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32831U - 数据传输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32831U
CN215932831U CN202121906077.7U CN202121906077U CN215932831U CN 215932831 U CN215932831 U CN 215932831U CN 202121906077 U CN202121906077 U CN 202121906077U CN 215932831 U CN215932831 U CN 2159328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ransmission
module
transmission device
circuit
switch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0607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俊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0607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328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328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328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设备,能够在数据传输设备连接电子设备之前,通过振动触发模组根据移动情况向电平保持电路发送第一电信号,并由电平保持电路在接收到使能信号之前持续向开关电路发送第二使得开关电路保持导通状态,使得数据传输设备连接电子设备之前就开始启动,减少了用户使用数据传输设备时的等待的时间,并且所设置的电平保持电路的电路结构较为简单、功耗较低,使得电平保持电路在不占用数据传输设备内较大空间的情况下即可实现对开关电路的控制,进而能够提高数据传输设备在数据传输时的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帮助人们在会议上的交流,传统技术提供了很多技术方案。例如将演示文稿投影到幕布上展示分享、远程即时通信以及大屏幕触控平板提供书写画布等,还有一种方式是使用数据传输设备,数据传输设备具有通信接口和数据传输模组,当通信接口通过连接线与用户的电子设备的对应接口插接时,可以将用户的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通过数据传输模组传输到会议室中的大屏幕平板上。
传统技术中,一些数据传输设备在与电子设备连接之后,可以由电子设备向数据传输设备供电,但是,数据传输设备内的模组在数据传输设备与电子设备连接得电之后才开始进行初始化等配置流程,使得数据传输设备的配置时间耗时较长,降低了数据传输设备的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而在另一些传统技术中,可以在数据传输设备内设置电池供电,使得数据传输设备内的模组保持上电状态,可以在数据传输设备连接电子设备后不需要等待启动时间就可以进行投屏,从而提高效率,但是这对电池的容量和体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使得电池占用数据传输设备内大量空间。
因此,数据传输设备如何兼顾空间和效率,使其电池不需要过大容量和体积的情况下,还能够提高数据传输设备在投屏时的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设备,包括:通信接口、处理模组、数据传输模组、电源、开关电路、电平保持电路和振动触发模组;所述通信接口、所述处理模组和所述数据传输模组依次连接,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接收数据,并将所接收的数据传输至所述处理模组,所述处理模组用于通过所述数据传输模组,将数据传输至交互平板;所述电源通过所述开关电路连接所述处理模组和所述数据传输模组,所述振动触发模组通过所述电平保持电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所述振动触发模组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传输设备的移动情况生成向所述电平保持电路发送第一信号,所述电平保持电路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处理模组发送的使能信号之前,向所述开关电路发送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的电平与所述第一信号的电平相同,所述第二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开关电路的处于导通状态。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平保持电路包括:锁存器;所述锁存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振动触发模组,所述锁存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的控制端,所述锁存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处理模组。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设备还包括:连接检测模组,连接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开关电路;所述连接检测模组用于在检测所述通信接口是否有外部电源接入时,向所述开关电路发送第三信号,所述第三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开关电路处于断开状态。