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34703U - 功率模块及电机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功率模块及电机控制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934703U CN215934703U CN202122355039.3U CN202122355039U CN215934703U CN 215934703 U CN215934703 U CN 215934703U CN 202122355039 U CN202122355039 U CN 202122355039U CN 215934703 U CN215934703 U CN 21593470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dissipation
- power module
- substrate
- heat
- liqu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功率模块及电机控制器,该功率模块包括:散热基板,散热基板具有相背离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功率单元,散热基板在第一表面设置有安装位,功率单元安装于安装位上;散热元件,散热元件固定于散热基板的第二表面;固定元件,散热基板在第二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元件,用于供功率模块固定安装于液冷散热装置上;固定元件位于散热元件所在区域的外围。本实用新型可以将固定元件位于散热元件所在区域的外围,利用模块第二方向(宽度方向)的空间布置固定元件,不需要占用各个功率单元之间的空间,使得各个功率单元在第一方向(长度方向)上保证在安全距离内排列紧凑,可以缩小功率模块整体的体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功率电子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功率模块及电机控制器。
背景技术
功率模块,是一种将电力电子和集成电路技术结合的功率驱动类产品。在诸如逆变器等电气装置中,用于模制功率模块的空间越来越小。通常,在功率模块设置有散热装置时,需要通过固定构件穿过功率模块的相应固定元件分,以将功率模块固定散热装置,固定元件分占据空间,使得功率模块的体积较大,在需要多个功率模块的情况下,这些固定零件使得无法紧凑地布置这些功率模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功率模块及电机控制器,旨在提高功率模块的整体紧凑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功率模块,所述功率模块包括:
散热基板,所述散热基板具有相背离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功率单元,所述散热基板在所述第一表面设置有安装位,所述功率单元安装于所述安装位上;
散热元件,所述散热元件固定于所述散热基板的第二表面;
固定元件,所述散热基板在所述第二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元件,用于供所述功率模块固定安装于液冷散热装置上;所述固定元件位于所述散热元件所在区域的外围。
可选地,所述固定元件突设于所述散热基板的第二表面,且与所述散热元件的高度一致。
可选地,所述固定元件为柱状。
可选地,所述固定元件在所述散热基板的第二表面对称分布。
可选地,所述散热元件为板状或者柱状。
可选地,还包括绝缘单元,所述绝缘单元封装所述功率单元和所述散热基板。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机控制器包括液冷散热装置及如上所述的功率模块;
其中,所述液冷散热装置具有外壳和水道腔体,所述散热元件伸入至所述水道腔体,所述散热元件伸入至所述水道腔体,所述液冷散热装置的顶面与所述散热基板的第二表面相接触;
所述固定元件贯穿所述外壳并与所述外壳相紧固。
可选地,在所述外壳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水道腔体的外周,所述通孔与所述固定元件位置相对,所述通孔与所述固定元件相配合。
可选地,所述固定元件从所述液冷散热装置的顶面插入至所述通孔;
还包括紧固元件,所述紧固元件从所述液冷散热装置的底面插入至所述通孔,并锁紧所述固定元件。
可选地,所述紧固元件与所述固定元件旋拧配合。
可选地,所述通孔具有阶梯结构,所述紧固元件的端部与所述阶梯结构相配合后,所述紧固元件的端部不超出所述液冷散热装置的底面。
本实用新型功率模块通过散热基板,该散热基板具有相背离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散热基板在第一表面沿第一方向设置有多个安装位,功率模块本体中每个功率单元安装于一安装位上而在第二表面沿第二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元件,该固定元件供所述功率模块固定安装于外部散热装置上,该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本实用新型可以将该固定元件固定安装于外部散热装置上,且位于散热元件所在区域的外围,以利用模块第二方向(宽度方向)的空间布置固定元件,不需要占用各个功率单元之间的空间,使得各个功率单元在第一方向(长度方向)上保证在安全距离内排列紧凑,可以缩小功率模块整体的体积,实现了三个模块布置时总长度的减小,使功率模块的功率单元具有更好的可安装性与可布置性。