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48366U - 一种溢排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溢排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48366U
CN215948366U CN202121241528.XU CN202121241528U CN215948366U CN 215948366 U CN215948366 U CN 215948366U CN 202121241528 U CN202121241528 U CN 202121241528U CN 215948366 U CN215948366 U CN 2159483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water
overflow
groov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4152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炜
鲁作为
林华侨
颜骏
陈铭昌
陈文飞
黄洪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rrow Hom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rrow Hom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rrow Hom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Arrow Hom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4152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483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483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483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溢排水装置,包括本体外壳、连接管道、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以及阻挡机构;所述本体外壳的侧壁和底部分别开设有进水孔和第一凹槽,所述连接管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水孔连通,所述连接管道的另一端连有盛水装置,所述本体外壳、连接管道以及盛水装置形成连通器,所述阻挡机构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处并用于阻挡水流进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设有出水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于所述阻挡机构的上方并与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在水的浮力作用下驱动所述阻挡机构向上移动以使所述进水孔与出水孔连通而实现溢水。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因开设溢水孔带来的卫生死角问题,同时实现溢排水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溢排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溢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厨卫产品水盆大部分都带有溢水孔、溢水道或溢水环等,影响水盆美观性,也容易产生卫生死角,溢水道易堵不宜清洁等问题。没有溢水孔的水盆在使用的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影响出现水盆溢满无法排水的情况,给用户日常使用造成困扰。
中国专利号CN201521099825.X公开了一种水槽溢水保护装置,其包括一水槽主体以及一溢水槽,所述水槽主体上装设一水龙头;一连动机构,其具有一浮球以及一浮臂;及一电开关电路,其包括一电源、二个触片、一活动导体以及一电磁阀;水槽溢水保护装置通过在溢水槽内设置连动机构的浮球,当所述溢水槽内的水位慢慢升高,所述浮球在浮力作用下慢慢向上运动,所述活动导体在所述驱动臂的带动下远离所述二个触片之间,所述电磁阀断电且关闭,阻止水管继续供水给所述水龙头,避免溢水以及浪费水。
但是,该水槽溢水保护装置需要介入电路元件对水龙头进行开关,成本较高且需要定时更换电子元器件,维护比较麻烦;另外,在有排水孔的前提下,还需要额外开设与溢水槽连通的溢水孔,影响水盆美观性,也容易产生卫生死角,溢水道易堵不宜清洁等问题;同时,当用户清洗完物体后需要排出污水时,需要通过二次触摸污水下的排水开关进行排水,不够卫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溢排水装置,能够避免因开设溢水孔带来的卫生死角问题,同时实现溢排水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溢排水装置,包括本体外壳、连接管道、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以及阻挡机构;所述本体外壳的侧壁和底部分别开设有进水孔和第一凹槽,所述连接管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水孔连通,所述连接管道的另一端连有盛水装置,所述本体外壳、连接管道以及盛水装置形成连通器,所述阻挡机构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处并用于阻挡水流进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设有出水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于所述阻挡机构的上方并与其连接,当所述本体外壳中的水位到达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在水的浮力作用下驱动所述阻挡机构向上移动以使所述进水孔与出水孔连通而实现溢水;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于所述阻挡机构的下方并与其抵接,用于驱动所述阻挡机构向上移动以使所述进水孔和出水孔连通而实现排水。