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设备还包括:逻辑门电路,所述电平保持电路通过所述逻辑门电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所述连接检测模组通过所述逻辑门电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所述逻辑门电路用于根据来自所述电平保持电路和所述连接检测模组的信号,控制所述开关电路处于导通状态或处于断开状态。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逻辑门电路包括:或逻辑门电路;所述或逻辑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平保持电路的输出端、所述或逻辑门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连接检测模组的输出端、所述或逻辑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的控制端。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振动触发模组包括:加速度计、陀螺仪、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震动传感器或者对管。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通信接口包括:USB Type-C接口;所述数据传输设备还包括:Type-C转换电路,设置在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模组之间。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传输模组包括:Wi-Fi通信模组。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源包括:电池和电源管理模组,所述电池通过所述电池管理模组连接所述开关电路。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设备还包括:物理按键,连接所述处理模组,用于当检测到用户的按压动作,向所述处理模组发送投屏指令;LED灯,连接所述处理模组,用于在所述数据传输设备投屏时点亮。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设备,能够在数据传输设备连接电子设备之前,通过振动触发模组根据移动情况向电平保持电路发送第一电信号,并由电平保持电路在接收到使能信号之前持续向开关电路发送第二使得开关电路保持导通状态,来控制数据传输设备内的电源通过开关电路向处理模组和数据传输模组供电,使得数据传输设备连接电子设备之前就开始启动,减少了用户使用数据传输设备时的等待的时间,并且所设置的电平保持电路的电路结构较为简单、功耗较低,使得电平保持电路在不占用数据传输设备内较大空间的情况下即可实现对开关电路的控制,进而能够提高数据传输设备在数据传输时的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所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技术中数据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技术中数据传输设备的使用时间示意图;
图4为另一种技术中数据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设备的使用时间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设备的使用时间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1为本申请所应用场景的示意图,其中,以用户需要会议上分享电子设备1中演示文稿的场景作为示例,由于电子设备1屏幕大小的限制,用户可以将电子设备1使用连接线2与数据传输设备3连接后,通过数据传输设备3将电子设备1的显示界面中所显示的演示文稿的画面传输到挂设在墙体上的交互平板4进行显示。
其中,电子设备1还可以是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台式机或者工作站等具有显示界面的设备;数据传输设备3又可称为投屏设备、投屏器、无线投屏器、传屏器或者无线传屏器等,交互平板4(interactive white board)又可被称为交互智能平板、智能交互平板、智能交互白板、大屏幕平板等。数据传输设备3与交互平板4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简称:Wi-Fi)、蓝牙或者其他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式等。交互平板4能够配合数据传输设备3共同实现电子设备1中演示文稿的分享。在一些实施例中,交互平板4还能够单独实现远程即时通信以及通过可触控面板提供书写画布等功能。在一些实现中,数据传输设备3与交互平板4可以由同一家生产厂商提供,用户可以同时购买数据传输设备3和交互平板4,并将交互平板4安装到会议室墙体上后,使用数据传输设备3将电子设备1的显示界面上的画面传输到会议平板4显示。
电子设备1与数据传输设备3之间能够进行数据通信,例如电子设备1与数据传输设备3之间可以设置连接线2以通过有线通信方式相互连接。连接线2可以是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USB)连接线、高清多媒体接口(High DefinitionMultimedia Interface,简称:HDMI)连接线或者网线等。在一种实施例中,USB连接线可以是USB Type-C连接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线2可以与数据传输设备3分体式设置,连接线2可以由数据传输设备3的厂商提供、或者由用户单独购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线2可以和数据传输设备3一体化设置,即连接线2和数据传输设备3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设备,此时连接线2可以视视为是数据传输设备3的一部分,这样用户在将数据传输设备3连接电子设备1时,可以省略了数据传输设备3与连接线2的一端进行连接的步骤,只需要将电子设备1与连接线的另一端进行连接,从而提高了效率,也能够避免因为找不到连接线2而导致数据传输设备3无法连接电子设备1的情形。