紧固元件从功率模块和液冷散热装置的下方打入散热基板的固定元件(boss柱)内,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元件位置可以从模块的各个功率单元之间解放到到模块的引脚PN与AC侧,这对三联装模块的总体长度压缩贡献巨大;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所述固定元件位于所述散热元件所在区域的外围,所述固定元件与所述散热元件的布置区域相分离,有助于将固定元件直接与液冷散热装置密封配合,提高密封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功率模块应用于电机控制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功率模块的散热基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功率模块本体安装于散热基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 | 功率模块 | 120 | 功率模块本体 |
110 | 散热基板 | 121、122、123 | 功率单元 |
111 | 固定元件 | 200 | 液冷散热装置 |
112 | 散热基板 | 210 | 水道腔体 |
113 | 散热元件 | 220 | 固定通孔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功率模块,适用于涉及具有结构紧凑(高度约束)的多颗芯片并联的单面散热的功率器件中,例如新能源汽车电控中的安装。
为了提供一种节省装配空间的单面模块安装方式,充分发掘散热基板的可利用空间,综合利用模块安装时的长度空间与垂直空间,提高功率模块的整体紧凑性,本实用新型对功率模块作出了改进。
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功率模块100包括:
散热基板110,所述散热基板110具有相背离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散热基板110在所述第一表面沿第一方向设置有多个安装位(图未标示),所述散热基板110在所述第二表面沿第二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元件111,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功率单元120,所述功率单元120安装于所述安装位上;
散热元件113,所述散热元件113固定于所述散热基板110的第二表面;
固定元件111,所述散热基板110在所述第二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元件111,用于供所述功率模块固定安装于液冷散热装置上;所述固定元件111位于所述散热元件113所在区域的外围。
本实施例中,散热基板110可以作为功率单元120的安装载体,也即安装基板,安装基板可以采用金属基板来实现,具体可以采用铝基板、铝合金基板、铜基板或者铜合金基板中的任意一种来实现。安装基板的形状可以根据功率单元120的具体位置、数量及大小确定,可以为方形,但不限于方形。安装基板上设置有电路布线层,电路布线层根据功率模块100的电路设计,在安装基板上形成对应的线路以及对应供功率单元120安装的安装位,即焊盘。散热基板110还包括铺设在安装基板上的绝缘层,电路布线层形成于绝缘层上,也即,绝缘层夹设于所述电路布线层与所述安装基板之间。该绝缘层用于实现电路布线层与安装基板之间的电气隔离以及电磁屏蔽,以及对外部电磁干扰进行反射,从而避免外部电磁辐射干扰功率单元120正常工作,降低周围环境中的电磁辐射对功率模块100中的电子元件的干扰影响。该绝缘层可选采用热塑性胶或者热固性胶等材料制成,以实现安装基板与电路布线层之间的固定连接且绝缘。在制作安装基板的过程中,可以在安装基板上设置好绝缘层后,将铜箔铺设在绝缘层上,并按照预设的电路设计蚀刻所述铜箔,从而形成电路布线层。或者将成型的电路布线层通过压合的方式固定在绝缘层。
功率单元12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例如3个,4个或者6个,本实施例以3个为例进行说明,3个功率单元分别标记为121、122、123。每个功率单元120至少包括一个功率开关管,该功率开关管可以是氮化镓(GaN)功率开关管、Si基功率开关管或SiC基功率开关管、MOS管、HEMT管等。每个安装基板上至少设置有两个功率开关管,也可设置有三个功率开关管,两个可以组成逆变桥的单相高压侧(上桥)功率模块100,也可以组成单相低压侧(下桥)功率模块100。三个功率开关管可以组成逆变桥的三相高压侧(上桥)功率模块100,也可以组成三相低压侧(下桥)功率模块100,从而应用在逆变电源、变频器、制冷设备、冶金机械设备、电力牵引设备等具有电机的电机控制器中。功率模块100受控于驱动芯片,在功率模块100工作时,驱动芯片输出相应的驱动信号,以驱动对应的功率开关管导通/截止,从而输出驱动电能,以驱动电机等负载工作。其中,驱动芯片可以设置于驱动板上,功率模块100的引脚也安装于驱动板上,驱动芯片与功率模块100之间可以通过形成于驱动板上的电路布线层实现电连接。驱动芯片也可以和功率模块100集成于一体,也即和功率单元120封装于同一功率模块100中,实现驱动-功率模块100一体。
在功率模块100工作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功率模块100的散热效率,可以通过风冷散热或者液冷散热的形式给功率模块100进行散热,风冷散热由于需要额外设置散热基板110例如风扇,会给电机控制器带来更多的能源消耗。液冷散热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散热效率,且耗能较低,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功率模块100的散热中。
