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24536U - 一种浮岛生物培养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浮岛生物培养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24536U
CN215924536U CN202122654079.8U CN202122654079U CN215924536U CN 215924536 U CN215924536 U CN 215924536U CN 202122654079 U CN202122654079 U CN 202122654079U CN 215924536 U CN215924536 U CN 2159245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body
floating island
triangular block
aeration
solar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5407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兆强
罗国宇
陈可欣
杨蓉
何强
魏焱辉
钱冠林
李强林
吴菊珍
邱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CDTU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CDT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CDTU filed Critical Chengdu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CDTU
Priority to CN20212265407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245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245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245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生态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浮岛生物培养箱,包括箱体、隔网、漂浮板、供电装置和曝气装置;所述箱体具有上开口,且所述箱体侧壁设有若干通水孔;所述隔网位于所述箱体中部,将所述箱体分割为上箱体和下箱体;所述漂浮板位于所述上箱体内;所述供电装置包括太阳能板和蓄电池,所述太阳能板和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太阳能板连接于所述箱体上端的两侧的侧壁上;所述曝气装置包括曝气主机和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位于所述下箱体的底部;所述蓄电池和所述曝气主机电性连接。箱体的三个不同层次,适用于不同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且相互关联,形成植物‑动物群落,对COD、TN和TP有较大的去除率。

Description

一种浮岛生物培养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生态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浮岛生物培养箱。
背景技术
在水体修复时,多采用在水域内设置植物浮岛的方式,在受损的水体中吸附消化和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改善生物栖息环境,形成自然生态平衡,营造自然景观环境功能,改善滨水地带生物生存环境,有效防护坡岸的侵蚀,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水生态环境为滨水地带水生植物、动物、微生物提供有利生存条件,目前浮岛植物-动物群落在生态修复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和发展前景。
但是,目前的浮岛设置方式通常是植物浮岛和动物浮岛分离设置,适用面窄、样品单一、修复效果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植物浮岛设置于水体水面,而动物浮岛悬浮在水中或者设置在水体底部;而在实验室模拟时,植物和动物所处环境相互融合,互相影响。这样的设置方式与实验室模拟的情况,差异较大。难于发挥植物-动物群落的修复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植物浮岛和动物浮岛在水体修复时,难于发挥植物-动物群落的修复作用的问题,提供一种浮岛生物培养箱。该生物培养箱,通过设置多层次的隔板,在一个整体的空间内分别形成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培养环境,形成稳定的植物-动物群落,进而利于发挥长期修复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浮岛生物培养箱,包括箱体、隔网、漂浮板、供电装置和曝气装置;所述箱体具有上开口,且所述箱体侧壁设有若干通水孔;
所述隔网位于所述箱体中部,将所述箱体分割为上箱体和下箱体;
所述漂浮板位于所述上箱体内;
所述供电装置包括太阳能板和蓄电池,所述太阳能板和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太阳能板连接于所述箱体上端的两侧的侧壁上;