由于数据传输设备3通过有线连接方式与电子设备1连接,因此数据传输设备3可以在不外接电源的情况下,在电子设备1与数据传输设备3连接之后,由电子设备1通过连接线2向数据传输设备3供电。例如,图2为一种技术中数据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数据传输设备3中包括:通信接口31、处理模组32、数据传输模组33和电源管理模组34。当连接线2是USB连接线时,所述通信接口31可以是USB接口(如USB Type-C接口),相应地,电子设备1也可以提供USB接口,使得USB连接线2通过建立电子设备1和数据传输设备3的两个USB接口之间的连接之后,实现建立电子设备1与数据传输设备3的连接。处理模组32可以是CPU、SOC、MCU等处理单元。当数据传输模组33与交互平板4之间通过Wi-Fi通信方式连接时,数据传输模组33可以是Wi-Fi模块。电源管理模组34可以是电源IC等处理单元,用于从通信接口31获取电能,并向处理模组32和数据传输模组33供电。
数据传输设备3的通信接口31与电子设备1之间所连接的USB连接线2,既能够传输数据也能够传输电能,使得电子设备1与通信接口31之间通过连接线2,至少存在数据连接和电能连接的两种连接逻辑,具体地,电子设备1可以依次通过连接线2和通信接口31向电源管理模组34提供电能,也能够依次通过连接线2和通信接口31向处理模组32提供数据。处理模组32接收到数据后,通过数据传输模组33发送到交互平板4进行显示。
但是,在如图2所示的数据传输设备3中,由于数据传输设备3内的处理模组32、数据传输模组33所需的电能完全由电子设备1提供,而处理模组32和数据传输模组33在数据传输设备3未接入电子设备1时由于没有输入电能处于关停状态。只有当用户将电子设备1与数据传输设备3通过连接线2连接之后,数据传输设备3内的处理模组32、数据传输模组33才能够开始进行启动、初始化、进行通信配置等操作并切换为工作状态之后,才能够实现数据传输设备3的向交互平板4传输数据的功能。
图3为一种技术中数据传输设备的使用时间示意图,其中,以图中上方的时间条表示数据传输设备3的使用时间,以图中下方的时间条表示电子设备1在投屏时的使用时间。记t0时刻用户拿起数据传输设备3,并在t1时刻将数据传输设备3与电子设备1通过连接线2连接。
随后,记t1时刻为第0秒(s),则在t1时刻之后的2s,电子设备1通过连接线2和通信接口31向电源管理模组34供电,并由电源管理模组34向处理模组32和数据传输模组33提供电能,实现处理模组32和数据传输模组33的上电。在t1时刻后的4.2s,处理模组32在上电后实现内核启动,在t1时刻后的8.16s处理模组32控制数据传输模组33的Wi-Fi驱动准备就绪,并在t1时刻后的10.81s,数据传输模组33实现与交互平板4的Wi-Fi连接,在t1时刻后的11.08s,数据传输模组33获取交互平板4分配的IP地址,在此之后,数据传输模组33可以与交互平板4之间通过Wi-Fi通信方式传输数据。
而对于电子设备1,用户在t0时刻将电子设备1与数据传输设备连接之后,在4.2s数据传输设备3的内核启动之前,电子设备1都无法通过连接线确定与数据传输设备3连接。而在4.2s数据传输设备3的内核启动后,6.3s时,电子设备1可以通过连接线2,使用例如USB枚举等方式,确定电子设备1与数据传输设备3连接。随后,电子设备1还要等待数据传输设备3的数据传输模组33与交互平板4建立Wi-Fi连接后,在11.97s时电子设备1的显示屏幕上弹出数据传输设备3对应的应用程序,并最终在13.6s(记为t2时刻)时电子设备1确定数据传输设备3的投屏功能准备就绪,在t2时刻之后,用户就可以通过电子设备1上的应用程序,将待投屏的内容通过数据传输设备3传输到交互平板4进行显示。
可以看出,当用户使用数据传输设备3进行投屏时,从拿起数据传输设备3、并将数据传输设备3通过连接线2与电子设备1连接之后,数据传输设备3还需要等待电子设备1供电并进行初始化等操作,给用户带来的直观感受是,将数据传输设备3与电子设备1连接之后,还需要等待较长的一端时间之后,用户才能够实际使用数据传输设备3的投屏功能,如图3示出的整个过程通常大于10秒,降低了数据传输设备3进行投屏时的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影响用户体验。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设备中还可以通过单独供电的方式,使数据传输设备3中的处理模组32和数据传输模组33等一直保持工作状态,来提高数据传输设备在与电子设备1连接之后的响应速度。例如,图4为另一种技术中数据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数据传输设备3还专门设置了独立的电池35,当数据传输设备3中的通信接口31未与电子设备1连接时,在电源管理模组34的控制下,由数据传输设备3中设置的电池35向处理模组32和数据传输模组33供电;当用户将电子设备1与数据传输设备3的通信接口31通过连接线2连接后,由于处理模组32和数据传输模组33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从而不需要等待如图3中数据传输设备3的启动时间,而是能够实际使用数据传输设备3的投屏功能,提高了数据传输设备3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给用户带来“即插即用”的直观感受。并且在数据传输设备3的通信接口31通过连接线2,电池管理模组351还能够切换电池35的工作模式,通过电子设备1提供的电能为电池进行充电。
然而,如图4所示的数据传输设备3虽然提高了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但是为了保持数据传输设备3中的处理模组32和数据传输模组33随时处于工作状态,来尽可能延长数据传输设备3实现“即插即用”功能的续航时间,数据传输设备3中的电池35的容量和体积都较大,占用了数据传输设3备内大量的空间,严重影响数据传输设备3内部布局以及外部外观的设计。
