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45176U - 一种折叠包装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折叠包装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45176U
CN215945176U CN202122023019.6U CN202122023019U CN215945176U CN 215945176 U CN215945176 U CN 215945176U CN 202122023019 U CN202122023019 U CN 202122023019U CN 215945176 U CN215945176 U CN 2159451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ding
side wall
box
lining
box bott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2301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宏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Haihong Packaging LLC
Original Assignee
Xi'an Haihong Packaging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Haihong Packaging LLC filed Critical Xi'an Haihong Packaging LLC
Priority to CN20212202301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451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451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451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t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折叠包装盒,包括折叠盒主体、网格状折叠内衬和折叠盒盖;网格状折叠内衬设置于折叠盒主体内,当折叠盒主体折叠时,将网格状折叠内衬压缩至折叠盒主体形成的折叠缝中;当折叠盒主体展开平铺时,将网格状折叠内衬平铺展开于折叠盒主体;折叠盒盖设置于折叠盒主体的一端,以对折叠盒主体展开平铺后进行折叠扣合。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折叠包装盒通常不具有缓冲功能,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在包装盒中铺设缓冲材料以及使用后的缓冲材料易造成浪费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在折叠包装盒组装完成后,内部缓冲材料同步平铺展开,不需要重新寻找缓冲材料,即可直接在折叠包装盒内部放置商品的目的,大幅度提高了商品包装运输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折叠包装盒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包装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包装盒。
背景技术
运输包装又称“外包装”,“大包装”。为保护商品数量、品质和便于运输、储存而进行的外层包装。主要有单件(运输)包装和集合(运输)包装两类。前者按包装的外形有包、箱、桶、袋、萎、管、卷、捆、罐等;按包装的结构方式有软性、半硬性、硬性包装;按包装材料有纸制、金属制、木制、塑料、棉麻、陶瓷、玻璃制品,草柳藤编织制品等包装。后者是将若干单件运输包装组合成一件大包装,如集装箱、集装包、集装袋、托盘等。有利于提高装卸速度、减轻装卸搬运劳动强度、便利运输、保证货物数(质)量,并促进包装标准化,节省运杂费用。
包装必须适应不同商品的不同特性。每种商品都有自己的特性,例如,食品怕潮湿,玻璃制品容易破碎,这就要求运输包装相应具有防潮、防震等良好的性能。包装必须适应各种不同运输方式的要求。不同运输方式对运输包装的要求也不同。例如,海运包装要求牢固,并具有防止挤压和碰撞的功能;铁路运输包装,要求具有不怕震动的功能。
现有技术中的折叠包装盒在运输商品时不能同时满足多种商品的运输要求,现有技术中的折叠包装盒通常不具有缓冲功能,在运输商品时,为了起到缓冲功能,通常需要另外放置缓冲材料,大多时候是在每一个商品的外部包裹一层缓冲膜或者在包装盒的底面内填充泡沫塑料等缓冲材料,这种方式造成在商品运输时的工作量加大,包装运输效率不高,因为不光需要组装折叠包装盒放置商品,还需要寻找缓冲材料并在包装盒内部铺设缓冲材料,如果缓冲材料铺设的不好,仍旧对商品起不到好的缓冲效果,不光费时费力,而且包装盒内的缓冲材料在使用一次后一般就不再使用,易造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通过提供一种折叠包装盒,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折叠包装盒通常不具有缓冲功能,在运输商品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在包装盒中铺设缓冲材料以及使用后的缓冲材料易造成浪费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在折叠包装盒组装完成后,内部缓冲材料同步平铺展开,不需要重新寻找缓冲材料,即可直接在折叠包装盒内部放置商品的目的,大幅度提高了商品包装运输的效率。