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上浮模块和第一连接模块,所述上浮模块设于所述本体外壳内的溢水水位高度处并与所述本体外壳的内壁密封抵接,所述上浮模块还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模块与所述阻挡机构连接,当所述本体外壳中的水位到达所述溢水水位高度时,所述上浮模块在水的浮力作用下驱动所述阻挡机构向上移动以使所述进水孔与出水孔连通而实现溢水。
优选地,所述本体外壳的上方设有盖体,所述本体外壳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卡孔,设有所述盖体上设有卡扣机构以及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设有多个开孔,所述卡扣机构包括卡扣管道、第一按压模块以及至少两个卡扣模块;所述卡扣管道的侧管壁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开口,所述卡扣管道的上管壁上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卡扣管道的下管壁上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正设于所述第二开口的下方;所述第一按压模块包括第一按压单元以及第二弹簧,所述第一按压单元穿过所述第二凹槽上的开孔以及所述卡扣管道上的第二开口并通过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第三凹槽的底部连接;所述卡扣模块包括卡扣、连接线、挡板以及第一弹簧,所述卡扣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并通过所述连接线与所述第一按压单元连接,所述卡扣还通过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挡板连接;通过按压所述第一按压单元使其向所述第三凹槽内移动,并通过所述连接线带动所述卡扣沿所述卡扣管道的内部移动以挤压所述第一弹簧。
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按压模块、第二连接模块以及弹跳模块,所述第二连接模块与所述第二按压模块连接并穿过所述第二凹槽上的开孔与所述弹跳模块连接,所述弹跳模块的上端部与所述阻挡机构抵接,所述弹跳模块在所述第二按压模块和第二连接模块的按压作用下上下移动以使所述阻挡机构上下移动。
优选地,所述上浮模块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模块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阻挡机构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模块依次通过所述第二凹槽上的开孔、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以及第三通孔与所述弹跳模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溢排水装置还包括杂物过滤机构,所述杂物过滤机构包括过滤模块和第三连接模块,所述过滤模块设于所述出水孔处,所述过滤模块通过所述第三连接模块与所述弹跳模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溢排水装置还包括提醒机构,所述提醒机构包括第一液位传感模块、第二液位传感模块、扬声器模块以及LED指示模块;所述第一液位传感模块设于所述本体外壳的溢水水位高度处并用于检测所述本体外壳内的溢水水位信号,所述第二液位传感模块设于所述本体外壳的堵塞水位高度处并用于检测所述本体外壳内的堵塞水位信号,所述扬声器模块以及LED指示模块均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并均与所述第一液位传感模块以及第二液位传感模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堵塞水位高度位于所述溢水水位高度上方2CM~5CM处。
优选地,所述第一液位传感模块和第二液位传感模块均为红外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模块和第二液位传感模块均嵌设于所述本体外壳上。
优选地,所述溢排水装置还包括无线通信机构,所述无线通信机构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并与所述第一液位传感模块以及第二液位传感模块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机构为蓝牙通信机构或WIFI通信机构。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述本体外壳、连接管道以及盛水装置形成连通器,因此所述本体外壳内的水位高度与所述盛水装置的水位高度一致;用户往盛水装置中注入水,随着所述盛水装置的水位不断上升,所述本体外壳内的水位也相应上升,当所述本体外壳内的水位到达第一驱动机构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因水的浮力作用而上浮,进而带动所述阻挡机构向上升起,此时由于所述进水孔与出水孔连通,从而实现溢水,避免盛水装置中的水溢出,给用户带来困扰,当因溢水后所述本体外壳内的水位下降,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由于自身重力而下降,此时所述阻挡机构将进水孔和出水孔隔断,成水装置开始蓄水;当用户使用完毕后,需要将盛水装置中的污水排出时,通过按压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以使得所述阻挡机构向上移动,此时由于所述进水孔和出水孔连通,从而实现排水。