综上,在如图2所示的数据传输设备存在着响应速度慢和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图4所示的数据传输设备存在着设备空间和容量的不足,而如何克服上述不足、兼顾空间和效率,在数据传输设备中电池不需要过大容量和体积的情况下,还能够提高数据传输设备在传输数据时的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的电子设备1、数据传输设备3和交互平板4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场景中。本实施提供的数据传输设备3包括:通信接口31、处理模组32、数据传输模组33、电源管理模组34、电源35、开关电路36、电平保持电路37和振动触发模组38。其中,通信接口31、处理模组32和数据传输模组33依次连接,电源管理模组34分别连接通信接口31、处理模组32和数据传输模组33,电源35通过开关电路36、电源管理模组34连接处理模组32和数据传输模组33,振动触发模组38通过电平保持电路连接开关电路36。
当数据传输设备3通过连接线2连接电子设备1时,通信接口31用于通过连接线2接收电子设备1发送的数据,并将接收到的数据传输到处理模组32,由处理模组32将数据通过数据传输模组33传输至交互平板4。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模组33可以是Wi-Fi通信模组,则数据传输模组33可以通过Wi-Fi无线通信的方式将数据传输至交互平板4,图5中用虚线指示数据传输模组33和交互平板4之间的无线连接关系。
当数据传输设备3通过连接线2连接电子设备1时,通信接口31还可以通过连接线2接收电子设备1提供的电能,并将电能传输至电源管理模组34后,由电源管理模组34向处理模组32和数据传输模组33供电。
当数据传输设备3没有通过连接线2连接电子设备1时,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设备3内的电源35可以向电源管理模组34提供电能,并再由电源管理模组34向处理模组32和数据传输模组33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组34可以是电源控制芯片IC等控制组件,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电能来自电源35或者通信接口31,对其供电状态进行切换;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设备3内也可以不设置电源管理模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设备3在没有通过连接线2连接电子设备1时,电源35并不是一直向电源管理模组34提供电能,而是在电源35和电源管理模组34之间设置开关电路36,当开关电路36处于导通状态时,电源35可以通过开关电路36向电源管理模组34提供电能,进而由电源管理模组34向处理模组32和数据传输模组33供电;当开关电路36处于断开状态时,电源35不能通过开关电路36向电源管理模组34提供电能,也就使得电源管理模组34无法继续向处理模组32和数据传输模组33提供电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施例通过振动触发模组38和电平保持电路37实现对开关电路36的导通状态和断开状态的控制。在一些实施例中,振动触发模组38可以是加速度计、陀螺仪、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震动传感器或者对管等能够检测到振动的设备,则当数据传输设备3被用户拿起发生移动动作后,振动触发模组38可以检测到数据传输设备3在移动时所产生的振动,并根据检测到的振动,向电平保持电路37发送第一信号。
进一步地,由于数据传输设备3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移动的时间长短不定,所以第一信号可以是高电平的脉冲信号,脉冲的宽度有限,因此,本实施例中设置的电平保持电路37,在接收到第一信号后,即可对第一信号的电平进行保持,并持续向开关电路36发送第二信号,使得开关电路36在第二信号的作用下保持导通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电平保持电路37可以是锁存器,锁存器的输入端连接振动触发模组38,可用于接收第一信号;锁存器的输出端连接开关电路36的控制端,可用于向开关电路36的控制端发送第二信号,使得开关电路36在第二信号的控制下,保持导通状态,电源35可以通过开关电路36向电源管理模组34提供电能;锁存器的控制端连接处理模组32,可用于接收处理模组32发送的使能信号,当锁存器接收到使能信号后,即可停止继续向开关电路36发送第二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35还连接振动触发模组38和电平保持电路37,在数据传输设备3在没有通过连接线2连接电子设备1时,由电源35向振动触发模组38和电平保持电路37供电,使振动触发模组38和电平保持电路37保持正常工作状态。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平保持电路37的在工作状态时的功耗较低,其工作电流小于2uA,从而能够以较低的功耗、较为简单的结构,实现根据振动触发模组所检测的振动控制开关电路36的开启,进而还能够减少数据传输设备3的结构复杂度、减少设计制造成本,并且在使用时还能够减少功耗、减少使用成本。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设备的使用时间示意图,示出了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设备3在启动时的时序,以图中上方的时间条表示数据传输设备3的使用时间,以图中下方的时间条表示电子设备1在投屏时的使用时间。
记t0时刻用户拿起数据传输设备3,用户将要通过连接线2将数据传输设备3与交互平板连接,则在t0时刻数据传输设备3在用户的作用下发生移动,数据传输设备3内的振动触发模组38检测到移动动作后,向电平保持电路37发送第一信号,电平保持电路37向开关电路36发送第二信号,使得开关电路36开启后,在t0后的2s,数据传输设备3内的电源36可以通过开关电路36向电源管理模组34提供电能,进而由电源管理模组34向处理模组32和数据传输模组33供电,处理模组32上电后,在t0时刻后的4.2s,处理模组32在上电后实现内核启动。在t0时刻后的8.16s处理模组32控制数据传输模组33的Wi-Fi驱动准备就绪,并在t0时刻后的10.81s,数据传输模组33实现与交互平板4的Wi-Fi连接,在t0时刻后的11.08s,数据传输模组33获取交互平板4分配的IP地址,完成数据传输设备模组33的启动工作,完成切换为工作状态,在此之后,数据传输模组33可以与交互平板4之间通过Wi-Fi通信方式传输数据。
