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38211U - 挂颈式按摩仪 - Google Patents

挂颈式按摩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38211U
CN215938211U CN202121045416.7U CN202121045416U CN215938211U CN 215938211 U CN215938211 U CN 215938211U CN 202121045416 U CN202121045416 U CN 202121045416U CN 215938211 U CN215938211 U CN 2159382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ck
handle
hanging
massage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4541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小辉
陈锦能
余林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4541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382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382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382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挂颈式按摩仪。该挂颈式按摩仪包括挂颈组件和按摩组件。挂颈组件包括中间支架和两个手柄,两个手柄分别设置于中间支架的两端,以围设形成适于颈部佩戴的佩戴空间,中间支架设有承载部;按摩组件设置于承载部上;其中,中间支架具有弹性以对承载部形成弹性支撑,中间支架为柔软支架,当挂颈式按摩仪的受力支撑点落在一个手柄上且挂颈式按摩仪的其余部分悬空时,另一个手柄牵拉中间支架变形并向重力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的挂颈式按摩仪佩戴不容易对用户造成夹持,便于用户使用和操作。

Description

挂颈式按摩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仪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挂颈式按摩仪。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颈部按摩仪包括手柄、弹性支架以及设置于弹性支架上的按摩头,弹性支架可以发生变形来适应脖子形状并提供夹持力以使颈部按摩仪能够稳定佩戴于颈部。然而,由于用户的颈部尺寸不尽相同,很多用户在使用颈部按摩仪时会具有脖子被夹紧的感觉,佩戴不舒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挂颈式按摩仪,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按摩仪佩戴时容易产生夹脖子的感觉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挂颈式按摩仪,包括:
挂颈组件,所述挂颈组件包括中间支架和两个手柄,两个所述手柄分别设置于所述中间支架的两端,以围设形成适于颈部佩戴的佩戴空间,所述中间支架设有承载部;以及
按摩组件,所述按摩组件设置于所述承载部上;
其中,所述中间支架具有弹性以对所述承载部形成弹性支撑,所述中间支架为柔软支架,当所述挂颈式按摩仪的受力支撑点落在一个所述手柄上且所述挂颈式按摩仪的其余部分悬空时,另一个所述手柄牵拉所述中间支架变形并向重力方向移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手柄包括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所述中间支架包括:
第一弧形段,所述第一弧形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手柄对接;
第二弧形段,所述第二弧形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弧形段的第二端对接;以及
第三弧形段,所述第三弧形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弧形段的第二端对接,所述第三弧形段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手柄对接;
其中,所述承载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弧形段上。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弧形段和所述第三弧形段的可变形能力大于所述第二弧形段的可变形能力。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自然状态下,在远离所述第二弧形段的方向上,
所述第一弧形段的曲率半径逐渐增大;和/或,
所述第三弧形段的曲率半径逐渐增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弧形段和所述第三弧形段的长度大于60mm,且所述第二弧形段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弧形段的长度的比值为0.3~1。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二弧形段水平支撑起时,所述第一弧形段和所述第三弧形段在重力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二弧形段向下倾斜的角度小于60°。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自然状态下,所述中间支架具有与所述中间支架的内侧相贴的内切圆,所述内切圆过所述中间支架内侧的长度方向的中点,所述内切圆不超出所述佩戴空间,所述中间支架的连接所述手柄的两端位于所述内切圆外。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支架两端的连线位于所述内切圆的外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支架包括硅胶主体和设置于所述硅胶主体内部的柔性导电件;
所述手柄内设置有控制主板,所述按摩组件通过所述柔性导电件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硅胶主体的硬度为55HA至65HA,和/或