具体而言,在功率模块100靠近散热基板110的一侧,可以设置有液冷散热装置200,液冷散热装置200内设置有液冷所需的液体流经的水道,水道中的液体可以直接与散热基板110裸露于功率模块100的部分进行接触,使得功率模块100中的功率单元120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通过电路布线层和绝缘层传导至散热基板110上。散热基板110上的热量将被流经散热基板110的液体带走,从而进行快速散热,以提功率单元120的散热速度,由于不断流动的液体能够快速带走热量,导热效果较佳,从而避免了功率模块100工作过程中散热不及时,或者散热效果较差,影响功率单元120正常工作,甚至烧毁功率模块100的问题。
在将功率模块100安装于液冷散热装置200上时,需要通过紧固元件300,例如螺钉、卡扣等进行固定,也即通过螺钉或者卡扣将功率模块100直接所附在液冷散热装置200上,以防止功率模块100与液冷散热装置200发生相对运动,或者由于功率模块100与液冷散热装置200接触不良而导致液冷散热效果较差。为此,本实施例将功率单元120安装于散热基板110的一侧(第一表面),并在散热基板110裸露于功率模块100的另一侧(第二表面)设置固定元件111,通过固定元件111将功率模块100安装于液冷散热装置200上。并且,固定元件111设置在各个功率模块100的外围,也即该固定元件111设置于散热元件113的外围,具体可以为在功率模块100中的各个功率单元120在散热基板110的第一表面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后,在散热基板110的第二表面的第二方向上至少设置有一个固定元件111。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至少相交,并且可以根据散热基板110的形状不同,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不同的角度设置,例如在散热基板110为方形例如长方形时,第一方向可以为方形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可以为方形基板的宽度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此时为垂直设置。在散热基板110为菱形或者其他形状时则可以将第二方向理解为与散热基板110侧边的相同的方向。其中,固定元件111与功率模块100的各个功率单元120设置在散热基板110的不同侧,并且设置在背离功率单元120的另一侧外围,如此,使得固定元件111不需要占用散热基板110在第一方向上的空间位置。
本实用新型功率模块100通过散热基板110,该散热基板110具有相背离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散热基板110在第一表面沿第一方向设置有多个安装位,功率单元120中每个功率单元120安装于一安装位上而在第二表面沿第二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元件111,该固定元件111供所述功率模块100固定安装于外部散热装置上,且位于所述散热元件113所在区域的外围。本实用新型可以利用模块外围的空间布置固定元件111,不需要占用各个功率单元120之间的空间,使得各个功率单元120在第一方向(长度方向)上保证在安全距离内排列紧凑,可以缩小功率模块100整体的体积,实现了三个模块布置时总长度的减小,使功率模块100的功率单元120具有更好的可安装性与可布置性。紧固元件300从功率模块100和液冷散热装置200的下方打入散热基板110的固定元件111(boss柱)内,本实施例的固定元件111位置可以从模块的各个功率单元120之间解放到到模块的引脚PN与AC侧,这对三联装模块的总体长度压缩贡献巨大。另外,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所述固定元件位于所述散热元件所在区域的外围,所述固定元件与所述散热元件的布置区域相分离,即散热元件113位于水道或者风道内部,而固定元件111位于水道或者风道外部,即散热元件位于液冷散热装置的不同区域,这样有助于固定元件111通过紧固的方式直接与液冷散热装置固定,有利于提升密封性问题,具体地,当散热元件113与固定元件位于液冷散热装置的同一区域时,固定元件111与液冷散热装置固定时,水流等会从固定元件111与液冷散热装置连接的部位泄露,而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散热元件113与固定元件111配置在液冷散热装置的同一区域,固定元件111不再经过水道与液冷散热装置的底部连接,而是与形成水道的外壁连接,既增加了连接的可靠性,又提升了密封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元件1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固定元件111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
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功率模块100与液冷散热装置200之间的紧固性,可以沿第一方向设置多个固定元件111,多个固定元件111之间可以等间距的排布,也可以依据功率模块100单体的各个功率单元120的位置进行排布,固定元件111的数量可以与功率单元120的数量对应,例如在功率单元120的数量为三个时,固定元件111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三个。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元件111突设于所述散热基板110的第二表面,且与所述散热元件113的高度一致。
