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38719U - 一种picc置管体位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picc置管体位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38719U
CN215938719U CN202121972114.4U CN202121972114U CN215938719U CN 215938719 U CN215938719 U CN 215938719U CN 202121972114 U CN202121972114 U CN 202121972114U CN 215938719 U CN215938719 U CN 2159387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push
rotating ring
support
fix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7211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华勇
李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197211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387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387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387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PICC置管体位固定装置,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支撑套筒、底部支撑机构、顶部支撑机构;使用底部支撑机构为提供稳定的支撑,通过调整支撑套筒的高度便于调整该PICC置管体位固定装置的整体高度,顶部支撑机构为患者提供舒适、稳定的支撑,且便于收纳,缩小占用空间,携带、运输、存储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PICC置管体位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ICC置管体位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PICC穿刺静脉常选用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等,贵要静脉粗、直、静脉瓣较少,90%多选其穿刺。因其位于上臂内侧,肱二头肌内侧沟内,手臂需倾斜扭转,操作者将患者手臂调整至外展90度、外旋60度体位方能保证超声探头与皮肤垂直、贴合,从而使得靶向血管最佳显影,但实际置管操作中神经内科病人多因意识障碍、肌张力高、偏瘫等原因,无法掌握外展外旋体位要领,整个置管过程需助手协助固定体位或反复调整体位,既浪费人力;又因无法准确固定体位导致送管困难,导管异位率增加;而且频繁转动手臂动作增加无菌区域污染的风险;目前使用的固定支架,整体结构固定,难以进行移动,在运输、转移过程中难以进行收纳,使用不够便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PICC置管体位固定装置,能够对患者的手臂体位进行支撑、固定,便于PICC置管的进行,且收纳方便,占用空间小,便于转移、存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并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内容实现的:
一种PICC置管体位固定装置,包括支撑套筒、底部支撑机构、顶部支撑机构;
所述支撑套筒包括底套、伸缩套杆、顶套;所述底套为一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底套的外壁上对称设有滑槽,底套的外壁两端均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顶套与底套一致;所述伸缩套杆为若干支套杆相互嵌套形成,最外层的支套杆与底套的封闭端连接,最内层的支套杆与顶套的封闭端连接,支套杆相互嵌套的端头外壁上设有第二外螺纹并通过第二外螺纹设有螺套,支套杆相互嵌套的端头设有漏斗形的卡头;所述螺套朝向卡头的端面上设有弹性橡胶套;所述弹性橡胶套的外径与弹性橡胶套所在支套杆的内径一致;
所述底部支撑机构包括第一转环、第一推杆、第一立柱、第一推盘、支脚;所述第一转环的内壁上依次设有内螺纹、环槽,第一转环套设在底套上,内螺纹与底套上的第一外螺纹配合;所述第一推杆对称设置在第一立柱的端头,第一立柱设置在底套内部,第一推杆的端头穿过底套上的滑槽滑动设置在环槽内,第一推盘设置在第一立柱远离第一推杆的端头,支脚对称设置在第一推盘上且与第一推盘铰接;