所述挂颈组件的横截面积为16mm2至100mm2,且所述挂颈组件的最大厚度小于15mm,所述挂颈组件的横截面是指沿垂直于所述挂颈组件的长度方向截切所述挂颈组件得到的截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内切圆的直径不小于10cm。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支架的横截面的外轮廓为圆滑轮廓,且所述横截面的上下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支架包括硅胶主体和内置于所述硅胶主体内的记忆金属丝,所述记忆金属丝用于使变形后的所述中间支架恢复初始位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部为弹性承载部,所述挂颈组件具有上侧边和下侧边,所述承载部从所述下侧边朝向背离所述上侧边的方向延展,且所述承载部用于与所述挂颈组件连接的一侧的两端与所述挂颈组件之间设置具有缺口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挂颈组件的截面积小于所述手柄的横截面积,且所述手柄的横截面积小于5cm2,所述手柄的横截面是指沿垂直于所述手柄的长度方向截切所述手柄得到的截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支架靠近手柄的一端的横截面积在靠近所述手柄的方向上逐渐增大,所述中间支架的横截面是指沿垂直于所述中间支架的长度方向截切所述中间支架得到的截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按摩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按摩头,所述挂颈式按摩仪还包括牵引线,所述牵引线分别与所述按摩头和所述挂颈组件连接,所述按摩头具有放置于所述承载部上的收纳位置和与所述承载部分体的分离位置,且所述按摩头位于分离位置时通过所述牵引线调节按摩位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按摩头的按摩面上设有粘附件,所述粘附件具有黏性并适于黏贴于人体皮肤。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水平支撑一个所述手柄,且所述挂颈式按摩仪的其余部分悬空时,另一个所述手柄向重力方向移动且与被支撑的所述手柄错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挂颈式按摩仪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中间支架是具有弹性的柔软支架,该弹性能够使得挂颈组件在常态以及佩戴状态时具有稳定的形态,同时该挂颈组件的弹性对于置于其上的按摩组件形成稳定的支撑,保证按摩组件的位置稳固性,此外挂颈组件柔软、形变特性好,因此,该柔软支架搭靠在用户颈部时,可以借助其自身的柔性发生变形,将挂颈组件佩戴在用户的颈部上之后,中间支架的中间部位优先被用户的肩颈部位支撑起来,而两个手柄则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并可以带动中间支架与手柄连接的部位向下运动,手柄和中间支架的两端更加不容易朝向佩戴空间的内侧收缩,不容易对用户的颈部造成夹持,便于实现挂颈式按摩仪的无夹持感或弱夹持感佩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种挂颈式按摩仪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第二种挂颈式按摩仪的第一立体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第二种挂颈式按摩仪的第二立体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第二种挂颈式按摩仪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挂颈式按摩仪佩戴于用户颈部时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的中间支架的立体结构图;
图7是图2中的中间支架的主视图;
图8是图2中的中间支架的第一分解图;
图9是图2中的中间支架的第二分解图;
图10是图2中的挂颈式按摩仪的主视图;
图11是图2中的M区域的放大图;
图12是图2中的N区域的放大图;
图13是图4中的P区域的放大图;
图14是图6中的I区域的放大图;
图15是用户操作本实用新型中的挂颈式按摩仪的控制按键时的一种握持姿势图;
图16是用户操作实用新型中的挂颈式按摩仪的控制按键时的另一种握持姿势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的挂颈式按摩仪的第二弧形段被水平支撑起来其余部分处于悬空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标:100、挂颈式按摩仪;10、挂颈组件;101、佩戴空间;11、中间支架;111、上侧边;1101a、硅胶主体;1101b、柔性导电件;112、下侧边;113、第一凸起部;1151、第一固定端面;1152、第一接入口;1101、第一弧形段;1102、第二弧形段;1103、第三弧形段;12、手柄;121、内壳部;1211、弧形面;122、外壳部;12a、第一手柄;12b、第二手柄;1201、自由端;14、弹性件;141、第一弹性段;142、第二弹性段;143、第三弹性段;15、缺口部;20、按摩组件;21、按摩头;21a、第一按摩头;21b、第二按摩头;212、第二凸起部;2121、第二固定端面;2122、第二接入口;213、固定端口;30、控制按键;30a、第一按键;30b、第二按键;30c、第三按键;40、承载部;41、承载位置;41a、第一承载位置;41b、第二承载位置;50、牵引线;50a、第一牵引线;50b、第二牵引线;51、第一连接端;52、第二连接端;60、充电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1至图4所示,图1是本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种挂颈式按摩仪的立体结构图,图2和图3分别是本实施例公开的第二种挂颈式按摩仪的第一和第二立体结构图,图4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种挂颈式按摩仪的分解图。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挂颈式按摩仪100,该挂颈式按摩仪100可以适于对用户的肩部和颈部进行按摩。该挂颈式按摩仪100包括挂颈组件10和按摩组件20。
具体来说,挂颈组件10包括中间支架11和两个手柄12,两个手柄12分别设置于中间支架11的两端,以围设形成适于颈部佩戴的佩戴空间101,中间支架11上设置有承载部40;按摩组件20设置于承载部40上以用于对用户进行按摩;其中,中间支架11具有弹性以对承载部40形成弹性支撑。本实施例中的中间支架11为柔软支架,当该挂颈式按摩仪100的受力支撑点落在一个手柄12上且挂颈式按摩仪100的其余部分悬空时,另一个手柄12牵拉中间支架11变形并向重力方向移动。也即是说,本实施例中的挂颈组件10具有比较高的柔软性能,变形能力比较强,且当将挂颈式按摩仪100水平放置于水平面内(如图1和图2所示)时,挂颈式按摩仪100可以恢复原有形状。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中间支架11为具有弹性的柔软支架,也即是说,中间支架11受外力作用后可以发生变形,撤销外力之后该中间支架11可以恢复其初始状态,且该中间支架11为表面柔软的结构件,也即,该中间支架11是柔性的结构且具有一定塑形能力,而不是像导线等那种变形后无法恢复其原有形状的柔软结构。
当需要使用挂颈式按摩仪100时,用户只需将双手分别握持住位于中间支架11两端的手柄12上,使双手朝向背离佩戴空间101的方向掰动手柄12,并使得用户的颈部从两个手柄12之间的开口位置处进入佩戴空间101内即可完成挂颈组件10的佩戴(如图5所示)。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佩戴空间101位于中间支架11的内侧,也即是说,当将挂颈组件10佩戴在用户颈部时,颈部位于由中间支架11围设形成的佩戴空间101,手柄12可以从用户的颈部向前(用户的胸前)延伸,便于用户对手柄12进行握持或者对手柄12上的控制单元等进行操作。由于中间支架11是具有弹性的柔软支架,因此,该柔软支架搭靠在用户颈部时,可以借助其自身的柔性发生变形,中间支架11的中间部位优先被用户的肩颈部位支撑起来,而两个手柄12则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并可以带动中间支架11与手柄12连接的部位向下运动,手柄12和中间支架11的两端不容易朝向佩戴空间101的内侧收缩,不容易对用户的颈部造成夹持,能够实现挂颈式按摩仪100的无夹持感佩戴,更加适于颈部佩戴。