随后,在上述数据传输设备启动完成的11.08s之后的任一t1时刻(记t1为t0之后的12s),数据传输设备3在用户的作用下,实际与电子设备1通过连接线2连接,由于此时数据传输设备3在连接之前就已经处于工作状态,因此电子设备1可以立即通过连接线2,使用例如USB枚举等方式,在t0之后的第12.3s确定电子设备1与数据传输设备3连接。随后,在13.97s时电子设备1的显示屏幕上弹出数据传输设备3对应的应用程序,并最终在15.6s(记为t2时刻)时电子设备1确定数据传输设备3的投屏功能准备就绪,在t2时刻之后,用户就可以通过电子设备1上的应用程序,将待投屏的内容通过数据传输设备3传输到交互平板4进行显示。
可以看出,如图6所示的过程中,在t0之前数据传输设备3处在没有被用户触碰的静置状态时,开关电路36处于断开状态,电源35可以不向电源管理模组34提供电能,处理模组32和数据传输模组33此时未上电;当用户在t0时刻拿起数据传输设备3、并且尚未将数据传输设备3通过连接线2与电子设备1连接的情况下,就可以由数据传输设备3的振动触发模组38检测到数据传输设备3的移动,并通过电平保持电路37控制开关电路36切换为导通状态,使得电源35在t0时刻之后就可以尽快通过开关电路36向电源管理模组34供电,进而由电源管理模组34向处理模组32和数据传输模组33供电,使得处理模组32和数据传输模组33在数据传输设备与电子设备1实际连接之前就开始启动并进行相关的初始化配置。假设数据传输设备在完成上述启动及配置之后的t1时刻,被用户操作与电子设备1连接,此时用户也只需要等待4秒左右的时间,由电子设备1完成读出U盘、准备应用程序等相关的操作后,用户就可以通过使用电子设备1上的应用程序,将待投屏的内容通过数据传输设备3传输到交互平板4进行显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设备3,在用户将数据传输设备3与电子设备1连接之后,与图3所示的用户需要等待整个t0-t2的时间相比,减少了t0-t1之间的等待时间,这部分图3中需要用户等待的时间内进行的启动等操作在用户拿起数据传输设备3之后、连接电子设备1之前就提前执行,使得用户在将数据传输设备3与电子设备1连接之后,实际只需要等待图6中t1-t2的时间,用户就可以使用数据传输设备3,因此极大地提高了数据传输设备3在与电子设备1连接后进行投屏时的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减少了用户的等待时间,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设备的使用时间示意图,示出了如图5所示的数据传输设备在被用户拿起后,若在11.08s的启动时间之前的t1时刻就已经和电子设备连接,只要t1时刻在t10的内核启动时间之后,就可以减少等待内核启动的时间,也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t1-t2之间需要用户等待的时间。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设备,与如图2所示数据传输设备相比,由于在数据传输设备连接电子设备之前就开始启动,减少了用户使用数据传输设备时的等待的时间,因此提高了数据传输设备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与图4所示的数据传输设备相比,由于电源不用一直供电,而只需要在检测到用户可能移动了数据传输设备,再控制电源向处理模组和数据传输模组供电,从而减少了电源所需要提供电能的需求,能够减小数据传输设备中所设置的电源的容量和体积。综上,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设备,能够兼顾空间和效率,在数据传输设备中电源不需要过大容量和体积的情况下,还能够提高数据传输设备在数据传输时的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设备中,在电源和数据传输模组之间设置的电平保持电路,还通过较为简单的电路结构、以及较低的功耗,来实现对开关电路的控制,进而实现对电源供电的控制。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的数据传输设备在如图5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逻辑门电路39和连接检测模组310。
连接检测模组310连接通信接口31,并通过逻辑门电路39连接开关电路36,可用于检测通信接口31是否有外部电源接入,并在检测到有外部电源接入后输出GPIO检测信号;例如,当电子设备1与数据传输设备3通过连接线2连接后,电子设备1通过连接线向数据传输设备3的通信接口31提供电能,此时连接检测模组310检测到通信接口31有外部电源接入后,生成高电平的第三信号,第三信号用于控制开关电路处于断开状态,连接检测模组310可以向逻辑门电路39发送第三信号。
逻辑门电路39可以是或逻辑门电路,则或逻辑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电平保持电路37的输出端,可用于接收电平保持电路37发送的第二信号,或逻辑门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连接检测模组310连接,可用于接收连接检测模组310发送的第三信号,逻辑门电路39可以具体根据连接检测模组310和电平保持电路37的信号,控制开关电路36处于导通状态或者处于断开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第二信号和第三信号是高电平信号,则逻辑门电路的电平处理逻辑可以通过如下表1表示:
表1
Figure BDA0003211401720000131
具体地,在表1所示的情况1中,当数据传输设备3没有连接电子设备1,且静置在桌面上时,振动触发模组38没有检测到振动,也就没有向电平保持电路37发送第一信号,电平保持电路37也就没有向逻辑门电路发送高电平的第二信号,第一输入端电平为低电平。由于数据传输设备3没有连接电子设备1,连接检测模组310也就不会向逻辑门电路39发送高电平的第三信号,第二输入端也为低电平,此时,逻辑门电路39发送给开关电路的控制端低电平,使得开关电路处于断开状态。