本实施例中,制作固定元件111与散热元件113的材料可以设置为相同,例如散热基板110铜质或者铝质金属散热基板110时,固定元件111与散热元件113可以是散热基板110向外突设于形成,例如采用一体压铸或锻压成型形成固定元件111与散热柱,或者采用与散热基板110形状相同的模具浇铸形成,或者采用钣金冲压成型,固定元件111可以设置为用于与液体散热装置下方紧固元件300锁附的boss柱,该boss柱与散热元件113中各个散热柱或者散热翅片的高度一致,可加工性佳,方便加工时使用一步机加工工序,有利于成本降低,工序简化。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元件113为板状或者柱状。
本实施例中,散热元件113可以是自散热基板110背向功率单元120一侧延伸形成,也可以是通过导热胶等固定在散热基板110上,散热元件113包括多个散热单元,每个散热单元可以呈柱状设置,也可以呈板状设置,在每个散热单元呈柱状设置时,散热元件113呈现为散热柱区,多个散热柱在第二方向(与液体流经垂直的方向)之间间隔设置,多个散热柱可以形成平行或者呈S型设置的水流通道,在液体流过散热柱区时,可以增加散热柱区与液冷散热装置200中液体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率。在每个散热单元呈片状设置时,散热元件113呈现为散热板状,多个所述翅片沿第二方向(与液体流经的垂直方向)并排设置,每一所述散热板沿第一方向(与液体流经平行的方向)延伸,任一相邻两散热翅片之间可以形成多个水流通道,在液体流过散热板时,可以增加散热板与液冷散热装置200中液体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元件为柱状。
本实施例中,固定元件111与散热元件113设置于同一侧,并且,固定元件111在散热元件113的相对两侧设置,在固定元件111设置为柱状,具体可以设置为螺柱,并将功率模块100安装于液冷散热装置200时,可以将螺栓/紧固元件300等紧固件自散热基板110裸露功率模块100的一侧(功率模块100下方)向安装有功率单元120的一侧(功率模块100上方)进行安装。由于固定元件111设置于远离功率单元120的一侧,并且无需在安装有功率单元120的一侧设置螺孔等安装部,在缩短功率模块100安装后的整体长度的同时,可以减小紧固元件300、螺栓等金属紧固件给功率单元120带来的电磁干扰,不会影响功率单元120正常工作,有利于提高功率模块100的工作稳定性及可靠性。并且,紧固元件300在水道和功率模块100的下部,可以减小紧固元件300盘头对功率模块100的电气安规影响,有利于增加模块布局的灵活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元件113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对称设置的两侧;
多个所述固定元件111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设置于所述散热元件113的两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元件111的位置与每个所述散热元件113的位置对应;
每个所述散热元件113的两侧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固定元件111。
本实施例中,每个功率单元120可以设置有四个固定元件111,四个固定元件111可以两两设置于散热元件113的一侧,并且在散热元件113的四个角上设置,如此可以提高各个功率单元120与液冷散热装置200之间的紧固性,增大散热基板110与液冷散热装置200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各个功率单元120的散热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元件113的高度与所述固定元件111的高度基本一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功率模块100还包括绝缘单元(图未示出),所述绝缘单元封装所述功率单元120和所述散热基板110。
本实施例中,绝缘单元可以采用环氧树脂、氧化铝、导热填充材料等材料制成,其中,导热填充材料可以是氮化硼、氮化铝材质,氮化铝和氮化硼的绝缘性较好,且导热率较高,耐热性及热传导性较佳,使得氮化铝和氮化硼有较高的传热能力。在制作绝缘单元时,可以将环氧树脂、氧化铝、氮化硼或者氮化铝等材料进行混料,然后将混合好的塑封料通过注塑工艺及封装模具,将安装有功率单元120的散热基板110放置于模具后,在模具中注入塑封料,将功率单元120封装在绝缘单元内,以在成型后形成功率陌路爱。如此,可以实现对功率模块100进行绝缘处理,以及提高功率模块100的EMI性能。
功率模块100可以采用全包封封装和半包封封装。而在为了提高功率模块100的散热效率,本实施例可选采用采用半包封封装,并且将功率模块100的安装基板部分裸露在绝缘单元外,形成散热基板110的一部分,安装基板裸露于功率模块100的绝缘单元之外的表面,做成散热柱区或者散热翅片,可以更好的与液冷散热装置200接触,有利于增大功率模块100的散热面积。
可以理解的是,半包封需将散热基板110外露,易出现注塑溢胶的问题,进而导致注塑工艺成品率低。为此,本实施例通过在散热基板110的底部形成沟槽,从而阻断塑封料的流动。具体地,在对功率模块100进行封装时,功率模块100放置在封装磨具中。当向封装模具注胶以封装功率模块100时,塑封料因为散热基板110的底部(背离功率单元120的一侧)形成沟槽而被阻隔,从而塑封料仅能够流动至沟槽内,而不会向散热基板110的底部进一步流动。或者在散热基板110背离功率单元120的一侧形成凸台,以防止塑封料向散热基板110的底部进一步流动。本实用新型还解决了塑封过程中塑封料流动导致的图案间隙中出现无法去除的溢料问题,有利于防止溢料发生。该沟槽可以是V型槽,预留的用于防止注塑塑封料溢到密封端面上的V型溢胶槽,V型溢胶槽环绕铜基板外边缘一圈,将密封端面完整的包裹在里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机控制器包括液冷散热装置200及上所述的功率模块100;