当将两个手柄12中的一个水平支撑起来时,即将一个手柄12支撑至其延伸方向与水平面平行,并使得该挂颈式按摩仪100的其余部分悬空时,另一个手柄12可以向重力方向移动且与被支撑起来的手柄12错开。也即是说,当将两个手柄12中的一个支撑起来时,挂颈式按摩仪100的另一个手柄12可以借助中间支架11的柔性发生变形,从而可以与被支撑起来的手柄12错开,也即,中间支架11具有很好的变形能力和很好的柔性,更加适于颈部佩戴。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中的手柄12为不可变形的手柄,例如硬质塑胶手柄或者硬质金属手柄等,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手柄12还可以是变形能力弱于中间支架11的具有变形能力的手柄。也即是说,本实用新型中的手柄12是比较硬的手柄,如此设置,其内部可以围设形成一个形态比较固定的空腔,便于对挂颈式按摩仪100的电池和电路板等元器件进行安装。
为了便于区分,将上述的两个手柄12分别标识为第一手柄12a和第二手柄12b,实际安装时,第一手柄12a设置于中间支架11的第一端,第二手柄12b设置于中间支架11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中的中间支架11呈C字形设置,该中间支架11的内部空间围设形成上述的佩戴空间101,手柄12与中间支架11的端部对接并朝向远离佩戴空间101的方向延伸,当将挂颈式按摩仪100佩戴于用户颈部时,中间支架11可以借助其柔性发生变形,不容易对用户的颈部造成夹持感,而仅仅是搭靠于用户颈部,手柄12向前伸出于用户的颈部。也即是说,当将挂颈组件10佩戴在用户的颈部时,中间支架11位于颈部的外周,颈部位于中间支架11的内侧,此时,手柄12伸出于用户颈部的前方(即手柄12位于用户的胸前),更加方便用户使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中间支架11包括第一弧形段1101、第二弧形段1102以及第三弧形段1103。其中,第一弧形段1101的第一端与第一手柄12a对接,第二弧形段1102的第一端与第一弧形段1101的第二端对接,第三弧形段1103的第一端与第二弧形段1102的第二端对接,第三弧形段1103的第二端与第二手柄12b对接。承载部40连接于第二弧形段1102上。当将挂颈式按摩仪100佩戴在用户的颈部时,承载部40位于用户的背部,而不是用户的下颌边缘,不会对用户下颌边缘造成抵顶,更加方便用户使用和佩戴。
可选地,第一弧形段1101和第三弧形段1103的可变形能力大于第二弧形段1102的可变形能力。也即是说,用户在对手柄12施加向外扩张的作用力时,第一弧形段1101和第三弧形段1103可以优先于第二弧形段1102发生变形,能够快速向外扩张以实现挂颈式按摩仪100的佩戴,佩戴好之后,第一弧形段1101和第三弧形段1103更不容易出现夹脖子的问题。
将第二弧形段1102水平支撑起时(即将第二弧形段1102支撑至与水平面平行时,如图17所示),第一弧形段1101和第三弧形段1103在重力作用下相对第二弧形段1102向下倾斜的角度B小于60°,挂颈式按摩仪100能在自身韧性的支撑作用下保持弧形形状,其中,在对手柄12施加朝向外侧敞开的作用力时,该柔性支架可以向外扩张变形以适应性佩戴,如此,用户在佩戴时,中间支架11不会夹脖子,可以实现无感佩戴。
佩戴状态下,第一弧形段1101和第三弧形段1103与脖子周侧间隔开,中间支架11整体在手柄12的重力牵引下下垂以使得第二弧形段1102贴靠向用户的后颈部,不容易对用户造成夹持感,便于提高挂颈式按摩仪100的佩戴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弧形段1101和第三弧形段1103均朝向背离佩戴空间101的方向凸起设置,自燃状态下,即将挂颈式按摩仪100水平放置于水平面时,如图1所示时,在远离第二弧形段1102的方向上,第一弧形段1101和/或第三弧形段1103的曲率半径逐渐增大,也即是说,第一弧形段1101在远离第二弧形段1102的方向上的曲率半径逐渐增大,或者第三弧形段1103在远离第二弧形段1102的方向上的曲率半径逐渐增大,或者第一弧形段1101和第三弧形段1103在远离第二弧形段1102的方向上的曲率半径均逐渐增大。如此设置,当将挂颈组件10佩戴在用户颈部时,第一弧形段1101和第三弧形段1103的远离第二弧形段1102的一端是逐渐向远离佩戴空间101的一侧延伸的,第一弧形段1101远离第二弧形段1102的一端的曲率半径逐渐增大,即第一弧形段1101和第三弧形段1103与脖子之间的间距在靠近手柄12的方向上逐渐增大,从而可以防止第一弧形段1101以及第三弧形段1103对用户的颈部造成抵持,不容易产生夹脖子的不适感。
结合图6至图8所示,图6是图2中的挂颈式按摩仪的中间支架的立体结构图,图7是图2中的挂颈式按摩仪的中间支架的主视图;图8是图2中的挂颈式按摩仪的中间支架的第一分解图。本实施例中的中间支架11包括硅胶主体1101a和设置于硅胶主体1101a内部的柔性导电件1101b;而手柄12内设置有控制主板(图中未示出),该按摩组件20通过柔性导电件1101b与控制主板电连接以用于对按摩组件20进行控制。也即是说,组成本实施例中的中间支架11的结构均为柔软的结构,可以使得中间支架11在具有良好变形能力的同时,不会产生夹脖子的感觉。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塑胶主体1101a的硬度为55HA至65HA,例如55HA、58HA、59HA、60HA、61HA、62HA或者65HA等,其中HA为硅胶主体1101a的邵氏硬度,通过使硅胶主体1101a的硬度在58HA至62HA范围内,如此,使中间支架11较为柔软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形状保持能力。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弧形段1101和第三弧形段1103的长度大于60mm,例如65mm、70mm、75mm或者80mm等,而第二弧形段1102的长度与第一弧形段1101和/或第三弧形段1103的长度的比值为0.3~1,例如0.3、0.5、0.7、0.9或者1等。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弧形段1101、第二弧形段1102以及第三弧形段1103的长度均是指其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当第一弧形段1101和第三弧形段1103的长度小于等于60mm,并使得第二弧形段1102的长度与第一弧形段1101和/或第三弧形段1103的长度的比值为0.3~1,中间支架11佩戴在颈部之后,第二弧形段1102位于用户的颈部后侧,第一弧形段1101和第三弧形段1103朝向颈部的前端延伸,手柄12连接在第一弧形段1101和第三弧形段1103上后,手柄12距离脖子较近,不便于用户抓持,此外,当手柄12较粗时,还容易产生夹脖子的不适感。也即是说,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弧形段1101和第三弧形段1103的长度设置为大于60mm,并将第二弧形段1102的长度与第一弧形段1101和/或第三弧形段1103的长度的比值设置为0.3~1,不仅便于用户对手柄12进行抓持,当手柄12较粗时也不会对用户的脖子造成夹持。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9所示,图6是图2中的挂颈式按摩仪的中间支架的第二分解图。本实施例中的中间支架11内设置有用于使中间支架11恢复初始位置的弹性件14,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件14包括第一弹性段141、第二弹性段142以及第三弹性段143,第一弹性段141、第二弹性段142以及第三弹性段143依次连接在一起。其中,第一弹性段141设置于第一弧形段1101内部,第二弹性段142设置于第二弧形段1102内,第三弹性段143设置在第三弧形段1103内。也即,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件14是设置在中间支架11内,可以对中间支架11起到支撑和塑形的作用,当中间支架11发生变形后,可以在弹性件14的作用下缓慢恢复其原来的形状。