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折叠包装盒,包括折叠盒主体、网格状折叠内衬和折叠盒盖;所述网格状折叠内衬设置于所述折叠盒主体内,当所述折叠盒主体折叠时,将所述网格状折叠内衬压缩至所述折叠盒主体形成的折叠缝中;当所述折叠盒主体展开平铺时,将所述网格状折叠内衬平铺展开于所述折叠盒主体;所述折叠盒盖设置于所述折叠盒主体的一端,以对所述折叠盒主体展开平铺后进行折叠扣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折叠盒主体包括盒底、两个第一侧壁组件和两个第二侧壁组件;两个所述第一侧壁组件设置于所述盒底的两端,所述网格状折叠内衬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侧壁组件相对的两侧面之间,以通过两个所述第一侧壁组件带动所述网格状折叠内衬进行折叠与平铺展开动作;所述盒底上设置有折痕,所述折痕处于两个所述第一侧壁组件之间,且与所述第一侧壁组件的长度方向平行;两个所述第二侧壁组件设置于所述盒底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侧壁组件的两端,所述折痕延伸至两个所述第二侧壁组件;当所述盒底展开平铺时,带动所述网格状折叠内衬平铺展开于所述盒底,并通过所述第一侧壁组件和所述第二侧壁组件对所述网格状折叠内衬进行围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侧壁组件包括第一侧壁和两个第一连接耳;两个所述第一侧壁设置于所述盒底的两端,以实现所述第一侧壁相对于所述盒底的折叠动作;所述网格状折叠内衬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侧壁相对的两侧面之间,所述网格状折叠内衬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宽度;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耳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以实现所述第一连接耳相对于所述第一侧壁的折叠动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侧壁组件包括第二侧壁、第三侧壁以及第二连接耳;两个所述第二侧壁设置于所述盒底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侧壁的两端,以实现多大第二侧壁相对于所述盒底的折叠动作;所述第三侧壁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壁背离所述盒底的端部,以实现所述第三侧壁相对于所述第二侧壁的折叠动作;所述第二侧壁的宽度、所述第三侧壁宽度和所述第一连接耳的宽度均相等;所述第二连接耳设置于所述第三侧壁背离所述第二侧壁的端部,当所述盒底展开平铺时,所述第二连接耳与所述盒底连接,以将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固定于所述盒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格状折叠内衬包括蜂窝状结构折叠内衬;所述蜂窝状结构折叠内衬的两侧与两个所述第一侧壁组件固定连接;当所述盒底折叠时,所述蜂窝状结构折叠内衬中的每一个六边形结构全部被压缩成层结构;当所述盒底展开平铺时,所述蜂窝状结构折叠内衬中的每一个六边形结构被恢复至正常六边形的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折叠盒盖包括盒盖、第四侧壁组件和两个第五侧壁;所述盒盖的一端与其中所述第一侧壁背离所述盒底的端部连接,以实现所述盒盖相对于所述第一侧壁的折叠动作;所述第四侧壁组件设置于所述盒盖背离所述第一侧壁的端部,以实现所述第四侧壁组件相对于所述盒盖的折叠动作;两个所述第五侧壁设置于所述盒盖的相邻所述第四侧壁组件的两端,以实现所述第五侧壁相对于所述盒盖的折叠动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侧壁组件包括第四侧壁和两个第三连接耳;所述第四侧壁设置于所述盒盖背离所述第一侧壁的端部,两个所述第三连接耳设置于所述第四侧壁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以实现所述第三连接耳相对于所述第四侧壁的折叠动作。
本申请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通过设置折叠盒主体、网格状折叠内衬和折叠盒盖;将网格状折叠内衬设置于折叠盒主体内,当折叠盒主体折叠时,从而将网格状折叠内衬压缩至折叠盒主体形成的折叠缝中;当折叠盒主体展开平铺时,从而将网格状折叠内衬平铺展开于折叠盒主体,此时即可直接在网格状折叠内衬中放置商品,通过网格状折叠内衬实现对商品的有效缓冲,不需要再重新寻找缓冲材料并在包装盒内部铺设缓冲材料,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进而将折叠盒盖设置于折叠盒主体的一端,以实现对折叠盒主体展开平铺后进行折叠扣合,使得包装商品整体过程简单快捷。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折叠包装盒通常不具有缓冲功能,在运输商品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在包装盒中铺设缓冲材料以及使用后的缓冲材料易造成浪费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在折叠包装盒组装完成后,内部缓冲材料同步平铺展开,不需要重新寻找缓冲材料,即可直接在折叠包装盒内部放置商品,提高缓冲材料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大幅度提高商品包装运输的效率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包装盒折叠后的轴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包装盒展开平铺后的轴测图。
