳程接管(6)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程接管(6)包括与所述壳程介质出口(4)相连的第一管段(601)、与所述第一管段(601)相平行的第二管段(602),所述第一管段(601)、所述第二管段(602)均水平设置,且所述第二管段(602)的内壁的最高点不低于所述上管板(2)的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段(601)与所述第二管段(602)通过第三管段(603)连通,所述第三管段(603)竖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立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平衡管线(5)的第一端与所述上管板(2)的距离为B,B小于1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平衡管线(5)的第一端为喇叭口;
或者,所述压力平衡管线(5)的第一端连接有盘管,所述盘管上设有多个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平衡管线(5)包括:
竖直管段(501),设置在所述筒体(1)的内侧,所述竖直管段(501)的顶端构成所述压力平衡管线(5)的第一端;
水平管段(502),一端与所述竖直管段(501)的下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上壳程接管(6)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立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3)竖直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内部设有折流板(7)。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侧壁上靠近其下端处设有下壳程接管(8),所述筒体(1)的下端密封连接有下管板(9),所述筒体(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管程封头(10),所述管程封头(10)上设有管程接管(11)。
CN202122508073.XU 2021-10-18 2021-10-18 立式换热器 Active CN2159522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08073.XU CN215952297U (zh) 2021-10-18 2021-10-18 立式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08073.XU CN215952297U (zh) 2021-10-18 2021-10-18 立式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52297U true CN215952297U (zh) 2022-03-04

Family

ID=80413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08073.XU Active CN215952297U (zh) 2021-10-18 2021-10-18 立式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5229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27695A (zh) * 2022-11-21 2023-03-03 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新能源分公司 应用于多晶硅生产的立式换热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27695A (zh) * 2022-11-21 2023-03-03 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新能源分公司 应用于多晶硅生产的立式换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952297U (zh) 立式换热器
CN102059042A (zh) 一种多级换热及气液分离的组合设备
CN105737182A (zh) 烟气深度冷却器
CN215984095U (zh) 立式换热器
CN103884201B (zh) 溶剂再生塔顶内置板壳式冷凝器
CN113048816A (zh) 一种立式蒸发器
CN210891594U (zh) 一种正压立式水管余热锅炉
CN201897406U (zh) 防烟气低温腐蚀弓形板套管式换热器
CN204240848U (zh) 氢换热器
CN213335745U (zh) 一种与火焰直接接触翅片式省煤器
CN106839823A (zh) 一种高压锅炉水折流杆式预热器和化学反应装置
CN2800213Y (zh) 可调负荷热管换热器
CN101666585B (zh)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104197736B (zh) 溶剂再生塔塔顶冷凝系统及所用的板壳式换热器
CN219265059U (zh)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CN213515138U (zh) 一种落地式耐温耐蚀冷凝器
CN203798189U (zh) 溶剂再生塔顶内置板壳式冷凝器
CN214501309U (zh) 一种水冷壁管道、水冷壁装置及锅炉
CN201177268Y (zh) 一种除油烟烟筒
CN213747397U (zh) 一种冷凝器
CN109668452A (zh) 用于氧化铝分解槽的组合式列管换热装置和降温方法
CN212538288U (zh) 一种冷凝锅炉
CN110630995A (zh) 一种正压卧式水管余热锅炉
CN2681070Y (zh) 无机传热双管板煤气预热器
CN215003069U (zh) 一种便于清洁的列管式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