在表1所示的情况2中,当数据传输设备3被用户拿起,并且尚未与电子设备1连接时,振动触发模组38检测到振动,向电平保持电路37发送第一信号,电平保持电路37向逻辑门电路发送高电平的第二信号,第一输入端电平为高电平。由于数据传输设备3没有连接电子设备1,连接检测模组310也就不会向逻辑门电路39发送高电平的第三信号,第二输入端为低电平。此时,逻辑门电路39发送给开关电路的控制端高电平,使得开关电路切换为导通状态。
在表1所示的情况3中,当数据传输设备3与电子设备1连接,电平保持电路37继续在情况2的基础上保持向逻辑门电路发送高电平的第二信号,同时,连接检测模组310检测到通信接口31有外部电源接入,向逻辑门电路39发送高电平的第三信号,第二输入端为高电平。此时,逻辑门电路39发送给开关电路的控制端高电平,使得开关电路保持导通状态。
在表1所示的情况4中,针对电源35或者电平保持电路37失效的情况下,电平保持电路37无法向逻辑门电路39发送高电平的信号,使得逻辑门电路39的第一输入端保持低电平,此时当数据传输设备3与电子设备1连接后,仍然能够由连接检测模组310检测到通信接口31有外部电源接入,向逻辑门电路39发送高电平的第三信号,第二输入端为高电平。此时,逻辑门电路39发送给开关电路的控制端高电平,使得开关电路保持导通状态,从而在电源35或者电平保持电路37失效的情况下,保持数据传输设备3的正常工作。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的数据传输设备在如图5或者图8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物理按键和LED灯311,其中,物理按键311连接处理模组32,用于当检测到用户的按压动作,向处理模组32发送投屏指令,使得处理模组32接收到投屏指令后,开始将接收到的数据通过数据传输模组33传输至交互平板4。LED灯连接处理模组32,用于在数据传输设备3向交互平板4传输数据时点亮,提示数据传输设备3的正常工作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电源35具体包括:电池351和电池管理模组352,其中,电池管理模组352可以是电池管理IC等处理器,可用于在通信接口31没有连接外部电源时,控制电池351输出电能,在通信接口31连接外部电源时,通过外部电源向电池351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通信接口可以是USB Type-C接口,则相应地,通信接口31和处理模组32之间还可以设置Type-C转换电路,用于对将通信接口31对应的Type-C格式的数据与处理模组32能够处理的数据类型进行转换。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示出了如图9所示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其中,A为通信接口31,可以是USB Type-C接口;C为处理模组32,可以是SOC,D为数据传输模组33,可以是Wi-Fi模块,F为电源管理模组34,W为电池351,V为电池管理模组352,Y为电平保持电路37,Z为振动触发模组38,U为逻辑门电路39,X为开关电路36,P为连接检测模组310,E为物理按键和LED灯311。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接口、处理模组、数据传输模组、电源、开关电路、电平保持电路和振动触发模组;
所述通信接口、所述处理模组和所述数据传输模组依次连接,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接收数据,并将所接收的数据传输至所述处理模组,所述处理模组用于通过所述数据传输模组,将数据传输至交互平板;
所述电源通过所述开关电路连接所述处理模组和所述数据传输模组,所述振动触发模组通过所述电平保持电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所述振动触发模组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传输设备的移动情况生成向所述电平保持电路发送第一信号,所述电平保持电路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处理模组发送的使能信号之前,向所述开关电路发送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的电平与所述第一信号的电平相同,所述第二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开关电路的处于导通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平保持电路包括:锁存器;
所述锁存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振动触发模组,所述锁存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的控制端,所述锁存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处理模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检测模组,连接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开关电路;
所述连接检测模组用于在检测所述通信接口是否有外部电源接入时,向所述开关电路发送第三信号,所述第三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开关电路处于断开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逻辑门电路,所述电平保持电路通过所述逻辑门电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所述连接检测模组通过所述逻辑门电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
