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37429U - 一种医用声音捕捉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医用声音捕捉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37429U
CN215937429U CN202122235133.5U CN202122235133U CN215937429U CN 215937429 U CN215937429 U CN 215937429U CN 202122235133 U CN202122235133 U CN 202122235133U CN 215937429 U CN215937429 U CN 2159374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way pipe
rubber tube
auscultation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3513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宇
杨虹
觉么茶
杨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you 903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Jiangyou 903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you 903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Jiangyou 903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12223513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374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374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374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声音捕捉器,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听诊录音设备与医生通常采用的医用听诊器存在结构上的差异,与医生现有听诊习惯不同,应用受限的问题,其包括听诊组件、录音组件;所述听诊组件包括扁形听诊器、第一胶管、第一三通管、第二胶管、第二三通管、第三胶管、耳环、弹簧片、耳塞;所述扁形听诊器通过第一胶管与第一三通管的进音端相连且扁形听诊器采集的声音依次经第一胶管、第一三通管的进音端后通过第一三通管的两个出音端输出。本申请采用模块式、可拆卸设计,在保留医生现有确诊习惯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听诊声音的同步捕捉。采用本申请,能有效摘录患者检查声音,实现外放,便于后续的教学、科研、学术研究和分析。

Description

一种医用声音捕捉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医用诊断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医用声音捕捉器。与现有技术不同,本申请采用可拆卸、模块化组装设计,有效解决了现有电子听诊设备价格高昂、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的问题,便于教学、科研、学术研究、分析,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背景技术
听诊作为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段,其是用耳或听诊器来探听人体内自行发出的声音,如心声、呼吸声等。听诊器作为听诊用医疗器械,其由法国医生雷奈克于1816年冬,并于1817年3月8日开始应用于临床诊断中。听诊器作为医师的标志,现代医学即始于听诊器的发明。
听诊需要使用者通过音响强弱、音调高低、声音性质以及变化,来判断脏器是否正常。常见的几种异常呼吸音如下:干啰音、湿啰音、哮鸣音、痰鸣音、细湿罗音、中湿罗音、粗湿罗音。以细湿罗音、中湿罗音、粗湿罗音为例,说明三者的区别;细湿罗音发生在吸气晚期,音调高,稀疏不连续;中湿罗音发生在吸气中期,较低调,较多分泌物发出的音响;粗湿罗音发生在吸气早期,响亮,水泡般的音响。
听诊的判断是诊断的一个难点,尤其是对初次接触听诊的医学生而言。发明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采用语言、文字对呼吸音等听诊声音进行描述时,可能存在语言表达不当,相同的证听诊声音因描述者的不同而存在不同的表达方式,医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理解的差异,导致医学生对声音出现误解,进而导致误判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最佳的方式是,将听诊声音传输出来,将传输出来的声音与文字、语言描述相结合,从而保证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可靠性,使得医学生的听诊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目前,已有上部分专利公开了听诊录音设备。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202458440U公开了一种可录音听诊器,其包括胸件主体,胸件主体具有一空腔,空腔具有一开口,开口上紧固有膜片,所述空腔内安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固定有空气耦合器,所述空气耦合器中远离膜片一侧安置有传声器,所述传声器电连接有放大器,所述放大器电连接有音频接口和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有数据接口和控制按键,所述放大器和主控模块安装于电路板上。中国专利申请CN208591059U家医两用可录音听诊装置,由听头与传声胶管及听管护口连接构成,其特征:是双声道听诊装置,由两个听头分别与传声胶管连接,再与双听管弹片夹及听管护口连接,或采用内含双孔听头与传声胶管连接再与听管弹片夹及听管护口连接构成;在听头内置电源、电路模块、显示器、操作面板及喇叭相连接,电路连接由麦克1经电容,麦克2经电容分别与放大模块的左右输入端连接,再与录放模块左右输入端连接,另放大模块左输出端经上电容与显示器相连,下电容与录放模块的左输入端连接,输出端经按钮入、出接点与耳机插孔相连,另外放大模块的右输入端还要与前置放大模块输入端连接,输出端与发射模块输入端连接,发射模块输出端经电容与发射天线连接,还有麦克3与按钮4下节点连接,和麦克4经下电容及按钮4下端按钮与前置放大模块输入端连接,放大模块的正线经过开关与电源连接构成。