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件14为记忆金属丝,例如记忆钢丝,该记忆钢丝可以对中间支架11起到很好塑形的作用,使产品能够恢复原有形状,且记忆钢丝在中间支架11扩张的方向上(即中间支架11的内外方向上)容易变形,在上下方向(即中间支架11的上侧边至下侧边的方向)上不易变形,如此,可以对中间支架11起到支撑的作用,尤其是在用户拿取挂颈式按摩仪100时,例如,用户在拿住手柄12或者中间支架11的任意一端时,中间支架11不易在自重和按摩组件20的影响下下垂导致无法顺利佩戴。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弹性件14还可以是记忆合金、例如记忆钢丝等,只要是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的其他变形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进一步地,参见图6至图10所示,图10是图2中的挂颈式按摩仪的主视图。本实施例中的挂颈组件10的横截面积为16mm2至100mm2,例如16mm2、20mm2、30mm2、40mm2、50mm2、60mm2、70mm2、80mm2、90mm2以及100mm2,且挂颈组件10的最大厚度小于15mm,例如14mm、12mm、10mm等,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挂颈组件10的横截面是指沿垂直于挂颈组件10的长度方向截切挂颈组件10得到的截面(如图10中所标识的第一截面)。本实施例中通过使挂颈组件10的横截面在16mm2至100mm2的范围内,并使得挂颈组件10的最大厚度小于15mm,如此,能够使得中间支架11比较细窄,其粗细比较适中,中间支架11能够在保持比较柔软的状态的同时,还能够保持其自身的固有形状,重量不会太重,便于用户使用,可以实现挂颈式按摩仪100的无夹持感佩戴。
可选地,中间支架11的横截面的外轮廓为圆滑轮廓,且该横截面的上下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这里的圆滑轮廓是指中间支架11边缘没有明显凹凸或者尖锐结构的轮廓,上下和宽度方向如图6和图7中所示。如此设置,当将挂颈式按摩仪100佩戴于用户的颈部之后,中间支架11的宽度方向的尺寸较窄,容易扩张以适于颈部佩戴,而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较大,在上下方向具有一定的抵抗中间支架11受重力作用而发生下垂的能力,使挂颈式按摩仪100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其原来的形状,稳定性更好。
进一步地,挂颈组件10的截面积小于手柄12的横截面积,且手柄12的横截面积小于5cm2,例如4cm2、3cm2、2cm2或者1cm2。可以理解的是,手柄12的横截面是指沿垂直于手柄12的长度方向截切手柄12得到的截面,如图10中所标识的第二截面。如此设置,可以使得整个挂颈组件10都比较细小,便于用户对挂颈式按摩仪100进行收纳和携带。本实施例中通过使手柄12的横截面积小于5cm2,即本实施例中的手柄12比较细小,当用户手持手柄12对控制按键30进行操控时,用户只需用手搭靠于手柄12上即可,而无需将整个手部握持于手柄12上,不会对手柄12产生握持力,操控手柄12的过程中不容易对挂颈组件10造成牵拉,不会造成挂颈组件10及其上的结构造成移位。
进一步地,中间支架11靠近手柄12的一端的横截面积在靠近手柄12的方向上逐渐增大。也即是说,在中间支架11与手柄12的过渡部分,中间支架11逐渐变粗,该过渡部分可以提供施力点,便于用户使用。
进一步地,自然状态下,中间支架11具有与中间支架11的内侧相贴的内切圆S,该内切圆S过中间支架11内侧的长度方向的中点A,且该内切圆S不超出佩戴空间101,中间支架11的连接手柄12的两端位于内切圆S外。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中间支架11的内切圆S是指在中间支架11的内部空间内绘制得到的最大圆,该圆不与中间支架11相交。如此设置,当将挂颈式按摩仪100佩戴在用户的颈部上后,中间支架11的两端中间支架11的两端位于佩戴空间101的外侧,不容易对用户的颈部造成夹持感。
进一步地,第一弧形段1101和第三弧形段1103的远离第二弧形段1102的端部的连线C位于内切圆S的外侧,也即是说,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弧形段1101和第三弧形段1103远离第二弧形段1102的一端与内切圆S的比较远,更加不容易对用户的颈部造成夹持感。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内切圆S的直径不小于10cm,如此设置,可以使用大部分颈围的用户,能够提高挂颈式按摩仪100的适用范围。
再次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挂颈组件10上设置有承载部40,按摩组件20包括至少一个按摩头21,按摩头21通过牵引线50与挂颈组件10连接,且该按摩头21具有放置于承载部40上的收纳位置(如图1和图所示)和与承载部40分离的分离位置,当按摩头21处于分离位置时(如图3所示),可以将其放置于用户需要按摩的部位以用于对用户进行按摩。具体地,牵引线50连接于挂颈组件10上并与挂颈组件10内部的柔性导电件1101b连接,便于对按摩头21进行控制。初始位置时,按摩组件20的各个按摩头21均处于收纳位置,也即,按摩组件20的各个按摩头21均放置于承载部40上。当用户需要使用挂颈式按摩仪100时,通过佩戴空间101的作用,可以将挂颈组件10佩戴于用户的颈部,此时,只需要使按摩头21移动至按摩位置,即将按摩头21移动至用户需要按摩的部位,然后开启挂颈式按摩仪100对用户进行按摩即可,操作简单,便于用户使用。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按摩头21的按摩面上设置有粘附件,该粘附件例如可以粘接胶等,该粘附件具有粘性,并适于粘贴于用户的皮肤上,通过在粘附件的作用,便于将按摩头21粘附于人体的皮肤上,能够提高按摩头21按摩过程中的稳定性,防止按摩头21从用户的皮肤上掉落下来。
参见图2、图6和图11所示,图11上图2中的M区域的放大图,牵引线50包括第一连接端51和第二连接端52,第一连接端51连接于挂颈组件10上并位于承载部40的外侧,第二连接端52连接于按摩头21上;当按摩头处于收纳位置时,牵引线50被绷直并沿按摩头的外周和/或挂颈组件10的长度方向延伸。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连接端51连接于挂颈组件10上并位于承载部40的外侧的意思是指:使牵引线50的第一连接端51连接在挂颈组件10的位于承载部40以外的区域上的意思。而牵引线50与按摩头21一一对应地设置的意思是指一个牵引线50与一个按摩头21连接的意思。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绷直”是指将牵引线50绷紧,没有卷绕、冗余堆叠设置的情况。当挂颈组件10发生变形时,可以通过牵引线50牵拉按摩头21发生移动。在挂颈式按摩仪100工作的过程中,按摩组件20的各个按摩头21均是通过牵引线50与挂颈组件10实现连接的,如此,便于对按摩头21进行牵引,还可以防止按摩头21从挂颈组件10上掉落,与此同时,通过该牵引线50的作用,还便于对按摩头21进行控制。