所述顶部支撑机构包括第二转环、第二推杆、第二立柱、第二推盘、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气囊垫、气管、充气球囊;所述第二转环与第一转环一致,第二转环套设在顶套上,第二转环上的内螺纹与顶套上的第一外螺纹配合,第二立柱设置在顶套的内部,第二推杆对称设置在第二立柱的端头,第二推杆远离第二立柱的端头穿过顶套上的滑槽滑动设置在第二转环的环槽内,第二推盘设置在第二立柱远离第二推杆的端头;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对称铰接在第二推盘上,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两侧均对称设有绑带,绑带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气囊垫设置在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所述气管的一端与气囊垫连接,另一端与充气球囊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套、顶套的开口端上均设有盖子,盖子通过连接绳分别与第一转环、第二转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脚上设有橡胶防滑垫。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内部均滑动设有小推板;所述气囊垫的宽度大于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宽度,气囊垫朝向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端面上对称设有挂带。
进一步的,所述绑带设置在小推板上,绑带之间通过魔术贴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支撑套筒,支撑套筒包括底套、伸缩套杆、顶套,在拉动伸缩套杆中支套杆时,使用弹性橡胶套与卡头配合固定支套杆,能够调整支撑套筒的整体高度并固定支套杆,适应不同的操作高度,使用方便。
2、通过设置底部支撑机构,在推动第一转环将支脚推出底套并将第一转环通过螺纹固定在底套上时,将支脚展开放置在底面上,为整个PICC置管体位固定装置提供稳定支撑。
3、通过设置顶部支撑机构,在推动第二转环将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推出顶套并将第二转环通过螺纹固定在顶套上时,将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展开形成支撑面,并通过充气球囊对气囊垫充气,气囊垫充气胀大后为患者的手部提供舒适的支撑;并使用绑带将患者的手臂固定在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展开形成支撑面上,便于穿刺的进行。
4、通过设置小推板,能够将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展开形成支撑面的面积扩大,为患者的手臂提供更佳舒适的支撑。
5、通过设置支撑套筒、底部支撑机构、顶部支撑机构,在提供稳定支撑的同时,便于调整该PICC置管体位固定装置的整体高度,为患者提供舒适、稳定的支撑,且便于收纳,缩小占用空间,携带、运输、存储方便。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PICC置管体位固定装置的收纳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PICC置管体位固定装置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PICC置管体位固定装置的气囊垫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PICC置管体位固定装置的底部支撑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PICC置管体位固定装置的顶部支撑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PICC置管体位固定装置的支套杆的内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底套,2-顶套,3-伸缩套杆,4-滑槽,5-第一转环,6-第二转环,7-盖子,8-连接绳,9-第一外螺纹,10-支脚,11-支套杆,12-第一支撑板,13-第二支撑板,14-绑带,15-气囊垫,16-气管,17-充气球囊,18-环槽,19-第一推杆,20-第一立柱,21-第一推盘,22-第二推杆,23-第二立柱,24-第二推盘,25-小推板,26-第二外螺纹,27-螺套,28-弹性橡胶套,29-卡头,30-内螺纹,31-挂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更加清晰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做以下描述:
实施例
参阅图1-6所示,一种PICC置管体位固定装置,包括支撑套筒、底部支撑机构、顶部支撑机构;
所述支撑套筒包括底套1、伸缩套杆3、顶套2;所述底套1为一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底套1的外壁上对称设有滑槽4,底套1的外壁两端均设有第一外螺纹9;所述顶套2与底套1一致;所述伸缩套杆3为若干支套杆11相互嵌套形成,最外层的支套杆11与底套1的封闭端连接,最内层的支套杆11与顶套2的封闭端连接,支套杆11相互嵌套的端头外壁上设有第二外螺纹26并通过第二外螺纹26设有螺套27,支套杆11相互嵌套的端头设有漏斗形的卡头29;所述螺套27朝向卡头29的端面上设有弹性橡胶套28;所述弹性橡胶套28的外径与弹性橡胶套28所在支套杆11的内径一致;
所述底部支撑机构包括第一转环5、第一推杆19、第一立柱20、第一推盘21、支脚10;所述第一转环5的内壁上依次设有内螺纹30、环槽18,第一转环5套设在底套1上,内螺纹30与底套1上的第一外螺纹9配合;所述第一推杆19对称设置在第一立柱20的端头,第一立柱20设置在底套1内部,第一推杆19的端头穿过底套1上的滑槽4滑动设置在环槽18内,第一推盘21设置在第一立柱20远离第一推杆19的端头,支脚10对称设置在第一推盘21上且与第一推盘21铰接;