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无需在盛水装置上额外开设溢水孔、溢水道或溢水环,从而让盛水装置的设计可以更加简洁美观,且没有卫生死角;同时,在第一驱动机构和阻挡机构的联合作用下,实现盛水装置的溢水功能,避免因水溢出造成的困扰,且第一驱动机构可以保证盛水装置中的使用水量不变,以满足用户的用水量需求;另外,通过第而驱动机构和阻挡机构的联动作用,实现盛水装置的排污功能,且无须二次触碰污水,干净卫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溢排水装置在蓄水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溢排水装置在溢水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溢排水装置在排水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溢排水装置在堵水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盖体在未被按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盖体在被按压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实用新型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定。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溢排水装置,包括本体外壳2、连接管道1、第一驱动机构3、第二驱动机构(图中未标记)以及阻挡机构5;所述本体外壳2的侧壁和底部分别开设有进水孔21和第一凹槽22,所述连接管道1 的一端与所述进水孔21连通,所述连接管道1的另一端连有盛水装置(图中未标记),所述本体外壳2、连接管道1以及盛水装置(图中未标记)形成连通器,所述阻挡机构5设于所述第一凹槽22处并用于阻挡水流进第一凹槽22,所述第一凹槽22的底部设有出水孔23;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设于所述阻挡机构5的上方并与其连接,当所述本体外壳2中的水位到达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在水的浮力作用下驱动所述阻挡机构5向上移动以使所述进水孔21与出水孔23连通而实现溢水;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图中未标记)设于所述阻挡机构5的下方并与其抵接,用于驱动所述阻挡机构5向上移动以使所述进水孔21和出水孔23连通而实现排水。
本实用新型,所述本体外壳2、连接管道1以及盛水装置(图中未标记)形成连通器,因此所述本体外壳2内的水位高度与所述盛水装置的水位高度一致;用户往盛水装置中注入水,随着所述盛水装置的水位不断上升,所述本体外壳2 内的水位也相应上升,当所述本体外壳2内的水位到达第一驱动机构3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因水的浮力作用而上浮,进而带动所述阻挡机构向上升起,此时由于所述进水孔21与出水孔23连通,从而实现溢水,避免盛水装置中的水溢出,给用户带来困扰,当因溢水后所述本体外壳2内的水位下降,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由于自身重力而下降,此时所述阻挡机构将进水孔和出水孔隔断,成水装置开始蓄水;当用户使用完毕后,需要将盛水装置中的污水排出时,通过按压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以使得所述阻挡机构5向上移动,此时由于所述进水孔21和出水孔23连通,从而实现排水。
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无需在盛水装置上额外开设溢水孔、溢水道或溢水环,从而让盛水装置的设计可以更加简洁美观,且没有卫生死角;同时,在第一驱动机构和阻挡机构的联合作用下,实现盛水装置的溢水功能,避免因水溢出造成的困扰,且第一驱动机构可以保证盛水装置中的使用水量不变,以满足用户的用水量需求;另外,通过第而驱动机构和阻挡机构的联动作用,实现盛水装置的排污功能,且无须二次触碰污水,干净卫生。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包括上浮模块31和第一连接模块32,所述上浮模块31设于所述本体外壳2内的溢水水位高度处并与所述本体外壳2的内壁密封抵接,所述上浮模块31还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模块32与所述阻挡机构5连接,当所述本体外壳2中的水位到达所述溢水水位高度时,所述上浮模块31在水的浮力作用下驱动所述阻挡机构5向上移动以使所述进水孔21与出水孔23 连通而实现溢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浮模块31设于所述本体外壳2内的溢水水位高度(与所述盛水装置的溢水水位高度一致,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设置合适的溢水水位高度,具体可通过调节所述第一连接模块的长度来调节溢水水位高度的大小)处并与所述本体外壳2的内壁密封抵接;由于所述上浮模块31 与所述本体外壳的内壁密封抵接,可以充分利用所述本体外壳的内部空间,从而保证上浮模块31的横截面积足够大,以使得所述上浮模块所受的上浮力足以使得其克服上浮模块、第一连接模块以及阻挡机构的重力之和。