此外,由于本实施例中用于牵引按摩头21的牵引线50的第一连接端51是连接在挂颈组件10的位于承载部40的外侧的,也即是说,牵引线50固定于挂颈组件10的一端距离承载部40的位置较远,当按摩头21处于收纳位置时,只需要将按摩头21放置于承载部40上,并使得牵引线50被绷直并沿按摩头21的外周和挂颈组件10的长度方向延伸即可,收纳按摩头21时,无需进行牵引线50的卷曲、缠绕动作,且整个牵引线50不会出现拱起、散乱分布在挂颈组件10和按摩头21之间的情况,便于用户对挂颈式按摩仪100进行收纳。与此同时,收纳按摩头21的过程中,牵引线50不容易被夹在按摩头21和承载部40之间,不容易对按摩头21的收纳动作造成不良影响,更加便于将按摩头21收纳放置在承载部40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牵引线50的第一连接端51至第二连接端52的长度为3cm至10cm,例如3cm、4cm、5cm、6cm、7cm、8cm、9cm或者10cm等。当牵引线50的第一连接端51至第二连接端52的长度小于3cm时,按摩头21可移动的范围较小,难于适于较宽肩部的用户。当牵引线50的第一连接端51至第二连接端52的长度大于10cm时,按摩头21处于收纳位置时,牵引线50不易于被绷直,容易出现牵引线50被杂乱地设置与挂颈组件10和按摩头21之间、或者是多根牵引线50容易相互缠绕的情况。也即是说,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牵引线50的第一连接端51至第二连接端52的长度在3cm至10cm的范围内,当按摩头21处于收纳位置时,可以将牵引线50相对的绷直,收纳较为整齐,且多根牵引线50之间不容易出现相互缠绕的现象。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牵引线50的长度小于按摩头21周长的1/2,例如1/3、1/4,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牵引线50的长度是指牵引线50的第一连接端51至第二连接端52之间的长度。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牵引线50的长度小于按摩头21周长的1/2,即使收纳按摩头21时需要卷绕牵引线50,用户也不需要频繁调整手指位置来卷线,收纳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承载部40设置于第二弧形段1102内,而按摩组件20包括两个按摩头21,为了便于区分,本实施例中将两个按摩头21分别标识为第一按摩头21a和第二按摩头21b。对应地,为了将上述的两个按摩头21与挂颈组件10连接起来,本实施例中将牵引线50设置为两根,该两根牵引线50分别为第一牵引线50a和第二牵引线50b,实际连接时,第一牵引线50a连接于第一弧形段1101与第一按摩头21a之间,对应地,第二牵引线50b连接于第三弧形段1103与第二按摩头21b之间。也即是说,本实施例中的牵引线50和按摩头21一一对应地连接,能够对按摩头21进行牵引,且便于将按摩头21与挂颈组件10连接在一起以便于对按摩头21进行控制。连接好之后,两根牵引线50与挂颈组件10连接的部位分别位于承载部40的两侧,当将按摩头21放置于承载部40上之后,两根牵引线50之间更加不容易出现相互缠绕的情况,便于对挂颈式按摩仪100进行收纳。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按摩组件20还可以只设置为一个按摩头21,或者可以设置三个或者三个以上按摩头21,具体根据实际的设计需求和用户的使用需求进行选择。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弧形段1101和第三弧形段1103上均设置有第一凸起部113,第一牵引线50a连接于第一弧形段1101上的第一凸起部113上,第二牵引线50b连接于第三弧形段1103的第一凸起部113上。相对于不设置凸起的结构而言,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弧形段1101和第三弧形段1103上设置第一凸起部113与牵引线50的第一连接端51连接,在牵引线50与挂颈组件10连接的位置处无需弯折或者无需过度弯折牵引线50即可将牵引线50连接在第一凸起部113的端面上,能够避免牵引线50在第一连接端51处发生弯折而影响牵引线50的连接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凸起部113具有朝向承载部40设置的第一固定端面1151,第一固定端面1151上设置有第一接入口1152,牵引线50的第一连接端51连接于第一接入口1152。将牵引线50的第一连接端51连接于朝向承载部40设置的第一固定端面1151上,当将按摩头21收纳在承载部40上时,牵引线50的第一连接端51不易被弯折,不易出现折断现象,能够进一步提高本实施例中的牵引线50的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示例性地,第一弧形段1101上的第一凸起部113与第一弧形段1101一体成型设置,第三弧形段1103上的第一凸起部113与第三弧形段1103一体成型设置,结构强度高,稳定性好。
结合图2、图6以及图12所示,图12是图2中的N区域的放大图,本实施例中的按摩头21的外边缘设置有第二凸起部212,该第二连接端52连接于第二凸起部212上。相对于不设置凸起的结构而言,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按摩头21的外边缘设置有第二凸起部212与牵引线50的第二连接端52连接,在牵引线50与按摩头21连接的位置处无需弯折或者无需过度弯折牵引线50即可将牵引线50连接在按摩头21上,避免牵引线50在第二连接端52处发生明显弯折而影响牵引线50与按摩头21的连接稳定性。
可选地,第二凸起部212的延伸方向线与按摩头21相切,且第二凸起部212具有与延伸方向线垂直的第二固定端面2121,该第二固定端面2121上设置有第二接入口2122,第二连接端52连接于第二接入口2122。将牵引线50的第二连接端52连接于与延伸方向线垂直的第二固定端面2121上,也即,牵引线50的第二连接端52不易被弯折,不易出现折断现象,能够进一步提高本实施例中的牵引线50的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可选地,第二凸起部212与按摩头21可以一体设置,还可以分体设置后组装为一体。图8和图14中示出了将第二凸起部212与按摩头21分体设置的情况。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凸起部212与按摩头21分体设置,更加便于进行第二凸起部212与按摩头21的加工和组装。为了便于对第二凸起部212进行安装和组装,按摩头21的外边缘设置有固定端口213,实际组装时,将第二凸起部212固定连接在固定端口213处即可。可选地,第二凸起部212可以通过卡接、插接、焊接、螺接或者销钉连接等方式固定在固定端口213处,只要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的其他变形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将两个按摩头21放置于承载部40上时,第一按摩头21a和第二按摩头21b上的固定端口213位于两个按摩头21的彼此相对的位置,牵引线50从按摩头21的上方绕过,如此,可以使牵引线50相对的设置的较长的同时,线路收纳的也比较规整,线路不容易混乱。
进一步地,牵引线50的第一连接端51和第二连接端52与挂颈组件10和/或按摩头21通过插接件、转接头、锁紧件中至少之一连接,结构简单,便于实现,能够降低本实施例中的挂颈式按摩仪100的生产制造成本。
可选地,上述的插接件例如可以是接线端子等,转接头例如可以是螺纹连接头等,锁紧件例如可以是锁紧插销等结构。
结合图2至图10所示,为了对按摩组件20的两个按摩头21进行收纳和承载,承载部40上设置有两个承载位置41,为了便于区分,将两个承载位置41分别标识为第一承载位置41a和第二承载位置41b,第一承载位置41a和第二承载位置41b沿挂颈组件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实际收纳时,将第一按摩头21a放置于第一承载位置41a,将第二按摩头21b放置于第二承载位置41b。
示例性,承载位置41可以为承载凹槽、承载通孔、承载凸台至少之一。图4中示出了将承载位置41为承载凹槽的情况。实际加工时,上述的承载凹槽、承载通孔或者承载凸台的形状与按摩头21的形状相适配,便于对按摩头21进行承载和收纳。
为了能够将本实施例中的按摩头21收纳固定在承载部40上,本实施例中的按摩头21与承载部40之间可以通过卡接、螺接或者磁吸结构连接。