其中,所述功率模块100通过所述功率模块100的固定元件111安装至所述液冷散热装置200上。
该功率模块100的详细结构可参照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在本实用新型电机控制器中使用了上述功率模块100,因此,本实用新型电机控制器的实施例包括上述功率模块100全部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且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也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散热装置200具有外壳230及水道腔体210;
所述散热元件113伸入至所述水道腔体210,所述散热元件113伸入至所述水道腔体210,所述液冷散热装置200的顶面与所述散热基板的第二表面相接触;
所述固定元件110贯穿所述外壳230并与所述外壳230相紧固。
所述固定元件110从所述液冷散热装置200的顶面插入至所述通孔220;
还包括紧固元件300,所述紧固元件300从所述液冷散热装置200的底面插入至所述通孔220,并锁紧所述固定元件110。
所述紧固元件300与所述固定元件110旋拧配合。
所述功率模块100的每个散热元件113对应设置于一所述水道腔体210内。
本实施例中,水道腔体210的形状、尺寸大小与功率模块100的各个散热元件113适配,此外,为了避免液体自水道腔体210与散热元件113之间的间隙溢出,在散热元件113的周侧与固定元件111之间形成有密封端面,密封端面与水道腔体210通过密封圈400进行密封,在装配时,将密封圈400压覆于密封端面,再通过固定元件111将功率模块100安装于液冷散热装置200上,可以可靠的锁紧模块和水道,同时压紧密封圈400做到可靠的密封。此外,在液冷散热装置200两端的水道腔体210还设置有进水口与出水口,进水口与出水口依次连通各个水道腔体210,形成水流通路,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接液冷供给装置的出水端和回水端,液体经进水口流入,经各个水道腔体210后,带走各个功率单元120产生的热量后经出水口流出,实现对功率模块100的液冷散热。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外壳230上设有通孔220,所述通孔220位于所述水道腔体210的外周,所述通孔220与所述固定元件111位置相对,所述通孔220与所述固定元件111相配合。
所述液冷散热装置200对应所述功率模块100固定元件111的位置设置有通孔220,以供固定元件111通过所述通孔220固定安装于所述液冷散热装置200上。
本实施例中,通孔220的数量和位置与各个固定元件111适配,在将功率模块100装配至液冷散热装置200时,将先在各个水道腔体210内放置密封圈400,然后将功率模块100的各个散热元件113设置在水道上对应的水道腔体210内,使得功率模块100的密封端面与密封圈400接触。固定元件111伸入至通孔220,与设置在通孔220另一侧的紧固元件300、螺栓等锁紧件锁紧固定,从而将功率模块100固定在液冷散热装置200上。具体而言,散热基板110上的boss柱与液冷散热装置200上对应的boss柱孔对应,紧固元件300从液冷散热装置200的下方打入散热基板110中同时夹紧水道、密封圈400和模块,完成装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通孔220具有阶梯结构,所述紧固元件300的端部与所述阶梯结构相配合后,所述紧固元件300的端部不超出所述液冷散热装置200的底面。
本实施例中,通孔220可以设置为沉孔,在紧固元件300安装至通孔220内时,使得紧固元件300的端面与所述液冷散热装置200的底面持平,或者紧固元件300的端部设置于液冷散热装置200的通孔220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模块包括:
散热基板,所述散热基板具有相背离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功率单元,所述散热基板在所述第一表面设置有安装位,所述功率单元安装于所述安装位上;
散热元件,所述散热元件固定于所述散热基板的第二表面;
固定元件,所述散热基板在所述第二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元件,用于供所述功率模块固定安装于液冷散热装置上;所述固定元件位于所述散热元件所在区域的外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元件突设于所述散热基板的第二表面,且与所述散热元件的高度一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元件为柱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元件在所述散热基板的第二表面对称分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元件为板状或者柱状。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单元,所述绝缘单元封装所述功率单元和所述散热基板。
7.一种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控制器包括液冷散热装置及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功率模块;
其中,所述液冷散热装置具有外壳和水道腔体,所述散热元件伸入至所述水道腔体,所述散热元件伸入至所述水道腔体,所述液冷散热装置的顶面与所述散热基板的第二表面相接触;