所述曝气装置包括曝气主机和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位于所述下箱体的底部;所述蓄电池和所述曝气主机电性连接。
培养箱通过隔网和漂浮板将箱体由上往下分为三个层次,漂浮板上种植水生植物,上箱体和下箱体能够分别用于养殖不同的水生动物和微生物。上箱体的动物排泄物能够通过隔网沉淀至下箱体中,两个箱体既为单独的养殖空间,又相互关联,形成植物-动物群落。同时利用太阳能板对底部的曝气装置供电,使得整个培养箱能够为好氧微生物及水生动植物提供足够的氧气,通过设置蓄电池,在长期阴天情况下也能保证曝气装置正常运行。整个培养箱结构合理,维护成本低,能够长期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太阳能板通过三角支架与所述箱体连接;所述三角支架展开时,能够支撑所述太阳能板展开,所述三角支架折叠时,能够带动所述太阳能板合拢至所述箱体的侧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三角支架包括第一三角块、第二三角块和固定杆;所述第一三角块和所述第二三角块均为直角三角块;
所述第一三角块的斜边通过第一合页与所述太阳能板的底面连接;所述第二三角块的斜边通过第二合页与所述箱体的外侧壁连接;所述第一三角块的直角边和所述第二三角块的直角边通过第三合页连接;所述第一三角块设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二三角块设有第二开孔;
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为第一固定端,另一端为第二固定端;当所述第一固定端伸入所述第一开孔,且所述第二固定端伸入所述第二开孔时,能够锁止所述第一三角块和所述第二三角块的相对位置。通过三角支架将太阳能板连接在箱体的外侧壁,太阳能板展开后,不会阻挡箱体的上开口,不会影响漂浮板上的植物采光。利用不同长度的固定杆,能够使得三角支架处于不同角度,从而能够根据光照情况,对太阳能板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隔网底面连接有微生物挂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漂浮板设有种植孔和操作口,所述种植孔内设有种植篮,所述种植篮用于承载水生植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下箱体底部填充有污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上箱体内养殖有鱼类动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下箱体内养殖有软体类动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箱体外连接有若干个漂浮岛。通过箱体外连接多个漂浮岛,对箱体起到辅助漂浮的作用。漂浮岛可以直接固定在箱体外侧,也可以通过绳子与箱体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箱体设有若干捆绑孔,所述捆绑孔用于通过绳子与水边固定柱连接。通过设置捆绑孔,方便通过绳子对箱体实现固定,避免水流对箱体的冲击过大。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浮岛生物培养箱,通过用隔网将侧壁开孔的箱体分割为上箱体和下箱体,并在上箱体中设置漂浮板,将整个箱体分为三个层次,分别用于种植水生植物、养殖鱼类动物、在隔网下端设置的微生物挂膜适用于微生物生长、底部设置污泥利于水生软体动物生长。形成植物-动物群落,对COD、TN和TP有较大的去除率,底层设置的曝气装置,能够为整个系统提供充足的氧气。通过太阳能和蓄电池的组合,对曝气装置提供电力,使用过程中,维护成本低,能够长期使用。
2、本实用新型的浮岛生物培养箱,使用三角支架对太阳能板进行支撑,使得太阳能板更为稳定,且不会阻挡植物所需要的阳光。三角支架采用的两个三角块通过合页相连接的方式,能够灵活的实现三角支架的开合,或者保持一定的角度,进而能够根据不同光照环境对太阳能板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以充分发挥整个装置的净化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浮岛生物培养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浮岛生物培养箱的漂浮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浮岛生物培养箱的植物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三角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三角支架的固定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箱体;11-通水孔;12-捆绑孔;2-漂浮板;21-种植孔;22-操作口;23-种植篮;231-篮口;232-篮身;233-篮底;3-隔网;31-微生物挂膜;4-曝气装置;41-曝气管;5-污泥;6-太阳能板;7-蓄电池;8-三角支架;81-第一三角块;811-第一开孔;82-第二三角块;821-第二开孔;83-固定杆;831-第一固定端;832-第二固定端;841-第一合页;842-第二合页;843-第三合页;9-漂浮岛;100-软体类动物;200-鱼类动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浮岛生物培养箱,如图1所示,包括箱体1、隔网3、漂浮板2、供电装置和曝气装置4;所述箱体1具有上开口,且所述箱体1侧壁设有若干通水孔11;
所述隔网3位于所述箱体1中部,将所述箱体1分割为上箱体和下箱体;所述漂浮板2位于所述上箱体内;