所述顶部支撑机构包括第二转环6、第二推杆22、第二立柱23、第二推盘24、第一支撑板12、第二支撑板13、气囊垫15、气管16、充气球囊17;所述第二转环6与第一转环5一致,第二转环6套设在顶套2上,第二转环6上的内螺纹30与顶套2上的第一外螺纹9配合,第二立柱23设置在顶套2的内部,第二推杆22对称设置在第二立柱23的端头,第二推杆22远离第二立柱23的端头穿过顶套2上的滑槽4滑动设置在第二转环6的环槽18内,第二推盘24设置在第二立柱23远离第二推杆22的端头;所述第一支撑板12、第二支撑板13对称铰接在第二推盘24上,第一支撑板12、第二支撑板13的两侧均对称设有绑带14,绑带14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气囊垫15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2、第二支撑板13上;所述气管16的一端与气囊垫15连接,另一端与充气球囊17连接。
所述底套1、顶套2的开口端上均设有盖子7,盖子7通过连接绳8分别与第一转环5、第二转环6连接。使用盖子7能够在将该PICC置管体位固定装置收纳时将底套1、顶套2的开口端封闭。
所述支脚10上设有橡胶防滑垫,在支脚10提供支撑时增大与地面的摩檫力,提供更加稳定的支撑。
所述第一支撑板12、第二支撑板13的内部均滑动设有小推板25;所述气囊垫15的宽度大于第一支撑板12、第二支撑板13的宽度,气囊垫15朝向第一支撑板12、第二支撑板13的端面上对称设有挂带;小推板25能够将第一支撑板12、第二支撑板13展开形成支撑面的面积扩大,为患者的手臂提供更佳舒适的支撑。
所述绑带14设置在小推板25上,绑带14之间通过魔术贴连接。
本实用新型作为PICC置管体位固定装置使用时的具体应用为:
将底套、顶套上的盖子取下,转动第一转环,第一推杆在第一转环的环槽中滑动,第一转环带动第一推杆在底套的滑槽中下移,将第一立柱推动下移,第一转环脱离底套封闭端的外螺纹后,推动第一转环下移将支脚推出底套,第一转环到达底套开口端外的外螺纹处后,第一转环与底套开口端外的外螺纹配合,将支脚完全推出底套的开口端,第一转环与底套开口端的外螺纹配合后固定支脚的位置,将支脚向四周展开支撑在底面上,底套的开口端的端面与支脚接触,并在底面的作用下,支脚不会转动,能够提供稳定的支撑;
转动第二转环,第二推杆在第二转环的环槽中滑动,第二转环带动第二推杆在顶套的滑槽中上移,将第二立柱推动上移,第二转环脱离顶套封闭端的外螺纹后,推动第二转环上移将充气球囊、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移,第二转环到达顶套开口端外的外螺纹处后,第二转环与顶套开口端外的外螺纹配合,将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完全推出顶套的开口端,第二转环与顶套开口端的外螺纹配合后固定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位置,将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展开平铺在顶套的开口端的端面上,使用充气球囊对气囊垫进行充气,气囊垫充气胀大后平铺在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并可将小推板通过绑带拉出扩大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支撑面积,并将挂带套接在小推板上;
将伸缩套杆中的支套杆拉出,高度合适后相互反向转动相邻两条支套杆,在支套杆上的第二螺纹与螺套作用下将卡口拉入弹性橡胶套内,弹性橡胶套向外撑开与支套杆的内壁贴紧,固定支套杆之间的位置;
将患者的手臂放置在气囊垫上,调整好位置后,使用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的绑带通过魔术贴连接将患者的手臂固定在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便于PICC置管的进行。
使用完成后,将气囊垫中的气体放出,反向转动第一转环将支脚收入底套内,反向转动第二转环将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收入顶套内,将充气球囊收入顶套的开口端内,并将盖子分别盖在底套、顶套的开口端,完成收纳。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5)

1.一种PICC置管体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套筒、底部支撑机构、顶部支撑机构;
所述支撑套筒包括底套、伸缩套杆、顶套;所述底套为一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底套的外壁上对称设有滑槽,底套的外壁两端均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顶套与底套一致;所述伸缩套杆为若干支套杆相互嵌套形成,最外层的支套杆与底套的封闭端连接,最内层的支套杆与顶套的封闭端连接,支套杆相互嵌套的端头外壁上设有第二外螺纹并通过第二外螺纹设有螺套,支套杆相互嵌套的端头设有漏斗形的卡头;所述螺套朝向卡头的端面上设有弹性橡胶套;所述弹性橡胶套的外径与弹性橡胶套所在支套杆的内径一致;
所述底部支撑机构包括第一转环、第一推杆、第一立柱、第一推盘、支脚;所述第一转环的内壁上依次设有内螺纹、环槽,第一转环套设在底套上,内螺纹与底套上的第一外螺纹配合;所述第一推杆对称设置在第一立柱的端头,第一立柱设置在底套内部,第一推杆的端头穿过底套上的滑槽滑动设置在环槽内,第一推盘设置在第一立柱远离第一推杆的端头,支脚对称设置在第一推盘上且与第一推盘铰接;