所述固定元件贯穿所述外壳并与所述外壳相紧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水道腔体的外周,所述通孔与所述固定元件位置相对,所述通孔与所述固定元件相配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元件从所述液冷散热装置的顶面插入至所述通孔;
还包括紧固元件,所述紧固元件从所述液冷散热装置的底面插入至所述通孔,并锁紧所述固定元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元件与所述固定元件旋拧配合。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具有阶梯结构,所述紧固元件的端部与所述阶梯结构相配合后,所述紧固元件的端部不超出所述液冷散热装置的底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355039.3U CN215934703U (zh) | 2021-09-27 | 2021-09-27 | 功率模块及电机控制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355039.3U CN215934703U (zh) | 2021-09-27 | 2021-09-27 | 功率模块及电机控制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934703U true CN215934703U (zh) | 2022-03-01 |
Family
ID=80414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355039.3U Active CN215934703U (zh) | 2021-09-27 | 2021-09-27 | 功率模块及电机控制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934703U (zh) |
-
2021
- 2021-09-27 CN CN202122355039.3U patent/CN21593470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613350B1 (en) | Semiconductor module | |
US6621701B2 (en) | Water cooled inverter | |
US20070236883A1 (en) | Electronics assembly having heat sink substrate disposed in cooling vessel | |
WO2015194259A1 (ja) | 冷却器及び冷却器の固定方法 | |
EP2061079B1 (en) | Semiconductor package and semiconductor package assembly | |
JP5664472B2 (ja) | 電力変換装置 | |
US20200068749A1 (en) | Cooling structure of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 |
JP2004128099A (ja) | 水冷インバータ | |
EP3309827B1 (en) | Semiconductor device | |
CN117894773A (zh) | 一种水冷及油冷喷淋复合散热功率模块器件 | |
CN105990275B (zh) | 功率模块封装件及其制作方法 | |
CN215934703U (zh) | 功率模块及电机控制器 | |
CN215933579U (zh) | 功率模块及电机控制器 | |
CN220510011U (zh) | 智能功率模块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 |
CN117558719A (zh) | 一种功率变换器、封装结构以及散热结构 | |
WO2022270013A1 (ja) | 電力変換装置 | |
CN212970226U (zh) | 一种主功率板封装一体化结构及电焊机 | |
CN210379025U (zh) | 功率器件封装结构 | |
CN210349816U (zh) | 基于微小级别ssop封装的散热型智能功率半导体装置 | |
JP2005072147A (ja) | 半導体装置 | |
CN111787683A (zh) | 一种主功率板封装一体化结构及电焊机 | |
CN219998202U (zh) | 改进芯片散热结构 | |
US20240040689A1 (en) | Semiconductor modul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semiconductor module | |
CN216873109U (zh) | 智能电机控制器 | |
CN221043589U (zh) | 功率器件模块、电源模块、供电系统和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215000 52 tianedang Road, Yuexi,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Huichuan United Power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104 No. 52, tiandang Road, Yuexi,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HUICHUAN UNITED POWER SYSTEM Co.,Ltd.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