然而,发明人从事医疗实践、教学十多年,尚未发现市面上有相关的听诊录音设备。发明人分析后认为,需要单独设计电路板、听诊结构,无疑会大幅提升设备制造费用,限制了相应设备的制造和推广。另外,前述听诊录音设备与现有的医用听诊器结构存在本质的差异,使得其与医生现有的听诊习惯不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生的使用。
为此,发明人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符合医生听诊习惯的声音捕捉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听诊录音设备与医生通常采用的医用听诊器存在结构上的差异,与医生现有听诊习惯不同,应用受限的问题,提供一种医用声音捕捉器。本申请采用模块式、可拆卸设计,在保留医生现有听诊习惯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听诊声音的同步捕捉。采用本申请,能有效摘录患者检查声音,实现外放,便于后续的教学、科研、学术研究和分析。采用本申请,能够实现医学生对检查声音的准确理解,提升听诊判断能力。本申请构思巧妙、设计合理、成本低,操作方便,使用简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大规模推广和应用,有利于提升医生的诊断水平,减少误判的几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用声音捕捉器,包括听诊组件、录音组件;
所述听诊组件包括扁形听诊器、第一胶管、第一三通管、第二胶管、第二三通管、第三胶管、耳环、弹簧片、耳塞;
所述扁形听诊器通过第一胶管与第一三通管的进音端相连且扁形听诊器采集的声音依次经第一胶管、第一三通管的进音端后通过第一三通管的两个出音端输出;
所述第一三通管的一个出音端通过第二胶管与第二三通管的进音端相连且第一三通管出音端内的声音能依次经第二胶管、第二三通管的进音端后通过第二三通管的两个出音端输出;
所述耳环、耳塞、第三胶管分别为两个,两个耳环之间通过弹簧片相连;
所述第二三通管的出音端通过第三胶管与耳环相连,所述耳塞设置在耳环的另一端;
所述录音组件包括第四胶管、拾音器、信号采集传输线、声音采集设备;
所述第四胶管的一端与第一三通管的另一个出音端相连,所述第四胶管的另一端与拾音器相连且拾音器能对依次经第一三通管出音端、第四胶管传出的声音进行采集;
所述拾音器通过信号采集传输线与声音采集设备相连且拾音器能将采集的声音信号通过采集传输线传递给声音采集设备以实现相应声音的采集和/或记录。
所述声音采集设备为手机或录音器。
还包括信号输出连接器、声音输出设备,所述声音采集设备通过信号输出连接器与声音输出设备相连且声音采集设备采集的声音信号能经声音输出设备输出。
所述声音输出设备为耳机或扩音器。
所述第一三通管、第二三通管分别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针对前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医用声音捕捉器。该捕捉器有效保留了现有医生的听诊习惯,不会对医生产生使用上的困惑。同时,本申请以拾音器、声音采集设备等为基础,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够大幅降低设备的生产成本,从而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同时,将本申请的录音组件、第一三通管、第一胶管、第四胶管去除,并将听诊组件中的第二胶管与扁形听诊器连接后,即可形成相应的听诊设备。
本申请能对听诊声音进行记录,方便同步听诊。在进行实际教学时,可直接将其中的扁形听诊器置于患者身体相应位置,并通过耳环直接听取患者身体发出的声音;在声音采集设备记录的同时,可通过声音输出设备同步输出,以满足教学、科研、学术研究和分析等的需要。基于相同的听诊声音,结合相应的语音表达,使得医学生能够实现对检查声音的准确理解,提升听诊判断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捕捉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扁形听诊器,2、第一胶管,3、第一三通管,4、第二胶管,5、第二三通管,6、第三胶管,7、耳环,8、弹簧片,9、耳塞,10、第四胶管,20、拾音器,21、信号采集传输线,22、声音采集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用声音捕捉器,其包括听诊组件、录音组件。本实施例中,听诊组件包括扁形听诊器、第一胶管、第一三通管、第二胶管、第二三通管、第三胶管、耳环、弹簧片、耳塞。
其中,耳环、耳塞、第三胶管分别为两个,两个耳环之间通过弹簧片相连。第二三通管的出音端通过第三胶管与耳环相连,耳塞设置在耳环的另一端。该结构中,两个耳环采用弧形金属管材制备而成,其起支撑的作用,使用者通过操作耳环,以使耳环上的耳塞进入使用者的耳道内部。同时,弹簧片提供相应的回复力,使两个耳环能保持位置的相对固定。
同时,扁形听诊器的出音端通过第一胶管与第一三通管的进音端相连,第一三通管的一个出音端通过第二胶管与第二三通管的进音端相连。该结构中,扁形听诊器用于采集声音,所采集的声音依次经第一胶管内的通道、第一三通管进音端的通道后,通过第一三通管的两个出音端输出;其中,第一三通管一个出音端内的声音依次经第二胶管内的通道、第二三通管进音端的通道,进入第二三通管内。
本实施例中,录音组件包括第四胶管、拾音器、信号采集传输线、声音采集设备。第四胶管的一端与第一三通管的另一个出音端相连,第四胶管的另一端与拾音器相连,拾音器通过信号采集传输线与声音采集设备相连。本实施例中,声音采集设备为手机或录音器。该结构中,拾音器设置于第四胶管的一端,第一三通管另一个出音端内的声音经第四胶管内的通道输出后,经由拾音器收集,再经信号采集传输线传输给声音采集设备,由声音采集设备完成采集工作。本实施例中,第一三通管、第二三通管分别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进一步,本申请还包括用于与声音采集设备相连的信号输出连接器、声音输出设备,声音采集设备通过信号输出连接器与声音输出设备相连。优选地,声音输出设备选择耳机或扩音器。采用该结构,声音采集设备在对采集声音记录的同时,能通过耳机这类声音输出设备同步输出,便于对患者进行诊断时,通过耳环、耳机这类声音输出设备同步接听。