具体来说,按摩头21和承载部40之间通过磁吸连接,承载部40上设有第一承载位置41a和第二承载位置41b,第一按摩头21a可拆卸的安装于第一承载位置41a内,第二按摩头21b可拆卸的安装于第二承载位置41b内。在第一按摩头21a与承载部40分离时,第一牵引线50a即使在被拉直的情况下,在沿挂颈组件10的长度方向上,第一按摩头21a的端部也无法越过第一承载位置41a,第二牵引线50b也同理。当用户使用完挂颈式按摩仪100之后,由于按摩头21位于用户的颈部后侧,用户实现无法观察到按摩头21,也就不好安装,通过牵引线50的长度的合理配置可以避免按摩头21错装的情况,磁吸的好处就在于可以盲装,更加便于用户使用和操作。
进一步地,磁吸结构包括第一磁石(图中未示出)和第二磁石(图中未示出),实际组装时,将第一磁石设置在按摩头21内部,对应将第二磁石设置在承载部40内部,通过第一磁石和第二磁石的相互吸附,可以将按摩头21稳定地收纳在承载部40上。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一个按摩头21内可以设置一块第一磁石,还可以设置为两块或者两块以上第一磁石。同样地,一个承载位置41内可以设置一块第二磁石,还可以设置两块或者两块以上第二磁石,具体根据实际的设计和使用需求进行选择和调整。
参见图6和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挂颈组件10具有上侧边111和下侧边112,可以理解的是,挂颈组件10的上侧边111是指将挂颈式按摩仪100佩戴在用户颈部时挂颈组件10朝向用户头顶的侧边,下侧边112是指将挂颈式按摩仪100佩戴在用户颈部时挂颈组件10背离用户头顶的侧边。实际加工时,承载部40从下侧边112朝向背离上侧边111的方向延展设置,如此,可以避免承载部40抵顶用户头部的后侧,更加便于用户使用和佩戴。
当然,在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承载部40还可同时沿挂颈组件10的上侧边111和下侧边112延展,只要是便于用户佩戴,不会对用户的头部或者颈部造成不适感即可。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承载部40为柔性承载部,且该承载部40用于与挂颈组件10连接的一侧的两端与挂颈组件10之间设置具有缺口部15。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承载部40的两端上至承载部40沿挂颈组件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本实施例中的通过在承载部40用于与挂颈组件10连接的一侧的两端与挂颈组件10之间设置缺口部15,可以使得承载部40与挂颈组件10连接的位置比较窄,当挂颈组件10发生变形时,可以相对的减小承载部40的变形,避免因承载部40与挂颈组件10连接的位置较宽而导致承载部40较大的变形导致按摩头21与承载部40之间的间隙太大,承载部40与按摩头21之间的吸引力不足会导致按摩头21从承载部40上脱离,尤其是在按摩头21上设有凝胶时不会弄脏凝胶或者粘贴于衣物、头发上。
进一步地,参见图2、图10以及图14所示,挂颈式按摩仪100还包括控制按键30,控制按键30设置于两个手柄12中至少之一上,且控制按键30位于手柄12的朝向佩戴空间101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控制按键30设置于手柄12朝向佩戴空间101的一侧是指将控制按键30设置手柄12内侧,也即,当将挂颈式按摩仪100佩戴在用户颈部时,控制按键30位于手柄12的朝向用户颈部的一侧设置的方式。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控制按键30是设置于手柄12朝向佩戴空间101的一侧的,实际对控制按键30进行操控时,用户的拇指位于手柄12的外侧(背离佩戴空间101的一侧),其余手指可以搭靠在手柄12的内侧(靠近佩戴空间101的一侧),此时,通过搭靠于手柄12内侧的手指对手柄12上的控制按键30进行操控即可(参见图15和图16所示)。
也即是说,在对本实施例中的挂颈式按摩仪100上的控制按键30进行操控时,只需将用户的手指搭靠在手柄12上,并利用位于手柄12内的手指对控制按键30进行操控即可。而当将控制按键设置于手柄12的外侧或者上侧时,为了方便操作,用户需要将其拇指沿手柄12的长度方向放置于手柄12的外侧,并使得除去拇指以外的其余手指朝向手柄12的内侧弯曲握住手柄12,然后利用拇指来对控制按键30进行操控,在这种姿势下(手部将整个手柄握持住的姿势)操控控制按键30时,手部会对手柄12产生一定的握持力,当挂颈组件10为较小、较轻的挂颈组件10时,容易对佩戴于颈部的挂颈组件10造成牵拉,从而容易导致挂颈组件10和设置在挂颈组件10上的按摩组件20发生移动,影响挂颈式按摩仪100的使用效果。
相对于将控制按键30设置手柄12的外侧或者上侧的情况而言,本实施例中将控制按键30设置于手柄12内侧的设置方式尤其适用于体积较小、重量较轻的挂颈组件10,当用户对设置于体积小、重量较轻的手柄12上的控制按键30进行操作时,仅需将手指搭靠在手柄12上即可对控制按键30进行操控,而无需握持手柄12,不容易对手柄12产生过大的握持力,进而不容易带动挂颈组件10及安装在挂颈组件10上的按摩组件20发生移位,能够提高挂颈式按摩仪100工作时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的控制按键30为多个,各控制按键30的形状不同,且至少一个控制按键30凸出于手柄12的外表面。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各控制按键30的形状不同的意思是指各个控制按键30的外部轮廓不同。如此设置,用户可以通过触摸控制按键30的形状来对控制按键30进行区域,避免用户误触控制按键3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控制按键30沿手柄1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如此,便于用户对手柄12上的多个控制按键30进行操控。
可选地,相邻两个控制按键30之间的间距D不小于0.5cm,例如0.5cm、0.6cm、0.8cm、1cm等。当相邻两个控制按键30之间的间距小于0.5cm时,手指按压控制按键30时,容易出现同时按压两个控制按键30的情况,不便于用户对各个控制按键30进行精准的控制。也即是说,本实施例中将相邻两个控制按键30之间的间距D设置为不小于0.5cm,用户操控控制按键30时,不易出现同时按压两个控制按键30的情况,更加便于用户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按键30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设置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图3至图5中示出了控制按键30为三个时的情况,为了便于区分,将三个控制按键30分别标识为第一控制按键30a、第二控制按键30b以及第三控制按键30c。其中,第一控制按键30a、第二控制按键30b以及第三控制按键30c在远离中间支架11的方向上依次间隔设置,其中,第一控制按键30a呈圆形设置,便于对挂颈式按摩仪100的开闭信号或者控制模式等进行控制;第二控制按键30b呈十字形设置,第三控制按键30c呈一字形设置,通过第二控制按键30b和第二控制按键30c的作用,便于对挂颈式按摩仪100的按摩强度等进行控制。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的控制按键30还可以设置为三角形、四边形、椭圆形等,只要是便于用户进行触摸区分的其他变形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上述的多个控制按键30中,远离自由端1201设置的控制按键30至自由端1201的间距L1为5.5cm至8cm,例如5.5cm、6cm、7cm、8cm等,如此设置,当用户采用图15中的方式握持手柄12时,控制按键30容易被用户触摸到,手指操控控制按键30时较为舒适。靠近自由端1201设置的控制按键30至自由端1201的间距L2为5mm至20mm,例如5mm、10mm、15mm、20mm等,这样,用户在手持手柄12时,手指具有较大面积的支撑位置,不易从手柄12上脱离,且方便用食指操作,此外,用户在按动边缘的控制按键30时,由于边缘有支撑,指头按动控制按键30时,一部分手指可以搭靠于手柄的自由端1201,握持更舒适。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按键30至自由端1201的间距均是至控制按键30与自由端1201在手柄12的长度方向上的间距,具体可参见图5中的标识所示。