附图标记:1-折叠盒主体;11-盒底;111-折痕;12-第一侧壁组件;121-第一侧壁;122-第一连接耳;13-第二侧壁组件;131-第二侧壁;132-第三侧壁;133-第二连接耳;2-网格状折叠内衬;21-蜂窝状结构折叠内衬;3-折叠盒盖;31-盒盖;32-第四侧壁组件;321-第四侧壁;322-第三连接耳;33-第五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包装盒,包括折叠盒主体1、网格状折叠内衬2和折叠盒盖3;网格状折叠内衬2设置于折叠盒主体1内,当折叠盒主体1折叠时,将网格状折叠内衬2压缩至折叠盒主体1形成的折叠缝中;当折叠盒主体1展开平铺时,将网格状折叠内衬2平铺展开于折叠盒主体1;折叠盒盖3设置于折叠盒主体1的一端,以对折叠盒主体1展开平铺后进行折叠扣合。
参照图1,折叠盒主体1包括盒底11、两个第一侧壁组件12和两个第二侧壁组件13;两个第一侧壁组件12设置于盒底11的两端,网格状折叠内衬2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一侧壁组件12相对的两侧面之间,以通过两个第一侧壁组件12带动网格状折叠内衬2进行折叠与平铺展开动作;盒底11上设置有折痕111,折痕111处于两个第一侧壁组件12之间,且与第一侧壁组件12的长度方向平行;两个第二侧壁组件13设置于盒底11的相邻两个第一侧壁组件12的两端,折痕111延伸至两个第二侧壁组件13;当盒底11展开平铺时,带动网格状折叠内衬2平铺展开于盒底11,并通过第一侧壁组件12和第二侧壁组件13对网格状折叠内衬2进行围挡。本申请实施例中两个第一侧壁组件12关于折痕111对称设置于盒底11的两端,盒底11通过折痕111折叠时带动两个第一侧壁组件12相向运动,同时带动网格状折叠内衬2压缩,两个第二侧壁组件13沿折痕111同步折叠,使得整体包装盒占用的空间减少,便于携带。
参照图1,第一侧壁组件12包括第一侧壁121和两个第一连接耳122;两个第一侧壁121设置于盒底11的两端,以实现第一侧壁121相对于盒底11的折叠动作;网格状折叠内衬2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一侧壁121相对的两侧面之间,网格状折叠内衬2的高度小于或等于第一侧壁121的宽度;两个第一连接耳122设置于第一侧壁12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以实现第一连接耳122相对于第一侧壁121的折叠动作。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网格状折叠内衬2为可压缩可展开的网格状结构,将网格状结构可压缩的两端用胶粘结在两个第一侧壁121相对的两个侧面,通过两个第一侧壁121带动网格状结构实现压缩与展开动作,网格状结构在压缩时,整体包装盒便于携带,网格状结构展开后,可直接在网格状结构中放置需要运输的商品,可以对商品起到有效缓冲,提高了整体包装运输的效率。
参照图1,第二侧壁组件13包括第二侧壁131、第三侧壁132以及第二连接耳133;两个第二侧壁131设置于盒底11的相邻两个第一侧壁121的两端,以实现多大第二侧壁131相对于盒底11的折叠动作;第三侧壁132设置于第二侧壁131背离盒底11的端部,以实现第三侧壁132相对于第二侧壁131的折叠动作;第二侧壁131的宽度、第三侧壁132宽度和第一连接耳122的宽度均相等;第二连接耳133设置于第三侧壁132背离第二侧壁131的端部,当盒底11展开平铺时,第二连接耳133与盒底11连接,以将第二侧壁131和第三侧壁132固定于盒底11。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盒底11展开平铺后,将第一侧壁121、第二侧壁131均折叠至垂直于盒底11,并将第一连接耳122向网格状折叠内衬2的方向折叠,并处于第二侧壁131的内侧,同时将第三侧壁132相对于第二侧壁131向内折叠,使得通过第三侧壁132和第二侧壁131将第一连接耳122包裹并夹住,同时将第二连接耳133插接在盒体上,盒体上预先开设有与第二连接耳133相匹配的凹槽或通孔,通过第二连接耳133与盒底11的插接实现对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31之间的有效固定,提高了包装盒整体装置的稳定性。
参照图1-2,网格状折叠内衬2包括蜂窝状结构折叠内衬21;蜂窝状结构折叠内衬21的两侧与两个第一侧壁组件12固定连接;当盒底11折叠时,蜂窝状结构折叠内衬21中的每一个六边形结构全部被压缩成层结构;当盒底11展开平铺时,蜂窝状结构折叠内衬21中的每一个六边形结构被恢复至正常六边形的状态。本申请实施例中网格状折叠内衬2选用蜂窝状结构折叠内衬21,另外也可以是三角形结构内衬、四边形结构内衬、圆形结构内衬或多边形结构内衬,本申请实施例中蜂窝状结构折叠内衬21中的六边形结构的大小可以设置为统一尺寸的大小,此时用于盛放相同尺寸大小的同一商品;蜂窝状结构折叠内衬21也可以分区设置为不同尺寸的六边形结构拼接而成,此时用于盛放不同尺寸大小的不同商品;蜂窝状结构折叠内衬21的材料选用硬纸板、PE、EPE、无纺布、OPP、PVC材料或者其他缓冲材质。
参照图1-2,折叠盒盖3包括盒盖31、第四侧壁组件32和两个第五侧壁33;盒盖31的一端与其中第一侧壁121背离盒底11的端部连接,以实现盒盖31相对于第一侧壁121的折叠动作;第四侧壁组件32设置于盒盖31背离第一侧壁121的端部,以实现第四侧壁组件32相对于盒盖31的折叠动作;两个第五侧壁33设置于盒盖31的相邻第四侧壁组件32的两端,以实现第五侧壁33相对于盒盖31的折叠动作。