如图5所示,优选地,所述本体外壳2的上方设有盖体7,所述本体外壳2 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卡孔(图中未标记),设有所述盖体7上设有卡扣机构8以及第二凹槽71,所述第二凹槽71的底部设有多个开孔72,所述卡扣机构8包括卡扣管道81、第一按压模块82以及至少两个卡扣模块(图中未标记);所述卡扣管道81的侧管壁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开口811,所述卡扣管道81的上管壁上开设有第二开口812,所述卡扣管道81的下管壁上设有第三凹槽813,所述第三凹槽813正设于所述第二开口812的下方;所述第一按压模块82包括第一按压单元821以及第二弹簧822,所述第一按压单元821穿过所述第二凹槽 71上的开孔72以及所述卡扣管道81上的第二开口812并通过所述第二弹簧822 与所述第三凹槽813的底部连接;所述卡扣模块(图中未标记)包括卡扣831、连接线832、挡板833以及第一弹簧834,所述卡扣831穿过所述第一开口811 并通过所述连接线832与所述第一按压单元821连接,所述卡扣831还通过所述第一弹簧834与所述挡板833连接;通过按压所述第一按压单元821使其向所述第三凹槽813内移动,并通过所述连接线832带动所述卡扣831沿所述卡扣管道81的内部移动以挤压所述第一弹簧834。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盖体上的至少两个卡扣831和本体外壳上卡孔使得所述盖体固定于所述本体外壳上,能够保障盖体得稳定性;当需要将盖体拆卸时,通过按压所述第一按压单元821使其向所述第三凹槽813 内移动,并通过所述连接线832带动所述卡扣831沿所述卡扣管道81的内部移动以挤压所述第一弹簧834,从而同时将至少两个卡扣从相应得卡孔内移出,进而实现盖体的拆卸,具有拆卸方便以及结构简单的优点;所述盖体上设有第二凹槽71,所述第二凹槽71的底部设有多个开孔72,所述第二凹槽用于提供安装位置。
如图1~4所示,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图中未标记)包括第二按压模块41、第二连接模块42以及弹跳模块43,所述第二连接模块42与所述第二按压模块 41连接并穿过所述第二凹槽71上的开孔72与所述弹跳模块43连接,所述弹跳模块43的上端部与所述阻挡机构5抵接,所述弹跳模块43在所述第二按压模块41和第二连接模块42的按压作用下上下移动以使所述阻挡机构5上下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弹跳模块43的上端部与所述阻挡机构5抵接,当需要排污时,通过按压所述第二按压模块,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模块给予所述弹跳模块一向下的压力,此时所述弹跳模块往上弹起,进而带动所述阻挡机构升起,此时由于所述进水孔21和出水孔23连通,从而实现排水,当不需要排水的时候,再按压一下所述第二按压模块,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模块给予所述弹跳模块一向下的压力,此时所述弹跳模块收缩,所述阻挡机构在重力的作用下下降,此时阻挡机构将所述进水孔21和出水孔23隔断;因此,本实施例在排水时,无需二次触碰污水,干净卫生。
进一步地,所述上浮模块31上设有第一通孔(图中未标记),所述第一连接模块32上设有第二通孔(图中未标记),所述阻挡机构5上设有第三通孔(图中未标记),所述第二连接模块42依次通过所述第二凹槽71上的开孔72、所述第一通孔(图中未标记)、第二通孔(图中未标记)以及第三通孔(图中未标记)与所述弹跳模块43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模块42依次通过所述第二凹槽 71上的开孔72、所述第一通孔(图中未标记)、第二通孔(图中未标记)以及第三通孔(图中未标记)与所述弹跳模块43连接,将所述盖体、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以及阻挡机构一体化设计,可以降低本体外壳内部的使用空间,当需要清洗阻挡机构、第一驱动机构或第二驱动机构时,只需要通过按压所述第一按压单元821使其向所述第三凹槽813内移动,并通过所述连接线832带动所述卡扣831沿所述卡扣管道81的内部移动以挤压所述第一弹簧834,从而同时将至少两个卡扣从相应得卡孔内移出,进而实现盖体的拆卸,同时将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以及阻挡机构抽出来,进行定期清洗和维护或者调节第一连接模块的长度以选择合适的溢水水位高度。
更佳地,所述溢排水装置还包括杂物过滤机构(图中未标记),所述杂物过滤机构(图中未标记)包括过滤模块91和第三连接模块92,所述过滤模块 91设于所述出水孔23处,所述过滤模块91通过所述第三连接模块92与所述弹跳模块43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水中的大颗粒杂物堵塞出水孔,本实施例在出水孔处设置杂物过滤机构,且所述杂物过滤机构与所述弹跳模块连接。因此,当发生水路堵塞时,通过打开盖体,将盖体和杂物过滤机构一同抽出进行清理,具有过滤杂物的优点。
较优地,所述溢排水装置还包括提醒机构6,所述提醒机构6包括第一液位传感模块61、第二液位传感模块62、扬声器模块63以及LED指示模块64;所述第一液位传感模块61设于所述本体外壳2的溢水水位高度处并用于检测所述本体外壳2内的溢水水位信号,所述第二液位传感模块62设于所述本体外壳2 的堵塞水位高度处并用于检测所述本体外壳2内的堵塞水位信号,所述扬声器模块63以及LED指示模块64均设于所述第二凹槽71内并均与所述第一液位传感模块61以及第二液位传感模块62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堵塞水位高度位于所述溢水水位高度上方2CM~5CM处。优选地,所述第一液位传感模块61和第二液位传感模块62均为红外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模块61和第二液位传感模块62均嵌设于所述本体外壳2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本体外壳内的溢水水位高度处设置第一液位传感模块,在本体外壳内的堵塞水位高度处设置第二液位传感模块,作为优选地,所述堵塞水位高度位于所述溢水水位高度上方2CM~5CM处;当本体外壳中的水位到达溢水水位高度时,所述第一液位传感模块检测到液位信号,并通过所述扬声器模块和LED指示模块提示用户(此时扬声器间歇性发声,LED 指示模块亮黄灯),水位已到达溢水水位高度,以提醒用户及时用水,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当本体外壳中的水位到达堵塞水位高度时,所述第二液位传感模块检测到液位信号,并通过所述扬声器模块和LED指示模块提示用户(此时扬声器连续性发声,LED指示模块亮红灯),水位已到达堵塞水位高度,以提醒用户出现堵塞情况,避免水位进一步上升导致水溢出所述盛水装置,对用户造成困扰。