所述逻辑门电路用于根据来自所述电平保持电路和所述连接检测模组的信号,控制所述开关电路处于导通状态或处于断开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逻辑门电路包括:或逻辑门电路;
所述或逻辑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平保持电路的输出端、所述或逻辑门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连接检测模组的输出端、所述或逻辑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的控制端。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触发模组包括:加速度计、陀螺仪、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震动传感器或者对管。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接口包括:USB Type-C接口;
所述数据传输设备还包括:Type-C转换电路,设置在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模组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传输模组包括:Wi-Fi通信模组。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包括:电池和电源管理模组,所述电池通过所述电池管理模组连接所述开关电路。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物理按键,连接所述处理模组,用于当检测到用户的按压动作,向所述处理模组发送投屏指令;
LED灯,连接所述处理模组,用于在所述数据传输设备投屏时点亮。
CN202121906077.7U 2021-08-13 2021-08-13 数据传输设备 Active CN2159328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06077.7U CN215932831U (zh) 2021-08-13 2021-08-13 数据传输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06077.7U CN215932831U (zh) 2021-08-13 2021-08-13 数据传输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32831U true CN215932831U (zh) 2022-03-01

Family

ID=80422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06077.7U Active CN215932831U (zh) 2021-08-13 2021-08-13 数据传输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328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9239357B2 (en) Data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CN112181339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9094949B2 (en) Multi-host wireless input device
CN102662514B (zh) 一种控制触摸屏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US2013000986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acing between external device and mobile device
KR102485360B1 (ko) 영상 동기 신호에 기반하여 터치 센서 컨트롤러를 제어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CN102857628A (zh) 一种多屏幕显示的设备
CN109977055A (zh) 一种处理方法及手持设备
KR101277657B1 (ko) 외부 디바이스와 이에 도킹되는 휴대 단말 사이의 입력 이벤트 처리 방법
US10929090B2 (en) Wireless display screen
CN110049362A (zh) 显示器、无线投屏的系统和方法
CN114116571B (zh) 行动装置桥接平台
CN215932831U (zh) 数据传输设备
CN207780714U (zh) 一种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2966155U (zh) 一种接口复用的显示屏系统
CN1266583C (zh) 一种投影显示设备
JP2013050873A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表示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KR101485154B1 (ko) 외부 디바이스와 이에 도킹되는 휴대 단말의 웨이크 업 모드 전환 방법
JP6586832B2 (ja) 情報処理装置
CN114827334B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电子设备、装置、芯片以及存储介质
CN211479108U (zh) 一种无线扩展式便捷办公休闲终端系统
CN101819453A (zh) 一种带投影功能的计算机
WO2022052801A1 (zh) 数据传输装置及方法
EP4131851A1 (en) Conference system and low standby power consumption method for the conference system with no booting delay time
CN116560736A (zh) 一种显示系统、电子设备和通信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