参照图1-2,第四侧壁组件32包括第四侧壁321和两个第三连接耳322;第四侧壁321设置于盒盖31背离第一侧壁121的端部,两个第三连接耳322设置于第四侧壁32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以实现第三连接耳322相对于第四侧壁321的折叠动作。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将盒底11展开平铺后,在蜂窝状结构折叠内衬21中放置好商品后,将盒盖31折叠扣合在蜂窝状结构折叠内衬21的上方,并将第三连接耳322插接在第二侧壁131和第三侧壁132包裹的空间中,实现对盒盖31的固定,防止运输过程中震动打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装盒的使用原理如下:
将盒底11通过折痕111展开平铺,同时通过第一侧壁121带动蜂窝状结构内衬展开恢复至正常的六边形蜂窝状的形状,将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31均折叠至与盒底11垂直,将第一连接耳122相对于第一侧壁121向内翻折,同时将第三侧壁132相对于第二侧壁131向内翻折,使得通过第二侧壁131和第三侧壁132将第一连接耳122包裹并夹紧,此时通过第一侧壁121、第二侧壁131和第三侧壁132实现对蜂窝状结构折叠内衬21的围挡,形成盒体空间,之后在蜂窝状结构折叠内衬21的每一个六边形结构的空间中放置商品,放置好商品后,将盒盖31相对于盒底11翻折,扣合在蜂窝状结构折叠内衬21的上面,最后将第三连接耳322插接在第二侧壁131和第三侧壁132包裹的空间中,最终完成对盒盖31的固定。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申请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折叠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折叠盒主体(1)、网格状折叠内衬(2)和折叠盒盖(3);
所述网格状折叠内衬(2)设置于所述折叠盒主体(1)内,当所述折叠盒主体(1)折叠时,将所述网格状折叠内衬(2)压缩至所述折叠盒主体(1)形成的折叠缝中;当所述折叠盒主体(1)展开平铺时,将所述网格状折叠内衬(2)平铺展开于所述折叠盒主体(1);
所述折叠盒盖(3)设置于所述折叠盒主体(1)的一端,以对所述折叠盒主体(1)展开平铺后进行折叠扣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盒主体(1)包括盒底(11)、两个第一侧壁组件(12)和两个第二侧壁组件(13);
两个所述第一侧壁组件(12)设置于所述盒底(11)的两端,所述网格状折叠内衬(2)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侧壁组件(12)相对的两侧面之间,以通过两个所述第一侧壁组件(12)带动所述网格状折叠内衬(2)进行折叠与平铺展开动作;
所述盒底(11)上设置有折痕(111),所述折痕(111)处于两个所述第一侧壁组件(12)之间,且与所述第一侧壁组件(12)的长度方向平行;
两个所述第二侧壁组件(13)设置于所述盒底(11)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侧壁组件(12)的两端,所述折痕(111)延伸至两个所述第二侧壁组件(13);
当所述盒底(11)展开平铺时,带动所述网格状折叠内衬(2)平铺展开于所述盒底(11),并通过所述第一侧壁组件(12)和所述第二侧壁组件(13)对所述网格状折叠内衬(2)进行围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组件(12)包括第一侧壁(121)和两个第一连接耳(122);
两个所述第一侧壁(121)设置于所述盒底(11)的两端,以实现所述第一侧壁(121)相对于所述盒底(11)的折叠动作;
所述网格状折叠内衬(2)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侧壁(121)相对的两侧面之间,所述网格状折叠内衬(2)(2)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侧壁(121)的宽度;
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耳(122)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12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以实现所述第一连接耳(122)相对于所述第一侧壁(121)的折叠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组件(13)包括第二侧壁(131)、第三侧壁(132)以及第二连接耳(133);
两个所述第二侧壁(131)设置于所述盒底(11)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侧壁(121)的两端,以实现多大第二侧壁(131)相对于所述盒底(11)的折叠动作;
所述第三侧壁(132)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壁(131)背离所述盒底(11)的端部,以实现所述第三侧壁(132)相对于所述第二侧壁(131)的折叠动作;
所述第二侧壁(131)的宽度、所述第三侧壁(132)宽度和所述第一连接耳(122)的宽度均相等;
所述第二连接耳(133)设置于所述第三侧壁(132)背离所述第二侧壁(131)的端部,当所述盒底(11)展开平铺时,所述第二连接耳(133)与所述盒底(11)连接,以将所述第二侧壁(131)和所述第三侧壁(132)固定于所述盒底(1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状折叠内衬(2)包括蜂窝状结构折叠内衬(21);