除此之外,根据所述溢水水位高度可调节的拓展功能,可在所述本体外壳内设置液位传感标尺,所述液位传感标尺用于测量本体外壳内的水位高度;事先,用户根据需要用水的水位高度,设置个性化的溢水水位高度,此时通过调节所述第一连接模块将所述上浮模块移动至对应的溢水水位高度,与此同时,通过所述液位传感标尺预设好对应的预设溢水水位值和预设堵塞水位高度值,当所述液位传感标尺检测到水位到达预设溢水水位值时,通过所述扬声器模块和LED指示模块提示用户(此时扬声器间歇性发声,LED指示模块亮黄灯),水位已到达溢水水位高度,以提醒用户及时用水,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当所述液位传感标尺检测到水位到达预设毒蛇水位值时,通过所述扬声器模块和LED 指示模块提示用户此时扬声器连续性发声,LED指示模块亮红灯),水位已到达堵塞水位高度,以提醒用户出现堵塞情况,避免水位进一步上升导致水溢出所述盛水装置,对用户造成困扰。
进一步地,所述溢排水装置还包括无线通信机构10,所述无线通信机构10 设于所述第二凹槽71内并与所述第一液位传感模块61以及第二液位传感模块 62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机构10为蓝牙通信机构或WIFI通信机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外部设备(手机等用户端)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机构与所述第一液位传感模块61以及第二液位传感模块62连接,用于远程提醒用户本体外壳内的水位变化,以达到及时处理的目的。作为优选地,所述无线通信机构10为蓝牙通信机构或WIFI通信机构,但不限于此。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溢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外壳、连接管道、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以及阻挡机构;
所述本体外壳的侧壁和底部分别开设有进水孔和第一凹槽,所述连接管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水孔连通,所述连接管道的另一端连有盛水装置,所述本体外壳、连接管道以及盛水装置形成连通器,所述阻挡机构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处并用于阻挡水流进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设有出水孔;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于所述阻挡机构的上方并与其连接,当所述本体外壳中的水位到达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在水的浮力作用下驱动所述阻挡机构向上移动以使所述进水孔与出水孔连通而实现溢水;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于所述阻挡机构的下方并与其抵接,用于驱动所述阻挡机构向上移动以使所述进水孔和出水孔连通而实现排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溢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上浮模块和第一连接模块,所述上浮模块设于所述本体外壳内的溢水水位高度处并与所述本体外壳的内壁密封抵接,所述上浮模块还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模块与所述阻挡机构连接,当所述本体外壳中的水位到达所述溢水水位高度时,所述上浮模块在水的浮力作用下驱动所述阻挡机构向上移动以使所述进水孔与出水孔连通而实现溢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溢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外壳的上方设有盖体,所述本体外壳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卡孔,设有所述盖体上设有卡扣机构以及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设有多个开孔,所述卡扣机构包括卡扣管道、第一按压模块以及至少两个卡扣模块;
所述卡扣管道的侧管壁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开口,所述卡扣管道的上管壁上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卡扣管道的下管壁上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正设于所述第二开口的下方;
所述第一按压模块包括第一按压单元以及第二弹簧,所述第一按压单元穿过所述第二凹槽上的开孔以及所述卡扣管道上的第二开口并通过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第三凹槽的底部连接;
所述卡扣模块包括卡扣、连接线、挡板以及第一弹簧,所述卡扣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并通过所述连接线与所述第一按压单元连接,所述卡扣还通过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挡板连接;