进一步地,手柄12上设置有充电接口60,该充电接口60位于手柄12靠近佩戴空间101的一侧,且该充电接口60的长度方向与手柄12的长度方向一致。如此,对应的充电线路板可以设置在手柄12内部并与充电接口60正对设置,此时,充电线缆板的在手柄12的宽度方向比较窄,进而可以将手柄12设置得较窄,便于实现手柄12的小型化。
进一步地,充电接口60设置于手柄12靠近中间支架11的一端。当然,该充电接口60还可以设置于手柄12的自由端1201处,只要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的其他变形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充电接口60设置于手柄12内侧,中间支架11可扭转,中间支架11不受力时,中间支架11可复位,如此,在充电时,扭转中间支架11,可以使充电接口60暴露,便于对挂颈式按摩仪100进行充电。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充电接口60与控制按键30可以设置于同一手柄12上,还可以分别设置于两个手柄12上,具体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进行选择。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控制按键30包括按压式按键和/或滚动式按键,也即是说,可以将控制按键30设置为按压式按键,还可以将控制按键30设置为滚动式按键,还可以将控制按键30设置为即可按压也可滚动的按键,具体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需求和实际设计需求进行选择。
本实施例中的手柄12包括内壳部121和外壳部122,其中,外壳部122位于手柄12背离佩戴空间101的一侧,内壳部121位于外壳部122朝向佩戴空间101的一侧,且外壳部122和外壳部122可以一体成型设置,还可以分体设置后组装为一体。安装时,将控制按键30设置于内壳部121上,便于用户使用和操作。
本实施例中的手柄12具有背离中间支架11设置的自由端1201,内壳部121背离中间支架11的一端的外表面为弧形面1211,也即是说,自由端1201的内侧面为弧形面1211,如此,手柄12背离中间支架11的一端的内侧没有棱角,不容易对用户造成损伤,更加方便用户握持手柄12以对设置于内壳部121上的控制按键30进行操控。
进一步地,弧形面1211至外壳部122的间距在远离中间支架11的方向上逐渐变小。也即是说,手柄12的自由端1201在远离中间支架11上的厚度逐渐减小,当用户采用如图6中的方式握持手柄12时,手柄12的自由端1201的形状与用户手指的卷曲形状相适配,更加便于用户对手柄12进行握持和使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挂颈式按摩仪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挂颈式按摩仪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9)

1.一种挂颈式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颈式按摩仪包括:
挂颈组件,所述挂颈组件包括中间支架和两个手柄,两个所述手柄分别设置于所述中间支架的两端,以围设形成适于颈部佩戴的佩戴空间,所述中间支架设有承载部;以及
按摩组件,所述按摩组件设置于所述承载部上;
其中,所述中间支架具有弹性以对所述承载部形成弹性支撑,所述中间支架为柔软支架,当所述挂颈式按摩仪的受力支撑点落在一个所述手柄上且所述挂颈式按摩仪的其余部分悬空时,另一个所述手柄牵拉所述中间支架变形并向重力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颈式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包括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所述中间支架包括:
第一弧形段,所述第一弧形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手柄对接;
第二弧形段,所述第二弧形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弧形段的第二端对接;以及
第三弧形段,所述第三弧形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弧形段的第二端对接,所述第三弧形段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手柄对接;
其中,所述承载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弧形段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颈式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段和所述第三弧形段的可变形能力大于所述第二弧形段的可变形能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颈式按摩仪,其特征在于,自然状态下,在远离所述第二弧形段的方向上,
所述第一弧形段的曲率半径逐渐增大;和/或,
所述第三弧形段的曲率半径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颈式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段和所述第三弧形段的长度大于60mm,且所述第二弧形段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弧形段和/或第三弧形段的长度的比值为0.3~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颈式按摩仪,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二弧形段水平支撑起时,所述第一弧形段和所述第三弧形段在重力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二弧形段向下倾斜的角度小于6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颈式按摩仪,其特征在于,自然状态下,所述中间支架具有与所述中间支架的内侧相贴的内切圆,所述内切圆过所述中间支架内侧的长度方向的中点,所述内切圆不超出所述佩戴空间,所述中间支架的连接所述手柄的两端位于所述内切圆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挂颈式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架两端的连线位于所述内切圆的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颈式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架包括硅胶主体和设置于所述硅胶主体内部的柔性导电件;
所述手柄内设置有控制主板,所述按摩组件通过所述柔性导电件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挂颈式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主体的硬度为55HA至65HA,和/或