所述顶部支撑机构包括第二转环、第二推杆、第二立柱、第二推盘、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气囊垫、气管、充气球囊;所述第二转环与第一转环一致,第二转环套设在顶套上,第二转环上的内螺纹与顶套上的第一外螺纹配合,第二立柱设置在顶套的内部,第二推杆对称设置在第二立柱的端头,第二推杆远离第二立柱的端头穿过顶套上的滑槽滑动设置在第二转环的环槽内,第二推盘设置在第二立柱远离第二推杆的端头;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对称铰接在第二推盘上,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两侧均对称设有绑带,绑带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气囊垫设置在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所述气管的一端与气囊垫连接,另一端与充气球囊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ICC置管体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套、顶套的开口端上均设有盖子,盖子通过连接绳分别与第一转环、第二转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ICC置管体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上设有橡胶防滑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ICC置管体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内部均滑动设有小推板;所述气囊垫的宽度大于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宽度,气囊垫朝向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端面上对称设有挂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PICC置管体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带设置在小推板上,绑带之间通过魔术贴连接。
CN202121972114.4U 2021-08-21 2021-08-21 一种picc置管体位固定装置 Active CN2159387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72114.4U CN215938719U (zh) 2021-08-21 2021-08-21 一种picc置管体位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72114.4U CN215938719U (zh) 2021-08-21 2021-08-21 一种picc置管体位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38719U true CN215938719U (zh) 2022-03-04

Family

ID=80433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72114.4U Active CN215938719U (zh) 2021-08-21 2021-08-21 一种picc置管体位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387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05312B (zh) 婴儿患者转移装置
US4251044A (en) Oxygen walker
CN215938719U (zh) 一种picc置管体位固定装置
CN209826913U (zh) 一种妇产科医疗助产器械
CN209899858U (zh) 心内科康复训练床
CN211300887U (zh) 一种急诊外科临床用功能支架
CN210330971U (zh) 一种新型充气式三角翻身枕
CN213588660U (zh) 一种dsa介入手术上肢约束装置
CN211675198U (zh) 一种骨科康复护理装置
CN215192356U (zh) 一种头颅固定器
CN213192070U (zh) 腔内创面止血材料放置器
CN108464906B (zh) 一种用于腹腔镜肝切除术体位调节的气囊装置
CN112826546B (zh) 普外科手术术野显露装置
CN212679760U (zh) 一种折叠式儿科护理输液架
CN215689298U (zh) 一种可收纳、可调节的支被架
CN214259874U (zh) 一种妇产科医疗用可调节助产装置
CN215384455U (zh) 一种中心静脉穿刺置管辅助装置
CN219461834U (zh) 输液用折叠助行器
CN217066877U (zh) 一种儿科用呼吸护理多功能辅助支撑气囊
CN215078583U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用于医院护理采血的袖带
CN108743107B (zh) 一种设有适应产科环境锻炼装置的产科护理床
CN218943752U (zh) 一种便于角度调节的手臂托架
CN212997178U (zh) 一种桡动脉穿刺术后固定康复装置
CN215229819U (zh) 多功能采血椅
CN214632861U (zh) 一种用于医院儿科的抽血辅助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