通过按压所述第一按压单元使其向所述第三凹槽内移动,并通过所述连接线带动所述卡扣沿所述卡扣管道的内部移动以挤压所述第一弹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溢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按压模块、第二连接模块以及弹跳模块,所述第二连接模块与所述第二按压模块连接并穿过所述第二凹槽上的开孔与所述弹跳模块连接,所述弹跳模块的上端部与所述阻挡机构抵接,所述弹跳模块在所述第二按压模块和第二连接模块的按压作用下上下移动以使所述阻挡机构上下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溢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浮模块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模块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阻挡机构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模块依次通过所述第二凹槽上的开孔、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以及第三通孔与所述弹跳模块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溢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杂物过滤机构,所述杂物过滤机构包括过滤模块和第三连接模块,所述过滤模块设于所述出水孔处,所述过滤模块通过所述第三连接模块与所述弹跳模块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溢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醒机构,所述提醒机构包括第一液位传感模块、第二液位传感模块、扬声器模块以及LED指示模块;
所述第一液位传感模块设于所述本体外壳的溢水水位高度处并用于检测所述本体外壳内的溢水水位信号,所述第二液位传感模块设于所述本体外壳的堵塞水位高度处并用于检测所述本体外壳内的堵塞水位信号,所述扬声器模块以及LED指示模块均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并均与所述第一液位传感模块以及第二液位传感模块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溢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塞水位高度位于所述溢水水位高度上方2CM~5CM处。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溢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位传感模块和第二液位传感模块均为红外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模块和第二液位传感模块均嵌设于所述本体外壳上。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溢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线通信机构,所述无线通信机构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并与所述第一液位传感模块以及第二液位传感模块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机构为蓝牙通信机构或WIFI通信机构。
CN202121241528.XU 2021-06-03 2021-06-03 一种溢排水装置 Active CN2159483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41528.XU CN215948366U (zh) 2021-06-03 2021-06-03 一种溢排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41528.XU CN215948366U (zh) 2021-06-03 2021-06-03 一种溢排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48366U true CN215948366U (zh) 2022-03-04

Family

ID=80565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41528.XU Active CN215948366U (zh) 2021-06-03 2021-06-03 一种溢排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483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317644A1 (en) Undermount sink
CN215948366U (zh) 一种溢排水装置
CN113417342A (zh) 一种溢排水装置
CN211609536U (zh) 一种按摩浴缸缸体结构
CN213248756U (zh) 一种可以自动感应定量出液的皂液分配器结构
CN210917568U (zh) 一种自动冲洗阀
CN211057947U (zh) 一种高效节水冲厕水箱
CN220928080U (zh) 一种浴缸快排水装置
CN217078980U (zh) 一种台控式下水器
CN213390392U (zh) 防溢结构及水槽
CN2786209Y (zh) 家用自动节水装置
CN212388682U (zh) 一种新型洗手池用下水结构
CN200992730Y (zh) 一种感应式排水装置
CN2360462Y (zh) 马桶水箱电磁抽水器
CN219909198U (zh) 一种具有溢流功能的去水器
CN215454656U (zh) 一种宠物饮水机
CN218779600U (zh) 一种改进型蹲便器水箱
CN201007383Y (zh) 水龙头节水装置
CN217500415U (zh) 一种洗手池
CN220378989U (zh) 龙头及净水机
CN219080519U (zh) 一种基于虹吸通过量智能控制的马桶堵塞报警系统
CN215016166U (zh) 一种新型净饮一体机
CN212835716U (zh) 一种应用于水槽中的滤网组件
CN2496862Y (zh) 矿泉壶饮水机专用净水器
CN215630456U (zh) 一种公共厕所冲水水量调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