所述挂颈组件的横截面积为16mm2至100mm2,且所述挂颈组件的最大厚度小于15mm,所述挂颈组件的横截面是指沿垂直于所述挂颈组件的长度方向截切所述挂颈组件得到的截面。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挂颈式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切圆的直径不小于10cm。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挂颈式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架的横截面的外轮廓为圆滑轮廓,且所述横截面的上下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挂颈式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架包括硅胶主体和内置于所述硅胶主体内的记忆金属丝,所述记忆金属丝用于使变形后的所述中间支架恢复初始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挂颈式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为弹性承载部,所述挂颈组件具有上侧边和下侧边,所述承载部从所述下侧边朝向背离所述上侧边的方向延展,且所述承载部用于与所述挂颈组件连接的一侧的两端与所述挂颈组件之间设置具有缺口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挂颈式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颈组件的截面积小于所述手柄的横截面积,且所述手柄的横截面积小于5cm2,所述手柄的横截面是指沿垂直于所述手柄的长度方向截切所述手柄得到的截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挂颈式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架靠近手柄的一端的横截面积在靠近所述手柄的方向上逐渐增大,所述中间支架的横截面是指沿垂直于所述中间支架的长度方向截切所述中间支架得到的截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挂颈式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按摩头,所述挂颈式按摩仪还包括牵引线,所述牵引线分别与所述按摩头和所述挂颈组件连接,所述按摩头具有放置于所述承载部上的收纳位置和与所述承载部分体的分离位置,且所述按摩头位于分离位置时通过所述牵引线调节按摩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挂颈式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头的按摩面上设有粘附件,所述粘附件具有黏性并适于黏贴于人体皮肤。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挂颈式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水平支撑一个所述手柄,且所述挂颈式按摩仪的其余部分悬空时,另一个所述手柄向重力方向移动且与被支撑的所述手柄错开。
CN202121045416.7U 2021-05-14 2021-05-14 挂颈式按摩仪 Active CN2159382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45416.7U CN215938211U (zh) 2021-05-14 2021-05-14 挂颈式按摩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45416.7U CN215938211U (zh) 2021-05-14 2021-05-14 挂颈式按摩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38211U true CN215938211U (zh) 2022-03-04

Family

ID=80504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45416.7U Active CN215938211U (zh) 2021-05-14 2021-05-14 挂颈式按摩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382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53916B (zh) 易佩戴颈部按摩器
KR101097649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손잡이 구조
KR102286607B1 (ko) 머리 케어 장치
US9883275B2 (en) Wearable telecommunication device in a form of a necklace
KR102387877B1 (ko) 미용기
CN109603001B (zh) 便携式颈部按摩仪
CN215938211U (zh) 挂颈式按摩仪
CN115337198A (zh) 挂颈式按摩仪
CN112804909A (zh) 睫毛夹
JP3229972U (ja) マスク紐減圧型皮膚保護用具
CN216122846U (zh) 一种扭转夹持结构和后戴式骨传导耳机设备
CN209374824U (zh) 省力安全拔除插头
CN113825062A (zh) 一种扭转夹持结构和后戴式骨传导耳机设备
US8111862B2 (en) Ear-hanging microphone
CN213406868U (zh) 一种颈部按摩仪
CN102961823A (zh) 低频治疗仪
CN212166337U (zh) 颈部按摩仪
CN213554892U (zh) 颈部按摩仪
JP7488576B2 (ja) 携帯用のグリップ
CN215691065U (zh) 颈部按摩仪
CN209933816U (zh) 穿戴式颈部按摩仪
CN209984380U (zh) 一种多功能手头
CN219962185U (zh) 一种磁吸睫毛佩戴工具
CN210670519U (zh) 一种后挂式耳机
TWM560718U (zh) 省力安全拔除插頭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3af, building 3, zhongkekefa Park, 009 Gaoxin South 1st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Future wearab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af, building 3, zhongkekefa Park, 009 Gaoxin South 1st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Future wearab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after: 23af, building 3, zhongkekefa Park, 009 Gaoxin South 1st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Future wear Health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af, building 3, zhongkekefa Park, 009 Gaoxin South 1st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Future wearable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