前述装置的使用过程如下:
1)将听诊组件安装完成;
2)将拾音器与第四胶管相连,打开声音采集设备,开始采集声音;
3)在听诊的同时,采集声音(若需同步教学听诊,可连接声音播放器)。
该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1)患者的体内发出的声音经扁形听诊器采集后,依次经第一胶管内的通道、第一三通管进音端的通道后,经由第一三通管的两个出音端输出;
2)声音经第一三通管的一个出音端输出后,依次通过第三胶管内的通道、耳环内的通道、耳塞,进入使用者的耳道中,完成听诊过程;
3)声音经第一三通管的另一个出音端输出后,经第四胶管内的通道后,由拾音器收集,再经信号采集传输线传输给声音采集设备,由声音采集设备完成采集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医用声音捕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听诊组件、录音组件;
所述听诊组件包括扁形听诊器、第一胶管、第一三通管、第二胶管、第二三通管、第三胶管、耳环、弹簧片、耳塞;
所述扁形听诊器通过第一胶管与第一三通管的进音端相连且扁形听诊器采集的声音依次经第一胶管、第一三通管的进音端后通过第一三通管的两个出音端输出;
所述第一三通管的一个出音端通过第二胶管与第二三通管的进音端相连且第一三通管出音端内的声音能依次经第二胶管、第二三通管的进音端后通过第二三通管的两个出音端输出;
所述耳环、耳塞、第三胶管分别为两个,两个耳环之间通过弹簧片相连;
所述第二三通管的出音端通过第三胶管与耳环相连,所述耳塞设置在耳环的另一端;
所述录音组件包括第四胶管、拾音器、信号采集传输线、声音采集设备;
所述第四胶管的一端与第一三通管的另一个出音端相连,所述第四胶管的另一端与拾音器相连且拾音器能对依次经第一三通管出音端、第四胶管传出的声音进行采集;
所述拾音器通过信号采集传输线与声音采集设备相连且拾音器能将采集的声音信号通过采集传输线传递给声音采集设备以实现相应声音的采集和/或记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医用声音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声音采集设备为手机或录音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医用声音捕捉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信号输出连接器、声音输出设备,所述声音采集设备通过信号输出连接器与声音输出设备相连且声音采集设备采集的声音信号能经声音输出设备输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医用声音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声音输出设备为耳机或扩音器。
5.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医用声音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通管、第二三通管分别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CN202122235133.5U 2021-09-15 2021-09-15 一种医用声音捕捉器 Active CN2159374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35133.5U CN215937429U (zh) 2021-09-15 2021-09-15 一种医用声音捕捉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35133.5U CN215937429U (zh) 2021-09-15 2021-09-15 一种医用声音捕捉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37429U true CN215937429U (zh) 2022-03-04

Family

ID=80429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35133.5U Active CN215937429U (zh) 2021-09-15 2021-09-15 一种医用声音捕捉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374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2133998A1 (ko) 원격진료 청진기
CN208582430U (zh) 多功能医疗护理听诊器
US7052467B2 (en) Stethoscopic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4138275A (zh) 电子蓝牙听诊器
CN106361368A (zh) 一种便携式电子听诊器
CN215937429U (zh) 一种医用声音捕捉器
CN214157354U (zh) 听诊可视化装置
CN214387499U (zh) 一种基于蓝牙技术的电子听诊器
CN213345606U (zh) 一种多功能手持观测仪
CN211511852U (zh) 一种无线蓝牙电子听诊器
KR100416402B1 (ko) 휴대용 심폐음 진단장치
CN109998587B (zh) 一种电子式心音、肺音远程听诊系统
CN209360725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听诊器
CN111281419A (zh) 儿科用听诊器
CN202235444U (zh) 电子听诊器
CN216167522U (zh) 一种数字化听诊器
CN211704680U (zh) 一种播放式电子听诊器
CN113520450A (zh) 一种无线听诊器
CN100998510A (zh) 电子听诊器
CN215017834U (zh) 一种基于蓝牙的智能扩音听诊器
CN220988806U (zh) 听诊咪头连接器
CN211834451U (zh) 一种应用于传染病患者的医用听诊器
CN213097966U (zh) 一种智能听诊器
KR200269579Y1 (ko) 휴대용 심폐음 진단장치
CN212234475U (zh) 一种用于内科检查的听诊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