所述蜂窝状结构折叠内衬(21)的两侧与两个所述第一侧壁组件(12)固定连接;
当所述盒底(11)折叠时,所述蜂窝状结构折叠内衬(21)中的每一个六边形结构全部被压缩成层结构;
当所述盒底(11)展开平铺时,所述蜂窝状结构折叠内衬(21)中的每一个六边形结构被恢复至正常六边形的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盒盖(3)包括盒盖(31)、第四侧壁组件(32)和两个第五侧壁(33);
所述盒盖(31)的一端与其中所述第一侧壁(121)背离所述盒底(11)的端部连接,以实现所述盒盖(31)相对于所述第一侧壁(121)的折叠动作;
所述第四侧壁组件(32)设置于所述盒盖(31)背离所述第一侧壁(121)的端部,以实现所述第四侧壁组件(32)相对于所述盒盖(31)的折叠动作;
两个所述第五侧壁(33)设置于所述盒盖(31)的相邻所述第四侧壁组件(32)的两端,以实现所述第五侧壁(33)相对于所述盒盖(31)的折叠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侧壁组件(32)包括第四侧壁(321)和两个第三连接耳(322);
所述第四侧壁(321)设置于所述盒盖(31)背离所述第一侧壁(121)的端部,两个所述第三连接耳(322)设置于所述第四侧壁(32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以实现所述第三连接耳(322)相对于所述第四侧壁(321)的折叠动作。
CN202122023019.6U 2021-08-26 2021-08-26 一种折叠包装盒 Active CN2159451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23019.6U CN215945176U (zh) 2021-08-26 2021-08-26 一种折叠包装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23019.6U CN215945176U (zh) 2021-08-26 2021-08-26 一种折叠包装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45176U true CN215945176U (zh) 2022-03-04

Family

ID=80430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23019.6U Active CN215945176U (zh) 2021-08-26 2021-08-26 一种折叠包装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451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77067B2 (en) Suspension packaging system
US8235216B2 (en) Suspension packaging assembly
US10442597B1 (en) Retention package with article-loading aperture and method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MXPA06012233A (es) Concepto de charola.
US20080245697A1 (en) Packaging system for carrying an item, preferably bulky and/or heavy items, and method for using the same
US9199761B2 (en) Compressible packaging assembly
US5249685A (en) Reusable and recyclable packaging for shock and static sensitive objects
US5131543A (en) Reusable and recyclable packaging for shock and static sensitive objects
KR20110002494U (ko) 패널제품용 포장박스
KR101601808B1 (ko) 접이식 포장 박스
CN215945176U (zh) 一种折叠包装盒
EP1657167B1 (en) Suspension packaging system
CN211568539U (zh) 一种高强度包装纸箱
CN109178645B (zh) 一种m型吊床气柱装置
JP2006052018A (ja) 物品配送用箱
WO2012003878A1 (en) Dual-purpose packaging insert and packaging box for sensitive flat objects
KR200381612Y1 (ko) 칸막이용 운반 손잡이를 구비한 상자
CN216709952U (zh) 一种易碎品包装箱
KR102723921B1 (ko) 보온 및 보냉기능을 갖는 포장상자
JP5784326B2 (ja) 梱包材
CN216402207U (zh) 一种合盖便捷的瓦楞纸箱
CN220032468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小型提拉盒
CN217456754U (zh) 一种高强度包装箱
US20180346179A1 (en) Containers with integrated support structure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CN218987216U (zh) 一种防倒置包装箱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