所述供电装置包括太阳能板6和蓄电池7,所述太阳能板6和所述蓄电池7电性连接;所述太阳能板6连接于所述箱体1上端的两侧的侧壁上;所述曝气装置4包括曝气主机和曝气管41,所述曝气管41位于所述下箱体的底部;所述蓄电池7和所述曝气主机电性连接。
太阳能板6与蓄电池7连接,向蓄电池7充电,蓄电池7存储电能,并向曝气装置4的曝气主机输出电力。在蓄电池7和曝气主机的中间可设置控制板,用于控制蓄电池7向曝气主机供气的时间。图1中未画出蓄电池7和曝气装置4的连接电路。
所述隔网3底面连接有微生物挂膜31。所述下箱体底部填充有污泥5。所述上箱体内养殖有鱼类动物200。所述下箱体内养殖有软体类动物100。
漂浮板2的具体设置如图2所示,所述漂浮板2设有种植孔21和操作口22,所述种植孔21内设有种植篮23,如图3所示,所述种植篮23包括篮口231、篮身232和篮底233;呈上大下小的圆台形。篮身232为网状。所述种植篮23用于承载水生植物。
所述箱体1外连接有若干个漂浮岛9。通过箱体1外连接多个漂浮岛9,对箱体1起到辅助漂浮的作用。漂浮岛9可以直接固定在箱体1外侧,也可以如图1所示,通过绳子与箱体1连接。在箱体1漂浮在水面上时,箱体1的上口基本与水面持平。所述箱体1设有若干捆绑孔12,所述捆绑孔12用于通过绳子与水边固定柱连接。通过设置捆绑孔12,方便通过绳子对箱体1实现固定,避免水流对箱体1的冲击过大。
所述太阳能板6通过三角支架8与所述箱体1连接;所述三角支架8展开时,能够支撑所述太阳能板6展开,所述三角支架8折叠时,能够带动所述太阳能板6合拢至所述箱体1的侧壁。
三角支架8的具体设置如图4所示,所述三角支架8包括第一三角块81、第二三角块82和固定杆83;所述第一三角块81和所述第二三角块82均为直角三角块;
所述第一三角块81的斜边通过第一合页841与所述太阳能板6的底面连接;所述第二三角块82的斜边通过第二合页842与所述箱体1的外侧壁连接;所述第一三角块81的直角边和所述第二三角块82的直角边通过第三合页843连接;所述第一三角块81设有第一开孔811,所述第二三角块82设有第二开孔821;
如图5所示所述固定杆83的一端为第一固定端831,另一端为第二固定端832;当所述第一固定端831伸入所述第一开孔811,且所述第二固定端832伸入所述第二开孔821时,能够锁止所述第一三角块81和所述第二三角块82的相对位置。通过三角支架8将太阳能板6连接在箱体1的外侧壁,太阳能板6展开后,不会阻挡箱体1的上开口,不会影响漂浮板2上的植物采光。利用不同长度的固定杆83,能够使得三角支架8处于不同角度,从而能够根据光照情况,对太阳能板6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
需要将太阳能板6收拢至箱体1的外侧壁时,将固定杆83取下,然后推动第三合页843,两个三角块合拢,太阳能板6和箱体1侧壁的夹角从90度逐步减小。
可以配备不同长度的固定杆83,当第一三角块和第二三角块处于同一平面,第一开孔811和第二开孔821之间的距离为固定杆83的最大长度。其他的固定杆83的长度小于该最大长度的固定杆83。通过不同长度的固定杆83能够将第一三角块81和第二三角块82的夹角控制为不同角度的锐角,进而实现太阳能板6和箱体1侧壁呈不同角度的夹角。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两块太阳能板6,两个太阳能板6倾斜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该培养箱标准结构为长宽各三米,深度可依据水环境调节。针对小,中,大型受污染湖泊都实用,还可依据湖泊大小对浮岛培养箱大小进行调节。箱体1分为三层,每层相互作用将水质净化效率提到最高。可根据水体实际大小不同和污染程度不同进行调节。最底层的曝气装置4可为鱼类和好氧微生物提供充足的氧气。鱼类的粪便下沉可为蚌类,蚯蚓提供充足养料。太阳能板6可为曝气装置4提供电力,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自然的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减少了二次污染。同时太阳能配有蓄电池7,如长期阴天情况下,装置也能正常运行。太阳能板6可用三角支架8自由收缩,以抵御恶劣的天气情况。中层隔板采用网格形式,便于鱼类粪便的下沉和曝气氧气的上浮。是一种更稳定、样品多样、效率更高的浮岛生物培养箱。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浮岛生物培养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隔网(3)、漂浮板(2)、供电装置和曝气装置(4);所述箱体(1)具有上开口,且所述箱体(1)侧壁设有若干通水孔(11);
所述隔网(3)位于所述箱体(1)中部,将所述箱体(1)分割为上箱体和下箱体;
所述漂浮板(2)位于所述上箱体内;
所述供电装置包括太阳能板(6)和蓄电池(7),所述太阳能板(6)和所述蓄电池(7)电性连接;所述太阳能板(6)连接于所述箱体(1)上端的两侧的侧壁上;
所述曝气装置(4)包括曝气主机和曝气管(41),所述曝气管(41)位于所述下箱体的底部;所述蓄电池(7)和所述曝气主机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岛生物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板(6)通过三角支架(8)与所述箱体(1)连接;所述三角支架(8)展开时,能够支撑所述太阳能板(6)展开,所述三角支架(8)折叠时,能够带动所述太阳能板(6)合拢至所述箱体(1)的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岛生物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支架(8)包括第一三角块(81)、第二三角块(82)和固定杆(83);所述第一三角块(81)和所述第二三角块(82)均为直角三角块;
所述第一三角块(81)的斜边通过第一合页(841)与所述太阳能板(6)的底面连接;所述第二三角块(82)的斜边通过第二合页(842)与所述箱体(1)的外侧壁连接;所述第一三角块(81)的直角边和所述第二三角块(82)的直角边通过第三合页(843)连接;所述第一三角块(81)设有第一开孔(811),所述第二三角块(82)设有第二开孔(821);
所述固定杆(83)的一端为第一固定端(831),另一端为第二固定端(832);当所述第一固定端(831)伸入所述第一开孔(811),且所述第二固定端(832)伸入所述第二开孔(821)时,能够锁止所述第一三角块(81)和所述第二三角块(82)的相对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岛生物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网(3)底面连接有微生物挂膜(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岛生物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板(2)设有种植孔(21)和操作口(22),所述种植孔(21)内设有种植篮(23),所述种植篮(23)用于承载水生植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岛生物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箱体底部填充有污泥(5)。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浮岛生物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箱体内养殖有鱼类动物(200)。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浮岛生物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箱体内养殖有软体类动物(100)。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浮岛生物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外连接有若干个漂浮岛(9)。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浮岛生物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设有若干捆绑孔(12),所述捆绑孔(12)用于通过绳子与水边固定柱连接。
CN202122654079.8U 2021-11-01 2021-11-01 一种浮岛生物培养箱 Active CN2159245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54079.8U CN215924536U (zh) 2021-11-01 2021-11-01 一种浮岛生物培养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54079.8U CN215924536U (zh) 2021-11-01 2021-11-01 一种浮岛生物培养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24536U true CN215924536U (zh) 2022-03-01

Family

ID=80404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54079.8U Active CN215924536U (zh) 2021-11-01 2021-11-01 一种浮岛生物培养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245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78978U (zh) 植物‑自然生物膜复合生态浮床
CN201777934U (zh) 一种连续可调式沉水植物种植网床
CN206949146U (zh) 一种具有补光、增氧功能的沉水植物种植装置
CN208413989U (zh) 用于水体黑臭治理及水质提升的潜浮式生态修复水立方
CN104817228A (zh) 一种用于富营养化缓流水体原位净化的太阳能动力脱氮除磷生物箱阵列
CN207016562U (zh) 一种曝气式生态浮床系统
CN108946951B (zh) 一种高效净化污染水体的复合生态浮岛装置
CN102092865A (zh) 一体化浮标式太阳能驱动造流曝气器及水体原位修复方法
CN208802897U (zh) 一种生态浮床
CN208776519U (zh) 一种人工湿地多级强化塘污水处理系统
CN101525574A (zh) 一种漂浮于水用于养殖工程设施的装置及构建方法
CN103960113A (zh) 全自动工厂化池塘多层分级养殖
CN206244512U (zh) 太阳能动力型生态位镶嵌式浮岛
CN206686909U (zh) 光伏全覆盖式渔光互补高密度鱼类养殖系统
CN111657199A (zh) 一种渔光共构式漂浮池循环水养殖系统
CN216164148U (zh) 一种河湖岸坡沉水植物培育种植装置
CN110078218A (zh) 一种高效净水复合式生态浮岛装置及水处理方法
CN207002406U (zh) 一种黑臭水体修复装置
CN215924536U (zh) 一种浮岛生物培养箱
CN209778451U (zh) 一种组合式太阳能曝气生物浮床
CN106745768B (zh) 生态位优化配置型太阳能动力生态浮岛及配置系统
CN109496953A (zh) 一种渔光一体集约化水产培育系统
CN217479166U (zh) 用于浅水型湖泊原位净化装置
CN115777604A (zh) 一种水体漂浮软体养殖水池曝气充氧集污生态循环养殖场
CN104031822A (zh) 一种仿生型叠层式微藻光合反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